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的研究
13 检 验 方 法
两组进行 比较 , 采用 SS I. PSO 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采用 t 检验。
加速 , 乳酸增多 , 造成乳酸酸中毒 , 酸中毒加重脑组织缺氧 、 脑水 肿, 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 ) 2 高血糖损 害脑血管内皮及基质 , 使脑
人 院 2h 4 内空腹血糖 /6 m oL 为高血糖组 ,2 , 中男性 > . ml , 1 f 4例 其
2 , 3例 女性 1 例 , 9 平均年龄( 2 56 岁 ; 6 . .) 正常血糖组 3 , 8± 2例 其 中男性 1 例 , 9 女性 l , 3例 平均年龄 (38 3) , 有患者糖 6. ±5 岁 所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 大量液体渗出 , 造成脑水 肿加 重 , 内皮受损 ,
2 结果
表1 显示 , 两组 比较 , 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正 常血
糖组严重 , 表明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加重神经功能缺损 。 表 2 显示 , 两组 比较 , 高血糖组治疗效果较 正常血糖组差 , 致残率高 , 预后较差 。
关注。 而应激 陛高血糖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 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
一
,
积极控制高血糖症越来越受到神经内科 医师重视 , 故本文对
注: 高血糖组 与正常血糖组 比较 , <O 1 P . 0
急性脑梗死应激 眭高血糖患者 的预后进行研究 , 现报道如下。
1 对 象与方 法
1 对 象 . 1
3 讨论
[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应激性高血糖 ; 预后
【 中图分类号】R 4 .3 73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 2 1 )8 16 0 6 3 90 (0 00 — 0 — 2
急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收治的151例急性脑梗死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7年全年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四季相似、男女性别无差异,发病年龄段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高达90%(136/151),常规治疗有效率约54.97%,病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
入院时血糖、血压值、就诊时间均对疗效无明显影响,16例病情恶化病例可见14例为侧脑室旁梗死,1例脑干梗死,1例基底节区梗死。
结论:急性脑梗死以60岁以上老年人高发,常规治疗疗效欠佳,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溶栓等各种有效治疗手段。
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
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合理诊治,会出现较高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1〕,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近几年对急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较少,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收治的151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1例急性脑梗死病例。
脑梗死诊断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要点〔2〕②并全部经头颅CT和DWI检查证实。
排除标准:①排除脑出血②陈旧性脑梗死③合并心衰、呼衰、严重感染病例等。
共151例,其中男74例,女77例,年龄41-94岁,平均71.44±11岁。
入院后均予抗血小板、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神经细胞活化剂、中药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2研究方法:收集病人流行病学资料及影响预后相关资料,制表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疗效标准: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结果1.季节分布特点1-3月份44人,4-6月份26人,7-9月份41人,10-12月份40人,四季发病率相似2.年龄性别分布特点40-49岁8人,50-59岁7人,60-69岁33人,70-79岁64人,80-89岁34人,90岁以上5人,其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高达90%(136/151)。
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分析
我 院于 2007年 l0月 ~2009年 8月收治的确诊为大面积脑
梗死病例 60例 (均符合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 制订的诊断标 3 讨 论
准 )。其 中男 37例 ,女 23例 。平均年龄 67.5岁 (>60岁 38例 )。
大面积脑梗 死预后 主要与 以下 因素相关。
糖尿病史者 16例 ,脑栓 塞 21例 ,脑血栓形成 39例 。主要症状 : 3_1 梗 死 部 位 及 面 积
早期识别 、早期 确诊 ,并于急性 期予 以有效 治疗 ,从而 降低 死亡
率 、减轻致残。
2 结果
经统计 学处 理 ,大 面积腑梗死 的预后与梗死部位及 面积 、能
1 材 料与 方法
否早期确诊 并得 到有效治疗 、血糖水平 、有无合并 症 、年 龄、梗死
