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观潮教案

合集下载

《观潮》说课稿15篇

《观潮》说课稿15篇

《观潮》说课稿15篇《观潮》说课稿1一、说教材《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主要是科学,也是艺术。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

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老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

我抓住学生和老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材料。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他们往往充满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把握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2.教学难点: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感受大自然神奇的氛围。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潮水动画等,辅助教学。

2.音响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潮水声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播放潮水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觉上体验潮水的壮观。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等,确保朗读质量。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诗歌,学生了解观潮的原理和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内容和背诵。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电子教材《观潮》PPT。

2.教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

3.教具:黑板、粉笔、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海浪声音让学生感受大海的气息,引发学生对观潮的兴趣。

2.学习诗歌:播放《观潮》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诗歌解析:通过课文分析,深入探讨观潮的奥秘,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的原因。

4.诗歌背诵:组织学生分组背诵《观潮》,并进行小组表演。

5.情感体验: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6.诗歌赏析:指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修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7.诗歌创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

8.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背诵《观潮》。

2.写一篇观潮的感受随笔。

3.用图片或手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观潮场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观潮的原理和过程,培养了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

下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以上文档为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1 观潮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1 观潮

1、观潮[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教时安排] 2课时[教学预案]第一课时一、诗句导入,初步感知1、[出示单元提示]从这里你了解到一些什么?(1)阅读内容:自然奇观。

(2)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感受奇观,了解写法。

(3)阅读拓展:搜集资料。

2、知道了这些,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

齐读课题3、钱塘江大潮闻名中外。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

[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4、你们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真那么神吗?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要求:一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一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自由读——逐段读(正音: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踮着脚、薄雾、风号浪吼)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默读,如果把课文分三部分,怎么分。

[出示阅读小贴士:读这样的课文,除了要注意这件事是怎样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

]5、《观潮》可以分几个阶段呢?快速浏览课文,可以找找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

6、交流(“这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7、小结:课文分为3阶段。

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潮头过后)8、在这3个阶段中,你认为哪一部分内容最精彩。

(第2部分)二、品读“潮来时”师:那我们先来学学第2部分。

赶紧读一读吧!边读边想,划出你从课文的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景象,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一)随机交流1、理解“闷雷滚动”2、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即将到来的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像啊!(齐读)1、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会说些什么?2、大家都翘首以待,一起在等待着激动人心的一刻。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观潮》教案15篇

《观潮》教案15篇

《观潮》教案15篇《观潮》教案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__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观潮课文教案

观潮课文教案

观潮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观潮》一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观潮》一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作用。

2.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文《观潮》,黑板、粉笔、学生课本、教师课件等。

2. 材料准备:课文理解题、讨论题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在海边或者海洋中看到过什么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观潮》,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潮汐是怎么形成的?(3)潮水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

3.课文理解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潮汐的周期是多长时间?(2)潮汐的高潮和低潮分别在什么时候发生?(3)潮差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认为潮汐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影响?(2)如果你是一位海岸防护工程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潮汐侵蚀海滩?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5.小结与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展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体验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阅读相关资料并写一篇与潮汐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潮汐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潮教学设计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5篇观潮教学设计1《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__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

(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

(目标教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观潮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设计意图】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探求*之美的情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感,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设计提要】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从不同层次上的要求来由浅入深的感知、理解、欣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念。

【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用具】录象机、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形象美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

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

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录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我可不能白给你们看啊。

(放录象)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可以将作者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讲一下。

说明:这一激情导语及钱塘涌潮的录象放映,目的在于创设吸引、感染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这篇课文的背景故事。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能够听懂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

5.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组讨论。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要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

2.课文的PPT或手绘素材。

3.教师准备的相关问题。

4.班级学生分组名单。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观潮》这篇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故事。

2.学生猜测和讨论一下课文的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1.学生自读一遍课文。

2.老师示范朗读一遍,学生跟读。

第三步:词语解释(15分钟)1.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学生跟读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提问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辅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

