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麻镇眩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治疗指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治疗指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治疗指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
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
疾病描述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经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
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脑颞叶基底部和枕叶。
症状体征1、前庭系统症状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视觉症状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
3、大脑症状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4、锥体束症状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疾病病因颈椎骨质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
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
椎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解剖异常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
川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50例分析
川 芎 在 《日华 子 本 草 》中 有 着 很 高 的 评 价 : 治 一 切 风 , “
一
切气 , 切劳损 , 切血 , 五 劳 , 筋 骨 , 众 脉 , 症结 一 一 补 壮 调 破
治 疗 组 采 用 川 芎 嗪 注 射 液 10m 6 g加 入 生 理 盐 水 20 m 5 l
以 眩晕 为 主 要 症 状 的 110例 患 者 , 在 市 级 医 院 做 颈 0 均 椎 x 线 、C 脑 C T D、 T检 查 , 少 两 项 检 查 确 诊 为 椎 基 底 动 脉 至
供血 不足 , 临床 表现 为眩晕 反复发 作 , 视物旋 转 , 恶心 呕 吐 ,
随体 位改 变 而 加 重 , 伴 有 耳 呜 耳 聋 、 震 等 。 随 机 分 为 两 可 眼 组 , 芎 嗪 组 50例 , 2 0例 , 20例 , 龄 1 川 5 男 7 女 8 年 8~8 0岁 , 盐 酸 培 他 啶组 5 0例 , 2 8例 , 2 2例 , 龄 2 5 男 5 女 9 年 0~8 3岁 ,
学 杂志 ,0 84 4 :7 3 4 20 ,( ) 32— 7 .
5 典 型病 例
患 者 男 ,3岁 , 5 眩晕 1 入 院 , 然 起 病 , 物 旋 转 , 心 周 突 视 恶
呕吐 , 体检昂伯 氏征 阳性 , T未检 出血 灶 , 断椎 基底 动脉 C 诊 系统供血不足 , 外院 曾用培他 啶、 小苏 打等扩血 管药物 无 川 芎 丸》 指 出“ 芎 治 首风 眩 ,宣 也 川
晕 , 急 ” 与 笔 者 观 点 一 致 。 创 立 中 医 八 法 之 外 调 气 活 血 眩 , “ 法” 衡 的颜 德 馨 在 《 中 气 药 推 川 芎 中》 出 : 久 病 必 有 血 指 “ 瘀 , 病 必 有瘀 ”, 治 疑 难 杂 症 , 以 川 芎 为 主 药 , 怪 余 必 因其 上 行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路径的初步评价的开题报告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路径的初步评价的开题报告标题: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路径的初步评价一、研究背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头晕症状,其发生与年龄、慢性病、颈部创伤、颈椎病等因素有关。
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如抗晕药、降压药等,但其疗效有限。
中医药治疗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路径及其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路径,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2. 确定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路径和治疗方案。
3. 评价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中医证候特点和中医药治疗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 临床研究:拟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药治疗组),中医药治疗组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药治疗方案,两组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指标。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药治疗的初步探讨,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医药在治疗头晕症状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头晕症状的中医药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中医药治疗组和西医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和安全性。
化痰定眩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表 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男 女 年龄( 年)
病程( 年)
合并 合并 冠心病 糖尿病
对照组 16 14 45. 37 ± 16. 64 2. 13 ± 1. 31 9
9
治疗组 17 13 45. 23 ± 16. 39 2. 04 ± 1. 37 10
关键词: 化痰定眩; 眩晕; 中枢性; 中医药疗法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9. 14. 017 文章编号: 1003-8914( 2019) -14-215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Huatan Dingxuan Recipe in Treating Vertebrobasilar Artery with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NIU Jia
