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金锁记》写的是李鸿章府
《金锁记》——精选推荐
《金锁记》一、张爱玲生平及创作张爱玲原名张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祖父张佩伦是清朝著名大臣李鸿章的女婿,张佩伦自己也是清朝的重臣,指挥过著名的“马尾战役”。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是一个蓄妓吸毒的纨袴子弟,其母黄逸梵是一个十分西洋化的贵族小姐。
父母感情不合,在张爱玲三岁时离异。
父母对其中西文化熏陶;张爱玲7岁就开始学写小说,14岁时模仿鸳鸯蝴蝶派的笔法写成了章回体小说《摩登红楼梦》。
1938年从上海圣玛利女校毕业后,逃离父亲的禁闭,与旅欧归来的母亲、姑姑同住;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1942年,香港沦陷后返回上海,开始写作生涯。
1943年是张爱玲奇迹般崛起于上海文坛的一年,创作了《沈香屑》、《茉莉花片》、《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琉璃瓦》等,张爱玲也从此一举成名。
1944年与胡兰成同居,抗战胜利后,胡兰成作为汉奸受到通揖,藏身于浙江温州,并与当地一女子同居。
1947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
1952年,移居香港,写了《秧歌》、《赤地之恋》。
1955年离港赴美定居。
1956年认识美国著名剧作家赖雅并与之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
1973年完成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的英译。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张爱玲经典语录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半生缘》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倾城之恋》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
金锁记
课文赏析
• 对于儿子,她时时刻刻都需要他。只有在儿子 身上,她可以看到自己仅剩的自尊和权威。忽 然有一天,儿子成亲了,一个年轻的女子要与 她来分享自己的儿子,这在她看来是无论如何 也不能被接受的。她气死儿媳,她搅黄女儿的 恋情,她教导儿女吸食鸦片,她把长白调教得 完全丧失了一个男人的刚毅、成熟,变得冷漠、 残忍。整个家里是“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 婆婆,母亲也不像母亲”。
• 在家长们的撮合下,她嫁给了没落大族姜家的二 少爷姜仲泽,这是她不幸生活的开端。姜家二少 爷先天残疾,七巧在与她的嫂子谈话时,有谈到 丈夫的病情:“就这一件还不够受了,还禁得起 添什么?这儿一家子都忌讳痨病这两个字,其实 还不就是骨痨﹗”“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 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当季泽伸手去 捏她的脚,七巧由衷地感到“你不知道这没病的 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这肺腑之言正是七 巧正常的情欲和人性的表现。
《金 锁 记》
河南理工大 学文法学院 张清河
《幸福》
•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就名噪上海 的著名作家。1943—1945 年是 她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和成熟期, 《金锁记》就写于这一时期。 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在 1944 年写的《论张爱玲小说》 中充分肯定了这篇小说: “《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 前为止的最完美的作品,颇有 《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 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 美的收获之一。”
课文赏析
• 终于,丈夫死了,婆婆死了,分家了。分家,对 七巧来说,“是她嫁到姜家来之后一切幻想的集 中点”。她需要用钱去弥补自己失去的青春与情 爱,她需要钱从苦海中将自己解脱。即将从金钱 的奴隶到金钱的主人的转变让她兴奋、焦灼、坐 立不安,她不能错失这个使自己苦尽甘来、扬眉 吐气的机会。可是缺乏强大家庭势力和坚强丈夫 作后盾的七巧仍然遭到了封建家庭成员无情的欺 凌,残酷的现实再一次粉碎了七巧对人性良知的 最后的期盼,人性正渐渐地告别她的生活。
从文字到影像——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影视改编研究
从文字到影像——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影视改编研究影视剧改编是全球性的文化课题,是对小说文本和电影艺术进行再创造,现阶段,我国的影视剧中商业化运作逐渐成为中国影视剧发展的一个潮流,影视剧改编也是当代众多文学重点讨论的热点。
张爱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因其视觉性丰富,意象鲜明,色彩绚丽,文字创作以及文本的叙述技巧娴熟,其被称为纸上电影。
张爱玲小说的画面感和丰富性逐渐成为了影视剧改编的重要选择,她的文学作品被一次次的掀起了改编的热潮,并在一流导演和优秀演员的合作之下,收到了显著的票房成绩,因此,从文字到影像,研究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本文主要以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影视剧改编对其小说的电影风格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次研究更好的促进张爱玲小说的改编有一定的助益。
