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1]
2007年高考理综真题(全国卷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 甲状腺激素B 雌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iv.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v.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2007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省理综试题物理部分答案解析版
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卷1答案解析14:B 解析:由题意可以得到g'=1。
6g ;由黄金代换GM=gR 2可以得到22'''M R g MR g =解得R ’=2R15:A 解析:由振动图像得到原点处的质点在y 正半轴向下运动,由于向负x 轴传播,所以只有A 选项正确.16:AC 解析: 由于两种状态下压强相等,所以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里气体分子对活塞的总冲量肯定相等;由于b 状态的温度比a 状态的温度要高,所以分子的平均动量增大,因为总冲量保持不变,所以b 状态单位时间内冲到活塞的分子数肯定比a 状态要少。
17:C 解析:如图所示,光线射到A 或B 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而后由几何关系得到第二次到达界面的时候垂直打出.O 点为∆ABC 的重心,设EC=x ,则由几何关系得到:23x x r =+。
解得光斑半径x=2r 18:C 解析 ,选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分别得到对于A 图: 11.520.51mg mg mv ⨯+⨯= 对于B 图: 20.511 1.51mg mg mg mv ⨯+⨯+⨯=对于C 图: 31 1.52mg mg mv ⨯+⨯=对于D 图: 41.52mg mv ⨯=综合四个选项得到3v 最大19:AD 解析: 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n=2到n=4,由于是电子轰击,所以电子的能量必须满足13.6-0.85<E 〈13。
6-0。
54,故D 选项正确;第二种可能是n=5到n=6,电子能量必须满足13。
6-0.38〈E<13。
6-0。
28,故A 选项正确20:B 解析:运用一个结论: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一族平行线上等距离的两点的电势差相等,所以Uab=Ucd ,所以c 点电势为8v ;:D 解析:由初始位置可得,切割的有效长度在逐渐变大,且为逆时针,所以BD 中选一个,由于BD 两项中第2秒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在第3秒内,线框已经有部分出上面磁场,切割的有效长度在减少,且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只有D 选项是正确的.22.(1)①竖直位移或↑↓ 衰减或衰减调节 y 增益② 扫描范围 1k 挡位 扫描微调(2)①P 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 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N 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②小球从槽口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 ,则有10op v t = 1OM v t = 2ON v 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200v =2110200v v ON OM ON OM e v v OP OP---===--③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 和ON 与小的质量有关解得:21m M v v m M-=+ ⑦ 整理得:220()m M v v m M -=-+ ⑧ 所以:0()n n m M v v m M-=+ ⑨ 而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速度满足:021(1cos 45)2mgl mv -=临界 ⑩ 联立① ⑨ ⑩代入数据解得,当n=2时,2v v >临界当n=3时,3v v <临界 所以,最多碰撞3次25 解:对于y 轴上的光屏亮线范围的临界条件如图1所示:带电粒子的轨迹和x=a 相切,此时r=a,y 轴上的最高点为y=2r=2a ;对于 x 轴上光屏亮线范围的临界条件如图2所示:左边界的极限情况还是和x=a 相切,此刻,带电粒子在右边的轨迹是个圆,由几何知识得到在x轴上的坐标为x=2a;速度最大的粒子是如图2中的实线,又两段圆弧组成,圆心分别是c 和c ’ 由对称性得到 c ’在 x 轴上,设在左右两部分磁场中运动时间分别为t1和t2,满足1225t t = 12712t t T += 解得116t T = 2512t T = 由数学关系得到:32R a = OP=2a+R代入数据得到:3OP=2(1+)3a 所以在x 轴上的范围是32a x 2(1+)3a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14、D 解析: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为:tanφ = 错误! ,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tanθ = 错误! ,故tanφ =2 tanθ ,D 正确。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综试卷(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图a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4321υυυυ、、、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1υB .2υC .3υD .4υ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2007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e 20 C u 6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B .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 .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 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 ++++++++-----++++++++ --------+++++-------- --------+++++-------- ++++++++-----++++++++ S ++++++++-----++++++++ --------+++++-------- --------+++++-------- ++++++++-----++++++++S ++++++++-----++++++++ --------+++++-------- --------+++++-------- ++++++++-----++++++++ S ++++++++-----++++++++--------+++++-------- --------+++++-------- ++++++++-----++++++++ S放 射 性 颗 粒 数 /%B . 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 . 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 . 发酵液PH 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料在细胞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一物理部分详解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物理部分(湖北湖南福建安徽江西)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B、2C、3.2D、4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4m/s。
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a),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
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0C)中达到的平衡状态。
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界释放了热量1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地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B、1.5rC、2r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2007年高考理综真题(全国卷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 甲状腺激素B 雌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iv.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v.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试卷参考答案-推荐下载
(1)5.0m/s2(结果是 4.8 m/s2 的得 1 分) (2)D4D3 区间内 (3)1:1
15.(本题满 10 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原子核的基本知识以及电磁场对带电粒子作用的基本 规律的了解,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1)X1
代表的是
4 2
H
e
(或
),X2
代表的是
(2)如答图 1 所示(曲率半径不作要求,每种射线可只画出一条轨迹.) (3)①B.使电子刚好落在正极板的近荧光屏端边缘,利用已知量表达 q/m。C.垂 直电场方向向外(垂直纸面向外)②说法不正确,电子的荷质比是电子的固有参数.
