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5
合集下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3
答案 D
例2
→ → → 如图所示,O 为△ABC 内一点,OA=a,OB=b,OC
=c,求作 b+c-a.
剖析
考查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解析
→ → 解法 1: 以OB, OC为邻边作▱OBDC, 连接 OD、 AD,
→ → → 则OD=OB+OC=b+c, → → → ∴b+c-a=OD-OA=AD,如图(1)所示.
(1)
(2)
→ → 解法 2:作CD=OB=b,连接 AD, → → → 则AC=OC-OA=c-a, → → → ∴b+c-a=b+(c-a)=CD+AC=AD,如图(2)所示.
规律技巧
运用三角形法则,作两个向量和的关键是作平
移,首尾连.作两个向量差的关键是作平移,共起点,两尾连, 指被减.当两向量不共线时,也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多个 向量相加减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
解析
→ → → → → → → OF-OE=OF+EO=EO+OF=EF.
答案 B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B=DC → → → B.AD+AB=AC
)
→ → → → → C.AB-AD=BD D.AD+CB=0
→ → → → 解析 AB-AD=DB≠BD,故选C.
→ → → → (2)OP-QP-SQ-TS → → → → =OP+PQ+QS+ST → =OT.
规律技巧
(1)向量的加、减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
律;(2)将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一个向量 减去另一个向量就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变式训练1
化简下列各式:
→ → → → → → → ①AB+BC+CA;②AB-AC+BD-CD; → → → → → → → ③OA-OD+AD;④NQ+QP+MN-MP. 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是( A.1 B.2 ) C.3 D.4
例2
→ → → 如图所示,O 为△ABC 内一点,OA=a,OB=b,OC
=c,求作 b+c-a.
剖析
考查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解析
→ → 解法 1: 以OB, OC为邻边作▱OBDC, 连接 OD、 AD,
→ → → 则OD=OB+OC=b+c, → → → ∴b+c-a=OD-OA=AD,如图(1)所示.
(1)
(2)
→ → 解法 2:作CD=OB=b,连接 AD, → → → 则AC=OC-OA=c-a, → → → ∴b+c-a=b+(c-a)=CD+AC=AD,如图(2)所示.
规律技巧
运用三角形法则,作两个向量和的关键是作平
移,首尾连.作两个向量差的关键是作平移,共起点,两尾连, 指被减.当两向量不共线时,也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多个 向量相加减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
解析
→ → → → → → → OF-OE=OF+EO=EO+OF=EF.
答案 B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B=DC → → → B.AD+AB=AC
)
→ → → → → C.AB-AD=BD D.AD+CB=0
→ → → → 解析 AB-AD=DB≠BD,故选C.
→ → → → (2)OP-QP-SQ-TS → → → → =OP+PQ+QS+ST → =OT.
规律技巧
(1)向量的加、减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
律;(2)将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一个向量 减去另一个向量就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变式训练1
化简下列各式:
→ → → → → → → ①AB+BC+CA;②AB-AC+BD-CD; → → → → → → → ③OA-OD+AD;④NQ+QP+MN-MP. 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是( A.1 B.2 ) C.3 D.4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3-1-2
(2)最小正周期的定义 对于一个 周期函数f(x),如果在它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 最小的正数 ,那么这个最小正数 就叫做它的最小正周期.
2.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
y=sinx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周期
x∈R -1≤y≤1
奇函数 2π
函数
y=sinx
单调性
在每一个闭区间 -π2+2kπ,2π+2kπ (k∈Z)上是 增函数; 在每一个闭区间 π2+2kπ,32π+2kπ(k∈Z )上是 减函数
(2)对于函数y=Asin(ωx+φ)(A>0,ω<0),可先用诱导公式
转化为y=-Asin(-ωx-φ),则y=-Asin(-ωx-φ)的增(减)区
间即为函数y=Asin(ωx+φ)的减(增)区间.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2sin2x(x∈R); (2)y=2sin2x+3π-6π≤x≤π6; (3)y=2cos2x+5sinx-43π≤x≤56π. 剖析 利用正弦函数的值域求解.
x+π2
=
sinx,因此2π不是sinx的周期.
(2)“f(x+T)=f(x)”是定义域内的恒等式,即对定义域内 的每一个值都成立,T是非零常数,周期T是使函数值重复出现 的自变量x的增加值.周期函数的周期不止一个,若T是周期, 则kT(k∈N+)一定也是周期.
(3)对于周期函数来说,如果所有的周期中存在着一个最 小的正数,就称它为最小正周期,今后提到的三角函数的周 期,如未特别指明,一般都是指它的最小正周期.
