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5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1试卷
民族理论某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10 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B. 经济发展D. 社会发展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B. 1965 年C. 1978 年D. 1987 年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B. 自由c.自然D. 自愿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互助与互利D. 和平与发展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经济发展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B. 35C. 44D. 55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C. 13B. 12D. 14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B. 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B. 自治、自养、自传C. 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二、多项选择题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12.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1594A: 奴隶制民族C. 资本主义民族E 共产主义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D. 社会主义民族13. 以下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是( )。
北京语言大学2015年春学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15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3一、单选题:二、多选题:1.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就必须( )。
(满分:4)A. 加大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B. 依赖发达地区无私的援助C. 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D. 在短期内消除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E. 赋予少数民族地区高度的自治权正确答案:A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A.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高原地区B.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C.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D.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疆或靠近边疆地区E.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地理和气候复杂正确答案:ABCDE3.“三股势力”的严重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满分:4)A. “三股势力”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B. “三股势力”严重危害国家政治安全C. “三股势力”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D. “三股势力”严重危害国家文化安全E. “三股势力”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安全正确答案:ABCDE4.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满分:4)A.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B.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C. 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D.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E.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正确答案:ABD5.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以下地方( )。
(满分:4)A. 青海省B. 四川省C. 云南省D. 甘肃省E. 陕西省正确答案:ABCD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主要宗教有( )。
(满分:4)A. 佛教B. 伊斯兰教C. 基督教D. 天主教E. 道教正确答案:ABCDE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各民族在社会事业和经济上也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石油北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1. 有的民族,如日而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没有经历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这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
A. 常态发展B. 异态发展C. 跳跃式发展D. 同化满分:2 分2. 中国民族识别的实践主要经过了()阶段。
A. 一个B. 二个C. 三个D. 四个满分:2 分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A. 从种族发展成民族B. 从胞族发展成部落C. 从氏族发展成部落联盟D.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满分:2 分4. 《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规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它民族的幼儿,其民族成分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 )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A. 18岁B. 19岁C. 20岁D. 22岁满分:2 分5. 中国民族识别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
A. 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并确定一批民族成分2B. 识别民族成分和对民族的支系进行区分与归并1C. 民族识别工作重新开始D. 陆续恢复、更改了部分民族成员的民族成分满分:2 分6. 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历史阶段”是指()。
A. 原始社会B. 原始社会末期C. 奴隶社会D. 阶级社会形成后满分:2 分7.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A. 土地,森林,矿产,水,海洋B. 土地,河流,矿产C. 黄金,山脉,平原D. 水流,山地,矿产,植被满分:2 分8. 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 中国汉族B. 美利坚人C. 俄罗斯人D. 印度斯坦人满分:2 分9.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陆续确认了()个少数民族。
A. 55B. 56C. 54D. 35满分:2 分10. 当今世界大约有2 000多个民族,每个国家都由一定的民族所组成,有的国家由单一民族组成,有的国家由多民族组成,各个民族各有自己的特点。
下列选项对民族的正确认识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网上作业任务1-4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
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1)民族同化在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
(5)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民族同化和民族组合的区别:
(1)民族同化是甲变成乙或乙变成甲,或者是甲乙的某一部分向对方的转化。但是,民族组合是甲、乙等民族或其一部分,组合成非甲非乙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异源同流就属于这种情况。
讨论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翻身解放;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 变革;确认五十六个民族成份,实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实现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密切了党同少数民 族群众的联系。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和考验,我国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5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58)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3.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
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5.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
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一、单项选择题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的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2.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D.长治久安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二、多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的可靠保证。
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DE )的方针、原则。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开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开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开展过程中开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开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局部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开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开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开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局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开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开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开展B.异态开展C.渐进式开展D.突变式开展E.跳跃式开展2.民族的开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开展包括( BCD )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3.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4.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5.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6.民族( 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7.民族( 消亡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8.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3.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一、解释题(要求只答要点,无需论述。
每题5分,共20分。
)l、民族答: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区域自治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央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向前发展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由多民族人民实行的地方自治。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答: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根本途径。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因果、条件、不可分割。
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4、毛泽东关于民族消亡的论述答: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如此。
二、辨析题(要求先回答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错误)2、民族融合的结果即民族消亡。
(对)3、民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错误)4、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坚决支持民族同化。
(错误)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三题选做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l、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答:(1)旧的民族关系中的消极因素(2)各民族之间差异存在(3)各种利益矛盾在民族关系上有表现(4)阶级斗争仍然存在(5)民族差别特点存在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答:(l)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民族理论基础(2)列宁、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民族理论体系(3)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3、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答:(l)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与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广大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3)是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和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北语19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15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1一,多选题1. 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的民族有()。
A. 哈萨克族B. 蒙古族C. 朝鲜族D. 塔吉克族E. 满族?正确答案:ABCD2. 关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面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 宗教信仰自由只是对信教者而言B. 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进行无神论宣传C.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D. 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E. 宗教信仰自由是个人的私事,也是个人的权利?正确答案:ABC3.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主要表现为()。