16. (本题满 12 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天体运动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
(1)设土星质量为 M0,颗粒质量为 m,颗粒距土星中心距离为 r,线速度为 v,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解得: v
得: vA 6
vB 2
GM 0 r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0 分。本大题共 12 小题,其中 1—8 小题为必做题,9— 12 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在 9—10、11—12 两组选择一组作答。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错 选或不答的给 0 分。 1.ABD 2.B 3.BD 4.AD 5.B 6.A 7.BD 8.D 9.D 10.AC 11.BC 12.A
mgL
vB' 2gL
0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广东卷
图1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 理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宁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本大题共l2小题,其中1-8小题为必做题,9-12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在9-10、11-12两组中选择一组作答。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B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图1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为基态,若氢原子A 处于激发态E 2,氢原子B 处于激发态E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A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B .原子B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 .原子A 能够吸收原子B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D .原子B 能够吸收原子A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 3.图2所示的匀强电场E 的区域内,由A 、B 、C 、D 、A '、B '、C '、D '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ABCD 垂直。
2007年河南高考理综含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综试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e:20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罐发本酵到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在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实用文档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3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5.下图表示用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的量2-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 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5.6~7.0C.pH在.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D 的是pH一定小于7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的氨水等何种混合的盐酸和pH=11A.pH=3 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的盐酸和pH=11B.pH=3 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的醋酸和pH=11C.pH=3 的的氨水等体积混合的硫酸和pH=11D.pH=3,则阳极上溶液,若阳极上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CuSO0.0100 mol8.以惰性电极电解4 Cu的质量为析出5.12g 2.56 g D.0.64 g B.1.28 g C.A.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ONe,H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2),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种气体的压强(p )(H> p(Ne)> p BH()>p(O).p(O)NeA.p()>p2222)(O> p)(Ne)> p ())> p(C.pH)(O> p(Ne D.pH2222 10.已知氧气还原反应O+12HSO↓SO)2Cu(IO+24KI+12H=2CuI+13I+12K23224422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其中1mol 实用文档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加MnO催化剂,加热)B.KMnO加热432C.HO(水溶液,加MnO催化剂)D.HgO(加热)222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 C.6 D.713.下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及解析.docx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 .0.5B . 2.C. 3.2 D . 41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4 m/s,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a 所示,在下列 4 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15 s 时波形的图是y/m y/m0.10.1-0.800.81.6x/m- 0.800.8 1.6x/my/m A By/m0.10.1- 0.800.8 1.6x/m- 0.800.8 1.6 x/mC D1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 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 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 b 态相比, a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 .与 a 态相比, b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 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 .从 a 态到 b 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分)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体积缓慢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2.(3分)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A.波长一定是4cm B.波的周期一定是4s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 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3.(3分)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有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B.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C.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D.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4.