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57. 住宅入口方式:前入口、后入口
59.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1从空间角度来讲, 外部空间是指由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的一切活动领域。2从环境方面认识,外部环境就是作用于有生命生物的外界影响力量的总和,也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体验和感知的外界之总体。
45. 1)消防电梯:(与客梯区别)是专供消46. 住宅设计规范》关于高层住宅设置电梯数量的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二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二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二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43.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面积应不小于4.5m2,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4.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1.单元式住宅 1)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2)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 3) 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4) 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2.通廊式住宅 1) 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2) 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居住区规划指标分为两大类: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平衡指标
一、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 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 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的规定。 (见下表10-1-1)
L≥1.5L2
L≥1.5L2 L≥1.5L2
L ≥ 50m
L≥ 30m L ≥ 50m
S1 ≥1800 ㎡ S1 ≥500 ㎡ S1 ≥1200 ㎡
S21 ≥1000 ㎡ S2 ≥2000 ㎡ S2 ≥600 ㎡ S2 ≥1400 ㎡
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 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 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 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 线来划定。
(1)当有明确用地界限的公共服务设施按基地界 限划定;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
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7、其他用地面积的确定:
其他用地——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 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 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 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1.功能性原理2.空间布局原理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需考虑隐私和功能分区等因素。
此外,住宅建筑的布局还要与户型尺寸和建筑形态相协调。
3.比例原理住宅建筑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更加协调和美观。
此外,住宅建筑的比例也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邻近建筑物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
4.材料选择原理住宅建筑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材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美观性和成本因素。
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5.色彩运用原理色彩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例如,浅色调可以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和宽敞,而暖色调则可以增加温暖和舒适感。
6.可持续发展原理7.灵活性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可调节的隔板和可拆卸的家具可以使房间的功能和布局更加灵活多变。
8.安全性原理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等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居住者的安全。
例如,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防火措施可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
9.基本美学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美学原理包括比例美、色彩美、形态美等。
住宅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10.人性化原理住宅建筑应该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居住者感到舒适和愉悦。
例如,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人性化的布局可以给居住者带来便利和舒适。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综合了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建筑。
因此,设计师需要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平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优秀作品。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1、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建筑设计的依据: (一)使用功能 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 风速等 2、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3、水文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建筑的构成要素: 1.建筑功能:建筑的用途和使用目的. 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
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 良好的视听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 要求,等等;同时,建筑必须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 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 向、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 等。
傣族民居