A. 民族特点、民族差别还将长期存在B.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存在也是长期的C.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没有消灭,国际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D. 历史上遗留下的民族偏见、民族隔阂的残余,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E.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影响的长期存在,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正确答案:ABCDE4. 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A. 宗教信仰自由B.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D.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E. 积极支持宗教走向世界?正确答案:ABCD5. 我国能够真正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因为()。
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 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C.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D.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E.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答案:ABCD6. 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含有的共同特征有()。
A. 共同语言B. 共同地域C. 共同经济生活D. 共同心理素质E. 共同价值体系?正确答案:ABCD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有()。
A. 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 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 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 民族和谐的初步性E. 民族平等的均等性?正确答案:ABCD8.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能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标准答案201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B.团结C.互助 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民族理论与政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1 D.14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8.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9.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12 B.13 C.14 D.15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1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1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1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
2015年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试卷含答案
2015年度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试卷单位名称成绩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3.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4.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工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6.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7.【D】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B.演变和发展C.变异性D.传承性和变异性8.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A.原则性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9.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10.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A入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11.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语15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1
一、多选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V 1. 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的民族有()。
A. 哈萨克族
B. 蒙古族
C. 朝鲜族
D. 塔吉克族
E. 满族
满分:4 分
2. 关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面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 宗教信仰自由只是对信教者而言
B. 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进行无神论宣传
C.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 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E. 宗教信仰自由是个人的私事,也是个人的权利
满分:4 分
3.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主要表现为()。
A. 民族特点、民族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B.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存在也是长期的
C.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没有消灭,国际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D. 历史上遗留下的民族偏见、民族隔阂的残余,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E.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影响的长期存在,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满分:4 分
4. 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A. 宗教信仰自由
B.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E. 积极支持宗教走向世界
满分:4 分
5. 我国能够真正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因为()。
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C.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D.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E.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满分:4 分
6. 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含有的共同特征有()。
A. 共同语言
B. 共同地域
C. 共同经济生活
D. 共同心理素质
E. 共同价值体系
满分:4 分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有()。
A. 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 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 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 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E. 民族平等的均等性
满分:4 分
8.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能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
A. 人们的思想认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客观存在,传统的旧的习惯势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灭
B.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仍没有消除
C.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虽然基本消灭,但社会根源的其他部分还没有消除
D. 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客观原因
E. 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宗教渗透长期存在
满分:4 分
9.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其含义是()。
A.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一国之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世界范围内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C. 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D. 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
E. 聚居和散居民族一律平等
满分:4 分
10.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 民族结构
B. 民族素质
C. 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 社会环境
满分:4 分
11. 形成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主要有()。
A. 各民族人民之间长期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B. 历代王朝实行移民、屯田、戌边和开荒政策,导致各民族人民相互迁徙和流动
C. 各民族为了谋生、追求耕地,寻找牧场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流动
D. 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使力量较弱的民族为了逃避战祸而进行大迁徙
E. 朝代的更替,造成人口交叉迁徙
满分:4 分
12. 作为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族风俗习惯反映着民族的()。
A. 经济生活
B. #自然环境
C. 历史传统
D. 生产方式
E. 心理感情
满分:4 分
13. 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必须()。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C. 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D. 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E. 替少数民族同胞管理经济文化等事务
满分:4 分
14. 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包括()。
A. 血统
B. 生活
C. 语言
D. 宗教
E. 风俗习惯
满分:4 分
15. 50多年来,广西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
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进步,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
A.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享有自治权
B.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C. 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 国家坚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E. 国家对口支援的政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满分:4 分
16. 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
目前,在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
这说明()。
A. 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C. 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E.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满分:4 分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因此,解决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的特点有()。
A. 同步性
B. 艰巨性
C. 多样性
D. 敏感性
E. 国际性
满分:4 分
18.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
A. 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 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 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 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满分:4 分
19. 下列被称为造诣很深的少数民族科学家的是()。
A. 鲁明善
B. 札马鲁丁
C. 明安图
D. 忽思慧
E.
满分:4 分
20. 目前到西藏布达拉宫等宗教场所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
到宗教场所旅游的游客必须()。
A. 做到文明旅游
B. 及时宣传无神论
C. 自觉反对民族分裂行为
D. 团结教徒
E. 信教爱国
满分:4 分
21. 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有()。
A. 民族性
B. 稳定性
C. 发展性
D. 交融性
E. 敏感性
满分:4 分
22. 民族风俗习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尽管各民族风俗习惯产生的基础不同,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性,它们是()。
A. 民族性
B. 群众性
C. 传承性
D. 变异性
E. 敏感性
满分:4 分
23.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
A. 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
B. 进入了各民族充分发展的时期
C. 各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
D. 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E. 民族之间的某些矛盾和摩擦已经排除
满分:4 分
24.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 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 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 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 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E. 相互制约关系
满分:4 分
25. 近年来,我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说明()。
A. 我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把爱国爱教结合起来
B.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宗教组织及其成员在政治思想面貌上已发生了变化
C. 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 广大教徒放弃了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
E. 广大教徒逐渐坚信无神论的思想
满分: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