标签:张爱玲金锁记影视剧改编作为上个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传奇性代表人物,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对象,随着二十世纪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异军突起,越来也越多的张爱玲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
在张爱玲小说中创作的底色和悲剧性情怀被影视制作人转变为媒介影视,这种程度极大的丰富了小说文本的现代性内涵和传播形式。
《金锁记》电影是1980年8月上映的一部香港电影,在电影中,演员和导员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老上海的氛围,可谓是全面展示出小说中的环境和情节。
电视剧版《金锁记》于2007年在湖南卫视首播,电视剧版《金锁记》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强烈议论,很多人都认为编剧将这部经典小说改编坏了,脱离了小说的主体,一个旧时期的社会悲剧愣是改变成琼瑶爱情剧。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就《金锁记》影视剧改变进行研究。
一、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风格1.色彩色彩是电影艺术对人物形象进行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其也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显著特征,其中这两者不同的是,电影中的色彩是通过的影像进行反应的,而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主要是通过文字进行描述的。
张爱玲曾经说过,不知道为什么颜色和气味常常让我感到快乐,颜色这种东西,只有在没有落色的时候才是最凄凉的,只要让人注意到色彩是可喜的,颜色使这个世界显的那么的真实。
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主题
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主题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主题张爱玲,本名张煐,她的父亲张志沂为清朝末年著名大臣张佩纶的儿子,母亲黄逸梵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之女,继母孙用蕃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女儿,祖母李菊藕是李鸿章长女。
上海沦陷时期,陆续发表《倾城之恋》、《心经》、《金锁记》等中、短篇小说,震动上海文坛。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
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
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
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
《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
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
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
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她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
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
可是一段时间后,胡兰成背叛了她。
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
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
目前研究界对于张爱玲小说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局限于对张爱玲小说创作历程的单阶段,或几个阶段进行归纳,而缺乏对张爱玲小说创作历程的整体研究。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可以发现有几个主题始终持续于她的整个创作。
本论文按照张爱玲小说主题的分为三大类型,选取了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依次进行分析。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三大主题涵盖了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创作,但并非全部,之所以划分为此三类,是因为它们在张爱玲小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重要的位置,共同构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主要资源。
一、对婚姻悲剧的形象描述(一)金钱至上型张爱玲小说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充满了欲望,对金钱的渴望。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
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
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
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
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
《金锁记》也不例外。
