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6-12)
存货舞弊方式及审计应对措施
存货舞弊方式及审计应对措施存货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如交易的数量庞大、业务复杂、产品的多元化及其成本计算的复杂性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存货审计成为财务报表审计当中最有难度的项目审计之一。
本文先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存货舞弊的动机、目的及方式,再从独立的第三方鉴证机构的角度来看应对措施。
一、存货舞弊的动机先从企业管理当局层面上看,企业存货舞弊的动机通常有以下几种:第一,企业正面临着财务困难。
第二,管理当局可能面临着完成预定计划的压力。
第三,可能存在因合同的限定对供货方面的压力。
此外,企业可能想取得存货担保的融资等等。
当企业面临着以上某一方面的情况时,可能就有舞弊的动机了,也就是说管理当局利用存货进行舞弊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二、存货舞弊的方式(一)虚列存货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存货,通过各种方法虚增其价值。
对于外购的存货,常用的手法有:伪造订购单、产品装运单、验收部门的验收单以及入库单等;对于自制的存货,伪造成本计算单、各项费用的分配单、工资计算单以及计时计件工资明细表等,从而达到虚增存货价值的目的。
(二)提前确认收入或虚增收入准则规定,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时,方可确认企业收入。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出于各种目的,通常在业务发生之前或该业务还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时,就在账上确认为营业收入了。
一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还没有收到其它部门开出的相关单据就在账上直接确认。
(三)随意变更存货的发出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属于企业会计政策,准则规定,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变更,除非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或是准则要求变更,或是新的会计政策能够提供更加可靠更加相关的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随意变更存货发出方法,会做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口径不一,人为来调节了企业的成本,导致期末存货的价值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四)任意计提或是任意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准则规定,在会计期末,存货的价值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来进行计量,这是一项会计政策。
准则也规定,对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可以单项计提也可以分类计提,这就涉及到人为的估计跟判断了,也就给了企业舞弊的空隙。
企业常用舞弊手段(存货)
被审计单位常用舞弊手段-存货
(一)存货业务常见错弊
1.存货的入账价值不正确、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使用不适当、存货的期末计量不正确。
2.存货业务的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3.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舞弊者全额付款,将现金折扣占为已有。
4.舞弊者故意将存货数量记错,为今后转移存货打下基础。
5.存货账存数与实存数不相符。
6.舞弊者以假合同骗取预付款。
7.根据相关规定,在视同销售情况下,账务处理不正确。
视同销售是指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
8.责任人怕承担责任,毁损存货时不及时报损。
9.监守自盗,虚报存货损失。
舞弊者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存货盗窃出去而虚报损失。
10.舞弊者采用调包计,以次充好、瞒天过海,从中捞取好处。
11.存货长期挤压,占有企业资金数额较大,结构不合理。
12.盘点过程中虚列盘盈盘亏的存货,或盘盈盘亏的存货不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及时处理资产。
穿透财报看风险8类固定资产的18种造假方式
穿透财报看风险8类固定资产的18种造假方式前两期我们讲到货币资金和商誉的造假方式,其实这都不够隐蔽。
怎么说?还有什么更高段位的方法么?当然,方法层出不穷。
具体方式为虚增资本类出科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同时辅之以投资性现金流,将资金从企业体系内转出,然后再以购买企业商品等经营活动将资金流回体系内,从而达到虚增利润、同时做大资产的目的。
啧啧啧 太心机了固定资产相关科目造假相对隐蔽,需要结合行业特征、同业对比、财务表现等多方面抽丝剥茧,逐步深入挖掘才可以辨别。
我们今天先来一节基础课,总结固定资产投资造假涉及的八大财务报表科目入账关注点及常见的粉饰(调整)方法。
一、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科目入账方法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建机器设备、厂房等资本性支出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的行为。
狭义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包括有形资产的购置(如机器设备、房屋等),主要涉及的资产类科目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等。
特殊的行业(如畜牧养殖业)还涉及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科目。
本系列文章讨论的是更为广义的固定资产相关投资,除上述科目外,还包括无形资产相关资本性支出,主要涉及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固定资产造假为系统性财务舞弊,涉及三张报表多个科目。
本部分对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资产科目入账方式进行介绍,并对涉及财务舞弊的入账要点以及粉饰方法进行总结,为后续识别财务造假奠定技术基础。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科目粉饰的具体操作手法、对于三张报表科目的影响和识别方法将在研究报告后续两篇中予以分析。
固定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通常,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
根据《公开发行债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准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年修订)》,公司应分类列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以及账面价值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期增减变动情况。
