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系统的恶意代码防御模型
恶意代码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XXXXX恶意代码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版权说明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XXXXX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文件中的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储存和传播。
版本记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防恶意代码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5)第三章网络计算机防恶意代码管理 (6)第四章计算机病毒防范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措施 (8)第五章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检查 (9)第六章附则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规范XXXXX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工作的运行管理,保障计算机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预防、处理各种计算机病毒,提高XXXXX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第三条恶意代码可以分成五类:病毒,木马,蠕虫,移动代码和复合型病毒;第二章防恶意代码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第四条XXXXX的防恶意代码体系应建立在多级分布网络结构基础上的,实行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安全策略。
第五条系统运行部负责进行全局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实施规划和领导,处理防恶意代码软件使用上的技术问题,对病毒疫情提出处理方案并指导相关部门实施,负责进行全局防恶意代码服务器的维护和病毒特征码及时更新,重要病毒及时通报,对主机防恶意代码软件、防恶意代码网关和邮件防恶意代码网关等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记录并形成恶意代码分析报告,负责同防恶意代码厂家进行和其它必要信息的沟通和协调。
第六条系统运行部负责监控全局防恶意代码工作的进行和日常病毒防范管理,监控防恶意代码工作在本管理制度下进行,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处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 修订本 (石志国 等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相对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 7 层。 3. 目前 E-mail 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邮局协议。 4. ping 指令通过发送 ICMP 包来验证与另一台 TCP/IP 计算机的 IP 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 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5. 使用“net user”指令查看计算机上的用户列表 三、简答题 2. 简述 TCP/IP 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并分析每层可能受到的威胁及如何防御。 答:
3
英文名为“TrojanHorse”木马程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木马的功 能是通过客户端可以操纵服务器,进而操纵对方的主机。 本质上,木马和后门都是提供网络后门的功能,但是木马的功能稍微强大一些,一般还有远 程控制的功能,后门程序功能比较单一,只是提供客户端能够登陆对方的主机。 5. 简述网络代理跳板的功能。 答:功能:当从本地入侵其它主机时,本地 IP 会暴露给对方。通过将某一台主机设置为代 理,通过该主机再入侵其它主机,这样就会留下代理跳板的 IP 地址而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安 全。 第7章 一、选择题 1. 黑客们在编写编写扰乱社会和他人的计算机程序,这些代码统称为恶意代码。 2. 2003 年,SLammer 蠕虫在 10 分钟内导致 90%互联网脆弱主机受到感染。 3. 造成广泛影响的 1988 年 Morris 蠕虫事件,就是利用邮件系统的脆弱性作为其入侵的最初 突破点的。 4. 下面是恶意代码生存技术是加密技术和模糊变换技术。 5. 下面不属于恶意代码攻击技术是自动生产技术。 二、填空题 1. 恶意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Virus)、 蠕虫(Worm)、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 门程序(Backdoor)、逻辑炸弹(Logic Bomb)等等。 2. 恶意代码 80 年代发展至今体现出来的 3 个主要特征:恶意代码日趋复杂和完善、恶意代 码编制方法及发布速度更快和从病毒到电子邮件蠕虫,再到利用系统漏洞主动攻击的恶意代 码。 3. 早期恶意代码的主要形式是计算机病毒。 4. 隐藏通常包括本地隐藏和通信隐藏,其中本地隐藏主要有文件隐藏、进程隐藏、网络连 接隐藏、内核模块隐藏、编译器隐藏等。网络隐藏主要包括通信内容隐藏和传输通道隐藏。 5. 网络蠕虫是如何定义,可以分成哪几类? 答:定义:经过存储介质和网络进行传播,从一台计算机系统到另一台计算机系统,未经授 权认证破坏计算机系统完整性的程序或代码。恶意代码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非授权性和破坏 性。
系统安全漏洞与恶意代码介绍
征
35
恶意代码分类
照恶意代码运行平台 按照恶意代码传播方式 按照恶意代码的工作机
制 按照恶意代码危害
罗伯特.莫里斯
1995年—首次发现macro virus
31
恶意代码发展
1996年—netcat的UNIX版发布(nc) 1998年—第一个Java virus(StrangeBrew) 1998年—netcat的Windows版发布(nc) 1998年—back orifice(BO)/CIH 1999年—melissa/worm(macrovirus by email) 1999年—back orifice(BO) for WIN2k 1999年—DOS/DDOS-Denial of Service TFT/