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
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
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
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
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
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
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金锁记》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的。
小说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
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钱。
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她心里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
于是本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
张爱玲 《金锁记》
1929年(9岁)入小学,改名“张爱玲”。 1931年秋,母亲将11岁的张爱玲送入上海圣玛利 亚女子中学后,再次出洋。 张爱玲也愿意住在学校,很少回家。家庭的不幸 使得有家不能归的张爱玲把几乎所有的情感都投入 到学习和写作中,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 《摩登红楼梦》,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 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和校外的《国光》等报 刊杂志。 1937年夏天张爱玲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 亲提出让张爱玲留学英国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母 借此与张爱玲发生冲突,父亲歇斯底里地将张爱玲 禁闭在家中。张爱玲病在床上,多日无人照应,几 乎丧命。
曹七巧悲剧原因探讨
1、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强大压抑。 女权主义批评家威海姆.瑞奇曾指出:“性别支 配是当今文化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它提供了最 基本的权力概念。” 曹七巧其实正是作为一件祭品,献给了一个象征 男权中心文化的死人一般没有活气的肉体,畸形的 婚姻使那个原先自由泼辣的麻油店的小姐从此陷入 自卑、多疑、压抑的泥潭,逐渐被黄金的枷锁锁住, 乃至反过来从子女身上进行变态的清算。这是男性 压抑女性自然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造成曹七巧"人 性恶"的客观原因。
3、黄金的枷锁——生命的物化——扼杀与自 杀。 对金钱的渴望; 对金钱的保护; 金钱对人的埋葬。
曹七巧先是一个满心焦虑、到处讨好却 反而到处讨嫌的碎嘴媳妇,然后是满心戒备、 偏激多疑的守财寡妇,最后她成了连儿女的 婚姻幸福都要妒忌,都要迫害的“恶毒妇”。 像这样锁在金钱和情欲中的清醒的疯子,杀 人又兼自杀,可怜而又可恶,这样的人性之 恶,在中国文学中是少见的,触目惊心的。
b、畸形性心理——情爱坟墓中的女人。 情爱的缺失使曹七巧,的心理变得更加畸形,她 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性格变得更加尖酸,刻薄.总觉 得整个家庭中的事,都看不顺眼,整个屋子里的人都 针对她.因而,在生活中,不管看到什么东西,听到什么 话,遇到什么人,她都要主观臆断地评价,刻薄,尖酸地 辱骂,成了一个典型的泼妇。 脏话癖; 偷窥癖; 不伦之恋。
金锁记—张爱玲
金锁记
全文赏析 poem
《金锁记》中曹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为人刁悍,因贪图钱财,嫁给了名门姜 家残废的二少爷,长期得不到性爱的满足,暗地里爱上了轻浮的三少爷。丈夫病逝后, 七巧发现向她求爱的三少爷意在占有她的财产,因而又将爱慕之心紧紧锁住。失去爱情 后的七巧性格变得更为暴戾刻薄,无情地扼杀了儿女的婚姻,甚至变态到以盘问和羞辱 儿媳的隐私为乐事的荒唐地步。“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 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最终连她自己也套死在沉重的“金锁”里。这部 作品揭露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和扭曲,显示了东方的家长专制和西方的金钱崇拜相混合 的荒谬可笑。
— 4—
金锁记
全文赏析 poem
本篇节选了分家和求爱两个部分。 ➢ 在分家一节中,表现了曹七巧的狡猾凶狠和蛮不讲理。她不正确估计形势,只是
一味撒泼哭闹,结果徒然落下笑柄。 ➢ 在求爱一节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曹七巧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开始时的怀疑防备,
到发现姜季泽不是来借钱后的放松调情,从听到姜的甜言蜜语时的喜悦,到想到 姜想占有她的财产时的怀疑生气,再到怀疑被证实的暴怒打人,及至最后的后悔 留恋,写得层次清楚,入木三分。张爱玲的小说善于构造故事,刻画心理,且富 有情趣,因而吸引0—1995),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瑛,出 生在上海。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 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 散文、电影剧本及文学论著等。著有散文集《流言》、散文 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 城之恋》《半生缘》《怨女》等。她的小说揭开了大都市上 流社会,尤其是名门闺阁的帷幕,显示了其荒诞、变态、庸 俗、没落的情形。
