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景岳全书》三消干渴用药规律分析

《景岳全书》三消干渴用药规律分析
王 丽娜 , 兆忠 韩
指导 : 方向明教授
( 安徽 中 医学院 , 徽 合肥 安
关键 词 : 景岳全 书 ; 消渴 ; 药规律 ; 用 张介宾
20 3 ) 30 8
中图分 类 号 :2— 2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0— 29 20 )2— 04— 3 R 5 A 10 2 1 (0 7 0 00 0
科学技术 出版社 ,92 2 4 18 :0 .
[7 马克思. 1] 马克思 恩格斯选 集 : 二卷 [ . 京 : 民 M] 北 人
出 版社 ,97:1. 19 14
[] 9 崔月犁 .中医沉思 录 [ . M] 北京 : 中医古籍 出版社 ,
18 7 . 9 7: 9
( 收稿 日期 :06—1 —1 ) 20 1 4
书》 为张介 宾 学 术 思 想 和 临床 经验 的 代 表 作 , 在 是 广 收博 采诸 家之 论 的基 础 上 , 合 个 人 的学术 见解 结 及 临床经验 汇编 而成 。本卷 中治 疗三 消 干渴使 用最
《 景岳全书》 出三 消之病 乃三焦 受 病所致。 指
上消 以上 焦津 液枯 涸 , 病在 肺 , 、 、 其 心 脾 阳明之火 皆 能熏 炙 ; 中消 即 中焦 病 , 病在脾 胃 ; 消 即下焦 病 , 下 病
液。人出生之后 , 机体生命 活动 的延续和气血津液 的生化 , 都有赖于脾 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 因此称脾胃
为 气血 生化 之源 、 天 之 本 。消 渴 病 乃慢 性 消 耗 性 后 疾 病 , 必 以补 益 为 要 。其 次 是 苦 味 药 , 45 , 故 占2 .% 15 药物 五味 的统计 . 见 表 4 。 苦 能泄 、 能燥 、 坚 。《 问 ・ 气 法 时论 篇 第 二 十 能 素 脏

景岳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景岳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Key words:ZHANG
at
use tonics and Danggui、Shudi.
Jin—yne;Formulas;Ingredient Compatibility
万方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日“最可叹者,则每以不寒不热,煎补兼泻之剂,确然
投之,极称稳当,此何以补其偏而救其弊乎?又有以治 风、治火、治痰、治食之剂,兼而用之,甚称周备,此何以 从其本而从其标乎?”张氏用药一般用补不兼泻,用泻 不顾正,用温不兼寒,力主用药精纯。如其所创用于治
真阴、元阳不足之名方左、右归丸就单用纯补,以至于
陈修圃在《景岳新方八阵贬》中批评说“左、右归丸,汇
TANG Wei—hua.SUN Shi—fa
(Nanjing
Abstract:ZHANG Jin—yue
one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success
of the famou8 physicians in the Ming dynasty,who achieved great
收稿日期:2009一ll一30 修回日期:2009—12—20
此正精专妙处,非若今医之混用也”【l J。观张氏所创 286首新方共用药1919味次,平均每方用药6.7味。 具体从各数量段来看,用药l一5味的方剂为105方,
占36.72%;6~9味的133方,占46.50%;超过10味 为48方,仅占16.87%,且这48首方剂大多为丸散剂。 其次,就用药种类上言,张氏也反对芜杂,曾讥贬时医
【l】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891,890,1.546,IM!.

明?张景岳有“四维药”之说,“夫...

明?张景岳有“四维药”之说,“夫...

明•张景岳有“四维药”之说,“夫...附子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属下品,言其“味辛,温。

主风寒,咳逆邪气。

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礕,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附子具有温阳散寒,通阳除湿止痛的功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附子因其有毒故多炮制后入药,根据炮制后颜色、味道的差异,分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等,黑顺片与生附子的功效最为相近,因此现代临床入药的附子多指黑顺片而言。

附子因其能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起沉疴、拯垂危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被公认为“回阳救逆第一品”。

医圣张仲景为擅用、倡用、多用附子第一人,《伤寒杂病论》所载113方,含附子者即占34条。

仲景用生附子以回阳救逆,用炮附子以温经扶阳,散寒除湿,在太阳、阳明、少阴、厥阴等病篇中均有涉论,“患者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凡有阳虚内寒之征象者,均以附子温阳散寒,且配伍灵活,百用而不爽,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泻心汤等;明·张景岳有“四维药”之说,“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所谓“四维” 者,原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为立国安邦之要,张景岳将附子列为“药中四维” 之乱世良将,可见其有拨乱反正、治病保命之功;已故大家何绍奇谓“附子一物,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在群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它是'百药之长’,是并不过分的”。

更有医家因附子而被后世称颂,如祝附子(祝味菊)、吴附子(吴佩衡)、附子先生(傅梦商)等,临证因擅用附子而取得卓越遏临床疗效,以此博得医林佳名。

故从历代先贤的论述中,足见附子功效之显着,荡群邪而扬正气,其作用主要是增强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以纠正疾病发生的内在生理失常,即中医“治本”之法。

《景岳全书》治疗内科杂病补益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景岳全书》治疗内科杂病补益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景岳全书》治疗内科杂病补益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为通一子,明朝末期浙江绍兴人。

是温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明代杰出的医学家。

因其临证善于运用熟地,又有“张熟地”之美名。

在晚年,景岳完成了记述他一生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景岳全书》,该书共六十四卷,载有临床各科理法方药。

