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关键词·符号(修订版)
文化哲学与文化符号分析
文化哲学与文化符号分析众所周知,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有一个著名论断:“人是符号的动物”。
那么,何谓符号?符号之于人意味着什么?从文化哲学视域观之,符号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创造的、约定俗成的对象指称,以及人类用以表达思想的工具。
很显然,符号并非外在于人更不是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世界,相反,符号是人与人的世界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基于此,关注并讨论文化哲学视域中的符号以及符号与其共生、共存的文化世界的关系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文化释义:解析符号的多维视域毫无疑问,文化不是单义的而是多义的,文化的含义是多重的、复数的。
在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甚至不同人那里,“文化”一词都有着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含义。
诚然,历来有关文化的研究涉及范围很广,包含的问题也很多,而且,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文献可谓汗牛充栋。
但都离不开对“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的回答。
早在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就曾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
此后有关文化的定义数目繁多,例如,注重成分罗列的文化定义、突出社会历史“发展水平”之表征的文化界定、看重文化功能和价值的文化界说、强调结构体系的文化定义、侧重于人的生存“样式”的文化概念等。
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界定为“一个在满足人的要求的过程中,为应付环境中面临的具体、特殊的课题,而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好的位置上的工具性装置”②。
在他看来,这种“工具性装置”即文化,客观地讲,马氏关于文化的界说充分肯定了文化及其活动的工具性、功能性价值,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针对功能主义文化释义的“主体”缺失问题,以康德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主张将主体引入文化界定之中,认为文化是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能力的创造,主张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去界定文化,强调文化具有属人的精神特征。
符号学理论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符号学理论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符号学理论》是一看就让人熟悉的名字,它是由著名的清华大学文学教授钱正熙提出的一套理论,也是当今中国高校及高等学校文科研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
符号学理论是建立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的一种理论,它用认知科学的观点来研究文化现象的核心,其最核心的理论便是“符号”的概念。
符号学理论重新定义了人类文化的本质,即“通过使用符号来表达意义”。
在当今的文化研究中,符号学理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一种主流活动。
符号学理论在高校文科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符号作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二是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挖掘各种文化现象的本质。
首先,研究者可以采用符号学理论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与表现形式,深入挖掘文化的本质。
其次,由于符号学理论本质上是以认知科学的方法探索文化,因此,研究者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究文化的本质,拓展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无论是研究文化本质,还是挖掘文化表现形式,符号学理论都为文科研究带来很大的帮助。
未来,符号学理论将会在高校文科研究中开创更广阔的领域,为我们更深入地探索人类文化提供借鉴和启发。
3.文化传播学-符号与传播(1)
主讲人:李艳葳
1.传播的最小单元是符号——信息是传播的材料, 信息也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语言学、信息学、形式逻辑以及结构人类学等学
科所取得的成就,又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2.语言与文化特征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明显地反映在该民族运用的 语言的各个历史时期之中。
——洪堡特 中国人的思维与文化模式 日语的敬辞较多 使用英语国家较多
3.语言系统: 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词义、语言规则 1)语音: 语言就像一张纸。声音是纸的这一面,观念思想 是纸的另一面。我们不能只拿起纸的这一面,而 不要另一面。
请分析“益达”或“士力架”广告的成功因素。
B.类像符号:一种与指涉对象之间存在相似,类 比关系的符号。如地图、照相、口技。与具体对 象有相似、类比关系。
C.象征符号:与指涉对象之间没有必然、内在的 联系,完全是依据某种规则或惯例而成为某种对 象的再现。如交通标志。
请用象征符号理论,解释“鸿茅药酒”宣传策略。
当今世界,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随之,与 之相关的传统、创造、思想、历史和文也都不复存在。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 Eg:21世纪初,3.8亿人口将英语作为母语,2.5亿人口
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2050年,一半人会熟练使用英语。
60国家-官方语言;85%国际组织;75%邮件;80%出版物 和互联网信息。
请用身边的案例说明。
4)要了解主体间的互动,首先要了解“主体间 性”的特征。
结构主义符号学
结构主义符号学
结构主义符号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理论,它是20世纪最
重要的文化研究方法之
一。
结构主义符号学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其基本理念是研究文化的实质,探索文化的本质。
它的核心思想是,文化的本质是符号的本质,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可以通过分析符号来解释。
结构主义符号学以符号为基础,认为文化是由符号组成的,符号就是文化的基本构成单位。
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可以通过分析符号来解释。
结构主义符号学认为,符号是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基础,符号构成了文化的基本框架。