恶意代码的发展趋势?从传播速度上来看恶意代码爆发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从攻击意图来看恶意代码的开发者越来越与业化其意图也从游戏炫耀与向为恶意牟利?从功能上来看恶意代码的分工越来越细?从实现技术来看恶意代码实现的关键技术丌断变化?从传播范围来看恶意代码呈现多平台传播的特征35恶意代码分类36?照恶意代码运行平台?按照恶意代码传播斱式?按照恶意代码的工作机制?按照恶意代码危害分类蠕虫病毒后门木马有害工具流氓软件风险程序其他恶意代码分类37?丌传染的依附型恶意代码?流氓软件逡辑炸弹恶意脚本?丌传染的独立型恶意代码?木马rootkit风险程序?传染的依附型恶意代码?传统的病毒cih等?传染的独立型恶意代码?蠕虫病毒?可以丌依附亍所谓的数组而独立存在
了解安全漏洞的静态与动态挖掘方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补丁分类及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12
漏洞的发现
从人工发现阶段发展到了依靠自动分析工具辅助 的半自动化阶段
网络攻击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攻击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以及掌握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手段。
2. 掌握网络攻击实验的基本流程。
3. 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3. 实验软件: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四、实验内容1. 漏洞扫描(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2)分析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
2. 拒绝服务攻击(DoS)(1)使用Metasploit生成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DoS攻击。
(2)观察目标主机响应时间,分析攻击效果。
3. 口令破解(1)使用Hydra工具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
(2)观察破解过程,了解口令破解的原理。
4. 恶意代码传播(1)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感染目标主机。
(2)分析恶意代码的传播过程,了解恶意代码的特点。
5. 数据窃取(1)使用网络监听工具,窃取目标主机传输的数据。
(2)分析窃取到的数据,了解数据窃取的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漏洞扫描通过Nmap扫描,我们成功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
这为我们进行后续的攻击实验提供了依据。
2. 拒绝服务攻击(DoS)我们使用Metasploit生成了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了DoS攻击。
观察目标主机的响应时间,发现攻击效果明显,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服务。
3. 口令破解我们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使用Hydra工具进行暴力破解。
经过一段时间,成功破解了目标主机的口令。
4. 恶意代码传播我们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成功感染了目标主机。
恶意代码分类
恶意代码分类PS: 很多杀毒软件查杀结果都是英文代码,导致用户不清楚查杀到的是什么病毒,下面给出杀毒界通用代码分类,让你清楚明白杀毒软件说的是什么。
Trojan 木马病毒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您的系统并隐藏,破坏系统或正常软件的安全性,向外泄露用户的隐私信息。
TrojanDownloader 下载者木马通过下载其他病毒来间接对系统产生安全威胁,此类木马通常体积较小,并辅以诱惑性的名称和图标诱骗用户使用。
TrojanSpy 盗号木马此类木马会隐匿在系统中,并伺机盗取各类账号密码,对您造成财产损失。
TrojanDropper 释放器木马通过释放其他病毒来间接对系统产生安全威胁。
TrojanClicker 点击器木马在后台通过访问特定网址来“刷流量”,为病毒作者获利,并会占用被感染主机的网络带宽。
TrojanProxy 代理木马在被感染主机上设置代理服务器,黑客可将被感染主机作为网络攻击的跳板,以躲避执法者的网络追踪。
Backdoor 后门病毒秘密开放用于远程操控的端口和权限,或主动连接黑客的控制端,将被感染主机变为可以被黑客控制的“肉鸡”。
Worm 蠕虫病毒通过可移动存储设备、网络、漏洞主动进行传播,此类病毒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Virus 感染型病毒通过感染以寄生的方式将恶意代码附着于正常程序中,并通过被感染的程序进行传播。
Rootkit 内核后门病毒对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劫持,通过隐藏其他病毒进程、注册表、文件相关操作等方式与安全软件进行对抗。
Bootkit 引导后门病毒在操作系统启动前或启动时对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劫持,通过隐藏其他病毒进程、注册表、文件相关操作等方式与安全软件进行对抗。
OMacro 宏病毒会感染您计算机上的OFFICE 系列软件保存的文档,并且通过OFFICE 通用模板进行传播。
DOC 恶意文档文档中携带恶意代码,或文档结构有潜在被溢出攻击的可能。
Adware 广告程序广告类灰色软件,不会直接破坏您的系统和文件,但是会弹出广告或存在欺诈等风险。
网络攻击与防范的技术分析
网络攻击与防范的技术分析现代社会离不开互联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依赖互联网开展业务。
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攻击,特别是黑客攻击,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如何防范网络攻击?本文将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攻击和防范进行分析。
一、网络攻击的类型网络攻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当攻击者通过大量的计算机,将恶意流量发送到目标服务器之时,服务器便因为处理不过来而陷入瘫痪,无法继续向客户端提供服务。