(3分)如图,P是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的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5.(3分)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A.λ1+λ2B.λ1﹣λ2C.D.6.(3分)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质点在固定的正的点电荷作用下绕该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0,轨道平面位于纸面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现加一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轨道半径并不因此而改变,则()A.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大于T0B.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小于T0C.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大于T0D.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小于T07.(3分)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 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E 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B.E 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C.E k=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D.E k=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8.(3分)如图所示,在PQ、QR区域是在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均为l,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bc 边与磁场的边界P重合.导线框与磁场区域的尺寸如图所示.从t=0时刻开始线框匀速横穿两个磁场区域.以a→b→c→d→e→f为线框中有电动势的正方向.以下四个ε﹣t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二、实验题9.(17分)(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单摆偏离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摆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度有利的是.(2)有一电流表,量程为1mA,内阻r g约为100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S1和S2,将R 调到最大;b.合上S1,调节R使满偏;c.合上S2,调节R1使半偏,此时可认为的的内阻r g=R1.试问:(ⅰ)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为了使测量尽是精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电源E应该选择.(ⅱ)认为内阻r g=R1,此结果与r g的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相等”)10.(16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11.(19分)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定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核或氮核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0u.)12.(20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Oxy的第一象限中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在其他象限中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是y轴上的一点,它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h;C是x轴上的一点,到O的距离为l.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初速度沿x轴方向从A点进入电场区域,继而通过C点进入磁场区域,并再次通过A点,此时速度与y轴正方向成锐角.不计重力作用.试求:(1)粒子经过C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用tanθ表示即可);(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分)(2007•全国卷Ⅱ)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体积缓慢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分析】解答本题应明确:气体体积膨胀则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压缩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做功和热传递均可改变内能.【解答】解:A、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气体对外界做功,A正确;B、根据=常数,P增大时,V不一定变化,B错;C、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可能向外界放热,根据△U=W+Q可知,内能不一定增大,C错误;D、在Q=0的过程中,不能排除做功,若有外界对气体做功,则内能增大,若气体对外界做功,则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2.(3分)(2007•全国卷Ⅱ)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 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A.波长一定是4cm B.波的周期一定是4s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 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分析】由振动图象可直接读出振幅、周期;因不知波的传播方向故需讨论两种可能的传播方向,在图象中找出同一时刻两点的位置确定两点间的可能的波长数;则由波长、频率及波速的关系可求得波速的可能值;【解答】解:根据振动图象两个最大值的横坐标之差为振动周期,则T=4s,B选项正确;从图象纵坐标可看出振幅A=2cm,C选项正确;根据题中所给的振动图象可得如果波从0到1传播,则,如果波从1到0传播,则,根据可计算出波速和波长可能是1cm/s和4cm(波从1到0传播,n=0),但1cm/s和4cm,不是唯一答案,故A、D错误.故选BC.3.(3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有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B.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C.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D.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分析】要求物体运动的时间,则要找出两个物体运动的速率大小关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同高度速率相同.动量是矢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解答】解: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故有mgh=解得v=所以在相同的高度,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即速率相同.由于a的路程小于b的路程.故t a<t b,即a比b先到达s.又到达s点时a的速度竖直向下,而b的速度水平向左.故两物体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3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P是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的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分析】根据光的现象,只要光的振动方向不与偏振片的狭逢垂直,都能有光通过偏振片.