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山》

合集下载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作者:付珍鲜来源:《祖国》2019年第06期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不同地理环境造就养育着不同特点的民歌。

《交城山》早年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小调民歌,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歌唱家演唱,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由著名作曲家芝达林创作,该作品选自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杏花白》。

本文分析了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从复调音乐织体、赋格段两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多声部创作分析。

关键词:多声部创作手法; ;复调织体; ;赋格段一、音乐结构分析(一)《交城山》原民歌音乐分析《交城山》是一首山西交城民歌,原民歌篇幅短小为两个乐句组成的八小节的单乐段结构,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整首歌曲在七声清乐F徵调(1=; ;B)上进行,根据主题材料及其发展形态来看,属于平行乐段;根据调式的布局来看属于上下句结构,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且为方整型乐段是典型的民歌上下句特征。

整首歌曲旋律短小,上下句;多段歌词,同一个旋律是典型的分节歌体裁形式。

用单一鲜明的樂思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素与真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由于交城山区路险,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歌曲中叙述了劳动人民的贫寒,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原民歌改编而成的女声无伴奏合唱,运用了复调技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以及结构内部的扩充等处理手法,使音乐结构扩大为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

(二)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的曲式结构分析作者在编创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时,将原民歌的上下句单乐段结构扩展为带再现且中部为赋格段的对比中部的单三部曲式,曲式图如下:第一部分进入前有八小节的引子(1-8小节)是音乐进入之前的一个环境铺垫,随后主题音乐进入。

第一部分是一个单乐段(9-16小节)为平行两句体且结构方整型的乐段,每个乐句四小节,未改变原民歌形态。

其他声部层伴以长音烘托式且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来支撑主旋律,由于作品的需要紧接着加了四小节连接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其乐段结构进行了扩充,且自然地接到第二部分。

最好听的十首山西民歌

最好听的十首山西民歌

最好听的十首山西民歌
列举以下十首山西民歌:
1.《人说山西好风光》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2.《走西口》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3.《想亲亲》是山西河曲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歌词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此民歌经过山西籍歌手阎维文、谭晶的演绎之后,已经广为流传。

4.《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反映了山西人民对黄河真挚的情感。

这首歌,以其简练而深沉的旋律,朴素而饱含历史沧桑的词句,成为黄河音乐文化的代表性曲目。

5.《大红公鸡毛腿腿》是一首流传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民歌。

6.《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

7.《交城山》清朝或者更早年代开始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的一首民歌。

音乐简洁,曲调既具山区高亢嘹亮的特点,又有凄凉、哀怨的内涵。

8.《打酸枣》叙述了山村妇女相约上山打枣的愉快心情。

这首民歌不仅显示了音域较宽的山区民歌的特色且旋律优美,完整体现了小调含蓄、节制、曲折、细腻的情感特征,以及其艺术形式上的精雕细琢。

9.《割莜麦》以开阔悠长的音调,表现一对农村青年在劳动中建立起来的纯洁爱情。

10.《五哥放羊》以优美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艺术形象、歌唱者甜美和独特的演唱风格,使之久唱不衰,充满艺术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七课交城山(课件)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七课交城山(课件)

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
约占全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辖区、
11个县级市、85个县),总人口3610.8万(2012年)。
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
110°14′~114°33′。
鼓励学生参与创作,让学生 模仿民歌的节奏,用do、re、mi、 sol、la五个音哼唱成曲,并尝试 用sol作为结束音,创编出两至四 小节乐曲。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 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 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 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 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 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 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 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 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 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交城山
教 学 重 点
在演唱中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风格。


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

“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北以

古长城与内蒙古为界,西、南以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 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
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
山西的民间文化代 表:山西民间社火、跑 旱船、踩高跷、放烟火、 放烟火、跑竹马、小车 舞、狮子舞、挑椅舞、 龙舞、倒悬花鼓、中黄 高台、龙舟舞、太原铁 棍和背棍、渔翁戏海蚌、 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 锣鼓、山西民间木版画、 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 太原曲艺、绛州鼓乐、 山西民间剪纸等。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演唱)交城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演唱)交城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演唱)交城山》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交城山》是一首山西传统民歌,是一个嫁到交城县山区的农村妇女对旧社会贫穷生活的叙述。