财务舞弊手法总汇
财务舞弊手法总汇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业务常见舞弊贪污现金的手法1. 隐瞒收入:舞弊者在收到现金收入时,不向交款者开具收款收据或发票,或将相关票据撕毁,随意隐瞒收入,收入不登记入账,以达到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
2. 虚列支出:舞弊者虚列支出,如虚列职工薪酬等,将虚列支出的现金占为个人所有。
3. 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舞弊者在登记日记账时,故意少列收入、多列支出,将余款装入个人。
4. 利用假复写贪污:舞弊者利用假复写的方法,即在复写纸的下面放置白纸,存根联是一个金额,开出的实际收入金额或付出金额是另一个金额,往往是将收入款的存根联比实际收到的款项写小,将支出款项的存根联比实际支付的款项写大些,从而将差额贪污掉。
5. 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舞弊者将收入的现金列入银行存款账户,将银行存款支付的业务列入库存现金账户,这样现金日记账上的现金收入额就小了,支出的金额就大了。
6. 借款不入账:通过这种虚列的方式以达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舞弊者利用为企业借款的便利,将介入的款项不上交入账,并将借条的存根撕毁,达到侵吞企业款项的目的。
7. 涂改原始凭证金额:舞弊者为了达到贪污现金的目的,往往会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或原始单据上的漏洞涂改原始单据的金额,故意把收入的金额改小,把支付的金额改大,将差额收入个人。
二银行存款业务常见舞弊1. 私自提现: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没有经过相关责任人同意就擅自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提取现金后不留存根,也不入账,而是把企业的现金占为已有。
2. 公款私存: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企业的收入款存入个人的银行账户3. 挪用公款:舞弊者为了达到挪用企业资金的目的,往往会以“预付账款”的形式从企业账号将款项转入到个人银行账户,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4. 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舞弊者故意将银行收支业务和现金收支业务混淆记录,如收到的现金列入银行存款账户,或将银行存款支付的业务列入库存现金账户,从而达到挪用企业库存现金的目的。
存货发出业务常见的会计造假的一些手段
存货发出业务常见的会计造假的⼀些⼿段存货在发出时会选⽤不同的计价⽅式,有些企业为了达到隐匿或虚报收益的⽬的,采⽤各种不正当的⼿段进⾏造假。
常见的造假⼿段有哪些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存货发出时选⽤的计价⽅法不合理、不适当存货的计价⽅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范围,企业应根据⾃⾝实际⽣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并结合每⼀种计价⽅法的特点来选⽤存货计价⽅法。
但在实际⼯作中存在⼀些问题,主要表现是:(1)⼀些材料种类不多,材料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型⼯业企业选⽤计划成本对材料进⾏⽇常核算,造成材料计划成本的制定缺乏依据和稳定性;⽽⼀些材料品种较多的⼤型⼯业企业却采⽤实际成本进⾏材料的核算,从⽽增加了核算的⼯作量,不能适应材料管理和核算的需要。
对这类问题,审查⼈员⾸先应了解该企业选⽤何种⽅法,然后调查该企业材料管理和核算⽅⾯的基本情况,确定选⽤⽅法的合理性。
(2)采⽤实际成本核算材料或商品产成品的⼯商企业,不能根据材料、商品的变动状况、物价⾛势、管理要求确定合理的存货发出计价⽅法。
如有些企业存货的增减变动⽐较频繁,品种规格较多,⼀般应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发出成本,但却选⽤了个别计价法,从⽽增加了核算⼯作量,也给业务、仓库等部门的管理⼯作增加了难度。
此类问题主要是由于被查企业没有将⾃⾝实际情况与每种计价⽅法的适⽤范围、特点结合起来。
审查⼈员应⾸先询问企业有关⼈员,了解其⽅法选⽤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查企业材料、商品的变动情况,并查阅有关存货明细账贷⽅记录及对应账户(如“⽣产成本”“商品销售成本”)的记录,确定被查企业选⽤的⽅法是否合理、正确。
(3)对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其他存货的领⽤采⽤不适当的摊销⽅法。
如⼀次领⽤数量较多、价值较⼤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时,采⽤⼀次摊销法将其价值全部摊⼊成本或费⽤中,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前后各期的可⽐性。
对这类问题,审查⼈员应审阅“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账户明细账的贷⽅记录及“管理费⽤”、“经营费⽤”“⽣产成本”等账户的明细账,确定被查企业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财务造假的12种常见手法、37种舞弊迹象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的12种常见手法、37种舞弊迹象识别方法为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指导,更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因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提升审计质量,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注协”)开展了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的修订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4号——收入确认(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哪些?答:了解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
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举例如下:(一)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而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1.虚构销售交易,包括:(1)通过与其他方(包括已披露或未披露的关联方、非关联方等)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虚构存货,并通过伪造出库单、发运单、验收单等单据,以及虚开商品销售发票虚构收入。
某些情况下,被审计单位销售的产品所耗费实物的成本较低,如软件企业销售的通用软件,在虚构销售交易时可能无需虚构存货。
(2)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商品从某一地点移送至另一地点,以出库单、发运单、验收单等为依据记录销售收入。
