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论文:流行语“烂”及其语源
网络流行语弊大于利攻辩问题
网络流行语弊大于利攻辩问题文章一:网络流行语弊大于利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短语或词汇,它可以轻松传达信息,同时也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
然而,网络流行语的弊大于利,这已成为了当前互联网文化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单一,其内涵普遍贫乏。
它们通常来自于某次事件、某个人物或暴力血腥场面,并在传播中被大量的改编重制,在久而久之中,就难以再体现出原本的含义。
这种单一来源也造成了网络语言的贫乏,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无法反映出个体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性地发挥语言的能力。
其次,网络流行语过于盛行,轻则影响人们日常交流,重则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
网络流行语的不断使用会形成一种套话和口头禅,失去了真正的交流价值,这不仅降低了人们的语言能力,也使得交流的元素变得单调乏味。
而且有些流行语的内容尺度过大,甚至包括低俗、恶毒的攻击,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第三,网络流行语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因为其普及性和便利性,许多人习惯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而忘记了正确的书面表达方式。
这样长时间带来的后果是,人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下降,自信心受到打击,许多人在与人交流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自在。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的弊大于利。
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网络流行语,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自我约束,遵循正常的交流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谨性。
其中适当地运用了一些比喻和排比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审慎地使用大量的经典词汇,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文章二:网络流行语:陶冶情操还是弊端满满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上的大量词汇和快速的传播速度使这些流行语鲜活自然、直观表达。
但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及传播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
利:网络流行语可以加强交际效果,使人们交流更加轻松有趣。
试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所谓社会语言学,“它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①从一门语言诞生之日起,它就不再是孤立着的,而是同社会密切相关的,并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发展。而我国是一个拥有4.2亿网民的国家,由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日渐庞大,在这个网络社会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也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一些区别特征以及这亿网民,而在年龄构成上,“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⑤“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的约束。开放自由的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⑥也就是说,网络流行语总是标新立异的。
试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论文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特征
论文摘要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最流行的用语,它不同于现实中的语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讨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从语言地域变体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直接受方言的影响。所谓地域变体,简单说就是指不同地区的方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是通过有声语言,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读音不同,但书面文字还是相同的,例如“鞋子”在有的方言中读成“孩子”,但书面语写出来都是“鞋子”这两个字。而在网络交际中,语言没有声音,全部由文字所代替。但网民来自全国各地,出于自身习惯,他们常常会根据自己方言的读音来书写词汇,这就创造出了若干个没有任何关联的语素拼凑起来的新词。例如有的人把“非常”写成“灰常”,这说明这个地区的人h和f不分;有的人把“感觉”写成“赶脚”,这出自湖南一带的方言。久而久之,这些词就成了网络流行语,不说这些方言的网民也开始使用这些词。可见,在现实中,方言往往被普通话所同化,而在网络中,普通话却往往要被方言“异化”。
网络流行语浅析中国语言文化论文
网络流行语浅析姓名:张月辉学号:2016220149班级:16级13班课程名称:中国语言文化授课教师:曹润宇王显志定稿日期:2017年2月20日摘要当代网络流行语作为信息时代潮流下的产物,大众、媒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语言形式,它的流行与其本质属性和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从流行语的内涵、类别和发展现状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简捷性和诙谐性等特点及其对个人和现实社会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字:内涵;特点;影响;流行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对流行语的广泛推崇和传播,使它以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网络流行语是传统语言的一种特殊变体,它通过对规范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异化,对大众观念和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今信息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和个性的时代,人们对获得的信息量的多寡和速度提出了要求,而传统规范语言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借此时机网络流行语以其简捷性和个性化打开语言市场,使它的语言优势充分得到彰显。
流行语是一定时代的产物,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却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大众的心理状态,把现实社会的发展概况以一种诙谐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是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它自身的本质属性和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流行语特点和影响的简单探讨,对流行语流行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大众对网络流行语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解读。
