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学课件ppt
先加后门上车的2人,再加前门上车的3人 2 +2+3 = 7 4 7
新知探究
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计算时,先把前 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新知探究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车上有 8人
车上原来有8人,从前门下去1人, 后门下去4人,还剩下3人
新知探究
列式计算
先减3
合唱队第一排有 4人,第二排有3 人,第三排有2 人:4+3+2=9
巩固练习 一共有多少人?
3 +3 + 3 9
巩固练习 看图填算式
9 -1 -2 6
巩固练习 还有几只鸟?
7 +3 -2 8
巩固练习
10 5
2 5
6 2
巩固练习
学校有5只白兔,4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4=9(只)
应用题要添加单位和书写答语。
新知探究
列式计算
先加前门上车的1人,再减后门下车的5人, 9 +1 -5 = 5
10
5
新知探究
这样的算式叫做连续加减,计算时,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或者相减,再把得数和第三 个数相加或者相减
新知探究
你有什么启发?
上车用加法, 下车用减法
两步计算的要 按照从前到后 的顺序计算
新知探究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合唱队有4名男生, 5名女生:5+4=9
单位要加括号,答语另起一行,
答:一共有9只兔子。 把多少换成答案,问号改成句号。
拿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 9-3=6(只) 答:还剩下6只。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上车用加法 计算,下车用减法。 还学会了连加,连减, 连续加减的计算方法
7 3
新知探究
列式计算
先减后门下车的4人,再减前门下车的1人 8 -4 -1 = 3 4 3
讲讲算算(三)-数学一年级上册-沪教版课件
学
一年级第一学期 讲讲算算(三)
小 家长 板
刚刚我们5人开火车,火
车先上来了6个人。到站
小现后在,车3个上家人有下长几了人车呢。?那么板
+ - 小 家 长5 6 3板=8 (人)
答:现在车上有8人。
小 家长 板
你能大根客据车现图上在片本大提来客出有车一8上位个有乘数多客学少,问位下题乘车吗客了??3位,
大客车上有5个乘客,又上来了8个。 现在大客车上有几个乘客?
+ 小家长5长 8 = 1板板3 (个)
答:现在大客车上有13个乘客。
大客车上有7个乘客,又有一些乘客上了车, 现在是11个。大客车又上来了几个乘客?
- 小家1长长1 7 =板4板(个)
答:大客车又上来了4个乘客。
大客车上有14个乘客,下去了6个乘客, 又上来了6个乘客。现在大客车上有几个乘客?
小
- 家 家长8长 3 =板5板(位)
答:现在大客车上有5位乘客。
小 家长 板
大客车上本来有8位乘客,下车了3位, 接着又有3位乘客上车,现在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小 家长 板
- + 长8 3 板3=8 (位)
答:现在大客车上有8位乘客。
小 家长 板
完成书P45
大客车上有13个乘客,现在有4个下车了。 大客车上还有几个乘客?
- 小家1长长3 4 =板9板(个)
答:大客车上还有9个乘客。
大客车上有9个乘客,又上来了5个。 现在大客车上有几个乘客?
+ 小家长9长 5 = 1板板4 (个)
答:现在大客车上有14个乘客。
大客车上有12个乘客,现在有7个下车了。 大客车上还有几个乘客?
