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醉翁亭记_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优秀教案-28 醉翁亭记

部编版优秀教案-28 醉翁亭记

28 醉翁亭记“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是后人对欧阳修的深深感念。

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来感受它的魅力!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饮少辄.(zhé)醉岩穴瞑.(míng) 伛偻..(yǔ lǚ)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yì)者胜颓.然(tuí)阴翳.(yì) 潺.(chán)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林霏开:霏,雾气;开,消散,散开。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乐:山水之乐(乐趣,名词)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快乐”)秀: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佳木秀而繁阴(动词,茂盛,繁茂)谓:太守自谓(称谓)太守谓谁(是,为)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溪深而鱼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全文注释及赏析

《醉翁亭记》全文注释及赏析

《醉翁亭记》全文注释及赏析醉翁亭记环滁(1)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

山行(4)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5)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8)。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9)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10)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4)。

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而繁阴(16),风霜高洁(17),水落而石出(18)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1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0)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4);射者中(25),奕(26)者胜,觥筹交错(27),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28)白发,颓然(29)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3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3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33)欧阳修也。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

4岁丧父。

母贤淑,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

欧阳修于1030年(天圣八年)中进士,同年 5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1071年(熙宁四年)告老退居颍州,次年9月22日(八月初八日)去世。

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外,著有《居士集》、《居士外集》、《六一诗话》等。

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ft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ft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ft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ft水之间也。

ft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ft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ft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ft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ft,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ft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ft。

它西南方的ft峦,树林和ft谷尤其秀美。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ft啊。

沿着ft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ft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ft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ft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ft光水色中啊。

欣赏ft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而ft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ft中的早晨和傍晚。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8:醉翁亭记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8:醉翁亭记

二十八、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1皆2山也。

其3西南诸峰,林壑4尤5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琅琊也。

山7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8,而9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0也。

峰回路转11,有亭翼然12临13于14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5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16之者谁?太守自谓17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18醉,而年又最高19,故自号20曰21醉翁也。

醉翁之意22不在酒,在乎23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4之心而寓之25酒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26开27,云归28而岩穴暝29,晦明30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1发32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3,风霜高洁34,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35负者36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38提携39,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0溪而渔41,溪深而鱼肥,酿泉42为酒,泉香而酒洌43,山肴44野蔌45,杂然46而前陈47者,太守宴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1)

《醉翁亭记》师:在昨天的自主预习中,很多同学写下真是的阅读初感和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屏显】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作者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情感?曹童星汪颖沈家豪等16位同学2、文中有许多的“而”“也”有什么作用?赵禹沈沁妍周滟等11位同学3、题目是《醉翁亭记》,可本文在写“景”和“宴”方面下了不少笔墨,有什么作用?薛鑫怡邵宇林等8位同学4、欧阳修为什么被贬还这么快乐?他究竟“乐”些什么?吴洁严程宇舒俊晖等5位同学5、为什么作者不以第一人称,而以第三人称来写?吴佳骏冯凰金怡君赵宇婷其实这五个问题都非常紧扣醉翁亭记的特点,单元学习特点,都是有价值的,师:其实这五个问题都紧扣了《醉翁亭记》这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包括单元学习的重点,老师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这些问题中,老师觉得有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你们觉得是哪一个呢?生:我觉得是第四个。

师:你觉得有意思在哪里生:“欧阳修为什么被贬还这么快乐?他究竟“乐”些什么?师:很不同寻常,是吧?师: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感觉吗?你还觉得哪个是比较有意思的?生:我觉得第五个比较有意思,师:怎么说呢?生:本来文章中明明写的是自己,而却要用另一种角度来描述这篇文章,实在师有点不同寻常师:你说出了我的心声,谢谢你,我们来采访一下提出问题的同学,比如说,吴佳俊,你当初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生:因为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欧阳修写文章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一点,师:那么你说的第一人称指的是什么?生:用“吾”“我”这些。

师:在文言中表示我的,除了“吾”之外,还有哪个呢?生:“予”。

师:那么第三人称呢?你指的是什么?指现代汉语中的“他”吗?生:不是。

师指“醉翁太守”。

师:坐,非常好,除了醉翁、太守师第三人称,还有其他的第三人称吗?生:游人师:游人?表示我的第三人称,你可以看文章的最后他用的是?生:欧阳修,师:直呼自己的名字也是。

同学很独到的抓到了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也就是作者明明写的是我,却为什么用“醉翁、太守、欧阳修”三个不同的第三称谓来称呼自己呢?那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惊喜的发现他串联起刚才所提起的了其他四个问题,所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醉翁亭记》,好吗?同学首先来看一下,关于这个问题,同学有没有自己的初步的想法,或者说思考的呢?师:生活中当中有没有人用不同的称谓?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同一个人用不同称谓。