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也成了人们交流的一种特殊平台,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流行语顺应这种潮流,充当了人们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它之所以能成为网上交际的语言,是因为它具有传统规范语言所不具备的特点、影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而就是这种优势成就了它的流行,使它以一种大众约定俗成、普遍认可的语言形式活跃于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及应用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及应用摘要: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之一。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时代下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流行时尚性、简约新颖性、短暂易逝性等特征。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可以如此盛行除了其本身语言魅力和互联网的环境以外,还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
[1]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产物,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交、沟通的重要一部分。
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和原理,对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传统媒体如何运用网络流行语来增加观众参与度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互联网文化;传播机制;发展趋势;融合应用一、网络流行语现象概述(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1.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引用、转载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
它通常以独特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境而赢得大众的喜爱和使用。
2.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短小精悍、幽默诙谐、易于传播和接受,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娱乐性和社交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也愈加频繁,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但是网络流行语的演变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替代的过程,不断有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出现,同时旧的网络流行语逐渐消失。
(二)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和来源1.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主要是新闻事件。
这些些事件经过新闻媒体曝光后,当事者的言论和陈述引发网友激烈讨论仑,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2.来自于大众媒介,包括电影、电视剧电电视节目、音乐、广告等。
这类网络行语有些是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如电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元芳,你怎么看”、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中的“躺着着也中枪”等。
如今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目广受欢迎,参与者的一些另类、有趣的言言语也受到网友的追捧,成为网络流行行语。
比如,“ we are 伐木累”出自户外竞技节目《奔跑吧,兄弟》。
网络流行语还有一部分来自流行歌曲。
如“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出自蔡依林林《布拉格广场》的一句歌词。
关于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通用10篇)
关于⽹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通⽤10篇)⽹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篇1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命的浪潮在⼤⼑阔斧地改变着⼈类的⼯作⽅式和⽣活⽅式,数字化⾰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
⽹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已深⼊千家万户。
⽹络是⼀个虚拟的空间,它的⽅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式的思想⽅法,在我们的⽣活中给予我们极⼤帮助,坐在家⾥可浏览众多的⽹上图书,⼏分钟内即可收到相隔万⾥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各⽅⾯⾃⼰想知道的信息,通过远程教育⽹,了解更多的知识等。
⽹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带来了许多的隐患。
各种⿊⾊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
其中⽹恋,⾮法⽹站,⽹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
各种⾮法的⽹站趁着⽹络管理还未健全,散布着黄毒,暴⼒,防不胜防,这对我们的⾝⼼健康是⼀个极⼤的影响。
还有各种五花⼋门的⽹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的中职⽣。
许多同学旷课跑到⽹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
有的甚⾄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吧,吃在⽹吧。
这样,不但损坏了⾝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母亲的⽔汗钱,辜负了⽗母的⼀⽚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好青春。
在社会上因⽹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例如:”武汉的⼀位母亲千⾥寻⼦””⼴州⼀⼩孩为玩游戏残杀⾃⼰的祖⽗”……这些案件告诫我们中职⽣,应该少玩或不玩⽹络游戏,我们可以利⽤⼀些空闲时间研究我们⾃⼰的专业,发展⾃⼰潜能,开发我们智⼒。
但是,我们也不应全部排斥⽹络,我们不应放弃⽹络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络中的精华⽽剔其糟粕。
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
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的价值。
在漫漫的⼈⽣旅途中,流⽔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选择的那⼀刻,让我们⽤⾃信,坚决地选择⽹络有利的⼀⾯,选择我们美好的未来。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网络流行语刍议
论文答辩自述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07专升本班的xxx。
我的课题研究方向是语言文字学类,论文题目为《网络流行语刍议》。
