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禁忌第一

合集下载

【2017年整理】小针刀及穴位注射简介针刺禁忌症与适应症

【2017年整理】小针刀及穴位注射简介针刺禁忌症与适应症

小针刀疗法简介1.什么是小针刀疗法小针刀手术是一项创伤小、痛苦小、花钱少、耗时短、见效快、治愈率高的闭合性手术。

这项手术要求医生十分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并对病变情况了如指掌,对小针刀运用十分熟练,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找准病变位置,用紫药水标记,在进行局部组织麻醉后,迅速将小针刀刺入到病变部位,通过临床扭转、挑拨、推、拉等手术方法,使粘连的病变组织迅速剥离,使阻滞得以疏通,气血得以流畅,刮除疤痕、松解骨肉、镇痉止痛,从而恢复功能,达到治愈目的。

整个过程,病人痛苦小,耗时也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整个过程完毕后,随治随走,无需住院。

2.小针刀疗法治慢性病的机理是什么?小针刀疗法主要是对慢性软组织病变部位的闭合性手术松解,同时还发挥了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及免疫学说等多方面的综合机理,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注意保养,不再劳损不会复发。

3.小针刀疗法主要治疗哪些疾病?主要是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椎病、颈肩痛、腰腿痛(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等等)。

网球肘、跟骨痛、腱鞘炎、各种关节韧带损伤,以及由扭挫伤、挤压伤、骨伤、手术或者肌肉注射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长久性疼痛。

另外针刀治疗青春痘、针刀减肥等也有独特的疗效。

4.小针刀是刀吗?做针刀手术时有无痛苦?小针刀是一种似针非针,似刀非刀的治疗器械,是一种尖端只有0.8毫米宽刀刃的针具,进入皮肤时,没有疼痛,只有病变部位松解时有较强的酸感,而出现酸感二、三秒手术就结束了,患者都能忍受。

5.小针刀手术有危险吗?会不会有伤及神经血管的可能?不会。

小针刀疗法有正确的病因病理指导,熟悉人人体解剖,科学而准确的定点和进针方法是能避开大血管和神经的,绝对不会引起较大神经血管的损伤,更不会伤及内脏,所以不应有任何顾虑。

6.小针刀治疗后有时局部疼痛反而加重,这是为什么?扎针的部位有时有三天左右的加重反应,个别身体虚弱、糖尿病患者加重反应的时候可能会更长些,这是正常的。

部分经穴的刺灸禁忌

部分经穴的刺灸禁忌

部分经穴的刺灸禁忌一、头枕部1.眶区——睛明、承泣:针刺时需注意:1)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缘(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2)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3)出针后要及时按压。

4)不宜灸。

2.枕下区——哑门、风府、风池:哑门、风府:1)体位:伏案正座,头微前倾,项肌放松;2)向下颌方向刺;3)深度:0.5-1寸深。

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风池: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朝向对侧眼内眦直刺,刺入1.5寸以内(有解剖观察认为应向鼻尖方向针刺<4cm,相当于1.5寸=。

若针尖朝向同侧眼内眦,其深面正对椎动脉;若朝向对侧眼外眦,其深面一般正对延髓,非常危险。

二、颈项区人迎:避开颈动脉针刺,深0.2-0.4寸,过深会刺中迷走神经。

翳风:深刺2寸左右亦可能刺到迷走神经。

三、肩区肩井、巨骨:深部当肺尖。

刺0.5-0.8寸,不可过深,尤其不可向内侧斜刺。

四、躯干部1、胸部上口——天突:可先直刺0.3寸,再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方刺入1寸,针尖不能向左右偏斜。

对于肺气肿病人不能深刺,谨防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2、上腹部——右侧期门、日月:注意肝脏体表投影区: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平右侧第5肋间,可随呼吸上下移动(因此移动而增高了危险性)。

肝的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右侧相当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3、下腹部——中线(任脉):曲骨、中极、关元;第一侧线(肾经):横骨、大赫。

