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基本文体知识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是一种文体,它的目的是向读者解释、介绍或阐述某个事物、现象、原理、过程等。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客观、准确、清晰和有条理。
以下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
1.主题明确:说明文的主题应该明确,即要解释、介绍或阐述的对
象应该具体且清晰。
2.结构合理:说明文的结构应该合理,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三个部分。
开头部分用于引出主题,主体部分用于详细解释、介绍或阐述,结尾部分用于总结全文。
3.语言准确:说明文的语言应该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出现
错误。
同时,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词汇。
4.逻辑清晰:说明文的逻辑应该清晰,即文章的内容应该有条理,
各个部分之间应该有逻辑关系。
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5.使用说明方法:说明文中常常使用比较、分类、举例、因果、过程
等说明方法,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6.客观公正:说明文应该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主
观偏见。
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
7.注意段落过渡:说明文的段落之间应该有自然的过渡,使得文章
流畅,读起来不突兀。
以上就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说明文文体知识一、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二、说明文的特点: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
三、说明文的分类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
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五、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十种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作引用。
其作用:A.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的……特征。
B.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征。
C.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D.作比较::用……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的……特征。
E.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的……特征。
F.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G.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H.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
(备注: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I.摹状貌:形象具体地说明……的….特征。
说明文文体知识
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说明文,如《地球是圆的吗》和生动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及近等。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从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
学法指导一:【把握说明对象三法】①看题目或首尾段;②抓段首、段尾关键句;③归纳总结。
注意:事物说明文的题目一般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一般在开头或结尾的总结句交代说明对象。
学法指导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四法】①从文题入手概括;②从开头结尾段概括;③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④验证答案要点。
注意:尽量用原文中的原词与原句作答。
学法指导三:【辨析说明顺序方法】1.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
3.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
4.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
(4)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①举例子: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作用:举了××例子,具体、明确地说明了××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整理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整理说明文是一种以介绍和阐述事物、现象、方法等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其特点是客观、准确、清晰,注重事实陈述、论证和说明。
下面将对说明文的常见考点进行整理。
一、文章结构:1.开头段:一般通过引入背景、提出问题或者描述现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2.主体段:主要用来陈述事实、阐述原理、阐述方法、提出论证等。
这部分要求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用语准确。
3.结尾段:总结全文内容,可以给出建议、提出愿望或者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二、表达方式:1.逻辑说明:通过因果关系、推理论证等方式分析事物的起因、现状、结果等。
2.定义说明:对其中一事物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描述,给出定义、分类、特点等。
3.比较说明: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异同、优劣等。
4.实例说明:通过具体实例来论证或说明一些观点、现象或方法的可行性。
5.说明步骤:对其中一种操作、过程、方法等进行分步骤的介绍和说明。
三、语言特点:1.客观准确:说明文要以客观、准确的态度对待所论述的内容,避免主观色彩过重。
2.简练明了:说明文要求语言简练明了,避免使用复杂、晦涩的词语和句式,力求使内容易于理解和记忆。
3.科学规范:说明文以科学的理论、规则和方法为基础,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4.举例论证:为了使论述更加具体和易懂,说明文常常使用举例来论证和说明观点。
四、常见考点:1.阐述事物的定义、特性、分类、功能等;2.介绍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3.介绍事物的构造、原理、工作原理等;4.解释事物的现象、原因、规律等;5.说明其中一方法、技术、流程的步骤和操作;6.对其中一种观点、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
总之,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进行介绍和解释的文体,具有客观、准确、清晰的特点。
在写作中应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语言表达的简练明了以及逻辑严密性和科学性的要求。
考生在备考时要熟悉说明文的常见考点,结合实际写作练习,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四、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的顺序;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五、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十种: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引资料)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2引资料(作引用):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E、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3 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说明文文体知识
四、说明方法
• 1、下定义:就是用准确的、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
征、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这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 的一种说明方法。 • 1)笑是反映内心活动的一种面部表情。 • 2)石拱桥就是用石头做拱圈的一种桥梁。 • 3)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格式:××是××
一、 说明文的定义
• 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 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 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把握住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说 明对象的特征往往用形容词来概括(或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 )。
• 说明文的中心句由说明的对象加上说明对象的特征来构成。 说明文的中心句有全文的中心句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之分。
• 2.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等静物一般按空间方位的 顺序安排文章。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或俯视、或仰 视,或远眺、或近观,按一定方位,从前后左右, 上下四方,内外中心来说明事物。
• 3.逻辑顺序:按事物内部的联系安排文章。一般事 理说明文多用这种顺序。如因果关系、由现象到本 质的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相关关系。
• 1)雾像轻纱,扑朔迷离,充满浓厚的艺术氛围。 轻轻的薄雾,使山城显得格外亲切。
• 11、拟人法:把说明的对象当作人来写,使说明 的对象具有人的特点。
• 1)(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五、说明文的顺序:
•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文章。说明事物 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 使用程序,介绍人物传略常常采用时间顺序。
说明文文体知识
分类别
例如——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 可以称为“阵地战”,……。 作用分析 :这里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 者把风沙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 “阵地战”两类,然后分别就它们如何向人类 进攻及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做具体解说。因而条 理清楚,地说明了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
⑩、作引用: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 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 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 象的作用。)
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举例子 例如——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 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 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 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三千片竹简。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 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 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准确地说明 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 明、深刻的印象。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