1.1 一般 资料
形 成 原 因均 相 关 。 见 表 1。
恶化组(包 括死亡 与恶化者 ),非 恶化组 (包括治 愈 、进步及无 变 重 视早期 头 CT的间接 迹象 (以轻微 占位效应 出现频率最高 ,其
化 者 )。
次为豆状核境界模糊 ,早 期低 密度改变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和
表 1 影响大面积脑梗 死预后 的因素 列表分析(例 )
恶 化 非 恶 化
亡 21例(脑疝致死 13例 ,感染致死 3例 ,心衰死亡 2例 ,多脏器 时机 。在早期头 CT尚未显影H ,我们 即应依据其临床症状 、体征
功能衰竭死亡 2例 ,肺栓塞死亡 1例 )。60例病例 自然 分成两组 : (意识 障碍 、失语 、侧视 障碍 、完全瘫 、体 象障碍等 )判断病情 ,并
· 临床探 讨 ·
._ 一 一~ ~ Ⅲ_硼一一 一 … 一 2010年2月第48卷第6期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脂 质 可 在 高 血 压 导 致 血 管 内皮 损 伤 基 础 上 , 向血 管 壁 沉 积 , 是形
成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生 脑 梗 死 的重 要 病 理 基 础 。血 液 黏 稠 度 、 三
酰 甘 油 的 增 高 , 示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血 液 处 于 高 凝 状 态 , 脑 提 使
灌 注 区 与 平均 动脉 压 成 正 比 。王 黎 萍 等 研 究 发 现 进 展 性 脑 梗
急 性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 c t rg e sn ee rlifrto a ue p o rs ig c rb a na cin,
影 响脑 血 流 的 自主调 节 , 压 急 剧 波 动 或 升 高 均 可 影 响脑 的 灌 血
注 压 。 因此 , 压 应 维 持 在 ( 6 ~ 1 0 / 9 ~ 1 5 血 1 O 8 ) ( O 0 )mmHg。 2 血 糖 与 急 性 进 展 性 脑梗 死
急 性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临 床 症状 进行 性 加 重 的 病理 生理 机
每 升 高 2 7 o/ . 8mm lL发 生 病 情 恶 化 和 死 亡 的 危 险 性 分 别 增 加 l5 倍 和 l 3 _6 _8倍 。 另 外 , 尿 病 患 者 的 压 力 感 受 器 受 到 损 害 , 糖
既 往 有 糖 尿 病 、 激 性 血糖 升 高 、 岛 素 抵 抗 以 及 医 源 性 因 应 胰 素 均 可 使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中血 糖 高 于 正 常 水 平 。糖 尿 病是 缺 血
性脑血管病的 主要危 险 因素 , 是 进展性 脑梗 死 的危 险因素 。 也 B al 等 分 析 1 7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入 院 时 的 血 糖 与 预 后 的 hl a 6
影响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脑血 管病 ( VD) 是 神经 系统 常 见病 和 多发 病 , C , 病 死率 约 占所有 疾 病 的 l , 目前 人 类疾 病 三 大 O/ 是 9 6 死亡原 因之 一 。5 ~ 7 的存 活 者 遗 留瘫 痪 、 O O 失 语 等严 重 残疾 , 社会 和 家庭 带 来 沉 重 负担 。其 中 给 缺 血 性脑 卒 中 占较 大 比例 , 占全部 脑 卒 中病 人 的 约 8 以上… 。多 年来 , O 国家 非 常 重 视 脑 梗 死 的 防 治 研 究 , 各 个 方 面 开展 了广 泛 的研 究 工 作 。但 是 目 在 前 国 内 的相 关 研 究 , 多 数 尚停 留在 单 因 素 的分 析 大 或 回顾性 的研 究 , 尚缺乏 水平 较 高 的多 因素 、 瞻性 前 的系统性 研究 。急 性脑梗 死 临床 预后 相关 因素 的研 究 , 助 于提高 临床 医务工 作 者 的实 际 诊疗 水 平 , 有 降 低病 死 率 、 残 率 , 高 病 人 重 返 社 会 率 和 生 存 质 致 提 量, 减轻 患 者各项 负担 。 1 资料 和 方法 1 1 资料 病例 来源 于 2 0 . 0 5年 l O月 ~2 0 0 6年 l O 月期 间 在齐 齐哈 尔市第 一 医院 神经 内三科 连 续 的住 院患者 1 0例 , 3 所有 病例 均 为首 次发 病 , 院 前未 经 人
【 要 】 目 的 寻找 影 响 急性 脑梗 死 ( I患 者 临床 预 后 的 主要 相 关 因 素 。 方 法 选 择 了 9个 可 摘 AC ) 能 对 急 性脑 梗 死 患 者 临床 预后 有 影 响 的 因素 , 以发 病 后 四 周 末 与入 院 时减 少 的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百 分 数 为标 准 , 行 前 瞻 性 、 因 素 和 多 因素 联 合 分 析 的 研 究 。 结 果 对 10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研 究 表 进 单 3 明 , 响 急 性 脑 梗 死 预 后 的 主 要 相 关 因素 有 : 外 延 误 时 间 、 影 院 高血 压 、 高血 糖 、 中后 抑 郁 、 温 、 期 康 卒 体 早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3月第21卷第6期・125・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董玉婉(河南省封丘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封丘4533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3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31例和未发生组32例。
比较两组患者病灶位置、性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肝功能,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病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及中段脑梗死是诱发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V0.05)。