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4.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in23π<sin43π B.sin1<sin3 C.sin116π<sin43π D.sin-193π<sin-256π
最新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四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件ppt.ppt
(1)把下列角化为2kπ+α(0≤α<2π,k∈Z)
①163π; ②-315°. (2)用弧度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 x 轴的正半轴,终 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如图).
[解析] (1)①163π=4π+43π. ∵0≤43π<2π,∴163π=4π+43π. ②-315°=-315×1π80=-74π=-2π+π4, ∵0≤π4<2π,∴-315°=-2π+π4. (2)135°=135×1π80=34π,225°可以看成是与-135°终边相 同的角,而-135°=-34π, ∴阴影部分角的集合为{θ|-34π+2kπ<θ<34π+2kπ,k∈Z}.
• [答案] C
D.214π
[解析] -74π=-2π+π4,故选 C.
• 4.将-1 500°化为弧度是________.
[答案] -253π [解析] -1 500°=-1 500×1π80=-253π.
5.集合 A=x|kπ+π4<x<kπ+π2,k∈Z,集合 B={x|6+x- x2≥0},则 A∩B=________.
(2)∵β1=35π=(35×180)°=108°,与其终边相同的角为 108° +k·360°,k∈Z,
∴在-720°~0°范围内与 β1 有相同终边的角是-612°和- 252°.
同理,β2=-420°且在-720°~0°范围内与 β2 有相同终例讲练
•弧度制的概念问题
去设计一把富有美感的纸扇?要探索这个问题首先 要认识一种新的角度单位——弧度.
1.弧度制的概念 我们把弧长等于_半__径__长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 角,用符号 rad 表示,读作弧度. 用__弧__度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用___度_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①163π; ②-315°. (2)用弧度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 x 轴的正半轴,终 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如图).
[解析] (1)①163π=4π+43π. ∵0≤43π<2π,∴163π=4π+43π. ②-315°=-315×1π80=-74π=-2π+π4, ∵0≤π4<2π,∴-315°=-2π+π4. (2)135°=135×1π80=34π,225°可以看成是与-135°终边相 同的角,而-135°=-34π, ∴阴影部分角的集合为{θ|-34π+2kπ<θ<34π+2kπ,k∈Z}.
• [答案] C
D.214π
[解析] -74π=-2π+π4,故选 C.
• 4.将-1 500°化为弧度是________.
[答案] -253π [解析] -1 500°=-1 500×1π80=-253π.
5.集合 A=x|kπ+π4<x<kπ+π2,k∈Z,集合 B={x|6+x- x2≥0},则 A∩B=________.
(2)∵β1=35π=(35×180)°=108°,与其终边相同的角为 108° +k·360°,k∈Z,
∴在-720°~0°范围内与 β1 有相同终边的角是-612°和- 252°.
同理,β2=-420°且在-720°~0°范围内与 β2 有相同终例讲练
•弧度制的概念问题
去设计一把富有美感的纸扇?要探索这个问题首先 要认识一种新的角度单位——弧度.
1.弧度制的概念 我们把弧长等于_半__径__长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 角,用符号 rad 表示,读作弧度. 用__弧__度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用___度_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最新-2021版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233 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 精品
π A.6
√B.π4
π
π
C.3
D.2
解析 ∵|a|= 10,|b|= 5,a·b=5,
∴cos〈a,b〉=|aa|·|bb|=
5 10×
5= 22.
又∵a,b的夹角范围为[0,π],∴a 与 b 的夹角为π4.
12345
解析 答案
2.已知向量B→A=12, 23,B→C= 23,12,则∠ABC 等于
12345
解答
规律与方法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其坐标表示,提供了数量积运算的两种不同 的途径.准确地把握这两种途径,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途径,可以 优化解题过程.同时,平面向量数量积的两种形式沟通了“数”与“形” 转化的桥梁,成为解决距离、角度、垂直等有关问题的有力工具. 2.应用数量积运算可以解决两向量的垂直、平行、夹角以及长度等几何 问题,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提高利用向量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注意区分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坐标形式,二者不能混淆,可以对比学习、 记忆.若a=(x1,y1),b=(x2,y2),则a∥b⇔x1y2-x2y1=0,a⊥b⇔x1x2+ y1y2=0. 4.事实上应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解答某些平面向量问题时,向量夹 角问题却隐藏了许多陷阱与误区,常常会出现因模糊“两向量的夹角的 概念”和忽视“两向量夹角的范围”,稍不注意就会带来失误与错误.
