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原理 住宅套型设计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2套型设计基础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2套型设计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40ec684a58da0116c17497a.png)
1.6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 家务型 ➢ 休养型 ➢ 交际型 ➢ 家庭职业型 ➢ 文化型
7.1.4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当楼 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系数不应低于0.5%。
7.1.5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 应低于1/7。
7.2 自然通风 7.2.1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7.2.2 住宅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的位置、方向和 开启方式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宜采 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
1.1 套型设计的依据
家庭规模 主要表现家庭人口的数量,对套内的面积和居室的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包括户均人口数和家庭户规模的比例两个方面的内容。 ➢ 户均人口数
是一个国家、城市、区域研究人口问题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确定居住 区人口规模的指标之一。
我国居住区设计一般按照每户3.5人考虑,户均人口数影响了套型的 规模,也影响了住户的数量。 ➢ 家庭规模比例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二讲 住宅建筑设计(一) ——套型设计基础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户型和套型的概念
➢ 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等)的不同而划分的 住宅类型,理解为“户”的构成。
➢ 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 的成套居住空间,理解为“套(内)”的构成。
18岁以上个室确保
1.2.2 功能合理分区
居住行为分类 一般来说居住行为主要分成四类: ➢ 个人私属生活行为主要指私人就寝、私人衣物储藏、个人学习行
为等。这就要求提供不同的卧室、储藏室、书房等房间。 ➢ 社会生活行为主要指家庭成员起居、团聚、会客、娱乐、就餐、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21614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7.png)
设计案例展示
01
02
03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套 型设计案例,如别墅、公 寓、LOFT等。
案例介绍
详细介绍案例的设计思路、 功能布局、空间利用等方 面的特点。
案例图片
提供相关案例的实景图片 或效果图,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感受设计成果。
色彩与照明
选择柔和、宁静的色调,有助于放松心情和促进睡眠。同时,考虑自然光与人工 光的结合,提供适宜的光环境。
厨房与餐厅设计
功能性
厨房应注重功能性,合理规划操作台、 储物柜和灶台的位置,确保空间高效 利用。餐厅应与厨房保持一定距离, 方便就餐和交流。
通风与照明
厨房应注意通风设计,确保油烟和异 味及时排出。餐厅应提供良好的照明, 营造温馨的就餐环境。
确保家庭成员在各个功能区之间 能够方便、快捷地移动,避免流 线交叉和冲突,提高居住效率。
室内环境与舒适度
采光与通风
合理安排窗户的位置和大小,确保室 内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提高居住的 舒适度。
温度与湿度调节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家庭需求,合 理设计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系统, 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03
设计经验总结
设计经验梳理
总结住宅套型设计的实践 经验,包括设计技巧、常 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设计原则提炼
提炼住宅套型设计的基本 原则,如人性化、实用性、 舒适性等。
未来趋势展望
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和技术 发展,预测住宅套型设计 的未来趋势和方向。
感谢观看
THANKS
聚会。
私密休息区
包括卧室、书房和洗手间等,主要 用于家庭成员的休息和私人活动。
服务辅助区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e42dec856a561252d36fcd.png)
更多相关下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1e5c3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5.png)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m;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3坡屋顶下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2厨卫空间厨房:我国常用厨房面积在3.5~6㎡之间,设备布置方式可分为单排型、双排型、L型和U型;单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500mm,活动空间宽度大于800mm;双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800mm,两排设备的净距大于900mm;带餐室厨房:这种厨房类型将就餐空间纳入厨房之内,其面积需扩大至6~8㎡方能满足功能需要;卫生间:卫生间应满足便溺、洗浴、盥洗最基本的三种和洗衣四种功能;不能布置在下层住户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方;卫生间单独设置时,其净空也要符合要求,当门外开时为900mm1200mm,当门内开时为900mm1400mm;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包括门斗和前室、过道、过厅以及户内楼梯等;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入户处应设置门斗或前室;门斗的设置尺寸其净宽不宜小于1200mm;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其净宽不宜小于1000mm,通往辅助用房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900mm;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750m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900mm;梯级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200m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250m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室外空间:阳台:阳台的地面标高宜低于室内标高30~150mm;阳台栏杆的净高度: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凸阳台因受结构,施工与经济限制,出挑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1800mm范围;露台是指其顶部无覆盖遮挡的露天平台;户内功能分区: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合理分室:生理分室、功能分室;三维空间组合型住宅注意三种形式的区分变层高住宅:变层高住宅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而将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这种住宅相对比较节省空间体积,但室内有高差,老人、儿童使用欠方便,且结构、构造较复杂;复式住宅:复式住宅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形式;这种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但有些空间较狭小、拥挤跃层住宅: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SAR住宅体系:SAR是STICHTING