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3.(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

(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大多分布在盆地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

[温馨提示]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育在平原上。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深刻)、气候、水文。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3)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4)科技因素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

知识点 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的城市形态为什么呈带状?提示:兰州处于黄河谷地中,受南北山地的限制,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

———————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 .河流三角洲平原 B .山地半山腰 C .河谷阶地D .河流冲积平原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文 D.生物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带状C.网状 D.棋盘状解析:1.C 2.A 3.B 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70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70张)
(3)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强化训练: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热带季风气候
(1)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2)该气候的气候特征是: 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3)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 C、①②③
D、①③④
• 7、读“亚欧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B • (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
观察与思考?
气温/℃
30
降水量/mm
600
15
500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60
1 4 7 10(月) 1 4 7 10(月)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观察与思考?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10(月)
地中海气候
降水量/mm
海洋性 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 暧热多雨. 冬季 寒冷干燥
全年温和 降水分配 均匀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全年干燥
完成94页活动题
气候
相同特 征 主要差 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浙江专用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浙江专用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波和横波的速度突然增加
距离地表 _____2_9_0_0______千米深处。在这里,纵 古登堡面 波速度突下然降__(x_i_à_ji_à,ng横) 波则完全消失
第四页,共44页。
3.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 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_莫__霍___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___1_7__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 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 6 千米。 ③分层上 下层 层: :____硅硅____镁铝__层__层____, ,密 密度 度相 相对 对小 大些 些, ,不 连连 续续
生物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是大气圈、水圈 大气圈的底部、
和岩石圈相互 水圈的全部和
渗透、相互影响 岩石圈的上部
的结果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跟踪训练】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3)题。
(1)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第十三页,共44页。
【核心归纳】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 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页,共44页。
圈层名称
不连续 面
地壳
上地幔 莫霍面 地 幔 下地幔
地 外核 核 内核
古登 堡面
深度 (km)
17
2 900
第十九页,共44页。
(1)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
D.④—软流层
(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浙江省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4章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42张PPT)

浙江省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4章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42张PPT)

——多用性
——有限性
C.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
D. 森林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阅读:自然资源的属性 阅读:自然资源的属性
(1)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
(2)下列说法说明了自然资源的哪种属性?
A. 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
资源。
B. 提倡节约和珍惜用水。
——多用性
——有限性
C.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
——地域性
D. 森林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整体性
自然资源分类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1)自然 属性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2)可否再生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判断
铁矿石、汽油、森林、雷电

炭、土地、蔬菜、阳光
(1)哪些是自然资源? 铁矿石、森林、煤炭、土地、阳光
B
C
下表是“资源经济的四种区域类型表”。
区域 类型 代表国 人均自然 家 资源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 亚 俄罗期 巴西 秘鲁 日本 韩国 荷兰 中国 越南 印度 237 999 1514 471 196 144 22 15 49 31 17 32
单位国土劳动 力数量
78 8 6 24 43 31 985 1121 1002 354 581 651
——有限性
C.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
——地域性
D. 森林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阅读:自然资源的属性 阅读:自然资源的属性
(1)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
(2)下列说法说明了自然资源的哪种属性?
A. 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
资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A
B
C
A:紫外区(<0.4微米) B:可见光区(0.4~0.76微米) C:红外区(>0.76微米) 7% A 50%
B
43% C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组成物质:氢和氦 4H
高温、高压
He
太阳常数
8.24J/
计算:不考虑大气的作用,每小 时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相当 于多少度电?
拓展:寻找太阳系外行星
• 开普勒任务(Kepler Mission)是美国国家 航空航天局设计来发现环绕着其他恒星之 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使用NASA发展的 太空光度计,预计将花3.5年的时间,在绕 行太阳的轨道上,观测10万颗恒星的光度, 检测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现象(以凌日的方 法检测行星)。
• 2011年12月,总共有2,326颗候选行 星被发现。其中207颗与地球大小相 似、680颗是超级地球、1181颗为海 王星大小、203颗为木星的大小、55 颗则比木星更大。此外,48颗候选行 星被发现位于可居住区。开普勒空间 望远镜团队估计,大约有5.4%的恒 星拥有地球大小的行星候选,而17% 的恒星则有多颗行星。
≈1.8×1014(度)
思考: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 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黄果树瀑布
提供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能源 太阳能热水器
提供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能源
太阳能电站
提供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能源
提供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能源
提供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能源
亿万年来,没 有明显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日地距离适中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浙江新高考》高考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Ⅰ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浙江新高考》高考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Ⅰ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 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 阶段 起主要作用 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 会阶段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 农业自然资源(如 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等是农 地形、气候、水 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 文等) 条件
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
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依据图, 结合社会发展历程, 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 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 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 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 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 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 资 源
夏秋多、冬 春少,东多 西少、南多 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 西最丰富,其次 是俄罗斯;就大 洲而言,亚洲最 丰富,大洋洲最 少
修建水库,跨 流域调水;节 约用水;防治 水污染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了解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以长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为例,重点分析我国洪涝灾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探究防治某种1.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2.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沿岸发生死伤空前惨重的海啸灾难。