结构主义符号学认为,符号本身是一种抽象的结构,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形态,它不仅把文化变迁和发展联系起来,而且是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基础。
结构主义符号学以文化研究为基础,认为文化是由符号组成的,它们形成了文化的基本框架。
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重点是研究文化的本质,探讨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它认为,文化的发展是由符号组成的,而符号本身又是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基础。
结构主义符号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文化的本质是符号的本质,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可以通过分析符号来解释。
它的研究重点是研究文化的本质,探讨文化的本质,
以及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文化研究者和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文化学理论概述范文
文化学理论概述范文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理解和解释不同的文化,以及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文化学理论是研究文化现象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总和,它包括多个不同的学派和理论框架。
本文将对文化学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几个重要的文化学理论。
一、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文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符号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符号是指代特定意义的标志或象征物,如语言、图像、手势等。
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它们用来传递知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符号学理论主要由瑞士学者弗迪南德·德·索绪尔和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斯等人在20世纪发展起来。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利维-斯特劳斯和罗兰·巴特等人提出的一种文化学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内在于人类思维结构的系统,人类通过符号和象征来建构和共享这一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化中的结构和关系,并通过分析对立性和互补性关系来探究文化的意义。
结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是指一种理论观点,认为文化是相对于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的。
文化相对论主张,每个社会都有独特的文化,其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对特定环境和经验的反映。
文化相对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鲍阿斯以及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基等人。
他们认为,文化是多样性和维度差异的产物,并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标准。
四、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论是一种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框架。
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来演化的,具有历史和演化的特点。
文化进化论主张,文化不仅是人类创造的,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摩根和英国学者赫伯特·斯宾塞等人。
以上是几个重要的文化学理论,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文化现象都有重要的贡献。
社会学理论知识:符号、文化和意义——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
社会学理论知识:符号、文化和意义——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理论中的符号、文化和意义,以及其中的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
符号和意义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
符号是指一种用于传递信息的标志或象征,可以是文字、图像、语言等。
而意义则是被赋予给符号的概念或价值,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
符号和意义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符号所代表的概念或价值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同一符号的理解和解释不同。
在社会学中,文化也是一个核心概念。
文化是指一群人共同拥有的观念、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艺术作品、传统习俗等知识体系。
文化是一种被共同认同的集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地域、社会和文化背景。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思想和观念的理解和阐述。
意识形态以符号和意义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如宗教、哲学、政治信仰等来创造和维持它们的意义和地位。
意识形态是社会运动、政治斗争、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编码是指文化信息在符号中的呈现方式。
文化编码是文化学习的过程,是解读和理解符号所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
文化编码可以分为语言编码和非语言编码两种,它们对人们的思考方式、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民众的媒介是指媒介技术对现代社会群众文化形态和意义产生影响的过程。
民众的媒介包括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以及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介。
民众的媒介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认知、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其中,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竞争和文化传承的基础,对社会历史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编码则是文化的角色诠释打开的密码,并常作为文化虚拟现实信息载体的现实表现形式。
