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地理教学中资生本教育资的构建模式

合集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课程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中学地理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展开,讨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课程实施方案。

一、地理教学内容的改革地理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关注地理学科的本质和特点,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除了传统的地理现象和自然环境的研究外,还应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经济、地理与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协同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和学生记忆的方式进行教学。

现今,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改革教学资源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支撑,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如地理软件、地理模拟实验等。

另外,应充分利用社区、实地考察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访,提高学生对实际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的改革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主要依靠笔试和考试,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而综合素质评价应是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如学生的态度、合作能力、分析思考等。

五、地理教学与选课方向的整合地理教学与选课方向的整合是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规划课程设置和科目选修,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例如,设置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六、加强地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地理教学改革需要有优秀的地理教师团队来推动。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加地理学科的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更新地理知识和教学理念。

七、与地方社区的合作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也应与地方社区的资源和需求相结合,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地理教学活动。

央地互动推进职教“一体”建设

央地互动推进职教“一体”建设

央地互动推进职教“一体”建设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03期入选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國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教育领域改革的首个重要文件,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

其中,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作为“一体”,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基座。

一年来,教育部先后与天津、山东、广西、黑龙江、湖南等省份联合发文,启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

部省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定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和范式的做法值得期待。

2023年5月,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联合印发《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用2至3年时间,建成产教深度融合、职普相互融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事件回放天津的《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天津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大课程、教材和教学装备开发力度,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4个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升级等功能的产教联合体,并逐步推广;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重点产业链和智能供应链产业领域,逐步推广覆盖到航空航天、轻工业等其他产业链,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普职融通机制,促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渗透融通机制,深化中高职系统化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促进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积极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深化鲁班工坊建设,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山东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度推进校地协同、产教融合,为“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提供支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提供支撑。

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与改革

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与改革

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与改革地理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中国一直在不断进行地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

一、地理教育政策的制定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制定主要由中央政府和教育部门负责。

政府通过制定和发布针对地理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地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为地理教育提供指导。

此外,教育部门还会制定地理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评价标准等,为地理教学提供具体指导。

二、地理教育政策的改革为了提高地理教育的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地理教育政策一直在进行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增加地理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首先,地理教育政策加强了对地理实践的重视。

通过组织地理考察、户外实地观察和地理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地理现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地理教育政策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是指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时所具备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地理教育政策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和地理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

此外,地理教育政策还鼓励学校开展地理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图制作比赛和地理科技创新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地理教育政策的成效与展望随着地理教育政策的改革实施,中国地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地理课堂教学逐渐从传授地理知识的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模式。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学生数量也有所增加。

然而,目前中国地理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地理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水平需要提高,以适应地理教育政策的改革需求。

生本教育在地理课堂的实施方案交

生本教育在地理课堂的实施方案交

生本教育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实施方案“生本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本教育”而创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师本教育”侧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题,学生练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明确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当代中学生提出的知识、能力及智能的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二、核心理念:“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而教师则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三、基本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学生体会自主快乐,享受团队合作的成功喜悦,培养学生会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教师发展目标:培训、实践、反思,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成角色转换,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观、价值观、学生观,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

课堂发展目标: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四、实施策略(一)提出问题,引发求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设疑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导学问题。

如讲授“地球的运动”内容时,设计如下:①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会有白天和夜晚吗?(吸引学生)②利用手中的小地球仪,一面对着阳光,试着转动地球仪,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这样教师尽量创造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使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中等职业学校“点线面”教学管理体系漫谈》

《中等职业学校“点线面”教学管理体系漫谈》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之教学管理【摘要】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进行认真地反思。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所处的职业学校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打造出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各地政府的努力下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近几年国家对全国各地职业院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出台了有利的相关政策等等都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新的机遇就有新的挑战,由于地理位置、社会评价、高校扩招、学生就业安置困难、教学质量等相关问题的影响,可以说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形势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生源的数量、质量大幅滑坡,教学方法老套、设备陈旧,师资薄弱等,使许多中职学校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然而面临中等职业学校当前的这种严峻形势,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进行认真地反思。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所处的职业学校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打造出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我市是一座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地处我国东北部。

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南方或一些沿海城市相比较经济较为落后。

虽然近些年在市政府领导的积极努力下进行了城市经济转型,但我市的大中型企业还是相对较少,这样中职生本地就业非常困难。

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并不认可职业教育,导致生源数量连年下降,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职教人更应该把寻找不足,完善管理机制,办出更加具有林都特色的新型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

以下系本人的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1.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措施1.1 总体数量不足。

近几年,为了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办学规模几乎各学校都在大力招生,使学生人数在短期内迅速增加。

然而专业教师人数却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很多学校的师生比在1:25以下,甚至有些学校小于1:35,已远远低于教育部对有关职业院校师生比1:20的要求。