例如,虚构出口销售,将商品运送至与报关运抵国不同的国家,再通过关联方进口回国。
(3)被审计单位根据其所处行业特点进行虚构销售交易。
例如,被审计单位从事游戏运营业务,利用体外资金进行“刷单”,对其自有游戏进行充值以虚增收入。
被审计单位虚构收入主要分为两种方法。
一种是虚构收入后无货款回笼,虚增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通过日后不当计提减值准备加以消化,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也容易被注册会计师的函证程序所识别。
另一种方法相对复杂和隐蔽,被审计单位会使用货币资金配合货款回笼,并需要解决因虚构收入而带来的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问题。
这种情况下,虚构收入对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会产生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合同资产、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
存货中常见的18种虚假形式
存货中常见的18种虚假形式存货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在企业活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流动性弱,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所以,不法分子常把存货作为偷窃变卖的对象,企业也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
在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违规分摊,成本不实一些企业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将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如在“材料采购”帐户中,只核算购入材料的买价,将应计入购入材料的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采购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帐户;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不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全部计入某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加大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
某企业从木材厂拉入圆木50吨,其他木料50吨,运杂费共计30000元,全部由圆木负担,这样购入圆木的采购成本多计150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50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
二、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制度所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生产或销售成本,调节当期利润。
如M企业某年选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商品购进价格上扬时,改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购进价格下降时再用先进先出法,使该商品在周一会计年度内先进称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交替使用,人为地调节利润。
又如,某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发出木材的实际成本,由于木材涨价过猛等原因,致使木器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13-18)【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13-18)【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十三、虚计在产品完工程度,调整完工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将决定着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真实性。
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常常在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上做文章。
即有意多折合或少折合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或多计或少计在产品的加工程度等,以调节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
如某企业本月生产费用共计4500万元,本月生产产品2000台,月末完工1400台,在产品600台,完工程度为80%,企业为了提高产品销售成本,将在产品的完工程度确为60%,从而使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数额比应分配数额多分配,造成少计利润。
十四、偷梁换柱有的企业采取“调包计”的方法,将采购或库存商品进行调换,以次等品换优等品,以廉价物品换贵重物品,以劣质商品换优质商品,以旧商品换新商品,以坏商品换好商品;有计划、有预谋地对不同商品产品串档串规,混淆不同批次、不同型号、不同产地、不同价格的物资,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以达到其违法乱纪的目的。
如某食品公司仓库保管员,其兄开了一个小店,经营日杂食品,长期以来凡小店因进货不当,无法出售的物品全部由该保管员”调剂”回厂,从厂里换回新的物品;如将过期食品送回厂,然后将新出厂的食品调换回店,之后该保管员又以假换真,用假食品换本厂生产的真食品,使厂里经济大受损失。
十五、改变低档值易耗品核算方法,调节产品成本企业对低值易耗品可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次摊法、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核算,一经采用即不得自行变更。
但是有的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往往随意更换既定摊销法,违规核算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
如企业为了调高或调低利润,就会改用分次或一次摊销方法,人为地操纵费用,从而达到预定利润的目标。
十六、改变包装物核算方法,调节产品成本(参照上一节内容)十七、委托加工受贿,多付材料费用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各种材料,有关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了从受托加工单位捞到好处,接受贿赂和回扣等,与受托加工单位合谋,按照其出具的加工费用结算单和发票,默认违反合同规定多计算的加工费用和运杂费,受托单位加工完毕后的剩余材料也不予回收,而将其价值全部计入加工完成材料的实际成本。
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1、虚增虚减存货数量。