北非住宅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为: 1—2层为低层 3—6层为多层 7—9层为中高层 10层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超过 24M为高层(不 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 超高层建筑。
日本代代木体育馆--
丹下健三
法国卢浮宫改建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内容: 建筑设计: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房 屋的空间组合和细部设计,并以建筑设计图的形式表 示出来。 结构设计:配合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 进行结构构件的计算和设计,并用结构设计图表示。 设备设计:是指建筑物的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 照明等方面的设计。分别用水、暖、电等设计图表示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程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 4、住宅的发展战略:
要以“人”为本从物质和文明两个方面出发来全面满足人的 家庭生活需要,要建立人——建筑——环境互相统一协调的整体设 计观念,建立充分重视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设计观念,建立为未来 的发展而节制消费资源的观念,要充分考虑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利 用的支撑能力。
近年来,住宅室内决定装修材料时尽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空间环境。
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作为居住空间环境的住宅套型对居住者的心理存在着刺激和影响。同时,居住 者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要求。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心理要求,改善、调 整和提高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是套型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 (一)人与居住环境
(二)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1.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2.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3.工作学习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4.餐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三)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1.房间门 2.阳台门 3.壁橱门 4.窗 (四)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户型: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
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 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
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人口构成:
(一)户人口规模 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m;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3坡屋顶下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2厨卫空间厨房:我国常用厨房面积在3.5~6㎡之间,设备布置方式可分为单排型、双排型、L型和U型;单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500mm,活动空间宽度大于800mm;双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800mm,两排设备的净距大于900mm;带餐室厨房:这种厨房类型将就餐空间纳入厨房之内,其面积需扩大至6~8㎡方能满足功能需要;卫生间:卫生间应满足便溺、洗浴、盥洗最基本的三种和洗衣四种功能;不能布置在下层住户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方;卫生间单独设置时,其净空也要符合要求,当门外开时为900mm1200mm,当门内开时为900mm1400mm;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包括门斗和前室、过道、过厅以及户内楼梯等;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入户处应设置门斗或前室;门斗的设置尺寸其净宽不宜小于1200mm;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其净宽不宜小于1000mm,通往辅助用房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900mm;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750m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900mm;梯级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200m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250m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室外空间:阳台:阳台的地面标高宜低于室内标高30~150mm;阳台栏杆的净高度: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凸阳台因受结构,施工与经济限制,出挑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1800mm范围;露台是指其顶部无覆盖遮挡的露天平台;户内功能分区: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合理分室:生理分室、功能分室;三维空间组合型住宅注意三种形式的区分变层高住宅:变层高住宅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而将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这种住宅相对比较节省空间体积,但室内有高差,老人、儿童使用欠方便,且结构、构造较复杂;复式住宅:复式住宅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形式;这种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但有些空间较狭小、拥挤跃层住宅: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SAR住宅体系:SAR是STICHTING ARCHITETEN