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潮来临,中国代工业的生死危机

合集下载

2022年大量工厂倒闭的原因

2022年大量工厂倒闭的原因

2022年大量工厂倒闭的原因
导致大量实体工厂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新冠病毒以前全球爆发,全球人员流动严重下降。

导致投资停滞,资金积压银行。

2、在全球的大环境下,产品严重过剩,供应大于需求,产品积压,同行互相挤压,利润薄,甚至亏本甩卖。

3、电商冲击,电商平台垄断大量资源,大资本吸血、抽血,谁推广就推谁,很多头部企业看这样子销量很大,其实也不好过,其他大量尾部企业就只能压价,恶性循环,痛苦不堪。

4、国内房地产政策调控,房住不炒,传统房地产保值增值的资产一下子没有替代,导致投资方向有点迷茫,资金流动自然就缓慢。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1、首先这几年,随着房价的上涨,商店租金也在上涨,加上水电劳动力等等的一系列成本,如果没有很高的利润,根本就生存不了。

2、然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步行街商业区综合体都不知道有多少,竞争对手太多,僧多粥少,所以路上到处都有转让倒闭的店铺。

3、其次就是由于经济低迷和消费增长缺乏,许多人受到高房价、高医疗费、高教育费和高下岗率的困扰。

很多消费者身上背着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线上的贷款等等,他们的收入无法弥补,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和余钱去消费了。

4、最后就是自从电商兴起后,实体店的生意就已经大不如前了,再加上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来袭,实体店商户的生意更是越发难做。

如今那么多的实体大量的关门倒闭,即使不倒闭也在不断的裁员、降薪,总之就是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

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老板都在互相的调侃,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活下去。

中国制造业“倒闭潮”:原因与对策分析

中国制造业“倒闭潮”:原因与对策分析
究 竟应 如何 看待 此次 制造业 的“ 倒 闭潮 ” ? 中 国制造 业是 否到 了最危 急 的时刻 ? 二、 近 年来 外资企 业 撤离 的原 因 可 以判 断 , 外 资企 业 的撤离 近年 来有所 加 速 ,
清算解散 , 并和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 同, 称“ 终止 解散 ” 的行为 已向相关部门报备并得到批复 。很 多E t 本企业 , 例如松下 、 大金 、 夏普 、 T D K、 船井 电 机、 歌乐 、 优衣 库 等都先 后宣 布要 逐步将 制 造基 地
表面 上看 。是外 企 的撤离 导致 国内相关 企业 的倒 闭 , 引起 了业 界 的恐 慌 , 随之“ 2 0 1 5 是 中国制
从2 0 0 4 年 开始 .我 国一些 行业 就有 外资持 续 流 出的现象 . 其 中主要 集 中在 制造业 。 2 0 1 2 年 曾出 现 过外 资集 中撤 离 的现象 。 2 0 1 4 年l 2 月1 7 E t 。微 软宣 布将 在春 节前 关 闭 位 于北 京及 东莞 的诺 基 亚手机 工 厂 ,部 分设 备将 转 移 到越南 河 内工 厂 。 2 0 1 5 年2 月5 日下午 , 日本钟 表企 业西 铁城 公 司在华 的生 产基 地—— 西 铁城精
关键 词 : 制造 业 ; 倒 闭潮 ; 外 企撤 离; 国际产 业转移 ; 转 型升 级 中图分类 号 : F 4 2 1 .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5 6 4 6 ( 2 0 1 5 ) 0 3 — 0 0 0 1 — 0 4


近几 年 我 国学 者一 直在 探讨 “ 中国制 造业危
作者简介 : 王春香 ( 1 9 6 2 一 ) , 辽 宁大连人 , 博 士,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产业经济 学、 企业战略管理等研

未来五到十年,仍有一半制造企业将倒闭

未来五到十年,仍有一半制造企业将倒闭

未来五到十年,仍有一半制造企业将倒闭作者: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34期金融危机迄今,中国传统制造业经历了三轮冲击波,传统低端出口企业首当其冲,然后人工成本上升,外资出走,现在是供给侧改革,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抱怨没用,这次转型神仙都拦不住,不是要不要转的问题,而是万事俱备、东风已至、必须要转的问题。

不如省省力气闭上嘴,赶紧进入转型程序。

我最近到各个地方去,传统行业民营企业家一如既往的焦虑,他们担心蔓延的倒闭潮总有一天会落到自己身上。

我很少安慰他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现在传统制造业面临着生死关头的大转型,熬解决不了问题。