空间顺序: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逻辑顺序:
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概括道具体 由表及里 由一般到特殊 由抽象到具体 由果溯因或由因溯果……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 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说明,从而 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 十多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 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代顺序、 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 顺序来写 。
(2)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 构或参观的过程。它着眼于建筑物的空 间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 或人们熟悉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 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 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牲,再 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 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 〔例子〕……人体含水约占人体的2/3,鱼 体含水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 90%以上。
(7)作诠释:就是解释说明,就是通俗的
介绍或解说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 作诠释和下定义常被混淆。下定义用语更为科学 严密,更侧重于揭示本质特征,作诠释则趋于通 俗平实地释解概念,分析性状。
〔例〕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漂亮, 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 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 有利于风媒传粉。如玉米和大麻的花, 就是风媒(花。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 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 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 “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 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 畅,不要拖沓、含糊。
朋友,再见!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 方式,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 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说明事 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 理,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 过解说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 因、关系、功用等特征,来介绍知识, 阐明事理的文体。
明文分类
①事物说明文(形状、构造,性质、 成因、关系、功用) ②事理说明文(发展变化的规律)
说明方法
⑴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标记:……是……,这就是……,叫……。 作用: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⑵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 事理。 标记:举例只举一部分。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作用:使所要说明的事物通俗、具体,以便读者理解。 ⑶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 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 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标记: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作用:条理清楚。
⑷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 出、具体生动。 标记:就是比喻。像、是、当作。 作用:说明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⑸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 一定有两个方面。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 标记:两种东西比。而、比……和……。 作用:突出,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⑹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 方法。 标记:数词,概数、确数。 作用:准确,具体说明了事物的某特征,令读者信服。
(7)引用说明: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 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标记:引用标记是引号,“说、认为”。 作用:印证。 (8)配图表:用图画表格。 作用:直观,一目了然。 (9)作诠释:解释、描绘。 (10)摹状貌:描写。 作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说明顺序
⑴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 常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 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 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整体到局部,如《苏州园林》 B、先主要后次要;《中国石拱桥》成就原因。 C、先原因后结果; D、从现象到本质; E、从一般到特殊等;
说明文文体常识
说明文文体常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
语言: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1、明确说明的对象,从而确定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的内容主要是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
依据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从而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
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个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十种常见的说明方法:1、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
增加文章可信度。
2、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3、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4、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理解,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5、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
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7、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8、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9、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
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10、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
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一说明文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注】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三、说明顺序:(1)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从南到北,从远到近从中间到四周从整体到部分。
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建筑物,景点)(2) 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
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
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3) 逻辑顺序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从主到次,从浅到深,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
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介绍抽象事理)四、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明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
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说明文文体知识
卷云的轻盈洁白
A、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方法: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与删掉后的意思进行比较,句子意思变成了
“…”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太绝对 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严谨性。
A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 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使用了 空间 顺序,对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 位置、预示的天气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列数 字、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 引用 等说明。
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体现关键词 )
举例子:具体形象地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 作比较: 突出强调地
+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
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
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
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 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 例题: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 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 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5.“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严谨性。