音乐十分朴素、淳厚,旋律抒情优美,富有鲜明的晋中地方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

歌曲为单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多下行,是晋中秧歌中常用的曲调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交城山》,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从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及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山西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美食不同方面的美切入主题,逐步加深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城山》,感受交城文化的同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决心,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交城山》,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从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及文化内涵。

难点:通过学习《交城山》,感受交城文化的同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决心,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四、教学准备:音像资料、ppt、钢琴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欢迎同学们回到我们期待已久的音乐之旅中来。

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只是吕梁......提到吕梁,总有话题源源不断,老师总想将自己所见所闻的美好事物与大家一同分享。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一同走进醉美吕梁的其中一个地方——交城。

2、传授新课。

交城的山

交城的山

交城的山《交城山》是一首山西民歌。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山西省文化局组织人员征集民间小曲小调和歌词,创作出一首歌颂华国锋同志的,比肩《东方红》的新歌曲《交城山》。

新歌曲以原有民歌曲调为基础重新填词,在1976年年内完成。

至1978年底前,新歌曲的歌词进行过局部修改,不同歌词版本之间略有出入。

歌唱家李谷一,周淑琴等都演唱过新歌曲《交城山》。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

“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1]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总人口3610.8万(2012年)。

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

山西境内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晋城、阳泉、寿阳、襄垣、黎城等盆地。

气候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交城山-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山西交城的山川美景为题材,歌词描绘了交城山的美丽风光,歌曲旋律优美,富有地方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地理风光,感受地方音乐的魅力,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于地方音乐的认知度较低,通过学习《交城山-范唱》,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交城山-范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学会《交城山-范唱》的歌词和旋律,了解山西交城的风光地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交城山-范唱》的歌词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地域特色,以及旋律中的音准、节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模仿、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山西交城的风光地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山西交城的风光短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交城山-范唱》的背景、歌词含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地域特色。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音准、节奏,让学生感受地方音乐的魅力。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接龙、对唱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歌曲展示: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曲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方音乐的重要性。

二年级上《交城山》 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交城山》 公开课教学设计

《交城山》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教唱课教学内容:演唱山西民歌《交城山》,感受山西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正确演唱前倚音2能力目标:运用自信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交城山》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教学难点:正确演唱前倚音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1 2 3 4 | 5 -同学们好生:1 5 . | 6 3. | 5 4 3 2 | 1 - 您好您好钟老师你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幅辽阔,一首《蒙古小夜曲》带我们走进了广阔的草原;优美的歌声也带着我们体验了河北的《对十》和陕西的《剪窗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领略一下我国山西的交城山风光。

生:好(播放音乐《交城山》)三、新课教学1、初次聆听,感受体验师:交城山的风光美不美?生:美师:美在哪里?2、再次聆听,熟悉歌词师:歌曲是如何描写交城山的美的?生:山水新娘唢呐3、三次聆听,感受情绪师:听听,音乐中是用什么情绪来歌唱交城山的好风光的?生:优美抒情骄傲自豪的师:老师也为祖国的好山好水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想唱一唱这交城山的美,在老师唱的时候,同学们睁大小眼睛仔细找找,哪一个小节,最特别,有一个我们没见过的小朋友。

师:找到的同学默默的放在心里,等一下举手告诉老师。

生:最后一个小节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这个叫前倚音(讲解前倚音)4、教师伴奏,学生演唱师:老师看几个同学都迫不及待想要一展歌喉了生:是的5、加入情感,完整演唱师:相信我们的同学都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让我们带上这一份热爱之情,演唱这首歌,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竖起大拇指,表达出自己对祖国山河的喜爱6、扩展为歌曲加伴奏四、课堂小结:师:交城山的山来交城山的水,交城山的山水实呀实在美,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表达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心里的那份爱。