制造业进入新时代,从低端正在走向中端,传统低端制造业必定被淘汰出市场。

如果做制造业做到苏银霞那样,要靠借高利贷过日子,趁早别做。

剧烈的冲刷,使得制造业出现了剧烈的分化,传统制造业中两类企业能活。

第一种是已经立在潮头、在全球寻找廉价资源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久经市场考验,效率高,成本低,以美的等企业为代表。

第二种是有品牌、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最糟糕的结果,不过是被大企业并购,他们的技术和品牌将通过大型企业技术存活。

最糟糕的企业,无外乎一无技术二无管理三无品牌的中低端企业,转型的成本都压在他们身上。

既找不到便宜资源,成本又在节节上升,终端产品竞争的残酷赶得上冷兵器时代的肉搏战,想插上草标卖了自己,可是根本无人问津。

一些制造企业好不容易熬过了金融危机,没想到更难过的日子还在后面。

到现在为止,从金融危机之后,传统制造业经历了三轮冲击波。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全球贸易骤然下降,以传统低端出口为主导的企业日子相当难过。

现在,情况大幅缓解,但当时没挺过来的,已经没有机会翻本。

二是人工成本上升,不少外资出走。

根据牛津研究院等分析,2014年左右,中国劳动力成本跟美国持平。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发表报告称,目前在中国生产纺织品的整体成本已经达到了在美国生产纺织品成本的96%,二者相差无几。

【推荐下载】我国代工业的生死赌局 谁催生了倒闭潮?

【推荐下载】我国代工业的生死赌局 谁催生了倒闭潮?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我国代工业的生死赌局谁催生了倒闭潮?
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产业链《非常6+1》理论,即把整个产业链划分为7个大部分,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以及生产制造。

其中,前六个环节是高利润环节,掌握在欧美日韩等国家手中,而生产制造则在国际化分工的过程中来到我国,自此之后,資本家不断用淅淅沥沥的利润填充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胃;转眼间20年过去了,我国基层员工的胃口越来越大,与跨国公司微薄的利润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种矛盾最早期的表现就是代工厂不得不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找廉价劳动力,从我国沿海到我国内陆,再到越南、巴西,直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但廉价劳动力毕竟有限,或者说人类约束自身欲望的能力有限;在遍寻不到可用廉价劳动力之时,代工厂只能选择提高工人待遇,这是资本家和工人矛盾ver2.0;而这个矛盾再往下发展,就会升华成代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产业链重新进行分工等等,更确切地说,是要进行利润的第二次分配在这个过程中,谁能紧跟产业链节奏,熬过寒冬,谁就能做大做强,甚至建立万事不拔之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而谁乱了节奏,保守维稳就容易烟消云散,例如近期苏州连续倒闭的万人代工厂。

生死賭局,谁催生了代工倒闭潮?
自2014入冬以来,我国大陆代工业遭遇寒流,很多在业界威震一方的企业纷纷倒闭,比如胜华科技,昔日吞下苹果订单,但未能紧跟科技潮流,错失in-cell技术导致被苹果抛弃,去年10月份偷偷宣布破产;12月5日,手机零部件厂商联建科技宣布倒闭,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代工厂闳晖科技也宣布倒闭,并遣散了大量员工;元旦之后,手机代工厂兆信老板留下绝笔信之后自|杀未遂,目前正在抢救之中专。

如何正确看待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正确看待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正确看待制造业倒闭潮?2015年,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是在此之前和之后我们都无法忽视一种现象,那就是许多的企业突然一夜之间倒闭,并且这种倒闭还不是个案,反而成为一种常态趋势蔓延开来,也就是媒体所形容的“制造业倒闭潮”。

那么关于这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是悲观还是乐观?还是其他呢?之前曾有国外网站报道,由于受经济减速和中国领导层推进的反腐影响,中国消费市场出现增长乏力现象。

再加上电商的冲击,相继有商业设施被迫关门或成为招不到商户的“幽灵设施”。

这一影响不仅是对国内,还波及到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比如,泰国和英国的零售商已经开始调整在华战略。

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减速,更多商业设施遭淘汰的情况将难以避免。

然而在中国,倒闭的不仅仅是商业设施,还有众多制造业企业。

比如说东莞,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制造之城”,然而从去年到今年,东莞倒闭的厂家上百家,有不知名的“默默”消失,也有很知名的随着宣告破产引起外界一片哗然。