·2150·
光明中医 2019 年 7 月第 34 卷第 14 期 CJGMCM July 2019. Vol 34. 14
化痰定眩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牛佳
摘要: 目的 探究化痰定眩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30 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减部分西药加用化痰定眩方治疗,2 组均治疗 14 d,利用相关量表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 疗 14 d 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眩晕等级评分( 1. 81 ± 1. 24)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 06 ± 2. 79) 分,具有显著统 计学差异( P≤0. 01) 。结论 加用化痰定眩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适合在 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止眩宁治疗椎_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_李文金
不仅对卵巢直接起作用,还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而对卵巢发挥作用[3]。
在补肾的基础上加活血药,又可改善循环,增加卵巢血液量,激发成熟的卵泡排卵及促进黄体发育[4]。
故治以温肾调经汤为基础,方中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肉桂温肾助阳,熟地黄、覆盆子、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滋阴补肾填精,当归入血分,即可行血活血,又可养血,配白芍药养血柔肝,白芍药与炙甘草配合有较好的降低血清雄激素作用[5]。
本组资料显示经用温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患者高雄激素、高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促进患者排卵功能恢复,温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对于本组病收稿日期:2010-07-23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360.1017)作者简介:李文金(1954-),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例,笔者对治疗有效的29例患者进行停药1年后的症状随访,2例不孕患者于停药后6个月内妊娠,仅1例患者停药后月经症状复发,如治疗前状态,说明本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也是较好的,如能扩大病例数,并进行远期血清雄激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血清促卵泡生成素及B超检查,增设对照组,将具有更好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6.[2]王葛明,卢春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超声下卵巢的变化与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变化的关系[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30(4):343.[3]蔡立荣,李大金,孙晓溪,等.补肾活血方对小鼠实验性卵巢早衰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2):128.[4]杨桂云,王佩娟,贾晓斌,等.补肾活血汤对小鼠体外受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7):522.[5]柴丰收,辛广芹,王玲.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加味及Diane-35治疗女性高雄激素不孕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1):106-107.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李文金,梁楠,伊璠,阳浩,冷玲,何楠,于树巍,韩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自拟消眩止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56例临床报道
身上 , 如教 师 、 编辑 等 , 尤其好 发于该类 人群 的中 、 老年人 。主要 以发
吞 咽 困难 , 听力 障碍 , 语 言 不利 1 例。 皆行 头颅 C T检 查并 排除 了脑 作性 眩晕 、 恶心 呕吐 、 共济 失调等为 常见 的临床表现 。临床 很容易 和
梗 死 及脑 出血等 特 殊 的脑 部疾 病 , T C D或 颈 部 彩超 的检 查 均有 不 椎基底 动脉 系统 短暂 性 脑缺 血发 作 ( T I A) 混淆 , 对 于 单纯 的眩 晕 或 同程度 的椎 基底 动脉 供血 不足 的报 告 。 头晕 症状很 难 做 出椎基 底 动脉 供血 不足 的诊 断 ,必 须排 除其 他 病 2 诊 断标 准 因, 并 结合 相应 的神 经系统症 状方 可诊 断 。 如果 反复发作 , 可导致 脑 诊 断 以临 床症状 结 合相 关 的检 查提 示为 主 ,包括 以下 几 点日 : 卒 中的发生 。因此 , 积极治 疗此类 眩晕 对 于脑 卒 中的 防治有 十分 重 ① 均有 反复 出现 的 发作性 眩 晕 、 恶心 、 呕吐、 共 济 失调之 不适 症 状 ; 要 的意 义 。本 组所选 的病 例经 颅多普 勒或者 颈部 血流彩 超检 查 , 均
椎 基底 动 脉供 血不 足型 眩 晕是 由于 动脉 硬 化或 颈椎 间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
等各 种 病 因 的作 用 , 使 椎 基底 动 脉狭 窄 或 闭塞 , 血 液 循 环 障碍 , 并 由此 导 致脑 干 部 、 小脑部 、 枕 叶皮 层 等部 位 的血 液 流动 、 供 给 功 能 障碍 , 而 出现 的一组 综合性 病症 , 它 多发 生在 伏 案工 作时 间长 的 人
椎基 底动 脉供血 不足 型眩晕 , 是 由于动脉 硬化或 颈椎 间盘 突出 夏 、 陈皮 、 白术 的用 量 ; 对 淤血 阻 滞 的患者 可加 大桂 枝 、 仙鹤草 、 灯
自拟镇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4例
对 照组 口服西 比林 l Omg每 晚服 1次 , 阿斯 匹 林 肠 溶 片 7 , 晚服 1 , 5mg 每 次 甚则 用能 量合 剂静 脉 滴注 。 两组 治疗均 以 l 0d为 1 疗程 , 个 疗 程后 判 个 2 定 疗效 。
4 疗 效 判 定
.