【解答】解:A、太阳光包含垂直传播方向向各个方向振动的光,当太阳光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偏振光,故A正确;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能通过偏振片,故B正确;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不能通过偏振片,因为它们已经相互垂直.故C是错误的;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也能通过偏振片,故D正确;故选:ABD5.(3分)(2007•全国卷Ⅱ)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A.λ1+λ2B.λ1﹣λ2C.D.【分析】氢原子在跃迁时,发光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间的差值,则设出三个能级即可表示出辐射光子的能量关系,由E=h可明确波长关系.【解答】解:氢原子在能级间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与能级差相等.如果这三个相邻能级分别为1、2、3能级E3>E2>E1,且能级差满足E3﹣E1>E2﹣E1>E3﹣E2,根据可得可以产生的光子波长由小到大分别为:、和这三种波长满足两种关系和,变形可知C、D是正确的.故选CD.6.(3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质点在固定的正的点电荷作用下绕该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0,轨道平面位于纸面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现加一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轨道半径并不因此而改变,则()A.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大于T0B.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小于T0C.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大于T0D.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小于T0【分析】负电在正电的库仑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外加一垂直平面的匀强磁场时,负电质点还会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轨道半径因不变,所以会导致周期发生变化.当磁场方向指向纸里时,负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与库仑力方向相反,所以周期变大;当磁场方向指向纸外时,负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与库仑力方向相同,所周期变小.【解答】解:在未加磁场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律得:=在加磁场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库仑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左手定则)得若磁场指向纸里:,T1>T0若磁场指向纸外:,T2<T0,故选:AD7.(3分)(2007•全国卷Ⅱ)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 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E 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B.E 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C.E k=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D.E k=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能定理和万有引力相结合的题目,探测器要能到达月球则到达月球时的速度必须大于等于0,即E k末=E K﹣W+W1≥0;根据地月质量关系可得探测器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与月球对探测器的引力所做的功的关系.【解答】解:探测器脱离火箭后同时受到地球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根据F=G可知开始时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大于受到月球的引力,后来受到月球的引力大于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探测器在运动的过程中地球的引力对物体做负功,月球的引力对物体做正功,所以探测器能够到达月球的条件是必须克服地球引力做功越过引力相等的位置.又根据F=G可知探测器受到的引力相等的位置的位置距离地球远而距离月球近,设在探测器运动的过程中月球引力对探测器做的功为W1,探测器克服地球引力对探测器做的功为W,并且W1<W,若探测器恰好到达月球,则根据动能定理可得﹣W+W1=E K末﹣E k,即E K末=E K﹣W+W1故探测器能够到达月球的条件是E k末=E K﹣W+W1≥0,即E K≥W﹣W1,故E K小于W时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故B正确.由于M地≈81M月,故W≈81W1假设当E K=W时探测器能够到达月球,则E k≥W﹣W1仍然成立,可转化为≥W﹣W1仍然成立,即应有W1≥W,这显然与W≈81W1相矛盾,故假设不正确.即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故D正确.故选B、D.8.(3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所示,在PQ、QR区域是在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均为l,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bc边与磁场的边界P重合.导线框与磁场区域的尺寸如图所示.从t=0时刻开始线框匀速横穿两个磁场区域.以a→b→c→d→e→f为线框中有电动势的正方向.以下四个ε﹣t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不同阶段电动势的方向,以及根据E=BLv 求出不同阶段的电动势大小.刚进磁场时,只有bc边切割;bc边进入QR区域时,bc边和de边都切割磁感线,但等效电动势为0;bc 边出磁场后,de边和af边切割磁感线,af边切割产生的电动势大于bc边;de边出磁场后后,只有af边切割.【解答】解:下面是线框切割磁感线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在第一阶段,只有bc切割向外的磁感线,由右手定则知电动势为负,大小为Blv.在第二阶段,bc切割向里的磁感线,电动势为逆时针方向,同时de切割向外的磁感线,电动势为顺时针方向,等效电动势为零.在第三阶段,de切割向里的磁感线同时af切割向外的磁感线,两个电动势同为逆时针方向,等效电动势为正,大小为3Blv.在第四阶段,只有af切割向里的磁感线,电动势为顺时针方向,等效电动势为负大小为2Blv.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实验题9.(17分)(2007•全国卷Ⅱ)(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单摆偏离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摆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度有利的是AC.(2)有一电流表,量程为1mA,内阻r g约为100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S1和S2,将R 调到最大;b.合上S1,调节R使满偏;c.合上S2,调节R1使半偏,此时可认为的的内阻r g=R1.试问:(ⅰ)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电阻箱R0;为了使测量尽是精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滑动变阻器甲;电源E应该选择电源E2.(ⅱ)认为内阻r g=R1,此结果与r g的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偏大”、“偏小”、“相等”)【分析】(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为了提高精度,摆线要长些,摆球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拉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去求单摆的周期.(2)(ⅰ)该实验是利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最后电流表的内阻等于R1的阻值,所以R1应该用电阻箱,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电源应选用E2.