C、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例题:“天上
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 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 答: 1.不能。
2.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 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3.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说明文是一种宏观的文字组织形式,通过对其中一事物、现象或观点的客观描述和分析,来阐述其特点、发展、原理、规律等,以使读者了解和掌握所述事物的相关知识。
说明文主要采用客观、准确、简练的语言,以文字的形式传达对事物的描述和解释。
下面是说明文文体的主要要点。
1.文体特点:-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地描述、阐述事物为主要目的,避免主观色彩的介入。
-准确性:说明文要求准确、精确地描述事物的特点、发展过程等,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
-科学性:说明文通常关注于具有一定科学性的事物,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等。
-逻辑性:说明文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使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简练性:说明文通常力求简洁明了,在表达和阐述上避免冗长和重复。
2.文章结构:-引入:通过引入引起读者的兴趣,提出讨论的主题。
-背景:提供背景信息,使读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现状。
-主体:详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特点、发展过程、原理等内容。
-举例/案例:通过举例、引用案例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具体的实例,以加深理解。
-对比/对立:对事物进行对比或对立,突出其差异、优劣、优点等。
-总结:对文章中阐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要点。
-结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留下深入思考的余地。
3.语言特点:-客观准确:说明文要使用客观、准确的语言,避免个人情感和评价。
-简洁明了:说明文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避免冗长和晦涩难懂的句子。
-科学术语:根据说明的对象,可适当使用相关的科学术语,以确保准确性。
-逻辑关系:说明文要求准确的逻辑关系,通过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等方式组织叙述。
-具体实例:通过引用具体实例,可以更好地使读者理解和记忆所述事物。
-图表配合:在需要说明事物特点和数据时,可以使用图表等形式进行配合说明。
4.提高写作技巧:-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和面向的读者群体,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调整篇章结构:通过合理调整篇章结构,使其符合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层次结构。
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用以客观地说明或阐明,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它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原理等进行说明与解说,从而给人以科学的知识,阐明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2、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
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
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
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3、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和目的的角度,可分为:和。
(2)从说明语言的特色角度,可分为:和。
二、考查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内容: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给文章拟一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分析理解段落的作用。
1.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文章所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明确说明对象,首先要知道文章说明的是还是。
如果是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阅读事理说明文,则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答题技巧: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看(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二看,三抓等(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2.给文章拟标题。
标题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基本文体知识(一)、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的不同来分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
2、按语言的特色来分,可分为平实的说明文与文艺性的说明文(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指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练习:天外飞来准晶体巴雅尔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
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
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
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
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结构很特殊②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很差,易破碎。
(每要点2分;摘录原文语句“而准晶体的结构……破裂”的可得4分)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
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
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
”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
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
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
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
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
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
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
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
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
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
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3分)魏晋时期:个性解放唐朝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朝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节中引用《魏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说明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演变过程。
B.文章多处引用典籍诗句,真实地说明了古代服饰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追求。
C.中国古代服饰的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个性化追求。
D.文章意在告诉人们在继承中结合现代需求,设计符合时代特点的服饰精品。
参考答案:1.(3分)(1)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2)淳朴淡雅(3)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2.(3分)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
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3.(3分)C(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三)、说明的方式平实说明: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说明事物,简洁明了,易于被读者理解。
生动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例文: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选自《中国石拱桥》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选自《桥之美》练习:湿地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
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⑥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
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出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
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
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16.说明文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分。
请分析文章第①、第⑥两段画曲线的文字,其中,属于“平实说明”的是第______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生动说明”的是第___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6.①运用平实的语言,对湿地进行了客观、准确地说明,不加修饰,简洁明了,易于被读者理解(大意正确即可) ⑥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对生活在湿地上的动植物繁衍生息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意正确即可)(四)、说明文的顺序: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
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的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过程以及步骤的一种说明顺序,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考法: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具体说一下。
⑴模式:本文运用了……。
(结合文章进行说明)。
⑵变式:文中②③④⑤段能不能颠倒?为什么?模式:不能颠倒,本文是运用……的说明顺序来介绍××的,由××到××,颠倒后就改变了说明顺序,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条理性。
习题练习:保护环境,消灭豚草①豚草是一种世界性恶性杂草。
它与其他植物争水、争肥、争阳光的能力特别强。
豚草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是大田作物、谷料植物的两倍以上,因此,它可使许多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