§
§
兰
显 效 : 晕及 伴 发症 状体 征 消失 ,化验 室 检查 眩 有 4项 以上 指标 改善 。 有效 : 眩晕发作次数减少见 5 %以上 ,化验室检 0 查有两项以上指 标改善 , 伴发 症状和体征多数消失 。 无效 :眩晕 及伴 发症状 、 征无 明显改 善 , 体 眩晕 发作 次数 减少 不足 2 %, 验室检 查 无明显 改善 的 0 化
论: 镇眩 汤 对 高 黏 血 症 和 高脂 血 症 有 治 疗 作 用 。 关键 词 镇 眩 汤 ; 一基 底 动 脉 ; 血 不足 椎 供 文 麓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4 32 20 )3—0 1 —0 1 0 —59 ( 0 2 0 07 2 -
中 田分 类 号 :R 4 .2 7 33
泻 5 竹茹 1 , 0g, 0g 半夏 1 , 0g 陈皮 1 , 姜 3g, 0g 生 甘草 6g, 实 1 ) 1剂 / , 晚分 服 。 枳 0g , d早 加 减 :痰热 盛 者加 黄连 6g ,黄芩 6g ,畋酱 草 1 ; 0g 气虚 者加党 参 1 ; 阳上亢 者加 天麻 8g 钩 0g 肝 ; 藤 1 0g,磁 石 l ( 煎 ) 0g 先 ;肝 肾 阴虚 者 加 枸 杞 子 1 , 0 白芍 1 ; g 0 血瘀者加川芎 1 , g 5 红花 1 , g 主要症 状为 眩晕 、 头痛 、 视 物模糊 、 复视 , 因体位变 动 而诱发 , 多 发作 时影 响 工作 和 生活 , 至晕 厥 、 甚 猝倒 、 体感 觉障 碍 、 咽 困 肢 吞 难等 。主要病 因为 颈椎病 、 脉硬 化 、 黏滞 血症 、 动 高 高脂 血症 等 。椎 一基 底动脉 供 血不 足引起 的缺 血性 脑血 管疾 病也是 脑卒 中的 主要原 因之 一 。椎 一基 底 动脉 缺血 性卒 中 占脑 卒 中的 2 % , 0 病死 率达 9 % 。 0
中药内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研究进展
Tr ai et s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 u lo tn me ii n tn p am c hn s o ma feh o dc e a d eh o h r a y n ・7 ・
中药 内治 椎 一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症研 究 进 展
痛 、胸 闷呕恶 、舌 苔 白腻 、脉滑 等症 … 。现代 主要用 于 高 血压 、美 尼尔 氏综合 征 、癫 痫 、中风 后遗 症等 J ,是 临 床
上 治疗 头痛头晕 的经典方 。天麻具 有平肝熄 风止 眩的作用 , 为治风要药 ,其 主要有效成分 为天麻素 ,与另一君 药半夏 、
善微循环 ,降低 血粘 度 ,抑制 血小 板 聚集 ,溶 解血 栓 ,抗 自由基等作用 。 《 景岳全 书 ・眩晕 》 指 出 : “ 眩晕 一证 ,虚者 居 其八 九 ,兼火 、兼痰者 不过 十 中一 二 耳 ” ,强 调 了 “ 虚 不作 无 眩” 。气虚则清 阳不展 ,血虚则脑 失所 养 ,脾 胃虚 弱不能健
之苦鸣 ,头为 之苦倾 ,目为之眩 ” 。气为 血帅 ,气 主煦 之 ,
本方 的活性 成分 ;天麻 、 白术 降低 血管 阻力 ,扩 血管 ,增 加脑血 流量 ;半 夏有 镇 吐 作 用 ;茯 苓 、 白术有 利 尿 作 用 , 诸药合用 ,可 改善 血液 循环 ,增 加脑 血流 量 ,同时也 可改 善神经功能 ,并 能镇 静 、止吐及 利尿 ,而起 到 良好治 疗效 果 ,为半夏 白术天麻 汤用 于临床 治疗 椎 一基底 动脉 供血
中成 药包 括天麻 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 液、灯 盏花注射液、血栓通 针、银杏 针等具 有活血通络 ,改善微循环作用 。研究表 明中药具有见效快 、 疗效 好 、无 副作用、耐受性好 等特点。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李钢【摘要】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眩晕宁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 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09)010【总页数】2页(P1212-1213)【关键词】眩晕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氟桂利嗪【作者】李钢【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上海第八人民医院,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289.5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感觉性幻觉,是机体对空间定位和重力关系体测能力的障碍,呈旋转感、摇摆感或飘浮感,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
临床上一般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枢性眩晕的常见原因。
VB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液供应减少的一类疾病,以眩晕为主,伴恶心、呕吐、耳聋、耳鸣、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有短暂、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多伴有高血压或眼底动脉硬化。