本篇毕业论文是在导师xxx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就论文的写作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网络交流中,网民创造出许多简洁形象、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和表情符号,形成了便捷、生动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给现代汉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还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
同时,网络流行语在构词、语法上存在着不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也是目前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网络符号的深刻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即引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分类、来源、健康发展和结语。
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
定义部分中以网络语言定义为基础,指明本论文中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分类部分从字词的表意特征、修辞手法和符号特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详细的分类。
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即举例分类的全面性。
我充分收集相关资料,涉及期刊、杂志、专著以及网络。
对最新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详细的分类,除了举例汉字、符号、字母型的网络流行语以外,同时还引用了典型的网络实物图像。
来源部分则从各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作了较全面的归纳。
影响部分包括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造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在健康发展部分,本论文指出了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正确态度,提出了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的三个策略,即研究、规范、引导。
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
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篇一: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毫无疑问,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新兴的语言现象。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流行语已经蔚为大观,自成体系。
网络交流具有隐匿性,网络由此成为一个自由、放松、想象的空间,网络流行语也就有了更加幽默、简捷、夸张的特点。
同时,由于通过键盘与屏幕进行的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相比,表情、情绪、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场”的。
于是,一些表情与符号自然就成了替代品,从而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
而一些“错别字”之所以能成为流行语,也正是网络“打字交流”的特性造成。
网民们为了寻求速度,在打字中忙中出错,“无心插柳柳成荫”产生了很多另人捧腹的词组。
网络是个新兴的传媒方式,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方式,应该保持它的活力。
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
很多网络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网络术语,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是消灭;二是被同化。
一些流行一时的网络术语,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了。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网络术语拥有创造力的反映。
比如一些谐音词,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雪月,甚至嗲嗲的声调。
也因为它的传播如此之迅速的传播力,充满了张力,很快被大众社会所容纳。
因此,现在网络术语的大肆风靡,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斩断了其发展的根。
没有了现实的营养,它也就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
这些都是已经主流化了的网络术语。
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产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术语代表的正是社会阶段性质,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
所以,请你不要将网络术语看成消遣与奇闻异趣似的八卦新闻。
如果觉得这些词很浅薄,那很遗憾,只能证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而且难以融入时尚。
因为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力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这样的下场不就是所谓的地狱么。
网络语言污染了我们的语言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
各位大虾菜鸟,米娜桑,大家好。
今天呢,听了楼上的发言,偶实在是激动的内牛满面。
偶实在是灰常灰常稀饭对方的MM,思密达。
就是这样一段网络用语,台下究竟有几个可以完全理解的呢?但在现在的网络上,这种语言,就大行其道。
刚才对方辩友说,只要增加了语言的数量就是对语言的丰富,那么在奶粉中加上三聚氰胺,是不是对牛奶的丰富呢?语言存在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传达信息,承载思想,如果今天增加进去的成分已经对语言的功能和正常沟通产生负面影响,他怎么能是丰富呢?这绝对是污染!网络语言有三大特点,首先产生规模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同样是表达无奈,大前年是晕,前年是雷,去年是囧,今年又成了你妹啊,这不是坑爹么?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过去的词语死在沙滩上啊。
第二点是现在网络用语产生的随意性非常之强。
我发音不标准泪流满面变成了内牛满面;我打字打错了,主页变成了竹叶。
这样的语言随意性太强,没有规范,其中的错别字更是严重影响了对下一代的教育。
第三,网民创作网络用语其实抱着的是一种玩乐至上,哗众取宠的心态,本来有能够很清晰的表达思维的方式,非要刻意的去玩弄语言,比如超强就被拆成走召弓虽,本来很优美的语言却被翻译成了火星文,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这不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变质。
它破坏了语言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网络用语过分地追求个性,进而失去了语言本身的内涵。
此外,网络用语的多义性让人很难弄清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正因为网络用语的的三大特点,破坏了语言传递信息,承载思想的功能。
特别是对于那些语言控制能力还较弱的人群,比如说我们的中小学生,37%的小学生在寥寥数百字的作文中出现了BT,886,7456,雷人等数十个网络用语,教育学家们已经发现网络用语的出现影响到学生的正常语义表达。
网络用语让中小学生学会了一种浮躁随意不负责任的创造语言的方式。
只要读音相近就可以随便替换,只要字形相近就可以刻意更改,只要娱乐至上可以随意的调侃。
这实在是污染语言。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5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5篇第一篇: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一、引言随着网络和聊天工具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