如将合格产品报废以虚减存货,无依据预估入账以虚增存货,将存货转列往来以虚减存货,通过往来虚增销售、虚转成本以虚减存货,以非法购买的发票虚增存货,聘请中介评估虚增虚减存货等。
2、不按配比原则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
如将应列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开支列入制造费用以加大存货的价值,将应列入制造费用的开支列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虚减存货的价值,多转或少转已消耗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价值以调节存货的价值,多摊或少摊制造费用以调节存货的价值等。
3、非法销售。
主要是指高管人员或经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商品或材料私自销售,然后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冲销商品或材料记录,将销售所得款项私设“小金库”或据为己有(贪污)。
如某公司将自产的某类日用消费品以馈赠(招待)客户的名义由办公室主任办理手续,以招待费的名义直接在公司管理费用中列支,再从仓库将商品发给关系密切的经销商直接收回现金,私设了数千万元的“小金库”。
再如,仓库保管人员将库存商品私下销售,将销售款据为己有,然后采取故意将不同型号的产品串号、故意多计少计产品数量弄乱仓库账以掩盖账实不符,或者勾结财务人员采取调账的手法将账做平。
4、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掩盖存货舞弊。
如果存货存在舞弊,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账面数与实存数是不一致的,为了应付审计或检查,企业往往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来掩盖账实不符。
如临时向同行借入商品以虚增存货价值,转移商品以虚减存货价值,伪造提货单以掩盖已被盗卖的商品,以货到票未到的商品抵作被挪用的商品等。
存货舞弊的主要方法(一)通过存货的取得环节进行舞弊。
1、虚构存货存在。
通过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订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
2、违规分摊,成本不实。
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
存货管理中的十八种作假方式
存货管理中的十八种作假方式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库存、在途和委托加工中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外购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存货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在企业活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流动性弱,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所以,不法分子常把存货作为偷窃变卖的对象,企业也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
在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违规分摊,成本不实一些企业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将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如在材料采购帐户中,只核算购入材料的买价,将应计入购入材料的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采购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帐户;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不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全部计入某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加大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
某企业从木材厂拉入圆木50吨,其他木料50吨,运杂费共计30000元,全部由圆木负担,这样购入圆木的采购成本多计150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50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
二、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制度所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生产或销售成本,调节当期利润。
如M企业某年选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商品购进价格上扬时,改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购进价格下降时再用先进先出法,使该商品在周一会计年度内先进称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交替使用,人为地调节利润。
列举被审计单位虚构存货的主要方法
被审计单位虚构存货的主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虚构库存数量:有些公司会通过虚构库存数量来夸大其资产规模,以增加其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和净资产。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假装存在一定数量的存货,而实际上这些存货并不存在或者数量被夸大。
2. 营销回购协议:一些公司会通过与供应商签订虚假的营销回购协议,以转移已经存在的存货,然后再将存货列为新的采购,从而增加存货的数量和价值。
这种做法可以夸大公司的存货水平,从而影响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 虚构存货价值:除了虚构存货数量外,一些公司还会通过虚构存货价值来夸大其资产规模。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夸大存货的购物价值或者夸大存货的市场价值,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
4. 虚构库存周期:有些公司会通过虚构存货的周转周期来夸大其存货水平。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延长存货的周转周期,从而减少存货的成本,提高公司的利润。
以上是被审计单位虚构存货的几种主要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是不道德且违反会计准则的。
审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需要特别注意发现并防范这些虚构存货的情况,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公司管理层也应加强内部控制,防止员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虚构存货,从而保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进行全面审计,以确定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来审核存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确认存货存在:审计师应该亲临被审计单位的仓库,对存货进行实地检查,确保存货的实际存在。