RESEARCH的缩写,即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灵活分隔的方式:帷幔、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断、壁柜式隔断;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低层住宅:低层住宅一般指1~3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可分为一般标准低层住宅,包括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农村、市郊和城市集合性低层住宅例如里院,以及较高标准低层住宅别墅,包括城市型别墅和乡野型别墅;低层住宅特点:1、在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提供了更加亲近自然的自由场所;2、在居住心理方面,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使居民对住宅以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4、建筑的自重较轻;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增加了地基、底层的通风和防潮以及屋顶的保温与隔热的处理量,从而影响到住宅建筑的经济性;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以及其他设施的利用效率;低层住宅套型设计包括:按住宅户型的功能要求进行房间的组合;组织平面交通及垂直交通;充分利用空间;协调室内外空间环境;低层住宅的楼梯设计:横向梯的主要优点是能使户内交通路线较为集中,既有利于功能分区,通常也比较节省交通面积,缺点主要是不利于减小面宽和加大进深;较多采用的是设在平面的中部,好处是平面的前后部分使用楼梯较为方便,功能分区较为清晰;缺点是楼梯的起步位置距离入口较远,一般需要穿越起居室;竖向梯总的来说较有利于加大平面的进深,对组织住宅的通风也较有利,但在户内交通路线的处理上,没有横向梯集中;而利用双跑竖向梯做前后错层处理时,楼梯一般设在平面的中部,在加大进深方面效果明显;利用坡屋顶下的空间:低层住宅较多采用坡屋顶,做卧室用途时,在空间的高度上应保证阁楼的一半面积的净高度不小于2.1m,最低处的净高不宜小于1.5m,并尽量使阁楼有直接的自然采光;对于面积较小和不封闭的阁楼,垂直交通联系可采用爬梯的形式,爬梯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其坡度在45°~ 90°之间;阁楼作为储藏用途时,如不需要上人,阁楼净高不宜低于60cm;低层住宅常见的楼梯形式:双跑平行楼梯、三跑楼梯、三角形三跑楼梯、无中柱螺旋楼梯、中柱螺旋楼梯、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单跑弧形楼梯、双跑弧形楼梯、弧形转角楼梯、转角楼梯、对称转角楼梯、扇形起步楼梯、对称扇形楼梯、反向扇形楼梯见P51图2-6;住宅院落空间:就住宅院落与建筑的空间关系来说,可分为宅院和庭院;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在空间位置上围绕在建筑的周围,建筑在内,院子在外;宅院的边界通常用低围墙、通栏、绿篱围合,空间效果较为开放;而庭院则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一般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的室外空间,建筑在外,院落在内,空间效果一般较为封闭;低层住宅的水平组合: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聚合式住宅;另外联排式住宅的主要优点是更节省用地和基础服务设施,但对朝向的要求更高,其居住标准一般也低于独立式住宅和并联式住宅;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多层住宅:我国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4~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如果顶层是跃层式住宅套型则建筑可做到7层;多层住宅特点: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生活水平;但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单元设计法: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同一结构、构造和施工方便,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这种方法被称为单元设计法;单元组合体拼接一栋建筑的设计原则:满足建设规模和规划要求、适应基地特点;单元组合常见拼接方式:平直组合不宜组合过多,导致长度过长、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根据要点适当进行论述1、套型恰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和市场需求,恰当地安排套型,应具有组合成不同套型比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2、使用方便:平面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并能满足各户的日照、朝向、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3、交通便捷:尽可能压缩户外公共交通面积,并避免公共交通对户内的干扰;4、经济合理: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充分利用空间;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构件类型少,设备布置要注意管线集中;5、造型美观:能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6、通用性强:住宅单元常具有通用型,或作为标准设计在一定地区内大面积推广使用;7、环境优美:综合考虑室内空间环境和外部空间环境,不宜强调其中一点而忽略其他因素,并要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抓住各个阶段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加以解决;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以廊组织各户入口,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口;多层住宅的楼梯布置:多层住宅常用的楼梯形式是双跑楼梯、单跑楼梯和三跑楼梯;住宅楼梯梯段净宽较低层住宅更宽,不小于1100mm,不超过6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不小于1000mm;因为考虑到方便地搬运家具及大型物品,楼梯平台的宽度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之外,且不得小于1200mm;楼梯坡度比低层住宅平缓而较公共建筑为陡,常用的踏步高宽范围是155~175mm260~280mm;当楼梯间垂直于外墙布置时,休息平台下的净高不应低于2000mm;当其不足以供人通行时,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提高勒脚或降低入口,底层作单跑,底层打通一间房,底层作长短跑,楼梯反向布置;住宅的适应性: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种可能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住址的可变性:住宅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性,随着时间的推进,住户可以根据自己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的空间;从平面扩大模数网来说,我国住宅都采用3M,即以300mm为级数的系列;我国住宅高度方向的模数采用1M,即100mm的倍数;多数地区按照现行住宅规范采用2.8m层高;第四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有的地方也称为小高层;而把10层以及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住宅称为高层住宅;由于这两类住宅层数的增加导致容积率提高,因而在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空地率方面效果显着,并有利于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相比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有以下特点:1、在高层住宅中,电梯取代步行楼梯称成为要的垂直交通工具;2、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大增加;3、在给排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以及安全上都有新的要求;4、由于高层住宅体量巨大,居住人数大大超过多层住宅而出现的高密度状况,给居民的心理状态、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结构的动态平衡、居民区的空间组织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5、由于高层住宅一次性投资较大,经常性维修、管理费用多,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在建造时需要较多考虑经济因素;6、随着结构形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建筑处理;7、中高层住宅还有其特殊的问