— 5—
大学语文
poem
《金锁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金锁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金锁记》读后感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
—张爱玲关于张爱玲,我已经描述过很过了,这次不想再陈述了,只简单的说,他是一个传奇,她因为家庭原因,所以变得早熟,在自己的作品思维独特,理解深刻,对外界事物十分敏感,作品以凄幽、秾艳、苍凉著称,充满人性的主题。
《金锁记》这篇写于张爱玲23岁时,但是作品已经相当成熟,思考和文字的表达已经有相当的深度,由此可见张爱玲的早熟,这篇小说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小说写了在一个大封建家庭中,只有名分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凄惨的一生。
她名叫曹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他在小说中既充当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又充当了一个害人者,但又似乎可以理解。
他因为钱嫁进姜家,给一个软骨病的少爷既做夫人,又做奴隶,地位十分低微,甚至连丫环都看不起她,但她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是虽然姜季泽在外面花天酒地,但在家里还是收敛着,七巧也就陷入了爱情的煎熬中,后来七巧从姜家分得自己的一份家产后,变成了守财奴,一心的维护自己只剩下的钱,给自己戴上了沉重金锁,这也是这题目的道理。
后来七巧因为担心别人会骗走自己的钱,而拒绝了前来表白的姜季泽,因为七巧从嫁进姜家后一直备受蔑视,从丈夫那里得不到爱情的需要,对于小叔子的爱又只有煎熬,于是她开化寺变得变态,丧心病狂的妒忌所有幸福的人,最后甚至亲手拆散了二子和女儿的婚姻,吸着鸦片。
他的一生中有三个男人,丈夫,姜季泽,儿子,没有一个能给她需要的爱,这就是导致她如此丧心病狂的原因,当然张爱玲不只是想表现七巧有多可恶,张爱玲的母的是剖析人性,揭露社会,那个变态的社会让人如此扭曲,那金锁是那个社会逼的七巧戴上去的。
七巧才,一个可恶又可怜的人。
此刻是2010年22点32分。
很久没有写日志了,本来还想放弃写作,因为最近太忙了。
忙什么?一个快升大四的人忙什么?除了实习还可以忙什么?说到刚才那句话,本来想放弃写日志,还今晚是写了。
陈思和:细读张爱玲《金锁记》
陈思和:细读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金锁记》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曾经获得评论界极高的赞誉。
小说发表不久,傅雷化名“迅雨”发表评论,盛赞《金锁记》是张爱玲“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
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文学史家夏志清教授更加直截了当地评价说:“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也许这些评价都有些过分,但《金锁记》是张爱玲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感到心灵震颤的一部,大约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对《金锁记》也有不同的理解。
我先讲一个故事:十多年前,《金锁记》曾经被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当时编演都希望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来主演曹七巧,这位艺术家是我的朋友,没想到她认真读了剧本以后却婉言谢绝了。
为此我特意问她为什么不愿意演这个角色?她沉吟了一下,告诉我说:“我读了剧本,无法找到角色性格的内在'种子’。
一个做母亲的人,怎么会对自己的儿女有如此扭曲的毒恶?”这位朋友在舞台与银幕上扮演过各类母亲的艺术角色,可是在她眼里,像曹七巧这样的母亲实在匪夷所思。
——本讲就从这里开始讲起:曹七巧与她的子女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金锁记》创作于1943 年,在故事的叙事时间上,大致分三个时间片段。
小说一开始就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接着又说,那两年正忙着换朝代,当指辛亥革命。
那么,小说第一个片段是指1912 年前后,曹七巧嫁到姜家才五年,已经生了一双儿女。
接着一个片段就是十年以后,曹七巧丈夫和婆婆先后去世,于是有了大闹分家会的场面,时间应是1922 年前后,儿子长白不满14 岁。
然后故事慢慢地延续。
再到下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女儿长安已年近30 岁了。
曹七巧破坏姜长安与童世舫婚姻的时间,应该是1940 年前后。
这样再留出一年时间,儿子长白的妾绢姑娘自杀,再过一两年时间,就轮到曹七巧带着仇恨死了。
——那正好是1943 年。
于是,小说结尾说:“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男性,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是不可爱的,让人深恶痛绝,甚至是令人绝望的。
张爱玲在创作过程中总是用批判意识将男性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冷漠的一面冷酷而彻底地揭露出来。
