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试题1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含答案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一、概念题1. 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答案: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和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和炼铁用的矿石等等。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2. 生产劳动答案:生产劳动指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的过程。
生产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需途径。
生产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3. 生产关系答案: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与自然界发生联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称之为生产关系。
4. 价值答案: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
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在表面看来,是一种物品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但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
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 社会意识形态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所有上述选项3. 下列哪个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A.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B. 工人出卖劳动力C. 产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D. 追求利润最大化4. 经济基础是指?A. 社会的法律和政治制度B. 社会的思想和文化C.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 社会的教育和科技水平5. 社会上层建筑包括哪些内容?A. 政治法律制度B. 意识形态C. 社会风俗习惯D. 所有上述选项6. 什么是商品的两个因素?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物质和形式C. 质量和数量D. 功能和效益7.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因为?A. 工人拥有生产资料B. 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C. 工人拥有自己的产品D. 工人控制生产过程8.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A. 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B. 生产规模的扩大C.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D. 所有上述选项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消费不足C. 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A. 所有制结构B. 市场调节机制C. 国家干预程度D. 经济发展水平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 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5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0分)2.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30分)四、案例分析题(50分)1. 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1-5答案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模拟试卷1-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B )。
[A]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 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C )。
[A] 利润率提高[B] 社会资本增大[C] 技术进步[D] 剩余价值率提高3.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 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 这个新作用是( A )。
[A] 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B] 银行垄断资本可以去吞并和排挤小银行[C] 银行成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中介人[D] 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能发放更多的贷款4.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 C )。
[A] 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B] 增减政府直接投资[C] 对垄断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D] 二者能同时进行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 B )。
[A] 固定资本更新[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生产相对过剩[D]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6.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 D )。
[A] 集体所有制[B] 国家所有制[C] 个体经济[D] 家庭承包经营7、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要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因是( D )。
[A] 两者都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B] 两者都是自然经济[C] 两者都具备计划经济存在的条件[D] 两者都具备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8、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 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 C )。
[A] 投入等于支出[B] 支出大于收入[C] 投入小, 产出大[D] 投入大, 产出小9、宏观经济是指( C )。
[A] 个量经济活动[B] 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C] 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D] 某个地区的经济活动10、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D )。
[A] 社会运动的规律[B] 生产力运动的规律[C] 自然规律[D] 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11.在资本主义早期, 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C )。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试卷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1(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分数:2.00)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的物质形态本身而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在本题中,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故其正确选项是D。
3.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分数:2.00)A.使用价值构成的√B.资本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价值构成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 (分数:2.00)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政治经济学试卷(资本主义部分)1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试卷(资本主义部分)试卷类别: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力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2.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在()A.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B.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C.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D.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4.资本家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5.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C十V B.C十V十mC.V十m D.C十m6.资本积累的实质是()A.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C.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D.推动社会进步7.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8.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既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A.与预付资本量成反比例B.与预付的不变资本量成反比例C.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例D.与资本有机构成成正比例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A. 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D. 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10.资本走向国际化的根本动因()A.无限增殖自己的资本的本性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C.跨国公司的推动D.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商品的有用性B.商品的自然属性C.商品的社会属性D.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E.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某消费者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3.