互联网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还有其他一些主观的客观的原因导致了制造业倒闭潮的出现,使得2015年的中国制造业陷入一种“大危机”、“困境”,很多人对此表现出了极度悲观的态度。

(好分板机认准科立自动化)他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在萎缩,看不到希望。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让很多人看到了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看到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倒闭的企业,大多都是一些传统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为主,制造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靠流水线作业赚取利润的生产模式的企业。

所以随着人口红利下降,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就只能以倒闭结局,这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正常社会发展。

而现在高速增长的制造行业,电子消费产品、智能设备、汽车、医疗健康等,都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行业。

因此,中国制造2025,其实就是要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附加价值,提高自主化能力,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倒闭潮传闻思辨

中小企业倒闭潮传闻思辨

中小企业倒闭潮传闻思辨导言近年来,关于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传闻不绝于耳。

这些传闻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讨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传闻进行思辨和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就业和增长的重要源泉。

然而,中小企业面临着多种挑战,如资金压力、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等。

这些挑战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容易。

1. 资金压力中小企业通常通过贷款或筹集自有资金来支持其经营活动。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其融资难度较大,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或提供更多的抵押品。

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难以满足业务扩张和发展的需求。

2.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它们往往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难以与大型企业竞争。

此外,中小企业还可能面临来自外部竞争者或同行业竞争者的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其市场竞争压力。

3.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中小企业往往面临政策变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政策的频繁调整或不明确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在合规要求、税收政策和业务运营方面面临困难。

二、中小企业倒闭潮的影响因素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传闻引发了人们对其影响因素的关注。

下面将列举几个可能影响中小企业倒闭潮的因素:1.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经济下行周期到来时,消费需求下降,企业利润减少,这会对中小企业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利率变动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对中小企业产生影响。

2. 产业竞争和市场变化产业竞争和市场变化也是影响中小企业倒闭的重要因素。

如果中小企业所在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有限,那么它们可能难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可能导致中小企业的倒闭。

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

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

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2008年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制造业未能幸免。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难,结合当今发展态势分析当今情况下制造业应如何应对以求生存和发展。

标签:制造业;金融危机;发展1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制造业普遍出现几个问题:首先,产品单一,市场有限。

中国大多数制造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而且销售市场也比较局限,不能多元化生产,从而在所生产市场低迷或者是销售市场需求低迷时容易使得销售量下降,直接导致利润下降,风险较大。

金融危机下这个矛盾尤其突出,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许多企业因此倒闭,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滞销。

其次,观念传统,规模较小。

由于大部分制造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当时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包括出口退税、进口限制、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等,再加上在国内外需求旺盛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的主力军——私营企业凭借自身进入屏蔽较小的特点异军突起,引领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当时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利润丰厚,风险较小,使得企业数量激增,而规模仍较小,因此中国制造业一直保持小规模高成本的状态。

但在竞争激烈和金融的危机的背景下,传统的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多数企业出现资金不足、利润减少和销售量锐减等问题。

而市场优胜劣汰,一些企业由于入不敷出最终倒闭。

金融危机对于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威胁不同。

大企业主要问题是难以维持企业的有效经营和资金收拢;而小企业主要问题较严重,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持续一段时间的亏损将直接影响其生存,因此小规模生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矛盾更趋突出。

第三,信用问题。

金融危机源于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导火线就是信用问题。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信用好坏将决定一个企业生存。

首先体现在融资方面,由于大部分制造业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总量少,信用低,企业融资成本较大,容易导致生产经营资金不足,影响企业市场拓宽和规模扩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制造业大规模的倒闭潮即将上演?

中国制造业大规模的倒闭潮即将上演?