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女性、中段脑梗死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予以关注,并积极实施相关防治措施,以降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APCI)为临床常见急、重症,由多种原因造成脑部血供障碍,导致脑局部组织坏死,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叭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效果也较之前有所提升,但临床应用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存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现象,导致预后效果不良,因此,寻找APCI患者END发生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2~3]o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3例APCI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APCI患者END发生的影响因素。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AP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PCI后END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31例和未发生组32例。
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 4 ・ 4
成 , 扰细胞 内信号传导和激 活核酸 内切酶等途径 加重缺血损 干
害。这些 毒性反应在缺血半暗带尤为 明显,因此高血糖可能加 速了缺血半暗带脑组织 的死亡 。 本文高血糖组与非高血糖组
维普资讯
20 07年 6月第 4卷第 6 期
死亡 。 1 治 疗 , 4
11一般 资料 , 病例选 自 20 0 3年 1月 ̄2 0 06年 l 2月住院 的急性脑梗塞 病人共 4 0例 ,其 中男性 3 2 ,女性 1 8 ,年龄 3 8 2例 5例 6岁~ 9 ,平均年龄 6 . 2岁 5 7岁,糖尿病病人 7
I床研究 ・
27 6 第 卷 6 Wl e De 0 年 月 4 第 期 o Hl it 0 r a g d t s h
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叶 林
( 西荔 浦 县人 民 医院 广
5 60 ) 460
[ 摘
要] 本 文分析 了 40例经 CT证 实的急性脑梗 塞病人 , 8 发现不能进行溶栓 治疗 、 急性期血糖升高、 脑梗 塞的面积越 大、 溶栓 血糖 白细胞 梗塞面积
1 分 组 . 3
按经溶 栓治疗 的分为溶栓组 ,不经溶栓 治疗的为非溶栓 组 :按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 (6 1m lL > .m o / )与非高血糖组 :按
非 溶栓组 、多叶脑梗塞组 、高血糖组 、高白细胞组 治疗 的 疗效、有效 率、死亡率见表 。
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AB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ABI患者按生存与否分成两组,按统一标准分别整理两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最终入选的变量是梗死部位(χ2=11.565,P=0.001)、入院时意识状态(χ2=7.780,P=0.005)、梗死大小(χ2=7.706,P=0.007)、肺部感染(χ2=6.110,P=0.010)、发病至入院时间(χ2=6.296,P=0.012)、年龄(χ2=5.791,P=0.01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χ2=5.503,P=0.019)。
结论经统计分析,对ABI患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依次是梗死部位、入院时意识状态、梗死大小、肺部感染、发病至入院时间、年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Abstract】Objective Retrospective analyse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the brainstem infarction patients.To study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death of brainstem infarction.Methods Patients with brainstem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ir death or live.Progosis affected factors were managed respectively and analysed with logistic stepwise regession according to unique standard.Results The final selected variable were the location of focal lesions(χ2=11.565,P=0.001),the conscious disorder(χ2=7.780,P=0.005),the extent of focal lesions(χ2=7.706,P=0.007),pulmonary infection(χ2=6.110,P=0.010),time of onset(χ2=6.296,P=0.012),age(χ2=5.791,P=0.015),sleep apnea syndrome(χ2=5.503,P=0.019).Conclusion The significant affective factors to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brainstem infarction were location of focal lesions,the conscious disorder,extent of focal lesions,pulmonary infection,time of onset,age,sleep apnea syndrome by statistical analysis.【Key words】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Affected factors;Logistic stepwise regession analysis脑干梗死(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ABI)是威胁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多数患者发病急重,病情相对凶险,病死率相对较高。