网络流行词凭借其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方便快捷的聊天方式,快速地在网上蔓延开来,成为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分支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认知语言学也不例外。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是人们交际需求的产物,一定有其认知理据。
本文试图从意象图示和隐喻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及其所反映出的人类认知特点。
二、网络流行词的特点词汇是网络语言最直观的特点,网络流行词这种语言变体因交流媒介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与常规人际交流相异的特点。
(一)形象传神,诙谐有趣网络的自由決定了语言的自由,网络的语言就是网民灵动的思绪,借助于丰富的原材料,轻舞飞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蔓延扩散[1]。
网络流行语张扬个性,形象生动,创意丰富,幽默风趣。
如2016年网络流行词“吃瓜群众”“套路”“蓝瘦香菇”“也是醉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
这些表达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一旦产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大网络迅速蔓延,营造出轻松、随意的交际氛围,令人耳目一新,更容易被广大年轻网民所青睐。
(二)使用叠词、儿语较多儿童语言比较可爱,一般在微信等聊天工具中使用较多,儿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语的重叠,达到撒娇耍赖的效果。
如“萌萌哒”“美美哒”“么么哒”“棒棒哒”这些表达在年轻情侣或女性中较多地使用,显示了交际过程中人们对单纯本真的回归和渴望。
好多成年人也喜欢用“宝宝心里苦”来表达自己的委屈,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虚拟的网络聊天世界,人们渴望被关注和被关爱的心理需求。
(三)谐音构词,语码混搭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2]。
在网络流行词中,谐音构词很常见,可能是由于拼音输入法造成的,也因为其简短、新奇,更方便快捷。
在网络谐音词中,有汉字谐音、外语谐音、数字谐音等。
论流行网络用语议论文作文(通用9篇)
论流行网络用语议论文作文(通用9篇)论流行网络用语议论文作文(通用9篇)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流行网络用语议论文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流行网络用语议论文作文篇1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
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
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
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
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
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
”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
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
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
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
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寻网络用语之源(现代汉语论文)
浅探网络流行语词之源摘要: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
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也深入我们的生活,在网上那另类的表达方式自然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便是自网络流行词的表象出发,从借外与借己两大方面来探寻它们的源头。
并依此分析来小小阐述下其价值与功用。
关键字:网络流行语词、外来词、方音、实用性正文:现今的互联网上,流行语横飞,所谓的网络流行语言,顾名思义,便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那是什么使得它们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且发展十分迅猛,甚至达到神速的程度?它们究竟从何而来?凭空产生还是有迹可循?本文便围绕此问题展开,去探寻它们源自何处。
我所认为,网络流行用语其源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借自外邦外语,二则是源于己身。
我们所学的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自二十世纪以来,国际交流便成为主导,随着交流的愈加频繁,语言间的融合也成为潮流之一。
譬如我们引进了“扑克”,而老外也会了打“麻将”;我们也引用了“厄尔尼诺”,而他们也说“台风(Typhoon)”……我们所借的大都是我们曾经所没有的事物,在引进物品的同时,顺便将名称也带了来,比如巴士,又如沙发。
我们借词的方式不外是音译、意译以及借形。
显然,网络流行用语将这三种方式尽数占了:外来词中音译多借自英语,网络用语亦是如此。
就比如“粉丝”借自于“Fans(迷)”。
而不同于外来词中纯粹的音译,即拿汉字去拼凑,此外来词只有此一意,而粉丝则不然,它有原意,乃是一种食物。
而只是因音近,故而借来一用。
意译则多源于我们的近邦日本、韩国。
譬如“纳尼”,在日语中便是“什么”之意,网络用语借其意,用其音。
再如“沙扬娜拉”,此源大概便在徐志摩的《沙扬娜拉》里吧,亦是借其音与意,表“再见”之意。
“思密达”则是借自韩语,它是韩语中的语助词,在网络用语中也为语助词,做后缀,常表示反语讽刺。
此种感情色彩的带有应该与韩国一直和我国抢传统的事是分不开的吧。
烂用网络语言的五百字作文
烂用网络语言的五百字作文
在这快节奏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简直就像开了挂的火箭,嗖嗖地飞进我们的生活。
你知道吗,现在人们聊天都用缩写,比如“OMG”,意思是“我的天哪”,简直方便得不要不要的。
但话说回来,过度使用这些缩写,有时候真的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你在说啥。
还有那些梗啊,简直是网络上的“快乐源泉”。
不过,最近我发现有些梗被用得太频繁了,感觉就像吃同一道菜吃太多次,有点腻了。
就像那个“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的梗,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每次一打开朋友圈,都是这句话,真的有点“梗疲劳”了。
然后啊,有些人为了追求个性,故意用些低俗、恶俗的网络语言。
你说这有啥好炫耀的?搞得网络环境乌烟瘴气的,真不明白他们怎么想的。
有时候我都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专门来恶心人的。
但话说回来,网络语言也有它好的一面。
比如,有些网络语言真的很生动形象,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意思。
而且,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也能让气氛更加轻松活泼。
但前提是,我们要用
得恰到好处,别滥用、乱用。
所以啊,我觉得我们得理性看待网络语言。
用得好,它就是我们的好帮手;用得不好,它就是我们的绊脚石。
咱们得掌握好这个度,别让网络语言成为我们交流的障碍。
正确认识网络烂梗作文
正确认识网络烂梗作文
那些网络上的烂梗,简直就像是一股“潮流”,有时真的让人
哭笑不得。
你说它们低俗吧,但又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传播;你
说它们有内涵吧,仔细琢磨又觉得似乎没什么深度。
它们就像快餐
文化,满足了人们即时的娱乐需求,但又让人担忧长此以往是否会
营养不良。
网络烂梗为啥能火?这还真得说说咱们这时代的节奏。
快节奏
的生活,让人没有太多时间去深入了解一件事或一个观点,于是这
些简洁明了的烂梗就成了“救命稻草”。
你瞧,一个词、一个句子,就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化得让人秒懂,这难道不是一种效率的提升吗?