ARCHITETEN RESEARCH的缩写,即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灵活分隔的方式:帷幔、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断、壁柜式隔断;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低层住宅:低层住宅一般指1~3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可分为一般标准低层住宅,包括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农村、市郊和城市集合性低层住宅例如里院,以及较高标准低层住宅别墅,包括城市型别墅和乡野型别墅;低层住宅特点:1、在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提供了更加亲近自然的自由场所;2、在居住心理方面,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使居民对住宅以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4、建筑的自重较轻;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增加了地基、底层的通风和防潮以及屋顶的保温与隔热的处理量,从而影响到住宅建筑的经济性;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以及其他设施的利用效率;低层住宅套型设计包括:按住宅户型的功能要求进行房间的组合;组织平面交通及垂直交通;充分利用空间;协调室内外空间环境;低层住宅的楼梯设计:横向梯的主要优点是能使户内交通路线较为集中,既有利于功能分区,通常也比较节省交通面积,缺点主要是不利于减小面宽和加大进深;较多采用的是设在平面的中部,好处是平面的前后部分使用楼梯较为方便,功能分区较为清晰;缺点是楼梯的起步位置距离入口较远,一般需要穿越起居室;竖向梯总的来说较有利于加大平面的进深,对组织住宅的通风也较有利,但在户内交通路线的处理上,没有横向梯集中;而利用双跑竖向梯做前后错层处理时,楼梯一般设在平面的中部,在加大进深方面效果明显;利用坡屋顶下的空间:低层住宅较多采用坡屋顶,做卧室用途时,在空间的高度上应保证阁楼的一半面积的净高度不小于2.1m,最低处的净高不宜小于1.5m,并尽量使阁楼有直接的自然采光;对于面积较小和不封闭的阁楼,垂直交通联系可采用爬梯的形式,爬梯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其坡度在45°~ 90°之间;阁楼作为储藏用途时,如不需要上人,阁楼净高不宜低于60cm;低层住宅常见的楼梯形式:双跑平行楼梯、三跑楼梯、三角形三跑楼梯、无中柱螺旋楼梯、中柱螺旋楼梯、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单跑弧形楼梯、双跑弧形楼梯、弧形转角楼梯、转角楼梯、对称转角楼梯、扇形起步楼梯、对称扇形楼梯、反向扇形楼梯见P51图2-6;住宅院落空间:就住宅院落与建筑的空间关系来说,可分为宅院和庭院;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在空间位置上围绕在建筑的周围,建筑在内,院子在外;宅院的边界通常用低围墙、通栏、绿篱围合,空间效果较为开放;而庭院则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一般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的室外空间,建筑在外,院落在内,空间效果一般较为封闭;低层住宅的水平组合: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聚合式住宅;另外联排式住宅的主要优点是更节省用地和基础服务设施,但对朝向的要求更高,其居住标准一般也低于独立式住宅和并联式住宅;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多层住宅:我国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4~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如果顶层是跃层式住宅套型则建筑可做到7层;多层住宅特点: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生活水平;但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单元设计法: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同一结构、构造和施工方便,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这种方法被称为单元设计法;单元组合体拼接一栋建筑的设计原则:满足建设规模和规划要求、适应基地特点;单元组合常见拼接方式:平直组合不宜组合过多,导致长度过长、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根据要点适当进行论述1、套型恰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和市场需求,恰当地安排套型,应具有组合成不同套型比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2、使用方便:平面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并能满足各户的日照、朝向、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3、交通便捷:尽可能压缩户外公共交通面积,并避免公共交通对户内的干扰;4、经济合理: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充分利用空间;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构件类型少,设备布置要注意管线集中;5、造型美观:能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6、通用性强:住宅单元常具有通用型,或作为标准设计在一定地区内大面积推广使用;7、环境优美:综合考虑室内空间环境和外部空间环境,不宜强调其中一点而忽略其他因素,并要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抓住各个阶段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加以解决;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以廊组织各户入口,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口;多层住宅的楼梯布置:多层住宅常用的楼梯形式是双跑楼梯、单跑楼梯和三跑楼梯;住宅楼梯梯段净宽较低层住宅更宽,不小于1100mm,不超过6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不小于1000mm;因为考虑到方便地搬运家具及大型物品,楼梯平台的宽度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之外,且不得小于1200mm;楼梯坡度比低层住宅平缓而较公共建筑为陡,常用的踏步高宽范围是155~175mm260~280mm;当楼梯间垂直于外墙布置时,休息平台下的净高不应低于2000mm;当其不足以供人通行时,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提高勒脚或降低入口,底层作单跑,底层打通一间房,底层作长短跑,楼梯反向布置;住宅的适应性: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种可能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住址的可变性:住宅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性,随着时间的推进,住户可以根据自己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