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重点论述景岳的补益思想以及内科杂证的症因脉治。

书中论述中肯全面,其中景岳的很多学术思想和他对临床疾病的独到见解以及自创方剂,都备受后世所推崇。

本课题以《景岳全书》书中卷九至卷三十七“杂证谟”中所涉及的补益方剂142首为研究对象,借助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对所研究方剂中的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对、药组、药物类型及主治病证等进行挖掘性研究。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中医药学理论分析,探讨《景岳全书·内科杂病》补益方剂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

142首方剂分属补气剂、补血剂、补阴剂等7大类。

123种药物分属补气药、理气药、安神药、补血药等19大类,共使用998次,平均每方使用药物8.1味。

从药物使用种类及频次来看,《景岳全书·内科杂病》补益方剂以补气药使用最多,为278次,占药物使用总次数的27.86%;其次为补血药。

补气之品以人参、黄芪、茯苓、白术为主;补血之品以熟地黄、当归、白芍为主。

从气血阴阳分类来看,景岳治疗内科杂病时,首重补气。

他推崇“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的说法,认为“旨哉斯言,是实治身治病第一大纲”。

从药物性味上讲,《景岳全书·内科杂病》补益方剂的用药以甘温、甘平为主,而少用、慎用苦、寒、凉之品。

性温者使用了456次,平性药物使用了345次,分居药物四气使用频次的前两位。

在药味方面,味甘者使用了775次,居第一位。

景岳强调阳气对人身的重要性,提倡“阳非有余”之说,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对于阳气的顾护,认为苦寒的药物容易使人体阳气受到损伤,故在临证时应当谨慎使用。

《景岳全书·妇人规》组方用药特点研究

《景岳全书·妇人规》组方用药特点研究

《景岳全书·妇人规》组方用药特点研究目的:系统整理《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载治疗妇人病方剂,对常用药物、药对等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全面、深入地阐释景岳治疗妇人病的组方用药特点,归纳其学术思想,以供临证参佐。

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妇人规》中九类疾病中所附的方剂,对照《八阵方》进行汇总整理,将符合纳排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以探析其用药规律。

利用频次统计方法研究《妇人规》药物性味归经、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常用药物组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妇人规》中的论述,及《本草正》中药物记载,对妇人方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探析其方剂的组方用药特点。

结果:1.本研究共整理方剂509首,包括经脉类106首、胎孕类98首(其中同名方3首)、产育类48首(其中同名方剂1首)、产后类75首、带浊遗淋类48首、乳病类15首、子嗣类19首、癥瘕类73首(其中外用方3首)、前阴类26首(其中外用方4首),不同类方剂之间经剔重处理后,共得方剂305首,其中82首为景岳自创方,其余223首皆为前人方剂,经方剂考源证实多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局方》《医统》《校注妇人大全良方》《千金方》等医籍。

2.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到景岳治疗妇人病的九个类别及总方剂的性味、归经、常用药物及常用药对情况。

(1)总方中,用药以甘,温为最多,多归脾经,其次是肝、心、肾经。

常用药物有当归、炙甘草、人参、茯苓、熟地黄、白术、白芍、川芎、陈皮、肉桂,多为补益阴血,益气健脾之品,辅以活血行气之品。

常用的药对有熟地配当归、白芍配当归、川芎配当归、人参配熟地、人参配白术、肉桂配当归等。

(2)经脉类方剂中,用药以甘,温为主,多归脾、肝经,常用药物多是益气生血之品,又有养阴清热,活血理气之品。

常用的药对有熟地配当归、川芎配当归、白芍配当归、山药配山茱萸、山药配熟地等,以滋阴养血为主,又有健脾益肾,温经活血之组合。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明代著名医家,著有《类经》《景岳全书》等著作。

他博收众采,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前代医家的成果,自成一家,指出真阳为人之大宝,遣方用药以温补为主,创制八阵方,更推药有“四维” ,即以人参、熟地黄为良相,大黄、附子为良将之法,且“四维”之中更以熟地黄为重。

对于张景岳运用熟地黄之特色,现从其学术思想基础及临证配伍特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 基于温补思想,于阴中求阳1. 1 立足于阳气,论治当温补张景岳在诊治疾病中重视阴阳,指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但凡诊察疾病施以治疗,都必须先审查阴阳,医理虽然复杂纷繁,但以阴阳二字概括足矣。

力排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认为阳并非有余,所以在重视人体阴精的基础上立足于阳气。

他指出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生化之机,阳先阴后,阳施阴受,并由此着重强调了阳气的重要作用,发扬了《黄帝内经》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思想,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理论,并多次作出论述阐释。

他提出阳为生之本,即“人得天地之气以有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也,无阳则无生矣” 。

所以凡欲养生者首当保护阳气,治疗疾病则以温补为主,重视温补元阳,如《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中所述: “凡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惜阳气,此即以生以化之元神,不可忽也” 。

1. 2 阴阳互根不可偏颇张景岳在重视阳气的基础上,亦不忽视阴精的作用,并认为阴阳原本为一气,曰“道生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也” 。

即阴阳如同水火,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偏颇,由此可见张景岳十分重视阴阳和调。

他认为,天地阴阳最重要的变化规律就是平衡,这样才能气令调和而利于万事万物的生长,这是世间变化的道理,曰“天地阴阳之道,本贵和平,则气令调而万物生,此造化生成之理也” 。