在实验的过程中认为总电阻不变,则总电流不变,所以R的阻值要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根据电源的电动势和电流表的量程可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6kΩ,所以知道应选择最大电阻为10kΩ的滑动变阻器.(ⅱ)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认为总电阻不变,总电流不变,实际上调节变阻箱后,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电流表为时,电阻箱的电流比大,它们电压相等,所以电流表的内阻大于电阻箱的电阻,用电阻箱的电阻表示电流表的内阻,比真实值偏小.【解答】解:(1)A、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可得,g=,从该公式可看出,摆长l大一些,周期大一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精度.故A正确.B、摆球体积较大,空气阻力也大,不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故B 错误.C、只有在小角度的情形下,单摆的振动才可以看作简谐振动,周期公式才满足.故C正确.D、T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采用累计法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故选AC.(2)(ⅰ)根据半偏法的测量原理,R1必须选电阻箱R0,才能测量;电源选择E2,误差较小.根据电源的电动势和电流表的量程可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6kΩ,所以滑动变阻器乙不能有效调节,应该选择甲.(ⅱ)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电路特点可得:合上S1,调节R使电流表满偏:I g=合上S2,调节R1使电流表半偏(电路中的总电流):I=上式比较可得I>I g.所以,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则:R1<r g(R1为测量值,r g为真实值),即此结果与r g的真实值相比偏小.故本题答案为:(1)AC.(2)(ⅰ)电阻箱R0,滑动变阻器甲、电源E2.(ⅱ)偏小10.(16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分析】要求物块相对于圆轨道底部的高度,必须求出物块到达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在最高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重力和轨道对物体的压力提供,当压力恰好为0时,h最小;当压力最大时,h最大.【解答】解:若物体恰好能够通过最高点,则有mg=m解得v1=初始位置相对于圆轨道底部的高度为h1,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mgh1=2mgR+解得h1=当小物块对最高点的压力为5mg时,有5mg+mg=解得v2=初始位置到圆轨道的底部的高度为h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2=2mgR+解得h2=5R故物块的初始位置相对于圆轨道底部的高度的范围为11.(19分)(2007•全国卷Ⅱ)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定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核或氮核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 和14.0u.)【分析】中性粒子与静止的氢核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列式,求解出氢核的速度;中性粒子再次与静止的氮核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列式,再求解出氮核的速度,将两次速度比较,可以求出中性粒子的质量.【解答】解:设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和v,氢核的质量为m H.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和v H′.由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得mv=m v′+m H v H′①②解得v H′=③同理,对于质量为m 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v N′=④由③④中2mv相同式可得m=⑤将m H=1.0u和m N=14.0u和v H′=7.0v N′代入⑤式得m=1.2u即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为1.2u.12.(20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所示,在坐标系Oxy的第一象限中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在其他象限中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是y轴上的一点,它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h;C是x轴上的一点,到O的距离为l.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初速度沿x轴方向从A点进入电场区域,继而通过C点进入磁场区域,并再次通过A点,此时速度与y 轴正方向成锐角.不计重力作用.试求:(1)粒子经过C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用tanθ表示即可);(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分析】(1)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可求出初速度,再根据圆周运动的对称性求出C点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方向可通过几何关系求解.(2)粒子从C点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做速率为v的圆周运动.通过几何关系表示出轨道半径R,进而求出B.【解答】解:(1)以a表示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有qE=ma ①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设粒子从A点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为v0,由A 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为t,则有h=②l=v0t ③由①②得:④设粒子从C点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v垂直于x轴的分量⑤由①④⑤式得=⑥设粒子经过C点时的速度方向与x轴夹角为α,则有tanα=⑦由④⑤⑦式得:⑧(2)粒子从C点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做速率为v的圆周运动.若圆周的半径为R,则有qvB=⑨设圆心为P,则PC必与过C点的速度垂直,且有.用β表示PA与y轴的夹角,由几何关系得Rcosβ=Rcosα+h⑩Rsinβ=l﹣RsinαⅠ由⑧⑩Ⅰ式得:Ⅱ由⑥⑨Ⅱ式得;答:(1)粒子经过C点时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为;(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为.。
2007-2012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解析版
秒内的位移大小分别等于相应时间内的矩形面积和梯形面积,而根据几
秒内两车逐渐靠近;在t=10秒时两
,符号
,符号E
E O P
,符号
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x x y 3tan ==θ…………
qBd
设入射粒子的速度为υ,由洛仑兹力的表达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秒内,位移也为一个小三角形面积S,第3秒内,位移为
)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
,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则有
④
)要使光敏电阻能够对电路进行控制,且有光照时路灯熄灭,光敏电阻应与1,2串联,3,4与路灯串
二、选择题:本题共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和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B错误。