答案
梳理
设a=(a1,a2),b=(b1,b2),则a·b= a1b1+a2b2 .即两个向量的数量 积等于相应坐标乘积的和.
知识点二 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及两点间距离公式
思考
若a=(a1,a2),试将向量的模|a|用坐标表示. 答案 ∵a=(a1,a2), ∴|a|2=a·a=(a1,a2)·(a1,a2) =a21+a22, ∴|a|= a21+a22.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3-1-3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三课时
正弦型函数y=Asin(ω x+φ )
课前预习目标
课Hale Waihona Puke 互动探究课前预习目标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y=Asin(ωx+φ)的实际意义. 2.会用图象变换法画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自学导航 1.正弦型函数 2π (1)对于函数y=Asin(ωx+φ)(ω>0)中,周期T= ω ,频率f 1 ω = = . φ 叫做初相. T 2π (2)一般地,函数y=Asinx的值域为[-|A|,|A|]φ,最大值为
|A| ,最小值为 -|A|, |A| 的大小,反映曲线y=Asinx波动的大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
例1
π 指出将 y=sinx 的图象变换为 y=sin(2x+3)的图象的
两种方法. 剖析 1 π π x→2x→2(x+ )=2x+ . 6 3
解析 1 y=sinx
y=sin2x
π π y=sin 2 x+6 =sin(2x+3).
)
A.最小正周期是π π B.直线x= 是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12
π C.函数f(x)图象关于点-6,0对称
π D.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y=sin2x的图象
π π 解析 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fx-3= π π π sin2 x-3+3=sin2x-3.
答案
D
4.函数y=Asin(ωx+φ)
π A>0,ω>0,|φ|< 2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三课时
正弦型函数y=Asin(ω x+φ )
课前预习目标
课Hale Waihona Puke 互动探究课前预习目标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y=Asin(ωx+φ)的实际意义. 2.会用图象变换法画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自学导航 1.正弦型函数 2π (1)对于函数y=Asin(ωx+φ)(ω>0)中,周期T= ω ,频率f 1 ω = = . φ 叫做初相. T 2π (2)一般地,函数y=Asinx的值域为[-|A|,|A|]φ,最大值为
|A| ,最小值为 -|A|, |A| 的大小,反映曲线y=Asinx波动的大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
例1
π 指出将 y=sinx 的图象变换为 y=sin(2x+3)的图象的
两种方法. 剖析 1 π π x→2x→2(x+ )=2x+ . 6 3
解析 1 y=sinx
y=sin2x
π π y=sin 2 x+6 =sin(2x+3).
)
A.最小正周期是π π B.直线x= 是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12
π C.函数f(x)图象关于点-6,0对称
π D.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y=sin2x的图象
π π 解析 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fx-3= π π π sin2 x-3+3=sin2x-3.
答案
D
4.函数y=Asin(ωx+φ)
π A>0,ω>0,|φ|< 2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3-2-1
解析 π μ=x+ 6 x y=cosμ 0 π - 6 1 π 2 2 π 6 0 π 5 π 6 -1 3 π 2 8 π 6 0 2π 11 π 6 1
描点作图(如图).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π π π (1)y=3-2cos2x-3,x∈6,2;
(2)y=-3sin
∴函数的值域为[1,4]. (2)y=-3sin2x-4cosx+4=3cos2x-4cosx+1.
π 2π 1 1 设t=cosx,x∈3, 3 ,∴t∈-2,2.
∴y=3t
2
1 1 -4t+1在t∈-2,2时单调递减,
1 15 ∴当t=-2时,ymax= 4 ,
π x+ 2
的图象相同,
π 于是把正弦曲线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就可以得到余弦函数的图 象. (2)余弦函数图象上有五个起关键作用的点,这五个点是
(0,1) 、π,0、 (π,-1) 、3π,0、 (2π,1). 2 2
2.余弦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为R,值域为 [-1,1] ,周期为2π.
)
答案 C
名师点拨 1.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的关系 把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 π 2 个单位就得到y=cosx的图
象.这说明余弦曲线的形状和正弦曲线相同,只是位置不同而 已.学了余弦曲线以后,应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2π]上的 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标出两条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并观 察曲线,弄明白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抓住[0,2π]上这一周 期的曲线的区别,就不会将两条曲线混淆.
自测自评
π 1.下列函数中,在 0,2 上为增函数且以π为周期的函数是
(
) x A.y=sin 2 C.y=-cosx B.y=sin2x D.y=-cos2x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3-1-3
+tanB)=2,则 A+B 等于( π A.4 5π C. 4 3π B. 4
cos15° -sin15° (2) ; cos15° +sin15° (3) tan17° +tan28° +tan17° · tan28° .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重点考查逆
用、变式的能力.