的空间;从平面扩大模数网来说,我国住宅都采用3M,即以300mm为级数的系列;我国住宅高度方向的模数采用1M,即100mm的倍数;多数地区按照现行住宅规范采用2.8m层高;第四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有的地方也称为小高层;而把10层以及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住宅称为高层住宅;由于这两类住宅层数的增加导致容积率提高,因而在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空地率方面效果显着,并有利于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相比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有以下特点:1、在高层住宅中,电梯取代步行楼梯称成为要的垂直交通工具;2、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大增加;3、在给排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以及安全上都有新的要求;4、由于高层住宅体量巨大,居住人数大大超过多层住宅而出现的高密度状况,给居民的心理状态、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结构的动态平衡、居民区的空间组织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5、由于高层住宅一次性投资较大,经常性维修、管理费用多,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在建造时需要较多考虑经济因素;6、随着结构形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建筑处理;7、中高层住宅还有其特殊的问题,涉及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性等方面的综合问题;在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至少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且其中一台能容纳担架出入;在高层住宅中虽然设置了电梯,但楼梯并不能因此而省掉,他仍可作为住宅下面几层居民的主要垂直交通;作为居民短距离的层间交通;在跃廊式住宅中,作为必要的局部垂直交通;作为非常情况下如火灾的疏散通道;因此,楼梯的位置和数量也要兼顾安全和方便两个方面;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数字全部需要记住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消防云梯的高度一般在50m以内,相当于住宅18层,其防火要求是一个等级;超过50m即18层以上的住宅又是一个防火等级;如果超过100m高,即相当于36层以上的,防火要求更高;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防火分区的划分:在我国,高级住宅和19层及其以上的普通住宅属于一类建筑,10~18层的普通住宅属于二类建筑;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一类建筑1000㎡,二类建筑1500㎡;每个防火分区和地下室应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塔式住宅的安全疏散: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即一个疏散出口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其疏散路线较短且较便捷,能基本满足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单元式住宅的安全疏散: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10层其,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可只设一个疏散出口;安全疏散间距:安全疏散间距是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口之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距最近的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过道内的户门距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则必须限制在20m以内;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根据我国现行的防火规范,长廊式高层住宅一般应有两部以上的楼梯,以解决居民的疏散问题;在组合式的单元内可只设一部楼梯,为保证双向疏散,还需依靠毗邻单元的楼梯作为疏散通道;因此,楼梯必须通向屋顶,且从第10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作为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的通道之一;袋形走道末端与楼梯间距离超过规范时,应再增加一部独立的疏散楼梯;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阳台和凹廊;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向屋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考虑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的布置:消防电梯是专供消防人员携带消防器械迅速从地面到达高层火灾区的专用电梯,一般载重量800kg以上;按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4.5㎡;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塔式住宅应充分满足适用经济与消防疏散的要求;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两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两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灭火设备:消防栓宜设在疏散楼梯或走道附近明显易于取用的部位,其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失火现场;消火栓的间距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能超过30m;塔式高层住宅特点:面宽小、进深大、用地省、容积率高,套型变化多,公共管道集中,结构合理;能适应地段小、地形起伏而复杂的基地;在住宅群中,与板式高层住宅相比,较少影响其他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和视野;可以与其他类型住宅组合成住宅组团,使街景更为生动;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防火和安全疏散:当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其楼梯间应通至平屋顶;点式中高层住宅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布局相似,按防火规范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但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楼梯应设封闭楼梯间,但如果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以不设;第五章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严寒地区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的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雨量多集中在夏季;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季大风较多;我国东北部属于严寒地区气候;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降水相对集中;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且气温的年较差很大,春季少雨雪,多大风和风沙;夏季多雷暴和冰雹,