本文将试从作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张爱玲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及其成因。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创作的视角不再是以男性为中心,张爱玲是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关注社会,描摹世态人生,女性成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主体,男性退居到次要地位。
我们不妨看看这种独特的女性叙事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小说中,本该是一家之主的姜老太爷早已不在人世,姜家大少爷又一直未曾露面,可以视作虚拟存在,姜家二少爷又天生残疾,三少爷却又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于是完全统治姜家的便是有着绝对权威的姜老太太这样一个强势的女性,没有人敢件逆她的意志。
姜老太太一死,姜家就分崩离析了,姜家的少爷们没有一个能站出来支撑家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张爱玲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她反对男权主义。
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新女性,张爱玲从小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和影响,她蔑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传统的男权文化,她的这种叙事方式是种反叛男权的女性叙事。
张爱玲当时所处男权主义的中国,男性一直是社会的主宰,国家和家庭的兴衰主要看的是男人的成就。
然而自从帝国主主义的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之后,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
在整个旧的社会体系濒临崩溃的时代背景下,从旧式大家庭中走向没落的男性已经丧失了以前辉煌荣耀的光环,懦弱无能却又虚伪自负,男性群体日渐衰落。
小说中可以代表男权势力的九老太爷可谓是封建家长的典型形象。
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九老太爷是原本是有很高的声望与权威的。
主持姜家的分家大局时他独当一面而坐,说话前还要要咳嗽一声肃场,架势十足。
然而可悲的是小说中这样唯一一个男权代表的威严也被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给无情破坏了。
九老太爷被曹七巧气得吹胡子瞪眼,最终拍桌子踢椅子走人,丧失了宗法父权的传统尊严。
张爱玲《封锁》
如果没有任何的外部因素的刺激,他 们都永远就是这样的好人,都是现代文明 社会角色和道德角色的出色扮演者。
非 常 态
但是,封锁了,由于战争,外部文明 本身出现了混乱、无序的状态,动摇了都 市日常生活的秩序。城市里的电车停止了 运行,出现了秩序空白、真空。由此也带 来了人的角色的动摇,欲望的萌生。主人 公由好人变成坏人,却是真实的人。
2、怎样理解“生命有点像圣经……未免 有点隔膜。”这一段话? 这段话运用比喻联想:“生命像圣 经”,像《圣经》经过无数种语言最终译 成了上海话一般遥远,因为译来译去的缘 故,使人产生“隔膜”。这是翠远在不经 意的阅卷中,灵光一闪的醒悟——自己与 真实生命的隔膜,就像翻译与原著的隔膜。 翠远这可怜的乖孩子,希翼倾诉,希 翼知心依托,渴望刺激,渴望背叛自己, 她的好教师、好女儿的角色动摇了。
阅读宗桢看报,引得周围的人都学样的 段落,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他们的行为心理。 他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
思 考
如何理解“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闲则生事,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只 能徒增烦恼,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一思 考就陷入窘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就会发现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
常态下的男女主人公
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 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 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 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 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中聚 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 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又常常 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 读者 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 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 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 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 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 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3篇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3篇薄夏的午后,静静坐着,捧一杯香茗,读一个故事,那幽幽的笔,诉说着一世的沧桑,淡淡的馨香化为苦涩的氲气弥散开来。