不过话说回来,网络烂梗也真是个双刃剑。
一方面,它们确实
为网络世界增添了不少趣味和活力;但另一方面,那些低俗、暴力
的内容也确实让人担忧。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正处于价值
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烂梗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还有啊,网络烂梗的泛滥也导致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的贫乏。
当大家都在用同样的烂梗来表达自己时,真正的创意和个性就被埋
没了。
正确认识网络烂梗作文
正确认识网络烂梗作文
网络烂梗,哎呀,这东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说实话,有时候
刷朋友圈、看微博,突然冒出来的那些热词、梗图,确实能逗人一笑,感觉生活多了点乐趣。
但话说回来,网络烂梗也有它不好的一面。
你知道吧,有些烂梗就是那么几个词、几个表情,反复地刷,
到处都是,看久了真挺烦的。
就像那种“X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的梗,刚开始觉得挺新鲜,但后来被大家用滥了,就成了“烂大街”的玩意儿,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而且啊,网络烂梗有时候真的挺没营养的。
它们往往只追求表
面的幽默和流行,却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和交流。
就像吃快餐
一样,虽然能快速填饱肚子,但营养真的不多。
我们需要的,是那
些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的内容,而不是一味的跟风和模仿。
当然啦,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网络烂梗。
有些梗还是挺有创意、挺有趣的。
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和使用它们。
如果能把网络
烂梗变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来传递正能量、传播好消息,那
也未尝不可嘛。
所以啊,我觉得对待网络烂梗,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议论文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议论文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议论文导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处于社会中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或诉求,但并未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矛盾。
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这些空缺得到补充。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
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
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
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
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如:“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
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产生并快速流行。
当然,在网络中,也存在着语言借用的现象。
如“顶你个肺”原来是广东方言,周星驰的电影里曾出现过这样的台词。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这为不同语言的接触、借用、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基于这种基础生成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处于社会中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网络用语污染了我们的语言终稿
反方立论:网络用语污染了我们的语言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首先来明确几个概念:网络用语,是指用于论坛、聊天工具等的常用语言。
多表现为数字、符号,象形,谐音,错别字等。
污染,是指网络用语对于我们语言体系的冲击与破坏等负面影响。
我方的观点是,网络用语污染了我们的语言。
第一,语言的基础功能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而网络用语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障碍,影响了语言这一功能的实现。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和爷爷道别时说:“爷爷,520,886.”估计老爷子可能会纳闷他的孙子孙女是不是换了电话号码。
不单是在和网络接触较少的长辈沟通时会产生误解,即使同为网络语言使用者,也会因为网络用语的歧义而产生疑惑。