解析 = 3.
tan45° +tan15° (1) 原式= = tan(45° + 15° ) = tan60° 1-tan45° tan15°
本题从公式逆用、变形思想出发,灵活地运用
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变式训练 1
计算:
(1) tan57° -tan12° -tan57° tan12° ; 1- 3tan75° (2) ; 3+tan75° 3-tan105° (3) . 1+ 3tan105°
解析 (1)解法 1: 原式=tan(57° -12° )(1+tan57° tan12° )-tan57° tan12° =1+tan57° tan12° -tan57° tan12° =1. tan57° -tan12° 解法 2:∵tan(57° -12° )= , 1+tan57° · tan12° ∴1+tan57° · tan12° =tan57° -tan12° . ∴tan57° -tan12° -tan57° tan12° =1.
tanα-tanβ 2.tan(α-β)= 1+tanαtanβ
.
思 考 探 究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任意的 α,β 均成立吗? 提示 不是的. 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中, 使用的条件是: α,
π β,α+β≠kπ+2(k∈Z);使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时条件是:α, π β,α-β≠kπ+2(k∈Z).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四3.2.1《倍角公式》ppt课件
htt课p:堂//c讲a练i.7互cx动 中小学课件
htt课p:堂//c讲a练i.7互cx动 中小学课件
倍角公式与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这类问题是求函数的值域、单调区间、周期、对 称轴、对称中心等.求解时先将式子化简为y= Asin(ωx+φ)(A>0,ω>0)的形式.
例3 已知函数 f(x)=-4cos2x+4 3sinxcosx+5,x ∈R. (1)求 f(x)的最大值及取最大值时 x 的集合; (2)求 f(x)的单调递增区间.
-π6+kπ,π3+kπ(k∈Z).
【点评】 我们在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时,一般 需要将函数表达式化为f(x)=Asin(ωx+φ)+k或 f(x)=Atan(ωx+φ)+k的形式,利用f(x)=sinx或 f(x)=tanx的性质进行研究,在变换过程中倍角 公式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很重要.
htt课p:堂//c讲a练i.7互cx动 中小学课件
变式训练 3 已知函数 f(x)=1-2sin2(x+π8)+2sin(x+ π8)cos(x+π8). 求:(1)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2)函数 f(x)的单调区间.
解:(1)∵f(x)=cos(2x+π4)+sin(2x+π4) = 2sin(2x+π4+π4)= 2sin(2x+π2) = 2cos2x, ∴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T=22π=π.
htt课p:堂//c讲a练i.7互cx动 中小学课件
变式训练 2 已知 sinα+cosα=13,且 0<α<π,求 sin2α,cos2α,tan2α 的值.
解:∵sinα+cosα=13,
∴sin2α+cos2α+2sinαcosα=19,
∴sin2α=-89 且 sinαcosα=-49<0, ∵0<α<π,sinα>0,∴cosα<0,∴sinα-cosα>0,
htt课p:堂//c讲a练i.7互cx动 中小学课件
倍角公式与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这类问题是求函数的值域、单调区间、周期、对 称轴、对称中心等.求解时先将式子化简为y= Asin(ωx+φ)(A>0,ω>0)的形式.
例3 已知函数 f(x)=-4cos2x+4 3sinxcosx+5,x ∈R. (1)求 f(x)的最大值及取最大值时 x 的集合; (2)求 f(x)的单调递增区间.
-π6+kπ,π3+kπ(k∈Z).
【点评】 我们在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时,一般 需要将函数表达式化为f(x)=Asin(ωx+φ)+k或 f(x)=Atan(ωx+φ)+k的形式,利用f(x)=sinx或 f(x)=tanx的性质进行研究,在变换过程中倍角 公式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很重要.
htt课p:堂//c讲a练i.7互cx动 中小学课件
变式训练 3 已知函数 f(x)=1-2sin2(x+π8)+2sin(x+ π8)cos(x+π8). 求:(1)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2)函数 f(x)的单调区间.
解:(1)∵f(x)=cos(2x+π4)+sin(2x+π4) = 2sin(2x+π4+π4)= 2sin(2x+π2) = 2cos2x, ∴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T=22π=π.
htt课p:堂//c讲a练i.7互cx动 中小学课件
变式训练 2 已知 sinα+cosα=13,且 0<α<π,求 sin2α,cos2α,tan2α 的值.