2、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通过在Web应用程序或后端数据库中注入恶意代码,来实现获取敏感数据、修改数据和执行其他恶意操作的一种方法。
其实现方式为在Web应用程序中插入SQL语句,以便获得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3、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工具等各种方式让用户相信他们正在与合法的主体交互,从而诱骗他们输入敏感的个人信息(如用户名、密码、银行账户信息等)的攻击方式。
4、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可以包括病毒、木马、蠕虫、间谍软件等多种类型,其目的通常是在受感染的计算机上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如搜集用户信息、损坏数据和网络系统、增加网络负载等。
二、网络攻击的原理与方法网络攻击其实常常是在利用计算机的漏洞,或通过诱骗用户等方式来突破网络的安全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原理与方法:1、端口扫描端口扫描是指攻击者通过使用网络扫描工具,来检测目标计算机上的开放端口,以便识别可用的漏洞进行攻击。
2、中间人攻击中间人攻击是指攻击者在受害者和目标系统之间插入自己的介质,使双方之间的通信能被监听、记录、篡改。
3、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如伪装成合法的个人或实体等,窃取目标用户的敏感信息,以便进行授权访问等操作。
三、网络防御技术为了保护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网络攻击的发生。
恶意代码防治
3.面向恶意代码检测的软件可信验证
思路: ISO/IEC15408标准和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Group)将可信定义为:一个可信的 组件、操作或过程的行为在任意操作条件下是可预 测的,并能很好地抵抗应用软件、病毒以及一定的 物理干扰造成的破坏。 从可信软件这样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探讨恶意代码的 防范问题。
特征可信验证
身份可信验证
Feature
Identity
软件可信验证
模型FICE
环境可信验证
能力可信验证
Environment
Capability
28
3.面向恶意代码检测的软件可信验证
代码签名技术可以用来进行代码来源(身份)可信 性的判断,即通过软件附带的数字证书进行合法性 、完整性的验证,以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
绝服务攻击上,而木马更多体现在秘密窃取用户信息上。
1.恶意代码机理分析
(3)木马: 木马的基本结构及工作机制结构
• 用木马进行网络入侵大致可分为6个步骤:配置木 马、传播木马、运行木马、信息反馈、建立连接 和远程控制。
1.恶意代码机理分析
(4)后门: 后门(Backdoor)的概念
特征可信验证
身份可信验证
Feature
Identity
软件可信验证
模型FICE
环境可信验证
能力可信验证
Environment
Capability
27
3.面向恶意代码检测的软件可信验证
传统的基于身份的信任机制主要提供面向同一组织 或管理域的授权认证。如PKI和PMI等技术依赖于全 局命名体系和集中可信权威,对于解决单域环境的 安全可信问题具有良好效果。然而,随着软件应用 向开放和跨组织的方向发展,如何在不可确知系统 边界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身份认证,如何对跨组织 和管理域的协同提供身份可信保障已成为新的问题 。因此,代码签名技术应运而生。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手册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手册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 (2)1.1 网络安全概述 (2)1.2 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 (3)第二章防火墙技术 (4)2.1 防火墙概述 (4)2.2 防火墙类型与配置 (4)2.2.1 防火墙类型 (4)2.2.2 防火墙配置 (4)2.3 防火墙策略与优化 (5)2.3.1 防火墙策略 (5)2.3.2 防火墙优化 (5)第三章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5)3.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5)3.2 入侵防御系统技术 (5)3.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 (6)第四章虚拟专用网络(VPN) (6)4.1 VPN技术概述 (6)4.2 VPN协议与实现 (7)4.3 VPN安全策略与配置 (7)第五章加密技术 (8)5.1 加密技术概述 (8)5.2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8)5.2.1 对称加密 (8)5.2.2 非对称加密 (9)5.3 数字签名与证书 (9)5.3.1 数字签名 (9)5.3.2 数字证书 (9)第六章网络安全漏洞防护 (10)6.1 漏洞概述 (10)6.2 漏洞扫描与评估 (10)6.3 漏洞修补与防护 (10)第七章网络安全审计 (11)7.1 安全审计概述 (11)7.2 安全审计技术与应用 (11)7.2.1 安全审计技术 (11)7.2.2 安全审计应用 (12)7.3 安全审计管理与合规 (12)7.3.1 安全审计管理 (12)7.3.2 安全合规 (13)第八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3)8.1 数据备份概述 (13)8.2 数据备份策略与实现 (13)8.3 数据恢复技术与流程 (14)第九章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理 (15)9.1 安全事件概述 (15)9.2 安全事件响应流程 (15)9.2.1 事件监测与识别 (15)9.2.2 事件报告与评估 (15)9.2.3 应急响应与处置 (15)9.2.4 事件追踪与调查 (15)9.2.5 恢复与总结 (15)9.3 安全事件处理策略 (15)9.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5)9.3.2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16)9.3.3 建立安全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 (16)9.3.4 强化技术手段,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16)9.3.5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素质 (16)第十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16)10.1 安全防护体系概述 (16)10.1.