民众的媒介则以其自由、开放、互动的特点,推动了社会全民参与、网络公共空间的建立和群众文化意识的形成。
符号与文化传播关系1
符号与⽂化传播关系1浅析符号与⽂化传播的关系[摘要]符号是⽂化的桥梁,⽂化的传播⼜是以符号为中介的,跨⽂化传播是拥有不同⽂化背景和符号系统的⼈们之间进⾏的⽂化交流,因此可以说符号不仅成功地开创了⼈类⽂化,⽽且还在不断地重建着⼈类⽂化。
本⽂从传播学的⾓度拟对符号在⽂化传播中的体现作探讨,以此更好的实现国家乃⾄民族的⽂化传播。
[关键词] 符号⽂化传播⼈类⽣活在⼀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并通过符号及其系统来传承⽂化。
符号是⽂化传播的基因和代码,是⽂化传播的媒介和载体,是⽂化传播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传播实际上就是⽂化符号及其系统的意义结构的⽣产、解释和传播。
⼈类是⾃⼰赖以⽣存的物质世界的建筑师,更是⾃⼰符号世界的建筑师。
⼀、符号与⽂化的溯源(⼀)符号:⼈的本质存在所谓符号,在中⽂语意⾥是记号、指号、符号、代码等。
在⽇常⽤语中,符号⼀般指代表事物的标记。
著名的语⾔学家和思想家索绪尔在其代表作《普通语⾔学教程》中提出,符号学是“研究社会⽣活中符号⽣命的科学”。
查尔斯·莫⾥斯也曾指出,“⼈类⽂明是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并且⼈类的⼼灵和符号的作⽤是不能分离的”。
在卡西尔看来,⼈是⽂化的⼈,⽽⽂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化是⼈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或现实化,由此⼈可以说是符号的⼈。
(⼆)⽂化:被符号塑造着在卡西尔看来,⼈类⽂化⽣成是可能的,之所以可能,就在于⼈类的符号活动。
⼈的符号活动,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化世界,反过来,这些⽂化世界⼜成了⼈的各种符号形式。
所以符号与⽂化是⼀⽽⼆、⼆⽽⼀。
由此可见,符号活动的功能就是把⼈与⽂化联结起来。
⽂化由三个主要元素构成:①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这些就是⽤来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的;②规范准则,在⼀个特定的社会中是⼈们应该怎样思维、感觉和⾏动的解释;③物质⽂化——实际的和艺术的⼈造物体,它反映了⾮物质⽂化和意义。
总之,⽂化是涉及到了⼈类社会中各个层⾯的⼀个⽂明综合体,同时⼜被符号世界所塑造。
文化符号学
总序——叶舒宪学术价值之外,神话有两大社会作用:一是让精神紧张,心灵困顿的现代人重新体验心灵召唤和幻想飞扬的奇妙乐趣;二是为符号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深层次的文化资本矿藏。
前一方面,用约瑟夫•坎贝尔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神话"(Myths to live by)的书名可以概括;后者则是布迪厄的"文化炼金术"。
文化即表述——徐新建第一,作为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基本事象,表述问题正面临日益加深的诸多危机。
第二,"文化表述"的提出可以说是对人类自身文化的一种观察、认知以及解释和反思,在此基础上的思想汇集,有构成各种各样,可以称为不同话语语式的"表述文化"。
第三,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表述。
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意义外显,也就是把自我的特征和意义加以揭示,通过表述,坐实意义。
第四,表述问题关注表述的主体、对象、目的和方式三个核心问题。
导论:N级编码——文化的历史符号学——大小传统文化的整体再解读文化文本的构成:从表述到编码大传统,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小传统,文字书写的传统。
(这里的大传统可以理解为一种用历时性的发展观念从民族乃至更大范围意义上对文明或文化通过溯源以及整体性的视野进行研究的维度)(一种假设)小传统植根于大传统。
用历时的、动态的视角考察文化文本的生成,将文物和图像构成的大传统文化文本编码算作一级编码;将文字小传统的萌生算作二级编码的出现;用文字书写成文本的早期经典,确认为三级编码;经典时代以后的写作为非都是再编码,统称N级编码。
表述、编码与权利徐新建:文化即表述(徐新建:文化即表述,载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通讯(电子版),2013,总第9期,第97-98页)赵毅衡对于文化表述的理解:文化是所有社会相关的表意活动的总集合。
(赵毅衡:文化表述语人类学研究的本质追问,载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通讯(电子版),2013,总第9期,第95页)叶舒宪:"文化表述"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政治,今天的文化研究和传统的文学批评、文学欣赏的重大区别就在于特别强调文化政治层面的问题。
西方文论关键词 雷蒙·威廉斯
西方文论关键词雷蒙·威廉斯西方文论关键词雷蒙·威廉斯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年-1988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上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
他以其对文学理论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文化的解构而闻名。
本文将围绕他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展开讨论。
一、结构主义雷蒙·威廉斯对结构主义理论的贡献不可忽视。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其内在的语言结构,还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威廉斯在其著作《文化与社会》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各种符号系统组成,这些符号系统以结构的方式相互关联。
他强调了符号与实际社会经验之间的联系,主张将研究领域从纯粹的文本转向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二、文化主义威廉斯是文化主义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文化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核心,是一种社会实践,包括人们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
威廉斯在他的著作《文化与社会》中提出了"文化对话"的概念,认为文化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通过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不断塑造和重塑。
他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变迁对文化的影响,提倡了人们对文化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和理解。
三、群众文化雷蒙·威廉斯对群众文化的研究是其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群众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发创造和参与的文化形式,与从上而下的精英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威廉斯通过对群众文化的深度研究,揭示了群众文化的历史与社会根源,以及它与阶级、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他的研究对于解读和理解群众文化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意识形态威廉斯的研究还涉及意识形态的概念。