醉翁亭记(全文版)

醉翁亭记(全文版)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酒山 不 号辄 太 名 作 也水 在 曰醉 守 之 亭 。之 酒 , 与 者 者 乐 , 醉而 客 谁 谁 , 在 翁年 来 ? ? 得 乎 也又 饮 太 山 之 山 。最 于 守 之 心 水 醉高 此 自 僧 而 之 翁, , 谓 智 寓 间 之故 饮 也 仙 之 也 意自 少 。 也 。 。
山而若 间岩夫 之穴日 朝暝出 暮,而 也晦林 。明霏 变开 化, 者云 ,归
时落 而 野 也而 繁 芳 。石 阴 发 出,而 者风幽 ,霜香 山高, 间洁佳 之,木 四水秀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 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醉 翁 亭
山-泉-亭(远—近 大—小 全景—局部)
-----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 胜索幽的兴致 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 -----引出“乐”,为下文“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 铺垫 第一自然段:
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开篇点题,由“醉翁亭”引出“乐” 这一全文主线。
晚:云归而岩穴暝
(3)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野芳发而幽香 春: ,
佳木秀而繁阴 夏: 秋:风霜高洁 , ,
冬:水落而石出

(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 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 大白。
此句多为后人延用。苏轼的 《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 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
第三段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 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 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 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 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已而夕阳在山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
回家
跟随
•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遮盖 乐趣 • 而不知人之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 醒能述以文 • 太守谓谁 是 记述 乐趣
参考译文
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 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 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 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 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 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 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 酒上。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原文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醉翁亭记的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语段训练28 醉翁亭记(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二)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 ___,__ ___,___ __,___ __山间之四时也。

八年级语文下28.《醉翁亭记》

八年级语文下28.《醉翁亭记》

游 人 乐
和平、康乐、百姓安居 乐业、生活幸福美满
太 守 宴
山肴野蔌,杂然前陈 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
众宾欢
太守乐
游人去
禽鸟乐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山水乐
游人乐


宾客乐
禽鸟乐
宴酣乐
太守乐

与民同乐
太守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1、山水秀美,景色怡人。 2、治理有道,百姓安居乐 业。自己政绩显赫。
体会文中众多“也”的作用。
1、表陈述语气 2、表肯定语气 3、表感叹语气

山水之乐 乐趣 名词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欢乐 名词
动词 以…为快乐
醉能同其乐
乐趣 名词 欢乐 名词
本文共用25个“而”,表示前后词句并列、 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说说下列语 句种“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 重。 表递进,而且;重读 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 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 言在此而意在彼。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 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 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 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比如欧阳修, 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 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 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 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 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挂在(动)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 离开 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 山林之乐而不知人 表转折,却 之乐,人知从太守 以……为乐 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 称 太守自谓也 为,是 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 阳修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醉翁亭记》一、导入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

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给学生读的书。

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

观止指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不用再看其它的书了。

这当然有点夸张。

这本书选了222篇从先秦到明末的精品散文,其中就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什么在浩瀚的古代散文中此文能占有一席之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非凡魅力。

二、感知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首先请大同学们自读课文。

并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大体疏通文意。

2、疑问之处全班交流。

3、投影反馈翻译效果。

A、重点字词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绕(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翼然临于泉上象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在山上(7)名之者谁命名(8)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陈设,摆放(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10)射者中射中(11)临溪而渔钓鱼(12)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13)树林阴翳遮盖(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B、一词多义。

(1)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为,是(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离去C、句子翻译。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解析:第一句判断句,第二句省略句,第三句倒装句。

三、研读听读,带感情,谈感受。

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写的“乐”的主要内涵。

在疏通了文章的意思之后,我们的“绊脚石”也搬了,下面我们带着感情听课文录音,并请同学们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2)、太守以何而乐?有说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等等。

那么这山水之乐在欧阳修笔下是如何描述的?有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短短12个字就传神地写出早晚不同的景色。

由于早晚不同,作者运笔色调、气氛也不同。

太阳出来了,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感觉宁静、清新;云聚拢了,山谷洞穴昏暗了,感觉一片阴沉,这就是变化之美景啊!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

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

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语环蔚然翼然临作名辄意得寓 2、翻译下面的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第一层第二层 4.本段描写景物,先写,再写,最后写,这样写景的顺序是。

5.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7、作者自号醉翁是因为。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加点词霏归开暝芳秀渔蔌陈酣觥筹弈苍颜颓然 2.译句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写出第1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语句春夏秋冬4.写出第1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5.第2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 6、写滁人游山时踊跃而热闹的语句是: 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