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价格总额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B.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来进行C.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E.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完全背离5.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资本是()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生产资本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C.生产时间的长短D.流通时间的长短E.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的速度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8.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下列哪些部门属于第I部类()A.采矿部门B.机器制造部门C.服装部门D.食品部门E.日用工业品部门9.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括()A.货币资本循环B.生产资本循环C.生息资本循环D.商业资本循环E.商品资本循环10.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A.提高剩余价值率B.增加年剩余价值额C.节省预付资本D.减少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E.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资本价值构成2、资本积累3、级差地租4、超额剩余价值5、再贴现率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生产资料是()A、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3、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B、剩余价值的形成C、平均利润的形成D、企业竞争的展开4、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 ( )A、负债业务和吸收存款B、资产业务和发放贷款C、买卖股票和买卖债券D、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Ⅰ(v+m)=ⅡcB、Ⅰ(v+m)>ⅡcC、Ⅱ(c+v–m/x)>(v+m/x)D、Ⅰ(v+△v+m/x)=Ⅱ(c+△c)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7、下列哪个国家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B、日本C、法国D、德国8、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B、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9、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10、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D、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11、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材料B、动力燃料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12、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优劣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13、发放工资时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1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并非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B、不能成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C、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D、不能采取公司制的组织形式15、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是()A、承包制经济B、租赁制经济C、股份合作制经济D、股份制经济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政治经济学1-4章练习
政治经济学1-4章练习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生产资料所有制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劳动力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劳动对象B、劳动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科学抽象法B、唯物辩证法C、定量分析法D、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7、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是()A、批判资本主义B、建设社会主义C、揭示经济规律D、学习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A、重商学派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2、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E、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力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C、人们可以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可认识经济规律E、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7、关于生产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C、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条件D、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E、生产力反映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8、关于生产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关系B、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C、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D、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E、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B、经济规律存在的条件是客观的C、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D、人们不能创造但可以改造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创造但可以利用经济规律二、辨析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政治经济学习题(1)
政治经济学习题(1)第四章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节练习题《导论》⼀、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产B、⽣产⼒C、⽣产关系D、商品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产⼒B、上层建筑C、⽣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D、经济基础3、社会⽣产⼒发展⽔平的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能B、劳动对象的状况C、劳动资料的状况D、⽣产⼯具的状况⼆、多项选择题1、⽣产⼒的基本要素有: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物质资料E、科学技术2、⽣产关系是:A、在⽣产中结成的⼈们之间的相互关系B、在⽣产中结成的⼈与⾃然之间的关系C、劳动者与⽣产资料之间的关系D、⼈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E、以⽣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劳动价值论》⼀、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是:A、⾃给⾃⾜的经济形式B、为他⼈⽽⽣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产和商品流通D、不存在社会分⼯的经济形式2、市场经济是:A、市场调节价格的经济B、市场调节流通的经济C、市场发挥作⽤的经济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的商品经济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使⽤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定的数量⽐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A、价值量相等B、效⽤相同C、都是商品的⾃然属性D、都是商品的社会属性5、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A、商品B、货币C、使⽤价值D、价值6、两种不同的使⽤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例取决于:A、效⽤B、价值C、交换价值D、供求关系7、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B、⼀般等价物C、带来剩余价值D、特殊等价物8、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在:A、社会主义条件下B、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C、纸币流通条件下D、⾦属货币流通条件下9、货币作为贮藏⼿段的作⽤是:A、防⽌通货膨胀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社会财富D、⾃发调节⾦属货币流通量10、⾦和银所以能固定地充当⼀般等价物是因为:A、它们天然是货币B、它们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C、⼈们协商的结果D、聪明⼈的发明创造11、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A、可以是观念上的B、必须是现实的C、必须是⾦属货币D、只能是纸币1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盾是:A、私⼈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盾B、城乡之间的⽭盾C、体⼒劳动和脑⼒劳动之间的⽭盾D、⼯农之间的⽭盾1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按劳分配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D、按需分配规律⼆、多项选择题1、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产⽣的前提条件是:A、社会分⼯的存在B、伴随私有制的产⽣,⽣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随⽣产⼒发展和个体劳动有了可能性D、劳动者共同占有⽣产资料和劳动产品E、社会化⼤⽣产的出现2、商品的价值是: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定的社会⽣产关系的体现E、价格的表现形式