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要)

合集下载

高三信息技术补考知识点

高三信息技术补考知识点

高三信息技术补考知识点高三信息技术补考知识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软件开发三个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在高三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1. 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了解不同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2. 网络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协议,了解TCP/I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网络设备: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4. 子网划分和地址转换:了解子网划分和地址转换的方法,能够进行子网规划和实现IP地址转换。

5. 网络安全: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范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二、数据库数据库是指存储、管理和组织数据的系统。

在高三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1. 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功能,如数据的增删改查、事务管理等。

2. 关系数据库模型:了解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如表、字段、主键、外键等。

3. SQL语言:了解SQL语言的基本语法,能够编写简单的SQL查询语句和操作语句。

4. 数据库设计: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

5. 数据库安全与备份:了解数据库安全性管理和备份恢复策略,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安全设置和数据备份。

三、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指按照需求和规范进行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的过程。

在高三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软件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了解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2. 面向对象编程: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继承、多态等。

3. 编程语言:了解常见的编程语言,如Java、C++、Python等,能够使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编码。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
•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 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 设备。 • 2.网络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协议、网 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
常见的网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备。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 连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 的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网卡:网卡是提供传输介质与网络主机的接口电路,实现数据缓冲器的管理、数据链路管理、 编码和译码。 集线器: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多个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连接设备,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 最小单元。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全部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 出去。 交换机:是用来提高网络性能的数据链路层设备,是一个由许多高速端口组成的设备,连接 局域网网段或连接基于端到端的独立设备。如果把集线器中的数据传输理解成数据包根据红 绿灯的控制穿过路口,交换机接可以相应地理解成没有红绿灯的立交桥。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互连设备,路由器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讯,是大型网络提高效率、 增加灵活性的关键设备。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 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 系统构成的。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 由一些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 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 网络则是由用户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 子网组成的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 • • • • • • • • 1. 网络节点 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又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常见的 访问节点如用户主机和终端。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是指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 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常见的转接节点如:集中器、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一般情况下,网络节点具有双重性,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但有时为了 使设备简化,从网络系统的整体出发,把网络中有些节点专门设成不具备转接功能的端节点, 而有的节点则专门设计为只具有转接功能的中间节点。 2.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 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 何交换节点。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 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 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 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

(4)提高可靠性。

(5)好的可扩充性。

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隔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

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明地向目的站交付发送站所发送的分组或包。

传送的信息单位是分组或包(packet)。

15.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发送。

信息单位是报文(message)。

16.会话层:为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统一任务而进行的双方按序传送报文和有关的非传送操作的过程。

需要解决会话的顺序,同步问题,活动管理。

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概述1. 引言计算机网络工程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信网络技术,设计、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概述是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时的一种概要描述和总结,包括整个工程的目标、范围、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档旨在概述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的过程和要点,为读者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提供基本参考。

2. 设计目标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程的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例如提供高速、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支持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处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等。

设计目标的明确性对于整个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只有明确了设计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架构和技术的选择。

3.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中需要涉及的范围,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配置、通信协议、安全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常见的设计范围包括局域网设计、广域网设计、无线网络设计等。

在进行设计范围的确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应用环境、用户需求和预算等因素。

4. 网络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是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层次化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网络架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带宽需求、网络容量、数据安全性、业务需求等。

常见的网络架构包括层次化架构、星型架构、网状架构等。

在进行网络架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权衡和平衡。

5. 通信协议选择通信协议选择是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选择不同的通信协议。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在进行通信协议选择时,需要考虑协议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等因素,以满足设计目标和需求。