下图显示的是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其中左图是2004年6月23日的卫星照片,右图是2004年12月28日的卫星照片。

师以上同学们看到了因地震诱发的海啸造成的重大灾害,除此以外,自然界还有哪些板书:第四节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推进新课师1.什么叫自然灾害?自2.生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灾师(拓展延伸,精讲总结)自然灾害的发生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主要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但水库蓄水是人类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大多数滑坡、泥石流灾害都与人为改变山坡形态和覆盖状况有关,但总体来说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仍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控制。

实例1:1976年唐山78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生实例1:突发性;实例2:周期性;实例3:师 自然灾害种类较多,世界各国对其进行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对自然灾害是如何划分的呢?灾害类型 主要灾种 主管部门气象灾害 暴雨、干旱、寒潮、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雹灾、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冷害、霜冻等国家气象局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国家海洋局 洪水灾害 洪水、雨涝等 水利部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国土资源部 地震灾害 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例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国家地震局 农业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和鼠灾、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农业部 林业灾害 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国家林业局(承转)春华秋实,日月轮回,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是多么祥和有序,然而,美丽的背后有恐怖,祥和有序时也会被暴烈无度所替代,我们脚下的大地会突然震颤开裂,并喷射烈焰,我们头顶的蓝天、脚下的绿地会无情地让狂风、暴雨、江水及海啸所吞没,以致瞬间失去美丽的家园。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试标准】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选考要求c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能够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c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b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一、昼夜长短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①等长,均为12小时自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②昼长③夜短,且纬度越高,昼④越长;南半球相反自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⑤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⑥夜越长;南半球相反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自⑦直射点向南北两侧⑧递减夏至日,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 值,⑩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⑪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 大值,⑫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⑬赤道向 ⑭两极递减三、四季和五带1.四季更替⎩⎪⎨⎪⎧原因:由于⑮昼夜长短和⑯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⑰时间上产生差异北温带四季:3、4、5月为⑱春季,6、7、8月为 ⑲夏季,9、10、11月为⑳秋季,12、1、2月为○21冬季2.五带⎩⎪⎪⎨⎪⎪⎧划分依据: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22空间上产生差异界限:○23南、北回归线和○24南、北极圈五带(从北向南):北寒带、○25北温带、○26热带、○27南温带 和南寒带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加试)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出时升起国旗,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哪一天升旗早?提示:国际劳动节。

[探究归纳]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a .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b.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c.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d.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浙江专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0521317