3、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的价值形式C、⼀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E、发达价值形式4、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下列因素影响:A、它和劳动⽣产率的⾼低成正⽐B、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C、它和劳动⽣产率⾼低成反⽐D、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E、它和⾃然资源利⽤情况成反⽐5、货币作为⽀付⼿段⽤于⽀付:A、地租B、租⾦C、利息D、⼯资E、债务6、世界货币的职能是:A、国际⽀付⼿段B、国际购买⼿段C、社会财富代表从⼀国转移到另⼀国D、国际馈赠⼿段E、国际价值符号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价值量由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C、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E、价值量与劳动⽣产率基本⼀致第⼆节练习题《剩余价值⽣产》⼀、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使⽤价值⽣产过程的统⼀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2、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产资料B、劳动资料C、劳动⼒D、货币3、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作为流通⼿段B、能否作为⽀付⼿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4、资本的总公式是:A、G—W—G'B、G—W—GC、W—G—WD、W—G—W'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关键是:A、劳动者有⼈⾝⾃由B、存在商品经济C、劳动⼒成为商品D、在商品⽣产和商品交换基础上产⽣了货币6、绝对剩余价值⽣产是:A、个别资本家⾸先改进技术的结果B、全社会劳动⽣产率提⾼的结果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作⽇的结果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绝对延长⼯作⽇的结果B、提⾼⼯⼈劳动强度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劳动⽣产率的结果D、整个社会劳动⽣产率提⾼的结果8、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劳动⽣产率的⽬的是为了: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B、追求相对剩余价值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价值9、资本主义⼯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的劳动报酬D、可变资本10、资本主义⼯作⽇是指:A、⼯⼈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B、⼯⼈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C、⼯⼈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D、⼯⼈⽣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1、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是:A、⽣产⼒决定论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论D、⼈⼝论12、⼆战后,资本家提⾼对⼯⼈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A、延长劳动时间B、提⾼劳动强度C、压低⼯⼈⼯资D、提⾼劳动⽣产率13、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的必要劳动B、⼯⼈的剩余劳动C、绝对价值D、相对剩余价值14、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资的⾼低B、⼯⼈劳动时间的长短C、⼯⼈劳动强度的⼤⼩D、剩余价值率的⾼低15、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产⽆政府状态规律D、⽣产关系⼀定要适合⽣产⼒性质规律⼆、多项选择题1、劳动⼒的价值包括:A、维持⾃⾝⽣存必须的⽣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须的⽣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全⾯发展必须的⽣产资料的价值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产资料的价值E、劳动者掌握⼀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2、劳动⼒的使⽤价值:A、是⼤于⾃⾝价值的源泉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C、是扩⼤再⽣产的直接源泉D、是价值的源泉E、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C、劳动者的使⽤价值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E、劳动⼒的价值属于资本家4、资本主义⽣产过程的结果包括:A、⽣产出使⽤价值B、⽣产出劳动⼒价值C、⽣产出剩余价值D、⽣产出货币价值E、转移了⽣产资料的价值5、资本是:A、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反映⼀定历史条件下的⽣产关系C、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D、⼀个历史范畴E、⼀个永恒范畴6、⼚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物:A、本⾝不是资本B、作为剥削⼯⼈的⼿段时是资本C、作为⽣产要素时才是资本D、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E、作为活劳动的“吸附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7、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B、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C、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D、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E、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8、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B、降低劳动⼒价值C、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活资料的价值D、提⾼⽣产⽣活资料部门的劳动⽣产率E、提⾼社会劳动⽣产率9、不变资本包括:A、⼚房B、机器设备C、⼯具D、原材料E、辅助材料10、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A、剩余价值率的⾼低B、⽣产资料数量的多少C、⼯⼈⼈数的多少D、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E、⽣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1、相对剩余价值⽣产的实现是通过: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B、降低劳动⼒价值C、降低⽣活资料价值D、降低⼯⼈实际⼯资E、提⾼劳动⽣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产⽅法基本上相同B、前者是个别企业提⾼劳动⽣产率的结果,后者是整个社会提⾼劳动⽣产率的结果C、前者归个别资本家占有,后者归整体资本家阶级占有D、前者是个别资本家提⾼劳动⽣产率的动机,后者是许多资本家追求前者的结果E、其源泉都是雇佣⼯⼈的剩余劳动13、超额剩余价值:A、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B、是个别企业采⽤新技术产⽣的C、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灭D、采⽤更新技术的企业还会获得E、是暂时的14、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法有:A、增加⼯⼈⼈数B、压低⼯⼈⼯资C、延长⼯作⽇D、提⾼劳动强度E、提⾼劳动⽣产率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揭⽰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了整个资产阶级和⽆产阶级的对⽴E、为揭⽰资本家对⼯⼈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资本积累》⼀、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再⽣产的特征是:A、简单再⽣产B、扩⼤再⽣产C、物质资料再⽣产D、劳动⼒再⽣产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提⾼对⼯⼈的剥削程度D、⽤暴⼒迫使⽣产者与⽣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3、资本有机构成提⾼的前提是:A、社会资本增加B、个别资本增⼤C、相对⼈⼝过剩D、⽆产阶级贫困化4、资本技术构成的内容是指: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例B、由技术⽔平决定的⽣产资料数量和劳动⼒数量的⽐例C、机器设备数量与劳动⼒数量的⽐例D、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5、资本集中的两个有⼒的杠杆是:A、竞争和剩余价值B、竞争和信⽤C、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D、剩余价值和扩⼤再⽣产6、相对过剩⼈⼝产⽣的直接原因在于: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资本有机构成提⾼D、资本过剩7、资本积聚是通过:A、许多分散资本合并成⼤资本,扩⼤个别资本总额B、⼤资本吞并中⼩资本,扩⼤个别资本的规模C、资本主义企业内部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资本化,扩⼤个别资本的规模D、组织股份公司,扩⼤个别资本的规模⼆、多项选择题1、资本积累和扩⼤再⽣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资本家的意志决定的B、价值规律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E、社会进步规律决定的2、扩⼤再⽣产的形式是:A、物质资料再⽣产B、⽣产关系再⽣产C、物质资料再⽣产和⽣产关系再⽣产的统⼀D、内涵的扩⼤再⽣产E、外延的扩⼤再⽣产3、资本有机构成提⾼的直接后果是:A、单个资本增⼤B、科学技术的进步C、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少D、⽣产资料⽣产的优先增长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4、单个资本增⼤的两条途径是: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D、资本原始积累E、机器设备的⼤量积累5、促使资本集中的最强有⼒的杠杆是: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主义竞争D、资本主义垄断E、资本主义信⽤6、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主要是:A、对⼯⼈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产率⽔平C、所⽤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D、资本有机构成的⾼低E、预付资本量的⼤⼩7、资本积累的结果必然是: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B、相对过剩⼈⼝的形成C、资本家的财富不断增长D、⽆产阶级贫困化E、资本主义的灭亡8、资本集中的主要⽅式是:A、⼤资本吞并中⼩资本B、资本积累C、资本积聚D、组织股份公司E、提⾼剥削程度9、相对过剩⼈⼝的形式主要是:A、流动的形式B、固定的形式C、潜在的形式D、现实的形式E、停滞的形式10、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因为相对过剩⼈⼝:A、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资本主义⽣产发展不同时期对劳动⼒的需求B、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的剥削C、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产的发展D、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就业问题E、有利于提⾼资本主义⼈⼝素质11、简单再⽣产和扩⼤再⽣产的关系是:A、简单再⽣产是扩⼤再⽣产的基础B、简单再⽣产是扩⼤再⽣产的出发点C、简单再⽣产是扩⼤再⽣产的组成部分D、扩⼤再⽣产是简单再⽣产的延续和发展E、扩⼤再⽣产是简单再⽣产的简单相加资本的运动⼀、单项选择题1、对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流通阶段B、⽣产阶段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2、产业资本循环的⼀般公式是:A、G—W…P…W′—G′B、W…P…W′—G′—WC、P…W′—G—W…PD、W′—G—W…P…W′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阶段:A、只要购买到⽣产资料就⾏B、只要购买到劳动⼒就⾏C、只要购买到⽣产资料和劳动⼒就⾏D、不仅要购买到⽣产资料和劳动⼒,⽽且两者在质上要适应,在量上要符合⼀定⽐例。