张景岳深入阐释阴阳互根之理,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观点,认为阴阳二者缺一不可,“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成形,阳不可以无阴,非阴无以载气” 。

张景岳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张景岳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张景岳方剂用药特点研究张景岳为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性医家,反对朱丹溪“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力倡“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之说,治疗重视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创制了补肾阴、肾阳的名方左归丸、右归丸,为中医补肾治法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以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所创的286首新方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方剂中的药物名称、主治病证等内容做规范化处理,统一异名药物、主治病证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建立张氏方剂基本数据表,借助计算机技术中的Excel、Matlab、SPSS等统计软件,通过频数分析、查找与匹配、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等,对张氏的方剂配伍特点和用药规律进行研究。

以此来探寻张氏方剂的配伍用药规律并与张氏学术思想互相印证。

通过研究发现张氏方剂用药有如下特点:1、选药组方从虚、热、湿着眼。

通过研究张景岳方剂的药物组成,发现张氏组方重视从虚、热、湿等病因病机着眼。

从药物使用种类及频次看,补虚药和清热药位居前两位,体现了张氏对“虚、热”治疗的重视。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虽然居第五位,但在前十位高频药物中功能利水渗湿的茯苓、泽泻分别居第三和第九位,而且他们的配伍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也说明了张氏对湿邪致病的重视。

补虚药使用频次居首也为张氏温补学派代表人物的身份在方药方面提供了支持。

2、用药主甘、辛、温,远苦、寒、凉。

张氏强调阳气对人身的重要,认为肾中真阳是人之大宝,应处处维护,而苦寒药物容易戕伐人体阳气,故在临证时特别注重顾护阳气,用药主甘、辛、温,远苦、寒、凉。

对张氏方剂中使用频次排序前100位药物性味的统计,发现味甘者总计使用849次,味辛者共用了731次,性温者总计用了661次,性寒者共用了391次,其中辛温同兼者450次,甘温同兼者289次,辛甘同兼者202次。

3、补益精血善用当归、熟地;健脾除湿擅用茯苓。

张氏临床非常重视人体精血,力倡“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的治则。

明代张景岳之补方分析及左归饮临床举隅

明代张景岳之补方分析及左归饮临床举隅

志 。如病情恶化而发热者 , 轻则以一阴煎 , 重者则 以加 减一 阴 煎对治 , 两方均以补肾 , 清心火为主 , 心热下移者必累及肝脾 , 故以三 阴煎 以治肝脾 精血 虚损 。而病甚 者必连 及肝 肾, 子病 及母 , 肺金亦受伤而见 吐衄 , 血热之症 , 以四阴煎 , 故 治邪火之 炽热 , 五阴煎乃治久病人 营 , 脾不统血而 出现之失血等症 。故
制 阳、 阳上亢 、 风内动 、 肝 肝 气血 上逆之高血压症 , 病者药后 但 血压并不下降 , 且头痛 、 眼红不舒 。则 可见 药不对症 。患者平 素饮食失调 , 夜睡 不宁 、 口干 、 倦神疲 、 以因夜 尿频 , 腰 加 脉细
数, 乃知此为肝 肾阴虚所 致 , 以左归饮 1剂 。翌 日来诊 , 投 早 上血压降至 1 6 1 5m 4 / 0 mHg’ , 而夜睡 能有 5h 目赤减退 , , 头重 胀感 稍减 , 效不更方 , 以原方加大熟地用量 3 , 人参 6g 只 0g 加 , 杜仲 6g 连进数剂 以固疗效 。 ,
常, 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镇肝熄风汤原为治疗 肝肾阴虚、 阴不
损少则 以小营、 营煎为 主。阴伤而精不 化气 或外感者 则 以 大
补阴益气煎为用 , 如进一 步危重亡 脱者则 以大补 元煎或举 元 煎救急扶危 , 久病不堪升提或竣补者则 以复元饮 以固。 虚。 肾补 肾主骨 , 久病伤 肾者必腰膝疼痛 , 故用当归地黄饮 。如虚损无
发挥 , 认为益水壮火之意就是 温阳养 阴 , 而治疗 之法则贯彻其 阴阳理论 , 采取 阴中求 阳, 中求 阴之法 , 阳 而不真接补 阳或补
阴, 从而创立左归 饮/ 丸和右 归饮/ 丸。现 以左 归饮 的临床应
文章编号 :0 7 2 4 ( 00 0 -0 3 - 0 1 0 - 3 92 1) 2 0 2 2

对张景岳_新方八阵_的研究

对张景岳_新方八阵_的研究

或“失荣”,或“石疽”。

主证 颈项或耳下结核,初期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拌发热,或有低热;或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苍少华;或脘腹结瘤,腋下及腹股沟处累累作核,病延不愈,病情加重,结核迅速增大,局部或全身疼痛,舌质淡暗,苔白,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细。

治则 温化寒凝,化痰散结。

《金匮要略》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方药 阳和汤加减:熟地(生精血通血脉)、鹿角胶(补肾益阴血)、桂枝(和营通阳行瘀主结气)、干姜(温阳发诸经寒气)、白芥子(温化寒痰利气通络)、生苡仁(渗湿化痰,治痰浊凝聚之癌)、鸡血藤(补血活血疏络抗放射线)、夜交藤(祛风通络)、海浮石(软坚散结消积块化老痰)、山慈姑(散结抗肿瘤)、白芍(柔肝敛阴和血脉)、威灵仙(善行经络宣通五脏主久积瘕)、全蝎(解毒散结通络)、蜈蚣(散结通络疗结聚)、牡蛎(治痰浊结聚之瘰疬和腹中肿块)、昆布(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黄药子(消瘿解毒)。