影响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8 3 4 8 . 2 0 1 4 . 0 9 . 0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4 ) 0 9 1 0 7 5 — 0 3
Wa n g Ji e , Ch e n Ji n g , Xi o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i a o y i 。 , Li Gu a n g q i n
(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t h e Fi r s t Af f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 Ch o n g q i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4 2, Ch i n a;
1 . 2 5 7 N . O R= 1 . 0 3 2 ; 患 者年 龄 、 性别 、 入院时间 、 梗 死部 位 与 两 预 后 因素 均 无 关 联 。结 论 基 线 N I HS S评 分 、 梗 死 体 积 为 急 性 脑
梗 死短 期 预 后 的 独 立 危 险 因素 , 急 性 脑 梗 死 患者 应 配合 康 复 治 疗 以 改 善预 后 。
能缺损情 况, 住 院 统 一 纳 入 急性 脑 梗 死 临床 路 径 ( 相 同药物治 疗) , 间隔 1 5 d后 分 别 行 N I HS S评 分 和 改 良 R a n k i n量 表 检 查 。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 归 分析 各 影 响 因素 与 两预 后 因素 的 关 系 。结 果 以 两 次 NI HS S评 分 差值 作 为 因变 量 进 行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 归 分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激性血糖升高与其预后的关系
注 : 组 比较 P< .1 两 00 。 . 经功 能损 伤 程 度评 分 标 准 为 : 度 O~1 轻 5分 ; 中度 1 6~3 O分 ; 度 3 4 2 结 果 重 1~ 5 血 糖正 常组 和 血糖 升高 组 经 治 疗后 , 糖 正 常组 总有 效 率 明显 高 于 血 血 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照 19 99年《 世界卫生组织( O) WH 专家咨询报告 : 血 糖 尿病 的定义 、 断 、 型 与 糖 尿 病 的 并 发 症 》 , 腹 血 糖 ≥7 0 mo L 糖升 高组 , 糖正 常组 患者 恢 复优 于血 糖 升高 组 。 诊 分 J IA 0 T0 d C LⅡF I 咂D 1N
参 考文 献
N .1 21 o1 00
・3 51・ 1
其阴道给药的生物作用利用度大于 口服给药 的 3倍LJ 因此 其扩张和软化 6, 子 宫 颈 的作用 对 缩短 产 程至 关 重要 J 。 44 其他。本文作者经临床观察后认为: 当天依沙吖啶羊膜腔 内注 . ① 射 后 未立 即阴 道放 置 米 索前 列 醇 的原 因是 因为 放药 后 可 引起 的不 规 则 的子 宫 收缩 影 响 当晚 受术 者 的睡 眠 , 之其 引 起 的 不规 则 宫 缩 持 续 的 时 间不 长 , 加 而依沙吖啶所致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的作用 尚未开始 , 所获 的效果不佳 。② 注药后次 日上午放药可使受术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后 由外源性前列腺素诱发 宫缩, 继之 内源性 前 列腺 素 一并 作 用使 子 宫 收 缩规 律 有 效 。③ 临床 观 察 : 未 发现子宫不规则强直收缩 , 也从未出现由此所致的子宫破裂病例。④ 本文 统计 8.6 的产 妇在 3 时 内分娩 , 56% 6小 也就 是 说基 本 上 在 白 天分 娩 , 白天 不 管是 在 医 院或 计生 站 医务 人 员 多 , 时产 后 一 旦 出现 并 发 症 或 意 外 能更 好 产 更快 的抢 救 或 转 院 , 程度 地 保证 受 术者 的 生命安 全 。 更大
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血尿酸检测的意义
4O 2 ) 1710 8 ( —3 :4 —5 .
血,, A Yn/ lM an,U o,. h 6 o //o / ,Fhn 40 1 C u Te11Hs t fPA I a 3OO,C/a  ̄ u pa u h n
U l A d1 t f n T NH i r d ) e o / a e ee i A 一
【 l Ab s
mao iflntl Bod 2 o ,0 ( )737 8 i fn inao . l ,o3 12 3 :8—8 . l l ir o l 1
5 L uh X,B b nJ ,ma ad J a t ao J S n r A,e 1. ashp ii y tei,ouin ta B s e cdn snh ss slt o
2 Nioa c lsG. e n u M , r u A,e /. e e eio e ce c n a ai Bnon Pot e la S v r r n d f i n y a  ̄ l n i i ⅡI a c mie e p e sn ie e cd n P o a a c S 2 O c x r si g l rh p ii . r e N i Ae d S. U A, O 2, v l i
9( )49-6 1 9 7 :5640 .