审计师还可以要求观察存货的进出记录,以确定存货的流动情况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 验证存货数量:审计师需要对存货的数量进行确认,可以通过盘点存货的方法来核实存货的数量和种类。
如果盘点过程中发现差异,审计师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差异的原因和核实方法,以确定存货数量的准确性。
3. 核实存货价值:审计师需要对存货的价值进行核实,包括存货的购物价值、市场价值以及可能的降值准备等。
【会计实操经验】存货舞弊(下)
【会计实操经验】存货舞弊(下)存货舞弊 - 方法(一)通过存货的取得环节进行舞弊。
1。
虚构存货存在。
通过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订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
2。
违规分摊,成本不实。
在核算购人材料的采购成本时,能够直接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人,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
(二)通过存货的发出环节进行舞弊。
1.材料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
一些企业为了逃避所得税,采用办理假出库手续,虚列材料费用,人为提高产品生产成本,进而增加产品销售成本,相应地虚减利润总额。
2。
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
(三)利用存货盘点进行舞弊。
1。
操纵存货盘点。
通过对存货的重复盘点,虚假列示存货存在,提供虚假出人库数据等办法进行舞弊。
2.不报毁损,虚盈实亏。
个别企业为了掩盖其不景气的经营状况,搞虚盈实亏,对年终财产清查中已经查明的毁损材料,不列表呈报。
3.材料盘盈、盘亏,不作转账处理。
对实地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不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人为调节利润。
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为了压低利润,采取只列报和处理材料盘亏,对材料盘盈隐匿不报和不作转账处理;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争取多实现一部分利润,采取只对材料盘盈作转账处理,而对材料盘亏留待下年度处理的做法;还有的企业随意转账,将盘盈材料计人营业外收人或“其他业务收人”,或将盘盈、盘亏与物资储备中发生的非常损失或溢出金额相互冲销,不转出其相应的“进项税额”,以增加增值税的抵扣数。
(四)利用存货的特殊业务进行舞弊。
企业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虚假的时阅性差异、虚假披露等手段操纵利润。
存货舞弊 - 审计1、通过分析程序识别可能存在的存货舞弊。
由于监盘并不能发现所有重大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执行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不仅要推测舞弊是如何进行的,而且要推测客户为什么要舞弊以及客户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的舞弊。
财务管理: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
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流动性弱,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
在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违规分摊、成本不实 一些企业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将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如在“材料采购”账户中,只核算购入材料的买价,将应计入购入材料的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采购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账户;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不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全部计入某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加大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
例如:某企业从甲公司购入矿石50吨,其他材料50吨,运杂费共计30000元,全部由矿石负担,这样购入矿石的采购成本多计150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50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
二、变更计价、调整成本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整生产或销售成本,调整当期利润。
例如:某企业某年选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商品购进价格上涨时,改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购进价格下降时再用先进先出法,使该商品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交替使用,人为地调整了利润。
又如,某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发出钢材的实际成本,由于钢材涨价过猛等原因,致使钢材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会计账簿中常见的做假手法
会计账簿中常见的做假手法1. 异地设立假账在进行跨地区经营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在不同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在这些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进行虚增收入、虚减成本或将一些费用记入其他费用等手法来掩盖真实财务情况。
这种做假手法通常涉及以下步骤:•在被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虚增销售金额。
这可以通过虚构销售凭证、虚报销售数量或价格来实现。
•在总部或其他分公司中虚增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
这可以通过虚构交易、滥发发票或通过虚构客户来实现。
•在其他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虚减对被控制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贷项销项税额。
这可以通过虚构进项发票或调整销项发票来实现。