《金锁记》是张爱玲早期的作品,完成时她不过23岁,这个早熟,执着,凉薄却富有才情的女子,她在本书中空前深刻的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
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
《金锁记》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的。
小说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
曹七巧,曾被称为张爱玲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在之前所读的小说中似乎从未有遇到类似角色,那么疯狂,那么变态,那么神经质,那么难以置信,像一个孤魂野鬼。
然而,你又会觉得她是可怜的,觉得她的悲剧是注定的,她命当如此,她是一个疯狂的凶手,可你却不忍心判她一个凌迟处死或五马分尸。
你会感到她的一生是不幸的,即使你唾弃她。
她生活在一个压抑的年代,她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被加上了诅咒。
她是一个恐怖的幽灵,更是一个失控的木偶。
她疯狂忘我的聚敛财产,她挑唆老太太把二小姐嫁出去,她疑心侄子是哥嫂图谋她钱财的棋子,她拒绝儿子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她无耻的狠毒至极的摧残儿媳致死,她折磨得长白的二房吞生片自杀,她给女儿裹脚诱骗女儿抽烟硬生生拆散女儿婚事。
箍在她身上的那件黄金的枷锁,变成了一件凶器。
她用这件凶器用力地劈向她的亲人和敌人,在他们的痛苦的呻吟中寻找自己曾经失落的快乐。
人性的恶在那一刻达到了极致。
或许从迈进姜家的门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像一朵鲜花,插在了浸满毒汁的土壤中。
可她并没有枯萎,她却长成了一朵诡谲怪异的恶之花,她的绽放让人心惊胆战,她的凋零又让人心有余悸。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4)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长安反复地看她的手指,仿佛一心一意要数数一共有几个指纹是螺形的,几个是畚箕…… 玻璃窗上面,没来由开了小小的一朵霓虹灯的花——对过一家店面里反映过来的,绿心红瓣,是尼罗河祀神的莲花,又是法国王室的百合徽章…… 世舫多年没见过故国的姑娘,觉得长安很有点楚楚可怜的韵致,倒有几分喜欢。
他留学以前早就定了亲,只因他爱上了一个女同学,抵死反对家里的亲事,路远迢迢,打了无数的笔墨官司,几乎闹翻了脸,他父母曾经一度断绝了他的接济,使他吃了不少的苦,方才依了他,解了约。
不幸他的女同学别有所恋,抛下了他,他失意之余,倒埋头读了七八年的书。
他深信妻子还是旧式的好,也是由于反应作用。
和长安见了这一面之后,两下里都有了意。
长馨想着送佛送到西天,自己再热心些,也没有资格出来向长安的母亲说话,只得央及兰仙。
兰仙执意不肯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爹跟你二妈仇人似的,向来是不见面的。
我虽然没跟她红过脸,再好些也有限。
何苦去自讨没趣?”长安见了兰仙,只是垂泪,兰仙却不过情面,只得答应去走一遭。
妯娌相见,问候了一番,兰仙便说明了来意。
七巧初听见了,倒也欣然,因道:“那就拜托了三妹妹罢!我病病哼哼的,也管不得了,偏劳了三妹妹。
这丫头就是我的一块心病。
我做娘的也不能说是对不起她了,行的是老法规矩,我替她裹脚,行的是新派规矩,我送她上学堂——还要怎么着?照我这样扒心扒肝调理出来的人,只要她不疤不麻不瞎,还会没人要吗?怎奈这丫头天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恨得我只嚷嚷:多咱我一闭眼去了,男婚女嫁,听天由命罢!” 当下议妥了,由兰仙请客,两方面相亲。
长安与童世舫只做没见过面模样,又会晤了一次。
七巧病在床上,没有出场,因此长安便风平浪静的订了婚。
在筵席上,兰仙与长馨强行拉着长安的手,递到童世舫手里,世舫当众替她套上了戒指。
女家也回了礼,文房四宝虽然免了,却用新式的丝绒文具盒来代替,又添上了一只手表。
订婚之后,长安遮遮掩掩竟和世舫单独出去了几次。
读张爱玲《金锁记》有感
读张爱玲《金锁记》有感《金锁记》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的。
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卑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
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钱。
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卑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她心里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
于是本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
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让着她,是因为向她要东西。
十年后成了寡妇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馆,有了家产,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护住钱财上,为自已带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锁。
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成心在儿子、儿媳间制造矛盾。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外表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钱迷乱了心性,变成了一个有着“疯子的审慎和机智”的狠毒、绝情、病态的人,但其实是她的人性被所处的环境逼迫、扭曲的结果,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是与封建社会的根本相联系的。