日照比较丰富;我国华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气候节能型住宅:节能型住宅是采用综合节能设计和应用综合节能措施,使新建住宅冬季采暖耗煤量指标比我国寒地在20世纪80年代所建住宅总体上降低50%,北京地区已提出节能65%的要求;住宅规划布局1、避免选址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里;2、争取日照,其方法有: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内,为争取日照和利用太阳能提供先决条件;选择最佳建筑朝向;满足日照间距要求,避免周围建筑的严重遮挡;利用住宅楼群的合理布局,争取日照;3、避免季风干扰;4、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体型系数:建筑物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考虑地下部分与其包围体积的比值;住宅建筑节能措施1、控制住宅建筑的体型系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型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2、扩大南向得热面的面积3、窗户的节能设计(1)尽量减小开窗洞口的面积;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中规定,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5,东向和西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0,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5;(2)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3)提高窗户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窗户本身传热量;4、选用高效、节能、经济的外围护体系;5、加强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6、加强住宅楼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地面的保温措施:建筑直接接触土壤的周边地区,沿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2m范围内采取保温措施,具体做法是在地面垫层以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松散状或条板状,且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小的保温层;对不采暖的地下室或底部架空层的地板的保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地板的底面粘贴一定厚度的如聚苯板一类的保温材料;影响炎热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外部因素: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夏季季候风;炎热地区住宅朝向选择以南偏东15°到南偏西15°范围为最好,偏角增大则条件变差,南偏东或南偏西的偏角不宜大于45°,偏东比偏西好,北向次于南向,北偏东尚可,北偏西则西晒严重;就东、西朝向的建筑而言,东向优于西向,西向最差,应尽量避免;遮阳方式:1、水平式,适用于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从地区的角度,更适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大的南方低纬度地区;2、垂直式,适用于东北、西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3、综合式,适用于南向、东南和西南向墙面以及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4、挡板式,一般只用于东、西向墙面;坡地住宅设计原则1、充分掌握建筑环境的情况,全面了解地质状况崖层走向、崖层厚度、有无滑坡、有无地下水及溶洞等;2、分析地貌特征,确定可资利用的地形,地物;3、综合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建筑形式;建筑与等高线平行时,当坡度很小,如在10%以下时,仅需提高勒脚高度,对整个地形无需改造;当坡度较大,如在10%以上时,应对坡地进行填挖平整,分层筑台;当地形坡度大于25%时,可纵向错层布置;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结合环境与景观设计坡地住宅1、建筑组合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利用地形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2、建筑体型与坡地环境协调,一般体型不宜过大,且常处理成坡顶或退台式,以于山形相得益彰;。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9d3515ba1aa8114431d964.png)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一)住宅套型设计1.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二划分的住户类型。
2.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3.户人口规模指的是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4.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
5.家庭人口结构指住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
6.窗地比,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房间名称窗地比备注卧室、起居室、厨房1/7窗洞口上沿距楼地面不宜低于2M,距楼地面高度低于0.5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楼梯间1/127.所谓成套,就是指各功能空间必须组成齐全。
这些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厨卫、交通及其他三大部分。
8.在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国内规定,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二)低层住宅设计1.低层住宅分类:&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指在城市范围内以集中形式建造的低标准低层住宅,它所具有的“集合性”,反应在统一的建造方式、较高的人口聚集密度,以及筑群体中,建筑之间有较明确的组合关系等方面。
&别墅:别墅的原本含义为“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修养的园林式住房”,是一种除“正宅”以外的“副宅”。
2.低层住宅的性质和特点:&在居住行为方面,低层住宅使住户较为接近自然,在低层一般都附带室外院子,有些还可在顶部形成较大的生活型露台;&在居住心里方面,低层住宅的低层数和小体量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住户的生活空间接近自然,建筑造型较为灵活;&在整体环境的协调上,低层住宅体量和尺度较小,与自然环境有较好的协调性;&建筑物的自重较轻,地基处理的费用较低,结构、施工技术简单,土建造价相对较低。
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密度较低;&与多、高层住宅相比,低层住宅底层和顶层的面积较多,增加了地基和屋顶的处理量,通风和防潮一级住宅唔该的保温与隔热均需加强处理,影响建筑的经济性;&较大的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的人口密度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及其他设施的使用率。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套型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套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2aca01d15abe23492f4d86.png)
3)洁污分区——也称干湿分区。厨房、卫生间集中布置