湘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教学设计

湘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教学设计

湘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教学设计1、交城山教学目标:1、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

2、能用语言表达对这首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3、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特点,尝试看图谱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

4、感受竹竿舞的舞蹈风格,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教学准备:电子琴、竹竿、鼓、竹竿舞音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地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与众不同。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一)、导入1、师介绍歌曲。

《交城山》是一首山西民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向往。

2、说说你以前听过的民歌。

3、听歌曲《交城山》。

(二)、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边唱边做一些基本动作。

2、随琴模唱旋律。

3、学习歌词。

4、随琴唱歌词。

(三)、歌曲表演。

1、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

2、老师带领学生表演。

三、为歌曲伴奏。

1、选几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2、分组进行,看哪一组的学生表现得最有创意。

3、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

4、鼓励创新,老师教的动作和表现形式只能作为参考,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情景。

5、活动评价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演唱的歌曲是否流畅,表演的动作是否准确到位,更应该注意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

第二课时一、情景表演导入。

1、观看表演。

提问: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舞吗?他们是用什么东西来跳舞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竹竿舞?2、听音乐。

提问:那我们先来听一听竹竿舞的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音乐中还藏了很多唢呐的声音,如果你找到了唢呐的声音,就请你做做吹唢呐的动作。

二、学习竹竿舞。

1、看图谱,学习唢呐动作。

提问:你能看懂吗?请你说说图谱上的意思?请你来学一学。

2、看图谱,在地面贴好的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3、教师敲鼓,听鼓声节奏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演唱)交城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4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演唱)交城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4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演唱)交城山》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能用语言表达对这两首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2 、能用语言表达对这两首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3、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特点,尝试看图谱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

4、感受竹竿舞的舞蹈风格,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用柯尔文手势唱准歌曲的音高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总课时25 )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1.复习《蒙古小夜曲》
2、师介绍山西风景。

师:上节课我们去到了蒙古,学习了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到山西,感受山西的音乐与风土人情。

师:首先跟李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山西的美景。

(播放课件)
师:山西的山美、水美,音乐更加具有特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到山西的交城山看一下。

(二)、学唱歌曲。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交城山-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用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歌—《交城山》,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交城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F宫五声调式,一段体结构,节奏舒展,旋律起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二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可以适当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城山-伴奏》,让学生感受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交城山-伴奏》的演唱,了解山西民歌的特点,掌握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交城山-伴奏》的演唱,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的美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唱腔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美丽的交城山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让学生聆听《交城山-伴奏》,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唱腔的处理。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5.展示:各小组轮流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6.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歌曲《交城山-伴奏》的旋律简谱,另一部分是教学重点难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第七课《(演唱)交城山》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第七课《(演唱)交城山》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上册第七课《(演唱)交城山》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交城山》,能把歌曲唱出山西民歌的韵味。

2、能掌握5、6两个音的柯尔文手势,初步感受山西民歌的调式特色。

3、能通过表情、肢体动作表现《交城山》的音乐形象。

2学情分析
优生掌握歌曲风格差生学会演唱歌曲
3重点难点
在演唱中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风格。

该曲中衬词使声音扬起来,尾音往上甩,辅以稍快速度,表现了该曲的风格。

唱出山西民歌高亢、嘹亮、亲切的韵味。

4教学过程
4.1 一、导入揭题1、师介绍歌曲。

《交城山》是一首山西民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向往。

2、说说你以前听过的民歌。

3、听歌曲《交城山》。

二、明确学习目标:1、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能用语言表达对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2、能用语言表达对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三、歌曲教学1、初步感受歌曲旋律2、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边唱边做一些基本动作。