第四步:课文讲解和讨论(20分钟)1.老师用PPT或手绘素材展示课文内容,并解释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五步:课文讲评(10分钟)1.学生随机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检验理解程度。

2.老师评价学生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

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词语掌握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表现不活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加油!。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2023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观潮》2023教案篇1一、课题:观潮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观潮》,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 潮汐的基本知识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僻词汇和语句的理解。

2. 潮汐成因的自然科学解释。

教学准备:1. 课文《观潮》的文本。

2. 与钱塘江大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潮汐成因的科普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潮汐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包括潮汐的定义、成因、周期等。

2. 学生通过科普资料,了解潮汐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洋捕捞、能源开发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态度培养(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以及对自己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同时,学生应通过讨论和思考,了解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观潮教案一等奖及说课稿3篇

观潮教案一等奖及说课稿3篇

1、观潮教案一等奖及说课稿观潮一文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观潮教案及说课稿,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观潮的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景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景象,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4.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王老师听说( )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漂亮,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

(笼罩、薄雾、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5.反馈: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订正在边上。

这位同学的字也写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整体感知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

现在老师再请大家仔细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看,课题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呢!)(时间顺序)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你怎么知道的?(你在预习的时候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2.作者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1.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潮来时的景象。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景象?(3、4自然段)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观潮》优秀教案12篇

《观潮》优秀教案12篇

《观潮》优秀教案12篇《观潮》优秀教案12篇《观潮》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关字的教学。

“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

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

“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

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

2022人教版《观潮》教案15篇

2022人教版《观潮》教案15篇

2022人教版《观潮》教案15篇人教版《观潮》教案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发展改变作为视察依次,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渐渐”、“复原”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依次、抓特点的视察方法,引导同学从中学习怎样积累资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同学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激发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留意积累资料”,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留意积累资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四周事物和积累资料的。

“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局部,所以学习作者有依次、抓特点的视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布置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它为例,让同学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四周事物的,在学问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

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纳“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同学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雄伟的气概,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大力气。

三、说学法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专心看,细致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的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观潮》教案

人教版《观潮》教案

人教版《观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观潮》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观潮》一文描绘了作者在江边观赏潮水涨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

2.2 生词和重点句子生词:江面、潮水、浪潮、涨落、赞叹重点句子:1. "江水浩荡,宽阔的江面一望无际。

"2. "潮水上涨,浩渺的江水仿佛要吞噬一切。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重点句子,自主查阅字典理解生词含义。

3.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解答生词和重点句子的问题。

3.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释生词的含义,解析重点句子的用法。

3.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运用。

4.2 拓展作业学生选择一篇自然景观的描述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欣赏。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巩固程度。

5.3 拓展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悟。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2 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媒体,生动展示课文中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人教版观潮教案

人教版观潮教案

人教版《观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观潮》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描绘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文章,通过描绘海潮的涨落,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3.2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4.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对课文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5.2 作业检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6.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观潮》相关的文章,如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

7.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海边观潮,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8.2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第九章:教学资源9.1 教材使用人教版《观潮》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

9.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观潮教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观潮
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
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
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1.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教学
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学习四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幅瑰丽壮美的图画,学完之后一定会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请同学们打开第一组课文提示,看看书中给我们介绍什么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呢?
1.学生自读,画批。

2.监控两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

搜集相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前塘秋潮的咏赞。

同学们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
介绍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奇观吧。

齐读课题《观潮》。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3.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易读错字
大堤.(dī)踮.脚(diǎn)霎.时(shà)
(2)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薄”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贯”上部分共4笔。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至第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3.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课后的资料袋,再认真地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堤.(dī tī)风号.浪吼(háo hào)
笼.罩(lóng lǒng)踮.脚(diǎn diàn)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3.用直线将搭配恰当的词语来起来。

山崩地裂的江面横贯涌来
若隐若现的响声人声翻滚
风平浪静的堤岸余波江面
人山人海的景物白浪鼎沸
六、板书
一(1)天下奇观总
二(2)潮来前
1 观潮三(3、4)潮来时分(时间顺序)
四(5)潮过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录像。

(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放录像)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