安全接种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疫苗接种工作,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接种对象的健康。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做到科学、规范、无差错的接种工作。
2. 接种场所环境要求2.1 接种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卫生环境,保证空气清新,无异味。
2.2 接种场所要求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并保持清洁整齐。
2.3 接种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情况。
2.4 接种场所要设立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指示接种相关区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接种操作人员要求3.1 接种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接种相关知识和技能。
3.2 接种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保持专业水平。
3.3 接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接种程序进行接种,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环节。
3.4 接种操作人员应遵循“五要素”,即要穿着整洁、佩戴好口罩、戴好手套、洗手消毒、不扎破疫苗瓶塞。
3.5 接种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患者沟通能力,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需求。
4. 接种对象管理要求4.1 接种对象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和接种史,包括过敏史、疾病史等。
4.2 接种对象应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到达接种点,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
4.3 接种对象应主动告知接种操作人员身体状况,如发热、呕吐等异常情况。
4.4 接种对象应按照接种操作人员的指引进行准备工作,如衣物的卷起、肩部露出等。
4.5 接种对象应在接种后留在观察区域,接种操作人员需观察其出现异常反应,并及时报告。
5. 疫苗管理要求5.1 疫苗储存应符合相关规范,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2 疫苗的运输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防止疫苗受损。
5.3 疫苗的接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严禁接种过期或异常情况下的疫苗。
5.4 接种完成后,剩余的疫苗应按规定处理,避免被污染或重新使用。
6. 接种不良反应处理6.1 接种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接种对象的身体反应,特别是接种部位的异常情况。
安全注射和异常反应处理
概念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定义: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
健康损害。 群体性AEFI:是指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反应在时间、
地区和/或接种的疫苗方面相关。
概念
疫苗接种不良事件
(WHO,关于疫苗安全的补充信息,2000) 对不久前接种疫苗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事 件。
非由疫苗引起、但错误地与之联系起来的并发 事件。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定义: 涵盖从疫苗到接种操作整个过程 疫苗质量、疫苗储存与运输管理–— 原性和反应原性 疫苗接种 — 规范化 注射器材的使用及用后处理
免疫
安全注射三要素
对接受注射的人不产生危害 对实施预防接种无危险 注射后的废弃物(针头、针管等)不会
给公众带来危害。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概念
✓ 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 ✓ 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上岗; ✓ 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 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 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的回收、销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行为
● 一次性注射器材用后处理不规范
- 使用后将针头拔下 - 使用后随意丢弃(接种台上、垃
圾箱内及农田、河流、道路旁等) - 使用后作为普通废品卖掉
- 焚烧但污染环境,未烧尽的与垃圾 一起仍可造成危害。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行为
疫苗管理不规范 进货渠道不正规、使用劣质疫苗(价低) 疫苗不按冷链储运、疫苗接种对象掌握不严
五)稀释、抽取疫苗
1. 检查和开启稀释液,方法同上。注意疫苗必 须用其特定的稀释液稀释,不同的稀释液不 能混用;
2. 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沿安瓿壁缓缓注入, 轻轻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
3. 抽取疫苗。针尖应始终在液面以下;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ppt课件
●按消毒隔离制度原则处理用物
(2)清理用物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无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 针。 2、对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特别是动静脉注射,防止血管栓
塞。 八、注射前检查回血 动静脉注射须见回血;皮下、肌内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物变质、变色、混浊、 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使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 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注射时做到一人一套物品:包括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小棉垫。所用物品 须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对一次性物品应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0.5ml
6周岁
0.5ml
8月月龄
0.5ml
18-24月龄
0.5ml 0.5ml 0.5ml 1ml
8月龄,2周岁月龄, 2周岁
3周岁6周岁
周岁、6周岁周岁、6 周岁
18月-24月龄接种一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一、皮内注射 二、皮下注射
三、肌内注射
四、静脉注射 五、动脉注射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5.二次核对,排尽空气
●操作中查对
6.穿刺、注射 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 ●注入剂量要准确
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 ●进针角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刺入皮下
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 ●若需作对照试验,则用另一注射器及针头,
放平注射器.用绷紧皮肤的手的拇指固定 在另一前臂相应的位置注入0.1ml生理盐水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一、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并取得预防接种门诊合格证,实行日周询月定时,定点接种。
二、接种人员必须经过免疫规划专业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三、接种时遵循三查八对。
三查: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对疫苗和接种对象进行检查;八对:对姓名、性别、年龄、接种时间、疫苗名称、剂量、接种途径和有效期。
四、接种前咨询健康情况,严格掌握禁忌症。
五接种时保证安全注射: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做好回收和毁形,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
六、接种器材管理,按照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规范”要求存放。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接种工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接种程序,避免疫苗事故的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和其他开展疫苗接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接种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疫苗接种管理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四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档案,记录接种者的基本情况、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等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疫苗接种设施和设备,并保持其干净、整洁及符合卫生要求。