他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联系,但也超越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念。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个体与社会之间进行交流和博弈的重要手段。
威廉斯强调了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主张将意识形态的研究从狭窄的威权主义解放出来,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权力关系、文化与意义的交织。
文化的层次相关理论
文化的层次相关理论(一)霍夫施泰德的观点关于文化的分层理论,较有影响的是霍夫施泰德(GeetHofstede)的“洋葱皮理论”。
霍夫施泰德认为,下面四个名词合在一起就可以将文化的层次概括清楚:符号,英雄,礼仪和价值观。
他把文化比喻为洋葱,那么文化的层次就像洋葱的几层皮。
“符号”代表最外表的表层,“价值观”为最深层的表现形式,中间为“英雄”和“礼仪”。
(1)符号。
符号有的是语词,有的是姿势,也有的是图表或物体,这些东西都有其他特定的含义,只有分享这一文化的人才能识别。
语言或行话中用的词属于这一类,比如工具、瓷器、服饰及地位等都是符号。
新的符号在快速产生,旧的符号也会不断消亡。
一个文化群体的符号经常为其他群体所模仿,因此符号放在最外层。
(2)英雄。
英雄的特点就是在某一文化中受到吹棒或赞扬,因而成为行为的榜样。
他们可以是活的或死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人物。
刘胡兰、雷锋、孙悟空,苏联的保尔.柯察金,法国的阿斯蒂列克斯,美国的蝙蝠侠、卡通狗史努比(Snoopy)等,都可以看作文化英雄人物。
(3)礼仪。
礼仪属集体活动,譬如社交仪式、宗教仪式、商业和政治集会等。
符号、英雄和礼仪都被归结到“实践”这一项,可以被外界所观察到。
但它们的文化意义却是无形的,全靠这一文化圈内的人通过实践确切地表现出来。
(4)价值观。
文化的核心是由价值观构成的。
价值观是人们所遵从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它是一种用箭头指向正号一边还是负号一边的感情,如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合乎自然规律与违背自然规律等。
(二)沙因的观点作为组织文化研究的权威,埃德加.H.沙因认为文化由以下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物质层:可以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等;——支持性价值观:包括战略、目标、质量意识、指导哲学等;——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一些信仰、知觉、思想、感觉等。
目前的文化研究大多停留在物质层和支持性价值观的层面,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在系统总结、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沙因提出了依存于组织中的文化的五个层次:(1)自然和人的关系。
文化符号文献综述
文化符号文献综述文化符号的文献综述在深入探索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时,文化符号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引发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这些独特的符号不仅代表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更是其文化身份的鲜明标识。
本文旨在梳理文化符号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文化符号的定义与分类文化符号是指那些能够代表某一文化群体或民族特色的象征性标志。
根据其来源和用途,文化符号可分为:自然符号、图腾符号、宗教符号、民俗符号等。
这些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二、文化符号的研究历程早期对文化符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象征意义和起源上。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学者们开始关注文化符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与传播。
例如,在《论中国文化符号》一书中,作者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传播与影响。
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符号是沟通的桥梁。
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符号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交流,减少误解。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人们对同一符号的认知可能存在差异。
《东西方文化符号比较研究》一文详细分析了这一问题,指出双方应增强文化敏感度,尊重差异,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四、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对文化符号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特点。
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符号,探究其深层含义和现代价值;二是研究文化符号在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与效果;三是探索如何利用文化符号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结语通过对文化符号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研究的广泛性与深入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的文化精髓,有必要继续加强对文化符号的研究,以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文化符号知识:论语言符号与文化符号的关系和区别
文化符号知识:论语言符号与文化符号的关系和区别符号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础的交流方式之一,语言符号和文化符号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符号。
语言符号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基本工具,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媒介。
而文化符号则是表达文化内涵、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
两者相互作用,互相辅助,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符号体系。
语言符号作为交流工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它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它代表的实物、抽象概念、情感、价值观等具有广泛的涵义。
语言符号根据其表达信息的属性可以分为外延符号和内涵符号。
外延符号是指语言符号的表面意义,如字面意义。