题,涉及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性等方面的综合问题;在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至少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且其中一台能容纳担架出入;在高层住宅中虽然设置了电梯,但楼梯并不能因此而省掉,他仍可作为住宅下面几层居民的主要垂直交通;作为居民短距离的层间交通;在跃廊式住宅中,作为必要的局部垂直交通;作为非常情况下如火灾的疏散通道;因此,楼梯的位置和数量也要兼顾安全和方便两个方面;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数字全部需要记住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消防云梯的高度一般在50m以内,相当于住宅18层,其防火要求是一个等级;超过50m即18层以上的住宅又是一个防火等级;如果超过100m高,即相当于36层以上的,防火要求更高;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防火分区的划分:在我国,高级住宅和19层及其以上的普通住宅属于一类建筑,10~18层的普通住宅属于二类建筑;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一类建筑1000㎡,二类建筑1500㎡;每个防火分区和地下室应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塔式住宅的安全疏散: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即一个疏散出口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其疏散路线较短且较便捷,能基本满足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单元式住宅的安全疏散: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10层其,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可只设一个疏散出口;安全疏散间距:安全疏散间距是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口之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距最近的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过道内的户门距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则必须限制在20m以内;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根据我国现行的防火规范,长廊式高层住宅一般应有两部以上的楼梯,以解决居民的疏散问题;在组合式的单元内可只设一部楼梯,为保证双向疏散,还需依靠毗邻单元的楼梯作为疏散通道;因此,楼梯必须通向屋顶,且从第10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作为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的通道之一;袋形走道末端与楼梯间距离超过规范时,应再增加一部独立的疏散楼梯;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阳台和凹廊;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向屋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考虑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的布置:消防电梯是专供消防人员携带消防器械迅速从地面到达高层火灾区的专用电梯,一般载重量800kg以上;按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4.5㎡;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塔式住宅应充分满足适用经济与消防疏散的要求;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两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两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灭火设备:消防栓宜设在疏散楼梯或走道附近明显易于取用的部位,其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失火现场;消火栓的间距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能超过30m;塔式高层住宅特点:面宽小、进深大、用地省、容积率高,套型变化多,公共管道集中,结构合理;能适应地段小、地形起伏而复杂的基地;在住宅群中,与板式高层住宅相比,较少影响其他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和视野;可以与其他类型住宅组合成住宅组团,使街景更为生动;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防火和安全疏散:当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其楼梯间应通至平屋顶;点式中高层住宅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布局相似,按防火规范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但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楼梯应设封闭楼梯间,但如果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以不设;第五章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严寒地区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的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雨量多集中在夏季;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季大风较多;我国东北部属于严寒地区气候;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降水相对集中;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且气温的年较差很大,春季少雨雪,多大风和风沙;夏季多雷暴和冰雹,日照比较丰富;我国华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气候节能型住宅:节能型住宅是采用综合节能设计和应用综合节能措施,使新建住宅冬季采暖耗煤量指标比我国寒地在20世纪80年代所建住宅总体上降低50%,北京地区已提出节能65%的要求;住宅规划布局1、避免选址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里;2、争取日照,其方法有: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内,为争取日照和利用太阳能提供先决条件;选择最佳建筑朝向;满足日照间距要求,避免周围建筑的严重遮挡;利用住宅楼群的合理布局,争取日照;3、避免季风干扰;4、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体型系数:建筑物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考虑地下部分与其包围体积的比值;住宅建筑节能措施1、控制住宅建筑的体型系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型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2、扩大南向得热面的面积3、窗户的节能设计(1)尽量减小开窗洞口的面积;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中规定,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5,东向和西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0,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5;(2)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3)提高窗户