第二章接种责任和义务第六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明确接种责任和义务,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七条接种单位应当依法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确保接种符合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
第八条接种单位应当建立接种负责制,明确接种责任人,对疫苗接种工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接种单位应当对接种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疫苗接种的知识、技能和操作规程,确保接种工作的准确、有效进行。
第十条接种单位应当制定疫苗接种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接种技术规范,确保接种操作的规范和科学性。
第三章疫苗管理和流通第十一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采购疫苗,严格控制疫苗的来源和流通,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三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进行对接疫苗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接种工作。
第十四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疫苗储存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储存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避免疫苗失效或变质。
第十五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定期检查疫苗的库存,及时整理并报告疫苗的使用情况。
第四章接种的程序和要求第十六条疫苗接种单位应当建立接种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七条接种单位应当对接种者进行健康体检,排除禁忌情况后方可进行疫苗接种。
第十八条接种单位应当详细记录接种者的身份信息,并与接种者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疫苗接种。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1、接种门诊应宽敞、清洁、明亮。
接种前半小时停止清扫,
防止尘埃飞扬,接种史按规定的要求用紫外线照射消
毒,使用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UW/平方厘米,检测
应半年一次。
有强度检测记录使用时间记录。
接种工作
台用2%过氧乙酸或2000ppm有效氯消毒剂擦抹。
2、接种前医务人员应先洗手,修剪指甲,不戴首饰操作。
穿戴好洁净的工作,帽,实时操作是戴好口罩。
接种所
用的器械都必须经过严密消毒的无菌物品,并在操作工
作中注意不使用无菌物品受污染。
3、预防接种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筒”,喂服脊髓灰质炎疫
苗应做到“一人一匙”。
医疗废弃物分类按严格要求放
置、使用专用包装袋,特别注意锐器置锐器盒内,医疗
垃圾不得放入生活垃圾内。
4、接种前必须核实受种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
记录。
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
期、变色、污染、发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
或标签不清、液体疫苗受过冻结或安有裂纹的疫苗一
律不得使用。
海湖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疫苗安全接种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疫苗安全接种概述 • 疫苗安全接种的基本原则 • 疫苗安全接种的程序与步骤 • 疫苗安全接种的保障措施 • 疫苗安全接种的风险与应对 • 疫苗安全接种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
01
疫苗安全接种概述
疫苗安全接种的定义
疫苗安全接种是指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从 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加强社会舆论 引导
通过权威媒体和专家学 者公开、透明地解读疫 苗安全问题,引导公众 理性看待和选择疫苗接 种。
完善不良反应 监测和…
建立健全疫苗不良反应 监测和处置体系,及时 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 安全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 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疫苗安全问题,提 高全球疫苗安全水平。
疫苗安全接种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 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和配合。
疫苗安全接种的重要性
1 2 3
控制传染病
疫苗安全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以大大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保护弱势群体
对于老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等弱势群体 ,疫苗安全接种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降低感 染传染病的风险。
针对不同疫苗,制定详细接种 方案,包括接种对象、接种时 间、接种剂量、接种途径等。
规范填写接种记录,确保信息 准确无误,及时进行信息上报
。
有效监管原则
加强疫苗采购、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 。
对疫苗接种效果进行评估监测,及时掌握接种情 况。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依法依规追究相 关人员的责任。
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意识是 提高接种率的关键。应加强宣传 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疫苗接 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3篇)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通过计量认证)。
二、疫苗必须是国家卫生部或国家医药管理局有批准文号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或药厂)正式生产出品,并按规定渠道供应的产品。
三、疫苗的贮存、运输、接种必须按冷链规定操作进行。
四、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处方。
五、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
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失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六、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
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按照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七、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针管分开放入安全盒和回收桶中。
八、接种后须观察____分钟后确认无接种反应后再离开,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
九、疫苗安瓶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毒棉球。
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十、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按照一次性注射器的处理要求认真做好一次性注射器的处理。
十一、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____分钟以上,做好登记。
是指为了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下面是一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的内容:1. 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选择规范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并且符合疫苗接种需求。
2. 注射器的消毒:注射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3. 注射点的准备:注射前需要清洁注射点,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 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疫苗种类和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上臂二头肌、臀部外上方等。
5. 注射操作的正确性:注射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进针角度、注射深度、注射速度等。
遵循规范操作可以减少注射引起的疼痛和损伤。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5篇)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一、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取得资质。
二、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德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三、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严格掌握禁忌症实施接种。
四、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应查验核对接种对象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种类无误后予以接种,并做好接种记录。
