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才学习网20100721125525724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公共科目》辅导教材-第2章 经 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2章经济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框架】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四、资本的运行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反全球化思潮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核心内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历史背景①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卫其基本矛盾的日益露;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2)理论来源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它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并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但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②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它挥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展望了人类的理想社会,但通向这一社会的阶级力量和道路是不现实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第一阶段:从1843年至1895年。
这一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建立了无产阶级关于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2)第二阶段:从1895年至1917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随着历史发展向新阶段的推进,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研究,揭示它的本质,发现它的发展规律。
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马克思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阶段。
(3)第三阶段:1917年至今。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段。
《社会经济统计学》复习习题及解答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第一章~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要了解4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①40个学生②40个学生的成绩③每个学生④每一个个学生的学习成绩2.标志是()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名称④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3.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①工人的年龄②工人的工种③工人的工资④工人的产品产量4.某同学的统计学成绩为90分,则90分为()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数量指标④标志值5.每班组有20名工人,把每个人生产的产品数量加起来除以20,这是()①对20年变量求平均②对20个指标求平均③对20个标志求平均④对20个标志值求平均6.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力武器①解决实际问题②认识社会③克服主观片面性④解决量论问题7.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①社会经济统计活动②政治经济学③数理统计学④解决理论问题二、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顺序号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别()①品质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②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值表示③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值表示④数量标志不能用数量值表示2.要了解某市商业企业经营情况,则指标有()①该市商业企业个数②该市商业职工人数③该市职工工资总额④该市商业企业销售额⑤该市大中型企业个数3.指标与数量标志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①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②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③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④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都可以互相转化4.在工业普查中,()①每一个工业是总体单位②全部工业企业是统计指标③工业总产值13700亿元是统计指标④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⑤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5.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有()①目的必须明确②指标必须确定③内容必须全面、系统④层次清楚,联系紧密⑤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6.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是()①数量性②总体性③社会性④连续性⑤具体性7.统计指标体系按其作用不同分为()①社会指标体系②经济指标体系③科学技术指标体系④基本指标系⑤专题指标系三、填空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2010浙江林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浙江林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809科目名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社会主义本质2.党的基本路线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三个有利于5.按劳分配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2.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三、论述题(共60分)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15分)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关系是什么?(10分)3.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0分)4.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15分)四、重要文献分析题(30分)江泽民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选自《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页。
分析论证: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些方面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0分)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些方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10分)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些方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10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答: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行政理性)【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理性【知识框架】一、行政理性的基本内涵行政理性的界定;行政理性的实质;行政理性的标准。
二、行政理性的限度有限政府的概念;行政理性的限度。
【核心内容】一、行政理性的基本内涵(一)行政理性的界定行政理性是一般理性在行政领域的具体化,是指行政主体在价值判断、事实认知、目标规划、工具选择等方面进行合理权衡、理智取舍、客观分析、冷静思考的行为能力与行为模式。