政治经济学模式试卷1及答案
第二套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 生产工具B.科学技术C. 生产力D.劳动者素质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A. 生产关系B. 生产方式C. 商品D. 物质资料生产3.商品的价值是A.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C.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D.各种商品相互交换的数量关系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5.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简单价值形式中,绵羊A.处于等价形式B.处于相对价值形式C.充当斧子的表现材料D.表现绵羊自身的价值6.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B.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D.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矛盾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8.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9.资本积累是A.将社会闲散资本加以集中B. 通过银行吸收存款C.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D. 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本10.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是A.失业人口大量增加B.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下C.无产阶级的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D.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11.商品资本的职能是A.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B.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C.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D.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12. 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是A.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B.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C.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D.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13.年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是A.一年内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B.一年内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C.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D.一年内预付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14.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 增加年剩余价值量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D. 生产超额剩余价值1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国内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16.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优势D.对同一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的差别17.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产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18. 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B.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C.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评价一种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A.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B. 是否实行按劳分配C. 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D. 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A.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B.完全由计划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C.在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D.在宏观调控下,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A.辩证唯物主义理论B.历史唯物主义理论C.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E.剩余价值学说2.一切商品中都包含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是因为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C.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E.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3.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A.流通中的商品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商品网点的多少D.货币本身的流通速度E.商品的流通速度4.运输公司中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E.生产资本5. 雇佣工人在一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包括A.劳动对象的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资料的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E.商品的全部价值6.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A.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E.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7.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国有经济在一切产业中都居支配地位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E.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合作制B.股份制C.承包制D.股份合作制E.租赁制9.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途径有A.国家预算B.价格杠杆C.生活服务收费D.国家税收E.银行借贷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A.按劳分配唯一的分配原则B.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D.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E.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 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部分考题及其答案1