而内涵符号则是指语言符号的深层意义,与文化的关系息息相关。
这些深层意义的信息可以用于传达文化价值、人际关系、道德准则等,因此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文化符号是指一个文化中所共享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符号。
文化符号中包括语言符号、身体语言、符号手势、音乐、服装、建筑、图案等。
文化符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构建共同的文化系统、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等。
由于文化符号是传达文化的核心方式,因此不同文化系统中的文化符号常常会产生误解。
比如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好运和幸福,而在西方文化中,它通常代表着危险和禁止。
语言符号和文化符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符号是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符号又是语言符号的表达和传达的重要内容。
语言符号和文化符号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语言符号可以表达文化符号的信息。
比如,在中华文化中,“吉祥如意”是一种表示美好祝愿的语言符号,它代表了成功、幸运、富贵等美好愿景。
这种语言符号传达的是中华文化中吉祥祥瑞的文化符号,即黄钟大吕符号。
其次,语言符号可以被文化符号所影响。
文化符号可以改变语言符号的意义。
比如,在中国,爱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人们通过不断传播和引用相关文化符号,将其融入到了语言符号中。
人们常常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对国家的爱和关注,这表明爱国主义文化符号已经深度融入到中华文化的语言符号表达中。
文化理论关键词:表征
·文化理论关键词4·表征表征(REPRESENT):展示形象;使用或者充当象征;通过模仿来展示、描画、扮演、显明一种形象;成为替代品、代理、代表、议员,等等;与某某相符,在某些方面相当或类似;充当样品;真实地表现心灵;公布、发表、声称。
表征(REPRESENTATION):表征与被表征的行为、状态或事实;表征之物;形象;图像;戏剧表演;意象;关于事实或理由的意见之陈述;请愿、抗议、劝谏;继承权之获得;代表团。
(《钱伯斯20世纪词典》,Chambers Twentieth-Century Dictionary)以上这些定义并非要提供一个规范性的、包罗万象的分析模式,而是想为当前的讨论设定一个合适的起点,因为它们凸显出了表征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重性(multi-accentuality)。
实际上,这一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表明,表征研究必须考虑到文化现象、哲学视角和意识形态规划的广泛的多样性。
为什么生活在根本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的人们,都有表征他们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愿望呢?为什么有一些文化公开地承认其表征的建构性和虚构性,而另一些文化却要冒充自然和真实呢?关于创制表征的社会、群体和个人,不同的表征形式能告诉我们什么?表征所涉及或针对的又是谁?1953年,艾布拉姆斯(M·H·Abrams)通过镜子和灯的比喻对西方表征观念的发展作了一个总结。
“镜子”概括了心灵通过模仿的方式反映外部世界的观点;而“灯”体现的是这样一个观念:心灵的光芒照耀在它所感知到的事物身上(非模仿的方式)。
在艾布拉姆斯看来,镜子模式一直占据着优势,直到十八世纪,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灯的模式才日趋盛行(Abrams 1953)。
心灵是一种被动的、充其量是再现的工具,这一形象逐渐被一种活跃而富有创造力的心灵的形象所取代。
当今批判及文化理论的诸多重大发展,都是与表征危机联系在一起的。
词语、命题、思想和图像都是表征,它们表明了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如X代表Y)。
文化理论关键词:表征
·文化理论关键词4·表征表征(REPRESENT):展示形象;使用或者充当象征;通过模仿来展示、描画、扮演、显明一种形象;成为替代品、代理、代表、议员,等等;与某某相符,在某些方面相当或类似;充当样品;真实地表现心灵;公布、发表、声称。
表征(REPRESENTATION):表征与被表征的行为、状态或事实;表征之物;形象;图像;戏剧表演;意象;关于事实或理由的意见之陈述;请愿、抗议、劝谏;继承权之获得;代表团。
(《钱伯斯20世纪词典》,Chambers Twentieth-Century Dictionary)以上这些定义并非要提供一个规范性的、包罗万象的分析模式,而是想为当前的讨论设定一个合适的起点,因为它们凸显出了表征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重性(multi-accentuality)。
实际上,这一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表明,表征研究必须考虑到文化现象、哲学视角和意识形态规划的广泛的多样性。
为什么生活在根本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的人们,都有表征他们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愿望呢?为什么有一些文化公开地承认其表征的建构性和虚构性,而另一些文化却要冒充自然和真实呢?关于创制表征的社会、群体和个人,不同的表征形式能告诉我们什么?表征所涉及或针对的又是谁?1953年,艾布拉姆斯(M·H·Abrams)通过镜子和灯的比喻对西方表征观念的发展作了一个总结。
“镜子”概括了心灵通过模仿的方式反映外部世界的观点;而“灯”体现的是这样一个观念:心灵的光芒照耀在它所感知到的事物身上(非模仿的方式)。
在艾布拉姆斯看来,镜子模式一直占据着优势,直到十八世纪,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灯的模式才日趋盛行(Abrams 1953)。
心灵是一种被动的、充其量是再现的工具,这一形象逐渐被一种活跃而富有创造力的心灵的形象所取代。
当今批判及文化理论的诸多重大发展,都是与表征危机联系在一起的。
词语、命题、思想和图像都是表征,它们表明了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如X代表Y)。
文化符号和语义
page 04
Thanks
Practitioner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should firstly improve their Chinese Sinology accomplishments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real semantic mean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more exactly; then, they should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into “meaningful forms” which is in compliance with modern aesthetics while possessing profound and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s; also, they should apply state-ofart design technique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to deduce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ymbols.