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定义 (16)10.1.2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性 (16)10.2 安全防护体系设计 (17)10.2.1 需求分析 (17)10.2.2 安全策略制定 (17)10.2.3 安全设备选型 (17)10.2.4 安全软件配置 (17)10.3 安全防护体系实施与运维 (17)10.3.1 实施阶段 (17)10.3.2 运维阶段 (17)第十一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18)11.1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8)11.2 网络安全政策与标准 (18)11.3 法律法规与政策合规 (19)第十二章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 (19)12.1 安全教育概述 (20)12.2 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20)12.2.1 培训内容 (20)12.2.2 培训方法 (20)12.3 安全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估 (20)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1.1 网络安全概述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习网络攻防的基础知识和教程推荐
学习网络攻防的基础知识和教程推荐网络攻防是信息安全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网络安全方向的学习者来说,了解和掌握网络攻防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按照类别划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介绍网络攻防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教程推荐。
第一章:网络攻防概述网络攻防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免受恶意攻击的一系列措施。
攻击者和防御者之间进行的攻与防的博弈常常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网络漏洞与漏洞利用、恶意代码与病毒、入侵检测与防护、网络监控与日志分析等。
第二章: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2.1 网络漏洞与漏洞利用网络漏洞是指网络系统或应用程序中存在的错误或弱点,可能被攻击者利用来入侵系统或获取非法权限。
学习者需要了解常见的漏洞类型,如跨站脚本攻击(XSS)、SQL注入、拒绝服务攻击(DDoS)等,并学习相应的防御措施。
2.2 恶意代码与病毒防御恶意代码(如病毒、木马、蠕虫等)是攻击者用来入侵系统或盗取用户信息的工具。
学习者需要了解恶意代码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并研究防御恶意代码的方法,如杀毒软件、防火墙配置、安全补丁更新等。
2.3 入侵检测与防护入侵检测与防护是指通过监控系统内外部的网络活动,及时发现和防止入侵行为。
学习者需要熟悉常见的入侵检测技术,如网络流量分析、入侵日志分析等,并学习如何配置和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护系统(IPS)来提高系统安全性。
2.4 网络监控与日志分析网络监控和日志分析是指利用各类监控工具和系统日志来实时监测和分析网络活动,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
学习者需要了解网络监控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监控技术,如网络流量分析、入侵检测、安全事件管理等,并学习如何使用相关工具来进行网络监控和日志分析。
第三章:网络攻防教程推荐3.1 OWASP(Open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ject)OWASP是一个致力于提供开放式Web应用安全的组织。
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在线教程和指南,向学习者介绍了Web应用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漏洞和安全测试方法。
江西计算机知识竞赛训练题
1、典型的局域网可以看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与_____.A)I P 地址B )通信设备C )TCP/I P 协议D )网卡——答案 B2、假设中国到美国的国际长途费为18. 4 元/分钟,市话费为0. 34 元/分钟,I nternet 使用费为10 元/小时。
如果国内的某I nternet 用户通过电话网接入本地I SP,浏览位于美国的一台WWW服务器,共访问了30 分钟,那么用户需要支持的费用为多少?A) 15. 2 元B)2 元C )557 元D )552 元——答案 A3、目前,一台计算机要连入I nternet,必须安装的硬件是____ A) 调制解调器或网卡B) 网络操作系统C) 网络查询工具D) WWW 浏览器——答案 A4 、下列电子邮件地址中正确的是( 其中□ 表示空格)A) Mal i n&ns. cnc. ac. cn B) mal i n@ns. cac. ac. cn C) Li n□Ma&ns. cnc. ac. cn D) Li n□Ma@ns. cnc. ac. cn——答案 B5 、CHI NANET 于______ 年向社会开放。
A . 1998B . 1985C . 1990D . 1995——答案D6 、I nternet 起源于________ 。
A . 美国B . 英国C . 德国D . 中国——答案A7 、NOVELL NETWARE 是()操作系统。
A. 网络B. 通用C. 实时D. 分时——答案A8、OSI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A)传输层B)网络层C)物理层D)应用层——答案 C9 、TCP/I P 协议分成________ 层。
A . 二B . 三C . 四D . 五——答案C10、TCP 基本上可以相当于I SO 七层协议中的______。
A . 应用层B . 网络层C . 传输层D . 物理层——答案 C11、Web 服务基于________模型。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1、关于arp命令,常用的选项有()。