解:∵sinα+cosα=13,
∴sin2α+cos2α+2sinαcosα=19,
∴sin2α=-89 且 sinαcosα=-49<0, ∵0<α<π,sinα>0,∴cosα<0,∴sinα-cosα>0,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精品课件】
AA₁=2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两平面平行,则平面ADD₁A₁与
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即为
AB=4.
小 结
点在线上
点与线
共面
两条直线
点不在线上
异面
平行
相交
小 结
点在面上
点与面
相交
1.点与直线
2.两条直线
3.点与平面
4.直线与平面
5.两个平面
空间中的直线可看成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a // l
图形表示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则称这
两条直线异面.
两条直线异面,则它们不同
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用平面衬托的方法表示
两直线异面.
α//β, ∀A∈ α, 过A作AB⊥ β于B,
则线段AB的长为与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1)求点A到平面BCC₁B₁的距
离;
(2)求直线AB到平面A₁B₁C₁D₁的
距离;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反例: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2)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平行.
反例:
(
×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3)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两平面平行,则平面ADD₁A₁与
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即为
AB=4.
小 结
点在线上
点与线
共面
两条直线
点不在线上
异面
平行
相交
小 结
点在面上
点与面
相交
1.点与直线
2.两条直线
3.点与平面
4.直线与平面
5.两个平面
空间中的直线可看成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a // l
图形表示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则称这
两条直线异面.
两条直线异面,则它们不同
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用平面衬托的方法表示
两直线异面.
α//β, ∀A∈ α, 过A作AB⊥ β于B,
则线段AB的长为与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1)求点A到平面BCC₁B₁的距
离;
(2)求直线AB到平面A₁B₁C₁D₁的
距离;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反例: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2)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平行.
反例:
(
×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3)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3-1-1
π π 4 已知 cosα=5,α∈-2,0,求 cosα-4.
先根据条件求出 sinα 的值, 再根据公式求
π cosα-4
解析
π 4 ∵cosα=5,α∈-2,0.
3 ∴sinα=-5,
π π π cosα-4=cosαcos4+sinαsin4
6+ 2 π π π π =cos3cos4+sin3sin4= 4 .
答案
D
2.cos70° cos335° +sin110° sin25° 的值为( A.1 3 C. 2 2 B. 2 1 D. 2
)
解析
原式=cos70° cos25° +sin70° sin25°
2 =cos(70° -25° )=cos45° = . 2
名 师 点 拨 对公式的理解 (1)上述公式中的 α、β 都是任意角. (2)公式的特点:公式左边是差角的余弦,公式右边的式子 含有同名弦函数之积的和 (差)式,可用口诀“余余、正正,号 相反”记忆公式. (3)要注意和(差)角的相对性, 掌握角的变化技巧, 如 2α=(α +β)+(α-β),α=(α+β)-β,α=(α-β)+β 等.
5 3 ∴sin(α+β)= 14 . ∴cosβ=cos[(α+β)-α] =cos(α+β)cosα+sin(α+β)sinα 11 1 5 3 4 3 1 =- × + × = . 14 7 14 7 2
答案 B
4 5 3.△ABC 中,cosA=5,cosB=13,则 cosC 的值为( 33 A.-65 16 C.65 33 B.65 16 D.-65
)
解析
4 5 ∵A、B 是△ABC 的内角,cosA=5,cosB=13.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4
解析
1 2 (1)原方程化为3x+(3a-15b)=0
1 2 1 2 ∴3x=-(3a-15b),3x=15b-3a. 2 ∴x=5b-9a. (2)原方程化为 5x-6a+12b=0, 6 12 ∴5x=6a-12b,x=5a- 5 b.
规律技巧
这是一个关于求未知量的向量方程,由于向量
具有许多与数完全相同的运算性质,我们可以按照解关于实数 方程的方法来解.
3a-6b+7c.
3 1 1 3 3 5 7 5 (2)原式=4+2+2a+2-2-4b=4a-4b.
例2
设 x 为未知向量,解关于 x 的方程.
1 2 (1) x+3a- b=0; 3 15 (2)2(x-3a)+3(x+4b)=0. 剖析 求 x 和解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1.4 数乘向量
课前预习目标
课堂互动探究
课前预习目标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 习 目 标 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自 学 导 航 1.数乘向量的定义 实数 λ 和向量 a 的乘积是一个 向量 ,记作 λa . (1)|λa|= |λ||a| . (2)当 λ>0 时,λa 的方向与 a 同方向 ;当 λ<0 时,λa 的方 向与 a 反方向 ;当 λ=0 时,λa=0.