3、学唱歌曲旋律(1)老。

二年级交城山音乐教案

二年级交城山音乐教案
反思
学生参与度
教师如何教
亮点与不足
1.教师讲明竹竿舞练习方法。
2.抽个别学生看图谱,在地面贴好的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3.学生听音乐,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4.听音乐,跳竹竿舞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四、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学的真棒,刚才我们在像竹竿一样的线上跳了竹竿舞,你们想不想在真正的竹竿上去试一试啊?同学们在课后,可以自己试一试,练习练习。
技能目标: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重点
参与集体舞的表演。
教学难点
竹竿舞基本舞步与“竹竿动律”的配合。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情景表演导入
2、新授
3、拓展延伸
四、小结下课
一、情景表演导入。
1.观看表演。
提问: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舞吗?他们是用什么东西来跳舞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竹竿舞?
第十周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课题
《交城山》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能用语言表达对这两首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
技能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对这两首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
2.说说你以前听过的民歌。
3.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交城山》,学生聆听。
2.学生说一说自己听过的感受。
3.学生随琴用la模唱旋律。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7课《交城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交城山》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湘艺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交城山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歌曲采用了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首歌曲。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二声部合唱感到陌生,不太会处理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合唱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交城山的美丽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学会《交城山》这首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3.掌握二声部合唱技巧,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通过音乐教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交城山》这首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技巧。

2.教学难点:音与音之间的和谐搭配,合唱时的音准和节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交城山的美丽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唱《交城山》这首歌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交城山的美丽。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4.游戏互动: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音乐素养,提高协作能力。

5.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不同地理环境造就养育着不同特点的民歌。

《交城山》早年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小调民歌,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歌唱家演唱,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由著名作曲家芝达林创作,该作品选自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杏花白》。

本文分析了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从复调音乐织体、赋格段两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多声部创作分析。

关键词:多声部创作手法复调织体赋格段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文/付珍鲜一、音乐结构分析(一)《交城山》原民歌音乐分析《交城山》是一首山西交城民歌,原民歌篇幅短小为两个乐句组成的八小节的单乐段结构,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整首歌曲在七声清乐F 徵调(1=B)上进行,根据主题材料及其发展形态来看,属于平行乐段;根据调式的布局来看属于上下句结构,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且为方整型乐段是典型的民歌上下句特征。

整首歌曲旋律短小,上下句;多段歌词,同一个旋律是典型的分节歌体裁形式。

用单一鲜明的乐思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素与真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由于交城山区路险,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歌曲中叙述了劳动人民的贫寒,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原民歌改编而成的女声无伴奏合唱,运用了复调技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以及结构内部的扩充等处理手法,使音乐结构扩大为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

(二)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的曲式结构分析作者在编创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时,将原民歌的上下句单乐段结构扩展为带再现且中部为赋格段的对比中部的单三部曲式,曲式图如下:第一部分进入前有八小节的引子(1-8小节)是音乐进入之前的一个环境铺垫,随后主题音乐进入。

第一部分是一个单乐段(9-16小节)为平行两句体且结构方整型的乐段,每个乐句四小节,未改变原民歌形态。

其他声部层伴以长音烘托式且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来支撑主旋律,由于作品的需要紧接着加了四小节连接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其乐段结构进行了扩充,且自然地接到第二部分。

《交城山》里好茶饭

《交城山》里好茶饭

《交城山》里好茶饭作者:尹海琼来源:《财经界》2013年第01期“……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茶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坐过那好车马”,酣畅淋漓的清代民歌《交城山》,至今脍炙人口,那嘹亮的旋律,反衬出沉重的悲怆。

《交城山》让交城名满神州,但她的真正模样,却隐在吕梁雄峰的白云深处。

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吕梁的东大门,紧靠省城太原,人口23万。

县域平川面积只占总面积的7.2%,却容纳了全县82%的人口、70%的耕地、90%以上的经济总量。

交城于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置县,至今已有1416年的历史。

明清以来,它曾是全国著名的皮货加工集散地,“交皮甲天下”名副其实。

晚清时期,交城曾有驻外洋行10余家,大小商号250余座,“交城商邦”,成为缔造晋商辉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城境内有煤、铁、石英砂、青石等矿产资源32种。