五、预防接种服务人员所使用的疫苗必须是从合法的疫苗生产、经营企业采购,并按规定的温度运输、贮藏的疫苗。
六、接种前应严格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瓶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七、安瓶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
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____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八、按照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接种剂量、方法和部位接种疫苗。
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____分钟。
九、疫苗接种统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安全盒,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毁型、消毒回收。
十、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
如被污染的注射针头刺伤,应立即清洗刺伤部位,并采取其他处置措施。
十一、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副反应时,应及时处置,并按要求记录、报告。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2)是指针对疫苗接种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旨在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具体来说,安全接种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疫苗接种人员的管理:建立疫苗接种人员的注册制度,要求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关证书才能从事疫苗接种工作。
同时,要对接种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其操作技能和知识的更新。
2. 疫苗的储存和管理:要求疫苗接种单位建立完善的疫苗储存设施,确保疫苗的储存环境符合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预防接种规章制度
六、不良反应处理
6.1接种人员应掌握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和报告方法。
6.2发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6.3建立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
七、宣传教育与沟通
7.1加强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信任。
二十、评估与监测
20.1建立预防接种评估和监测体系,定期对接种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
20.2分析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接种效果,为优化接种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20.3对疫苗接种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确保接种安全。
二十、评估与监测
20.1建立预防接种评估和监测体系,定期对接种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
11.3建立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机制,确保接种对象的生命安全。
十二、疫苗接种与科研
12.1鼓励开展疫苗接种相关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接种策略的科学性。
12.2加强与国际国内疫苗接种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接种技术。
12.3根据科研成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预防接种程序和策略。
十三、社会参与与协作
预防接种规章制度
一、接种原则
1.1遵循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时间、剂次、种类准确无误。
1.2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暂缓接种条件,确保接种安全。
1.3做好接种对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二、疫苗管理
2.1疫苗采购、运输、储存、分发等环节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2.2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质量。
23.3分析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后续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
二十四、疫苗接种质量控制
疫苗接种安全教育
疫苗接种安全教育
概述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为了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疫苗接种的安全教育内容。
接种前注意事项
- 在接种前,了解疫苗的种类、作用、接种程序和接种对象等相关信息。
- 如果有任何慢性疾病、过敏史或其他健康问题,及时告知医生或接种工作人员。
- 若已接种过某种疫苗,要查明是否需要重复接种。
接种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接种点进行接种,确保接种设备和环境的卫生安全。
- 在接种前,医生或接种工作人员应进行问询和体格检查,确认接种者的身体状况和适宜性。
- 接种前,医生或接种工作人员应向接种者提供必要的知情权教育,包括疫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在接种时,医生或接种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的接种技术和接种部位,遵循操作规范,避免受污染。
- 接种后,提供者应监测接种者状况,必要时提供有效的紧急处理和医疗支持。
后续注意事项
- 接种后,接种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状况,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 根据需要,接种者需要遵循接种计划,及时完成后续接种。
总结
疫苗接种是保障个人和社群免疫防护的重要措施,但安全教育同样不可忽视。
接种前的了解和准备、接种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及后续的观察和注意事项,都是确保接种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大家都应该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指引,共同维护公共健康。
安全接种
三、安全接种实施------免疫程序
3、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意义 产生效果:
*保护性 *持久性 *安全性
减少资源浪费:
*人力 *物力 *财力
三、安全接种实施------免疫程序
4、免疫程序说明 基础免疫完成时间 加强免疫完成时间 起始月(年)龄时间 同种疫苗接种间隔 不同疫苗接种间隔 儿童免疫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对政府部门要求:加强法律法规管理;人力、物力、
财力投入利于工作开展。
对有关部门要求:宣传教育、部门工作协调、工作人
员互相配合;
对接种人员要求:工作责任心、健康问题、技术培
训——安全接种关键。
安全接种制度(1)
一、疫苗必须是国家卫生部或国家医药管理局有批准
文号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式生产产品,并按照规定渠 道供应的产品。
出血热疫 16~60周岁 苗(双价) 炭疽疫情发生 时,病例或病 畜间接接触者 及疫点周围高 危人群
3
1ml
炭疽疫苗
1
上臂外侧三角 皮上 肌附着 划 处 痕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 不能接种
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接种对象 月(年)龄 流行地区可 能接触疫水 的7~60岁 高危人群 8月龄(2剂 次),2周 岁,6周岁 18月龄, 24~30月龄 接种 剂次
--起始时间要求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 疫起始时间,不得提前。
脊灰减毒活疫苗2月龄。
百白破疫苗3月龄。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8月龄。 A群流脑6月龄。 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 A+C群流脑疫苗3周岁。
三、安全接种实施------免疫程序
卫生院安全注射制度范文(3篇)
卫生院安全注射制度范文1、从事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能正确掌握接种象、疫苗性质、接种部位、剂量、方法和禁忌症,接种反应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具备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生物制品必须由卫生防疫机构逐级调拨分发,严禁使用非正常渠道购进疫苗。
并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贮存。
3、根据____部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和接种何种疫苗。
4、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和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体检,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5、认真核对要接种的疫苗品种,检查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质、污染、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烈纹或受冻结的液体疫苗(甲肝除外),一律不得使用。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无菌和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要分开存放。