同样的MMT,可以解释为摸摸头,可以解释为Make me think,如果你的同伴给你说一句MMT,你是理解为前者,还是后者呢?第二,语言深层次的功能是承载思想感情,但网络用语不能体现这一功能。
网络用语流行的时间短,更新速度快,词汇意思变化大,很难实现其思想内涵的沉淀、做到词汇精髓的发展。
而且,网络用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滥情、跟风。
别人喊寂寞,你也喊寂寞,以至于天下人都在寂寞,而真正寂寞的又有几个呢?原本感情的自然流露成为了一种无病呻吟,这样词语丰富的内涵便流于浅薄,甚至被架空。
试想一下,当寂寞变成一种娱乐,寂寞就死了;当大家都在亲来亲去,亲昵便不复存在了,当“和谐”变成一种调侃,我们的“和文化”又该如何自处呢?第三,语言功能的实现与进一步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唯有长期积淀,薪火相传,语言才能保持生命力。
因此,语言必须具有传承性。
现在,请把我们的目光投向下一代,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用语正在入侵着中小学生的语言学习。
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们,辨识力不强,当他们面对如此排山倒海的网络用语浪潮时,很容易不加辨别地学习吸收。
在上海,有48%的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错别字与网络用语。
请问,当阅卷老师看到“泪流满面”被写成“内牛满面”时,他是否真该泪流满面了?最后,我们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必然促进语言的发展。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普遍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语言交流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多与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交平台紧密相关。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越来越频繁地进行文字和图像交流,而网络流行语则成为了一种简洁、幽默并能够准确表达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这些流行语很快被大量用户接受和使用,从而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丰富多样且易于传播。
与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相比,网络流行语更注重个性化和创新。
它们往往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语言符号。
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到广大用户群体中,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语言。
最后,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使得交流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网络流行语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此外,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时候也会引发一些社会争议。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人的语言交流方式,从而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浅析网络流行语
浅析网络流行语摘要:赓续5000年的悠久文脉,中国汉字逐渐向规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勃兴,像90后的特色星火文和00后的创意缩写一样,新一批网络用语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网络流行语究竟是沤珠槿艳,还是万古长青,则需要用历史的、客观的、负责的态度去审视、规范和吸纳。
本文主要从网络用词的流行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利弊、以及未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流行原因;利弊;未来发展一、网络用词流行原因1.拥有平台:据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
如此庞大而广泛的用户基础,给网络热词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也不断构建着各类互联网词汇的全新交流符号,这一过程使网络流行语运营而生。
2.娱乐冲击:“影视语言和网络语言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关联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提供灵感与素材。
”[1]在当今娱乐化时代,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甚至短视频平台都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海量的创作素材和传播渠道。