注意膀胱投影区(耻骨上缘水平的穴位),在膀胱充盈状态时尤需当心,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

孕妇禁针。

4、胸背部胸背部穴位的针刺深度均大致在0.5-0.8寸,方向一般为斜刺。

注意肺脏体表投影区:上界当第一胸椎上缘。

肺的下界,随呼吸而运动,正常人在乳头线上是第6肋,腋中线上是第8肋,肩胛线上是第10肋,脊柱上平第11胸椎棘突。

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

针刺禁忌症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脏器衰竭者禁用。

3、血压≥150/95mmHg禁用、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4、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以及新产后禁针。

5、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6、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7、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8、小儿宜用快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禁针。

9、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10、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腹痛原11、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2、严重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艾灸疗法禁忌症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险、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忌用艾灸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拔罐禁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

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

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

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

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7)、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与禁忌

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与禁忌

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与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

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

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

小儿禁针囟会。

女子禁针石门。

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

《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2、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
湿热病不宜灸等。

三、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看,过去古代的禁针、禁灸有时代的
局限性,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已经不存在。

因此,这些论述仅供临床参考。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
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针刺禁忌第一

针刺禁忌第一

马莳:注曰“凡刺之禁,曰外、曰内、曰醉、 曰怒、曰劳、曰饱、曰饥、曰渴、曰惊、曰恐、 曰车、曰步,皆当慎之,正以此十二禁者,脉 气散乱,营卫相逆,经气不次,病人失于自守, 医人妄于行刺,则阳病入阴,阴病出阳,邪气 复而真气衰,不谓之失气而何?”
按语
本段来自《灵枢·终始》篇。提出了经典的十 二禁忌。
注释
春刺散俞,及与分理:《素问集注》:“散俞, 络脉之俞穴也。分理,分肉之腠理也。”
春取络脉治皮肤:《太素》:“春时肝气始生, 风疾气急,经气尚深,故取络脉分肉之间,疗 人皮肤之中病也。”
原文
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春刺俞。 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取盛 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 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络俞, 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 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内 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 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 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注释
秋取气口,治筋脉:《太素·寒热杂说》注: “秋时肺气将敛,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 及体,阴气未盛,故取气口,以疗筋脉之病, 气口即合也。”
原文
冬取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 井荥。)《素问》曰:冬取俞窍及于分理,甚 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与诸俞之分,义亦略 同。又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 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取井以下阴 逆,取荥以通气(一云以实阳气)。曰冬取井 荥,春不鼽衄。是谓末冬之治变也。又曰:冬 气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脏取之井。二 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冬取经俞,治骨 髓五脏。五脏则同,经俞有疑。)
按语
以上原文来自《素问》的《诊要经终论》、 《水热穴论》、《四时刺逆从论》;《灵枢》 的《本输》等篇章。本节摘录了其中关于四时 刺法方面的内容,并对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及有疑问之处作了补充说明。