6. 安全策略设计安全策略设计是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网络工程设计中,保护网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安全策略设计涉及到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地域范围: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广域 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MN) 按使用的性质: 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使用范围和对象: 企业网、政府网、金融网、校园网等。
6
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广域网的组成 运行用户程序的主机
4
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若干个主机(host) 一个通信子网 一系列的通信协议及相关的网络软件 通信协议是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通信子网中各 结点之间通信用的。 计算机组网的目的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处理 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
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与分类
头 部 数 据 区 版本号 31 头部长度 数据报总长 服务类型 发送数据报的计算机的 IP 地址(源 IP 地址) 度 数据开始 接收数据报的计算机的 IP 地址 (目的地 IP 地址)
16
30
异构网络互连的关键设备——路 由器
• 路由器的作用: • 路由器是多个端口的、高速率的数据交换设备 • 路由器是一台高性能的专用计算机 • 连网的路由器有多个IP地址 B 223.240.129.5
• 使用交换式集线器(以太网交换器)构建
– 每一个结点都独享一定的带宽(10Mb/s或100 Mb/s),多对节点可同时通信(星形拓扑) 可按层次方式互相连接起来,构成多层次的局域网

• 与总线式以太网完全同构
以太网 交换器
部门服务器 部门交换器 1000Mbps 至中央服务器 工作组交换器 2 10Mbps/100Mbps 至桌面
类 型
发送结点 同步码 接收结点 MAC 地址 MAC 地址 8B 6B 4B 帧头部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12 广东白云区教育城域网拓扑图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13 263城域网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14 河南电大远程教育广域网拓扑结 构图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15
CERNET拓扑图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16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高速、智能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为高速网络的建立 铺垫了基础,网络带宽不断得到提高。而随着网络 带宽的提高,多媒体应用在网络中越来越多,用户 对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等也有了更高的 要求。很多网络管理任务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网络 管理软件来实现。计算机进入了高速、智能的发展 阶段。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7 郑州大学新校区网络示意图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8 学校校园网拓扑结构示意图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9 企业办公网拓扑图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10 企业网结构示意图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11 南京高校高速城域网拓扑图
第一章
典型代表:ARPAnet(Internet的前身)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标准、开放的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各大公司开发了各自的网络产品,并公布了 各自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提出了成套设计网络产 品的概念。 IBM: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DEC:分布网络体系结构(DNA) UNIVAC:分布式通信网络体系结构(DCA) 为了便于不同网络间的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参 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技术系统。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一书的内容概要,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和技术进行探讨。

第一章简介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功能。

第二章物理层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包括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调制解调器和光纤通信技术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探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包括帧、介质访问控制和错误检测等。

第四章网络层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层,包括IP协议、路由和转发等关键内容。

第五章运输层解析计算机网络的运输层,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的特性、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等。

第六章应用层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层,包括HTTP、FTP和DNS等常见应用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第七章局域网介绍局域网的组成和技术,包括以太网、令牌环网和局域网设备的互连等。

第八章广域网探讨广域网的连接方式和技术,包括专线、虚拟专用网和帧中继等。

第九章网络安全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第十章网络管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包括监控、故障管理和性能优化等。

第十一章无线网络与移动网络解析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原理和技术,包括Wi-Fi、蜂窝网络和移动IP等。

第十二章互联网详细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架构,包括因特网的组成和互联网地址等。

第十三章下一代互联网讨论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包括IPv6、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

第十四章多媒体网络探索多媒体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包括音频、视频和流媒体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第十五章网络性能评价和仿真介绍网络性能评价和仿真技术,包括延迟、带宽和吞吐量等性能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第十六章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方法指导读者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和技巧。

总结《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一书全面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Netsim软件综合实验学号200812110106姓名冯海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计算机网络指导教师张克廷职称讲师完成时间:2010 年6月----2010 年7月枣庄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目录一、总体概要 (2)二、设计步骤 (2)sim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2.构建设计结构图 (4)3. 构建网络拓扑图并进行分配参数 (5)4. 网络设备基本参数的配置 (6)5. 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7)三、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0)四、设计总结 (10)一、总体概要运用所学知识,利用Netsim软件构建一网络,并进行相应设备的参数配置,最后实现网络能连通。