比如综艺《变形记》中的“真香”定律用来表示某人预计的事情和最后结局截然不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3.释放压力:面对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年轻人为满足矛盾的内心,通过网络流行语来赞美、调侃和自嘲,以此积极表达自我。
如感慨生活压力很大的“我太难了”,略带诙谐色彩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和羡慕嫉妒他人的“我酸了”。
4.自身特点:具有灵活简洁,时效性强的特征。
因此沟通简便,复制性强。
二、网络用语的利弊1.利处(1)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社会上,网络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空间。
隔着屏幕的沟通本感受不到温度,网络流行语恰是应运而生的一套适用于网络沟通的模板。
“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2]同时媒体使用网络词语,则让媒体离受众不再遥远,如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中出现“躺枪”“我想静静”等多个网络用语,使年轻人把网络与时事结合起来,同时年纪大的读者能够不被时代的车轮抛在后面,也大大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语论文:流行语“烂”及其语源
摘要:流行语中“烂”新用法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烂”表蔑称的用法宋代已出现,主要出现在南方文献中;“破”在类同引申的机制下,在晚清也产生了表蔑称的用法,主要出现在北方文献中。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破+np”和“np+破”格式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占强势,“烂+np”和“np+烂”则在南方部分方言区通行。
进入网络时代后,“烂+np”和“np+烂”在网络蹿红,用法进一步泛化,由方言用语向流行语扩散开来,成为时下年轻人口语中的常用词。
关键词:流行语;烂;破;方言
在时下年轻人的言谈、网络论坛及通俗文学作品中,一个“烂”字可谓是用滥了,诸如“烂人”、“烂片”、“烂歌”、“太烂了”、“烂死了”之类的说法充耳可闻。
这类“烂”是新兴的用法,主要用来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有厌恶意,同时带有程度极深的意味,《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现汉》)没有收录这一义项。
一、流行语中“烂”的用法
我们以“烂”为关键词,在百度、谷歌中进行检索,从结果中筛选出“烂”新兴用法的记录作为分析材料。
结果表明,“烂”的用法主要有两种格式:烂+np;np+烂,举凡不如意的人、事、物都可讥为“烂n”,或声称“n烂”。
“烂+np”的用例较为多见,“烂”多与单音名词组合,如烂网、烂贴、烂号、烂吧、烂碟、烂图、烂书、烂店、烂队、烂盘(指楼盘)、烂货等;但也可与复音名词组合,如烂地方、烂项目、烂广告、烂节目、烂大学、烂合同、烂基金、烂博客、烂版主、烂家伙、烂事情、烂bbs、烂牌子等。
“烂”前如果加程度词(包括程度副词和区别词),名词前常要加“的”,构成“程度词+烂+(的)+np”格式,如:(1)香取慎吾获封“最烂男主角”(新浪2006.4.25)(2)《明朝那些事儿》获2008年度最烂图书奖(宁夏网2009.1.9)
(3)好烂的自我介绍(cy部落2009.12.27)
(4)503线公交,估计是全广州最烂的公交车了!(大洋论坛2010.1.12)
不加“的”的“程度词+烂+np”格式常构成专名,如“最烂男主角”、“最烂图书奖”等,加“的”仅仅是一般叙述,如“最烂的公交车”等。
最为常见的是“np+程度词+烂”格式,是由“np+烂”与程度词套合而成的结构。
常见“程度词+烂”的组合有很烂、最烂、特烂、够烂、太烂、好烂、真烂、更烂、奇烂、狂烂、暴烂、非常烂、超级烂、有点烂、比较烂等,例如:(5)今天的论坛好烂哦(爱好者论坛2009.11.27)
(6)飘小区这边的迪酷ktv超级烂(搜房网2009.12.28)(7)我的id非常烂(推推网2010.1.18)
还有少量“烂+程度补语”的用例,如:
(8)售后服务烂得要死(南国早报论坛2009.5.8)
(9)周校走了,二中真的烂了很多(惠州朋友会论坛2009.11.28)
“np+烂”里的“np”不局限于具体事物,也有抽象事物,如“烂招、烂消息、色彩很烂”等;甚至连人的态度、性情、能力、人气也可称之为“烂”,如:
(10)机子烂!服务更烂!!!(手机论坛2003.9.26)
(11)中国邮政的服务态度很烂!(中国邮政吧
2006.6.19)
(12)现在学生在线人气很烂啊!(学生在线论坛2006.5.7)
(13)语言理解很烂很烂怎么办?(qzzn论坛2008.1.8)(14)心情真的真的很烂,烂到透。
(帅哥吧2009.1.14)总之,与“烂”组合的名词,全是与年轻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或事。
需要强调的是,“烂”原本已有程度极深的意味,如烂醉、烂熟等,但流行语中“烂+np”或者“np+烂”格式在“烂”前还另加一个“最”、“特”、“太”之类的程度词,
这貌似语义叠加,却正是流行语为了突出新奇与强调的特征而采取的惯用手法,如:
(15)关于非常非常烂的烂男人的问题(寻医问药网2009.5.14)
上述“烂”都是对人或物的蔑称,用来表达说话者对现实不如意的情绪,讥讽东西质量、品位等不高或人的素质不佳,事实与期望值落差很大,语意中包含有程度极深的意味,往往是强调把事物往坏处说。
这种“程度词+烂+(的)+np”和“np+程度词+烂”格式,在普通话和典雅的文学作品中都没有出现,进一步说明“烂”在当今流行语中确实是一种新奇的说法。