煤炭总储量达33亿吨,现已探明储量17亿吨,特别是宝贵的优质配焦煤资源储量丰富。

全县森林面积139.7万亩、牧坡草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54%,林木绿化率达70%,是山西第二大林业县、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地区。

交城水资源储量充沛,年均径流量近2亿方。

交城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被称为“佛教之宗”的卦山天宁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吕梁英雄广场、华老骨灰安放地、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将古今生态人文融为一体。

交城有着辉煌的往昔。

北宋时期交城大通铁冶监为全国四大铁监之一,是当时全国的冶铁中心。

晚清时期以交城“四合源”为首的交城皮商盛极一时,曾有“交皮甲天下"之美誉。

革命战争战争时期,晋绥边区八分区长期驻扎在交城山,3200多名交城儿女为国捐躯,506人被追认为烈士,为民族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华国锋、优秀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常芝青等都是交城人民的杰出代表。

迈向转型跨越交城的历史掀开崭新一页:在转型综改中倾力打造“山水宜居、蓬勃强盛、和谐魅力新交城”。

交城山民歌简介

交城山民歌简介

交城山民歌简介
交城山民歌是在山西省交城县流传的一种民间民歌,有“晋北民歌之首”之称。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在我国北方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有两种唱法,一种是男女对唱,一种是男女间对唱。

它的唱腔结构是以“衬字音高”为基础,加上“衬字音低”的变化而成的。

歌词内容广泛,一般为抒发男女间的爱情,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对生活、对劳动、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它在创作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先起调”,即由一人先起调开始演唱;二是“后起调”,即由一人唱完后再起调开始演唱。

“先起调”多采用传统的曲调和唱法,唱腔高亢激越、旋律奔放流畅。

“后起调”是在原有曲调上稍作变化而成。

这种演唱方法比较自由、奔放、豪放、明快;不受板式的限制。

交城山民歌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民歌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民歌形式,也是一种极富特色的民间艺术。

—— 1 —1 —。

交城山教案模板范文

交城山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山西民歌《交城山》,了解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技能目标:学会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3.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感受山西民歌的韵味,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

2. 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尝试、积极投入表演。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2. 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教学准备:1. 电子琴2. 多媒体课件3. 竹竿、鼓、竹竿舞音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平定情绪。

2.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导入(1)教师介绍《交城山》的背景及作者。

(2)播放山西民歌《交城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边唱边做一些基本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随琴模唱旋律,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3)学习歌词,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

(4)随琴唱歌词,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

3.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2)播放竹竿舞音乐,让学生感受竹竿舞的舞蹈风格,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三、歌曲表演1. 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展示歌曲《交城山》的韵味。

2. 教师带着学生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为歌曲伴奏1. 选几种方式为歌曲伴奏,如拍手、拍腿等。

2. 分组进行,看哪一组的学生表现得最有创意。

3. 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参加表演的机会。

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山西民歌《交城山》的特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交城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让学生了解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山西民歌最好听的十首歌曲

山西民歌最好听的十首歌曲

山西民歌最好听的十首歌曲
1.“《走西口》那可真是太好听啦!就像我每次听到就感觉自己像走在山西的大地上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路过一个小村庄,那里正放着《走西口》,那悠扬的旋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爸爸还跟着哼了起来呢。

2.“《打酸枣》呀,哎呀,那欢快的节奏真让人开心!”我想起有次在奶奶家,奶奶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轻轻哼着《打酸枣》,那场景真温馨呀。

3.“《想亲亲》哇,听着就感觉心里甜甜的呢!”就像那次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公园约会,他们看着彼此的眼神,就好像那歌里的甜蜜一样。