近日,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的新闻引爆了国人眼球,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表示悲观。

如果中央政府不改变当前的经济政策,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全线崩溃,并有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频频告急1月初,有消息称,微软计划春节前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该工厂近期正加快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

同时,位于北京的微软诺基亚工厂也将同步关停。

据悉,此次诺基亚东莞和北京工厂裁员共计9000人。

回观2014年,12月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

接下来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据了解,联建科技辉煌时有员工两万多人,2014年业务则每况愈下,至倒闭前还有3000多名员工。

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两家工厂倒闭时共拥有员工7000人。

位于苏州胥口镇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并遣散了大部分员工。

近日,继联胜、万事达、联建之后,又一家著名的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

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

有专门研究中国制造业的人士更是悲观地预测,2014年12月并非制造业倒闭的高峰,更密集更大规模的倒闭潮很可能会在2015年1月至2月中旬爆发。

因为在春节前夕,正是企业支付供货商货款及员工工资的高峰期。

大型制造企业倒闭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诺基亚关闭中国工厂,直接导致闳晖科技等众多供货商倒闭或停产,间接造成的失业人员和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东莞联胜拖欠供应商2个多月货款共计1.2亿元。

东莞奥思睿德老板跑路时欠供货商6000万元货款。

兆信通讯老板高民自然谢罪时公司至少拖欠了供应商4000万元以上资金。

兆信董事长甚至在绝命书中直言,兆信的倒闭将导致几家供应商倾家荡产。

2014年3月,樱达电器突然倒闭时,拖欠一百多名供应商1.9亿元货款,欠供货商货款最多的一家达2000余万元。

倒闭、转型、再崛起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倒闭、转型、再崛起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倒闭、转型、再崛起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导读】媒体报道广东东莞一年倒闭企业4000家,官方表示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

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倒闭、转型、再崛起,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上午,有一篇报道被各大财经媒体转发。

这篇报道说,曾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广东东莞,如今风光已不再。

“熄火”、“衰落”和“危机”已经成为外界加在东莞身上的标签。

今年1月,“兆信通讯”董事长高民留下遗书自杀,引起社会轰动。

4月,诺基亚关闭东莞工厂。

10月8日,深圳福昌科技公司宣告:因资金链断裂,决定停产,放弃经营。

今年以来,广东东莞、深圳等地的加工制造业出现了很多工厂订单流失,不得不关停的现象。

东莞当地流传的说法是,近一年以来,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门。

而以电子行业为首的生产制造业企业成批量倒闭,媒体称之为东莞第二轮“倒闭潮”。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高涨,加上低端产业利润压缩,低端电子加工制造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低,风光一时的“东莞制造”业似乎已无路可走。

事实真是这样吗?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说,一些企业倒闭,是属于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

有专家也表示,恰恰相反,在一些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厂倒闭的同时,一些高科技、大品牌公司也在崛起。

倒闭,转型到再崛起,这才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广东东莞大量企业优胜劣汰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广东东莞可以说是我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年倚重外贸出口的东莞市制造业遭遇寒流。

当年,东莞3500多家玩具厂只剩几百家,形成东莞企业第一波“倒闭潮”。

这一次东莞大批企业倒闭的现象该怎么看待?陈秀山:2009年的倒闭潮大概是属于台风式的,就是一阵台风挂来,过去之后还是风平浪静。

这次可能是像由地震引起的海啸式倒闭,它的冲击力更大,波及面也更广。

经济危机下中国制造的危机和出路

经济危机下中国制造的危机和出路
以低价 作 为 竞争 力 , 而扩 大 国际 市 场 占有 率 。 去 的 2 从 过 O年 是世 界 经 济 发 展 的黄 金年 代 , 着全 球 化 的逐 渐 推进 , 借 价 随 凭 格利器 中国制造在过去的十多年内渗透到世界各地 , 质优价廉“ 中国制造”对 降低全球 生产成本 、 化资源配置发挥 了重 , 优 要 作 用 , 成 为很 多 国 家消 费 者 生 活 中不 可 缺 少 的 部 分 , 已 尤其 是最 近 五 六年 , 为“ 界 工 厂 ” 中 国制 造 , 龙 头 老 大 的 作 世 的 其 地 位 已经 无 可置 疑 。 然 盛 极 必 衰 , 20 年 开 始 , 格这 个 战 无不 胜 的 中国 利 刀开 始 变钝 , 随人 民 币升 值 、 口退 税 下 从 07 价 伴 出 调、 劳动力变贵 、 原材料涨价 、 国次贷危机 爆发等 多项 因素的叠加, 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 美 从“ 到“ 面临痛苦的涅 辇之路。
图1 07 来纺织、 2o 年以 轻工业出口交货 值分月 增速
注: 国家发改委网站 数据
另一 方面 , 约 中国制造 生存 和发 展 的外 因主要包 括 : 制 人 民 币升 值 、 银根 紧缩 、 成本 上升 、 口退 税率 下调 、 国次贷危 机爆 发等 。 出 美 以浙 江省为 例 : 由于人 民币不 断升值 对 出 E企业造 成的 压力越来 越 大 。2 0 l 0 8年 以来 , 江省 规模 以上企 业 的主营 业务利 润 率只有 38 %, 中汇率 波 浙 .1 其
【 收亵日 0—I1 期I081 0 2 -
【 作者简介】 晶晶(92 )男, 寻 18一 , 湖南湘潭 人, 湖南大学经贸学院博士研究 生. 究方 向: 研 应用经济学。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归纳有帮助!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一、背景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2.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二、表现1.进行资本输出(1)争做债主①概况:清政府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