c i n  ̄ i nl d2i t d a nr
i m c. l d 2O ,0 ()2 l-8 1 c ieBo ,0 4 13 7 :8622 . o ( 稿 日期 :06 l o 收 20 一l 一2 )
左室射血分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线化疗后应用的控制效果及预后[J]・海南医学,2020,31(4):418-421.[6]安富荣,沈金芳.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5,12(2):158-160.[7]陈青,于法明,刘月芬,等•卡培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J].肿瘤学杂志, 2019,25(12):1037-1041.[E]胡佳楠,徐益元,李廷,等•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肿瘤学杂志,2019,25(6)(587-590.(收稿日期:2020-0E-10)左室射血分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李软霞脑梗死是发展中国家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心力衰竭。
这种联系机制包括血栓的形成、内皮功能障碍和脑自动调节功能障碍等[1]"心力衰竭不仅增加脑梗死的风险,而且增加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叫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是一种早期心力衰竭,在超声心动图无创检查中显示心脏结构的改变。
射血分数在50%~70%之间为正常值,射血分数!30%患者中有近一半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3]°Byun等⑷的研究表明,低射血分数与心源性脑卒中预后有关。
然而丄$EF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
因而,本研究旨在评估LVE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符合2010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5]"入选标准:①发作24h内入院;②CT或磁共振成像(MRI)已明确脑动脉血管内存在凝块;③完成1年随访。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急性脑出血;③心脏瓣膜病;④未经治疗的活动性感染;⑤房颤病史;⑥严重心、肝和肾功能不全者;⑦恶性肿瘤。
根据出院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将mRS"3组(!=14)和mRS<3组(“=48)。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 是 暂 时 的 , 能 自发 性 下 降 ; 种 一 过 性 血 压 升 高 和短 暂 都 这 血 压 升 高 后 的 自行 下 降现 象 ,在 急 性期 脑 梗 死 中是 因 是果 , 目前 尚不 完全 明 确 。其 中血 压 升 高及 下 降 的 时 间差 异 不完 全
+ 一
脑 血流 量 与 脑 动 、 脉 的 压 力差 成 正 比 , 脑 血 管 阻 力 静 与
或 消 失 . 现 为“ 表 峰谷 ” 坦或 呈 “ 杓形 ” 甚 至 “ 变 反 , 峰谷 ” 失 ; 消
代 谢及 功 能 障 碍 . 见 . 种 效 应对 维 持 脑 血 流 的 稳 定 是 非 可 这 常重 要 的 ,由于 个 体 的差 异 ,这 一 I 临界值 可 以 下浮 动 1 ~ 0
成 反 比 , 以 , 均 动 脉 压 的 降低 或颅 内 压 的 升 高 都 可 使 脑 所 平 的 灌 注 压 降 低 : 常情 况 下 . 正 当脑 血 流灌 注 压 在 一 定 的 范 同
(0 10 6 — 6 mmHg 内波 动 时 . 体 可 以通 过 小 动脉 和 毛 细 血 管 ) 机
动 脉 压 低 于 6 mmHg时 . 导 致 脑 灌 注 不 足 , 起 脑 细 胞 的 0 会 引
2 . 压 的 昼 夜变 化 正 常 人群 昼 夜 血 压 的 曲 线 波动 呈 “ 2血 双 峰 一 谷 ” 长 柄 勺状 变 化 : 间 2 3时血 压 最 低 , 的 夜 ~ 至凌 晨 后 血 压 呈上 升趋 势 , 午 8 9时 达 高 峰 , 上 ~ 以后 又 逐 渐 下 降 , 下午 至 4 6时达 另 一 峰值 。血 压 的这 种 昼 夜节 律 是 机体 活动 的一 种 ~ 适 应 性 调 节 , 保 护 心 、 、 等 器 官 的 结 构 与 功 能 是 有 益 对 脑 肾 的 。然 而 , 多 研 究 中发 现脑 梗 死 后 8 %患 者 昼 夜 节律 改 变 众 5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由于脑血管的梗塞造成脑部血流不畅,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这种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两个常规检测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炎症状态和红细胞的变异性,很可能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RDW和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潜在作用。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血液常规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尺寸和形态的变异程度。
一般来说,RDW升高说明红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变异性增加,这往往与机体的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等情况密切相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DW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在急性脑梗死方面,RDW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RDW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一项发表在《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患者的RDW水平与脑梗死灶的大小和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即RDW水平升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另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发现,高RDW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和残疾率明显增加有关,提示了RDW在急性脑梗死预后中的潜在作用。
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后机体内最早产生的炎症标志物之一,而其水平的升高也往往与机体的炎症状态和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方面,hs-CRP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而在脑血管疾病领域,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也备受关注。
RDW和hs-CRP作为两个常规检测指标,很可能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产生影响。
它们的升高可能反映了机体的炎症状态和红细胞的变异性,这些因素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各类脑梗死的发病情况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
为避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短期内产生不良结局,熟悉引起ACI 的相关性因素及其短期内的变化就显的尤为重要,对于该病的预后具有深远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感染、卒中史、意识丧失、代谢综合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 ,NIHSS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 )分型是脑梗死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体温、偏瘫、发病年龄、高血压、高血糖、早期康复、内科并发症梗死面积大小、部位及主要并发症是影响ACI 短期预后的主要因素[1]。