无1.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A.物质利益关系B.政治利益关系C.平等交换关系D.自由买卖关系【A】2.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A.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B】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 二者完全一致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 二者量上没有区别【B】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C】5.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 执行的是A、价值尺度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流通手段职能【D】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C】7、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是A.W —G —WB.G —W —GC.G —G′D.G —W —G′【D】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B】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B.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C.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D.、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不同【A】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11.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12.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C.劳动对象的资本D、劳动力的资本【D】13.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C】14.公式Ⅰ(v+m)>Ⅱ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C】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垄断价格【C】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A.等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B、少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多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成正比【B】18、商业资本的出现, 在一定限度内能够A、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 减少流通资本量 B.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 增加流通资本量C.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增加D、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减少【A】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A】2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B】答案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生产关系的内容, 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作业试题及答案1
政治经济学作业1(导言及第一章)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P3;6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P33.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P13;15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P16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P176.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P227.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待售商品的总额、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P24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P25;269.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
P2810.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P33二、名词解释1.生产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P32.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量的属性。
P13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4.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叫通货紧缩。
P25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P29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B)。
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2.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在这四个环节中(A)。
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3.商品是( C)。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1)
政治经济学套题1一、概念题1.通货紧缩【答案】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
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
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月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
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2.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答案】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
它与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否磨损无关,因而又称精神磨损。
造成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有以下两种原因:(1)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
(2)由于科技创新的作用,市场上出现丁质量和功效更好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下降,从而导致原设备贬值。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提高折旧率的办法,来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可能带来的损失。
3.公司治理结构【答案】公司治理结构,也称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
通俗地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机构,通过治理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力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公司交易安全,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及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下、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护。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习题卷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习题卷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当不可能在生产更多的某些产品的同时不需要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时,经济具有( )。
A)产品组合的效率B)交换的效率C)生产的效率D)效用的效率答案:C解析:2.[单选题]某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可变成本为5万元,固定成本为4万元,销售收入为10万元,则该厂商所获利润和准租金分别为:A)1万和4万B)1万和5万C)4万和6万D)5万和6万答案:B解析:3.[单选题]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股份制A)承包制B)股份合作制C)租赁制D)混合制答案:B解析:4.[单选题]( )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A)国营经济B)实体经济C)虚拟经济D)私营经济答案:B解析:所在章节:十三章第二节5.[单选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A)主要的文体活动B)改造经济体制的过程C)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D)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答案:D解析:C)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差额D)社会生产价格高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答案:D解析:7.[单选题]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命题是( )。
A)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B)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增长;C)石油价格影响汽车需求;D)预算赤字影响储蓄水平。
答案:C解析:8.[单选题]经济政治学研究内容从国家的财富积累、生产转向个人行为和市场价格的时间是( )A)17世纪末B)18世纪三四十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末答案:C解析:9.[单选题]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 )A)三条无差异曲线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C)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D)以上都不对。
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如果一种物品的供给曲线是富有价格弹性的,那么( )。
A)供给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敏感的;B)供给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不敏感的;C)需求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敏感的;D)需求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不敏感的。