针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针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针刺疗法是用适当的针具,以不同的手法针刺人体的腧穴与经外奇穴,通过针刺效应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用于家庭自我保健时,除去有十分把握或有专业人士指导,一般只宜针刺四肢部。(1)适应症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2)禁忌症①患者在过度饥饿、疲劳、醉酒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②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合谷及三阴交穴禁止针刺。③妇女月经期禁止针刺。即使为了调经,也应慎用。④有出血倾向以及患有严重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禁止针刺。皮肤有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禁止针刺。⑤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⑥乳中及神阙等穴禁止针刺。(3)注意事项①针刺治疗前应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②所用针具应经过严格消毒,也可采用一次性针具。③对身体虚弱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尽量让患者采取卧位。④胁肋、胸背部、肾区等重要脏器所在部位,不宜直刺、深刺;有大血管走行的部位,针刺时应避开血管斜刺。⑤对于容易晕针的患者,事先应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⑥刚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应让其休息片刻后再进行针刺。⑦针刺眼区穴位和颈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背部的腧穴,一定要注意掌握好角度,动作幅度不宜过大。⑧对于尿潴留的患者针刺腹部时,要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以免刺伤膀胱。(4)针刺意外的处理①晕针:多是由于患者一时紧张、体虚、劳累、饥饿、大汗、大泻、大失血后,或体位不适,手法过重所引起,应立刻停止针刺,将已刺入之针全部取出,并让患者采用平卧位,头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给温糖水或热茶,饮后即可恢复,必要时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②滞针:就是医者感觉针下涩滞,出现捻转、提插及出针困难等现象,多由于患者紧张或医者捻转时角度过大,用力过猛,用力不匀,或单向捻转所致,也可因患者留针时移动体位引起。不要强行捻转提插,可延长留针时间,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和肌肉紧张,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③断针:如因针具质量较差,或其它原因导致断针,应嘱咐患者勿动,若尚有一端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夹住将其取出。若与皮肤相平或稍陷体内者,可用一手拇食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出再用镊子取出。若断端完全陷入肌肉层时,应在医院X线下定位后,行外科手术取出。为避免出现断针,应选择质量好、无锈蚀的针具;进针时,不可将针身全部刺人体内;发生滞针或弯针时,不可强拉生拔。④针下血肿:小块可不必处理,待其自行消褪,较重者,可冷敷止血后再热敷,配合局部轻揉,以促进瘀血消散。⑤遗留症状:因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少数患者出现局部遗留酸痛、胀重、麻木等不适感觉,可在局部轻揉或配合艾条灸即可,刺伤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情况的应立即送往医院。。

扎针灸禁忌是什么呢

扎针灸禁忌是什么呢

扎针灸禁忌是什么呢随着现在年轻人加班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身体也在长期高压的工作下,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从而很多日夜忙碌的白领人士,都会出现精神疲倦,失眠耳鸣,月经不调等亚健康现象,其实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中国的传统针灸来进行科学的调理,当然扎针灸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家注意一些关键问题,那么早针灸禁忌是什么呢?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

3、脏器衰竭者禁用。

4、血压≥150/95mmHg禁用。

5、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6、面神经炎发病7日内不可针刺面部。

7、痉挛瘫,肌肉抽搐,以及躁动不安者,不宜针刺。

8、脏器部位不可深刺。

9、针刺应避开血管、神经、筋骨。

10、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以及新产后禁针。

11、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12、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13、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14、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15、小儿宜用快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禁针。

16、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17、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18、腹痛原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19、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20、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21、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22、颈项部或胸背部不可深刺。

23、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燥;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身热,脉偏绝;热病夺形,身热,色白及下血;寒热夺形,脉坚盛。

此谓五逆,禁止针刺。

但是针灸的话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上面所说的禁忌虽多,但大部分人用针灸都没问题的。

从上面几段话我们能看出来,广大年轻人要想彻底通过扎针就来摆脱自己的亚健康状况,不单单是需要找准穴位,那么简单,希望大家在扎针灸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状况,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针灸操作,当然我还希望广大年轻人能够多抽时间到户外进行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

针灸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针灸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针灸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第一,过于紧张、饥饿及饱腹状态下、剧烈运动后,一般并不建议针灸。

第二,怀孕期间不建议进行腰部或者腹部的针灸,月经期非调经一般也不建议针灸。

第三,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的患者、有皮肤感染或者肿瘤的部位不建议针灸。

第四,针刺有可能会出现晕针、滞针及局部血肿等情况。

晕针会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应立即停止针灸随即静卧,送服温水或糖水即可:针刺期间过于紧张或者改变体位可能造成滞针,应保持原有姿势,放松肌肉,由医生处理:若出现针后局部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大块血肿先冷敷,一天后热敷,小块青紫待其自行消退即可。