- 小家1长长2 7 =板5板(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说出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学生能够识别“小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3.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了解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
2.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设计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活动和任务。
教学内容1.交通工具的名称、图片及特点。
2.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及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1.带有各种交通工具图片的幻灯片。
2.不同种类的小车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打开幻灯片,在让学生观看各种交通工具图片的同时,口头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及特点。
2. 知识探究通过模型展示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猜测模型代表的交通工具,然后逐一展示与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图片及特点。
3. 听听交通安全知识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短小视频,然后通过询问问题,让学生了解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4. 讨论交通工具的分类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然后,让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类方式。
5. 交通安全知识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所选定的交通工具,设计一系列穿插了交通安全知识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
6. 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总结本节课中所介绍的交通工具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安全乘坐。
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并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以及交通安全知识。
本节课通过课堂游戏、模拟乘坐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乘车》(教案)
教案设计
学科:授课人: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请你们把提出的问题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解决。
学生汇报
汇报要求:需要说出你们解决的题目,以及你们是如何想的。
【小结】我们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图中提取的信息方式不同,那么你的计算过程有可能不同,但是结果一定相同。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请你说一说你的想法
补充:请你说一说,这个算式你会怎样计算?和你的同桌进行讨论。
不论是几个数字的连加连减法,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
四、归纳总结
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乘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乘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位置与方向》,具体是第二节《乘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以及通过实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巩固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一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一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方面,我准备了一个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以及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上车”和“下车”的字样。
学具方面,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画出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个公共交通工具的上下车位置在哪里呢?”学生们通过观察模型,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3. 练习:接着,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扮演乘客和司机,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4. 应用: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白纸和笔,画出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写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公共交通工具上下车位置: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画出你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写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能够应用这一概念。
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上下车位置和方向还不够清晰,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身边的公共交通工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也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乘车》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乘车》说课稿The lecture draft of "riding" in the first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of 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乘车》说课稿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叫李坤,来自浑南xxx小学,现任一年三班班主任,我的说课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12节的《乘车》一课。
一、教材分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初步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4、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含义。
5、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6、对教材的处理: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后,将教材中的内容编排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乘车问题 精品
课标内容
本课通过“乘车”情境,使学生体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乘车”生活情境游戏,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含义,初步独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难点:独立计算
教学方法
2、理解连加含义
师:那个小朋友能把我们这个游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你能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计学生能说出原有2人,先上1人,再上4人和原有2人,先上3个男同学,再上2个女同学等。数学问题也能提出来:车上共有几人?)师:那车上共有几个呢?你能算出来吗?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独立探究
师:你能用算式写出来吗?
学生自主表扬自己,是自己不断肯定自己的前进过程,有助于提高计算进度。
与生活密切联系,把计算数学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能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者:马头小学柳成胜安口小学张爱莲
情境操作教学法
学习用具
小圆片、铅笔盒、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乘车”游戏,理解连加连减,加减速混合运算顺序的含义。
1、创设情境
师生合唱上学儿歌,引入上下学搭乘公共汽车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放学回家搭乘公共汽车游戏,好吗?
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原车上有2人,停靠校门后先上()人,再上()人。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写出正确的算式和计算顺序,能让自己进一步从情境中抽象出来,进一步体验和理解,运算顺序的含义。
讨论和解决生活中数学运算顺序应用,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好习惯和信心。
六、尝试练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乘车PPT说课
•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与含义。
•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材的处理