A、-aB、-sC、-dD、全都是答案:D2、职业道德与人的事业的关系是( )。
A、职业道德是人成功的充分条件B、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会获得成功C、事业成功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D、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答案:C3、以下关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IPS产品在网络中是在线旁路式工作,能保证处理方法适当而且可预知B、IPS能对流量进行逐字节检查,且可将经过的数据包还原为完整的数据流C、IPS提供主动、实时的防护,能检测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内容D、如果检测到攻击企图,IPS就会自动将攻击包丢掉或采取措施阻断攻击源答案:A4、补丁管理系统的作用不仅在于防范蠕虫和恶意代码,而且能化解补丁与系统之间所潜在的冲突与()问题。
A、兼容B、通信C、安装D、交换答案:A5、关于跨交换机VLAN概念正确的是()。
A、使不同交换机上的相同VLAN的主机之间通信B、有助于分发流量负载C、包含了多个交换机,所以VLAN扩大了冲突域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答案:A6、FTP的工作模式分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主要是站在服务器的角度去看问题,主动模式下服务器开放TCP()端口进行数据传输。
A、随机B、21C、20D、80答案:C7、IP电话、电报和专线电话分别使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是()。
A、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B、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C、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D、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答案:B8、关于access端口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access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B、access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C、access端口一般用于接用户计算机的端口D、access端口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答案:B9、若要为已有的组添加新账户,可以双击该组后单击()按钮为该组添加新成员。
2021年广东省潮州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模拟考试(含答案)
2021年广东省潮州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软件盗版是指未经授权对软件进行复制、仿制、使用或生产。
下面不属于软件盗版的形式是()。
A.使用的是计算机销售公司安装的非正版软件B.网上下载的非正版软件C.自己解密的非正版软件D.使用试用版的软件2.下面为预防计算机病毒,不正确的做法是()。
A.一旦计算机染上病毒,立即格式化磁盘B.尽量不要让他人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尤其是不能让其带他的程序盘来运行C.不轻易下载不明的软件D.要经常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3.新买回来的未格式化的软盘()。
A.可能会有恶意代码B.与带恶意代码的软盘放在一起会被感染C.一定没有恶意代码D.一定有恶意代码4.()是恶意代码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手段。
恶意代码总是通过各种手段把自己传播出去,到达尽可能多的软硬件环境。
A.目的性B.传播性C.破坏性D.隐蔽性5.以下关于数字签名,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签名能保证机密性B.可以随意复制数字签名C.签名可以被提取出来重复使用,但附加在别的消息后面,验证签名会失败D.修改的数字签名可以被识别6.以下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病毒只具有破坏性,没有其他特征B.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不具有传染性C.破坏性和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两大主要特征D.计算机病毒只具有传染性,不具有破坏性7.在计算机安全所涉及的领域中,由硬件安全不完备所造成的信息泄露、丢失是指()。
A.通讯双方的身体安全B.实体安全C.系统安全D.信息安全8.实现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是()。
A.身份认证技术B.密码技术C.访问控制技术D.防病毒技术9.微机感染病毒后,不可能造成()。
A.引导扇区数据损坏B.鼠标损坏C.某个数据文件数据丢失D.计算机无法启动10.黑客在受害主机上安装()工具,可以防止系统管理员用ps或netstat 发现。
系统安全(考试题)
一、填空1.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
2.计算机安全的4个方面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3.计算机安全主要包括系统的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
4.可用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组成。
6.一个最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
7.物理安全又称为实体和基础设施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网络及通信线路)免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8.物理安全技术主要是指对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环境、场地、设备、和通信线路等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9.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