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窗户本身传热量;4、选用高效、节能、经济的外围护体系;5、加强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6、加强住宅楼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地面的保温措施:建筑直接接触土壤的周边地区,沿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2m范围内采取保温措施,具体做法是在地面垫层以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松散状或条板状,且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小的保温层;对不采暖的地下室或底部架空层的地板的保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地板的底面粘贴一定厚度的如聚苯板一类的保温材料;影响炎热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外部因素: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夏季季候风;炎热地区住宅朝向选择以南偏东15°到南偏西15°范围为最好,偏角增大则条件变差,南偏东或南偏西的偏角不宜大于45°,偏东比偏西好,北向次于南向,北偏东尚可,北偏西则西晒严重;就东、西朝向的建筑而言,东向优于西向,西向最差,应尽量避免;遮阳方式:1、水平式,适用于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从地区的角度,更适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大的南方低纬度地区;2、垂直式,适用于东北、西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3、综合式,适用于南向、东南和西南向墙面以及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4、挡板式,一般只用于东、西向墙面;坡地住宅设计原则1、充分掌握建筑环境的情况,全面了解地质状况崖层走向、崖层厚度、有无滑坡、有无地下水及溶洞等;2、分析地貌特征,确定可资利用的地形,地物;3、综合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建筑形式;建筑与等高线平行时,当坡度很小,如在10%以下时,仅需提高勒脚高度,对整个地形无需改造;当坡度较大,如在10%以上时,应对坡地进行填挖平整,分层筑台;当地形坡度大于25%时,可纵向错层布置;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结合环境与景观设计坡地住宅1、建筑组合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利用地形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2、建筑体型与坡地环境协调,一般体型不宜过大,且常处理成坡顶或退台式,以于山形相得益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低层住宅分类
从居住条件“档次”来看依次为: 低层集合式住宅——“叠加别墅”——聚合式别墅——联排式别墅 (townhouse)——并联式别墅——独立式
(1)低层居住建筑的平面类型 A.——内院式: 四合院式、三合院式、小内院式等。
B.——实体式
(2)低层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特点 A.——室内空间的穿插和渗透 B.——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渗透
1、 按照各种居住的物质功能需求(实)来设计住宅。 从基本的物质需求到扩展生活需求,并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2、 体现和满足居住者的各种精神需求(虚)。
对于很多购买房地产的居住者来说,“感性购买”是导致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3、 追求效率(利益最大化)和学会“浪费”。 该省的地方最大程度地节省;该“浪费”的地方,“浪费”得具有最大价值。 4、居住建筑的外观体现城市特色和文化,与环境协调。
现代城市住宅在设计上的性质
(1)现实性与理想性 ——居住建筑是现实性最强的建筑 ——居住建筑是人寄托了最多情感和梦想的建筑 (2)特色与综合性 ——不能光靠“卖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最高境界是特色与综合性的统一。 (3)时效性与基本性质 ——居住建筑是具有时效性的(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其时效性往往较强) ——居住建筑的基本性质(生理和心理的休息场所,个性和自由的安全栖息地。) (4)个性与公共审美 ——设计者是公共审美的代表,是对美的猜想,而不是独想和狂想。 ——设计者的任务是在对服务对象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美进行挖掘和探索。 (5)地方性与全球化 ——对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误解(地方文化不仅仅是“地方形式”)。 ——有价值的个性文化是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对于很多购买房地产的居住者来说,“感性购买”是导致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居住建筑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包括空间布局、采光通风、可持续性等。
一、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居住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能够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
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居住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起居区、厨房、卧室等。
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功能得以合理利用,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空间流动:合理的空间流动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程度。
考虑到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习惯和行动路线,在设计中要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连贯性。
3. 空间比例: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空间比例的合理设置非常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空间比例都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因此,设计时要注意各个区域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二、采光通风采光和通风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增加居住者的舒适感。
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采光:尽量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使室内充满自然光,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 通风: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动和新鲜度。
通过设置窗户、通风口等,使室内空气能够及时流通,排出湿气和异味。
3. 遮阳和隔热:合理设计遮阳和隔热措施,控制室内温度和阳光辐射。
例如,使用遮阳板、百叶窗等,减少夏季的阳光直射。
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设计可持续的建筑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在实践中需考虑以下几点:1. 节能: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在墙体和屋顶使用隔热材料,提高保温效果,减少冷热损失。