二、“烂”新用法的来源
“烂”表示对人或物的蔑称,早期用例宋代语料中已见,但数量还不多,如范成大《有感今昔》诗之一:“烂奚轻薄人何敢,伏猎荒唐自不知。
”元明后“烂”表蔑称的用例增多,如《杀狗记》第十四出:“烂小人,难道我就独得了不成?”《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那婆娘原是个不成才的烂货,自丈夫死后,越发恣意把家私贴完,又被奸夫拐去,实与烟花门户。
”语料调查显示,“烂”的这一用法基本上是出现在具有南方方言(尤其是吴方言)色彩的文献中,并没有大面积向北扩散。
在现代南方方言中,“烂”用作詈词的例
子非常多见,如丹阳方言中的“烂污货”、广州的“烂鬼野(破烂货)、烂仔(流氓)”、贵阳的“烂垮垮(人品不好)”、成都的“烂杆子(二流子)”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州和南京方言中“烂”的用法,与本文所讨论的流行语中的用法非常接近,如“烂电影有什么看头”、“当个烂组长不知天高地厚了”、“烂月饼恁么难吃”等,只不过徐州、南京方言中与“烂”组合的都是具体名词,没有“烂”修饰抽象名词的用法,而且“烂”前不再加程度词,后面不接补语,“烂”也不能用作谓语,这都说明方言用法与当今流行语用法还是有差别的。
在普通话中,以“烂”作为构词语素表示蔑称的“烂+n”式双音词并不多,较为多见的仅“烂货”一词,多指生活作风不好、行为放荡的女人,如朱文《我爱美元》:“我不愿意让父亲看出刚才和他儿子睡觉的那个女人是个十足的烂货,是个离过婚的老女人。
”这表明《现汉》)中之所以没有收录“烂”的这一义项,可能是由于编纂者认为这种用法还不够普遍,没有将这一义项收录进去。
普通话中,用来讥讽东西不好多用“破”来表达,如“破表”、“破手机”“破玩意”、“破地方”、“破学校”等,这与时下流行的“烂”的用法完全一致,所以出现两种表达法任选的局面,如破地方——烂地方,破学校——烂学校,破手
机——烂手机等。
但普通话中一般较少用“破+np”、“np+破”来讥讽人,仅见“破娘们”等,这就与时下流行的“烂”的用法就略有区别了。
考察“破”的历时发展,结果发现“破”表蔑称的用法最早就是用来讥讽人的,如《红楼梦》第一百零三回:“儿子头里就走,他跟了个破老婆子出了门。
”“破”的这一用法在晚清以后的北方文献中多见。
“破”由讥讽人,又扩展到讥讽事物。
现代汉语中“破+np”、“np+破”已经是个开放的格式,“破”前也可插入各种程度词,用法与前文所谈及的“烂”基本一致。
那么“破”的蔑称义是从哪来的呢?我们认为是“破”与“烂”类同引申的结果。
所谓“类同引申”,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包括近义)词或反义(包括意义相对)词相互影响,在各自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类同方向的引申,产生出相同或相反的引申义。
(江蓝生,2000:310)如“喜”和“爱”都有欢悦义,又有喜爱义,“喜”在魏晋南北朝时引申出某种行为动作或现象经常发生以及容易发生的意思,“爱”也从唐代始,也引申出“经常”和“容易”义,例见江文。
“破”与“烂”原本不同义,“破”的本义是破碎;不完整,《说文》:“破,石碎也。
”“烂”本指用火煮熟,《方言》
卷七:“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
”后来“烂”也引申作破碎义,如唐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于是“破”与“烂”在破碎义上构成同义词。
“烂”表蔑称义在宋代产生后,于元明时期南方方言中开始扩散。
在类同引申机制的影响下,“破”在清代后期也产生了表蔑称的“糟;劣”义,如上举《红楼梦》例。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破”的这一用法广为使用,各种不称心的事物都可用“破+np”和“np+破”格式来表示。
由于现代汉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所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破”表蔑称的用法比“烂”通行范围更广,书面语及口语中都极为多见。
但随着南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的扩张,“烂”表蔑称的用法迅速在网络流行开来。
流行的原因,一方面是方言中“烂”本身具有这一语义要素,另一方面是“烂+np”和“np+烂”的开放使用,更具新奇的特点,与网络语言的特征相一致。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烂”表蔑称的用法就这样蔓延开来了,与“破”的用法平分秋色。
总起来说,流行语中“烂”新用法的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烂”表蔑称的用法宋代已出现,主要出现在南方文献中;“破”在类同引申的机制下,在晚清也产生了表蔑称的用法,主要出现在北方文献中。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破+np”
和“np+破”格式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占强势,“烂+np”和“np+烂”则在南方部分方言区通行。
进入网络时代后,“烂+np”和“np+烂”在网络蹿红,用法进一步泛化,由方言用语向流行语扩散开来,成为时下年轻人口语中的常用词。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李莉.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j].语文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