6 顽痰内结骨髓——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大量幼稚的异常细胞浸润正常骨髓及其他器官和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属中医的“失荣”、“虚劳”范畴。

其病因不详,可能是久病伤肾或素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成痰;或喜食生冷,油腻粘滑,寒湿伤脾阳,留而为痰浊;或物理因素如Β射线、ς光线等,损伤正气,酿生痰浊,深伏脏腑,蕴于骨髓。

张介宾有曰:“夫人多痰皆由中虚使然”;朱丹溪言:“阴凝四塞者,日失其所。

”主证 面色苍白或素时面晃白,体倦肢软,精神不振,或素体胖,易感冒,发热寒战,眼胞暗滞;胸部及下肢有局限性压痛,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或有鼻血吐血,或皮下瘀斑;或腹部有症积大如复杯,食欲不振,大便或干,舌淡白,苔白腻厚浊,脉沉细或沉弱。

治则 健脾化痰,补肾益血填精。

汪昂曰:“治痰易先治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朱丹溪:“理脾则如烈日当空,痰浊阴凝四散”。

李杲:“此久病之痰当补肾。

张景岳新方八阵的处方用药特点

张景岳新方八阵的处方用药特点

张景岳新方八阵的处方用药特点从整体上看,新方八阵的处方用药具备如下三个特色。

1、临证用药精专简炼景岳处方用药,讲求“精专”二字,从不鱼目混珠,庞杂为用。

这一特点在新方八阵中体现得最为明了,淋漓尽致。

景岳认为:“施治之要,必须精一不杂,斯为至善。

”故其首先大力提倡药力专一。

他的自创诸方,药力均纯厚精专。

如“补阵”中的左归饮、右归饮、左归丸、右归丸,皆由古方变通而得。

此四方均去原方之泻,增培本之补,使其纯补而不杂,药专而有力。

集中体现了张景岳“与其制补以消,熟若少用纯补”及“若用治不精,则补不可以治虚,攻不可以去邪”的用药思想。

其次,景岳还力倡处方用药药味宜精。

药杂味多,则药力必不能专。

故药味精简,是景岳处方用药的又一大明显特色。

据统计新方八阵计186方,每方药物超过10味的仅见13方,约占总方的7%;用药数以6~8味居多,共88方,约占47%;而5味药以下者共有58方,约占31%。

平均用药,每方约6味。

由此可见,景岳用药确如其言,药力精专,简便兼验。

2、活用古方通权灵变景岳的许多自创新方,乃在推陈出新基础上别出新途,活用古方并补前人之未备而成。

景岳化裁古方妙在不落古人窠臼,而能自出新意。

以古方为基础,执古方“意贵圆通”之意,创立了很多新方,临床试用,效果甚显。

如六味地黄丸本为补肝滋肾养阴之通剂,景岳以此为基础,举一反三,衍化出5首类方。

大补元煎即六味地黄丸中增入人参、归,即变滋阴养肾之方为大补气血之剂;左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甘草,改治肾阴不足,腰酸遗泄,舌红脉细;右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枸杞,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怯神疲,肢冷脉细;左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菟丝子、牛膝、龟板胶而成温补肾阳,濡养精血之剂;右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当归而成益火之源,培补右肾之方。

以上衍化新方均不离治肾培元之宗旨,以此为基础,或兼以温补气血,或兼以培补肾阳,或兼以滋肾养阴,或兼以填精补血。

由此可见,景岳对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化裁,临证应用已达到运用自如之境地。

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

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

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张帅学习中医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汇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

此类方剂分布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广泛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

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兹归纳如次。

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于此方的适应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此方主治五脏气血亏损,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临床用于内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 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

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

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

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足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

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

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

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

张景岳”通一法“医理体系及六大治疗法则

张景岳”通一法“医理体系及六大治疗法则

张景岳”通一法“医理体系及六大治疗法则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

《景岳全书·传忠录》诸篇中颇多与“通一”相关的论述,现总结并浅析于下。

心存医理方可为医张景岳认为,要研究事物当先明其理,而医学执掌人之性命,为世间至大至要之术,故明确医理对于医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疾病有万种之多,但是每一种病都有病因病机,医者若能在临证之时明确医理,洞察某病之本,得病之真,则某病之治则治法方药也明确无疑。

所以《景岳全书·传忠录》中首言“故医之临证,必期以我之一心,洞病者之一本,以我之一,对彼之一,既得一真,万疑俱释,岂不甚易?一也者,理而已也”。

张景岳根据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公式,认为医理是最高层次的,医理之下分阴阳,即为二纲,二纲之下又有六变,即表里寒热虚实,医者若能明确此二纲六变,天下百病即能如指诸掌。

其中,对于阴阳二纲,《内经》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是归纳事物的纲领,是事物变化的根源,是事物产生和消亡的原因,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张景岳秉承《内经》理论,认为阴阳是纷繁复杂的医理的归纳纲领,表里寒热虚实是诊病施治的关键,六变之中,独重对虚实的诊察。