7、积极推行使用合格(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和标明厂名、厂址)的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用后要立即毁形、回收集中销毁,严禁再次使用。
8、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针头要专用,且有明显标记。
9、按疫苗使用说明规定的接种方法、部位和剂量接种疫苗。
10、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正确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接种者签名。
11、接种对象接种后留在现场观察15~____分钟,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告知接种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和注意事项。
12、发生预防接种意外或事故必须及时抢救,并以最快的通信方式上报县卫生防疫站。
卫生院安全注射制度范文(2)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卫生院在注射过程中能够提供安全、规范、高效的服务,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注射相关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卫生院所有注射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疫苗接种、药物注射、静脉输液等。
预防接种安全事故承诺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深知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我郑重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受种者的合法权益。
二、认真履行预防接种工作职责,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书和接种方案进行接种,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疫苗接种前的健康状况询问和评估,对存在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受种者,坚决不予接种,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四、做好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跟踪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受种者的安全和健康。
五、积极参加预防接种工作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受种者提供专业、规范、贴心的服务。
六、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主动汇报工作情况,认真接受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七、积极参加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八、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护受种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泄露任何有关受种者的信息。
九、在发生预防接种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积极配合调查和处理,坚决防止事故扩大。
十、积极参加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我深知预防接种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以上承诺,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承诺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疫苗接种安全管理
疫苗接种安全管理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工具,但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疫苗接种安全管理可以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
本文将探讨疫苗接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疫苗接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接种者的健康:疫苗接种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但如果接种者在接种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或遭遇意外事件,其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疫苗接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 维护公众信任:疫苗接种是一项涉及大众健康的重要工作,良好的安全管理可以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感。
只有公众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充满信心,才能有效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的进行。
3. 预防疫苗相关风险: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虽然相对较少,但仍有一定概率发生。
通过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疫苗接种过程中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接种者的身体健康。
二、有效实施疫苗接种安全管理的措施1.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疫苗接种操作规程是确保接种过程安全的基础。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操作,确保接种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同时,需要确保接种场所的卫生环境整洁,以避免交叉感染等风险。
2.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在疫苗接种前,需要对接种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了解其过敏史、病史等相关信息,评估接种的风险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处理接种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减少损害的发生。
3. 加强专业培训与知识更新:疫苗接种的安全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相关工作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提升。
只有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保障接种者的安全。
4. 建立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需要及时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对疫苗接种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及时跟踪和预警,为接种者提供安全保障。
疫苗安全接种
陆树媛 2020年8月27日
2020/11/9
主要内容
1、安全接种的概念 2、不安全接种的危害 3、安全接种的措施
2020/11/9
1、安全接种的概念
1.使用合格的疫苗,接种剂量、接种对象和接种途径 正确。 2.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放 入安全盒等防刺容器中。 3.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格。
2020/11/9
2、不安全接种的危害
1.感染性疾病的危害。 (1)传播血源性疾病 (2)造成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的危害。
如卡介苗接种。
2020/11/9
3、安全接种的措施
1.提高安全接种意 2.加强安全接种的法制化管理。 3.加强学习和培训。 4.选择符合安全接种要求的注射器材。 5.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安全处理。
2020/11/9
1、安全接种的概念
• 4.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规范化—安全接种 (4)自毁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参见相关产品
使用说明。
(5)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首前,应当充分摇 匀: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随 安瓿内壁缓慢注人,轻轻摇荡,使疫苗充 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
2020/11/9
1、安全接种的概念
2020/11/9
3、安全接种的措施
5.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安全处理。
(1)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放入防刺容器(或称“安全盒”内)。 (2)如果注射器配有针头盖,使用后不得再回盖针帽。 (3)不应手工将使用后的针头取下,针头不得取下甚至再次使 用。 (4)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销毁,不得再次使用。
2020/11/9