笔者选择我院(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住院治疗的349例ACI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短期内产生不良结局的相关性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连续住院、资料完整的349例ACI 患者,其中男193例,女156例,平均年龄(63.36±11.76)岁。
所有患者发病时间≤15d ,均经头颅磁共振或头颅CT 确诊,且排除脑出血意外,所有症状都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或临床上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即快速出现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且持续时间超过24h 。
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登记,包括一般资料、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TOAST 分型结果。
1.2方法349例ACI 患者,均行MRI 或CT 检查确诊,观察脑微出血(CMB )的发病率和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 -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陆永权1马玉苹21.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启东226200;2.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目的探讨造成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ACI )短期不良结局的相关性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及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综上所述 , 心理干预护理 能够有效地改善恢复期 精神分裂
患者焦虑 、 抑郁 的情绪 。 4 参考文献
[ I ] 罗 炯, 马 辛, 母生梅 , 等.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 疗精 神分裂症 的疗效和安全性研 究 [ J ] .中华精神科 杂志 , 2 0 1 0 , 4 3
虑、 抑郁的心情 , 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性 , 改善社会功能 。
者的精神症状及 自 我认知力可在药物辅助下 得到不 同程度改 善, 此阶段为精神分裂症的恢复期 。患者可在此 阶段 回归到社 会, 可出现一系列精神分裂恢复期心理情绪问题。 心理干预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 , 在 临床其他精神 疾病中取得较高效果 J 。研究显示 , 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反 应性精神病的症状 , 并且改善患者 的预后l 4 】 。用于恢复期精神 分裂患者护理较少报道 , 本组研究主要通过护理人员 主动与处 于精神分裂恢复期患者交流沟通 , 耐心地讲解精神分裂疾病发 生、 发展和转归 知识 , 帮助 患者稳定 情绪 , 避免患 者 的焦虑情
区 的血 流量 , 缓 解患 者 的神 经 功 能 损 伤症 状 等 。在 不 同 时 问 窗
辛伐他汀等进行治疗 。对照组 : 对照组患者使用 阿司 匹林 、 辛
伐 他 汀 等 药物 进行 治 疗 。 1 . 2 . 2 护 理 方法 : 对照组 : 常规 护理 。对 患 者 进 行 生 命 体 征 的 观察 监 测 、 告 知患 者 、 患 者 的家 属 , 治 疗 中 的相 关 注 意 事 项 。观 察组 : 护理干预。
代药物应用 , 2 0 1 0 , 4 ( 2 ) : 2 1 4 .
[ 收稿 日 期: 2 0 1 4 — 1 0 — 1 0 编校 : 李晓飞]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贺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及示范项目T R E V O 取栓支架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疗效对比(贺科转201808039)通信作者:林传行,E m a i l :l i n c h u a n h a n g@126.c o m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黄德波,林传行,周远方,毛献泉,许福观(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贺州542899) 摘 要: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㊂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 a n k i n (m R S )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 R S ɤ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 R S ȡ3)组21例㊂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 评分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㊁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㊁责任闭塞动脉㊁侧支循环㊁取栓次数㊁复合再通方式)㊁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㊁颅内出血转化㊁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㊂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㊁侧支循环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㊁责任闭塞动脉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㊂结论 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㊁侧支循环㊁责任闭塞动脉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㊁血管再通率高㊁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㊂关键词:脑梗死;大动脉闭塞;支架取栓;预后;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 74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01-0041-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0.01.007A n a l y s i s o f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o f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a o r t i c o c c l u s i v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H u a n g D e b o ,L i nC h u a n h a n g ,Z h o uY u a n f a n g ,M a oX i a n q u a n ,X uF u g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H e z h o u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H e z h o u 542899,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nC h u a n h a n g ,E m a i l :l i n c h u a n h a n g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o f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a o r t i co c c l u s i v e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w a s m a d eo nt h e p r o gn o s i so f50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a o r t i co c c l u s i v e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t r e a t e dw i t h 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c c o r d i n g to m o d i f i e d R a