在设计此网路的过程中,先简要画出此设计的流程图,然后应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软件设计出所需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保存(命名为kcsj.top)。

打开Netsim软件将kcsj.top载入,然后对此网络中的各设备进行相应参数的合理的配置(pc的配置、switch的配置、route的配置等),配置完以后,进行网络连通性的检测,即用pc1、pc2 ping pc3;用pc3 ping pc1、pc2。

如果不通,说明网络有问题,应进行更正,再测试,直到ping通为止。

最后进行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

二、设计步骤sim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1、Boson算得上是目前最流行的,操作最接近真实环境的模拟工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真实设备的缩影。

与真实实验相比,使用它省去了我们制作网线连接设备,频繁变换CONSOLE线,不停地往返于设备之间的环节。

同时,它的命令也和最新的Cisco的IOS保持一致,它可以模拟出Cisco的中端产品35系列交换机和45系列路由器。

它还具备一项非常强大的功能,那就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

通过Boson 我们可以随意构建网络,PC、交换机、路由器都可被模拟出来,而且它还能模拟出多种连接方式(如PSTN、ISDN、PPP等)。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要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

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 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

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

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 (BSD4.1)上实现了TCP/IP。

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

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

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

随后替代了ARPANET 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

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 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20世纪60年代早期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38
4.1.5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介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 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使 之不因偶然的或是恶意的原因而遭到 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 可靠正常地运行,从而保证网络服务 不中断。
39
从实用的角度看,网络安全技术 大体包含以下内容:
• 实时硬件安全技术 • 软件系统安全技术 • 数据信息安全技术 • 网络站点安全技术 • 病毒防治技术 • 防火墙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1
本章概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 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了计算 机和通信两方面的新技术,涉及面宽,应 用范围广,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 影响。离开计算机网络就谈不上信息化社 会。任何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办 公自动化系统、商业自动化系统、生产科 研系统、金融系统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32
3. 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它是计算机网 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 义。世界上著名的网络体系结构有: • ARPANET 美国ARPA创建于1969年 • SNA 美国 IBM 公司于1974年公布 • DNA 美国 DEC 公司于1975年提出 • OSI ISO 于1983年形成正式文件
计算机网络网络按分布距离可分 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和广域网(WAN)
18
1.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作用范围小,分布在一个房间、一个 建筑物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地理范围 在10m——1km,传输速率在1Mbps以 上。目前常见的局域网的传输率有 10Mbps,100Mbps和1000Mbps。局域 网技术成熟,发展快,是计算机网络 中最活跃的领域。

第2章 计算机网络

第2章 计算机网络

2.2.4 IP地址
Internet上计算机拥有的唯一地址称为IP地址。 IP地址由因特网信息中心NIC统一分配。NIC负责分配最高级IP 地址,并给下一级网络中心授权在其自治系统中再次分配IP地址。
1. IP地址结构
IP地址由两部分构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2. IP地址分类
IP地址长度为4个字节,即32位二进制数,由4个用小数点隔开 的十进制数字域组成,称为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其每个十进制数字 域的取值在0~255之间。 IP地址划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三类为基本IP 地址 A类 B类 C类 0网络地址(7bit) 10 110 网络地址(14bit) 网络地址(21bit) 主机地址(24bit) 主机地址(16bit) 主机地址(8bit)
计 算 机 网 络 分 类
2.按拓扑结构分类
星状网:所有主机和其他设备均通过一个中央连接单元或是集线 器(hub)连接在一起而构成。 环状网:全部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逻辑环,数据沿着环传输,通过 每一台计算机。
计 算 机 网 络 分 类
总线型网:将所有的计算机和打印机等网络资源都连接到一条主干 线(即总线)上,所有主机都通过总线来发送或接收数据。
2.2 Internet基础知识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项目2:两种方法查看IP地址 Internet的发展概要 Internet的特点 IP地址 域名地址 Internet的接入 Internet的常用服务
2.2.2 Internet的发展概要
3. 特殊IP地址
(1)网络地址: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为0时,它表示 一个网络地址。例如:202.115.65.0表示一个C类网络。 (2)广播地址: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为1时,它表示 一个广播地址。例如:142.55.255.255表示一个B类网络142.55中的 全部主机。 (3)回送地址:任何一个IP地址以127为第1个十进制数时,则 称为回送地址,例如:127.0.0.1,回送地址可用于对本机网络协议 进行测试。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论(王卓)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论(王卓)