10.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能量源泉,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11.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的把表面温度相当高,一般电子元器件工作的温度范围是0-45℃。
12.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40%-60%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影响。
13.机房“三度”要求是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14.计算机对电源有两个基本要求:电压要稳和供电不能间断。
15.引起计算机机房火灾的原因一般有:电气原因、人为事故和外部火灾蔓延。
16.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
17.密码学包括密码设计与密码分析两个方面。
18.加密一般分为3类,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单向散列函数。
19.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
20.主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DH,ECC等。
21.证书是PKI的核心元素,CA是PKI的核心执行者。
22.操作系统是一组面向机器和用户的程序,是用户程序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高效地、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资源,同时对系统的所有资源(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管理。
CISP考试认证(习题卷14)
CISP考试认证(习题卷1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9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在进行业务连续性检测时,下列哪一个是被认为最重要的审查?A)热站的建立和有效是必要B)业务连续性手册是有效的和最新的C)保险责任范围是适当的并且保费有效D)及时进行介质备份和异地存储答案:D解析:2.[单选题]CC标准是目前系统安全认证方面最权威的标准,以下哪一项没有体现CC标准的先进性().A)实用性,将CC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应用到IT产品的开发、生产、测试和评估过程中B)结构的开放性,即功能和保证要求都可以在具体的“保护轮廓”和“安全目标”中进一步细化和扩展C)表达方式的通用性,即给出通用的表达方式D)独立性,它强调将安全的功能和保证分离答案:A解析:CC标准充分突出了保护轮廓这一概念,将评估过程分;功能和保证两部分.CC是对已有安全准则的总结和兼容,有通用的表达方式,便于理解3.[单选题]IPV4协议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安全问题,为了能够使网络方便地进行互联、互通,仅仅依拿IP头部的校验和字段来保证IP包的安全,因此IP包很容易被篡改,并重新计算校验和,IETF于1994年开始制定IPSec协议标准,其设计目标是在IPV4和IPV6环境中为网络层流量提供灵活、透明的安全服务,保护TCP/IP通信免遭窃听和篡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同时保持易用性,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IPv4,IPSec是可选的,对于IPv6,IPSec是强制实施的。
B)IPSec协议提供对IP及其上层协议的保护。
C)IPSec是一个单独的协议。
D)ITSec安全协议给出了封装安全载荷和鉴别头两种通信保护机制答案:C解析:4.[单选题]病毒和逻辑炸弹相比,特点是?A)破坏性B)传染性C)隐蔽性D)攻击性答案:B解析:5.[单选题]P2 DR模型通过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和方法提高网络的防护能力,这些技术包括?A)实时监控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上)
1、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非否认性、真实性和可控性。
这6个属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其具体含义如下(1)可用性(Availability)。
即使在突发事件下,依然能够保障数据和服务的正常使用,如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感染、系统崩溃、战争破坏、自然灾害等。
(2)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能够确保敏感或机密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不遭受未授权的浏览,甚至可以做到不暴露保密通信的事实。
(3)完整性(Integrity)。
能够保障被传输、接收或存储的数据是完整的和未被篡改的,在被篡改的情况下能够发现篡改的事实或者篡改的位置。
(4)非否认性(non-repudiation)。
能够保证信息系统的操作者或信息的处理者不能否认其行为或者处理结果,这可以防止参与某次操作或通信的一方事后否认该事件曾发生过。
(5)真实性(Authenticity)。
真实性也称可认证性,能够确保实体(如人、进程或系统)身份或信息、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6)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能够保证掌握和控制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可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使用实施可靠的授权、审计、责任认定、传播源追踪和监管等控制。
2、信息安全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技术领域。
纵观它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通信安全发展时期:从古代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更关心信息在传输中的机密性。
(2)计算机安全发展时期:计算机安全发展时期跨越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3)信息安全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和网络的普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军事部门等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越来越重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扩大到前面提到的信息安全的6个基本属性。