浙江专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0521317

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慢于
西部;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于东部。故 B 选项正确。
答案:1.D 2.B
第十六页,共36页。
知识点(二) 西部大开发
情景导入先思考 [民俗中的地理] 云南民俗中存在着“女儿国”和“君子国”现象。“女儿 国”指丽江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母系社会。摩梭人盛行走婚制,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担任家长,组织全家的生产和生 活,负责对外社交活动。“君子国”指怒江傈僳族人的原始社会 性质的村社组织。在傈僳族人的村社组织内,土地公有,共同耕 作,互助盖房,共同负担债务,杀猪同食,煮酒同饮。 思考探究:云南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从材料中可知云 南具有哪些资源? 提示:西部经济地带。丰富的旅游资源。
第三页,共36页。
(2)范围:
①A 东部地区: 冀、京、津、沪、鲁、苏、浙、闽、粤、琼、 _港__、__澳__、__台__13 个省(市、区)。
②B 中部地区:晋、 豫 、鄂、湘、 皖 、赣 6 个省(区)。 ③C 西部地区:陕、甘、宁、新、青、渝、贵、云、川、藏、 内蒙古、桂 12 个省(市、区)。 ④D 东北地区:黑、吉、辽 3 个省。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 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地区,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 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华北地区发展农业 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 考虑的。 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 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 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东北 地区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和重 要的工业基地;丰 富的煤、铁和有色 金属;便利的海陆 交通运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复习课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复习课件

7~8月份 6~7月份 4~5月份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 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 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小__麦__和_水__稻__。
(4)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城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修__建___铁__路__、__公__路__等___基__础__设__施__,这需要_先__进__的___科__学__技__术__条件做保证。
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1)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点: ①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②陆地降水显著变化
考___虑__经__济__因__素__,___尽__量__多__经__过___居__民__点__,__以___加__大__运__输__量__,___提__高__经__济__效___益__。 (3)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修__人__工___运__河__ 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在两河间最近的距离标出)
【洪涝灾害的危害 】
河堤崩溃 破坏交通等公共设施 淹没农田村庄与城镇 人畜伤亡
【防治洪灾的措施 】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通河道;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中游地区退耕还湖等.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非工程措施: 严格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洪水的预报和监测.
【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类地形区。 (2)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
①_沿__河__流___及__交__通__线__分___布__; ②_平__原__地___区__多__,__山__区___少__。

版同步系列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必修一课件: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版同步系列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必修一课件: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6.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季风或非季风)区。 (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解析 我国东部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具有不稳定性,极 易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的措施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 方面回答。
提示:不是。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 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 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
[探究归纳] 自然灾害的判定标准 (1)自然灾害的发生领域是地球表层系统,即发生在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生物圈中; (2)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它是地球表层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 然事件; (3)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危害性,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因 而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自然异常事件不能算是自然灾害。
答案 (1)季风 (2)季风气候显著,夏季受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夏秋 季节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3)①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报的准确率;②河流上游植树造 林,中游兴修水库,下游加固堤防;③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 蓄洪工程;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言之有理即可)
教材P111活动 提示 1.1998 年长江洪水造成的危害请参见教材 P109 阅读材 料,成灾原因见下表: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 关系的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4~5月锋面雨带在我国华 南形成,7~8月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因此,雨带移 至上海的时间大致是6~7月。第(2)题,7月以后,由于夏季 风异常,锋面雨带仍滞留于Ⅱ区、Ⅲ区,在该区域内控制的 时间长,从而出现南方的涝灾,而北方的I区,锋面雨带尚未 到达,长时间持续高温,造成北方的旱灾。第(3)题,我国水 旱灾害多发是由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造成的。 答案 (1)B (2)C (3)D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必修一课件: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必修一课件: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提示:河谷阶地既靠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 淹没;同时河流还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作用。
[探究归纳]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
深切河谷两 高原
岸、狭窄的 地区
河漫滩平原
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 呈狭长的
[探究归纳] 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地形
交通线路
布局
形态
原因
平原地区 稠密
网状
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较少
山区
呈“之”字 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
稀疏

制性因素比较多
方法点拨:公路线的区位选择方法
[学以致用] (浙江省2016年4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历时五年多建设的汉孝高铁,于2015年12月20 日正式通车,汉孝高铁始自汉口火车站,终到孝感东站,全线共设9个车站。据此 并结合下图,回答(1)~(2)题。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表现:主要影响聚落的⑤_类__型__、⑥_分_布___、规模和发展。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⑦_团_聚___型、 (2)典型丘棋陵盘和式山的地格:局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
对⑧_分_散___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⑨_地_形___、气候、⑩_水_文___,其中地形的影响最为 深刻(如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⑪_资_源___、城镇分布(如道路通过小村 庄)、⑫_工_农__业_生__产_水__平_____、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形态的影响 (1)平原: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⑬_较_少___,一般呈⑭_网_状___分布。 (2)山区:地形起伏⑮_较_大___,对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⑯_较__多__, 为减缓道路坡度,多建成“⑰_之__”字形。