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
b
R
D。
第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
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试卷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本大题共l2小题,其中1-8小题为必做题,9-12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在9-10、11-12两组中选择一组作答。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B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图1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 为基态,若氢原子A 处于激发态E 2,氢原子B 处于激发态E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A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B .原子B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 .原子A 能够吸收原子B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D .原子B 能够吸收原子A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3.图2所示的匀强电场E 的区域内,由A 、B 、C 、D 、A '、B '、C '、D '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ABCD 垂直。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I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I物理试题评析黄干生(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黄冈438000)1总体评价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I物理试题,素材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试卷结构合理,题型、题量与赋分均与过去保持相对稳定.与2006年同类试卷相比,考生的平均得分率下降,试题总体难度有所上升.试题的外观和内涵都有所刷新,或巧设问题情境、或用活知识和规律、或放眼于科技前沿,或联系生活实际,无论哪道试题,都立足于高中物理课本知识,着眼于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了“稳中有改、改中有进、大胆创新、答案准确”的特点. 试题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的命题要求.突出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 是一份构思新颖、设问巧妙、致力挖掘物理内涵、体现物理学思维特点、突出选拔功能、具有较高区分度,有利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实施,与高校学习衔接紧密的好试题.2试题特点理综卷I物理试题突出了学科主干、突出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能力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考查全面、对学科能力定位恰当,对中学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整套试题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核”五个部分都有命题点,力学占51.7%,电学占33.3%,其它占18%,试题考查范围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考查内容既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内容覆盖了高中教材二十三章的二十章,考查的知识面较宽,能力要求突出;试题情景新而不怪,题面观感熟而不旧,求解过程活而不难,运算量大而不繁.命题紧扣了考试大纲,遵循了命题要求.物理试题凸现出以下一些特点.3.1注重能力考查,突出学科内综合理综卷I物理试题特别注重能力考查,所考试题中有10道试题考查了II级要求,2道试题考查了I级要求,I、II级要求考查比例为2:10. 命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近40个.由于受题量的限制,所以每道试题都融合了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没有考查单个知识点的试题.3.2题型题量稳定,考查方法多变与2005、2006年一样,2007年物理试题的总题量为12题(选择题8道.非选择题4道),其中实验题1大1小共2道小题;3道计算题中有2道力学题(1道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1道涉及碰撞、动量与能量的问题);1道电学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可以说,同三年来的题型题量一样,十分稳定.但试题的落点、考查方法却在不断变化.如在选择题中的有关“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中,05年I卷考的是利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求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比”,07年卷I考的是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和万有引力定律,求宜居行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在振动和波部分,05年卷I考查了求解“做简谐振动的质元振动的时间”,06年卷I考的是“共振”知识,07年卷I则考查了“由振动图象求波动图象”;在非选择题中,05年卷I第24题涉及的是“弹力、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考点,解答中突出考查对物理过程的分析;06年卷I第24题为以实际运输工具中的传送带为情景突出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综合应用;07年卷I 第24题涉及的考点则是“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等,解答中突出了数学(数列求和的运算)能力要求;06年卷I第25题,考查的是单个带电小球在电场、重力场中的往复运动规律,而07年卷I第25题则考的是大量不同速率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范围确定.3.3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模型新颖试题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尤其是从体育运动项目中寻找力学模型、挖掘题眼,设置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既考查了能力,又使试题不落俗套.第23题:(题略,详见中国物理教育网,下同)本题以接力赛中的交接棒为题材,设置了一道学生十分熟悉的比赛场景.剥去场景外观,试题描述了两种运动形式,一是运动员甲的一段匀速直线运动,设其运动位移为S 1;二是运动员乙在接力区内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t ,乙完成交接棒时,其发生的位移为S 2,紧接着画出相应的图示如图,设乙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就不难找出如下规律和数据:a V t = ①, 2221at S = ②, Vt S =1 ③, 201S S S +=④, 022S V a = ⑤ aV S 222= ⑥ a =3m/s 2 ⑦ m S L 5.62=- ⑧ 解答本题的方法还有平均速度法、作图法、相对运动法等多种方法,这种题材考生虽然很熟悉,但要真正弄清题中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近年来多次出现过以体育运动项目为题材的试题,这些试题虽然所描述的物理模型各不相同,但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将题中的生活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条件灵活求解,这就告诫我们应引导学生远离死记硬背,关注物理与实验联系.3.4注重规律运用,突出潜能考查2007年的计算题命题,多以物理事件为具体对象、设置问题清晰,虽情景直观、但过程复杂,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找出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进行求解.