•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后,将教材中的 内容编排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使他们感到学习 数学是有趣的,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兴 趣,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 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 理解算式本身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 会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
巩固练习
• 2、计算:“现在我们来到了数 学河,河里的鱼都是数学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奇怪的 数学鱼吧。” • 这部分的计算题是由学生独立 完成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 学新知,同时锻炼孩子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个 别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借助学 具操作完成有关计算。
巩固练习
• 3、我是小小统计员:“渡过了 数学河,我们就来到了图形之 家,图形们听说我们的到来都 非常高兴,让我们来统计一下 都有哪些图形来欢迎我们了, 看看谁是一个合格的统计员。” • 此环节初步培养了孩子整理数 据、统计数据的能力,同时还 锻炼了孩子给图形分类的意识。
板书设计 乘车
《乘车》说课
说课的内容: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 •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2节的 《乘车》
教材分析:
• 本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以内 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属于初步的连加、连减 与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 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 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 识面。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在学 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 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实际生活中 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 联系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乘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还没有办法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教会他们如何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理解乘法的本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和游戏的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分给了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应用: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一共需要几个苹果?”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意义和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乘法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乘法的定义、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3.9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9 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9课《乘车》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9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描述了小明和小华乘坐火车去旅行的情景,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乘法表格、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小明和小华乘坐火车去旅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乘法的概念。
2. 讲解例题:我会通过讲解教材第39页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性质。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我会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包括乘法的概念、乘法的基本性质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明有5个橘子,每个橘子可以分成3个瓣,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瓣?2. 答案:(1)3 × 2 = 6(个苹果)(2)5 × 3 = 15(个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实践性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7课时 乘车(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7课时乘车(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乘车”这个概念。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乘车”的含义。
3.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乘车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乘车”的概念。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乘车”的含义。
教学难点1.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车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理解乘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与乘车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场景模拟器。
2.学生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准备记录今天的学习内容。
3.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类型,并在教学中提到这些交通工具,可以做引子或练习的场景。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2.问答法3.相互学习法一、导入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做一些引子,例如播放一些与交通工具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或者讲一些与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有关的故事。
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乘车的概念,并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讲解。
1. 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将教室作为一个场景模拟器。
在讲解乘车时,可以要求学生“上车”,并且用手势来模拟汽车或公交车的开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乘车的过程。
2. 问答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思考和探究乘车的概念。
例如,“什么是乘车?”,“我们每天都要乘什么车?”等等。
3. 相互学习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一些有关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什么是乘车?”,“乘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等等。
三、巩固讲解过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车,并在讨论中体会乘车的重要性。
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乘车是解决什么问题的?2.乘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3.我们常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4.手机购票和实体购票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写下他们使用乘车的场景,并且体会乘车的实用性。
例如:每天早上坐车到学校,去买东西坐公交车等等。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乘车的概念,学会了如何运用乘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也认识到了乘车的实用性。
4.5 乘车 课件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共22张PPT)
车上有2人。 用加法计算。
有3个加数,怎样 计算呢?
探究新知 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
车上有2人。
用1个 代表1人,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 个○。
先算2加3等于5,再 算5加3……
探究新知 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
车上有2人。
2 + 3 + 3 =8
5
探究新知
这个算式里有两个加号,有三个数相加,像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5课时 乘车
情景导入 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车上有2人。
探究新知 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
车上有2人。
公交车上原来 有2人,到三 家店车站后上 车3人。
到七里庄车站后又 上车3人。
探究新知 要想知道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还能提出其他问 题吗?