人教语文 八年级下:1醉翁亭记

人教语文 八年级下:1醉翁亭记
要求:全班分为两大组。A组同学为提出 问题组:就重点字词及文意等方面提 出有疑问的地方。
B组同学为“作者欧阳修”组:与A组 的同学对话,回答A组同学的问题。
1.环合 解滁释作皆蓝探山究色也环着皆滁滁,。的蔚的幽州,都其然样深字城环是师西,子秀。绕。词壑尤南。丽草生其,,。木深诸互翼开,山茂秀山而峰并然翅特谷盛,动行行,,膀翻别。,。(林一像。尤沿译壑样鸟,一山。。儿尤)指张美。望
环绕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 峦幽,深树 秀林丽和的山,谷是背尤 琅诵指其 琊导优 山:美 啊第, 。一远 沿自远 着然看 山段,去路共树走l木六l句茂七盛里、, 渐渐地听到潺潺话的,分水作声三,层从来两理个解山背诵间。飞前泻4句下来 的,是酿泉。山放势在一回起环背,,道是路由弯远转而近,写有景一(一个亭 子四角翘起像鸟句张除外开)翅;膀第5一句样至座第落9句在放泉在水一边起 的, 是醉翁亭啊。造背亭,这子里的写人作是亭谁者?,是命名山者里,的和尚 智仙啊。给它起“名醉翁的”是之谁号?的是由太来守;最用后自两己句的别 号来命名的。太放守在一和起宾背客。来其这他里段饮也先酒分,一喝分很少 就叫水“醉色, 中醉而啊翁”年。龄游。又赏醉层 起翁最 山,背将,大 水的内便, 的心容于意所 乐相记以 趣不关忆给 ,在联。酒自 有的己 感上句子起于,放了心而在个而在一别寄山号托光 在酒罢了。
你了解下列著名诗人的字号吗?
李 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杜 甫 子美
杜陵野老
苏 轼 子瞻
东坡居士
王安石 介甫
半山老人
李清照
易安居士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写作背景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 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 (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 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 年,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琅琊山半山 腰酿泉旁建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登亭“饮少 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 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带答案)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一)2011·福建省厦门市)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饮少辄醉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3分)(二)(2011·辽宁省朝阳市)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

(19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及译文《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1]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28课 醉翁亭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28课           醉翁亭记

(2)第2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山间 早晚 的景色,
第二层写山间 四季 的景色,
第三层写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总。
。这三 而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2019/5/26
61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2019/5/26
35
翻译下列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 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 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
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2019/5/26
27
1.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云归而岩穴暝”
2019/5/26
69
2019/5/26
70
“野芳发而幽香”
2019/5/26
71
2019/5/26
72
“佳木秀而繁阴”
2019/5/26
73
2019/5/26
7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教材分析: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

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学习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醉”与“乐”之间的关系这个难点。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因此诵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

教学设想:《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
于变化的写法。

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

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

第二课时以读贯穿,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明确: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及用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

六、作业1、总结
本文词类活用的现象.(附答案)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

(后乐)乐趣,名词。

2、说说下列“而”的不同用法。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3、翻译重点句子:略4、思考:你是如何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的?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得以印证呢?明确: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第二段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显示出山水之乐。

二、合作研讨,说说文章如何表现山水之美,显示山水之乐的。

讨论后明确:课文第一段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

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课文第二段作者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弛。

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

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
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总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样看来,“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

三、诵读欣赏,用朗读表达作者的山水之乐。

学生读,大家评。

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陶醉山水的乐趣。

四、学习第三、四小节,感受作者情怀。

1、思考:若仅表现山水之乐,第一、二小节的山水画似乎已经足矣,那么第三、四小节是写什么内容呢,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明确: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

2、思考:这几幅图画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怎样的联系呢?(提示:可以联系时代背景思考)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

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3、思考:在第四小节中,列出了四种“乐”,分别是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很显然,文章着意表现的是“太守之乐”,结合全文来看,请你总结他的“乐”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明确:太守的“乐”有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

作为被贬至滁州的太守,作者娱情山水排遣内心的郁闷,确也得到山水之乐,更主要的是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
同乐之中,“与民同乐”是他的理想,这正是他在失意中仍坚守自己的理想之后所得到的心理慰藉。

这种“乐”也许并不为别人全知晓,也不需要别人都知晓,而他自己却愿意自得其乐。

五、朗读三、四小节,读出作者自得其乐的那份愉悦。

六、总结文章结构,感悟文章构思的奇妙。

1、你认为文章中的那一句话有着提挈全篇的作用?并简要分析。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太守一词全文出现了九次,在醉翁亭得名时就有“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在点出,这样有何作用?明确: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收尾照应之效。

七、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八、作业1、翻译并理解重点的句子作用。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默写文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原句。

3、完成课后作业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