作为女人(不仅是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质外,男女之爱是她们的根本需要。
但身处没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却连正常的生理和感情需要都得不到满足。
她生命中有三个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泽、儿子长白。
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在她看来是“没有生命的肉体”,“要是能有点人气就好了”,她无法得到爱欲的满足,甚至连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么会有了两个孩子。
姜家只不过是让她来侍奉他,她因此最终分到了姜家的财产。
季泽是她心中爱着的人,喜欢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泽虽然在外面寻花问柳,可在家里却不敢太造次,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他有他的原那么。
分家后季泽来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却认为他是来骗钱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撵走了。
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悟范文张爱玲关注人性,表达人性。
《金锁记》是人性被压抑甚至扭曲的故事。
小说充满了“生活气息”。
小说没有痛苦,没有反抗,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以下是分享你对金锁记的阅读体验的小系列。
请参考。
金锁记读书心得1张爱玲的小说运用了很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是侧面描写。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没有正面介绍江府的情况,而是通过两个丫鬟的夜莺来说明整个家族的关系和概况。
这和《红楼梦》年初冷子兴讲宁府、傅蓉兴亡很像。
接下来,作者向读者解释了乔奇在两个仆人的谈话中的生活经历。
然后,外婆和三奶奶背后的流言蜚语解释了的性格和她在江家的低下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述引起了读者的食欲,让大家都渴望“亲眼看看”这七招到底是什么。
不急,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打出了三三三五四的“瘦脸、朱的细牙、三角眼、小眉”和呼之欲出的几十个字的精明女人形象。
然后作者展示了乔奇的语言和行为。
她给二小姐配了火柴,让她哭了。
在短短的四五千字里,乔奇的起源、人物和关系都得到了清晰的解释。
张爱玲的妙笔真是令人佩服。
我觉得最好的一面在最后描述。
晚年,乔奇没有用笔墨去正面描写她。
但透过童世方的眼睛,他看到了——,“门后站着一个矮个子老太太。
”在童世方心目中,“这是个疯子。
”。
小说的题目是《金锁记》。
为什么叫“金锁”?我认为故事的主人公乔奇被金钱所困。
别人爱她,她说那个人被她的钱吸引;她的侄子和她的女儿一起玩。
她说侄子欺负女儿,想霸占她家财产;女儿在学校丢了东西,就去学校找校长讨回公道.就这样,30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用她沉重的枷角没有得到幸福,也毁了孩子的未来。
当然,这把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枷锁。
金锁记读书心得2《金锁记》是以李鸿章二儿子李景书的家庭为背景。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女人,她只有名声,但出身卑微,没有地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不受尊重。
她既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也是牺牲品。
男主角叫曹,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
之所以能嫁给江府,是因为她老公是天生的软骨症患者,江家付出了很多钱。
关于《金锁记》张爱玲小说观后感600字
关于《金锁记》张爱玲小说观后感600字《金锁记》叙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详细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关于《金锁记》张爱玲小说观后感600字,盼望能帮到各位。
关于《金锁记》张爱玲小说观后感600字1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籍是全世界的养分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矗立在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书籍乃储积才智之不灭明灯。
书--人类发出的最奇妙的声音!趁着暑假还未结束,我在新华书店选择了好几本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本书——《金锁记》(《怨女》)。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最终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熬煎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后又将《金锁记》做了修改,重命名为《怨女》。
这本书叙述了一个女人的凄惨一生。
这个女人就是曹七巧,原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后来却被她一心想要攀附大户人家的大哥卖给了姜家,做了二少爷的姨太太。
可她的丈夫却有软骨症,根本满意不了一个正常女人该有的被爱需要。
再加上旁人对她的冷嘲热讽,老太太对她的利诱,季泽对她的哄骗,妯娌对她的轻视和下人对她的冷漠都硬生生地将她了一个自私、薄情、乖戾的“疯子”。