2. 虚构营业收入有些企业为了在财务报表中虚增营业收入,可能会采取以下手法:•虚构销售订单和发票,以增加销售额。
•合并两个或多个不同期间的销售数据,以达到财务业绩目标。
•通过滞后确认销售订单或提前确认销售订单的方式改变营业收入的确认时间。
•虚构收入确认期限,将过去或将来的销售额计入当前期间。
虚构营业收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的营业额、利润和财务指标,以正面影响投资者、分析师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评价。
3. 垃圾账户垃圾账户是一种常见的做假手法,通常在多层次的供应商链条中使用。
具体做法包括:•制造一些虚假的、以不存在的供应商名义开立的账户。
•将企业的资金通过这些虚假的供应商账户转走。
•这些虚假供应商账户往往没有实体,甚至没有实体场地,而只是为了将资金转移和隐藏。
通过垃圾账户,企业可以达到虚增支出和虚降利润的目的,从而在财务报表中展示出更好的财务状况。
4. 资产、负债、所有权的转移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以下手法:•将不良的贷款转移给其他实体或特定合作伙伴,以减少负债。
•虚构资产的金额,以增加企业的总资产。
•将企业的重要资产转移到其他实体名下,以消除或减少企业的负债。
•在企业财务报表上,通过将一些负债记入其他费用或其他账目中,隐藏负债。
这些手法都是为了扭曲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企业存货造假的手段、影响及甄别
要做好存货项目造假的甄别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企业造假的动机。
因为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环境,而且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在的处境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其造假的动机和目的也就各不相同,这也就决定了它们会采取不同的舞弊手段。
面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造假,审计人员就要选用相应的审计程序来应对。
一般企业在存货项目上造假的主要目的、手段、影响及甄别可概括如下:一、存货造假的目的、手段及影响1. 要想虚高销售收入,首先得虚高存货。
因为没有进,就不可能有出。
虚高存货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无中生有地虚构出多个供应商,以此来虚高存货,进而达到虚高收入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源头造假。
(2)以少充多,偷梁换柱,人为地替换计量单位,如将“件”改为“套”,将“盒”改为“箱”等。
(3)在盘点上下工夫,企业在盘点时将空箱、空包也作为整箱整包确认为存货,将本公司仓库存放的外单位的或已实现销售但尚未提取的都作为本公司存货参与盘点。
(4)滥用会计政策,人为地变更计价方法,人为地调节生产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而影响利润。
人为地多计或少计存货发出成本,如,在计划成本法下的造假,首先会有意地确定较高的计划成本,使计划成本远远脱离实际成本,表现为大大地节约,“材料成本差异”就会呈现贷方余额。
领用材料时,是按计划成本转入生产成本等账户,在月末结转成本差异时,故意以较低的成本差异率调整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即用红字冲减的金额偏低,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虚高,最终导致主营业务成本虚高,以此达到隐匿利润的目的。
如果想虚高利润,则首先会有意地确定较低的计划成本,表现为超支,使“材料成本差异”出现借方余额。
领用材料时,按计划成本转入生产成本等账户,但月末结转成本差异时,故意以较低的成本差异率调整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从而虚减生产成本,最终虚减主营业务成本,达到虚高利润的目的,实际上是虚盈实亏。
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企业,计算成本时不采用正确的计价方法,而是在事先设计好的利润目标下,采用倒挤的办法,随意结转成本,通过多转、少转或无中生有地虚转成本的办法来人为地提高或降低利润。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会计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时候会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私利,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会计造假。
本文将介绍会计常用的作假方法,并强调其对企业和经济的危害。
1. 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一种常见的作假手法。
企业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或发票来增加收入金额。
这种作假方法常见于企业试图夸大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以便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贷款。
2. 夸大资产:夸大资产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企业可能夸大固定资产的估值,或者虚构不存在的应收账款或存货来增加总资产的价值。
这种作假方法通常用于隐藏负债,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 资本化费用:某些企业将原本应该计入成本的费用,如研发费用或广告费用,通过资本化的方式计入资产,以增加公司的资产价值和利润水平。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指标,掩盖实际的经营状况。
4. 虚构支出:与虚构收入相反,企业也可能虚构支出以减少纳税义务。
虚构支出可以通过编造虚假的费用报销单或合同来实现,使企业在报表上减少应纳税额,从而降低税负。
5. 延误收入确认: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延后确认收入的目的,可能会故意推迟发货或服务,以此来推迟将收入计入报表的时间。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使企业在某个财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看似较低,从而逃避税款或满足绩效奖金的设定要求。
6. 虚构现金流量:企业可能编造虚假的现金流量表,以使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据看上去更加正常。
这种作假手法可以弥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失实,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以上只是会计常用作假方法中的一部分。
这些方法可能给企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会计造假会严重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其对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产生误判。
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不真实的财务数据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经济损失。