他认为若是邪气实而误补,救治较易,若是元气衰而误攻,则生命垂危,不可生矣,所以临证之时,当以察元气为先。

正如其所云:“至若六者之中,多有兼见而病者,则其中亦自有源有流,无弗可查。

唯于虚实二字,能总贯乎前之四者,尤为紧要当辨也。

”他还说,“故凡诊病施治者,必当察元气为先,而后求疾病。

”其主张在探查疾病虚实时,以脉象为凭,其中脉象有力有神者为元气充足之象,若脉象似有力似有神为假实证,若脉象无力无神为元气欲脱之侯。

诊病施治贵乎精一张景岳反复强调治病求本的重要性,提出“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的理论。

张景岳补肾治法特点探析

张景岳补肾治法特点探析

张景岳补肾治法特点探析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补肾治法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张景岳的补肾治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重视肾气的调养:张景岳认为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补肾治法的核心就是调养肾气。

他主张通过药物、食疗、运动等多种方式来调养肾气,从而达到补肾的目的。

2. 讲究药物的配伍:张景岳在补肾治法中注重药物的配伍,认为不同的药物组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他提出了“四气调肾汤”、“六味地黄丸”等经典方剂,这些方剂的药物组合都经过了反复的实践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疗效。

3. 强调个体化治疗:张景岳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补肾治法也应该因人而异。

他主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用量、疗程等方面。

4. 注重预防保健:张景岳认为补肾不仅是治疗肾虚的方法,更是一种预防保健的措施。

他主张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方式来保护肾脏,预防肾虚的发生。

总之,张景岳的补肾治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特点是重视肾气调养、讲究药物配伍、强调个体化治疗和注重预防保健。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发表时间:2016-04-25T09:43:26.9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曹谦曹慎杨韵琴[导读]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 411100 景岳推崇《难经》所言:“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认为在疾病治疗中,对于虚证的诊断以及补益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专项基金资助曹谦曹慎杨韵琴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 411100 景岳推崇《难经》所言:“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认为在疾病治疗中,对于虚证的诊断以及补益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景岳全书》“虚实篇”中说:“夫疾病之实,固为可虑,而元气之虚,虑尤甚焉。

故凡诊病者,必当先察元气为主,而后求疾病。

景岳认为“凡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补,以调营卫精血之气”,并将其作为补法的要领。

从中可以看出景岳对补益和扶正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视。

首先,对于虚证,景岳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在《新方八略?补略》中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言明补法之方药主要用于各种虚损病证的治疗。

并且对气虚、精虚、阴虚、阳虚等证候的用药原则做出了相关论述: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当归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黄、构祀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

而对于虚实兼见的证候,景岳认为应当扶正与祛邪兼顾,并且强调切不可忽略对元气的扶助。

元气虚损兼有邪实,若单用补则恐误补益疾、闭门留寇,若单用攻则恐更伤元气,景岳认为此时“当察其能胜攻,与不能胜攻,或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

”就是对于虚实错杂互见之证,在治疗上当攻补兼施为法,但在攻补兼施中,还需要分清虚实的孰多孰少,而在用药上有轻重主次之分。

1.法于机先,宜早用补及早用补,使未受邪之地先安,以防患未然,是景岳补益的又一特点。

张景岳《新方八阵》运用干姜之规律

张景岳《新方八阵》运用干姜之规律

张景岳《新方八阵》运用干姜之规律
吴梓新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8(040)006
【摘要】明代杰出医家张景岳,其善用熟地多为人知,但他巧用干姜,则未被普遍注意.从炮制、配伍等方面探讨景岳运用干姜的规律,发现景岳不单熟谙干姜的药性,并能在组方上灵活配伍以达到临床不同需要.在用量与使用禁忌上,景岳用干姜以温阳散寒,在汤荆一般用3~9g,阴虚内热多汗、热毒较盛者慎用干姜.景岳在<新方八阵>中广泛地运用干姜,他通过炮制和配伍,使干姜或发散外寒,或温通里寒,或上或下,随
宜而用,体现了景岳用药之娴熟.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吴梓新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从《新方八阵·攻阵》浅窥张景岳攻击之法 [J], 席崇程;张杰;高先阔;王彤
2.从《新方八阵·因阵》浅窥张景岳妇人治法 [J], 席崇程;李龙梅;张杰;高先阔;王彤
3.从《新方八阵·寒阵》浅窥张景岳火热治法 [J], 席崇程;张杰;高先阔;王彤
4.运用张景岳《新方八阵》治疗杂病验案四则 [J], 麻志恒;谭春雨
5.从《新方八阵·补阵》探讨张景岳的补益学术思想 [J], 席崇程;张杰;高先阔;王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景岳全书》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

《景岳全书》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

伍 。所 以张景岳用 药 时根据 证型 及症状适 当配伍 相
应 的药物 , 中应 用较 多 的解 表药 共 用 9味 、 4次 , 其 3
而使 用最 多的是 生姜 2 O次 。 2 2 药物 归经 、 . 药性及 药 味统计 分析
7 2 7 3