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中职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和创新。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中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3.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增强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率。

三、具体实施措施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采用“学以致用”为导向,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资源整合、学科融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3.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供专业培训和学科研究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

5.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机会。

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竞赛等活动,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就业机会。

6.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与企业合作设立实训基地,促进学生与企业的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预期成果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学习的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显著改善。

2.就业率的提高。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习和实训,增加他们就业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3.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中职教育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五、实施计划1.制定中职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2.加强教师培训和学科研究支持。

3.设立实训基地和推动校企合作。

4.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5.监测和评估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风险管理1.资金不足。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的顺利进行。

2.教师抵触情绪。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地理教学论》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多选题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2。

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A:讲授与接收 B:讲授与讨论 C:上课与管理 D:沟通与合作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CA:知、技、智 B:知、技、德 C:知、能、情 D:知、能、思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DA:文字与图像 B:活动与作业 C:正文与阅读 D:形式与功能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A:教材是范例 B:教材是读物 C:教材是方法 D:教材是课本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 BA:观察法 B:比较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BA:同质分组 B:异质分组 C:男女搭配 D:就近结合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BA:凸聚比较法 B:联系比较法 C:综合比较法 D:横向比较法二、多选题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BCA:教学发展论 B:教学方法论 C:教学评价论 D:教学环境论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BCA:地理特征 B:地理分布 C:地理演变 D:地理判断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BA:地理名称 B:地理分布 C:地理规律 D:地理方法4。

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A:地理概念 B:地理分布 C:地理成因 D:地理方法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A:地理演变 B:地理分布 C:地理特征 D:地理判断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DA:教材是素材 B:教材是课本 C:教材是方法 D:教材是范例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BD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例子 D:关键特征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BA:例—规法 B:规—例法 C:同化法 D:概括法三、名词解释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

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举措

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举措

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举措
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 规划和政策支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等,都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 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 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这些举措旨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中职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1.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2. 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3. 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了解职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4. 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职业培训等方式,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

5.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学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途径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作为改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高中地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育改革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调查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地理知识,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观察力。

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贴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让学生了解和关注一些重大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理信息,使学生从实践中提升对地理的认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开发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地理知识的传播效率。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发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微课程等,提供学习资源和答疑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拓宽视野。

四、注重跨学科整合,促进地理教育内涵拓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育要与其他学科整合,促进地理教育内涵的拓展。

地理教师可以与历史、生物、化学等学科教师加强联系,探讨多学科交叉点,共同发展新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

地理和历史可以结合,探讨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地理条件的关系;地理和生物可以结合,研究生物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拓展地理教育的内涵,提高地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职教育的政策集锦

中职教育的政策集锦

中职教育的政策集锦中职教育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职教育的政策在过去几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旨在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以下是中职教育政策的一些重要内容:一、政策支持与改革1. 中职教育优先发展政策:国家鼓励中职教育的发展,将中职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2. 中职教育改革试点:国家对中职教育进行改革试点,推动中职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职业院校改革: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4. 优化课程设置:中职教育课程设置要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新的职业技能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5. 增加实习机会:中职教育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增加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师资队伍建设1. 教师培训计划:中职教育教师培训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国家加大对中职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2. 职业教师评价机制:建立职业教师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和进修,提高职业教师的专业能力。

3. 引进优秀人才:国家鼓励引进优秀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4. 建立交流平台:国家建立中职教师交流平台,促进中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学生资助政策1. 中职教育奖学金:设立中职教育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2. 学费减免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学费减免或免费教育,确保他们接受中职教育的机会。

3. 生活补助政策:为中职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1. 职业教育项目合作:国家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合作项目,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列举地理新课程倡导地理教师要掌握的四种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及教学

列举地理新课程倡导地理教师要掌握的四种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及教学

列举地理新课程倡导地理教师要掌握的四种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及教学地理新课程倡导地理教师要掌握的四种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及教学策略如下:1.传授型教学模式: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灌输。

在新课程中,地理教师需要采用互动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地理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探究型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地理知识。

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中,地理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让学生自主应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

3.体验型教学模式:体验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和理解地理知识。

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实地考察和参与实践活动,如户外探险、地理游戏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地理的魅力。

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地理实物和模型,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增加地理知识的可感知性和可实践性。

4.合作型教学模式:合作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地理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地理调查和研究项目。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上四种地理教学过程模式中,地理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用有趣的例子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或团队合作项目,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 引言地理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地理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要求。

2. 改革目标2.1 提高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2.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能力;2.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2.4 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和地理特色的认同和传承。

3. 改革内容3.1 更材内容,结合时事和现实,使地理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3.2 强化地理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3.3 引入地理科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3.4 加强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艺术等)相互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