文化符号的语 义意义是以指 定的文化符号 来表达文化内 涵。
The semantic meanings of cultural symbols a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expressed by these symbols, that is, the designate of the cultural symbols.
文化符号被一个文化社区创造规定和传输它们反映了特有的地域文化遗产并涵盖了广泛的内文化符号狭义上包括语言字母和字符标志数字等广义上包括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服饰民间习俗行为方式等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一、Introduction媒体与传播学一直是一门关注人类文化行为的研究领域,而文化符号解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文化符号解读是指通过对文化媒介中的符号进行分析和解读,来理解文化的含义和文化形成的过程。
本文将从文化符号解读的角度探讨媒体与传播学的内容。
二、文化符号解读的理论基础1. 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表意的,是对现实的引申,有着隐含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符号解读正是借助符号学理论来进行。
2. 文化意义的建构理论文化意义的建构理论认为,文化符号是经过人类文化演化而得到的表达方式,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媒介。
文化符号解读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三、文化符号解读在媒体与传播学中的应用1. 广告广告是文化符号解读常见的研究对象。
广告通过特定的符号,引导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2. 电影和电视节目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体现了制作者的意图,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对这些符号的深入解读,能够增强我们对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
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新时代中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中的符号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解读方式。
例如,表情符号、emoji和hashtag等,这些符号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们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
四、文化符号解读的方法和技巧1. 语境分析符号经常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意义的,因此理解符号的正确意义,就需要对符号所处的语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文化背景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受到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制约,在解读符号时,需要了解所处文化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等。
3. 视觉和听觉要素分析符号的视觉和听觉要素是产生讯息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解读符号时,需要对符号的视觉和听觉形式进行分析,如颜色、形状和声音等。
五、结论文化符号解读是媒体与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主题,通过对文化符号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在含义,还可以增强我们对人类文化演化的认识。
符号聚合理论
符号聚合理论
符号聚合理论是一种以文化符号学的观点来研究社会变迁的理论。
符号聚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文化符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所谓的“符号聚合”,从而引发社会变迁。
符号聚合理论的发展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影响,他们认为,社会变迁的发生是由文化符号的聚合所引起的。
符号聚合理论可以被用来解释社会变迁的本质。
其基本思想是,文化符号是社会变迁的基础,而文化符号又被不同的社会因素所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文化符号的形成,从而发生社会变迁。
符号聚合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变迁的不同方面。
例如,符号聚合理论可以被用来解释全球化的过程。
全球化的过程包括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符号的聚合。
符号聚合理论的发展也给社会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它认为,文化符号可以在社会中聚集起来,从而影响社会变迁。
符号聚合理论也为社会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从文化符号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变迁。
综上所述,符号聚合理论是一种新的理论,它以文化符号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变迁的本质。
它认为,文化符号可以在社会
中聚集起来,从而影响社会变迁。
符号聚合理论为社会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丰富社会研究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理论关键词》(修订版)第二章符号批判理论与文化理论的许多重大进展,都导源于把语言当作一种符号系统来研究的做法。