变式训练 2
设 x,y 为未知变量 ① ②
1 2x-y=a 解方程组 x-1y=b 2
解析
3 ①×2-②得,-2y=2a-b,
4 2 ∴y=-3a+3b. 3 ②×2-①得, x=-a+2b, 2 2 4 ∴x=- a+ b. 3 3 2 4 x=-3a+3b, ∴原方程组的解为 y=-4a+2b. 3 3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1
(2)共线向量有四种情况:方向相同且模相等,方向相同 且模不等,方向相反且模相等,方向相反且模不等.这样,也 就找到了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的关系,即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 等向量,而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 (3)如果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两个向 量是平行向量.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思考探究 1.向量就是有向线段,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向量与有向线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用
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2.“若a∥b,且b∥c,则a∥c”这个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若b=0,则a、c均可以是任意向量,所以
a、c不一定平行.平面几何中平行的传递性:a∥b,且b∥c, 则a∥c,在向量的平行中不再适用.解题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 0的特殊性.
→ → →
3.向量的有关概念 零向量 长度等于零的向量,记作0,零向 量的方向不确定
相等的向量 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 向量共线 (平行) 基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记作 a∥b.共线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任给一定点O和向量a,过点O作有向线段 位置向量 → OA =a,则点A相对于点O的位置被向量a所 → 唯一确定,这时向量 OA ,叫做点A相对于点 O的位置向量
答案
B
规律技巧
要准确地对命题进行判断,必须对有关概念有
准确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变式训练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 B.零向量只能与零向量相等 → → C.若AB=DC,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D.平行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AB=DC
解析
→ → AB=DC,有可能A、B、C、D四点共线,故C错.
第二章 平面向量
人教新课标B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完整课件
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2、研究角π/2+α与角α的正、余弦函数值的关系 在单位圆中,画出角α和角 π/2+α的终边,由终边的位置关系可得
Sinα=MP1,cosα=OM Sin(π/2+α)=NP2; cos(π/2+α)=ON
Rt△OP1M≌Rt△P2ON ∴ NP2=OM, ON=-MP1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 tan(π/2+α)= -cotα => tan(π/2-α)=cotα
常用的正弦、余弦、正切诱导公式
1、同终边诱导公式 Sin(2kπ+α)=sin 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 α
4、二象限诱导公式 Sin(π-α)=sin α α)= - cosα tan(π-α)= - tan α
诱导公式
你记住了吗?
度 00 300 450 600 900 1200 1350 1500 1800 2700 3600
弧 度
0
6
43
2
2 3 5
346
3 2
2
0 1 0 1 0 sin
1 23 222
3 2
2 2
1 2
1 0 1 0 1 cos
3
21
2 22
1 2
2 3 22
0 1 tan
视α为锐角,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6、锐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cotα
7、钝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2、研究角π/2+α与角α的正、余弦函数值的关系 在单位圆中,画出角α和角 π/2+α的终边,由终边的位置关系可得
Sinα=MP1,cosα=OM Sin(π/2+α)=NP2; cos(π/2+α)=ON
Rt△OP1M≌Rt△P2ON ∴ NP2=OM, ON=-MP1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 tan(π/2+α)= -cotα => tan(π/2-α)=cotα
常用的正弦、余弦、正切诱导公式
1、同终边诱导公式 Sin(2kπ+α)=sin 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 α
4、二象限诱导公式 Sin(π-α)=sin α α)= - cosα tan(π-α)= - tan α
诱导公式
你记住了吗?
度 00 300 450 600 900 1200 1350 1500 1800 2700 3600
弧 度
0
6
43
2
2 3 5
346
3 2
2
0 1 0 1 0 sin
1 23 222
3 2
2 2
1 2
1 0 1 0 1 cos
3
21
2 22
1 2
2 3 22
0 1 tan
视α为锐角,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6、锐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cotα
7、钝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二章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
1 自主学习
PART ONE
知识点一 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 二 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_a_n_与 它的前一项 an-1 (或前几项)(n≥2)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 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特别提醒:(1)与所有的数列不一定都有通项公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 递推公式. (2)递推公式也是表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和通项公式一样,都是关于项数 n的恒等式. (3)递推公式可以通过赋值逐项求出数列的项,直至求出数列的任何一项和所需 的项.