4. 实施方案4.1 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4.2 培养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4.3 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实验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等;4.4 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4.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5. 预期效果5.1 学生地理素养得到提高,能够主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5.2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度得到提升,有更多的学生选择相关专业;5.3 地理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增加,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5.4 地理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

6. 总结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通过更学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支持政策:国家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例如,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规划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

2. 职业教育改革:国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

重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3. 产学结合:国家鼓励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职业资格认证:国家重视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技能水平符合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 招生政策:国家推行多元化的招生政策,包括提供政府资助名额、实施分数优惠政策、推行专业分流等,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率和社会认可度。

总体来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旨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与教材改革

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与教材改革

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与教材改革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资源和广阔国土的国家,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国民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地理教育的质量,中国一直致力于地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材的改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教育政策和教材改革的进展以及对地理教育的影响。

一、地理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地理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教育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地理教育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该纲要明确了地理课程的地位和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首先,地理教育政策要求学校将地理课程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接受到系统和综合的地理知识教育。

其次,政策规定了地理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政策还强调了地理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深入了解和参与社会实践。

为了贯彻这些政策,中国教育部还颁布了一系列细化的教育标准和教学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并确保地理教育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

二、地理教材改革的重要性和目标地理教材是地理教育的核心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教材改革旨在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地理教材改革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他们提供了探索地球的途径。

其次,地理教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最后,地理教材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地理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认同感。

针对这些目标,中国的地理教材改革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革要求教材内容要全面、准确、有针对性,覆盖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实践运用。

其次,教材的编写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材改革还要求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 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 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的教学资源建设指的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的工作。

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编写与更新: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在教学资源建设中,要注重编写和更新教材,使其与时俱进,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2. 教学设备和实训场所建设: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设备和实训场所的建设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提供投资支持,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和更新实训设备,提供适合的实训场所。

3. 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政府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提高职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加强职业教师培训和进修机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机制。

4. 教学资源共享与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和开发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学校和教师分享和交流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5. 教学评估与监管: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进行评估和监管,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政府可以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并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管,及
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通过对教学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国家关于中职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

国家关于中职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

国家关于中职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
国家关于中职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2. 教育发展规划文件:国家发布的教育发展规划文件中通常包含了中职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政策。

例如,2010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实施方案》以及2014年发布的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计划(试行)》等文件。

3.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国家和各地相关部门发布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规划等,明确了中职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4. 教育部门文件: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发布的中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如《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建设指导意见》、《职业院校教师发展规划》等,对中职课程改革进行了指导和规范。

5. 国家教育改革示范项目:国家教育部每年都会选取一些中职学校作为示范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和经验分享,这些试点项目的政策文件为中职课程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政策依据。

综上所述,国家关于中职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发展规划文件、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教育部门文件以
及国家教育改革示范项目文件。

这些文件为中职课程改革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政策指导。

职业教育校地合作政策

职业教育校地合作政策

职业教育校地合作政策引言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地合作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校地合作政策,包括政策背景、目标、政策措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政策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需求。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校地合作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校地合作的政策文件,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意见》等。

这些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校地合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

目标职业教育校地合作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实践基地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学生可以了解到就业市场需求,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3.推动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到产业发展需求,并将其反馈到教育教学中,推动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

政策措施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校地合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资金支持: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校地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通过资金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

2.政策倾斜: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条件与学校进行合作。

3.建立平台:政府建立职业教育校地合作的平台,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对接等服务。

4.培训支持: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支持,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地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地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地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环境意识和国家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二、目标确定1.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通过地理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理论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水平。

2. 增强地理意识: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力。

3. 培养国家意识:通过地理课程的改革,加强对国家地理特点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三、教学内容调整1. 增加实地考察和探索: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融入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让学生能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强调跨学科融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加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四、教学方法创新1. 问题导向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调研和研讨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材编写与评价体系构建1. 教材编写:编写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地理教材,注重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结合,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内容。

2. 评价体系构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师资培养与专业发展1. 师资培养:加强地理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地理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地理学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地理学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地理学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地理学科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地理学科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标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具体而言,地理学科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与地理要素分布,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常识以及地理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和地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在地球和地图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尺度和地球的旋转与公转等基本知识。

自然地理方面,要求学生熟悉地球的物理地貌、气候与水文特征等,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方面,则要求学生了解各国家地区的人口、文化、经济等特征,探索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地理学科教学改革应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讨论和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演示和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

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地理考察、实地调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口头表达能力。

在研究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实证研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地理学科教学改革需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测试,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笔试、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五、师资培养地理学科教学改革需要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

学校应加强地理学科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供教师参加地理学科教学培训的机会,加强教师的地理学科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六、教材建设地理学科教学改革需要配套的优质教材。

学校应组织教师编写或选择适合地理学科教学需求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材中融入地理实践和现实案例,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
李梅梅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高中版)》
【年(卷),期】2024()14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中地理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为实现这一目标,地理教学应以基础知识讲解为基石,辅以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掌握学习方法,还能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所蕴含的生命观念和环境意识。