(1)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限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 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服,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 并提供儿童和家长等候接种的设施。 (2)按种场所功能进行合理分区,设置醒目的疫接 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1.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
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
2.预防接种室须达到《XX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
运转期间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以上,做好登记。
3.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登记卡。
4.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
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5.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
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按接种操作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6.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7.接种后须观察30分钟确认无接种反应,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并签字。
8.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
减毒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9.医疗垃圾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疫苗安全接种管理制度
疫苗安全接种管理制度疫苗安全接种管理制度1.简介1.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众的疫苗接种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管理效果和质量。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包括疫苗生产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接种点等。
2.疫苗接种管理组织2.1 疫苗接种管理机构2.1.1 负责制定和修订疫苗接种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
2.1.2 协调各相关部门、机构的工作,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2.1.3 负责疫苗接种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
2.2 疫苗接种药品管理组织2.2.1 负责疫苗接种药品的采购、储存和配送。
2.2.2 确保疫苗接种药品的质量安全,建立疫苗库存管理制度。
2.2.3 定期进行疫苗有效期检查,并及时报废过期疫苗。
3.疫苗接种工作流程3.1 疫苗接种宣传3.1.1 制定宣传计划,包括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渠道等。
3.1.2 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种意识。
3.1.3 提供疫苗接种相关信息,解答公众疑问。
3.2 疫苗接种预约3.2.1 设立疫苗接种预约平台,方便公众进行预约。
3.2.2 提供疫苗接种预约的指导,确保预约流程顺利进行。
3.2.3 组织人员进行预约信息收集和确认,确保接种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3 疫苗接种现场管理3.3.1 设立合理的接种点,提供良好的接种环境和设施。
3.3.2 培训接种人员,确保接种技术规范和接种操作规程的遵守。
3.3.3 建立疫苗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接种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3.4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3.4.1 建立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报告接种不良反应情况。
3.4.2 组织专业人员对接种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处理,提供相关指导。
3.5 疫苗接种后评估和追踪3.5.1 对接种人员进行接种后评估,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3.5.2 追踪接种人员的免疫效果,确保免疫程序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疫苗流通与预防接 种管理条例》,从2005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是继《传 染病防治法》后,公共卫生领域内的又一部重要的卫生 行政法规。
2005年9月20日卫生部正式下发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05】373号。 在1987年卫生部首次颁布,1998年修订的
常用语解释
• 预防接种: 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 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 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 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规范》 • 计划免疫: 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 分析,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 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 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学》
规范接种行为,避免接种风险, 加强安全注射
蒲城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
许艳宁 2011年4月
背
景
• 疫苗数量增多,剂型更替 • 群众对预防保健需求增加及服务质量要 求提高。 • 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增多,群众法制意识 增强。 • 保证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 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 • • • • • 常用语解释 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 接种单位的资质与职责 预防接种实施的法律规范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法律规定 预防接种的规范要求及扩大免疫规划 人群接种应注意的问题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的资质
《条例》规定,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2)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 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 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 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指定医疗卫生 机构为接种单位时,必须参照上述三项基本条件, 任何一项没有达到,都不能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条例还特别规定,在城镇中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设立预防接种门诊,以保证受 种者能够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和指导原则,及时接种 疫苗。
《计划免疫技术规程》基础上制定。
• 制定下发《条例》配套文件 -卫生部下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与食品药品监督局联合下文要求使用“免疫规划”专用疫苗标识 -与食品药品监督局联合下发《疫苗储存和流通管理规范》 -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 通知” -卫生部下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管理办法》
四项制度五项规定
• 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规范接种行为制度 接种时告知、询问、查验、记录制度 现居住地接种制度 • 关于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的规定 • 关于受种者的规定 • 关于达到要求接种率的规定 • 关于制定需求和接种计划的规定 • 关于剩余第一类疫苗报告的规定
一、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 度。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 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 办理预防接种证。
对预防性生物制品的流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办法由国 务院制定;
国家相继出台的法律法规
• 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
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 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两制一免)
国家相继出台的法律法规
• 1992年7月,卫生部颁布了《全国计划免疫冷链 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 1993年7月26日,卫生部颁布了《生物制品管 理规定》(卫生部令第33号发布),对于生物制品的生产、