3.合理分室 • 包括以下两种方面: 1)生理分室:
也称就寝分室。 2)功能分室:把不同的功能空间分离出来。 • 食寝分离 • 起居、用餐与睡眠分离 • 工作、学习分离
4. 厨房和卫生间布局
二、目的
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住宅套型空间。 这既取决于住户家庭人口的构成和家庭生活模式,又与 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 空间组合关系、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一)、家庭人口构成 住户家庭人口构成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2.3.3 套型模式发展趋势 1.居室型 2.方厅型 3.起居型 4.表现型
第三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规范
住宅建筑的基本内容包括:
居住部分: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厅 辅助部分:厨房、卫生间、厕所等 交通部分:过道、楼梯、前室等 其它部分:储藏空间(壁柜、搁楼、搁板等)和室外部分
(庭院、阳台等)
以下详细介绍各部分设计要点及要求。
一、居住空间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
套型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居住空间数(个)
2 3 3 4
使用面积(m2)
34 45 56 68
一、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是一套住宅的主体空间,它包括睡眠、起居、 工作、学习、进餐等功能空间,根据住宅套型面积标准的不 同包含不同的内容。
交际型:社交活动多。套型需较大起居空间,接近入口, 避免交通干扰,设多卫。
家庭职业型:家庭工作需要。套型中设置工作间。低层中 采用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套型。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101b45482fb4daa58d4bb5.png)
2.房间尺寸与家具布置 ▪ ①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主卧室: 双人床 (小孩床) 、 床头柜、衣柜等。 净面积:不小于 10.0 m² 开间:3300 ~ 3900 进深:3600 ~ 5100
兼起居的卧室使用面积≥12 m² 次卧室: 单人床、衣柜、桌椅等必要家具。
净面积:不小于 6.0 m² 开间:2700 ~ 3300 进深:3300 ~ 4800
②复式住宅
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 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将家具尺度与空间利用结合起来, 优点: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缺点:有些空间较 狭小、拥挤。
③跃层住宅
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 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 空间。
第三节 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确定套型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户型是住宅套型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依
据之一。 二是考虑住宅所在的自然环境。(气候、
地形、地质、 地震、绿化等) 三是可发展余地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1.户内功能分析
会客、家人团聚、娱乐、休息、就餐、炊事、学习、 睡眠、洗盥、便溺、晾晒、储藏等。 2.户内功能分区 ①公私分区(内外分区) 私密性空间:卧室、书房、卫生间等 半私密空间:起居室、家务室等 半公共空间:会客室、餐厅、客用卫生间等 公共空间:室外走道、平台、公共楼梯间等 ②动静分区 动区: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家务室等 静区:卧室、书房等
1/7;楼梯间1/12。 通风: 卧室、起居室、明卫生间1/20。(厨房
1/10,不得小于0.6 m²) 两个外墙角,有利于家具布置;与立面造型相关。 室内有多个门窗 ,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 完整墙面。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174789ee06eff9aff8078a.png)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一、定义: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起来的。
2、住居:在住居学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以居住为核心的活动及行为,从空间构成上,住居不仅指单幢建筑,而且包括相关的外部环境,即庭院、房与房间空隙、屋外场地等。
——《日本的住居学理论》(二、住宅分类:1、按楼宇形体分:板式住宅、塔式住宅2、按居住单元组合: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单元式住宅3、按建筑层数:低层住宅(≤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超高层住宅(≥100层)三、影响住宅建筑的建造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条件因素3、国有土地资源状况、市政设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4、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设备等因素四、【五、研究方法:1、人类学2、社会学:社区邻里、老年人住宅、相对平穷地区住宅3、行为学:行为建筑4、生理学:人体尺度与比例5、生态学:生态住宅六、传统居住:1、^2、坑居3、穴居:①为了便于升降②墙壁4、木结构建筑:①位于地面上,面积扩大;②外墙内使用密集的小木桩,同时为稳定木架、外墙加厚(1m厚土墙);③室内木桩加粗,室内用隔墙●夏商时期——土墙●周、春秋战国时期:①中轴线对称平面形式;②用木桩将门一分为二;③堂面积大于居住部分的房与室;④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①小型住宅:变化丰富。
有方形、长方形、曲尺形、平行房屋、组合住宅;②中型住宅:有明显的中轴线,以四合院为单位组成建筑群。
建筑技术发展:木结构、砖墙、屋檐。
●两晋、南北朝时期:①住宅与园林初步结合;②室内家具发生变化,椅子出现。
●隋唐时期:①均衡对称;②中轴线。
#●宋辽金时期:①四合院的发展,出现街市的形式;②穿堂;③廊屋代替回廊;④园林与住宅紧密。
●元明清时期:①各地域民居逐渐成熟;②窑洞建筑出现;③清末集体住宅出现——客家楼;④住宅与园林的结合达到高峰。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617c10227916888486d7c4.png)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和套型的概念⏹住宅建筑应能提供不同的套型居住空间供各种不同户型的住户使用。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住宅套型设计目的及影响因素⏹目的:就是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住宅套型空间。
⏹影响因素:这既取决于住户家庭人口的构成和家庭生活模式,又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密切相关。
同时,也受到空间组合关系、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一、家庭人口构成⏹不同的家庭人口构成形成不同的住户户型,而不同的住户户型则需要不同的住宅套型设计。
因此,在进行套型设计时,首先必须了解住户的家庭人口构成状况。
家庭人口构成分类住户家庭人口构成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归纳分类:(一)户人口规模(二)户代际数(三)家庭人口结构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住户的家庭生活行为模式是影响住宅套型平面空间组合设计的主要因素。