为了切实提
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初中地理教学有必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
有效实施生本课堂,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文章旨在探讨教学改革背景下,基于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如何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为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总页数】3页(P107-109)
【作者】李梅梅
【作者单位】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
2.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
3.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让政治课堂"快乐"起来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中增进学生兴趣浅谈如何学好初中历史课程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4.探
究初中地理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策略研究5.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地理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构建模式◆杨亚贵【摘要】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下,《课改纲要》在论述教师培养学生时用了“指导”、“引导”、“创设”等一系列关键词,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充肯定,另一方面也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校全面推行了生本教育下的学案教学模式,走特色办学之路,教师更新理念、增强能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焕发学校风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和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从实施“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注意的问题等两个方面探讨了对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考,以期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合作主体引导和谐发展“生本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本教育”而创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师本教育”侧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题,学生练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要求教师有“满桶水”,不愁学生“小碗水”不满。

教师为了“应考”,往往采用“填鸭式”与“题海战术”,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生本教育”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明确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当代中学生提出的知识、能力及智能的发展要求。

我校自2006年以来,各个学科积极推行“生本教育”,两年的实践,收获颇大,在此,本人谈谈自己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具体做法㈠、提出问题,引发求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因而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设疑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导学问题。

如讲授必修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内容时,我做了一些问题的精心设计:①地震发生时不要站在大树下,户外的树木可能会被连根拔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吸引学生)②地球内部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吗,人类是怎样了解到地球内部知识的?(钻研教材)③画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简图。

(加深记忆和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就由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教师尽量创造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使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㈡、指导学习,授之以“渔”有了惊奇和疑问,学生思维就会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带着对知识的好奇、尝试着对问题的探索,强烈的理性认知的需求在学生思想中油然而生,从而能使其智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求知活动中,教材当然是解疑最好的工具书,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这种作用最好超前发挥,超前教给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前先教学法。

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行为。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学习状态。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摄取最有用的信息。

自学的形式有多样,如阅读教材文字、图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等。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几点:①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编制自学提纲。

时间适当提前,以便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

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表象的知识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性问题。

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设问,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目标要求,同时兼顾到不同学生智能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

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必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及多媒体素材等,方便学生自学中查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耗损。

我的资料对每一位学生是完全开放的,他们可以随时找我借书找资料,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分析、整理资料等。

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图文对照,思疑结合。

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提取自我学习所需的材料;每个学生的知识都是逐步建构起来的,包括认知结构,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对老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⑤介绍不同的自学方法供学生借鉴,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

这种作用最好超前发挥,超前教给学习方法,利于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步骤,自觉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作学习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一种学习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都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越来越来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并举,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的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这样的学习方式应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一种重要的补充。

合作学习价值的实现首先要看合作是否必要,其次还要看小组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社会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相互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讨论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如在学习完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后,组织学生讨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经过学生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建,有利有弊,考察利和弊的大小,决定建的必要性。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场”。

②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激励学生思维的发散。

③讨论要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

④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性,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才智,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清晰的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并由小组集体认同,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形成有价值的问题让集体共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探索创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创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科技动态设疑质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寻问根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等,形成知识结构,建立逻辑关系,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追寻知识奥秘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顽强品质。

教师应透视学生的理解能力,洞察学生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组织小组间学生进行经验交流,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在互相接纳、赞赏、分享和互相帮助中达到探索创新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时,把科学界的两种主要观点介绍给学生:一种是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气温升高。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目前地球正处在地质历史时期寒冷交替周期变化的间冰期,地球内能的释放,引起火山地震现象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而因人类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90%,此外还有森林和其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等都降低了温室气体的功效。

最后提出问题:“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全球气温升高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断去求知,去发现,产生新的思想。

㈢、创设情境、释疑解惑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地理意境。

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

创设的地理情景要新鲜、奇特,富有趣味,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产生共鸣,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基本上能够完成基础教学目标要求,但也会有一些疑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答疑解惑,才能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在老师协助下获取的知识,也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和思维的修正能力。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很难准确理解,我先设计练习、提出问题,让学生读书、读图、思考、讨论,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疑点,引起他们渴求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㈣、小结归纳、提高自我课堂小结是学生在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虽经过自学互研、讨论探索,但获取的认识是感性、零散的,只是初步的结论。

因此,需要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提纲挈领,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

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寻求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简明扼要的知识结构联系图,是对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小结归纳,也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系统的、发散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㈤、及时检测、评价自我教学检测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借以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而检测评价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因此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其效果如何,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

凯洛夫认为: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两个必要的、紧密联系的阶段。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

每个学生在检测中均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意见或专注别人的操作,对来自小组各成员的信息进行思考、判断、加工,反对或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最终形成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