政治经济学_蒋永穆_试题1(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试题(社会主义部分)第1套一、名词解释(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作答;每小题4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按劳分配3. 市场体系4. 产业结构5. 对外经济政策6. 消费结构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原因是_____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低C.生产力的构成复杂D.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E.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多层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有_____A.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同市场相联系B. 一切企业都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C. 一切企业都由国家统负盈亏D. 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E. 各种经济活动都按有关法规进行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_____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必须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领域都占支配地位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E.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多样化4.社会主义国家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是_____A.增加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量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资料的节约D.延长劳动时间E.提高劳动强度5.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_____A.调节社会主义生产,促进生产发展B.调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C.促进企业搞好经济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D.推动励行节约,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E.保证宏观经济的自动平衡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国有企业应当_____A. 自主经营B. 自负盈亏C. 自我发展D. 自给自足E. 自我约束7.在我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实现过程是_____A.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直接调节生产和需求,在各部门、各企业间分配资源B.市场通过计划合理分配资源C.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资源分配给经济效益好的企业D.市场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分配资源E.市场通过价格和竞争,选择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8.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为了处理好个人收入分配问题,防止两极分析,必须_____A.保护合法收入B.缔非法收入C.调节过高收入D.呆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E.建立完善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9.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的基本内容有_____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优抚安置E.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____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E.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1.社会主义国家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是_____A.增加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量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资料的节约D.延长劳动时间E.提高劳动强度三、简答题(从以下5题中任选4题作答,每小题8分,共32分)1. 简述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A. 政府与政治体系B. 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C. 社会阶级与阶层D.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2. 市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管理B.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完全否定C. 自愿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分散决策D. 公共财政支出的主导地位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供给与需求理论B.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C. 均衡价值理论D. 劳动生产率理论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区别,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答: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制度强调市场的自由运作和资源配置的分散决策,而计划经济制度则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管理。
市场经济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供需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能够鼓励个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激发创新和竞争,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
市场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和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还容易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计划经济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计划的方式对经济进行全面管理和调控,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
计划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和战略产业倾斜,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
计划经济往往由中央政府决策,容易出现信息收集和决策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还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经济僵化等问题。
2. 请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论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剥削现象,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创造出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体现,也是导致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B.生产资料C.科学技术D.生产工具2.生产力的主体和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3.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B.是金银C.是商品,具有价值D.能分为若干等份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A.必须是金本身B.必须是银本身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5.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A.工人出卖劳动的报酬B.工人出卖劳动力的价格C.工人创造的新价值D.工人劳动转移的旧价值6 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总结阶段7.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A.相等B.完全不等C.不一定相等D.完全相等8.利息的本质是A.借贷资本的价格B. 借贷资本所有权的产物C.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D.借贷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报酬9.金融资本是()A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构成的资本形式B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C 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D 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10.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为了带动商品输出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C发达国家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控制其他国家的手段二、名词解释1.资本有机构成2.剩余价值率3.平均利润率4.生产价格三、简答题⒈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有什么关系?2.年剩余价值率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何在?3.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手段?5.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
四、计算题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为15%,当年存款利息率为3%,这张股票的价格是多少?五、论述题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C5.B6. B7.C8.C9.D 10.D二、名词解释题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政经试题1
1.所有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C.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D.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3.构成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的是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占主导地位和非主导地位的一切生产关系的和4.“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值有影响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价格标准职能6.不可以充当世界货币的是 ( )A.黄金B.其他贵金属C.硬通货D.有价证券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 )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8.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劳动报酬采取工资形式使得 ( )A.劳动者的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B.劳动者的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C.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在空间上分离D.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在时间上分离9.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物资内容 ( )A.不会有根本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0.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 )A.