其中,数额最大的是向俄法、英德的三次借款。

②借款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

主要表现在,首先,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

其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

再次,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手段。

第二,借款利息高,超过本金的一倍半左右。

第三,回扣盘剥之重,是国际债务史上罕见的。

③危害: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清政府的海关和财政收入。

(2)抢夺路权①概况:法国首先在中国西南抢得铁路修筑权;接着,俄国在中国东北强筑铁路;列强纷纷抢夺中国路权。

②影响:修筑并控制中国的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列强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其势力还深入中国内地。

(3)建立厂矿企业①特点: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拥有种种特权;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居于垄断地位。

②危害:列强通过开办企业,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概况①德国首先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作势力范围。

②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湾地区,把长城以北和x疆划作势力范围。

③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划作势力范围。

④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把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划作势力范围。

⑤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划作势力范围。

(2)实质: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3)影响: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工厂倒闭反思总结范文

工厂倒闭反思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厂倒闭现象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近期,我国某地一家知名工厂宣布倒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工厂倒闭进行深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工厂倒闭的原因分析1.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部分工厂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

2.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必然趋势。

一些传统产业因不符合市场需求,面临转型升级或淘汰出局的困境。

3. 企业管理问题。

部分企业存在管理不善、内部腐败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下滑,最终走向倒闭。

4. 人才流失。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困境。

二、工厂倒闭的反思与启示1.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2. 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和企业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3.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监管,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4. 关注人才培养和引进。

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全民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 关注员工权益。

企业倒闭对员工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政府和企业要关注员工权益,提供就业援助和再就业培训。

三、结论工厂倒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管理,关注人才培养和员工权益,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政府和企业要携手共进,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东莞遭遇新轮企业倒闭潮电子行业为主企业批量关停

东莞遭遇新轮企业倒闭潮电子行业为主企业批量关停

目前,广东东莞、深圳等地的加工制造业很多工厂订单流失,不得不关停或将生产线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对此,东莞市长袁宝成表示,一些企业的倒闭,是属于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

相关专家认为,东莞一些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厂倒闭的同时,一些高科技、大品牌公司也在崛起。

一边是倒闭潮,一边是转型潮,两者并存。

这是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关闭东莞的工厂一年多后,37岁的任远前不久将深圳的工厂也关闭了。

几个月来,任远把自己名下的房子、车子变卖维持运转。

但他发现,卖再多的房子和车也解决不了问题。

最终,任远选择彻底告别手机制造业。

“我的遭遇和高民一样。

”任远说,今年1月,“兆信通讯”董事长高民留下遗书自杀,引起社会轰动。

高民的几位供货商拖欠上千万货款,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10年前,东莞攒几台模具机就能开工厂。

当时还是打工仔的任远抓住机遇,在东莞开了第一家手机屏幕组装厂。

经过数年的发展,任远的工厂年产值2亿多元,用工最高规模有上千人。

2009年,他在深圳又开了一家同样的工厂,主要生产手机屏幕和屏幕光源。

两个厂为他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从2012年开始,手机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

除了国际上一线手机品牌被淘汰外,手机配件制造业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与任远类似的案例近一两年不断上演。

东莞当地流传的说法是,近一年以来,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门。

而以电子行业为首的生产制造业企业成批量倒闭,媒体称之为东莞第二轮“倒闭潮”。

东莞遭遇新轮企业倒闭潮电子行业为主企业批量关停任远是河南人,2003年到东莞打工,进入一家手机屏幕加工厂。

在熟悉了业务流程后,2005年任远成立了自己的手机屏幕厂。

当时正是触屏手机发展的高潮期,各种手机都在更换手机屏,也涌现了很多智能手机品牌。

任远开始为三星、诺基亚、京瓷等手机供应手机屏,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2009年,任远又在深圳开了一家相同的手机屏幕厂。