该病如不及时治疗,脑循环障碍可逐渐加重。
近年来,我院应用眩晕宁片治疗VBI,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96例VBI病人。
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Lizhong—
(收稿日期l 2011—03—30) (本文编辑:李银平)
研究表明[1-s],川芎嗪对心脑血管有
万方数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 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院自2007年 11月至2010年11月应用川芎嗪注射
液治疗VBI 6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 如下。
萄糖注射液250~500 ml静脉滴注,两 组均每日1次。连用7 d后观察患者眩 晕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记录不
良反应。
解痉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线粒体耗氧和 氧化磷酸化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 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黏度, 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 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减少内皮细 胞与白细胞的黏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抗血栓形成,改善椎动脉受压、血流缓慢 和血黏度增高所致的眩晕症状;而且川 芎嗪是一种新型的Ca2+拮抗剂,可阻止 因细胞内Ca”过载所引起的细胞水肿、 凋亡和死亡,从而减轻组织细胞缺血;可 促进脑部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 使血管扩张,更好的保护脑细胞。 丹参为抗血小板物质,可抑制血小 板合成前列腺素,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
作者简介:李忠胜(1971一),男(汉族), 甘肃省人,主治医师,Email shen9980311@yahoo.corfl.cn。
z
2.I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表1):川芎嗪 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丹参组
(P<0.05)。 表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川芎嗪组 例数
62
例(%) 无效 总有效
聚集,降低红细胞表面电荷,从而抑制微 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所以,从以上的 作用机制看出,川芎嗪注射液对VBI性 眩晕的治疗作用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更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I临床 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头晕症状明 显减轻,且无视物旋转感或自身晃动感; 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誓检 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体会
原 因很多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 “ ” “ ” 瘀 ” 虚 ” 风 、 痰 、“ 、“ 四种因素 , 临床表现 以虚实挟杂最为常见, 中, 风 ” 其 因“ 、
“ ” 瘀 ”之邪上干清窍而 发生的眩晕多为实证,因 痰 、“ 气 、血 、阴精亏虚 ,脑髓失养 而发生的眩晕 多为虚证 。
1 方法 . 2
d i 0 99 .s.6227 .011.7 o:1. 6/i n17 -792 1. 03 3 js 9 文章编 号 :17 -79 (0 1 1-180 622 7 2 1)一90 0.2
眩晕为临床 常见病症 ,中老年人多发 ,可见于 高血 压病 、颈椎病 、高脂血症 、脑动脉硬 化、梅尼 尔氏综合 征 、椎- 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等 多种疾病 。其 中,因椎. 基
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吕选民. 国中医药 高职 高专教材【 E 中国中医药 出版 社, 0 : 3. 1 全 M】 京: 2 61 0 0 9.
( 文校对 :裴蓓 本 收稿 日期 :2 1 .8 1 ) 0 1 .3 0
计算机从业人员 ,爱好上 网游戏 的学生;长 时间弯腰 作 业的工作环境 ;驾驶员等等 ,在这样环境长 时间工 作的
◎ CECTH 莲REN ̄ l] O N 远教 E现DF MDUC 为IC 育 OTA I DN程F SI AO 代
受者禁用 。
第第・2 2 1总3 O 9上刊 90第期 1 期半 1 ・月 卷月 1 年
2 影响亚健康 的因素 ( 这里所指软组织的慢性疲劳 ) 21 过度紧 张 与压力 现代 人 的工作节奏 快 ,竞争激 .