物质财富创造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11.资本家的哪部分资本“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 ( )A.原始资本B.预付不变资本C.预付可变资本D.用于积累的追加资本1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 )A.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B.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资本主义 ( )A.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4.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A.以厂房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15.马克思社会资驹偕迪治侍獾牧礁龌驹砘蚶砺矍疤崾侵?(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理论B.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理论C.开放型和集约型再生产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16.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店员 ( )A.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全部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17.一个资本家投资100万元,C∶V是8∶2,其流动资本一年周转2次,已知M′=100%,则其年P′是 ( ) A.100% B.400% C.20% D.40%18.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是银行利润同银行 ( )A.贷款与存款差额的比率B.自有资本的比率C.存款总额的比率D.贷款总额的比率19.从再生产角度看,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必须也只能由 ( )A.生产成本来补偿B.购销差价来补偿C.剩余价值来补偿D.商品价格来补偿20.对利息率的决定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 )A.商品价格B.平均利润率C.借贷资本的供求D.习惯和法律传统21.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 ( )A.垄断可以创造价值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C.垄断价值能完全脱离价值D.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22.“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指 ( )A.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B.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C.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垄断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23.同土地价格成反比的是 ( ) A.地租 B.租金 C.银行利息率 D.企业利润率2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 ( )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25.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是 ( )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26.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 )A.老殖民主义B.新殖民主义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7.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采取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28.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工业生产,不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农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生产,这种国际分工属于 ( )A.垂直分工B.水平分工C.部门专业化分工D.工艺专业化分工2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30.以下关于按劳分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B.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关系C.它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D.它是完全公平与平等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治经济学01第一章 导论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B )A 研究政治的学科B 独立的经济学科C 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学科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A 生产力B 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上层建筑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经济规律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 )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力C 劳动力D 商品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A )A 社会的生产方式B 客观经济条件C 社会经济关系D 社会发展条件6、生产力(B )A 就是科学技术B 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C 就是生产工具D 是生产的平均水平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 )A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B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8、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的是( C )A 经济制度B 生产力C 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体制9、在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 )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家庭关系10、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 C )A 自然的关系B 社会的关系C 人的关系D 物质资料的关系1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 )A 交换B 生产C 消费D 分配12、生产资料包括( A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13、煤矿上用来运煤的道路是( C )A 原材料B 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D以上都不对14、即将开采的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属于(A )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原材料D 以上都不对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C )A 资本的秘密B 商品的秘密C 经济规律D 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16、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D )A 价值规律B 市场竞争规律C 按劳分配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两个层面,其中,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层面是( B )A 生产力B经济制度C经济体制D生产资料所有制18、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学者是( A )A蒙克莱田 B 马歇尔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19、下列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是( D )A 煤矿工人将埋在地下的煤开采出来B 炼钢厂的工人将矿石炼成钢铁C 纺织厂的工人将棉纱织成布D 地底下煤炭、石油的形成20、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是指( B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生产资料所有制21、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紧密联系(B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生产力C 人们的交换关系D 物质利益分配关系22、经济规律是指(D )A 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B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C 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2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C )A 先进B 在发展C 符合生产力状况D 占统治地位2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段话说明的是( 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D 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25、我国195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搞“一大二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给社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试题班级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其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类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力量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C、能保存资本价值。
D、能转移资本价值。
5、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可将其划分为()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D、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
6、资本流通时间包括()A、购买时间和劳动时间。
B、劳动时间和售卖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购买时间和原材料储备时间。
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消费资料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劳动力的供给超过对劳动力的需求。
