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禁忌第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语
本段来自《素问·刺齐论》。
针灸禁忌第一 下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 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及,反为 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
按语
本段提出了“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的针刺法 则。针刺深浅,要根据疾病而定,恰到病处为 宜,使精气得复,邪气得去。如刺之太过或不 及,则不能达到调节经脉气血以扶正祛邪的目 的,反而带来极大的针害,正如本段所言。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原文
曰:愿闻刺浅深之分?曰:刺骨者无伤筋,刺 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 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曰:余不知所谓,愿闻其详?
原文
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 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 至皮而去,不及脉也。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 中,针入皮无中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 筋,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此之谓反也。
按语
本段来自《灵枢·逆顺》。 主要论述了几种情况的针刺禁忌。特别指出,
病邪正盛或诊断不明的情况下,不可滥用针刺。 同时用上工与下工的对比指出了针刺的原则。
原文
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大怒无刺,已刺勿怒。 大劳无刺,已刺勿劳。大醉无刺,已刺勿醉。 大饱无刺,已刺勿饱。大饥无刺,已刺勿饥。 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休之, 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 里顷乃刺之。大惊大怒,必定其气,乃刺之。
按语
以上原文来自《素问》的《诊要经终论》、 《水热穴论》、《四时刺逆从论》;《灵枢》 的《本输》等篇章。本节摘录了其中关于四时 刺法方面的内容,并对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及有疑问之处作了补充说明。
四时刺法的依据,应以阳气之所在及邪气的深 浅而定。春夏阳气在上,秋冬阳气在下,针刺 应之。
原文
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 浑浑(音魂)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上工 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其次刺其 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与其形之盛者, 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 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
第一节 针灸禁忌第一 上
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 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曰: 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原文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 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及与分 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 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 故取络脉分肉之间。(《九卷》云春刺荥者正 同,于义为是。又曰:春取络脉治皮肤。又曰: 春取经与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 春气在经脉。
针灸技术(卷之五)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马惠芳
概述
本节主要讲述了针灸的禁忌,九针的来源、意 义、形状、适应部位和操作方法,也详细介绍 了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等刺法的理论根 据和适应证及操作规程,以及缪刺与巨刺的区 别,并分别论述了邪客于各经之络所发生的病 症及刺治之法,以及邪客五脏之间及手足少阴 等五络的刺治之法。
注释
春刺散俞,及与分理:《素问集注》:“散俞, 络脉之俞穴也。分理,分肉之腠理也。”
春取络脉治皮肤:《太素》:“春时肝气始生, 风疾气急,经气尚深,故取络脉分肉之间,疗 人皮肤之中病也。”
原文
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春刺俞。 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取盛 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 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络俞, 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 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内 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 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 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针灸禁忌第一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缪刺第三 针道第四 针道终始第五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第一节 针灸禁忌第一
本篇主要论述了针灸的禁忌。主要讨论四时取 穴不同及误刺所引起的变证,针刺的禁忌和误 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针刺深浅的依据,列举 了不可深刺及禁灸的穴位,指出针刺补泻的注 意事项。
注释
秋取气口,治筋脉:《太素·寒热杂说》注: “秋时肺气将敛,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 及体,阴气未盛,故取气口,以疗筋脉之病, 气口即合也。”
原文
冬取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 井荥。)《素问》曰:冬取俞窍及于分理,甚 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与诸俞之分,义亦略 同。又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 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取井以下阴 逆,取荥以通气(一云以实阳气)。曰冬取井 荥,春不鼽衄。是谓末冬之治变也。又曰:冬 气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脏取之井。二 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冬取经俞,治骨 髓五脏。五脏则同,经俞有疑。)
《灵枢·终始》
凡刺之禁,新内勿刺,已刺勿内;已醉勿刺, 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 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 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 (《甲乙》作“怒”,)必定其气乃刺之。乘 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 (《甲乙》、作“步”)行来者,坐而休之, 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凡此十二(《甲乙》无) 禁者……
原文
秋刺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俞,邪气在府, 取之于合。)《素问》曰:秋刺皮肤循理,上 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 胜火,阳气在合,阴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 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 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是谓始秋之治变也。 又曰:秋气在肤,腠闭者是也。(《九卷》又 曰:秋取气口,治筋脉。于义不同 。)
马莳:注曰“凡刺之禁,曰外、曰内、曰醉、 曰怒、曰劳、曰饱、曰饥、曰渴、曰惊、曰恐、 曰车、曰步,皆当慎之,正以此十二禁者,脉 气散乱,营卫相逆,经气不次,病人失于自守, 医人妄于行刺,则阳病入阴,阴病出阳,邪气 复而真气衰,不谓之失气而何?”
按语
本段来自《灵枢·终始》篇。提出了经典的十 二禁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