第五,对于实热证、阴虚发热者,如口大渴喜冷饮、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或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一般不适宜施灸。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可由医生进行消毒包敷处理,谨防感染即可。

第六,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拔罐时间 8-15分钟为宜(夏季10分钟以内)。

第七,有以下情况需告知医生: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病史,尤其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处于妊娠期及经期者;另外,
如果老年人或者初次针灸的患者建议卧位针灸。

针灸的五大禁忌

针灸的五大禁忌

针灸的五大禁忌
针灸的五大禁忌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分类
毫针刺法,有灸法和拔罐法。

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针灸的五大禁忌:
1,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2,极度疲劳,过饱、过饥、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3,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4,患高血压的人头部不适合针灸,患有糖尿病的人,真就是一定要格外小心。

5,要循序渐进,初次针灸要把握适度,以后可以慢慢增加针灸次数。

【针灸的五大禁忌】。

中医适宜技术25项

中医适宜技术25项

中医适宜技术25项1、针灸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分类;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2) 针灸常用治疗颈椎、腰椎、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疾病3)针刺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2、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1)推拿常用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推法按法摩法拿法医揉法捏法颤法打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2)适应症: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

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

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

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

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3)禁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症。

此外,妇女经期,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

中医针灸养生法—针刺养生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中医针灸养生法—针刺养生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刺养生的注意事项
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过饥、过饱、大汗淋漓、醉酒等情况下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在进行针刺手法操作时手法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选择卧位。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溃疡、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不宜针刺小腹部、腰骶部的穴位。孕期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穴位均不宜针 刺。怀孕期间,合谷、三阴交等些活血通络的穴位应禁刺。月经期间,若非调经,也应慎用针刺。
针刺养生的注意事项
眼区及项部的风池、风府、哑门等腧穴针刺时应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不宜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 等手法,以免损伤重要组织,造成严重后果。 在胸部、胁肋部、背部等腧穴进行针刺时尤其应注意不宜直刺、深刺。
针刺局部的皮肤应注意消毒,并且采用一次性针具为宜。
若发生晕针,应立即拔针,并静卧休息,注意室内通风,并可饮用适量温水。

中医针灸养生针灸时应记住七大禁忌

中医针灸养生针灸时应记住七大禁忌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针灸是中医在为病人治疗疾病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在针灸养生时,需要注意一些针灸禁忌。

那么中医针灸养生时需要记住哪七大禁忌呢?一、中医针灸养生时应记住的七大禁忌1、在使用中医针灸的方式养生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让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并且还需要注意让精神状态放松下来,不可以在饥饿时进行针灸养生,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在针灸养生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卧位的姿势,尽量少选取一些穴位,手法一定要轻柔。

2、在为孕妇针灸养生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针刺的力度,不可以用力过猛。

针刺女性朋友的阴、昆仑、三阴交、合谷、腰骶部、腰部时很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所以绝对不可以针灸孕妇的这些穴位。

3、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在针灸养生时,一些儿童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在为儿童针灸养生时通常不留针。

并且对于婴幼儿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穴位都可以针灸,不可以针灸的穴位主要包括哑门洞、风府、门部等。

4、对于得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或者经常出现自发性出血情况的人或者皮肤受损后容易止不住血的人,并不适合针灸养生。

5、对于存在有肿瘤、疤痕、溃疡和感染等位置不可以针灸养生。

6、在针灸顶部、肾区、胸背、眼区、肠梗阻病人肚子部位、尿滞病人耻骨联合区或者在给肠粘连病人、胃溃疡病人针灸时,需要注意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不可以采用直刺,避免伤及到内部器官。

7、针灸养生的确对一些疾病来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比较安全,但是我们也需要正确的认识针灸养生,毕竟其并不是对任何疾病都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

所以千万不要把针灸养生当作一种万能的治病方法,一定要结合病情加以治疗,一些疾病需要利用中西结合治疗,才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才能够更好的发挥针灸养生自身的作用。