在药物 归经
上 入肝 、 经 的药 物最 多 , 次是 入脾 、 胆 其 胃经的 药物 , 再 次是肺 、 大肠 经和 肾 、 膀胱 经 。 胃脘痛 主要责 之于 肝、 、 、 胆 脾 胃。在 药性 上使用 最 多的是性 温的药 , 占
次 、 药 4次 ; 景 岳 谓 : 脾 胃 为 水 谷 之 海 , 为 五 山 张 “ 均
犯 胃, 食伤 胃, 志 不 畅及 素 体 脾 虚 等 引起 , 证 饮 情 在 型分类 上可 主要 分 为寒 邪 客 胃、 食 伤 胃 、 气 犯 饮 肝 胃、 热 中阻 、 湿 瘀血 停 胃、 胃阴 亏耗 、 胃虚 寒证 。 脾
血 的 作 用 。 肝 者 将 军 之 官 , 喜 舒 畅 条 达 。 肝 主 藏 性 血 , 血 运 行 则 肝 木 之 功 得 用 。甘 入 脾 胃 , 脾 主 运 气 而 化 、 清 和 统 摄 血 液 。 脾 胃 为 气 血 生 化 之 源 、 天 之 升 后
6 2

5 0 7 1 5
以治 痛 之 要 但 察 其 果 属 实 邪 , 当 以 理 气 为 主” 皆 。
报告 如下 。 1 用 药 统 计
草豆 蔻各 3次 , 大黄 、 枝 、 桂 黄芩 、 山药 、 小茴香 、 猪苓 各 4次 , 沉香 、 良姜 、 高 乌药 各 5次 , 芪 、 壳 各 6 黄 枳
次, 大枣 、 槟榔 、 枳实各 7次 , 白豆 蔻 、 山楂 、 泽泻 各 8

张志远丨张景岳“四维”为经验用药

张志远丨张景岳“四维”为经验用药

张志远丨张景岳“四维”为经验用药张景岳籍隶巴蜀,“卜居会稽之东”,广览经、史、子、集,精通《周易》,习“鱼腹八阵”,淹贯百家学说。

他鉴于“大抵实能受寒,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泻必兼凉”,推选人参、熟地为良相,大黄、附子为大将,号称“药之四维”,赞为补气、益阴、温阳、泻实的要品,现剖析其义如下:1.人参人参为补气、振衰的救脱药,属闻名中外的珍品。

他认为其性微温可以固气味,甘而纯又善于补血,具有双重作用,“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凡自汗、乏力、久泻、精神不振、浮火生热、消化不良等证,皆宜投予。

临床疗效,益气之功占主导地位,理血之力居次,在其《新方八阵》“补阵”门29方内,含有人参者共有10首。

重点组方,多和熟地黄配伍,“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如大补元煎、两仪膏,余则为五福饮、固阴煎、毓麟珠。

过去先生对本药虽有一定认识,却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上部出血疾患,惧其升提,还列为禁忌。

1956年先生在德州遇一中学教师,从春季鼻衄逾4个月之久,所服均为清热止血或降气之品,时停时发。

食量减少,身,,体倦怠,头眩眼黑,记忆力大衰,脉微弱无力,面色呈现消耗性容貌。

先生在进退维谷中,按照传统辨证施治勉为拟方,并直言相告,效果如何“未敢必也”。

乃以仲景柏叶汤为模式,参考镇阴煎,取其“阴虚而火不盛者自当以参为君”的见解,开了人参9g、熟地黄18g、仙鹤草21g,因肺开窍于鼻,又加入肃金药杏仁6g、桑皮9g、枇杷叶2g,去后未来。

事隔11年,患者到济,间道来访先生,询诸病情,言饮20余剂就已治愈。

准斯以观,人参不属血证忌药,与熟地黄相偶,类似黄芪配当归,寓补血于益气之中,有气足则阴血转旺的涵义。

充分说明张氏的经验,是从实践中来。

由于人们不能全面地继承他的学术成就,片面地理解其为“人参先生”、“熟地郎中”,谓景岳不知掌握“参之用不用,应视证之虚不虚”,抓住诊山东周公“通宵不寐”,用归脾汤去木香合大补元煎服至300剂,耗费人参10kg一案,大作文章,则是不足取的。

景岳全书-3-第53章

景岳全书-3-第53章

第53章图集古方八阵(2)心虚白浊歌:白浊皆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

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劫劳汤:方在妇人。

治虚劳咳嗽,盗汗发热。

益气补肾汤:治气虚眩晕。

人参黄(各一钱二分)白术(二钱)白茯苓(一钱)山药山茱萸(各钱半)炙甘草(五分)水二钟,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元戎》)当归酒:治血虚头痛欲裂。

当归(一两)好酒(一升),煮取六合服之。

人参丸:宁心益智,安神固精。

人参茯苓茯神枣仁远志益智牡蛎(各五钱)朱砂(二钱半)为末,枣肉丸服。

(《千金》)人参固本丸:治脾虚烦热,金水不足,及肺气燥热,作渴作嗽,或小便短少赤色,涩滞如淋,大便燥结,此阴虚有火之圣药也。

人参(二两)天冬(炒)麦冬(炒)生地黄熟地黄(各四两)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温酒或淡盐汤下。

中寒之人不可服。

如欲作膏,俟煎成,外加白蜜四两。

团参丸:治吐血咳嗽服凉药不得者。

团参散方在小儿。

人参黄飞罗面(各一两)上为细末,滴水和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茅根汤下。

天王补心丹:宁心保神,固精益血,壮力强志,令人不忘,去烦热,除惊悸,清三焦,解干渴,育养心气。

此方之传,未考所自。

《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者也,锡之此方,因以名焉。

生地黄(四两,洗净)人参玄参(炒)丹参(炒)远志(炒)桔梗(各五钱)白茯苓(五钱)五味(炒)当归(酒洗)麦冬(炒)天冬(炒)柏子仁(炒)酸枣仁(炒,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十丸,金箔为衣。