基础练习 1.(1)一共有几根 ?
(2)一共有多少人?
2 + 4 + 3 =9 6
3 + 3 + 3 =9 6
基础练习 2.
(1)说一说,你发现了 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
一共有多少条鱼? 2+5+3=10
基础练习 3.
7 10
0
7
10
2
基础练习
4.10个小朋友做游戏。
尝试提出数学问 题,并解答。
房子后面藏了多少人? 10-3-1=6(人)
拓展练习 想一想,试一试。
1
拓展练习
想一想,填一填。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2 读作:4减2再减1等于1。
3
读作:4减1再减2等于1。
连减算式中,也是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一年级数学乘车问题,正推,逆推题
一年级数学乘车问题,正推,逆推题摘要:1.题目背景及意义2.正推题解析3.逆推题解析4.乘车问题的实际应用5.总结正文:1.题目背景及意义一年级数学乘车问题是一种典型的数学应用题,它涉及到简单的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正推题解析正推题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推导出问题的答案。
在乘车问题中,正推题通常会给出车辆的起始站、终点站、经过的站点以及每站上下车的人数,要求我们计算出到达终点站的总人数。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注意观察题目的条件,并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
例如:一辆公交车从A 站出发,经过B、C、D 三个站,A 站上车10 人,B 站上车5 人,C 站下车3 人,D 站下车2 人,问到达终点D 站的总人数是多少?解答: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知道A 站上车10 人,B 站上车5 人,C 站下车3 人,D 站下车2 人。
所以到达终点D 站的总人数为:10 + 5 -3 - 2 = 10 人。
3.逆推题解析逆推题是指根据已知的问题和答案,按照逆向的逻辑顺序推导出题目的条件。
在乘车问题中,逆推题通常会给出到达终点站的总人数,要求我们计算出起始站的人数以及经过的站点人数。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注意观察题目的答案,并按照答案进行逆向推导。
例如:一辆公交车从A 站出发,经过B、C、D 三个站,到达终点D 站的总人数是10 人,问A 站上车的人数是多少?解答:根据题目答案,我们可以知道到达终点D 站的总人数是10 人,D 站下车2 人。
所以A 站上车的人数为:10 + 2 = 12 人。
4.乘车问题的实际应用乘车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涉及到公交、地铁、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
掌握乘车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轻松地解决类似问题,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
5.总结一年级数学乘车问题涉及到正推题和逆推题两种类型,它们都是典型的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乘车(第1课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乘车(第1课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习数的概念。
2.掌握数1、2、3的大小关系。
3.运用数的比较符号,分辨大小关系。
4.了解乘车,掌握正确的乘车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数的概念。
2.掌握数1、2、3的大小关系。
3.运用数的比较符号,分辨大小关系。
4.掌握正确的乘车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数的比较符号,分辨大小关系。
2.掌握正确的乘车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
2.班级花名册。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拿出一支笔,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回答“是笔”。
3.老师继续问“我们再来算算,现在有两支笔,你们看哪支笔多?”4.学生回答,最后得出结论,“两支笔一样多”。
学习数的概念(10分钟)1.老师写出数字“1”,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回答“数字1”。
3.老师继续写出数字“2”,问学生“这是什么?”4.学生回答“数字2”。
5.老师继续写出数字“3”,问学生“这是什么?”6.学生回答“数字3”。
7.老师告诉学生,这些数字就是数,数可以用来算数。
比大小(15分钟)1.老师写数字“1”、“2”、“3”,一组一组地拿出来,并问学生哪个数比较大。
2.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比较符号“>”、“<”、“=”来比较大小,最后得出结论。
乘车(20分钟)1.老师根据课件内容,告诉学生如何正确乘车。
2.老师利用班级花名册,向学生展示如何先找到自己的名字,写下车次、座位号等信息。
3.老师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掌握正确的乘车方法。
总结(10分钟)1.老师让学生回答本课学习的知识点。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老师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期待学生在下节课再次展示出自己的优秀。
课后作业1.多加练习,掌握正确的乘车方法。
2.复习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常见问题解答Q:什么是数? A:数是用来算数的。
Q:怎样比较大小? A:利用比较符号“>”、“<”、“=”来比较大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和分析1. 教材背景《乘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课文。
该教材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文分析《乘车》是一篇以乘车为背景的课文,通过描述小明乘地铁和公交车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乘车的过程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描述小明乘地铁和公交车的经历•让学生分析问题,计算地铁和公交车乘车费用•培养学生对车程和车费的概念•锻炼学生运算的能力和思维逻辑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乘车的过程,并能描述乘车的步骤•掌握计算乘车费用的方法•掌握车程和车费的概念2.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逻辑•帮助学生理解车程和车费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并与同伴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归纳演绎法通过从具体的例子中归纳出规律和结论,引导学生逐步推导思考,并将其运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例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乘车的经历,并让他们思考:你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是否需要付费?如果需要,计算车费的方法是什么?2. 新知呈现通过展示课文《乘车》的图片和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乘车的过程和计算乘车费用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直观的语言和示意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一年级数学乘车1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一)第10课时乘车教案北师大版
第10课时乘车教材第45~47页内容。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师:现在开来了一辆公交车,大家一起看看这辆车上的人数是如何变化的,谁能说说刚才这辆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生:车上有2人,从前门上了3人,从后门又上了2人。
师:那么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二、互动探究1.连加。
师: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2+3+2=7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为什么加3又加2呢?如果只看算式,怎样算能得出7呢?分小组讨论。
算式2+3=5 5+2=7师:用几加2?5是怎样得来的?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小结:3个整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3个数。
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
2.连减。
(1)现在又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请大家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乘客?七里庄车站到了,(生表演:后门有4名乘客下车,前门有1名乘客下车。
)问:请大家注意,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人?(2)谁能把到七里庄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8-1-4=3或8-4-1=3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8-1-4=3中为什么减1又减4呢?(车上下去1个人就减1,又下来4个人就再减4。
)算式8-4-1=3中为什么减4又减1呢?(车上下来4个人先减4,又下去1个人就减1。
)(3)如果只看算式,怎样计算呢?分小组讨论。
反馈板书:8-1-4=3 8-4-1=37 4 学生说计算过程。
一年级数学乘车 -完整获奖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案教学内容: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45-47页)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二、探究新知:1、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
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
(8—1—4=3)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