二、中医针灸养生对哪些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1、对于疼痛疾病针灸养生可以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

得有颈椎病人的经常会感觉脖子疼痛、从头到脚浑身疼痛、心绞痛、三叉神经痛等,这时就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疼痛,临床上还将针灸应用到急救中。

针灸禁忌

针灸禁忌

针灸禁忌症针刺禁忌:1 ,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4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灸法禁忌: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2 、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针刺注意事项:1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4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7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针刺禁忌症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脏器衰竭者禁用。

3、血压≥150/95mmHg禁用、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4、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以及新产后禁针。

5、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6、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7、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8、小儿宜用快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禁针。

9、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10、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腹痛原11、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2、严重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艾灸疗法禁忌症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险、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忌用艾灸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拔罐禁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

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

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

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

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7)、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小针刀及穴位注射简介针刺禁忌症与适应症-推荐下载

小针刀及穴位注射简介针刺禁忌症与适应症-推荐下载
[基本内容] 1、针具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 10-15 厘米左右,直径为 0.41.2 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 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 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 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 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 有: a、1%奴佛卡因 2-5 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 5 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 5 毫升,确炎松 A1 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 2-3 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 (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结束了,患者都能忍受。 5.小针刀手术有危险吗?会不会有伤及神经血管的可能? 不会。小针刀疗法有正确的病因病理指导,熟悉人人体解剖,科学而准确的定点和进针方 法是能避开大血管和神经的,绝对不会引起较大神经血管的损伤,更不会伤及内脏,所以
不应有任何顾虑。 6.小针刀治疗后有时局部疼痛反而加重,这是为什么? 扎针的部位有时有三天左右的加重反应,个别身体虚弱、糖尿病患者加重反应的时候可能 会更长些,这是正常的。反应的出现和轻重与病程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病变部位越重 ,时间越长,反应反而越小,反之加重。所以有“病程越长,疗效越好”之说。 7.小针刀治疗真的比西医手术要好吗?可以替代开放性手术吗? 骨科临床颈腰椎疾病的大手术过程中,发现了大手术治疗所带来的许多弊端,病人所受痛 苦大,费用高达数万,术后并发症多,有 20%的病人完全无效,还有 30%的病人出现不同 程度的后遗症,并且一旦手术失败,则再无更好的办法治疗。手术,是解决患者部分疼痛 症状的方法之一,只是解决了部分压迫造成的疼痛及手足麻木症状,手术后脊柱的正常结 构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不能胜任中、重体力活动,并且容易再次发病。在上述情况下,许 多患者都不愿意做手术,但针刀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比如个别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已

我们必须知道的针灸的禁忌!

我们必须知道的针灸的禁忌!

我们必须知道的针灸的禁忌!
不宜针灸的时间
(1)、针:大虚的时候:气血丧失过度,行房过后,大汗,运动过后,酒后,体力不够的时候
(2)、灸:有炎症的时候,体内有虚热的时候
适合灸:气虚大虚,身上有寒有湿
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通
火罐:适用于吸脓,排淤,异物刺入,扭伤,痔疮
禁忌:乳头,多汗处,头部不可以用
针灸急救:
(1)刺人中
(2)十宣放血
(3)涌泉
(4)百会放血(仰卧,头低位),可以减少中风后遗症
针刺深浅:春浅秋深。

病在肺、皮毛,浅刺。

在肌肉、脾,稍深。

病在骨,肾,深刺。

腹肾似井,背薄如纸
刺背部穴位,将背部肌肉提起来再刺,减少风险。

穴位在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骨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

