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4节 蒸腾作用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教案设计(1)
蒸腾作用一、背景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绿色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以此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本节课题内容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以及与其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相联系;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侧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尤其作为刚刚进入中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好演示活动和探究活动。
初中生好奇心强,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重要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部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本节课涉及的重要概念为:“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作用叫蒸腾作用。
”本重要概念的建构,涉及四条主要的次位概念以及支撑每条次位概念的事实性知识,具体如下:A.绿色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
B.绿色植物主要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睡的参与。
D.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
D1.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D2.水分主要以气体形式散失。
D3.蒸腾拉力促使水分从低处向高处移动。
D4.蒸腾作用可以降低物体温度、拉动水和无机盐运输学生在构建“蒸腾作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将吸收、运输、蒸腾等作用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整体理解植物生活。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分析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环境适应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
1.演示蒸腾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生活中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2.教师点评,总结小组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的思维发展: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填空题:通过填空题,让学生回顾蒸腾作用的过程、作用等关键信息。
3.应用题:设计一些生活实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植物生理过程,尤其是蒸腾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对蒸腾作用的了解较为浅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
2.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浇花、植物晒太阳等现象,引发他们对植物吸收水分、蒸腾作用的思考。
3.前置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水分运输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布置一道思考题,如“请你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课后思考。
2.布置一道实践题,如“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蒸腾现象”,让学生课后实践。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完整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如雨后植物的生长、农业生产中灌溉的意义等,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5.4蒸腾作用”,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部分内容。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输和散失等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实际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思考能力。
3.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及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分析气孔在蒸腾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测定蒸腾作用速率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问题:“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蒸腾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蒸腾作用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关键信息。
2.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Chapter 5.4的课后习题,特别是第1、3、5题,巩固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设计实验,让学生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5.4节“蒸腾作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针对蒸腾作用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5.4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5-4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四、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植物蒸腾作用现象”的相关实验,用于课前的导入部分。
2.收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包括:旁晚或阴天移栽植物,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到了冬天会落叶等等。
3.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新课导入1.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大家最想选择的旅游景点是哪种类型?(意在引导学生说出森林中可以感受到低温,湿润。
)2.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乘凉,为什么呢?(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暂不做评价,作为整节课的引子。
)(二)新课学习【过渡】:学习完今天这节课,前面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实验。
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①植物的蒸腾现象: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减掉下部分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A.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B.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C.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上没有水珠。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课程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观察与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求知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二)探究活动:1、植物的蒸腾失水(1)选一个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2)展示教师提前做好的“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与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3)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A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2、归纳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水分的运输途径。
概念: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部位: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能少量进行。
3、用动态图解展示蒸腾作用水分的运输途径。
4、【建议活动】: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取叶片和温水观察一两种植物叶片气孔的分布。
方法:将植物叶片放入盛有46摄氏度左右的温热水中,观察叶面气泡的多少。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蒸腾作用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相关实验的演示,并通过相关的问题串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对蒸腾作用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觉和认识到蒸腾作用的存在,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很难对蒸腾作用的整体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的经验,并学习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吸收作用等知识,在教学中有待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关蒸腾作用的完整知识。
三、核心素养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农作物都是我们观察和探索的对象,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通过探索气孔数目和分布,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使其了解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训练观察和分析能力,并由此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植物吸收作用有关;蒸腾作用过程中散失水分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涉及关于叶片结构的知识,同时探究气孔的分布是一个重要实验。
蒸腾作用还涉及水分的运输,与根、茎、叶中导管的功能有关。
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的知识相联系。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1.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A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原理。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阐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向上的动力、增加降水、带走热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通过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蒸腾作用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需要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通过对蒸腾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4节,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掌握了植物一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并初步了解了叶片及气孔的相关知识。
而即将学到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叶片和气孔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性提问,导入新课: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教师边口述以下内容:同学们,对于玉米我们并不陌生,肉香汁甜,是一道美丽的佳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在前面学生推测、争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推测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2、继续提问:(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教案
孔数目和分布时,想一想,怎样保证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
大家说得很好,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种生物学上求平均值的方法—五点取样法。
(向学生展示五点取样法的示意图)在我
们生物学上,有一种常见的调查方法叫做五点取样法。
即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取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所以我们可以依照此方法选取叶片的下表皮,再求得气孔数目的平均值就可以作为最后的实验结果。
比较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时,应该怎么办?