全部病例均给予 口服 “ 通络化 痰镇眩汤”治
疗 ,其 药物组成如下:生黄芪 2 g 0 ,山萸 肉 1g 5 ,枸杞
止眩汤治疗椎底动脉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止眩汤治疗椎底动脉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止眩汤;眩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发症;中药疗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常以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使患者半身偏枯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2004-09—2006-09,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止眩汤治疗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与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参考《神经病学》[1]中有关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①年龄40岁以上;②符合脑血管发病规律;③反复发作性眩晕、呕吐;④一侧或双侧肢体感觉障碍,无力或共济失调;⑤脑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眩晕。
以上病例均除外精神疾患、过敏体质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病区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58.34岁。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6岁,平均59.42岁。
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卧床休息,调畅饮食,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降压、降脂、降糖等对症处理。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眩汤。
药物组成:天麻、当归各12 g,钩藤、牛膝各24 g,葛根、茯苓各30 g,炒苍耳子、半夏、赤芍药、白术、泽泻、生地黄、熟地黄各15 g,川芎9 g。
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
1.3.3 疗程 2组均以14日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2]治愈:眩晕等临床症状消失,TCD检查椎底动脉供血较前明显改善;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剧烈转动头部时偶有轻微或短暂头晕感,TCD检查椎底动脉供血较前有所改善;有效:眩晕等临床症状程度和发作频率减至60%以下,TCD 检查椎底动脉供血较前无改善;无效:眩晕等临床症状物无改善或加重,TCD检查椎底动脉供血较前无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結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及灯盏细辛并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流速度(TCD检查)。
结果:治疗后,两组在BA、V A的Vd、Vm上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西医结合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2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and Erigeron breviscapus treatment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imodipine Tablets;25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Banxia white atractylodes Tianma decoctionplus subtraction orally.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flow velocity (TCD).Results In the two groups in BA and V A,Vd and Vm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but the treatment group blood flow velocity improve more obvious(P<0.05);Look from clinical effect,pinellia tuber of atractylodes rhizoma gastrodiae tonga subtraction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 curative effect is accurate,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ertigo;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眩晕、头昏、头脑不清晰感,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观察目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临床分组研究,从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同时,采用西药扩脑血管药物长春西汀或丁咯地尔进行治疗;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同时,采用中药制剂疏血通联合上述其中任意一种药物的综合性给药治疗方式,给药1次/d,连续治疗10 d为宜。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经中药制剂疏血通联合西医扩脑血管药物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仅使用西医扩脑血管治疗的总有效率7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西医结合治疗;疏血通;长春西汀;丁咯地尔该文将对该院该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前来就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临床分组研究,从而探讨疏血通联合扩脑血管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文将对该院就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临床分组研究,随机将此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0例。
研究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9.3±1.2)岁,患者病程1~15 d,平均病程(6.9±2.4)d,其中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例、合并颈椎病患者1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3~83,平均年龄(60.1±1.1)岁,患者病程1~14 d,平均病程(7.1±2.0)d,其中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5例、合并颈椎病患者1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者:张力顾锡镇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0期摘要: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文章归纳总结几种常用基础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等,及常用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及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方法治疗VBI的优势。
关键词:中医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综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基础方加减1.1 半夏白术天麻汤《丹溪心法·头眩》中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痰浊中阻证为眩晕常见证型,首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张东生等[1]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39例,总有效率97%。
林卿[2]以本方与西比灵配合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1.2 天麻钩藤饮根据中医"无风不作眩"理论,遂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
黄晓华等[4]治疗颈椎病所致VBI98例,总有效率96%,经颅多普勒检测低速组与高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1.3 补中益气汤《景岳全书·眩晕》中"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
阴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
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
罗俊[7]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260例,总有效率为92.7%。
陈松龄[8]治疗组补中益气丸合倍他司汀30例,对照组倍他司汀单药30例, 4w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椎动脉收缩期末峰流速(VS)和基底动脉VS,治疗组痊愈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6.66%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6.66%和80.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1.4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是李东垣所创的益气补血方,具有益气生血功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平眩汤配合中药注射剂灯盏花静滴治疗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