而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则由家庭生活方式所决定。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涉及因素家庭主要成员的生活方式除了社会文化模式所赋予的共性外,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它涉及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社会交往范围、收入水平以及年龄、性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形成多元的千差万别的家庭生活行为模式。
第一节概述⏹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分类⏹为了研究方便,按其主要特征归纳分类为若干群体类型。
(一) 家务型(二) 休养型(三) 交际型(四) 家庭职业型(五) 文化型(一) 家务型在套型设计中,需有方便的家务活动空间,如厨房宜大,并设服务阳台等。
(二) 休养型在套型设计中,需要居室与卫生间联系方便,厨房通风良好且与居室隔离,并应设置方便的室内外交往空间(三) 交际型起居厅宜接近入口,并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交通流线的干扰。
(四) 家庭职业型在套型设计中需设置专门的工作间。
住宅设计原理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住宅设计原理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245f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e.png)
色彩与材质
运用色彩和材质的变化来营造 不同的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
增加空间层次感。
案例分析:优秀套型空间组合实例
案例一
某高层住宅中的一户套型,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将公共活动区与私密休息区有效分离 ,同时采用嵌入式设计和多功能家具,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居住舒适度。
案例二
某别墅项目中的一户套型,设计师运用灵活的隔断和色彩搭配,打造出开放而富有层次感 的公共空间,同时保证了各功能空间的独立性和私密性。
书房
卫生间
作为家庭成员进行个人卫生清洁的场所,应 具备私密性、卫生性和舒适性。设计时应考 虑洁具布置、干湿分离以及通风换气问题。
作为家庭成员学习、工作的专用空间,应 具备安静、明亮的环境。设计时应考虑书 桌、书架的摆放以及电脑等设备的配置。
辅助空间
01 02
厨房
作为家庭烹饪的场所,应具备合理的操作流程、足够的储物空间和良好 的通风条件。设计时应考虑灶台、橱柜、冰箱等设备的配置以及防水、 防火问题。
色彩与材质
运用柔和的色彩和舒适的 材质,营造温馨、宁静的 睡眠环境。
储物空间
合理规划衣柜、床头柜等 储物空间,满足收纳需求, 保持室内整洁。
厨房与餐厅设计
功能分区
明确厨房与餐厅的功能分 区,确保操作流程顺畅, 避免相互干扰。
通风与采光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 采光,有利于室内环境的 健康和舒适。
防水与防滑
餐厅
与起居室相协调,作为家庭成员用餐的专用空间。设计时 应考虑餐桌、餐椅的摆放以及良好的就餐环境。
阳台
作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可承担晾晒衣物、种植花草、 休闲观景等功能。设计时应考虑阳台的承重、防水和排水 问题。
私密活动空间
套型住宅及设计原则
![套型住宅及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0a79c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f.png)
套型住宅及设计原则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屋和住宅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套型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方式,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那么什么是套型住宅?它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呢?套型住宅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造一系列统一的房屋,具有相同的结构和设计风格,同时拥有可拼接、可搭建的特点。
这种住宅方式在设计上有着很多特点和原则。
1. 空间分割原则在套型住宅的设计中,空间的合理分割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拥有私密性的居住空间,同时也需要一个相对开放的公共区域。
因此,对于套型住宅,设计师需要考虑好每个住户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分割,确保住户之间的私人空间不被共用,而公共空间又足够满足住户的需求。
2. 功能性原则套型住宅的设计应尽量考虑到住户的实际需求,从各个方面保证住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比如,需要根据住户的需求来确定卧室的数量和大小,厨房和卫生间的位置和布局,以及阳台等公共空间的设置等。
3. 可变性原则套型住宅的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到住户的可变需求。
由于住户的需求在不同时间段内是会变化的,所以套型住宅应当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即住户可以随时修改和调整房屋的布局和结构。
4. 模块化原则套型住宅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模块化的原则。
即不同房间的设计应当具有相互之间的可组合性和可替换性,从而实现不同房型之间的灵活选择和搭配。
套型住宅的优势在于能够为住户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同时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倡导套型住宅的建设。
总之,套型住宅的设计原则和理念是以人为本,尽可能满足住户的实际需求,创造出一个舒适、实用、可变性和模块化的居住环境。
只有在多方面的考虑和协调下,才能达到最优效果,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高品质的住宅体验。
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ea179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b.png)
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住宅套型设计是指对住宅建筑中公寓、别墅等不同类型的房屋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通过科学和灵活的套型设计,可以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和居住功能,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是建立在对住宅功能的合理理解和对居住需求的深入分析基础之上的。
在进行套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2.1基本功能需求:包括起居、就餐、睡眠、卫生、储物等基本功能,在设计中应注重功能分区和功能间的合理布局。
2.2空间利用率: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面积利用,最大化地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率。
2.3人性化需求:考虑人们对于居住舒适性、安全性和私密性的追求,合理配置阳台、窗户等。
2.4建筑外观与风格:套型设计要与建筑整体外观和风格相协调,形成统一的空间美感。
住宅套型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合理布局原则:根据功能需求和使用习惯,将不同功能的房间进行合理布局,以减少行走距离和提高居住的便利性。
3.2空间压缩原则: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和家具布置,减少过宽的走廊和浪费空间,提高使用面积的利用率。