2. 水资源: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节水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安装节水龙头和水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
住宅建筑设计与原理复习要点
住宅建筑设计与原理复习要点一。
住宅的分类1、从材料划分:砖、木、混凝土等2、从结构划分(1)砖混结构(一般在5层、6层以下)“砖”: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普通砖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混”:钢筋混凝土(2)框架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空间灵活,抗震性能差)(3)剪力墙结构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往往较大,造成建材用量增加,地震力增大)(4)框架—剪力墙结构即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3、从层数划分低层、多层、中高层与高层(1)低层住宅:1~3层(2)多层住宅:4~6层(3)中高层住宅:7~9层(4)高层住宅:10层以上二、住宅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砖混、框架、剪力墙、框剪,每种要能够理解砖混:适用于5—6层以下框架: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轻质板才隔墙分户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空间较灵活抗震性差剪力墙:用钢筋混凝土的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框剪:是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体系的结合,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的剪力墙三、居民形式的种类长江流域,阑干式建筑黄河流域,木骨泥墙房屋木架建筑日趋成熟,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木结构(里弄住宅.居住大院。
竹筒屋)四、住宅的开间、进深、层高和净高1。
住宅的宽度(长边方向的面阔尺寸)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
因为是就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称为开间.(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3。
0米、3。
3米、3。
6米、3.9米、4。
2米)2。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一)住宅套型设计1.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二划分的住户类型。
2.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3.户人口规模指的是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4.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
5.家庭人口结构指住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
6.窗地比,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房间名称窗地比备注卧室、起居室、厨房1/7窗洞口上沿距楼地面不宜低于2M,距楼地面高度低于0.5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楼梯间1/127.所谓成套,就是指各功能空间必须组成齐全。
这些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厨卫、交通及其他三大部分。
8.在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国内规定,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二)低层住宅设计1.低层住宅分类:&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指在城市范围内以集中形式建造的低标准低层住宅,它所具有的“集合性”,反应在统一的建造方式、较高的人口聚集密度,以及筑群体中,建筑之间有较明确的组合关系等方面。
&别墅:别墅的原本含义为“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修养的园林式住房”,是一种除“正宅”以外的“副宅”。
2.低层住宅的性质和特点:&在居住行为方面,低层住宅使住户较为接近自然,在低层一般都附带室外院子,有些还可在顶部形成较大的生活型露台;&在居住心里方面,低层住宅的低层数和小体量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住户的生活空间接近自然,建筑造型较为灵活;&在整体环境的协调上,低层住宅体量和尺度较小,与自然环境有较好的协调性;&建筑物的自重较轻,地基处理的费用较低,结构、施工技术简单,土建造价相对较低。
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密度较低;&与多、高层住宅相比,低层住宅底层和顶层的面积较多,增加了地基和屋顶的处理量,通风和防潮一级住宅唔该的保温与隔热均需加强处理,影响建筑的经济性;&较大的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的人口密度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及其他设施的使用率。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2.房间尺寸与家具布置 ▪ ①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主卧室: 双人床 (小孩床) 、 床头柜、衣柜等。 净面积:不小于 10.0 m² 开间:3300 ~ 3900 进深:3600 ~ 5100
兼起居的卧室使用面积≥12 m² 次卧室: 单人床、衣柜、桌椅等必要家具。
净面积:不小于 6.0 m² 开间:2700 ~ 3300 进深:3300 ~ 4800
②复式住宅
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 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将家具尺度与空间利用结合起来, 优点: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缺点:有些空间较 狭小、拥挤。
③跃层住宅
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 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 空间。
第三节 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确定套型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户型是住宅套型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依
据之一。 二是考虑住宅所在的自然环境。(气候、
地形、地质、 地震、绿化等) 三是可发展余地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1.户内功能分析
会客、家人团聚、娱乐、休息、就餐、炊事、学习、 睡眠、洗盥、便溺、晾晒、储藏等。 2.户内功能分区 ①公私分区(内外分区) 私密性空间:卧室、书房、卫生间等 半私密空间:起居室、家务室等 半公共空间:会客室、餐厅、客用卫生间等 公共空间:室外走道、平台、公共楼梯间等 ②动静分区 动区: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家务室等 静区:卧室、书房等
1/7;楼梯间1/12。 通风: 卧室、起居室、明卫生间1/20。(厨房
1/10,不得小于0.6 m²) 两个外墙角,有利于家具布置;与立面造型相关。 室内有多个门窗 ,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 完整墙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
设施保养
设施保养对于一个物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及时的维修与处理
提高维修紧急程度;升级维修计划