其次,会计造假会破坏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一旦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被揭露,其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企业的业务运作、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者信任度。
会计作假之货币资金常见的47种虚假形式
会计作假之货币资金常见的47种虚假形式货币资金是企业直接用于结算和支付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它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可用来购买货物或劳务,偿还债务,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结算,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觊觎对象。
可以说,财会税舞弊的最终目的大都是为了获取货币资金,如中饱私囊者,公款私存贪污利息,涂改单据多报早领,出借帐户从中渔利等;为小团体谋私利者,将货币资金转到帐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以及偷漏税款等。
一、现金业务的作假方式1、少列现金收入总额即企业出纳员或收款员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混乱,故意将开具的非正式内部收据隐藏或撕毁以达到从发票存根,发票记帐联,记帐凭证、帐簿、报表一致而无法发现收入现金的动身,而据为已有。
如:某电脑企业的出纳王某收到一笔提供劳务款520元,给对方开具了一张从商店买的一式三联的内部收据,由于财务和业务脱节,出纳王某将开了收据的存根联与记帐联一并撕毁。
收到的劳务费在任何非当事人知道的情况下,顺利进入自己的腰包。
2、记录错误出现长款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数字繁多加之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致使记帐发生了错误,总帐和明细帐不符,若出纳人员素质不高,将会将长款据为已有。
如:某公司会计张某因粗心将某月记帐凭证汇总时,漏记了一笔收到现金的往来款800元,因为漏记的这笔业务并不影响汇总的科目表的平衡(资产科目一冲一减),致使现金总帐和明细帐产生了差额。
出纳因私心过重,将现金明细帐比总帐中长出的800元现金据为已有。
3、要空白发票,多计费用要空白发票,上致领导下致一般员工,利用事务之便,套取现金常用的一种手法。
如:某公司(不是公司的股东)执行董事,最近发现自己囊中快空,找了一张盖章生效的空白的非限额发票,发票的上面和下面各垫一张复写纸,按发票的格式正规添写了发票的名称、用途、大小写金额,以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4、涂改凭证,获取利差涂改凭证是一种非法行为,而不法分子为了满足私欲的膨胀,不择手段进行猖獗活动。
存货舞弊行为及危害
存货舞弊行为及危害存货舞弊行为及危害存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确认和计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地影响企业资产的价值和期间利润的高低。
存货审计对于揭示存货业务中的差错舞弊,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降低产品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存货是指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它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同时也是流动资产的最大组成部分,更因其具有种类多、存放分散、价值不稳定等特点,使得存货舞弊备受企业“青睐”。
存货舞弊常常表现于以下形式:(1)计算外购存货时人为减少或增加外购成本,应计入外购成本的有关费用(采购费用、国外运费、保险费)计入当期损益或当期费用计入成本。
例如采购原材料时,由于采购期较长,发生的采购费用与途中的运杂费、保险费、挑选整理费等不是同时发生,在入库计算成本时,将路途中的运杂费、保险费、挑选整理费等列入管理费用,人为减少存货成本。
(2)虚构不存在的存货,虚增存货数量,或者任意虚列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包括加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成本、加工费、材料费及往返运输费等,不记录存货的购入以及虚假的存货资本化。
一些企业为了少缴税金,虚列成本;还有的加大加工费用,虚增成本,取得现金回扣,中饱私囊。
这些精心设计的方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加存货的价值。
(3)采用不合理的计价方法或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调节产品成本、进而调节企业利润。
采用实际成本材料核算的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在中间月份随意变更已确定的材料计价方法,影响存货购进成本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企业变更材料计价方法的方式一般为:将已经确定的加权平均法变为先进先出法,或将加权平均法变更为后进先出法,或先进先出法变更为移动平均法等。
如企业在12月份利润明显比前期降低,经查询发现销售成本增大是由于库存商品出库改为后进先出法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6-12)
七、以物易物
根据国家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之间以生产资料串换生活资料,以生产资料对换其它生产资料等,都应视同销售,作购进和销售帐务处理,并计算相关税金,但有些企业在这种非货币性交易中,不结算,不走帐,摆脱银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监督,为偷逃流转税、虚减销售收入,隐瞒利润大开方便之门。
例如,某企业为一汽车生产厂家,将自己生产的汽车与一机床厂生产的机床进行易货贸易,该企业财务人员不作帐务处理,两种商品之间通过协商不存在差价问题。
八、材、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
企业了了逃避所得税,虚减利润,就采用办理假出库手续,虚列材料费用,人为提高产品成本。
如某企业在年终车间办理领料手续,填制领料单,而实际未领料,车间成本核算员根据领料单填写的用途,以产品生产用料和车间维修用料为名,分别作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帐务处理,年终,再以少保留在产品成本、多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的舞弊方式,将虚增的产品成本,人为地转入销售成本,相应地虚减利润总额。
九、货、票未到,不暂估入库
根据财会制度的规定,对于月末已收到的购入材料(但发票帐单未到),要暂估入库进行帐务处理,待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回。
但有些企业对于收到的这部分材料,月末不作帐务处理,造成帐实不符。
如审计人员在对某企业存货进行审计时,盘点库存实物与帐面金额不符,经详查,得知该企业购入的一批电机,已入库,但发票一直未到,企业财务人员没有进行帐务处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