在这一时期,密码学、安全协议、计算机安全、安全评估和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因此,这个时期也可以称为网络安全发展时期。
2023年中级软考《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5
2023年中级软考《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单选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级别分为四级:D、C(C1、C2)、B(B1、B2、B3)和A。
其中被称为选择保护级的是()A.C1B. C2C. B1D.B2正确答案:C2.【单选题】邮件服务器之间传递邮件通常使用的协议为()A.HTTPB.SMTPC.SNMPD.Telnet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解析:HTTP(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即超文本传输协议,它定义了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 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从层次的角度看,HTTP 是面向应用层的协议,它是万维网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文件)的重要基础。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
SMTP 是建立在FTP 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并提供与来信有关的通知。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组成,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
Telnet 协议是TCP/IP 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 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
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
根据解析可知,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择 B 选项3.【单选题】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被篡改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安全问题,通常采用的安全防护技术是()A.加密技术B.匿名技术C.消息认证技术D.数据备份技术正确答案:C4.【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需要识别的对象是()A.资产识别B.威胁识别C.风险识别D.脆弱性识别正确答案:C5.【单选题】关于无线局域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以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B.不需要实现介质访问控制C.传输技术仅支持跳频扩频D.不支持有中心的组网方式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解析:无线局域网以微波、激光与红外线等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
网络攻击行为的检测与预测
网络攻击行为的检测与预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网络攻击行为对于个人和企业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网络攻击行为检测与预测是网络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将着重探讨该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网络攻击行为的类型网络攻击行为可以分为几类,其中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者通过网络的形式,将大量请求发送到目标服务器上,让目标机器在处理这些请求的时候耗尽其所有的资源,导致无法正常服务,从而达到瘫痪网站的目的。
2、端口扫描攻击(Port Scanning):攻击者利用端口扫描工具扫描目标机器开放的端口,获取系统的漏洞信息和开放的服务,然后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入侵。
3、恶意代码攻击(Malware):包括病毒、木马、蠕虫、间谍软件等各种形式,主要通过感染用户的电脑或移动设备,实现窃取敏感信息、控制用户设备等目的。
4、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XSS):攻击者通过在网站中注入脚本代码,使得浏览器无法对该代码进行正确处理,从而攻击用户的浏览器,实现窃取用户敏感信息的目的。
以上是网络攻击行为的一些常见类型,然而由于网络发展的快速和网络黑客的手段不断升级,网络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只有了解这些潜在的威胁,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
二、网络攻击行为的检测技术在面对各种类型的网络攻击行为时,网络安全人员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检测技术:1、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IDS主要通过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入侵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对于尚未发生的威胁也做出预警,提醒网络安全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目前,常见的IDS产品主要有Snort、Suricata等。
2、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IPS是对IDS的升级和完善,主要在IDS所提供的基础上增加实时防御功能,可以对入侵行为进行阻止和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