【测控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课件: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高考]

【测控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课件: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高考]

探究点二
影响交通线分布的因素
探究目标:学会分析影响交通线分布的区位因素,掌握地形对交通线分布
的影响。 交通线路的分布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 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是 保障,具体分析如下:
区位因素 地 形 自然 因素 水文 地质 气候 平 原 山 地 主要影响 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 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段,在陡坡上 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应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 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 率,以及冻土、 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 路基高低都需 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解析:日本资源贫乏,多山地,平原面积小,城市和铁路线多分布在狭窄的沿 海地区。 答案:4.A 5.A
-18-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 线路分布的影响
情景思考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ZHU YUXI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8 9
UITANG LIANXI
-17-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 线路分布的影响
情景思考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ZHU YUXI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8 9
UITANG LIANXI
1-3
4-5
6
7
读“日本铁路及主要城市(聚落)分布简图”,完成第 4~5 题。 4.影响日本城市分布和规模的主要 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河流 5.影响日本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科技水平 D.城镇分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优质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优质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 害对人类的危害》优质
课件
2020/9/22
“水漫余姚”
• 在此次洪灾中余姚受灾最严重,余姚主城 区70%以上地区受淹,交通瘫痪,全线停 水、停电。山区公路交通全部中断,溪道 、电站、灌溉等设施受损严重,平原河网 的姚东浦塘全线漫堤,全市21个乡镇、街 道均受灾,受灾人口83.2万人,房屋受损 较严重的有2.56万间,转移人口6万人,直 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
• 政府部门:提早做好风险预案如水库提前泄洪 ;做好物资储备发放工作,安慰民众;兴修水 利工程,开展河流中上游的植树造林。
• 气象部门:尽量准确预报台风路径,及时预报 台风动向,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 私营矿主:合理开矿,开展矿区植树造林
谢谢!
人类活动:政 府部门风险预 案不足; 城市化过程
植被:毁林 开荒等破坏 植被
活动二:群策群力
• 面对台风来临,作为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 你认为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治洪涝灾害?
防治措施
• 学生: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 品移入室内,加固门窗等;尽量减少外出,不 要到大树下躲雨或停留;关注台风信息,提早 做好防范措施。
749.63亿
活动一:“水
漫余姚” 的成因
“菲特”在福鼎登陆时,浙闽两 省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
余姚地形
余姚地形
“水漫余姚”成因分析
地形:易形成 地形雨;
中部平坦不易 泄洪
气候:双台风、 冷暖气流相遇, 降水量丰富
“水பைடு நூலகம் 余姚”
水文:水系众多, 汇水量大;
天文大潮使下游入 海难,泄洪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自然灾害及危害1.概念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按其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特征4.危害(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3)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该事件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二是致灾因素必须属于自然过程。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1)洪水: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2)雨涝: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3)二者关系: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1)原因:(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3)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知识点 一 自然灾害及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7月4日,德惠市的段某家的太阳能板遭到了雷击,结果导致电闸、电视和一部分墙体都发生了损坏。

先前段某购买了农村家庭综合保险当中有自然灾害险这一项,他向财产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但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现在雷击不属于自然灾害。

上述材料中的雷击事件属于自然灾害吗?提示:材料中的雷击事件发生在地球的表层系统,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造成了财产损失,应当属于自然灾害。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2011年3月18日广东省云浮发生1.9级地震;②2007年3月4日强风暴潮袭击渤海湾;③“……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④2006年11月23日波兰南部的哈伦姆巴煤矿因操作不当引起爆炸,23名矿工全部遇难。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2.事件③描述的“民饥相食”的现象,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性是( )A.复杂性 B.群发性C.潜在性 D.突发性解析:1.B 2.B 明确“自然”事件“只有对人类活动造成损失”才能成为自然灾害是解题的关键;正确理解“飞蝗蔽日,食禾至尽”就是发生蝗灾,导致粮食绝产是解题的关键。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3~4题。