1而对符号系统进行分析的学科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符号学(semiotics,或semiology)。
该术语源自希腊语semeion,亦即“符号”。
符号学考察符号在文化中的运行方式,乃是基于以下预设:文化的方方面面皆可看作是符号的系统——口头语言和视觉语言,各种动作、姿态和手势,建筑和家具,服装、饰物和菜单等等,都是符号学要破译的对象。
理解一种文化,就意味着对它的符号系统进行探测和解释。
符号并不包含明确的意义或观念,而只提供了某些线索,让我们能够借助解释去发现意义。
当符号借助人们有意无意采用的文化惯例和规则得到破译,符号才会呈现出意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一观点是由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提出来的。
在他去世之后,根据他1906到1911年间在日内瓦所开讲座的课堂笔记整理出了《普通语言学教程》,1915年在巴黎出版,2最早译成英文是在1959年。
在索绪尔之前,语言研究一直隶属于哲学学科,其主要工作是追踪个别语言和语言群落的历史(历时性)发展。
索绪尔彻底改变了语言研究,使语言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致力于在给定的时间点上描述语言系统的状况(共时研究法)。
同时,他还对语言和言语进行了区分:语言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语言系统,言语是特定的言说。
总之,索绪尔的全部理论都是以符号这一概念为中心的。
索绪尔认为符号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能指(signifier),或曰声象(sound-image)3;一个是所指(signified),或曰符号所指涉的概念。
例如,我念“leopard”时发出的声音和我写在纸上的字母“l-e-o-p-a-r-d”就构成了一个能指。
而由那些声音和字母所传达出来的“一个四条腿、凶猛而长满毛的猫科动物”这个概念则是它的所指。
是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赋予符号以意义,而不是能指或所指本身。
索绪尔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并没有天然的联系,它们的联系是任意的,由传统约定俗成。
语言既不反映那先于自身存在的现实,也不会去命名所有文化共享的普遍观念。
事实上,语言通过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分割成各种范畴而创造了现实。
由于产生的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些范畴会因文化的不同而迥然有别。
(举例来说,众所周知,爱斯基摩人描述“雪”的词语有好几个,而其他文化认为,要描述这一独特的实体,一个词就够了。
)索绪尔同样强调,意义并非来自于符号本身所固有的某种品质,而是符号与符号之间差异的产物。
语音的差别在赋予符号以意义的时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是“dog”和“fog”首写字母的发音差异赋予这两个单词以不同的意义。
这些声音上的基本差异就是音位的对立(音位是基本的发音单元),由单一音位区分开来的任意两个单词(像dog和fog)被称为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
4我们只有在由其他符号组成的语境中才能掌握符号,为了说明这一点,索绪尔将语言比作国际象棋:离开了游戏规则,棋盘上的棋子不会有任何意义。
每一个棋子只有与其他的棋子及其运动发生关联,才能获得意义;而符号也只有同语言中的其他符号建立起联系,才能获得意义。
句子建构中的两种活动——选择和组合——可以说明这一点。
为了能够建构一个句子,我们从一个语言的全部词汇中挑选出一定数量可供使用的词语,然后将它们组合成一1第一部分第一章“意义”可以看作是本章的姊妹篇。
2此处有笔误,《教程》第一次出版应该是在1916年。
——译注3sound-image,即法语image acoustique,有“音响形象”、“听觉形象”、“音象”等译法。
——译注4关于声音与意义关系的讨论,参见第一部分第一章“意义”。
个有意义的序列。
这样,选择和组合就构成了语言坐标系的两个轴。
选择同聚合关系轴相连(“paradigm”指词语的选择),组合则同组合关系轴相连(“syntagm”指词语的组合)5。
句子中实际出现的词语总是暗示着所有本可替换但没有出场的词语。
它们是从一个广大的语言系统中挑选出来的,也只有凭借与这一系统的关系才能获得意义。
除了索绪尔,现代符号学还有一位奠基人,那就是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1839—1914)。
皮尔士将符号区分为三种类型:图符(icon),即能指和所指之间有着相似关系的符号,比如一副肖像;指号(index),即能指和所指之间有着因果关系的符号,例如烟意味着起火;严格意义上的符号,也就是索绪尔所说的符号,其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完全是任意的。
按照皮尔士的观点,符号只能通过解释者来传达意义,而解释者必须把符号当作符号来加以识别,并且把它同世界的某些相关方面联系起来。
同时,只要解释者愿意把符号当作符号来感知,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看成是符号。
解释者本身也是一个符号,他(她)能对符号做出解释,乃是得益于文化所提供的各种手段,即那些判定何者有意义的惯例和习俗。
惯例和习俗使解释者有能力界定他们所感知到的东西,同时也界定了解释者。
在把语言当作一个系统来考虑的时候,符号学催生了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这种方法把单个文本看作是更广大的叙事系统的表现。
索绪尔对历史性的语言研究之反感,有力地支持了那些试图避免对文本作历史性评价的批评流派。
同时,索绪尔强调符号的任意性,反对将语言看成现实的反映,实际上对现实主义思潮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这一点后来被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的发展所证实。
形式主义批评最关注文学性:也就是说,它试图分解出一种使个别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殊手法(device)。