安传 全输 层 传 输 层
端 到 端 加 密
安应 全用 层
会 话 层
完 整 性 鉴 别 数 字 签 名
安用 全户 应 用 层
数 据 加 密 身 份 认 证
网 络 层
访 问 控 制
表 示 层
审 计 与 监 控
访问控制 数据机密性 数据完整性
用户认证 防抵赖 安全审计
网络安全工作的目的
进不来 拿不走 看不懂 改不了 跑不了
防火墙
防火墙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 的系统,用于确定哪些内部资源允许外部访问, 以及允许哪些内部网用户访问哪些外部资源及 服务; 其实质就是限制什么数据可以“通过”防火墙 进入到另一个网络
防火墙的基本准则 “拒绝一切未被允许的东西” “允许一切未被特别拒绝的东西”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有: 包过滤型
访问控制
保证系统的外部用户或内部用户对系统资 源的访问以及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方式符合组织安 全策略。主要包括:出入控制和存取控制。出入 控制主要是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机构或组织。一 般是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或者电子技术与生物 技术结合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存取控制指主体 访问客体时的存取控制,如通过对授权用户存取 系统敏感信息时进行安全性检查,以实现对授权 用户的存取权限的控制。
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 偶然发生的威胁:如天灾,故障、误操作等 故意的威胁,是第三者恶意的行为。这是所面 临的最大威胁
网络安全威胁的几种类型
冒名顶替 拨号进入 窃听 废物搜寻 偷窃 间谍行为 身份识别错误 不安全服务 配置 随意口令 网络安全威胁 身份鉴别 系统漏洞 初始化 乘虚而入 口令圈套 病毒 代码炸弹
系统漏洞溢出,密码暴力破解,Web脚本注入

计算机网络原理(2018版)_第7章_无线与移动网络_自考本科段

计算机网络原理(2018版)_第7章_无线与移动网络_自考本科段

无线与移动网络_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七章_自考本科段概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七章无线与移动网络知识点小结1、无线网络识记:无线链路特征;无线网络基本结构;无线网络模式;(1)无线链路特征:通过无线链路连接到基站,不同无线链路技术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不同。

(2)无线网络基本结构:无线主机、无线链路、基站、网络基础设施(3)无线网络模式:领会:无线网络特点;隐藏站现象;(1)无线网络特点:信号强度穿墙衰减、干扰、多径传播(2)隐藏站现象:因为物理阻挡或者信号干扰,检测不到目标站点2、移动网络识记:移动网路基本概念与术语(1)移动网路基本概念与术语:领会:移动网络基本原理;移动寻址;移动节点的路由;间接路由过程与直接路由过程;(1)移动网络基本原理:(2)移动寻址:移动节点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保持地址不变(3)移动节点的路由:(4)间接路由过程与直接路由过程:间接过程:通信发数据报到永久地址,路由到归属网络,归属代理数据转发给外部代理,外部代理转发给移动节点,然后响应到通信者。

直接过程:3、无线局域网识记:典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网络结构;IEEE 802.11帧结构(1)典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2)IEEE 802.11网络结构:基站、基本服务集(3)IEEE 802.11帧结构:信标帧(AP的SSID和MAC地址)(4)CSMA/CA协议:带碰撞避免的CSMA,源站发送数据前,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等待一个帧间间隔,发送短请求。