居住建筑的景观设计原则
花园景观
花园景观不可少,让居住者感受 大自然的气息。
游泳池
游泳池让人在休闲悠闲的氛围中 放松身心。
瀑布景观
瀑布意味着活水,在空气中弥漫 着大自然的味道。
居住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原则
1 智能温控系统
智能温控系统能实时反应 室内气温、湿度和热负荷 的不同情况。
2 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利用红外或 其他感应器,智能感应和 处理光照和影响室内照度 的因素。
3 智能监控系统
可以监测家中门窗的开关 状态,防盗警报,实现智 能防盗和报警。
居住建筑的装修设计原则
颜色搭配
进行家具、床上用品、窗帘等 配色等,遵照搭配原则提升居 室整体的美感。
风格协调
整个房间的风格应与居住人员 的喜好相契合。
设计风格与应用功能 相契合
选用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装修设 计,更能符合居住需求。
居住建筑的维护设计原则
1
空间保养
空间保养是对室内环境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电气安全
电线、插座、开关等电器均需使用合格产品,配电箱必须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原则
1
建筑朝向设计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调整建筑的朝向以增加采光。
2
隔热保温设计
使用合适的隔热及保温材料,减少热量传输和能耗。
3
智能化控制
采用智能化技术配置温控系统、自动照明等,达到减少不必要能耗的目的。
居住建筑的照明设计原则
环境友好型设计原则
应用绿色节能技术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
住宅节能设计
节能型住宅指采用综合型节能设计和应用综合节能措施。 (1)控制住宅的体型系数
——建筑物外表面面积越大,散热面积就越大,要减少散 热面积,必须使形体集中、紧凑,减少凹凸变化。
——采用建筑物体型系数来量化这个概念。指建筑物与室 外大气杰出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 (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
底层公共建筑住宅的特点是:
(1)底层公共建筑的性质和规模在城市规划中决定,具有一定 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2)底层公共建筑与楼层住宅的进深有相同的,也有的是底层 公共建筑为后凹、前凸和底层前后都凸出,故在使用上彼此 会有一定的干扰。
(3)这种综合性建筑在结构和设备处理Leabharlann 比较复杂。1、底商住宅的利与弊
• 设公共交通廊,减少楼梯数量 • 设屋顶平台
第六章 工业化住宅设计
整体骨架现浇,墙板等钢筋混凝土构件工厂预制,现场装配 的“啤酒箱”式结构模式。
一、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 系统地组织设计和施工 • 施工过程和构配件生产的重复性 • 使用批量化生产的建筑构配件
二、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
1、构配件定型生产的装配施工方式; • 按照统一标准定型设计,在工厂中成批生产各种构件,然后
a.每户需要设一间朝向最好,面积较大的空间做起居室, 同时卧室也需要有较大的面积和好朝向。
b.设有面积大于1.5平米的前室 c.设计相应的存储空间 d.设置烘干机或晒衣物设施所需位置 e.设置通风换气设施
第二节 炎热地区住宅设计
1、炎热地区住宅的室外环境特点 (1)高温且持续时间长 (2)太阳辐射强度大 (3)湿度大,降雨多 (4)季候风多,沿海台风影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总 论
• 3 住宅建设在“质量阶段”的特点
(1)房地产开发的市场经济特征更加明显 ● 个人消费者成为真正的“上帝”——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 ● 房地产的竞争加剧,城市住宅空置率大大提高,市场风险加大,营
销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方式。 ● “大盘时代”—“战国时代”走向“巨头时代”
•
存的空间——“居所”(如穴、巢、洞、帐篷、房屋等)。这也是人
•
作为动物的基本本能。
基本的物质需求——在“居所”内(或附近)建立基本的物质条件(睡觉、进食…)
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居所”内建立家庭(或伴侣)关系,形成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
•
环境
扩展的生活需求——在“居所”及附近形成可提高生活质量的场所(如休憩、娱乐、交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4、居住建筑是如何产生的?人对居住有什么需求,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2).和居住建筑有关的几个名词概念
●“住区”—— 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聚集综合体,泛指农村 住区和城市住区。 ●“居住区”—— 一般指城市居住功能单元,反映了在现代主 义城市背景下较为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思想。 ●“社区”—— 是指具有相似的经济文化背景的居民,共同生 活和交往的居住聚集体。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020/11/25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
本课程准备解答的问题
•1、什么是居住建筑?什么是住宅? 2、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特点的? 将来还会如何发展? 3、居住建筑和人、和社会有什么关系? 4、居住建筑如何设计?什么是比较好的设计?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房地产开发的市场经济特征更加明显 ● 个人消费者成为真正的“上帝”——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 ● 房地产的竞争加剧,城市住宅空置率大大提高,市场风险加大,营销成
为 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方式。
● “大盘时代”—“战国时代”走向“巨头时代” (2)居住的精神功能成为主要的关注点
● 开发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设计附加值。 ● 居住环境受到重视,“住”与“看”和“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主要因 素。 (3)住宅建设中智力因素的比重大大增加——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4)大城市的居住郊区化现象。
•第一章 总 论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2、什么是住宅?
● 以容纳家庭生活为主要功能目的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的定义,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居住建筑和人类的其它建筑空间都有 空间的功能混用甚至是换位。
——店铺、办公室、宾馆、娱乐场所、帐篷甚至是汽车里……。 ——人,在什么样的条件状态和需求下,就会有什么样的居住空间。
使用单元的居住建筑)
——低层住宅(以家庭为主要使用单元的独立、半独立居住建筑) ——别墅(非常住的休闲住所) (但现代已和高级的低层住宅混用) ——庄园(权贵居住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 ——宫殿(统治者居住、行政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故宫”、“白宫”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1 我国住宅建设(房地产)的发展过程
(1)、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解放后——改革开放前:低增长的“量”的阶段; 80——95年: 高增长的“量”的阶段; 95年——…。 开始进入“质”的阶段。
联合国对52个国家房地产发展状况的研究: GDP: 800-1300美元。 ——低速发展阶段;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3、居住建筑有哪些类型?