n k i nS c a l eS c o r e (m R S )a t 90d a y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s ,29p a t i e n t s (m R S ɤ2)o f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a n d21p a t i e n t s (m R S ȡ3)o f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c o n t r a s tw a s c a r r i e do u t o n t h eb a s e l i n e d a t a (u n d e r l y i n g d i s e a s e s ,a g e ,g e n d e r ,p r e o p e r a t i v eA S P E C Ts c o r e a n d p r e o pe r a t i v eN I H S Ss c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s t a t u s (o n s e tt o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t i m e ,r e s p o n s i b l eo c c l u s i v ea r t e r y ,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n u m b e rof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m e t h o d so fv a s c u l a r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t r e a t m e n t r e s u l t s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r a t e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24h N I H S Ss c o r e ,i n t r a c r a n i a l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f o r m a t i o n ,d e a t h ),a n dt h ev a r i a b l e s w i t hs 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f u r t h e r a n a l y z e db y m u l t i v a r i a t el o g i s t i c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i no r d e rt oi d e n t i f y i n d e pe n d e n tf a c t o r st h a ti n f l u e n c e p a t i e n t p r og n o s i s .R e s u l t s Th e r e w e r es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c o m b i n e d d i a b e t e s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N I H S Ss c o r e ,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24h N I H S S s c o r e ,r e s p o n s i b l e o c c l u s i v e a r t e r y,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t o n e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l l P <0.05).M u l t i v a r i a t eL o g i s t i cr e g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t h a tt h e r e w e r e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r a t e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t o n e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24hN I H S S s c o r e (a l l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D i a b e t e s ,p r e o p e r a t i v eN I H S Ss c o r e ,c o l l a t e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 ,r e s p o n s i b l eo c c l u s i v e a r t e r y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 24hN I H S S s c o r e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f o r m a t i o na t o n e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r e t h 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g th e p r o g n o si so f p a t i e n t s .G o o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o f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h i g h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r a t e ,h i g h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to n e 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n d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i n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24h N I H S S ㊃1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20,2020,V o l 35,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c o r e a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K E Y W O R D S:b r a i n i n f a r c t i o n;a o r t i c o c c l u s i o n;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p r o g n o s i s;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对于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获得血管再通仅有13%~18%[1],再通率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5年连续发表5项前瞻性对照研究表明,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效果,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协会(A H A/A S A)推荐,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前循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从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获益(I级推荐,A 级证据)[2]㊂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通过门诊及电话回访,使用90天改良R a n k i n(m R 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 R Sɤ2分)组29例和预后不良(m R Sȡ3分)组21例㊂1.2入组标准(1)年龄:18~80岁;(2)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 I H S S)评分ȡ6分,并符合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标准;(3)发病时间ɤ6小时;(4)颅脑C T检查排除脑出血,A l b e r t a卒中项目早期C