任远说,他的工厂没有核心技术,只是将外面工厂切割好的玻璃组装焊接成手机屏幕。

2022年大面积工厂倒闭

2022年大面积工厂倒闭

2022年大面积工厂倒闭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工厂的倒闭却成为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

预计到2022年,大面积工厂倒闭将更加严重。

一次又一次的工厂倒闭,使许多职工失去了一份合法的就业岗位。

他们情绪失控,无助地流泪,无奈的怨恨社会的冷漠。

社会的均衡被打破,就业和社会的前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尽管中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计划,但工厂的倒闭无视经济的发展状况,
成为经济问题的一个焦点。

针对此现象,中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制定全国高技术发展战略、改善就业环境和提供就业培训服务。

但是,现实中仍然有很多职工受到影响,他们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来谋生。

建议
政府更加重视就业政策,多花点精力为失业职工搭建就业平台,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拥有基本生活条件的收入。

面对2022年工厂倒闭的大面积情况,政府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完善就
业服务系统,给予职工家庭更多的帮助,这样才能解决失业和其他就业相关的问题。

只有这样,2022年的工厂倒闭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社会得以安定。

中国面临破产危机八大行业

中国面临破产危机八大行业

中国面临破产危机的八大行业,赶快撤退!近日,一些行业内企业破产的传闻不断。

去年来上演的光伏产业破产大潮,已让我们感到了经济寒流的威力。

但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多的行业卷入其中。

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要当心了:破产潮或许就在不远处。

当下,管理层大力整治经济,低速增长、刺激退出、钱荒、泡沫破裂,这些关键词都加剧了这个过程。

以下是已经出现破产苗头的行业。

1、团购2010年3月,突然出现一种商业模式——团购,几万元就可起家,还能速赚大钱。

仅三年后,这个当初人气最旺的创业和投资行当早已草木皆兵,陆陆续续关张裁员,直至最近颇具知名度的团宝网和聚齐网先后陷入困境。

有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团购网站诞生总数高达6218家,累计关闭4670家,死亡率达75%,运营中1548家。

由于资本浪潮的一次次掀起,网络团购市场空间的诱人利润,致使入行者不断暴增,整体行业势态已呈“非理性”介入与扩张局面。

团购行业乱象的根源,其实就在于以破坏商业生态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就好比一刀砍断柱子,让别人跌下来的同时,自己也被倒塌的房顶砸了头。

在团购行业“洗牌整风”运动中,大量缺乏后续资本支持、转型失败或诚信缺失、运作不规范的团购网站被淘汰出局。

2、造船自2004年中国造船业进入黄金时代以来,中国造船厂的数量便开始飞速增长。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造船业浇了一桶冷水,我国造船业更是难以逃脱。

受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我国去年开始出现造船企业破产倒闭潮,民营船厂首当其冲。

全国倒闭的船厂已有上千家,其中很多是由于资金链断裂。

当前我国造船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概括为: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1/3企业不死不活、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维持正常状态。

造船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难”影响更甚于“订单荒”,往往成为压垮船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此同时,中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等矛盾也日益突出。

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公司熔盛重工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备考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运用 财经类

备考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运用 财经类

备考202X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运用财经类1.浏阳河酒正式停产:曾被传资金链断发不出员工工资命运多舛的湖南浏阳河酒业开展(下称浏阳河酒)正式宣告停产。

《财经》记者获得一份由浏阳河酒下发的《紧急通知》,称“公司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

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

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

”上述《紧急通知》的落款日期为“20xx年5月”,未注明具体时间。

《财经》记者于20xx年5月8日晚间获得上述《紧急通知》,据了解,浏阳河酒很多员工也是在5月8日听说“停产”一事。

浏阳河酒的前身为国营的“浏阳县酒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

凭借多位奥运冠军与超级女声的代言,竭力打造“名人、名河、名酒、名歌”的文化内涵,浏阳河酒从全国“两会”指定用酒到奥运会庆功酒、博鳌亚洲论坛专用酒,一度是中国知名的二线品牌白酒生产企业。

在此次正式停产之前,浏阳河酒三次“借壳”上市未果。

热点时评任何一个成功的白酒品牌都有占销量50%的核心市场,如山东景芝在山东潍坊一个地级市销售6亿元以上,杜康在河南销售近10亿元,没有根底市场的白酒企业是虚的,浏阳河就没有形成自己的根底市场,招商差、库存严重,经销商抱怨很大,销售持续不振。