储存、运输等做了一系列规定。
• 1994年9月2日,卫生部颁布了《预防用生物制 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7号发布); • 2001年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104条规定:国家
(2)接种第二类疫苗
•
在做好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 同时,接种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根据人群的需求,开展第二类疫苗 的接种服务。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 可以收取服务费、接种耗材费,具体收 费标准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接种单位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会受到 相应的处罚。 • 《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接种单位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 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 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 予警告、降级的处分,对负有责任的医疗卫 生人员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执 业活动:
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
为了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科学、 规范、有序的开展,国家相继出 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国家相继出台的法律法规
• 1978年9月13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加强计划免 疫工作的通知”,规定了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种 类; • 1980年1月22日,卫生部颁布了《预防接种后异 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 • 1982年11月29日,卫生部发布了《全国计划免 疫工作条例》; • 1989年2月21日,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后,正式将预防接种工作以法律的 形式固定下来; 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 种制度,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承担责任范围内第一类疫苗的 预防接种
• 卫生行政部门在指定接种单位时,同时也指定 了其预防接种的责任区域。为了保证第一类疫 苗达到要求的接种率和免疫效果,形成人群免 疫屏障,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接种单位 必须完成责任区域内的第一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的技术指导;同时,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 不能收取任何费用。
• 一人一证是记录受种者全部接种过程的重要证据。使 用儿童预防接种证,可以完整的记录儿童预防接种的 种类、时间等,帮助受种者和接种工作人员查知接种 情况,以便补漏,保证接种效果和接种率。
二、规范接种行为制度
• 《条例》规定,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 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 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 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 品种和接种方法。
•接种单位的资质与职责
接种单位: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 《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称接种 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 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 责任区域。 • 接种单位是预防接种工作的直接实施 者,是预防接种工作的最终落实者,接种单 位工作开展得好与差直接关系着国家免疫规 划疫苗接种率是否能够达到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1)未依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 苗接收或者购进记录的; (2)未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 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 (3)医疗卫生人员在接种前,未依照本条例 规定告知、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有关情 况的; (4)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未依照规 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的; (5)未依照规定对接种疫苗的情况进行登记 并报告的。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资质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从事预防接种工 作的人员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并必须符合 下列条件之一: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执业医师、 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证书并注册的人员, 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 作。
• (1)从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 人购进第二类疫苗的; • (2)接种疫苗未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的; • (3)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未依照规定及时处理或者报 告的; • (4)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
接种单位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会受到 相应的处罚 • 第五十九条规定:接种单位在疫苗分发、 供应和接种过程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收取 费用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 主管部门监督其将违法收取的费用退还 给原缴费的单位或者个人,并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 制定工作规划 - 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 - 2006-2010年全国乙肝防治规划 -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 流脑、乙脑控制指导原则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方案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特别是 《条例》和《规范》的实施将对有效预 防、控制传染病,对保障人体健康和经 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是 我国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 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 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 作好记录。
三、接种时告知、询问、查验、记录制度
• 《条例》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 • 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 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 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 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 录。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 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常用语解释
免疫规划
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 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 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也有利于在我国预防接种工作 领域与国际接轨。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 不断开发和应用,为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 工作,以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而发展 起来的。
•预防接种实施的法律规范
实施预防接种包括:
• 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宣传、预先告 知受种者、询问有无预防接种禁忌证、使用一 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质量合格的疫苗、 规范注射、记录接种过程、观察接种后的反应 及效果等一系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