对照组稳定血压、血糖及血脂,扩血管、降低血粘度等。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自拟平眩汤随症加减配合中药注射剂灯盏花静滴。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均比治疗前增快(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快更明显(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西医结合治疗;平眩汤;注射用灯盏花【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089-0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是中枢性眩晕的一种,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是突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因椎基底动脉官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从而引起供血区域脑干或小脑功能障碍。
但因脑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及血粘度高,单一使用西药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6月,将符合以上标准的60例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9.32±8.46)岁;病程(4.12±1.96)年;合并高血压25例,血脂异常11例,糖尿病10例,脑动脉硬化18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9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1例。
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1.28±9.03)岁;病程(4.38±2.03)年;合并高血压24例,血脂异常12例,糖尿病8例,脑动脉硬化19例;TCD检查: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8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2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镇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镇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眩晕是指一种感觉上的错觉,表现为周围物体旋转、摇晃或自身旋转、倾斜等,伴随头晕、恶心、呕吐、流涎、出汗等不适感觉,是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据调查,全球范围内患上眩晕的人数已经超过5亿,其中老年人和女性比例较高。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眩晕的一种,发病率较高,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可逆的疾病。
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疗效不稳定,且部分患者存在药物不耐受或手术风险过高等问题。
因此,探讨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镇晕方是一种中药复方,具有改善脑血流、增加颈动脉血流速度等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种可行性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镇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镇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症状表现,并进行初步筛选。
2.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镇晕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如西药或物理治疗等。
3.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眩晕评估量表(DHI)得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脑血流量等指标,分析两组指标变化情况,评估镇晕方的疗效。
4.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评估镇晕方的安全性。
5.采用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技术探讨镇晕方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研究设计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镇晕方治疗和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
止眩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0例
止眩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0例
薛海菊;李黎莉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8(29)4
【摘要】目的:观察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止眩煎(半夏、钩藤、牛膝、茯苓、天麻、白术、丹参、川芎、菖蒲、红花、山楂等)治疗本病10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血循环,有益气化痰,祛瘀止眩的功效.
【总页数】2页(P429-430)
【作者】薛海菊;李黎莉
【作者单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邢台,054056;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教研室,邢台,0540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参精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2例疗效观察
3.自拟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性眩晕54例4.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20例5.自拟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护理的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
中医护理的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的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
方法:按照选用护理方式的不同,在我科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当中选取132例。
采用常规护理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护理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48%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实施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具有缩短恶心、头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效果,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升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严重。
因此,应该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从而调节患者脑代谢功能,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实施中医护理可增强患者就医体验,满足生活需求,改善预后[1]。
本文择取本科接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时段: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观察中医护理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满意度,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时段: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选择本科接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132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中医护理),各66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例数为30,男性患者例数为36,患者年龄下限值为43岁,年龄上限值为67岁,平均年龄值(55.21±3.61)岁。
观察组:女性患者例数为31,男性患者例数为35,患者年龄下限值为44,年龄上限值为66岁,平均年龄值(55.23±3.59)岁。
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校 对 :彭鹏旭 ) 本
芎麻镇眩方治疗椎 一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 疗效观察
崔 杰强 丁 红 梅
【 要 】 目的 评 价 芎 麻 镇 眩 方 治 疗 椎 一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的 疗 效 和 对 脑 血 流 的 影 响 。 方 法 将 摘
诊 断明确的椎 一 基底 动脉供血 不足 患者 8 ,随机分 为两组,每组 4 人 ,对照组给予 静脉 滴注 0 9 0例 O .%
速 度 较 对 照 组 改 善 明 显 ,两 者 之 间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0 0 ) 尸< . 1 。结 论 芎 麻 镇 眩 方 是 治 疗 椎 一基 底 动 脉 供 血不 足 的 理 想 方 剂 。 【 键 词 】 椎 一 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 芎 麻 镇 眩 方 ; 中 医 药 疗 法 ;TCD 关
作者单位 :5 0 4 广 州市 荔湾区 中医院 11O
8 9
国际医药 卫生导报 2 0 0 9年 第 l 5卷 第 5 期
I MHGN,Mac 0 9,V 1 5 No5 rh2 0 o. 1 .