4.“《桃花红杏花白》,多美的歌呀!”就好比春天里那漫山遍野的花儿盛开,美丽极了。

有次和同学们去郊外踏青,我情不自禁就唱起了这首歌。

5.“《绣荷包》,那可真是经典呐!”让我想起过年的时候,妈妈坐在沙发上绣着荷包,嘴里还轻轻哼着这歌呢。

6.“《五哥放羊》,嘿嘿,可有意思啦!”记得有次去乡下,看到一个小哥哥在放羊,那画面和这歌简直太配啦。

7.“《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多有趣的歌呀!”就像我看到邻居家的姐姐在河边洗衣裳的样子,活泼又欢快。

8.“《交城山》,那可是老有名啦!”就如同我去交城游玩,看着那连绵的山,耳边就仿佛响起了这首歌。

9.“《大红公鸡毛腿腿》,可好玩啦!”就像我看到院子里那只大公鸡昂首挺胸的样子,多像歌里唱的呀。

10.“《人说山西好风光》,这还用说嘛,绝对的好听!”就好像我站在山西的大地上,感受着那美好的风光,这首歌就自然而然地在心里响起了。

我觉得山西民歌就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每一首都那么好听,让人陶醉其中呀!。

《交城山》的改与不改

《交城山》的改与不改

《交城山》的改与不改
丁东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2(000)022
【摘要】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它浇了文水;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啦坐过那好车马;交城的大山里没啦那好茶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狠心的爹来
【总页数】1页(P88-88)
【作者】丁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不改难,改亦难,真改更难——我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探讨 [J], 归永嘉
2.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 [J], 李亮;吕凌峰;石云里
3.中交西筑的筑机事业:60年不改初心——专访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向阳 [J],
4.改不改一刀切怎么改多形式——中储上海公司转制改制工作开始启动 [J], 申楚
5.“摸着石头过河”与“可改可不改的不改”——改革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宪法变迁[J], 常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案《交城山》盐湖区原王庄学校王莹

教案《交城山》盐湖区原王庄学校王莹

(演唱)交城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感受歌曲的结构、速度、情感。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强,喜欢音乐,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3重点难点学会新歌,体会山西民歌的风格。

4教学过程一、欣赏湖南民歌《浏阳河》,感受湖南地方的民歌风格,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听《浏阳河》,了解湖南民歌的特点。

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浏阳朗上口,曲调清新优美,加之歌唱的是旷世伟人毛泽东。

因此,从1950年创作完成以来,《浏阳河》一直传唱不衰。

1950年9月,由原湖南省湘江文工团青年演员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剧《双送粮》中,有一段男女声对唱《浏阳河》。

该曲最初套用的是京剧《小放牛》的曲调,后由剧组的朱立奇、齐芝田改用由唐壁光先生根据祁阳小调音乐创作的《秋生送瓜》的音乐,并将原曲的慢四拍改为快二拍,表现出欢乐的情绪,经试唱,效果很好。

1951年5月22日,《双送粮》选送进京,在怀仁堂为政治局委员们表演,毛泽东出席观看。

演出完毕,毛泽东起立鼓掌,点头微笑,他爱上了《浏阳河》。

从此《浏阳河》逐步从歌舞剧《双送粮》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首广泛传唱的歌曲。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经常参加中南海春藕斋每周六晚上举行的舞会。

他到场后总会在沙发上坐一会儿。

通常情况下,乐队为毛泽东奏起的第一支曲子就是《浏阳河》。

⑴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

⑵简单介绍湖南的风土人情,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⑶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结构、速度、情感。

二、学唱两首民歌。

1、学唱湖南民歌《浏阳河》。

⑴了解湖南的风土人情和其民歌特点。

⑵学唱歌曲。

听《浏阳河》歌曲,课件播放。

学习唱《浏阳河》。

2、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了解地方,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交城山》民歌,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演唱风格,熟悉歌曲。

教师逐句教唱,直到学生学会。

三、分别演唱两首民歌,作比较,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

1、作对比。

2、表演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