● 居住建筑的地域分类
——乡村住宅(来源于原始的人类聚集点,是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需 要。) ——城市住宅(社会分工是城市的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社会分工 的不 断加深,人类文明越来越超越于动物世界。) ——比较:——由于在乡村与城市,人的生活在生产和活动性质上有较大的 不同,两者在需求、建设方式和社会性等方面差异较大。从人类文明发展的 角度来看,城市住宅是乡村住宅的升级。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居住条件的“升级”归纳为四个层次:
“住”——居住基本功能(包括配套、交通等) “看”——居住物质环境的美化(室内和室外) “动”——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健康、交往) “感”——居住的最高境界,精神世界的陶醉。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5、居住者的“购买心理”
•
往。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 精神需求
•一般的精神需求——“居所”空间及环境能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并产生
“比富”的心理需求(因为“以居所的“质量”来代表人的生活状态”是具有普 遍性的。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不太富裕的农民已经“盖了三茬屋”了。农 民由于处于一种熟人共处的生活环境,这种心态尤为明显。而城市人也普遍有 “比富”的心态(相对间接一些):面积——环境——品牌——别墅——庄 园...)。“比富”心理可导致“自尊”、“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作为商品的住宅建设:房地产。
“安得广厦千万间” (为穷人和低收入者服务)—— 作为城市公共产品的住宅建设:
“福利房”、 “安居工程”、 “经济适用房”、 “居者有其屋计划”。
2、其他分类(层数、居住标准…)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二、现代城市住宅在设计上的性质
(1)现实性与理想性 ——居住建筑是现实性最强的建筑 ——居住建筑是人寄托了最多情感和梦想的建筑
•第一章 总 论
•
购买心理的基本判断(在住宅具有商品性质的条件下):通常情
况下,人的经济能量的层次决定其购买方式的基本特征,人的经济能
量低时,偏向于“单次购买”和“理性购买”,人的经济能量高时,
偏向于“感性购买”和“重复购买”(升级或更新),即是,购买者
不仅仅是“需要”这个商品,而是“喜欢”。(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相
• “比富”是具有“同类层次范围”特征的(比如:农民不会和皇帝比), 超出了可比的层次范围,则不会产生精神需求的满足。
• 人的“居所”空间及环境,不光是生活内容的容器,同时也是可以体现人 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较昂贵的“包装”。(其他的“包装”如:服饰、美容和发 饰、交通工具、社会关系…)简言之——是居所,也是“财富”(物质的和精神 的)的代名词。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第三部分 现代城市住宅设计
(将要解答的问题)
1、现代城市住宅的设计原则 2、现代城市住宅在设计上的分类 3、低层、多高层住宅的设计要点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一、现代城市住宅的构成 1、产品性质构成——“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城市的住宅建设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主要为富人和较富裕的人服务的——
对较容易偏向于“感性购买”)
“感性购买”与商品是否具有功能目标多重性有关,如果商品的
功能目标具有特定性和单一性(如药品、饮料﹑胶卷、香烟…),一
般只会产生“理性购买”,——人们不会在乎它的包装有多好看,而
注重其作用。 具有功能目标多重性的商品,如服装,其功能不光是蔽
体、御寒,还有美观和其他非物质作用,10元的衣服和10000元的衣
● 现代城市住宅——形成的标志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工业成为人类生产力 的主体构成,并大大强化了商业的作用,使城市的角色和 性质中大大增加了经济的比重,从而使城市的磁极效应大 大增强(“城市首位度”),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现代
城 市住宅的形成,来源于城市化初期的社会需求和矛盾,并随 着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升级。人类文明的每一 个新的重大成就,都会影响到城市住宅的发展。
服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但10元的衣服往往只具有其基本功能。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5、居住者的“购买心理”
•第一章 总 论
• 一般来说,高价值商品往往具有功能目标的多重性。
• 居住建筑同样具有功能目标多重性,购买者决定是否选择某个 住宅商品时,除其基本功能外,还会考虑诸如住宅造型﹑居住 环境﹑室内设计﹑设施配套、居住人文环境﹑住区品牌等方面 的因素。
(2)居住的精神功能成为主要的关注点 ● 开发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设计附加值。 ● 居住环境受到重视,“住”与“看”和“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主
要因素。
(3)住宅建设中智力因素的比重大大增加——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4)大城市的居住郊区化现象。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3 住宅建设在“质量阶段”的特点
• 简言之——“理性购买”是“硬需求”,而“感性购买”是一 种“软需求”,是需求层次的提升和延展。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部分 住宅建设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将要解答的问题) 1、在住宅建设的发展阶段方面,发达国家的特点如何? 2、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3、我国经历了住宅建设发展的哪些阶段?
● 建筑层数分类
低层住宅——1~3层。
多层住宅——3~6层。
中高层住宅——7~9层。
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
——小高层:10~11(12)层。
—— 高层(1):12~18层(50米以下)。
—— 高层(2):18~33层(100米以下)。
—— 高层(3):>100米。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 居住条件分类第一章 总 论
•宿舍 —— 集体生活的居住空间(也有例外)。 集合式住宅 —— 也叫公寓,城市住宅的主要形式,适合于家 庭及个人居住。 别墅 —— 原本含义为:“郊野的园林式住屋”,是一种临时 性住所。但其现代含义已经延伸为:“居住条件较高的低层园
林式住房” 宫殿 —— 统治者的居住、施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