人像大地一样,温泉、火山口也像穴位一样。

用手去摸穴位的气感,是和非穴位的气感不一样。

刚开始学针灸,必须摸穴位,熟悉以后,可以看气来判断穴位。

取针:先慢慢取,挨到皮肤的时候停一两秒,再快速出针。

沿着进针方向退针。

留针:一般是7的倍数,多为28分钟。

14岁以下的儿童一般不留针。

晕针处理:尽量让病人躺着或者趴着扎针,饥饿的时候不要扎。

取穴原则:
(1)病在脏,取井穴
(2)病在色,取荥穴(3)病在时,取输穴(4)病在音,取经穴(5)病因饮食,取合穴(6)五脏不平衡,取原穴八会穴
脏会章门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
骨会大杼
髓会绝骨
脉会太渊。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室要求宽敞明亮光线良好,温度适宜。

2、所用针灸针具必须是经过严格消毒,或者是一次性针灸针具3、过度劳累、饥饿、空腹、惧针、精神紧张的患者,不易立即针刺。

4、身体极度虚弱,大汗、大出血,病情危重(急救除外)的患者不宜针灸。

5、体质虚弱的患儿及老人,刺激不易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7、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应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8、人体某些部位如眼部、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方向、角度及深度。

9、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

10、进针、行针时应多与患者交流,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

掌握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针灸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11、女性生理期若非为了调经,普通不宜针灸,孕妇禁止针灸。

12、电针器在利用前须检查机能是否齐备,若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查修缮后再用。

13、调节电流时,应逐步从小到大,不可突然增强,以避免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折针或晕针等,年老体弱及小儿患者尤应注意。

14、电针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mA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15、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经由过程心脏,在靠近骨髓,脊髓部位利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

切勿通电太强,以避免发生不测。

16、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之后,表明氧化不导电不宜利用。

输出导线不应挟持在针身部位,而是针柄部位,以防产生电离,毁伤针身,造成断针事故。

针灸禁忌人群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

3、脏器衰竭者禁用。

5、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6、面神经炎发病7日内不可针刺面部。

7、痉挛瘫,肌肉抽搐,以及躁动不安者,不宜针刺。

8、脏器部位不可深刺。

9、针刺应避开血管、神经、筋骨。

10、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以及新产后禁针。

中极针刺方法和禁忌,针刺中极时宜选体位

中极针刺方法和禁忌,针刺中极时宜选体位

中极针刺方法和禁忌,针刺中极时宜选体位
中极,又名膀胱募,玉泉,气源,气鱼。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四寸,为
任脉经腧穴,任脉居中,为足三阴经之会极处,即位居人体上下左右之中央,故名中极。

下面来看看中极针刺方法和禁忌。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
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取穴: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4/5与下1/5交界处,相当髂前下棘水平。

