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考点大全课件
修订版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高中课件精选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物理学史课件
甲
乙
丙
丁
A.甲实验装置中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瞬间 B.乙实验装置中铜盘匀速转动时 C.丙实验装置中磁铁匀速向下穿过线圈时 D.丁实验装置中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时
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 变化.丁实验装置中线圈虽然是闭合的,还是运动的,但回路中 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2 高效演练·能力跨越 1.(多选)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 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 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 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 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 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密立根(美国) 焦耳(英国) 奥斯特(丹麦) 安培(法国) 楞次(俄国)
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用 磁感线描述磁场
电磁感应定律 E=nΔΔΦt 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 e 的电荷量
实验得出焦耳定律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研究得出安培定则 总结出了楞次定律,并和焦耳先后发现了焦耳定律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物体,重的物 体下落快,B 项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C 项错误;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D 项错误.
答案:A
4.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自己设计并动手做了几十个实验, 其中所设计实验过程不能成功观察到电流计有电流的是( )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课件)高中物理学史选讲专题(共35张PPT)
• 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 爱因斯坦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 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 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 真正开端。”
• 牛顿被认为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人”。
2、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 在伽利略理想实验和迪卡尔的补充等工作 的基础上,牛顿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 应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的牛顿第二定律是力 的瞬时作用规律。表达式是F=ma,同时规 定了力的单位。
• 牛顿第三定律阐明了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 系。
3、万有引力定律
• 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胡克等人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牛顿用数学方法(自创的 微积分)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 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 中。
• 引力常量G是1798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 验测量出来的。卡文迪许由此被称为第一 个测量地球质量的人。该实验也被评为十 大经典实验之一。
的电磁辐射。
• 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 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 镭(Ra)。
3、电子的发现
• 1897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 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 速运动的电子流。说明原子可分,原子有 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 早在1858年,德国普吕克尔首次观察到阴 极射线,1876年,德国戈德斯坦命名了阴 极射线。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认识有两种 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 辐射(如赫兹);另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 线是带电微粒(如汤姆生)。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 第16讲 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
• (8)伦琴:德国物理学干家涉,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 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______射线— —伦琴射线。 • (9)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______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X量是不 连续的,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 (12)汤姆孙: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_________,测得了电子的
比荷;汤姆孙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电验子现象。 • (13)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_________结
构。是实现人工核转变的第一人,发现了_________。
• (14)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
• (实3)牛验顿研:究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
出__________定律及____________定律,奠定了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
力学。牛顿运动
万有引力
•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___开__普__勒___三定律。 •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_______万__有_常引量力。 • (6)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______定律。
焦耳
• 2.电磁学部分
• (1)库仑:法国科学家,利用_____库__仑__扭_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 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 (2)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 荷e。
高中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课件PPT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 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 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 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 星.
(11) 英 国 物 理 学 家 法 拉 第 发 现 了 由 磁 场 产 生 电 流 的 条 件 和 规 律 —— 电 磁 感 应 定 律.
(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3.原子物理学部分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 的电子流.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 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 的辐射电磁波谱,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 即焦耳定律.
(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 电流磁效应.