目的站收到请求,等待短帧间间隔,发送允许发送给源站。

源站等待间隔发送数据,目的站给响应。

领会:IEEE 802.11Mac协议(CSMA/CA);IEEE 802.11地址(1)IEEE 802.11Mac协议(CSMA/CA):(2)IEEE 802.11地址:去往AP、来自AP、目的地址、AP地址、源地址4、蜂窝网络识记:蜂窝网的体系结构;蜂窝网的通信过程;345G网络特点;(1)蜂窝网的体系结构:(2)蜂窝网的通信过程:(3)345G网络特点:领会:蜂窝网络的移动性管理;(1)蜂窝网络的移动性管理:5、移动IP网络识记:移动IP网络主要组成;(1)移动IP网络主要组成:代理发现、向归属代理注册、数据报间接路由选择领会:移动IP网络通信过程;(1)移动IP网络通信过程:6、其他典型无线网络简介识记:WiMax;蓝牙;ZigBee网络特点;(1)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精选计算机网络物理安全和系统隔离技术概要

精选计算机网络物理安全和系统隔离技术概要
距离大于最大长度限制的系统之间,不采用光纤线通信;或加强复制器的安全,如用加压电缆、警报系统和加强警卫等措施。
Modem的安全性。
13.2 电磁防护与通信线路安全
13.2.2 通信线路安全技术
13.3 系统隔离技术
13.3.1 隔离的概念
安全域是以信息涉密程度划分的网络空间。涉密域就是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空间。非涉密域就是不涉及国家的秘密,但是涉及本单位,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工作秘密的网络空间。公共服务域是指既不涉及国家秘密也不涉及工作秘密,是一个向因特网络完全开放的公共信息交换空间。
13.3 系统隔离技术
13.3.4 网络隔离技术要点与发展方向
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 物理隔离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信息传输命令、信息传输协议,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且对固态存储介质只有“读”和“写”两个命令。所以,物理隔离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入侵、无法攻击、无法破坏,实现了真正的安全。
13.2 电磁防护与通信线路安全
13.2.1 电磁兼容和电磁辐射的防护
电磁辐射防护的措施: (1)一类是对传导发射的防护,主要采取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加装性能良好的滤波器,减小传输阻抗和导线间的交叉耦合; (2)对辐射的防护可分为: 1)采用各种电磁屏蔽措施,如对设备的金属屏蔽和各种接插件的屏蔽,同时对机房的下水管、暖气管和金属门窗进行屏蔽和隔离; 2)干扰的防护措施,即在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同时,利用干扰装置产生一种与计算机系统辐射相关的伪噪声向空间辐射来掩盖计算机系统的工作频率和信息特征。
13.3 系统隔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2、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来实现网络中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3、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60年代中期以前)2、计算机网络阶段(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90年代末及未来)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通信子网:通信控制处理机(cpp)、通信线路、其他通信设备。

资源子网:主机系统、终端、网路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5、计算机网络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负荷均衡和分布处理、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6、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网络、树形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形网络、网状网络。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总线型、局域环网、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构型有: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7、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8、数据的传输范式:模拟传输:当传输的是模拟数据信号时,可以直接进行传输。

当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时进入信道前要经过调制解调器调制,变换为模拟信号;模拟传输: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优点:信道利用率高缺点:信号衰减、噪声干扰、信号放大会放大噪声数字传输:当传输的是数字数据信号时,可以直接进行传输。

当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时进入信道前要经过编码解码器编码,变换为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优点:只取有限个离散值抗干扰、不失真、误码率低、能被复用。

缺点:所需频带较宽、信道利用率低。

9.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类型1)模拟通信2)数字通信数据通信方式1)串行通信、并行通信2)单工通信、半双工或全双工通信同步方式1)同步通信2)异步通信9、串行通信:数据流一位一位的传。