3.3通风采光原则: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阳台,使室内获得足够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提高居住舒适性和健康度。
3.4外观与风格原则:住宅套型设计要与整体建筑外观和风格相协调,避免出现房间形状和外墙造型不一致的情况。
住宅套型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它的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居住品质。
准确理解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可以创造出舒适、实用、美观的居住空间。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住宅套型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以上是关于《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的文档内容,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住宅设计原理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设计原理住宅套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1fb7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9.png)
住宅套型设计与室内装修的配合与协调
统一设计风格与元素
在住宅套型设计阶段,与室内设计师充分沟通,确保室内 装修风格、色彩、材质等元素与套型设计相协调,营造统 一和谐的居住环境。
预留装修空间与设施
在套型设计中预留适当的装修空间和设施,如吊顶、壁柜、 暗装管线等,为室内装修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减少装修过 程中对套型的改动。
案例三
某复式公寓项目,采用复式或跃层模式,通过巧 妙的空间划分和楼梯设计,实现动静分区和私密 性的保障。
不同地区和文化的住宅套型设计比较
01
东方与西方住宅套型设计比较
东方住宅注重私密性和层次感,多采用围合式布局和内向性空间;而西
方住宅则更强调开放性和通透性,倾向于采用开放式布局和外向性空间。
02 03
人体工程学应用
在套型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体现在家具尺寸、操作空间、通行宽度等方面 ,以确保居住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例如,厨房操作台的高度和宽度、卫生间的 洁具尺寸和布局等都需要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
03 住宅套型设计要素
卧室设计
卧室面积与数量
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和居住 需求,合理规划卧室面积 和数量,确保居住舒适度。
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绿色化成为住宅设计 的重要趋势,包括节能、减排、可再生资 源的利用等。
个性化发展
社区化发展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 住宅设计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和特色打 造。
社区化住宅设计将更加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 和社区氛围的营造,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社 交互动。
02 住宅套型设计基础
考虑室内环境与功能需求
在套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室内采光、通风、隔音等环境因 素,以及家具布置、生活动线等功能需求,为室内装修提 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三)合理分室: 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别独立出来,避免空间功能的
合用与重叠。 空间合理分室反映了住宅套型的规模,也反映了住宅
的居住标准和居住的文明程度。 功能空间的逐步分离过程,也就是功能质量不断提
高的过程。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包括以下两种方面:
下周二第一大节课下课交
缺点:由于习惯不同,烹 饪时油烟很大,易对起居 室产生污染,多用于国外。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五)三维空间组合型:指套内的各功能空间不限在同一 平面内布置,而是根据需要进行立体布置,并通过套内的 专用楼梯进行联系
1、变层高住宅:进行套内功能分区后,将一些次要空间 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而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 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 优点:空间的高效利用, 缺点:室内有高差,不方便,且结构、构造较复杂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二)每套有相对或相邻两个朝向: 2、两个朝向都布置主要房间。厨房、卫生间的朝向
不拘。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三)利用平面的凹凸及内部设天井来组织朝向及通风。
1、利用平面的凹凸,可以争取一部分房间获得较好的采光 或有利于组织局部对角通风。组织对角通风时,两边开窗 的距离宜大些,这样通风效果好,也可减少死角
1.生理分室: 也称就寝分室。孩子6~8岁应与父母分室,不同性别的
孩子到一定年龄(12~15岁)也应分室,同性别的孩子到一 定年龄(15~18岁)也应分室。
2.功能分室:把不同的功能空间分离出来。 食寝分离 起居、用餐与睡眠分离 工作、学习分离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四)厨房和卫生间布局:用水房间属于不洁区域。从洁 污分区的角度来说,应尽量靠近。而从公私分区的角度来 说,又应当适当分离 。 1。相邻布置:便于干湿分区和管线集中,但卫生间的位置 不一定很合理,有时距卧室较远
DK型:就是把就餐和炊事合用一空间。用于建筑面 积相对较小,家庭人口少的住宅。应注意油烟的排除 以及采光通风等问题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并相互紧邻。 就餐空间可作为第二起居空间。但厨房带有服务阳台 时,可将阳台作为炊事,而将原厨房改为餐室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二)小方厅型(B。D型) 将就餐空间于睡眠空间分开,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 合用同一空间。用于家庭人口多、卧室不足、生活标 准较低的住宅
3、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 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咳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 室内空间丰富。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 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五)三维空间组合型: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4、内部空间与户外空间的联系 衡量居住环境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大自然的阳光、空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每套只有一个朝向:位于房屋的一侧。应避免最不 利的朝向。单朝向通风很难组织,但可用于北方等对通风 要求不高的地区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二)每套有相对或相邻两个朝向:位于房屋中的中 间一段或位于房屋的一角
1。主要房间及厨房 分别占据两个朝 向的外墙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四)厨房和卫生间布局: 2。分离布置:卫生间布置较灵活,利于功能分区和公私分 朝向及通风组织
套内各房间的朝向及通风组织与该套住宅在一栋房屋 中所处的位置有关,也与套内房间的组合方式有关。