其所关注和探讨的是行政生活理性化问题。
(二)行政理性的实质1.行政程序理性行政理性的实质最终表现为行政主体的理性行政。
理性行政主要表现为行政程序的理性。
(1)行政程序理性指通过行政程序产生的结果是合理的、正义的,同时行政程序过程是一个通过事实、证据以及程序参与者之间平等对话与理性说服的过程。
(2)行政程序理性的中心问题是通过一系列包括程序原则和程序制度等程序机制来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尽可能地保证行政自由裁量的理性化。
(3)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中心是行政选择,行政选择的基础总是与行政判断相联系,行政选择与行政判断又总是以一定的行政程序进行的。
通过行政程序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理性化,对于行政程序公正非常重要。
2.行政决定政府通过行政程序做出行政决定时,应当说明做出行政决定的理由。
其意义在于,对行政程序操作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理性的控制,促使人们建立起对行政程序公正性的信心。
如果行政决定没有说明理由,行政机关将很难使这样的决定正当化。
行政主体必须阐明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是否说明了理由是程序合法性问题;而理由是否合理则是实体合理性问题。
这是政府在做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决策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开听证并进行辩论的原因所在。
3.行政理念政府职能的行使离不开行政理性。
理性行政是行政主体在依法行政的同时,要以德行政。
理性行政围绕着基本的行政理念展开,行政理念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1)行政理念本身,即通过行政主体所奉行的基本行政理念的传播,影响行政相对人,使其接受相应的行政理念,从而发挥行政理念对社会行为主体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公共科目》辅导教材-第10章 资料分析【圣才出品】
第10章资料分析【知识框架】一、文字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数据信息进行计算、统计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文字资料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特点,了解常用的数字表述形式、数量单位和统计术语,分析文字材料的结构,理解关键名词的含义,理清各项内容之间的时间关联或者逻辑关系。
常见题型有孤立语段型、多段语段型等。
题目一般给出一段文字资料,然后列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
二、表格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的数字运算能力,特别是快速计算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表格资料的组成及类型、常用的数量单位和统计术语、统计算法,根据表格内容进行诸如增长量、增速、比重、发展趋势指标的分析和计算。
题目一般给出一个表格资料,然后列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
三、图形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的直觉判断和估算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图形资料的类型和特点、常用的数量单位和统计术语,解读不同类型图形的信息含义,掌握数据信息计算和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图形中包含的数据资料及其相互关系计算所需指标。
题目一般给出饼图、趋势图、柱状图、网状图、混合图等图形资料,然后列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
四、混合型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文字、表格和图形资料的各自特点,从不同类型资料中查找、印证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处理。
题目一般给出文字与表格、文字与图形、图形与表格、文字含表格与图形等混合型资料,然后列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选择符合【核心内容】一、文字资料分析1.题型概述文字型资料是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主要考查对一段文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处理的能力。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圣才出品】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①历史方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②历史经验的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立足于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解决国内的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必须研究解决的紧迫而重大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到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开拓的结果。
(1)酝酿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回答和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逐步深化①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②2002年,江泽民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3 / 58
圣才电子书
D.闪光融合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D
【解析】A 项,视觉掩蔽是眼睛在受到两次闪光后,第二次闪光掩蔽第一次闪光的视觉
2 / 5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响。B 项,边缘系统是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 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A 项,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4.根据拉什利(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 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科目代码:312)
一、单项选择题:1~6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3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宇母涂黑。
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C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 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A 项,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 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 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B 项,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D 项,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 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 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
2010-2011综合基础知识课后习题(浙江省人事厅编)_经济篇实战演练及参考答案
经济篇实战演练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
A. 经济体制B. 经济制度C. 正式的制度安排D.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
A. 降低交易费用B. 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之间达到平衡C.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D. 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3. 十六届三种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A. 国有资本B. 集体资本C. 非公有资本D. 股份制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来进行的。