另外,公司产品开发过多过乱,价格体系混乱,大量客户费用无法及时核销导致市场诚信缺失,供给商不敢赊货,代理商不敢打款,现金流断裂,在曲线上市算盘又均告失败后,停产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浏阳河”将浏阳河酒带进了百姓人家。

然而,岁月蹉跎,昔日辉煌的浏阳河酒在经过几次借壳上市未果后,近日传出“已经停产”的消息。

在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重资本忽略根底建设,公司停产是必然的结果。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停产是事实,因为这么多年来,公司一直在寻求上市之路,经营十分混乱。

据其介绍,浏阳河旗下很多贴片的品牌,这些品牌只获得了浏阳河的商标使用权,浏阳河并未给其供给基酒。

经济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以东莞制造业为例

经济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以东莞制造业为例
b l n d d v l p n n t e ma ua t rn c n my,a d p s h a se d u g a i g o e i d s is a d 8 n,C e g t i ft e c ssf— a a e e eo me ti h n f c i g e o o u n u h te t n f ra p rd n ft n u t e 0 o r n h r n n a w e d o r i a r h i c n h r s n n a t in . igt e p e tma u c e f ur g
s n nyw e e oivl ajs te oie rh prt d , o ’ ee do xot, esnl e ueo eo incptl po th 0o .O l hnw s ey duth l i f e x t r e dn t p n nepr raoal gt s fh r g ai , rm e p t i p c s t ee a u d s y t f e a t
20 09年第 4期 总第 17期 0
哈 尔滨 商 业 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OUR NAL O F HAR N U V BI NI ERSTY OF CO I MME E RC
No. , 0 4 20 9
S r 1N . 0 ei o 1 7 8
Ab ta t F ra l n i sr c : o o g tme,t e f ri n c p tla d t e lw —c s d a tg si h h a a o a e c nrb td t h r a U C S f Do g u n’ h o e g a i n h o a o ta v n a e n t e c e p lb r h v o t u e o t e g e t C E So n g a i S s ma ua t rn .Bu o n fcu g i tn w。s r u l e o sy—h t y te o tr e o o c c ss a d t e i n rh【h c s sa d 8 n,t e ma u a t rn a e g a u l o t i i b h u e c n mi r i n h n e i o t 0 o i s n h n f c i g h v r d al l a u c s f lDo g u n mo e .t e ma u a t r g h v c h e ld f c li h th v e n c u e hi o o t et d a tg s e c sa s c e su n g a d 1 h n f c i a et f e t e ra i i u t t a a e b e a s d u n oa s e b h a tr u h a h e ra e f x e t ,t e s r u n aa c ,i d sra h i n t elw —e d,a dt e p o u t slw a d —v u n d yt ef co s s c st e d c e s so p rs h e o s u b l e n u ti c a ni h o e i n l n n h rd c ’ o d e d l a e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也宣布倒闭,并遣散了大量员工;元旦之后,手机代工厂兆信老板留下绝笔信之后自杀未遂,目前正在抢救之中…
专家评价,中国代工厂倒闭属于正常现象,而且倒闭潮刚刚开始,在未来两年内会持续洗牌。

虽说现在的“专家”不是什么好词儿,但这次他们可能真说对了!
纵观这些倒闭的企业,无不有着辉煌的历史,却一起瘫倒在时代转型的当口。

或错失技术革命,或丢掉大额订单,又或者库存高企,这些琳琅满目的因素统一化成的困难就是:资金链断裂,钱没了。

而这也是唯一能威胁到代工厂生死的困难,至于,那些品牌,尊严之类的影响反倒是其次。

苏州联建科技在业内应该是比较有名的代工厂,最巅峰的时候员工人数达到2万人,主要生产手机和汽车零件,包括各种手机按键、镁合金手机外壳、汽车音响及其它塑胶零件等。

其中最重要的身份就是诺基亚零部件代工厂商。

现如今,诺基亚让微软收购,按键手机进入博物馆,联建科技遇到困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最让人感觉凄凉的就是仓库里大批崭新的手机按键,它们可能永远都卖不出去了,又或许,他们早该意识到“按键手机”的命运。