第二章 §2.1 数 列
2.1.2 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1.理解数列的几种表示方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数列. 2.理解递推公式的含义,能根据递推公式求出数列的前几项. 3.了解用叠加法、叠乘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自主学习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12345
课小结
KETANGXIAOJIE
1.{an}与an是不同的两种表示,{an}表示数列a1,a2,…,an,…,是数列 的一种简记情势.而an只表示数列{an}的第n项,an与{an}是“个体”与“整 体”的从属关系. 2.数列的表示方法 (1)图象法;(2)列表法;(3)通项公式法;(4)递推公式法. 3.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区分:通项公式直接反应an和n之间的关系,即an 是n的函数,知道任意一个具体的n值,就可以求出该项的值an;而递推公 式则是间接反应数列的式子,它是数列任意两个(或多个)相邻项之间的推 导关系,不能由n直接得出an.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SIKAOBIANXIPANDUANZHENGWU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棱柱【精品课件】
(2)写出这个多面体的一条面 对角线和体对角线;
(3)判断直线BE与面ABCD的 位置关系.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1)分别写出这个多面体顶 点,棱和面的个数;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1)分别写出这个多面体顶 点,棱和面的个数;
共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
例.如图是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 棱柱,AB=1,AA'=2. (1)判断直线AB与CC',直线 AB与A'B'的位置关系; (2)求面对角线AB'的长; (3)求这个四棱柱的侧面积;
例.如图是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
棱柱,AB=1,AA'=2.
(4)若BAD 60 ,求体对角 线AC'的长.
例.如图是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 棱柱,AB=1,AA'=2. (1)判断直线AB与CC',直线 AB与A'B'的位置关系; 直线AB与CC'异面 直线AB与A'B'平行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2)写出这个多面体的一条面 对角线和体对角线;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2)写出这个多面体的一条面 对角线和体对角线;
面对角线:AC,AE,AN等 体对角线:AM,AC'等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3)判断直线BE与面ABCD的 位置关系.
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它的侧棱不一定与底 面垂直,因此侧面只能确定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 矩形,所以它不是长方体.
正四棱柱的底面为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 边形,因此它是平行六面体. 又因为正四棱柱也是直四 棱柱,它的侧棱垂直于底面,因此也是直平行六面体.
(3)判断直线BE与面ABCD的 位置关系.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1)分别写出这个多面体顶 点,棱和面的个数;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1)分别写出这个多面体顶 点,棱和面的个数;
共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
例.如图是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 棱柱,AB=1,AA'=2. (1)判断直线AB与CC',直线 AB与A'B'的位置关系; (2)求面对角线AB'的长; (3)求这个四棱柱的侧面积;
例.如图是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
棱柱,AB=1,AA'=2.
(4)若BAD 60 ,求体对角 线AC'的长.
例.如图是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 棱柱,AB=1,AA'=2. (1)判断直线AB与CC',直线 AB与A'B'的位置关系; 直线AB与CC'异面 直线AB与A'B'平行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2)写出这个多面体的一条面 对角线和体对角线;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2)写出这个多面体的一条面 对角线和体对角线;
面对角线:AC,AE,AN等 体对角线:AM,AC'等
例.如图是由长方体截掉一个角得 到的多面体. (3)判断直线BE与面ABCD的 位置关系.
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它的侧棱不一定与底 面垂直,因此侧面只能确定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 矩形,所以它不是长方体.
正四棱柱的底面为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 边形,因此它是平行六面体. 又因为正四棱柱也是直四 棱柱,它的侧棱垂直于底面,因此也是直平行六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坐标,然后求解或证明.
解析
(1)∵AC=5,∴x-(-1)=5,∴x=4.
→ (2)∵|BD|=3.∴|y-2|=3. ∴y-2=3 或 y-2=-3,∴y=5 或 y=-1. → → (3)∵AC=-3AD,∴AC=-3AD. AC=x+1,AD=y+1,∴x+1=-3(y+1), ∴x=-3y-4. CD=y-x=y-(-3y-4)=4y+4, ∴3CD=12y+12.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1.5 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
课前预习目标
课堂互动探究
课前预习目标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 习 目 标 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自 学 导 航 1.向量共线的条件 (1)平行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 a=λb,那么 a∥b;反之,如果 a∥b(b≠0),那么一 定 存在唯一一个实数 λ ,使 a=λb.
②已知轴 l,取单位向量 e,使 e 的方向与 l 的方向 相同 , 对轴上任意向量 a,一定存在唯一实数 x,使 a=xe,x 叫做 a 在 l 上的坐标(或数量).向量 e 叫做轴 l 的基向量. ③给定单位向量 e, 能生成与它平行的所有向量的集合{xe|x ∈R}. ④x 的绝对值等于 a 的长,当 a 与 e 同方向 时,x 是正数, 当 a 与 e 反方向 时,x 是负数.