A. 追究最大收入的动机B.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C. 价值规律D. 按劳分配原则5. 市场决定企业该进入什么行业并生产什么产品,这是市场经济的()功能。
A. 导向功能B. 优化配置资源功能C. 调节供求功能D. 利益刺激功能6. 公共用品的私人供应失灵是由于()原因造成的。
A. 公共用品都是被集体消费B. 对公共用品的消费有排他性C. 消费公共用品的免费搭车现象D. 公共用品的成本过大,收益过小7. 公平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实现。
A. 政府干预B. 市场自动调节C. 价格政策D. 货币贬值8.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是()。
A. 社会分工B. 社会化大生产C. 宏观调控D. 社会主义公有制9. 政府为了保护某行业的收入,可采取()措施。
A. 最高限价B. 价格政策C. 最低限价D. 货币贬值10. 我国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是()的变化。
A. 经济体制B.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C. 经济制度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1. 企业制度主要以()为基础和核心。
A. 产权制度B. 组织制度C. 管理制度D. 决策制度12.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
A. 个人业主制B. 合伙制C. 合作制D. 公司(法人)制13. 现代企业制度以()为主要形态。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政治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政治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政治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国家能力可概括为五种,包括______能力、______能力、合法化能力、强制能力和服务能力。
2.在国家政治统治研究中,影响能力较大的有______论、______论和______统治理论。
3.1968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开始的新一轮改革运动通常被称为“______”,这场改革运动最终因______出兵镇压而夭折。
4.进入20世纪,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社会制度实践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他成功领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5.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______宣布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70年代,印度支那半岛人民抗美战争取得胜利后,______、______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______个。
6.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______》,一文总结了近百年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7.中共十五大把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______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正式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1957年,美国学者______出版了国际系统理论的代表作______。
10.国际政治中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立法机关2.自治社会主义3.“三步走”发展战略4.国际冲突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意识形态变革滞后性的表现。
2.简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
3.简述国际组织的基本类型。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2.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3.试析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国家能力可概括为五种,包括______能力、______能力、合法化能力、强制能力和服务能力。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考点】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社会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项是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观冒充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C项是空想主义的观点。
D项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时提出的主张,其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与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考点】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答案】C【解析】质变与量变是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排列次序等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体现事物发展中的飞跃性。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题干中溪水之所以战胜岩石就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体现了事物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质变,达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题干体现的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四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一、名词解释1.公平答:公平,简言之就是公正、平等,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从共时的角度讲,公平包括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如经济公平、政治公平、社会公平等;从历时的角度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不但要实现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机会和权利的公平,而且要达到主体各方的负担公平;不仅要确保起点公平,而且要努力维护过程公平,力求接近结果公平或者努力缩小结果的不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还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之分,横向公平是指同一群体的人能够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履行同样的义务;而广义的纵向公平则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个人一生过程中不同阶段负担的公平。
社会保障需要首先实现横向公平,同时逐步实现纵向公平。
2.效率答: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
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3.初次分配答: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国民收入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是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做出的贡献大小给予的货币补偿。
在初次分配中,国民收人被分解为三个部分,即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职工个人收入,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的具体操作、运行和产生的结果都是由市场来实现的,强调市场中各主体的权力仅在于通过自身需求和供给行为对初次分配产生影响,分配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4.再分配答: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分配。
内蒙古自治区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精讲(数量关系)【圣才出品】