(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 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 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020高中物理竞赛(科普版)物理学史05电磁场理论:电现象与磁现象等(共20张PPT)
第三节 电流的发现
一、伽伐尼电流的发现
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 公元1737—1798),1780 年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了“动物电”。有一次伽伐 尼将剥去皮的青蛙放在金属板上,他的一位助手把解 剖刀的刀尖碰到青蛙腿上的神经,蛙腿发生了剧烈的 痉挛。另一位助手发现不远地方的起电机上发生了一 个火花。伽伐尼知道后,立即重做了这个实验,观察 到同样的现象。
二、安培定律与分子电流假说
在安培提出电流元相互作用之前,法国科学家毕奥和 沙伐尔于10月30日,在法国科学院的会议上报告了, 载流长直导线对磁极的作用正比于电流强度,反比于 它们之间距离的实验成果,后来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 应用数学方法,帮助他们把实验结果提到理论的高度, 得出了毕奥—沙伐尔—拉普拉斯定律。
安培总结了当时有关动电研究的成果,于1822年发表 了《电动力学的观察汇编》,1827年发表了《电动力 学原理概论》,为以后建立电动力学系统理论作出了 奠基性的贡献。
三、欧姆定律的确立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公元1787一1854),出生 于锁匠家庭,1805年进人埃尔兰根大学学习, 1811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他一边担任中学教 师一边进行科学研究。1833年被聘为纽伦堡理 工学院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 柯普利奖章,1849年他被聘为慕尼黑大学教授, 终生未婚。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 命名电阻单位。
二、安培定律与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在假设了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沿着它们的连线和上述四个实验的基础上,总 结出了两个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正比于它们的 长度和电流强度,而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 反比的公式,即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
他进一步去寻找电磁现象的本质原因,在 1821年1月,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认 为每个分子的圆形电流形成一个小磁体,当它 们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呈规则排列时,就使物体 呈现出宏观磁性。
高考物理学史考点详解
高考物理学史常考点在科学史上,许多物理学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和事迹能教育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为追求真理而踏实学习的良好学风。
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取得的科学成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以下为常考要点:----39个细分考点如下:细分考点1:牛顿(英):总结出牛顿三定律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牛顿环”细分考点2: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总结出第一定律)伽利略论证了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发现摆的运动规律(即等时性)细分考点3:卡文迪许(英):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细分考点4:库仑(法):发现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电力常量细分考点5:奥斯特(丹麦):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发现电和磁的联系)细分考点6:安培(法):磁体的分子电流假说(通电导线产生磁场和磁体产生磁场的原因都是:由于电荷定向移动),发现电流间相互作用(如图:同向相吸,反向相斥)细分考点7:法拉第(英):研究电磁感应(磁生电)现象,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首先提出了力线和场的概念;法拉第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细分考点8:楞次(俄):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细分考点9:麦克斯韦(英):电磁场理论,光的电磁说,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细分考点10:赫兹(德):发现电磁波(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细分考点11:惠更斯(荷兰):光的波动说细分考点12:托马斯·扬(英):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细分考点13:爱因斯坦(德、美):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质能方程;爱因斯坦不是最早发现光电效应,而是首先解释了光电效应(他把光看做一种粒子)细分考点14:汤姆生(英):发现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即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细分考点15:卢瑟福(英):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质子细分考点16:玻尔(丹麦):关于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氢光谱理论细分考点17:贝克勒尔(法):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细分考点18:皮埃尔·居里(法)和玛丽·居里(法):发现放射性元素钋、镭(人工放射性)细分考点19:查德威克(英):发现中子细分考点20:约里奥·居里(法)和伊丽芙·居里(法):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细分考点21:密立根: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细分考点22:“鱼洗”的铜盆(古代中国智慧):利用的是共振,共振时振幅最大(鱼洗喷水)细分考点23:斯涅耳(荷兰):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 细分考点24:丁达尔(英国)实验:光的全反射实验细分考点25: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利用光的干涉):证明了“以太”不存在 细分考点26:玻意耳:建立元素论 细分考点27: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细分考点28: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假说细分考点29: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细分考点30:微观世界的三大发现: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细分考点31: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超导体不消耗电能,即:超导体不会产生热量)细分考点32: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电感线圈会阻碍电流变化)。
物理学史全套课件
二 元气说
1. 概述:中国古代的哲人们期望着将世界万物本源归结为一 种统一的物质,认为世界应该是由一种连续分布于整个空间 的物质所构成,而不像“五形说”是各种元素的组合。在 “道”和“太极”的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在中 国古代自然观中重要的、占主流地位的“元气说”。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认为由最高范畴的道生出阴阳二气, 进而产生万物。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提出“通天下 一气”的思想。战国末期的荀(xún)况也指出气是构成万 物的基本元素。
第一节:物质本原思想
一.元素与原子的观点
1.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表 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后来,又给它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把自然界和社会上一 切对立的现象抽象为阴阳,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 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用来解释天文气象、四季变化、 万物兴衰等自然现象。
物理学史全套课件
2020/6/27
第一篇 古代物理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启明之光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
第二章 西方古代古代物理学进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
第一节:物质本原思想
一元素与原子的观点
1.阴阳学说 2.五行思想 (3.原子的观点)
二 元气说
第二节:物理学知识的积累
一.力学 二.热学 三.光学 四.电磁学 五.声学 六.天文学