时间短暂 。 ③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数种神经缺血的 反复 发作 。⑤ 实验 室检查 见阳性结 果 。
只有坚持辨证用药 , 给予中药调理 , 疏肝解郁、 益气和 血、 健脾 和胃、 除烦 安神 , 患者肝气调畅 、 使 气血平和 ,
2 005: 30. 3
[]M s E e iwa d T er tc l [] Ip a in 2 a tM .R v e n h o e ua J .m lc to , i 1 9 , 2 6 :5 . 9 5 2 () 9 7
组给予静脉滴注 0 9 , %生理盐水加丹参注 射液 2 m 、 造成局部脑组织 、 0 l 尤其是平衡系统的供血不足 。 临床上 每天 1次、1 5天为 1个疗程 、连用 2疗程 。治疗组 常见头晕、目眩 、 耳鸣、 头痛 、 体麻木 、 肢 乏力, 尤其
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加用 芎麻镇眩方 ,组成 :川芎 l 是头部转动时或姿势改变时诱发加重、 5 甚至有猝倒现
12 治疗方法 .
椎一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B ) 由动脉粥样硬化 、 VI是
症状或体征 。④ 常在 2 4小时内减轻至 消失、以后可 血管痉挛缺血或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 压 、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引起 。 其基本的病理生理改
病人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 变是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一 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减少、
3 . 00
西医结合 的方法 , 以达到提 高晚期 卵巢癌 的5 可 年生存 率,改善 1 年后 的生存质量 的 目的。 4参考文献
[ ] 丰 有 吉 , 铿 . 产 科 学 [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1 沈 妇 M. 人
( 稿 日期 :2 o 一 一 6 收 o 9 o1 o )
D I 1 . 7 O C a J i S . 0 7 1 4 . 0 9 0 . 4 O : 3 6 / I . . n 1 0 — 5 2 0 . 5 0 1 0 B s 2
部符合椎 一 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诊 断标 准[ ① 发病年
龄4 5岁 以上 。② 突然 出现眩晕 、与头位有关 、持续
[]刘 忠民, 3 徐振萍, 寿楠海. 肿瘤 多药耐药的中药逆 转进 展 [] 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 9 9 1 () 7 7 J. 19 , 2 5 :5 . []古泽丽, 4 海仁古 力, 赛亚尔. 单抗0 一 8 9 对 卵巢癌患者 C (5 )
免 疫 系 统 及 生 存 率 的影 响 [] 中 国伤 残 医 学 , 0 5 2 J. 20 ,
国际 医药 卫生导报 2 0 年 第 l 卷 第 5 09 5 期
I H N,M rh2 0 ,V 1 5 N . M G ac 0 9 o. o 1 5
给予治疗 ,不仅会影响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也会妨 碍化疗的进行 。中药能够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机体免疫 力, 抑制肿瘤细胞 , 并可 以对抗化疗的毒副作用 , 因此 ,
生 理 盐 水加 丹 参 注 射 液 2 m ,每 天 i ,1 天 为 1 疗 程 ,连 用 2 程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的 基 础 上 加 用 0l 次 5 个 疗
芎麻 镇眩方 口服 ,每天 2次 ,连用 3 0天 。根据 患者 的症 状 、体 征及 T D变 化来判 定疗 效 。结 果 总 C 有效率 治疗 组为 9 . % 7 5 、对照组 为 8 % 5 、两组 比较有统计学 意义 ( 尸< 0 O ) . 1 。治疗前后治疗组 T D血流 C
() 3 8 . 3: ~ 4 8
使身体达到最佳 的激活状态, 才能坚 持继续进行化疗 , 才能达到治疗 巢癌 的作用。 日 虽然 中医治疗卵巢癌还有
一
些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但本文结果证明使用中
[] 吴小华, 5 张志 毅, 唐美琴, 卵巢癌二探术 中广泛切 除 等. 腹膜后淋 巴结的疗效 [] 中华肿瘤 杂志, 9 9 2 () J. 19 , 1 4 :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B ) V 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
F 。
脑 血管疾 病 ,其发生 常常 是近 期将发 生脑梗 死 的先 兆 ,积 极治疗和预 防反复发作 ,能减 少脑卒 中 临床资料 ,
选择 8 例 门诊或住院病人 ,随机分 0
0 8 笔者在 2 0 年 9 03 月至 2 0 0 6年 9 , 自拟 芎麻镇 眩方 为治疗组 、对照组各 4 例 。其中治疗组男 1 例 ,女 月 2 ,年龄 4 ~7 2例 5 ,平均 5 . 2岁 6 5岁 。对 照组 男 治疗 椎 一基底 动脉供 血不足 ,疗 效 明显 ,现报 告如 2 0例 ,女 2 例 ,年龄 4 ~8 0 8 2岁,平均 6 0岁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