第二章数量关系第一节数学运算一、速算技巧1.代入法代入法是考试中最为常见的解题方法之一,是将题目的选项直接代入题干判断正误的方法。
代入法有效地避开了解题的常规思路,绕掉了题目中隐含的各种关系,即使考生不会解题,也能用代入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代入法有多种形式,包括:(1)直接代入法:直接将选项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的方法,适用题型包括同余、不定方程、多位数、年龄、和差倍比等。
【例】四个连续的自然数的积为1680,它们的和为()。
A.26B.52C.20D.28【答案】A【解析】设四个自然数中最小的为x,则四个自然数分别为:x,x+1,x+2,x+3,则4个自然数的和为4x+6,即4个数的和减去6能被4整除,代入选项,只有A符合。
(2)特殊值代入法:将题干中某种未知量用特殊值(通常是方便计算)代入,求出结果。
【例】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它又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B 地返回A地,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千米/小时。
A.50B.48C.30D.20【答案】B【解析】假设AB两地距离为120千米,则A地开往B地用了2小时,从B地返回A 地用了3小时,来回总路程为240千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240÷5=48千米/小时。
(3)代入法的其他形式:代入法经常和粗略判断法,排除法,猜证结合法等综合运用。
【例】有粗细不同的两支蜡烛,细蜡烛的长度是粗蜡烛长度的2倍,点完细蜡烛需要1小时,点完粗蜡烛需要2小时。
有一次停电,将这样两支蜡烛同时点燃。
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剩长度一样,则此次停电共停了()。
A.10分钟B.20分钟C.40分钟D.60分钟【答案】C【解析】因为细蜡烛的长度是粗蜡烛长度的2倍,且点完细蜡烛需1个小时,则所求的时间应在30分钟和60分钟之间,把各选项代入,只有当停电时间为40分钟时符合题意。
因此C项正确。
2.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考点】物质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之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囊括了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改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本题引用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蕴涵哲理的诗句进行考查,题干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静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动(风定花犹落),动的时候也更能体现出静(鸟鸣山更幽)。
所以,世界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考点】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分【答案】C【解析】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区分的依据是“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可能性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能找到变成现实的依据;而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变成现实的根据和条件。
2010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生产场所B.地下矿藏C.交通道路D.生产工具【答案】D【解析】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的。
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生产力D.上层建筑【答案】C【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3.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
A.配置资源B.扩大生产C.获得利润D.商品交换【答案】D【解析】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4.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A.社会制度B.生产模式C.经济框架D.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并贯穿于整个经济运行过程。
5.在商品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这种商品的价值形式称为()。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B【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②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③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④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2012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真题及详解【圣才
2012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真题及详解绝密★考试结束前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B.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C.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答案】D【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地概括为()。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C【解析】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BD三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3.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ˆ 依概率收敛于 , 即 0 , lim P (| ˆ | ) 0
n
ˆ 是总体参数 的一致(或相合)估计量. 则称
一致性估计量仅在样本容量 n足够大时,才显示其优越性.
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关于一致性的两个常用结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2 点估计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同一个未知参数,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估 计量可能不同,于是提出问题 应该选用哪一种估计量? 用何标准来评价一个估计量的好坏? 常用 标准 (1) 无偏性 (2) 有效性 (3) 一致性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2.1 无偏性
定义 若 E (ˆ )
ˆ 是 的无偏估计量 则称
k i
1 n k 1 n k E( Ak ) E( X i ) E( X i ) n i 1 n i 1 1 n k k n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特别地 样本均值 X 是总体期望 E( X ) 的无偏估计 量
1 2 样本二阶原点矩 A2 X i 是总体二阶 n i1
1 (1) 设常数 ci i 1,2, , n. n
n
c 1.
i 1 i
n
证明
ˆ1 ci X i 是 的无偏估计量.
i 1 n
ˆ1 ci X i 更有效. ˆX 比 (2) 证明
i 1
ˆ1 ) ci E ( X i ) ci 证 (1) E (
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3 设 ( X1, X 2 ,, X m ) 是总体 X 的一个样本 , X~B(n , p) n > 1 , 求 p2 的无偏估计量. 解 由于样本原点矩是总体原点矩的无偏估 计量以及数学期望的线性性质, 只要将未知 参数表示成总体原点矩的线性函数, 然后用样 本矩作为总体矩的估计量, 这样得到的未知参 数的估计量即为无偏估计量. 令
i 1 2 i
n
1i j n
(c
2 i
c ) n c
2 j i 1
n
2 i
1 c n i 1
n 2 i
1 2 ˆ ) D( ˆ1) D( n
结论
算术均值比加权均值更有效.
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如 X ~ N( , 2 ) , ( X 1 ,X 2 ) 是一样本.
1 e 例7 X ~ f (x; ) 0
x
x 0, x0
0 为常数
则 X 是 的一致估计量. 证 由例5 知 X 是 的无偏估计量,且
lim D ( X ) lim
n
2
n
n
0
所以 X 是 的一致估计量, 证毕.