至此损害到了全部人,全部人都成了牺牲者。
曹七巧给我了极大的震撼:一个原本活泼辣妹的人随着身边的环境变化成了一个自私、薄情、乖戾的人。
可怜的七巧,做了一个怨女!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边的环境可以转变人性,和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关于《金锁记》张爱玲小说观后感600字2一个人要经过多少次熬煎,才会对全部人都怀有恶意;一个人要经受过多少次绝望,才会对世界布满无望;一个人要经过多少人欺辱,才会变成一个欺辱别人的人。
《金锁记》介绍
2021/10/10
10
剧照
2021/10/10
11
谢谢观看
2021/10/10
12
2021/10/10
6
大年夫妇出了姜家的门,她嫂子便道:"我们这位 姑奶奶怎么换了个人?没出嫁的时候不过要强些,嘴 头上琐碎些,就连后来我们去瞧她,虽是比前暴躁些, 也还有个分寸,不似如今疯疯傻傻,说话有一句没一 句,就没一点儿得人心的地方。"
季泽走了。丫头老妈子也都给七巧骂跑了。酸梅汤
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
出卖了。她具有粗野刁钻的性格:尖酸、刻
薄,说话总是含沙射影,粗俗不堪,拨弄是
非,表现出一种市井泼妇的刁钻、泼辣,甚
至偷偷抽鸦片。她内心深爱着她的小叔子姜
家三少爷姜季泽,却只能痛苦地压抑着内心
的情感。
2021/10/10
3
人物介绍
曹七巧是开麻油店的女儿,嫁到虽然败落但世 代书香、出侯入相的姜家,门不当户不对,地位
2021/10/10
8
七巧却不像要责打她的光景,只数落了一番, 道:"你今年过了年也有十三岁了,也该放明白些。 表哥虽不是外人,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你自 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你的钱?"一阵风过,窗帘上 的绒球与绒球之间露出白色的寒天,屋子里暖热的
低声道:"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 娘这几个钱不是容易得来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 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上人的当 ──叫你以后提防着些,你听见了没有?"长安垂着 头道:"听见了。"
2021/10/10
9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 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 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 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 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 圆的胳膊。就连出了嫁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洋绉 手帕。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 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 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 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 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 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 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 渐自己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金锁记》写的是李鸿章府
近日,随着荧屏播出电视连续剧《金锁记》,张爱玲的同名原著又受瞩目。
张爱玲在黄浦江畔度过少女时代,旋赴香港求学,仅隔数年重返申城,开始尝试职业写作。
自1943年夏起,她没用太长时间,便迅速成名,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发表了。
这些作品多属“香港传奇”,唯独《金锁记》例外。
《金锁记》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1943年11月由上海《杂志》月刊登载,1944年收入《传奇》小说集。
在这部中篇小说里,主要描绘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因受财欲、情欲双重刺激和煎熬,渐渐性格扭曲、行为乖戾,于是以变态的方式疯狂进行报复。
其性格刻画十分细腻,心理剖析非常犀利,字里行间流淌着浓稠的色彩,具有独特语言魅力。
张爱玲后来提及,她的好多作品里的人物和故事“各有所本”。
《金锁记》就是这样,实际以她太外祖父李鸿章之次子李经述一家的生活为背景,如小说中的“姜公馆”,暗指李公馆;“大爷”的真名叫李国杰,主持过招商局;二少爷和曹七巧的原型,即李国杰那得软骨症的三弟及从老家合肥乡下娶的妻子。
据张子静《我的姊姊张爱玲》记述,张爱玲曾与李国杰的妻子多次聊天闲谈,“得知外人不知道的李鸿章大家庭中的秘密韵事”,“发表《金锁记》后,当时李鸿章还有不少后代在上海”,“也许李府那些人也不太看书,根本不知道我姊姊发表了那篇小说,把他们的丑陋的一面写进了历史”。
张爱玲奇迹般地崛起,与上海沦陷形成文学真空状态密切相关。
诚如当年傅雷所说:“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在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
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些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便有这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