3.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C.洪涝 D.寒潮4.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C.乙-5、6月 D.乙-12、1、2月解析:3.A 4.B 第3题,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高值中心位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应该为干旱。

第4题,甲为华北地区,主要是春旱,时间为3、4、5月;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为伏旱,时间为7、8月。

知识点 二 中国的洪涝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阻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过去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

试问,“疏顺导滞”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的方法有效呢?提示: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我国洪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关系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二、我国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洪水的成因比较复杂,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见下表:1.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华北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A .南旱北涝B .南北皆旱C .南北皆涝D .南涝北旱解析:选D 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

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说明雨带推进迟缓,会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

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图,回答2~4题。

2.该图所反映的时间是( )A.3、4月份 B.5、6月份C.7、8月份 D.9、10月份3.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受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台风C.纬度 D.副热带高气压带4.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的原因是( )A.洪涝 B.春旱C.伏旱 D.寒潮解析:2.C 3.D 4.C 第2题,图中显示东部季风区内,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处于雨带内,而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处于雨带内,判断应处于伏旱期,发生在7、8月份。

第3题,伏旱主要是夏季,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西进北移”,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

第4题,由于7、8月正值水稻生长季节,对农业造成影响的是伏旱。

知识点 三 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成因 加试要求———————核心要点掌握好———————1.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防御分析(1)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自然灾害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天”主要指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陡坡垦荒、过度放牧、樵采等。

(2)自然灾害防御措施的分析模型自然灾害防御措施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要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

2.以洪涝灾害为例分析其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1)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水流漫溢或堤坝溃决,使洪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根据洪涝灾害的定义,洪涝灾害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短时间大量“来水”,无足够空间“容水”,无法及时“去水”。

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①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

淮河流域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②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如湖泊数量少、容积小)。

长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游的滥伐森林等造成下游泥沙淤积,进而导致湖泊萎缩。

淮河下游湖泊少、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进而造成洪水漫溢或溃堤。

③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淮河下游地势低平;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所以两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洪涝灾害的危害①直接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矿,造成工农业生产破坏、居民财产损失,以及人畜伤亡,有时会引起传染病的暴发。

②间接危害:水、电力、交通、通信等被阻断,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等。

(3)洪涝灾害的防治①结合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对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针对“容水”和“去水”过程,采取如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立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

②应对“来水”的措施: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修建水库,拦蓄洪水;等等。

———————应用体验不可少———————夏季风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夏季风的前沿就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位置。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中材料,指出1986年江淮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

(2)针对该种自然灾害应采取什么工程性的措施加以防御?解析:第(1)题,江淮地区即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范围,大致纬度在30°N至35°N之间;图中显示从6月16日至8月1日期间,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基本在江淮地区,说明雨带位于此位置,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2)题,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是工程性措施,按此范围回答即可。

答案:(1)洪涝灾害。

锋面雨带从6月16日到8月1日始终徘徊在江淮地区,且8月上旬之后,雨带又迅速退回到江淮地区,雨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

(2)修筑堤防,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在重点保护地区附近修建分洪工程(或滞洪、蓄洪工程)。

一、选择题1.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解析:选C 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一定形成洪灾,洪灾不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直接损失,还包括电力中断、社会秩序紊乱等间接损失。

201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60年最严重干旱,1 371万人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形势严峻。

读图,完成2~3题。

2.此次旱灾 (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3.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兴建蓄水工程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跨流域调水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2.C 3.B 第2题,此次旱灾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由图中得出重旱区主要位于云、黔两省,由于受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

旱灾属渐发性灾害。

第3题,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为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人工增雨要看天气条件;实施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旱灾的有效措施,而不是防范旱灾的主要措施。

4.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解析:选C 图中所示以地质灾害为主。

地震会导致山体崩塌或滑坡,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再加上暴雨冲刷,会形成泥石流,这些灾害产生的碎屑物堵塞河道就会形成堰塞湖,故①②③④应分别对应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其中②③可互换。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5~7题。

5.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 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 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6.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7.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②大量采挖河沙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⑤建设防护林工程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解析:5.C 6.B 7.D 第5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