8、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9、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生产成本。
D、市场价格。
10、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1、在量上利息总是()A、大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相当于平均利润。
D、小于平均利润。
12、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A、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B、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C、优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D、全部土地的平均生产价格决定的。
13、股票价格是()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C、股票票面额的货币表现。
D、股票价值与货币价值之比。
1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
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
1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D、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经济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不能消灭、改造、创造经济规律。
B、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经济规律。
C、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
D、可以离开人的社会活动而存在并发生作用。
E、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活动而存在并发生作用。
2、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E、相对工资。
4、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动资本。
E、固定资本。
5、超额剩余价值()A、来源于先进的机器设备。
B、来源于工人的劳动。
C、来源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D、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E、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
6、下列现象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精神磨损)的有()A、机器设备由于生锈而损坏。
B、机器设备由于长期使用而磨损。
C、机器设备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贬值。
D、效率更高的新机器出现引起原有机器设备价值降低。
E、机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损失。
7、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E、剩余价值掩盖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8、垄断竞争和自由竞争的区别()A、竞争的时间不同。
B、竞争的目的不同。
C、竞争的手段不同。
D、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
E、竞争的范围不同。
9、利率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利率()A、可以抑制消费价格的上涨。
B、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C、可以有效扩大消费。
D、可以有力促进投资。
E、有利于吸收国际资金。
10、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途径主要有()A、加强南南合作。
B、开展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C、发展南北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D、把长远目标和解决当前面临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E、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全面抗衡。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影响资本家取得超额利润。
4、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的价值量有什么影响?2、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3、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4、借贷资本有哪些特点?5、“二战”后,跨国公司广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五、论述题(共15分)联系实际谈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A3、A4、A5、B6、C7、D8、C9、B 10、C 11、D 12、A 13、B 14、B 15、D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CDE3、CD4、ACE5、BCDE6、CD7、ACD8、BCDE9、ABE 10、ABCD三、辨析题1、错误。
(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分)2、错误。
(1分)股份制形式实现的是资本集中。
(2分)资本集中既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也不会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长。
它是现有的单个资本的重新组合。
(2分)3、正确。
(1分)因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形成的。
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
少数先进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2分)超额利润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它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分)4、错误。
(1分)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因为土地没有价值。
土地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拥有土地的人可以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地租收入。
(2分)所以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把这笔钱存入银行每年所得的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地每年所获得的地租。
(2分)四、简答题1、答: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分)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物化至单位商品内的劳动量越小,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越少;(2分)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听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2分)2、答: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这种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分)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消耗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旧价值)转移亲保存在新商品中,使之成为新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
(2分)3、答:(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2分)由于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有高有低,资本家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必然进行激烈的竞争,把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得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结果使利润率趋势于平均化。
(2分)(2)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2分)4、答: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1)它是一种资本商品。
(2分)(2)它是一种财产资本。
(2分)(3)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ˊ。
(1分)(4)它是最具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1分)5、答:“二战”后,跨国公司广泛发展的原因是:(1)生产资本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1分)(2)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1分)(3)民族贸易独立运动的产物。
(1分)(4)“二战”后各国采取的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和措施,对跨国公司的向外扩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分)(5)“二战”后科技革命带来的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方面的革新,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分)五、论述题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垄断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
(3分)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具体:(1)市场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凭借国家的力量扩大市场。
(2)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3)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巨额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需要国家出面参与。
(4)现代工业发展所引起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需要国家干预。
(5)社会化的科学技术研究,要求国家组织和参与。
(5分)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调节着社会经济,为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服务。
(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条件。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新的基础上扩大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