每服一丸,灯心枣汤化下,食远临卧服。

或作小丸亦可。

《类方》∶如前方,内多黄连二两(酒炒)。

《医统》方∶此较前多百部、菖蒲、杜仲三味。

生地黄(二两,用砂仁五钱、茯苓一两同煮,去砂仁不用)人参玄参丹参远志柏子仁(炒)枣仁(炒)白茯神杜仲(制)百部(各一两)归身(一两六钱)天冬麦冬(各一两二钱)桔梗(八钱)五味石菖蒲(各五钱)《得效》方用熟地,不用生地,余如《医统》,又外加茯苓、炙甘草,共一十八味,分两俱各等分。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张景岳补阴方探析张景岳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不但善于扶阳,而且善于补阴。

在补阴方面,不仅创立了完整的理论,还在所拟方药中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主重肾命滋填精血阴者,阴液、阴精之谓,具体又有精、津、液、血、髓之别。

景岳阐发《灵枢·本神》“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之说,强调指出“阴为阳之根”,“阳以阴为基”,“而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必危。

”其“所谓根本者,即真阴也”,充分说明真阴具有决生死的重要意义。

景岳熟悟经旨,深察觉人体“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精血,生命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因此,人之形体以阴言,又“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所以在治疗上大倡“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的重要治则。

在其自创的186张新方中,运用最多、最广的补阴药首推熟地、当归二药。

新方补阵29方中,含熟地者22方、含当归者14方。

除攻阵以外,据统计新方中用熟地的方剂共有49方,而运用当归的方剂则多至59方。

如按新方内服方剂161方计算,则二药分别占30.43%和36.65%。

张氏广为运用熟地、当归二药,实因熟地乃“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具有“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的功效。

在《本草正》中景岳详细记述此药。

认为“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而创左归饮、大营煎之属治真阴精血亏损;“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而创左归丸、镇阴煎充其精血使孤阳有归;“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则创一阴煎之类治水亏火胜之证;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则又创加减一贯煎治躁烦热甚之证。

景岳又认为“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故用理阴煎、金水六君煎治阴虚水肿、痰饮”;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则创贞元饮补精血以使元海有根”;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又有五阴煎之治真阴亏损脾虚失血……。

张景岳《新方八阵》药物统计及分析(一)

张景岳《新方八阵》药物统计及分析(一)

张景岳《新方八阵》药物统计及分析(一)【摘要】明代医家张景岳的用药特色前人论述很多,但是从药物应用频次的角度着手分析,还很少见。

鉴于此,笔者借助计算机统计技术,对景岳《新方八阵》的常用药物的应用频次作了统计,发现《新方八阵》161首内服方中共用到药物158种,其中补益药应用频次最高。

而在所应用的补益药中,补气补阳药和补阴补血药的应用频次大致相当,体现出景岳组方用药是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认识。

而补气补阳药的频次略高于补阴补血药,则恰好体现了他生理上重视阳气,治疗上强调温补的学术特点。

在《新方八阵》应用的具体药物中,文章结合《景岳全书·本草正》对应用频次较高的甘草、当归、熟地和人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更形象地体现了景岳的组方特点。

【关键词】景岳新方八阵熟地当归甘草人参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其用药特色前人已论述很多,但是从药物应用频次的角度着手分析,还很少见。

鉴于此,笔者借助计算机统计技术,对景岳《新方八阵》的常用药物作如下分析。

综观景岳《新方八阵》,共载新方186首,分为八个阵。

其中内服方161首,外用方25首。

因外服方中有的方如“百草煎”无法知道其确切的药物组成;有的方如“鹅掌风四方”则是方中附方,制用时又添加辅药辅料。

因此笔者对新方用药的频次统计以内服方为对象。

对于所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则是以《中华本草》中对药物的功效分类为依据的。

《新方八阵》161首内服方共用到药物158种,总的用药频次为1042次,其中补益药453次、利水渗湿药92次、理气药91次、温里药88次、清热药83次、解表药53次、化痰止咳平喘药34次、活血化瘀药29次。

应用频次更低的依次是收涩药、化湿药、安神药、驱虫药、消食药、凉血止血药、解毒杀虫药、平肝息风药、泻下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和开窍药。