力学中的计算题注重考查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应用.如,第24题:(题略)本题突出考查了发生弹性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的掌握和运用,强调了数列求和的运算.运算量较大,数学要求较高.仔细观察会发现,绝缘球每次碰撞都要减少部分机械能,根据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机械能能守恒,将结论的限定条件分别转化为速度、高度、动能和重力势能与三角函数关系等条件来分析.要使绝缘球经过多次碰撞后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小于45°,则绝缘球碰撞后的速度应该小于某个值;或碰撞后上升的高度应小于某个值;或者碰撞后的动能小于某个值…….这样就可将分析角度的条件转化为分析速度、高度、能量等这些我们熟悉的物理量.如:(1)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速度应满足: 由21(145)2t mv mgl com =-︒,知t v = 00()(0.9)n n n M m v v v m M-==+123123n v v v ====当、、时,330.7,tn v v l =〈=只有当时, 故知n =3 (2)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动能应满足:(145)0.3kt E mgl com mgl =-︒=第n 次碰撞后的动能与碰前动能的关系为:()222001191()0.812119nn n kn k M m E m v E m M --⎛⎫=== ⎪++⎝⎭ 231020301230.81(0.81)(0.81)k k k k k k n E E E E E E ===当=、、时,其对应动能分别为、、 只有330.2650.3kt k kt n E E mgl E mgl =〈=当=时,与比较,. 故知n =3(3) 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高度应满足:由0(1cos45)Pn E mgl =-,知0(1cos45)0.3t h l l =-=211(0.81)22n n n m M h l l m M -⎛⎫== ⎪+⎝⎭ 231231111230.81(0.81)(0.81)222n h l h l h l =⨯==当=、、时,、、 只有3313(0.81)0.2650.32n h l l l =⨯=〈当=时,. 故知n =3该题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广阔,入题途径繁多.其重点是要认真仔细分析题中限定的条件,放大思维的空间,找出解题途径;列出第n 次碰撞过程后绝缘球的或速度、或动能、或重力势能、或高度的通式是关键.本题既考查了对物理条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运动学、能量和数学中的幂函数等众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3.5重视图象功能,考查思维能力2007年全国理综I 物理试题特别强调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分析、表达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2007年全国理综卷I 涉及到有图象和要用到图象的题有第15、17、18、19、20、21、23、25等8题,分值达73分.第15、19、20题是利用图象表述物理概念及不同物理量间的关系,第17、18、21题是利用图象反映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第23、25题则是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前提下画出图形、图象,然后根据所画出的图形找出解题的途径,要求考生要具有综合运用图象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第18题:(题略)这道题在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时,可将题中F mg-t 图象变换成v-t 图象,用v-t 图象法,直接得出正确答案C 的结论.也可以将F mg-t 图象转换成F 合—t 图象,然后根据冲量的定义I=Ft,在F 合-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间所围面积表示冲量的大小,横轴上方面积表示的冲量为正方向,下方面积表示的冲量为负方向.由下面的四幅图象知图C 所示冲量最大,该情况下动量的改变量也大,即3s 末的速率最大,正确答案为C.用图象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常用的工具,充分利用图象给予的信息、条件、功能,寻找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物理教学中加强图像教学,能促使学生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广东卷
图1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 理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宁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本大题共l2小题,其中1-8小题为必做题,9-12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在9-10、11-12两组中选择一组作答。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B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图1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为基态,若氢原子A 处于激发态E 2,氢原子B 处于激发态E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A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B .原子B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 .原子A 能够吸收原子B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D .原子B 能够吸收原子A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3.图2所示的匀强电场E 的区域内,由A 、B 、C 、D 、A '、B '、C '、D '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ABCD 垂直。
2007物理高考真题(全国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详细解答(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用)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体积缓慢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在压强不断增大有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答案】ApV 【分析】当气体增大时,气体对外界做功,当气体减小时,外界对气体做功;故A选正确;根据T=常数,p增大时,V不一定变化,故B选项错;在V减小的过程中,可能向外界放热,根据ΔE =W+Q可知,内能不一定增大,故C选项错误;Q=0的过程中,W不一定为0,故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三者的关系【易错点】ΔE=W+Q的符号【备考提示】热学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中,但在全国高考理综物理部分每年必考一道选择题,而且题目相对较容易。
但这部分知识较多,应注意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15.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
由此可以得出ArrayA.波长一定是4cmB.波的周期一定是4s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答案】BC【分析】根据振动图象两个最大值的横坐标之差为振动周期,故T=4s,B选项正确;QOPS从图象可看出振幅A =2cm ,C 选项正确;根据题中所给的振动图象无法得到波长(或波速),也就无法根据λ=Tv算出波速(或波长),故A 、D 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易错点】容易混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