(并/串转换)(传输的主要方式)如远程通信并行通信:一次同时传送一个字符(8个码元),速率高、传输信道增加7倍。

如打印机。

10、数据通信方式:按传输方向可分为: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全双工传输单工:信息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

广播、电视半双工:交替发送和接收信息。

全双工:可以同时进行信息传递。

异步传输:把各个字符分开传输,字符与字符之间插入同步信息。

也叫起止式(不适合传送大的数据块)按同步方式可分为异步传输、同步传输同步传输: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发送一串同步字符SYN(编码为0010110),接收方只要检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SYN字符就确认进入同步状态,准备接收数据,随后双方11、波特率、数据速率和信道容量码元速率(波特率):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的变换次数,即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

若信号码元宽度为T,则码元速率为B=1/T,单位:波特。

PS:一个数字脉冲为一个码元奈氏定理:信号带宽为W,最大速率B=2W(Baud)数据速率(通信速率):单位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信息量(比特数),单位:bps。

信道容量:信道中能不失真地传送脉冲序列的最高速率,它由数字信道的通频带,也即带宽所决定。

R=log2(N)=2Wlog2(N)=1/Tlog2(N)(bps或b/s) R表示数据速率。

N表示进制。

12、误码率:数据速率C=Wlog2(1+S/N)W:信道带宽S: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平均功率S/N 信噪比ps:s/n=1000=30dB 要求误码率低于10E-613、基带传输:对基带信号不加调制而直接在线路上传输,它将占用线路的全部带宽,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

14、频带传输:将带宽很宽的数字信号(基带信号)变换为带宽符合通信网要求的模拟信号,而这种模拟信号通常由某一频率或某几个频率组成,他占有有一个固有频带。

15、宽带传输:指比4KHz更宽的频带。

16、一个标准的话路频率范围为300~3400Hz。

国际去4kHz为一个标准话路所占带宽宽度。

17、调幅:载波的振幅随计算机送出的基带数字信号变化而变化调频:载波的频率随计算机送出的基带数字信号变化而变化调相:载波的初始相位随计算机送出的基带数字信号变化而变化18、脉码调制:取样、量化、编码;19、T1:1.544Mbps E1:2.048Mbps P41E1的一个时分复用帧(其长度T=125us)共划分为32相等的时隙,时隙的编号为CH0~CH31。

其中时隙CH0用作帧同步用,时隙CH16用来传送信令,剩下CH1~CH15和CH17~CH31 共30个时隙用作30个话路。

每个时隙传送8bit,因此共用256bit。

每秒传送8000个帧,因此PCM一次群E1的数据率就是 2.048Mbit/s。

一条E1是2.048M 的链路,用PCM编码。

一个E1的帧长为256个bit,分为32个时隙,一个时隙为8个bit。

每秒有8k个E1 的帧通过接口,即8K*256=2048kbps。

每个时隙在E1帧中占8bit,8*8k=64k,即一条E1中含有32个64K。

同理T1共24个话路每个话路7b加1b信令码元共8b。

帧同步是在24路编码后加上1b这样每个帧为193b,即为1.544Mbps20、曼彻斯特编码:发送比特“0”时前一半为高电平,后一半为低电平;“1”则相反P4421、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若码元为1,那前半个码元和前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码元一样。

0则相反。

22、多路复用技术:为了充分利用传输介质,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的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3种: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光波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 ):是指载波带宽被划分为多种不同频带的子信道,每个子信 道可以并行传送一路信号的一种多路复用技术。

常用的标准是将12条4kHz 的语音信道复用在60---108kHz 的频带上,也有将12条4kHz 的语音信道复用在12---60kHz 的频带上,12信道组成一个集群,5个集群组成一个超群,5个和超群或10个组成一个主群。