文本是自主的、物质性的实体,不应该把它们看成是抽象观念的体现,或者是社会环境的反映。
在把文学同政治分开的时候,形式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切意识形态都是在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形成的,可以把文本当作文化现实的反映来解读。
然而,形式主义所主张的文学和政治的分离并不总是那么彻底。
例如,罗曼·雅各布森(1896—1982)就认为,文学尽管是自主的,却仍然会同社会结构的其他部分发生联系;而米哈伊尔·巴赫金(1895—1975)也认为文学语言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性维度。
一个极好的范例就是复调性(polyphonic)文本:它们同时说出许多各不相同的话语,抵制那统一观点的企图,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形式主义有一个核心的预设:文学文本不是世界的反映,而是符号的组织。
文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能否突显或者揭示出自身的建构手段(也就是让它的建构性特征引人注目),通过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策略使现实变得陌生。
这些观点在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1917)一文中得到了系统阐述,该文通常被认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宣言。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使用意象,其意图并不在于经济地表达以澄清生活的复杂性(像人们通常设想的那样),而是要扰乱那些习惯性的、不假思索的感知方式。
他宣称“艺术手法就是要使对象陌生化,让形式复杂化,增加感知过程的难度和长度”(Shklovsky 1988:20)。
作为一种符号性结构,文学文本只有在传统的期待落空之后,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如果文学意味着要有陌生化的效果,那么这种效果如何产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许多形式主义批评家试图从特定的文本形式中识别出一些基本的要素和符码(code)。
在这方面,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1928) 影响最大。
普洛普认为,作为一切叙述形式原型的民间传说,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组成要素。
有七种行动范围,相应地就有七种角色:“反面角色”、“捐献者”、“助手”、“公主和她的父亲”、“送信人”、“英雄”、“伪英雄”。
同时还有三十一种功能,例如“准备”、“完成”、“抗争”、“返回并得到认可”,这些功能与行动中的关5paradigm和syntagm这两个术语,高名凯译作“联想关系”和“句段关系”,此处译为“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参见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普通语言学教程》。
——译注键时刻紧密相连。
没有一个民间故事能够包含全部的三十一种功能。
然而,那些功能在所有民间故事中都以同样的秩序发挥着作用。
最引人兴趣的是民间故事的二重性(duplicity):它的基本形式千篇一律,却能产生无数千奇百怪、五彩缤纷的故事。
对于普洛普来说,一个民间故事最终之所以打动人心,靠的不是老套的框架,而是不断变化的角色和背景。
后来的批评家试图归纳出意义的基本结构,以便识别各种文本之间的符号联系。
例如,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1966)中提出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模式。
只有当结构中的差异可以感知的时候,世界才能塑造出来。
因而,一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取决于诸如“主体对客体”或“发送者对接收者”之类的对立面。
罗曼·雅各布森的著作常被认为是沟通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桥梁,所以这里要提一提他的观点。
雅各布森接受了索绪尔的理论,认为语言要以选择和组合过程为基础:“给定的言语(信息)是各个组件(句子、词语、语音等等)的一种组合,而这些组件是从所有备选组件(符码)中挑选出来的”(Jakobson and Halle 1956:75)。
雅各布森最具创造性的贡献之一,在于把选择和组合看作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原则。
隐喻和转喻不应仅仅理解为修辞意义上的修饰,而应看成是一切文化产品最基本的符号组织方式。
转喻以毗邻性为基础:与某一事物邻近的事物的属性,可以替代该事物本身(如“皇冠”转喻君主制)。
毗邻性同样支撑着组合过程,正是藉着毗邻性,词语才一个接一个依序排列在句子当中。
因此,组合与转喻模式相关。
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事物是依照与之类似的事物来描述的(如“生活是一片海滩”)。
相似性同样也是选择之聚合过程的基础,正是藉着相似性,词语才从一堆类似的词语中挑选出来。
因此,选择与隐喻模式相关。
这一结论是从对失语症(aphasia)这种语言错乱现象的研究中得出的。
雅各布森把失语症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毗邻性的紊乱,在这种情况下,词语的组合陷入困境,而易于形成隐喻;另一种是相似性的紊乱,在这种情况下,词语的选择陷入困境,易于形成转喻。
在文学领域中,毗邻性的紊乱同隐喻和诗歌相连;相似性的紊乱同转喻和散文相连。
不管是隐喻还是转喻,都是一种等值(equivalence)形式。
在日常语言中,等值原则本质上适用于选择轴:我们从一系列对等的符号中选择出某些词语。
在诗的语言中,等值原则还适用于组合轴:符号基于类型和语音的相似聚合到一起,如“诗行在格律上的相似,或者押韵词在语音上的对等”(Jakobson and Halle 1956:95)。
对于索绪尔来说,语言的所有形式都建立在能指和所指二者之间的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