【备考提示】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应加强理解质点的振动过程、振动图象、波的形成过程及波的图象,弄清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区别和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综试卷(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图a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4321υυυυ、、、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1υB .2υC .3υD .4υ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原来增加了5条。
用△n 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 之差,E 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 和E 的可能值为A .△n =1,13.22cV <E <13.32cVB .△n =2,13.22eV <E <13.32eVC .△n =1,12.75cV <E <13.06cVD .△n =2,12.72cV <E <13.06cV20.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
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
已知a 点的电势为20 V ,b 点的电势为24 V ,d 点的电势为4 V ,如图,由此可知c 点的电势为A.4 V B.8 V C.12 V D.24 V21.如图所示,LOO′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和∠OO′L′均为45°。
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
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的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
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I/v为单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书写作答无效。
22.(17分)实验题:(1)用示波器观察叔率为900Hz 的正弦电压信号。
把电压信号接入示波器Y 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钮。
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钮或 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钮置于 位置,然后调节_____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212010v v v v --,其中v 10和v 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 1和v 2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
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
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计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①P点是的平均位置。
M点是的平均位置。
N点是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5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24.(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
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
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
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
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25.(22分)两平面荧光屏互相垂直放置,在两屏内分别取垂直于两屏交线的直线为x轴和y轴,交点O为原点,如图所示,在y>0,0<x<a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y>0,x>a 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两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在O点有一处小孔,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粒子沿x轴经小孔射入磁场,最后打在竖直和水平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亮,入射粒子的速度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
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0<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与在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5,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712T,其中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
试求两个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不计重力的影响)。
2007参考答案:14.B 15.A 16.AC 17.C 18.C 19.AD 20.B 21.D22.(1)①竖直位移或↑↓ 衰减或衰减调节 y 增益② 扫描范围 1k 挡位 扫描微调(2)①P 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 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N 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②小球从槽口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10op v t =1OM v t =2ON v 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200v =2110200v v ON OM ON OM e v v OP OP---===--③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 和ON 与小的质量有关23. 解:(1)设经过时间t ,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t-vt/2=13.5将v=9代入得到:t=3s,再有 v=at解得:a=3m/s 2(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则:s=at 2/2代入数据得到 s=13.5m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24.解:设:小球m 的摆线长度为l小球m 在下落过程中与M 相碰之前满足机械能守恒:21(1cos )2mgl mv q -=① m 和M 碰撞过程满足:01M mv MV mv =+ ②22201111222M mv mv MV =+ ③联立 ②③得:10m Mv v m M -=+ ④说明小球被反弹,而后小球又以反弹速度和小球M 发生碰撞,满足:112M mv MV mv =+ ⑤222121111222M mv mv MV =+ ⑥ 解得:21m M v v m M-=+ ⑦ 整理得:220()m M v v m M -=-+ ⑧ 所以:0()n n m M v v m M-=+ ⑨ 而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速度满足:021(1cos 45)2mgl mv -=临界 ⑩ 联立① ⑨ ⑩代入数据解得,当n=2时,2v v >临界当n=3时,3v v <临界所以,最多碰撞3次25 解:对于y 轴上的光屏亮线范围的临界条件如图1所示:带电粒子的轨迹和x=a 相切,此时r=a ,y 轴上的最高点为y=2r=2a ;对于 x 轴上光屏亮线范围的临界条件如图2所示:左边界的极限情况还是和x=a 相切,此刻,带电粒子在右边的轨迹是个圆,由几何知识得到在x 轴上的坐标为x=2a;速度最大的粒11 子是如图2中的实线,又两段圆弧组成,圆心分别是c 和c ’ 由对称性得到 c ’在 x 轴上,设在左右两部分磁场中运动时间分别为t1和t2,满足1225t t =12712t t T +=解得116t T = 2512t T = 由数学关系得到:32R a =OP=2a+R代入数据得到:3OP=2(1+)3a所以在x 轴上的范围是32a x 2(1+)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