时分多路复用(TDM ):将一条物理线路按时间分成一个一个的时间片(帧frame ), 每帧125微秒、轮换地为多个信号所使用。

同步时分:时分方案中时隙是预先分好的,时隙与数据源一一对应。

异步时分:系统按需要动态地为数据源分配时隙。

光分多路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播多个光信号(不同波长)。

光波分按间隔不同分为:稀疏波分(CWDM )间隔为20nm 、密集波分(DWDM )的间隔为0.2—1.2nm23、DWDM 特点:超大容量、对数据率透明、系统升级时能最大限度保护已有投资、(高度 组网灵活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可兼容全光交换。

24、频分多路复用。

按频率分割,在同一时刻能同时存在并传输多路信号,每一信号频率不同;时分多路复用。

按时间分割,每一时隙内只有一路信号存在,多路信号分时轮换的在信道内传输;光分多路复用。

按波长分割,在同一时刻能同时存在并传输多路信号,每一信号波不同,其实质也是频分多路复用;24. 数据交换:线路交换、存储转发(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25、数据报传输分组交换: 每个分组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足够 的地址信息。

一个节点收到一个数据报后,根据数据报中的地址信息和节点所储存的路 由信息,找出一个合适的出路,把数据报原样地发送到下一节点。

由于各数据报所走的 路径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保证各个数据报按顺序到达目的地。

如图 数据报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1)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2)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可能会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现象;(3)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用于中间结点的路由工作,即每个分组在中间节点各自选路转发;(4)数据报方式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的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的通信。

26、虚电路分组交换: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先建一条逻辑通路。

每个分组除了包含数据之外还包含一个虚电路标识符。

在预先建好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知道把这些分组引导到哪里去,不再需要路由选择判定。

最后,由某一个站用清除请求分组来结束这次连接。

它之所以是“虚”的,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

虚电路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1)在分组发送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逻辑连接(虚电路);(2)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

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中间节点时,中间节点只需要做差错检测,而不需要做路径选择;(4)在数据存储的基础上,通信子网中每个节点可以和任何节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27、线路交换:在数据开。

始传输之前必须先建立一条数据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线路将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

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拆除优点:通信实时性强、线路延时小缺点:线路利用率低,呼叫延时长适合用于连接时间长、批量大的实时数据报文交换:不需要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数据通路,靠交换网各节点计算机存储转发,接力式传送报文。

在报文传送时,任一时刻一份报文只占用一条链路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

优点:不必要求每条链路上数据速率相同、传输中的差错控制可在多条链路上进行、由于是接力式工作,任何时刻一份报文只占用一条链路资源、一个报文可同时向多个目的站发送,线路很难做到。

当数据量很大时,照样可以接受,延时长,而线路则不可以。

缺点:耗时并不比线路短适用于非计算机数据业务的通信网中。

以及公共数据网的发展的初期。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类似,同属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又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

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一分组带有完整的地址信息,均可独立的选择路径,目的地需要重新排序报文。

在虚电路方式中,要先建立虚电路,各分组不需要自己选择路径,目的地无需重新排序报文。

分组交换相对于报文交换而言,传输延时大大减少。

28、拥塞(拥挤):当网上的数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网络的吞吐量下降。

p60死锁:当传输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则丢弃的数据帧随之不断增加,从而引发更多的重发;而重复发数据所占用的缓冲区得不到释放,又引起更多的数据帧丢失。

28. 流量控制是指调整发送信息的速率,使接收点能够及时处理它们流量控制进技术:停止—等待控制方法(采用单工或半双工通信方式)、滑动窗口(全双工通信方式)停止—等待控制技术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也造成了传输过程中吞吐量的而降低,从而使得传输线路利用率不高。

滑动窗口:发送窗口、接受窗口、窗口滑动29、数据流量控制:采用单工或半双工通讯方式。

当发送方发送完一数据帧之后,便等待接收方发回的反馈信号。

若收到的是肯定(ACKnowledge,ACK)信息,则发送下一帧;若收到的是否定(Negative ACKnowlege,NAK)信息或超时而没有收到反馈信号,则重发刚刚的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