一套住宅在一栋房屋中所处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
作业点评: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优秀范例: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三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套型空间的组合:就是将户内不同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 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要,并 留有发展余地。 户型:是住宅套型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三)起居型(LBD型):将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 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1、L.BD型:仅用于起
居与睡眠分离。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三)起居型(LBD型): 2、L.B.D型:
将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开来。相互干扰最小。 但要求建筑面积较大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2.动静分区——也可叫昼夜分区。 包含父母、子女分区
动区:会客室、起居室、餐室、厨房和家务室,使用时间一 般在白天或部分夜晚。
静区:卧室,主要在夜晚使用学习和工作空间,时间随职业 不同而异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3.洁污分区——也称干湿分区。厨房、卫生间集中布置
当通往辅助用房时不应小于900mm。 11.户内楼梯:
净宽: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750mm,当两边为墙时900mm, 梯级踏步:宽度应不小于220mm,高度不大于200m。 12.阳台栏杆的高度: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
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 13.公共楼梯:
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低、多层住宅,净宽不应小于1m.。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1.20m。结构下缘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14.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宅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三)起居型(LBD型): 3、B.LD型:将睡眠独立, 起居、用餐合一。可将起居 室设计成L型,用餐位于L型 起居室的一端,相互之间既 分又合,节省面积。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四)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将起居、用餐、 炊事等活动设在同一空间内, 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 组织。
(二)分隔方式:帷幔、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板、壁柜式 隔断
五、套型模式发展趋势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1.居室型: 也称“生存型”“。初步的生理分室,起居、就餐、
就 寝等活动混杂。居住标准较低。
2.方厅型: 也称“温饱型“。平面特征是餐寝分离。
3.起居型: 也称“小康型”。平面特征是起居就寝分离。功能
空 间专用程度较高,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套型设计
——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等专业适用
主讲教师: 建筑之家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
上节回顾:(记忆点)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1.主卧室:10~15M2 ;不得小于10M2 设计要求: 短边不得小于3000mm
2.次卧室:6~12M2; 不得小于6M2 (工作学习室) 设计要求:短边不得小于2100mm
气和绿色。与户外空间的交流,可以通过门、窗、阳台、 庭院等媒介进行。 底层的住户:可通过庭院联系。
楼层的住户:可利用阳台、露台、屋顶退台等
四、空间的灵活分隔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大开间住宅:采用大开间结构,可以是大开间横墙 承重结构,也可以 是框架结构。一般是将楼梯、厨房、卫 生间固定,形成住宅的不变部位,其余功能用房均包含在 大小不等的大开间内,建造时大开间内不作分隔,而是由 住户选择设计好的分隔菜单。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五)三维空间组合型: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2、复式住宅: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 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将家具尺 度与空间利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 体积,但有些空间狭小、拥挤。
三、套型的空间组织
(五)三维空间组合型: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3.起居室:12~25M2 设计要求:短边净尺寸:3000~4000; 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4. 餐室:不宜小于5m2 设计要求: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5.厨房: 面积:4~6M2 净宽:单排:不小于1500mm;双排:不小于1800mm 两排:不应小于900mm。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m。
4.表现型: 也称为“舒适型”。体现了当人们拥有优裕的物质
生
六、住宅套型实例分析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七、作业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设计一套面积为120平方米左右,四室两厅两卫一厨两
阳台(其中一室可为书房),面对服务对象假设为设计院职工。
图纸要求:1.A3速写本,徒手绘制(可彩铅上色) 2.图面构图均衡,图框、姓名、班级均需注明 3.图纸内容:户型平面(1:100\1:150) 标题、技术经济指标、简要设计说明、 4.要求标注尺寸、布置主要家具
6.卫生间:面积与洁具设备尺寸相关。 7. 房间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不应小于:2000mm
厨房、卫生间、阳台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8. 窗高度:距地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
上节回顾:(记忆点)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9.前室(玄关): 净宽:不宜小于1200mm, 10.过道或过厅:净宽:通往卧室、起居室时不宜小于1000mm。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一)户内功能分析 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会客、家人团聚、娱乐、
休息、就餐、炊事、学习、睡眠、洗盥、便溺、晾晒、 贮藏等。 (二)户内功能分区
户内功能分区:根据各功能空间的使用要求、性质 及使用时间等进行合理地组织,使性质和使用要求相近 的空间组合在一起,避免性质和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互 相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