真聪明。
生记下:多处测量求平均值即可保证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
取样法。
中,消耗水分的去向)。
1%~5%。
散失到体外。
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植物的蒸腾作用》课程教学设计
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课题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课前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1.播放矿泉水广告视频2.比较玉米一生吸水与利用的情况,问:99%的水哪去了?学生观赏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观察、分析、讨论:99%的水蒸腾散失了。
以贴近生活的视频和对比数据激疑,引课入课题。
二探究(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先出示课前准备的演示实验装置A、B组,多媒体逐个展示问题:1、B塑料带内壁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对比A)水珠主要从什么器官散发出来的?原因是什么?3、是以液态水的形式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的?出示演示实验装置C组前,先让学生推测B、C哪组装置带叶的塑料带内壁的水珠多些,为什么?再出示C组实验装置让学生仔细观察。
[学以致用1]思考:为什么最好在阴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分析并逐个回答问题。
多名学生作依次回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水分散失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B、C两组实验,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用刚学的知识加以解释:这些方法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先只观察A、B组实验装置,了解蒸腾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并通过A、B对照实验得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了解植物蒸腾失水的现象。
2、懂得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双边式教学教学过程提问:1、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2、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哪一种多?思考与讨论:1、根为什么吸收那么多的水分?2、吸收的那么多水分去了哪里?我们带者以上的问题,来学习第4节蒸腾作用。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1、演示实验:学习课本第92页的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思考其中的“讨论”题。
小结: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叶片。
思考:平常植物的叶片散失水分我们为什么看不见?——通过水蒸气散失2、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小结: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95%-99%)都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只有少部分(1%-5%)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思考讨论:有些人很难理解,根好不容易从土壤中吸收那么多水,就这么白白的散失掉了,不是很浪费吗?究竟叶散失那么多水有什么作用呢?教师总结:叶散失水分,对于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大部分被散失到了体外。
具科学家研究得知,1克水散失时,吸收能量约2.45×10³焦耳,可见,蒸腾作用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小结:蒸腾作用的意义:1、可以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2、能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且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中去。
思考与讨论:1、没有吸收作用,有没有蒸腾作用?(没有)2、没有蒸腾作用,有没有吸收作用?(没有)3、没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没有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没有)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5、如何把蒸腾作用的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蒸腾现象,明白了蒸腾作用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了解了蒸腾作用的意义。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探索了植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其中,5.4节《蒸腾作用》是理解植物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内容。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为此,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辅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蒸腾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例如,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呈现植物蒸腾作用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材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下作业: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入?
2.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与组员有效沟通?
4.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蒸腾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4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2、模型演示气孔的不同状态。
教师通过模型的演示来展示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状态。
在演示时要让学生知道气孔内壁和外壁的厚度不一样。
通过上面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保卫细胞气孔水分蒸腾吸水膨胀开放蒸腾失水缩小关闭不蒸腾3、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形状有无叶绿体表皮细胞保卫细胞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那么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下表是某一植物在一天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请分析回答:时间(时)失水量(克)7:00-8:00 190 皮的保卫细胞形态、结构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模型观察气孔的不同状态,认识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状态。
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分析表中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模型演示气孔的开闭。
利用PPT展示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结构特点比较表格9:00-10:00 209 11:00-12:00 221 13:00-14:00 233 15:00-16:00 227 17:00-l8:00 213 19:00-20:00 19021:00-22:00 10023:00-24:00 90引导学生从不同时间段的光照强度、温度两方面因素分析失水量,分析、讨论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继续引导学生,除了光照强度、温度能影响蒸腾作用外,其他因素也能影响蒸腾作用。
空气湿度:湿衣服晾晒的过程,空气越干燥,温度越高,水越容易变成水蒸汽而散失;如果天气阴冷,湿度大则不容易发生。
空气流动状况:晾衣服时,如果风比较大,就容易干,如果无风状态,衣服干的就较慢。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5、蒸腾作用的意义。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是在植物体内为的水却能从根部流向树叶呢?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看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继续分析其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
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
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
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
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
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学习流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阅读书本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完成下面
的填空。
1.植物体内的以形式散失到。
植物
体内水分的蒸腾主要是通过上的来完成,叶柄和
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精典教案
蒸腾作用K教学目标月1.知识:(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彖,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Z能力:(1)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K教材内容分析》1.知识结构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蒸腾作用的意义2.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 •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 一节的知识相联系:(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一章知识相联系;(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K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位于贵阳市区内,是贵阳市课改实验样本校之一,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比较齐全。
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对生物知识普遍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
K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
先演示槓物的蒸腾现彖,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敬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报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K设计思路月1.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3、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讨论: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
2、蒸腾作用可以促使根从土壤里不断地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从根运输到叶里,。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小结:
学生统计数据
学生记录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师生共同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师生共同小结:
柳、槐、水稻、小麦等都可作为阳生植物叶片的材料,玉簪、绿萝等生活在荫蔽环境的植物可以作为获得阴生植物叶片的材料。选取样板材料的部位和气孔统计的方法要尽量保持一致性,否则获得的实验数据缺乏信度。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时,质疑学生的问题有“为什么经过日晒的物体温度会显著升高”“为什么经过日晒的植物升高幅度小”“蒸腾作用对植物以气体形式散失水分有什么意义”“植物体吸水和运输有什么意义”。同学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他们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
学生进行观察
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课题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进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之前,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使他们意识到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的蒸腾效率不同,思考气孔与植物生活的关系,进而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设计并执行实验计划,收集和解读实验数据来检验假设。本活动为学生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充足时间,保证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针对本组的假设设计实验计划。设计实验计划时要有定量研究的意识,能够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植物的蒸腾现象: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将上述实验装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在相同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内气孔的数目,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师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新课相关内容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学生作出实验假设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观察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一、根据上述的植物蒸腾现象,针对不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颁布,提出的探究问题是: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实验假设: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
材料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剪刀,镊子,解剖针,蚕豆叶玉簪叶。
方法步骤:1、分别取蚕豆叶和玉簪叶的上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探பைடு நூலகம்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难点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关键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法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具
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小结:
我们知道,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有些植物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生活得好,如柳、槐、小麦和水稻等;有些植物在荫蔽的环境下生活得好,如玉簪、绿萝等。有的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环境里。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植物,气孔蒸腾速度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