进针方向:从前下向后上与腹壁成50°。

深度:进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生殖器。

禁忌:在膀胱充盈时,中极穴不能深刺;孕妇不宜刺灸该穴位。

功能:益肾培元,调经止带。

主治:肾气不足,肾阳亏虚之遗尿,疝气,月经不调,阴挺,癃闭,遗精,产后恶露
不止,胞衣不下;湿热下注之小便频数,带下,阴痒诸症。

中极为任脉经腧穴,为足三阴经之会极处,内为胞宫,精室所居,有培下元,助气化,调血室,温精宫,理下焦,利膀胱,清利湿热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语
本段来自《灵枢·逆顺》。 主要论述了几种情况的针刺禁忌。特别指出,
病邪正盛或诊断不明的情况下,不可滥用针刺。 同时用上工与下工的对比指出了针刺的原则。
原文
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大怒无刺,已刺勿怒。 大劳无刺,已刺勿劳。大醉无刺,已刺勿醉。 大饱无刺,已刺勿饱。大饥无刺,已刺勿饥。 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休之, 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 里顷乃刺之。大惊大怒,必定其气,乃刺之。
按语
本段来自《素问·刺齐论》。
针灸禁忌第一 下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 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及,反为 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
按语
本段提出了“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的针刺法 则。针刺深浅,要根据疾病而定,恰到病处为 宜,使精气得复,邪气得去。如刺之太过或不 及,则不能达到调节经脉气血以扶正祛邪的目 的,反而带来极大的针害,正如本段所言。
针灸技术(卷之五)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马惠芳
概述
本节主要讲述了针灸的禁忌,九针的来源、意 义、形状、适应部位和操作方法,也详细介绍 了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等刺法的理论根 据和适应证及操作规程,以及缪刺与巨刺的区 别,并分别论述了邪客于各经之络所发生的病 症及刺治之法,以及邪客五脏之间及手足少阴 等五络的刺治之法。
第一节 针灸禁忌第一 上
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 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曰: 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原文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 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及与分 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 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 故取络脉分肉之间。(《九卷》云春刺荥者正 同,于义为是。又曰:春取络脉治皮肤。又曰: 春取经与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 春气在经脉。
按语
以上原文来自《素问》的《诊要经终论》、 《水热穴论》、《四时刺逆从论》;《灵枢》 的《本输》等篇章。本节摘录了其中关于四时 刺法方面的内容,并对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及有疑问之处作了补充说明。
四时刺法的依据,应以阳气之所在及邪气的深 浅而定。春夏阳气在上,秋冬阳气在下,针刺 应之。
原文
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 浑浑(音魂)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上工 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其次刺其 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与其形之盛者, 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 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
针灸禁忌第一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缪刺第三 针道第四 针道终始第五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第一节 针灸禁忌第一
本篇主要论述了针灸的禁忌。主要讨论四时取 穴不同及误刺所引起的变证,针刺的禁忌和误 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针刺深浅的依据,列举 了不可深刺及禁灸的穴位,指出针刺补泻的注 意事项。
原文
曰:愿闻刺浅深之分?曰:刺骨者无伤筋,刺 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 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曰:余不知所谓,愿闻其详?
原文
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 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 至皮而去,不及脉也。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 中,针入皮无中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 筋,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此之谓反也。
马莳:注曰“凡刺之禁,曰外、曰内、曰醉、 曰怒、曰劳、曰饱、曰饥、曰渴、曰惊、曰恐、 曰车、曰步,皆当慎之,正以此十二禁者,脉 气散乱,营卫相逆,经气不次,病人失于自守, 医人妄于行刺,则阳病入阴,阴病出阳,邪气 复而真气衰,不谓之失气而何?”
Hale Waihona Puke 按语本段来自《灵枢·终始》篇。提出了经典的十 二禁忌。
原文
秋刺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俞,邪气在府, 取之于合。)《素问》曰:秋刺皮肤循理,上 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 胜火,阳气在合,阴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 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 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是谓始秋之治变也。 又曰:秋气在肤,腠闭者是也。(《九卷》又 曰:秋取气口,治筋脉。于义不同 。)
注释
春刺散俞,及与分理:《素问集注》:“散俞, 络脉之俞穴也。分理,分肉之腠理也。”
春取络脉治皮肤:《太素》:“春时肝气始生, 风疾气急,经气尚深,故取络脉分肉之间,疗 人皮肤之中病也。”
原文
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春刺俞。 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取盛 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 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络俞, 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 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内 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 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 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灵枢·终始》
凡刺之禁,新内勿刺,已刺勿内;已醉勿刺, 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 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 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 (《甲乙》作“怒”,)必定其气乃刺之。乘 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 (《甲乙》、作“步”)行来者,坐而休之, 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凡此十二(《甲乙》无) 禁者……
注释
秋取气口,治筋脉:《太素·寒热杂说》注: “秋时肺气将敛,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 及体,阴气未盛,故取气口,以疗筋脉之病, 气口即合也。”
原文
冬取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 井荥。)《素问》曰:冬取俞窍及于分理,甚 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与诸俞之分,义亦略 同。又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 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取井以下阴 逆,取荥以通气(一云以实阳气)。曰冬取井 荥,春不鼽衄。是谓末冬之治变也。又曰:冬 气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脏取之井。二 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冬取经俞,治骨 髓五脏。五脏则同,经俞有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