答案
C
→ → → 3.已知向量 a,b,且AB=a+2b,BC=-5a+6b,CD= 7a-2b,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A、B、D C.B、C、D )
B.A、B、C D.A、C、D
解析
→ → → BD=BC+CD=(-5a+6b)+(7a-2b)
→ =2a+4b=2(a+2b)=2AB. ∴A、B、D 三点共线.
(2)若 b=λa,则 a 与 b 共线,即可以通过该定理来分析向 量 a 及向量 b 所在直线的情况,为证明线线平行(共线)等问题 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实数与轴上向量的关系 (1)轴上向量坐标符号的确定:当 a 与 e 同方向时,x 为正 数;当 a 与 e 反方向时,x 为负数. (2)实数与轴上的向量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用 数值表示向量,奠定了向量数量化的基础. (3)轴不同于数轴,当在轴上选定一点 O 作为原点时,轴就 成了数轴.
AC=x+1=-3y-4+1=-3y-3. ∴-4AC=12y+12. → → ∴3CD=-4AC,∴3CD=-4AC.
答案 A
4.向量 a=m-2n,b=3m+n,其中非零向量 m 与 n 共 线,则 a-b 与 c=3m-n 的关系是( A.不共线 C.相等 B.共线 D.无法确定 )
解析
∵非零向量 m 与 n 共线,
∴存在实数 λ,使得 m=λn. a-b=-2m-3n=(-2λ-3)n, c=3m-n=(3λ-1)n, ∴a-b 与 n 共线,c 与 n 共线. ∵n 是非零向量,∴a-b 与 c 共线.
答案 B
名 师 点 拨 1.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 平行向量基本定理为运用向量判定直线平行或三点共线等 几何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理本身包含了正反两个方面: 若存在一个实数 λ, 使a =λb(b≠0),则 a 与 b 共线;反之,若 a 与 b 共线(a≠0),则必 存在唯一的实数 λ,使 a=λb.
(2)向量 a 的单位向量: 给定一个非零向量 a,与 a 同方向 且长度 等于 1 的向量, 叫做向量 a 的单位向量.如果 a 的单位向量记作 a0(如图),由 a 数乘向量的定义可知:a=|a|a0 或 a0=|a|.
2.轴上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 (1)轴上向量的坐标: ①规定了 方向和长度单位 的直线叫做轴(如图).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
例 1 已知数轴上四点 A,B,C,D 的坐标分别为-1,2,x, y. (1)若 AC=5,求 x 的值; → (2)若|BD|=3,求 y 的值; → → → → (3)若AC=-3AD,求证:3CD=-4AC. 剖析 首先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表示出两点对应的向量
解析
AB=-2-4=-6.
答案
C
→ 1→ → → 2.在四边形 ABCD 中,DC=2AB,且|AD|=|BC|,则这个 四边形是( ) B.矩形 D.菱形
A.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解析
→ 1→ → DC=2AB,说明 DC 与 AB 平行且不相等.又|AD|
→ =|BC|,所以 AD=BC,故应构成等腰梯形,C 正确.
(2)轴上向量的坐标运算: ①轴上的两个向量相等的法则:轴上两个向量相等的条件 是它们的 坐标相等 ,即设 a=x1e,b=x2e,则 a=b⇔ x1=x2 . ②轴上两个向量和的法则:轴上两个向量和的坐标等于两 个向量的 坐标的和 , 即设 a=x1e, b=x2e, 则 a+b=(x1+x2)e. → 如果设 e 是轴 l 上的一个基向量,AB的坐标又常用 AB 表示,此 → → 时AB= AB e,显然BA=BAe,AB 与 BA 绝对值 相同 ,符号
相反,即 AB+BA=0.一般地,有 AB+BC=AC.
③轴上向量的坐标和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轴上向量 的坐标等于向量 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如图所示, 在数轴 x 上, 已知点 A 的坐标为 x1, 点 B 的坐标为 x2, 于是得 AB=AO +OB=-OA+OB=x2-x1.所以数轴上两点 A、 B 的距离公式为 |AB|=|x2-x1|.在应用数轴上向量的坐标公式时,要特别注意是 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
思 考 探 究 1. 平行向量基本定理中的条件“b≠0”能否去掉?为什 么? 提示 不能去掉.若 b=0,则 0∥a,但 λ0进而不能说存在唯一一个实数 λ 使 得 a=λb.
2.一般直线与轴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规定了方向与长度单位的直线是轴.
自 测 自 评 → 1.数轴上两点 A、B 的坐标分别为 4,-2,则AB的坐标为 ( ) A.-2 C.-6 B.2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