④物质不灭思想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气“散而归于太虚,复其 氤氲之本体,非消灭也。聚而为庶物之生,自氤氲之常性, 非幻成也”“聚散变化,而气本体不为之损益。”;“车薪 之火,一烈而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 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者。”;“一甑 (zeng)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所归;若盖严密, 则郁而不散。”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图文解析(1)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图文解析(1)一、选择题1.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科学家和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惯性定律的正确性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D.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由此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2.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祛正确的是()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常量是牛顿发现并测量出的C.元电荷的数值最先是由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D.电场这个“场”的概念最先是由法拉第提出的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D.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4.伽俐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 )A.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B.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C.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D.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用实验检验推论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6.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D.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7.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高考物理新物理学史知识点图文解析(2)
高考物理新物理学史知识点图文解析(2)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理学家的成就正确的是()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D.奥斯特发现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2.伽俐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 )A.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B.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C.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D.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用实验检验推论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4.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5.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D.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6.科学发现或发明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青年人应当崇尚科学在下列关于科学发现或发明的叙述中,存在错误的是A.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B.库仑发明了“扭秤”,准确的测量出了带电物体间的静电力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D.法拉第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实现了“电生磁”的理想7.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选项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②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③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④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⑤汤姆孙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⑥库仑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③④⑥8.以下物理学史正确的是()A.卡文迪许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B.伽利略首创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C.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时匀变速直线运动9.物理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D.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11.下列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牛顿对引力常量G进行准确测定,并于1687年发表在其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C.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理论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D.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在其导师第谷留下的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和研究出来的12.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物理学史完美版PPT
勒纳德为了研究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具有的能量,在电极间加反向电压,直到 使光电流截止,从反向电压的截止值(即遏止电压)V,可以推算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 大速度。是勒纳德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入射光照在铝阴极A 上,反向电压加在阳极 E 与A 之间。阳极中间挖了一个小孔,让电子束穿过,打到集电极D 上。勒纳德用不同材 料做阴极,用不同光源照射,发现都对遏止电压有影响,唯独改变光的强度对遏止电压没 有影响。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无关,这就是勒纳德的新发现。但是这个结 论与经典理论是矛盾的。根据经典理论,电子接受光的能量获得动能,应该是光越强,能 量也越大,电子的速度也就越快。和经典理论有抵触的实验事实还不止此,在勒纳德之前, 人们已经遇到了其他的矛盾,例如:
1.光的频率低于某一临界值时,不论光有多强,也不会产生光电流,可是根据经典 理论,应该没有频率限制。
2.光照到金属表面,光电流立即就会产生,可是根据经典理论,能量总要有一个积 累过程。
本来,这些矛盾正是揭露了经典理论的不足,可是,勒纳德却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 补救办法,企图在不违反经典理论的前提下,对上述事实作出解释。他在1902 年提出触 发假说,假设在电子的发射过程中,光只起触发作用,电子原本就是以某一速度在原子内 部运动,光照到原子上,只要光的频率与电子本身的振动频率一致,就发生共振,所以光 只起打开闸门的作用,闸门一旦打开,电子就以其自身的速度从原子内部逸走。他认为, 原子里电子的振动频率是特定的,只有频率合适的光才能起触发作用。他还建议,由此也 许可以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勒纳德的触发假说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当时颇有影响。1905 年,还没有当上专利局二级技术员的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和光电方程。就在这一年, 勒纳德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难怪人们没有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给予应有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选修部分:(选修3-1、3-2、3-3、3-4、3-5)二、电磁学:(选修3-1、3-2)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4、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8、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4、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5、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
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2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27、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8、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四、热学(3-3选做):29、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32、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T=t+273.15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五、波动学(3-4选做):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六、光学(3-4选做):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46.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47.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注意其测量方法)48.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七、相对论(3-4选做):49、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5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5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5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53、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八、波粒二象性(3-5选做):5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5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58、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十、原子物理学(3-5选做):59、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60、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62、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