在景岳新方用到的药物中,没有1味是现代临床常用的祛风湿类药,通常用的平肝息风药,景岳也仅用过牡蛎和僵蚕,且都只用了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伟华 , 孙世 发
( 京 中医药 大学 , 南 江苏 南 京 2 0 4 ) 10 6 摘 要: 张景岳 为 明代 医学大 家 , 于 中 医理 、 、 、 其 法 方 药各 方 面颇 有 成 就 。以景 岳 新创 2 6首 方 剂 为依 8
据 , 助 计算机 统 计技 术发 现 张 氏方剂 用  ̄- 有 长 于使 用补 益 药、 药精 专 、 借 g . - 用 灵活 多变及 善 用 " 3归、 - 熟地
张景 岳名 介宾 , 会卿 , 字 明代 著 名 医学家 。他 批 判 性地 继承 和发 展 了前 贤 的成 果 , 开创 了非 风论 、 阵方 八
阴” 的论 断 , 氏 所 用 广 义 补 阳 药 物 无 论 从 药 物 的 种 张
类 上 ( 7种 ) 是 从 药 物 的使 用 频 率 上 ( 6 2 还 3 8次 ) 说 来 都远 远超 过 广 义 补 阴药 ( 6种 ,3 1 2 5次 ) 。据 此 , 论 也 证 了张 氏重 视 “ 气 ” 学 术 论 点 。 此 外 , 以上 4 阳 的 对 3
平 为主 , 而非 辛 温。
本研 究 中所涉 及 的 26首方 剂 , 8 均为 张 氏首创 , 其
2 用药 精专 、 力避 繁 杂 张 氏方 剂用 药 , 主精 专 , 对用药 在数 量上 的繁 力 反 及 种类 上 的杂 。首 先 , 药 味数 量 而 言 , 氏 曾言 “ 就 张 观
和 规律进 行 了归类 总结 , 并创 制 了许 多有 名 的方 剂 , 取
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本文 拟从 张 氏新创 的 2 6首 方剂 出 8 发, 利用计 算 机技术 对 张 氏 的方 剂 用 药 规 律进 行 发 掘
研究 。
甘 而温 的 l 8种 , 而 温 的 9种 , 而 平 的 1 辛 甘 1种 , 此 据 似 乎可 以认 为张 氏临 床 使用 补 益 药 主 要是 以甘 温 、 甘
仲 景之方 精 简不杂 , 多不 过 数 味 , 贤 之心 , 至 圣 自可 概 见 。若不 得 已 而 用 行 中之 补 , 中之 行 , 亦 势 所 当 补 是
来源为《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出处 为《 景岳全书》 的方 剂 。这样 更能 全 面 、 实 的体现 张 氏方剂 用 药 的规 律 , 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00年第 3 8卷第 4期
Vo . 8, . 2 0 1 3 No 4, 01





・5 ・ 3
Aca C i e e Me ii e a d P a ma oo y t h n s d c n n h r c lg
景 岳 方 剂 用 药规 律 研 究
出张 氏在配方 上对 补益 药 的重视 。通过对 补 益药进 行
其 次 , 用药 种类 上 言 , 氏也 反 对 芜 杂 , 就 张 曾讥 贬时 医 日“ 最可 叹者 , 每 以不 寒 不 热 , 补兼 泻 之 剂 , 然 则 煎 确
投 之 , 称稳 当 , 何 以补其偏 而 救其 弊乎 ?又有 以治 极 此
根据 计算 机统 计结 果 , 现 张 氏方 剂 用 药 具 有 以下 四 发 个方 面 的规律 性 。
1 补虚 善用 甘平 、 甘温
然 。如 《 伤寒 论 》 小 柴 胡 汤 以 人 参 、 胡 并 用 , 之 柴 ……
此 正精专 妙 处 , 若 今 医之 混 用 也 ” 。观 张 氏所 创 非 … 2 6首新 方 共 用 药 1 1 次 , 均 每 方 用 药 6 7味 。 8 9 9昧 平 . 具体 从各 数量 段来 看 , 药 1~5昧 的方 剂 为 15方 , 用 0
等主要 特 点 。 关键 词 : 张景岳 ; 方剂 ; 药规律 用
中图分类 号 : 2— 2 R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2— 3 2 2 1 ) — 0 3— 2 10 2 9 ( 0 0 0 0 5 0 4 次 , 血药 6种 , 用 19次 。据 张 氏 “ 为 阳 , 为 补 使 8 气 血
但无 实证 可 据 而 为病 者 , 当兼 补 , 便 以调 营 卫 精 血 之
气; 亦不 必论 其 有 火 证 无 火 证 , 无 热 证 可 据 而 为 病 但 者 , 当兼温 , 便 以培命 门脾 胃之 气 ” 。从 对 张 氏方 剂 的统 计来 看 ,8 2 6方 中共用 药 3 9种 ( ) 按照 现 行 中 0 味 , 医院校所 用第 六 版《 中药学 》 教材 标 准分 类 , 分为 2 共 1 类, 这其 中补 虚药 有 4 3种 ( ) 居 第 一 , 整 个药 物 昧 位 从 使用 频次 情况 来看 , 虚药使 用 了 6 3次 , 补 0 占全 部用 药 的 3.2 , 14 % 其他 2 0类 药物 共 占 6 . 8 , 8 5 % 由此 可 以看
种 补虚 药 的性味统 计 发现 味甘 的 3 6种 , 性温 的 2 3种 ,
剂分 类 法 、 阳非 有 余 , 常 不 足 ” , 善 了命 门 学 “ 阴 论 完 说, 为祖 国医 学做 出 了巨大 贡献 。在 方药 方 面 , 氏在 张
继承 前人 的基 础上 结合 自身 临床 经验 对前 人 用药 方法
风、 治火 、 治痰 、 治食 之 剂 。 而用之 , 兼 甚称 周备 , 此何 以 从其 本 而从其 标乎 ? 张 氏用 药 一般 用 补不 兼 泻 , 泻 ” 用
占 3 .2 ; 6 7 % 6—9味 的 1 3方 , 4 .0 ; 过 1 3 占 65 % 超 0味 为4 8方 , 占 1. 7 , 仅 6 8 % 且这 4 8首 方剂 大多 为丸散 剂 。
张 氏 临证 推 崇 补 法 , 在 《 岳全 书 ・传 忠 录 ・ 其 景 论治 篇》 云 “ 临 证 治 病 , 必 论 其 有 虚证 无 虚 证 , 中 凡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