18
定义的合理性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次由样本得到的 估计值与真值都相等,但可以要求这些估 计值的期望与真值相等.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1, X 2 , , X n ) 是总体 X 的样本,
证明: 不论 X 服从什么分布(但期望存在), 1 n Ak X ik 都是 k 的无偏估计量. n i 1 证 由于 E ( X ) k i 1,2, , n 因而
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5 设总体 X 的密度函数为 x 1 x 0, e f ( x; ) 0 x0
0 为常数
由例4可知, X 与 n min{ X 1 , X 2 , , X n } 都 是 的无偏估计量,问哪个估计量更有效? 解
D( X )
1 1 2 2 2 证 前已证 ( X i X ) X i X n i 1 n i 1
n
n
E( X i ) E( X ) , D( X i ) D( X ) 2 E ( X ) E ( X ) , D( X ) n
2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 样本 k 阶矩是总体 k 阶矩的一致性估计量.
由大数定律证明
ˆ 是 的无偏估计 2. 设 量, 且 lim D (ˆ ) 0 , 则
n
ˆ 是 的一致估计量.
用切贝雪夫不 等式证明
矩法得到的估计量一般为一致估计量 在一定条件下, 最大似然估计具有一致性
1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X E( X ) np
1 2 2 2 X i E( X ) (np) np(1 p) m i 1
m
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故
1 2 (n n) p X i X m i1
2 2
m
因此, p2 的无偏估计量为
1 1 m 2 p 2 Xi X n n m i 1
因而
n n 1 1 2 2 2 E ( Xi X ) E( Xi ) E( X ) n i1 n i1 2 2 2 2 ( ) ( ) n n 1 2 2 n 1 n 2 2 ( Xi X ) 故 E 证毕. n 1 i1
1 X i ( X i 1) m i 1 n ( n 1)
8
2
m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4 设总体 X 的密度函数为
x 1 x 0, e f ( x; ) 0 为常数 0 x0 ( X 1 , X 2 , , X n ) 为 X 的一个样本
i 1 i 1
13
n
n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而
2 2 2 ˆ D( 1 ) ci D( X i ) ci i 1
n
n
2 1 ci ci 2 ci c j i 1 i 1 1i j n n n
2
i 1
c
2 1 ˆ1 X1 X 2 3 3 1 3 ˆ2 X1 X 2 4 4 1 1 ˆ3 X1 X 2 2 2
由例6(2) 知
都是 的无偏估计量
ˆ3 最有效.
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2.3 一致性(相合性) ˆ ˆ( X , X ,, X ) 是总体参数 定义 设 1 2 n
n
1 P( X 1 z)P( X 2 z) P( X n z)
故 n Z 是 的无偏估计量.
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2.2 有效性
ˆ ( X , X ,, X ) 定义 设 1 1 1 2 n
ˆ2 2 ( X 1 , X 2 , , X n )
都是总体参数 的无偏估计量, 且 ˆ1 ) D( ˆ2 ) D ( 则称 ˆ1 比 ˆ2 更有效.
z 0 0 nz 1 (1 P ( X i z )) i 1 1 e z 0 z0 0 f Z ( z ) n nz e z0 n 即 Z ~ E E (Z ) E ( nZ ) n
证明 X 与 n min{ X 1 , X 2 , , X n } 都是 的无偏 估计量 证 故 E(X ) E(X )
1 X ~ E E( X )
X 是 的无偏估计量.
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令 Z min{ X 1 , X 2 , , X n } FZ ( z ) 1 P ( X 1 z , X 2 z , , X n z )
2
n
D(n min{X1, X 2 ,, X n})
2
所以, X 比 n min{ X 1 , X 2 , , X n } 更有效.
1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6 设总体 X,且 E( X )= , D( X )= 2
( X 1 , X 2 , , X n ) 为总体 X 的一个样本
原点矩
n
2 E ( X )
2
的无偏估计量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2 设总体 X 的期望与方差存在, X 的样本为 (X1, X2 ,, Xn ) (n > 1) . 证明 n 1 2 2 (1) Sn (Xi X) 不是 D( X )的无偏估量; n i1
n 1 2 2 ( Xi X ) 是 D( X ) 的无偏估计量. (2) S n 1 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