趋势干掉技术,错失潮流的代工厂势必会遭遇困境,联建科技能坚持到现在已然是不小的奇迹。

无独有偶,胜华科技也是因错失潮流技术而导致破产。

事实上,胜华科技向苹果提供了iPhone4s 之前面板,搞得自己阳光灿烂的,但自iPhone5开始,苹果面板选择了in-cell模式,胜华科技因缺少相关技术能力而丢掉巨额订单,更糟糕的是,苹果向来引领智能手机的潮流,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效仿iPhone面板,一时间全世界的手机市场都塞进in-cell模式之中,胜华斥巨资打造的传统面板生产线也不得不变成闲置资产的柜台。

从胜华和联建的状况看,看错技术趋势是代工厂倒闭最主要的原因。

事实上,在主流技术上弄失误了,一般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连锁反映,而且代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实打实地投入厂房、设备、人力,一旦方向错了根本无法回头,这也是为什么代工厂最常见的命运就是“
倒闭”,能够转型或者建立自有品牌的例子实属凤毛麟角。

其实,每一位专家都能给这些倒闭企业诊断出病根,并至少打出三声马后炮:如果胜华科技…那么…的句式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里,但生产制造比起其他六个环节来,赌博性质更浓一点。

事实上,谁都知道要紧跟技术趋势,但只有少数人能比较准确地判断趋势,而且即便是这些大神也不能完全没有运气,要知道,第一代iPhone的项目差点儿就被拿掉了,连苹果这样左右世界的公司都有如此惊险的故事,就更不要提什么代工厂了。

末日危机,中国工厂会消失吗?
倒闭的代工厂在遇到危机时,又何尝没有考虑过转型或者提高技术呢,但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本
投入,代工厂本就利润微薄,却常常需要替上游客户垫付库存费用,据说苏州最近倒闭的代工厂内依旧有大量的库存。

在这种背景下,代工厂就只能和目前的客户签生死状,一旦诺基亚、Moto这样的手机品牌遭遇寒流,代工厂就只能倒闭。

基于此背景,代工厂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在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倒闭,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贡献的出货量不同,这就好像养鸡场里的鸡一样,虽然他们也知道有东莞这种灯红酒绿的世界,但大多数鸡只能呆在笼子里,吃饭、吃激素、长肉,然后等着被吃掉。

目前,代工厂的倒闭潮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也到了末日,因为任何产业链(不仅仅限于消费电子)都需要有人把它们组装起来,而且,代工厂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组装任务,还要积极推动GDP 发展以及带动社会就业,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替跨国公司背负污染环境的历史罪名。

总之,这些代工厂不会轻易消失,也不会轻易从中国消失,否则,奥巴马早就把苹果产品的组装搬回美国了。

未来,代工业仍会盛行于中国,大规模的洗牌之后,整个行业会留下3~5个巨头,然后,和谐稳定地生产100年,直到这里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直到中国人的力量连手机都拿不起来了。

效仿巨头,小代工厂怎么活?
其实,谈到代工就不可能绕开富士康,它是代工大王,这家企业的健康程度也代表着中国代工业能活多久。

众所周知,从Moto V3到诺基亚的各种外壳,再到苹果的iPhone系列,富士康几乎承担了全宇宙最优秀品牌的代工任务,而且总处于行业的最前沿。

这种势头让他们赚取了大量的辛苦钱,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资本积累,为其电商模式转型、机器人探索、面板技术研发,建立自有品牌等战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养料,甚至能为战略失误买单。

而这些战略的成功又会帮助其增加资本积累速度,从而形成正循环。

或许,巨头的操作模式可以给小型代工厂带来些许参考。

表面上看,富士康的成功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时代的机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加之,各地政府的大力帮助才有了代工大王的今天。

但了解代工业的人都知道,这些利好因素都是富士康凭借“兢兢业业”换来的,真得是靠“拧好每一颗螺丝”、”贴好每一张保护膜”换来的。

在企业内部,没有人高谈阔论理想和梦想,而是由上而下修炼执行力和基本功,这种状态已然超越了“勤奋”的范畴,简直是
自虐。

当然,也正是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对工作的无限分解才导致了大量的负面情绪,最高潮的表现就是2011年的坠楼事件。

此外,他们能够坚持最基本的底线,例如按时发工资、按时交税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坠楼事件闹得全宇宙都知道了,富士康也没被勒令停产整顿,深圳人才市场人头攒动也都是想入职,更没有爆出什么员工未讨薪的事件,这些都是巨头企业能获取社会资源的正向手段和先决条件,也是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