T评分(A S P E C T)评分ȡ6分,(5)患者诊断和静脉溶栓的排除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3]㊂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3治疗方法取栓支架均采用T R E V O取栓支架(史赛克公司,美国,4ˑ20mm),所有患者术中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以S e l d i n g e 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置入动脉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责任闭塞动脉,评估侧支循环,在路径图及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通过闭塞血管,经微导管将T R E V O支架取栓系统释放于闭塞动脉,静置3~5分钟后取出取栓系统,造影复查是否血管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系统(T I C I)Ⅱb或Ⅲ级为再通良好,如血管未再通,以相同方法重复取栓,取栓不超过5次,如仍不通畅,改用其他办法复合治疗,如球囊扩张㊁支架置入㊁尿激酶动脉溶栓等,血管再通后观察20分钟,如血流持续通畅,停止手术;如果操作时间超过3小时血管未通畅,也停止手术㊂围手术期及术后管理:取栓治疗后即刻或神经功能恶化(N I H S S评分增加ȡ4分)复查头颅C T了解有无出血转化,3天后再次复查头颅C T/M R I评估梗死面积,入院后均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推荐意见进行围手术期治疗[3],并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㊂1.4观察指标回顾性分析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评分㊁术前N I H S S评分)㊁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㊁责任闭塞动脉㊁侧支循环㊁取栓次数㊁复合再通方式(桥接治疗㊁动脉溶栓㊁血管扩张㊁支架置入)]㊁诊疗结果(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血管再通率㊁颅内出血转化㊁死亡)等㊂(1)基础疾病:糖尿病㊁高血压㊁心房颤动㊂(2)侧支循环:采用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 S I T N/S I R)标准对脑血管造影侧支循环量化分级为0~4级[4]㊂(3)责任闭塞动脉:颈内动脉㊁大脑中动脉㊁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联合病变㊁椎动脉㊁基底动脉㊁椎-基底动脉动脉联合病变㊂(4)血管再通效果评价:采用T I C I血管灌注分级系统评价,血管再通ȡⅡb级及Ⅲ级确定为血管再通良好,再通率= (Ⅱb级+Ⅲ级例数)/总例数ˑ100%㊂(5)安全评价:比较治疗1周内颅内出血转化率㊁1个月内病死率等,颅内出血转化采用欧洲急性卒中合作组(E C A S S)-Ⅱ分型标准,分H I1㊁H I2㊁P H1㊁P H24个类型[5]㊂(6)疗效评价:使用90天改良R a n k i n量表(m R S)评分[6],m R S评分ɤ2分定义为远期预后良好,m R S评分ȡ3分定义为远期预后不良㊂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㊂对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以明确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基线资料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合并糖尿病(10.34%v s42.86%)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13.52ʃ5.81v s18.95ʃ5.4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合并高血压及心房颤动等基础疾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见表1㊂㊃2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x-ʃs,岁)术前N I H S S评分(x-ʃs,分)术前N I H S S评分ɤ13分[例(%)]术前A S P E C T评分(x-ʃs,分)基础疾病[例(%)]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预后良好组2920961.83ʃ10.4613.52ʃ5.8118(44.83)9.1ʃ5.421(72.41)3(10.34)9(32.23)预后不良组2114766.86ʃ9.5918.95ʃ5.405(23.81)9.57ʃ1.1218(85.71)9(42.86)8(35.11)χ2/t值0.031.743.367.181.181.267.060.27 P值0.860.090.0010.0070.240.260.0070.602.2诊疗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侧支循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㊁取栓次数㊁复合再通方式(桥接治疗㊁动脉溶栓㊁球囊扩张㊁支架置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㊂表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组别例数发病-再通时间(x-ʃs,h)侧支代偿(x-ʃs,级)取栓次数(x-ʃs,次)复合再通方法[例(%)]桥接动脉溶栓支架置入球囊扩张预后良好组296.35ʃ1.641.24ʃ1.022.62ʃ1.152(6.90)3(10.34)2(6.90)2(6.90)预后不良组216.23ʃ1.420.67ʃ0.903.1ʃ1.582(9.62)3(14.29)1(4.76)1(4.76)χ2/t值0.252.121.260.110.180.100.10 P值0.800.040.260.740.670.750.752.3血管闭塞部位与预后关系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责任闭塞动脉位于大脑中动脉(65.51%v s 19.05%)㊁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联合病变(0.00%v s23.8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责任闭塞动脉位于颈内动脉㊁椎动脉㊁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㊂表3两组不同血管闭塞部位比较[例(%)]组别例数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预后良好组293(10.34)19(65.51)0(0.00)3(10.34)5(17.24)1(3.44)预后不良组214(19.05)4(19.05)5(23.81)2(9.52)5(23.81)1(4.76)χ2值0.76610.5887.6720.1300.3280.055 P值0.3810.0010.0060.7420.5670.8152.4治疗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13.00ʃ5.71v s22.10ʃ5.47)㊁血管再通率(100%v s66.67%)㊁颅内出血转化(17.24%v s47.6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㊂表4两组治疗结局的相关指标比较组别例数术后24hN I H S S评分(x-ʃs,分)血管再通m T I C I分级[例(%)]ɤⅡaȡⅡb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例(%)]出血转化亚型[例(%)]H I P H1P H2病死[例(%)]预后良好组2913.00ʃ5.710(0.00)29(100.00)5(17.24)1(3.45)4(13.79)0(0.00)5(17.24)预后不良组2122.10ʃ5.477(33.33)14(66.67)10(47.62)1(4.76)4(19.05)5(23.81)7(33.33)χ2/t值3.3611.248.7730.0550.2507.6721.729 P值0.0010.0010.0320.8150.6170.0060.1892.5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侧支代偿良好㊁血管再通级别越高,预后越好,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恶化㊁术后1周出血转化越高,预后越差,见表5㊂㊃3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5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O R值P值95%C I下限上限糖尿病1.1361.1021.9434.6440.1630.53640.234侧支代偿-3.0711.1926.6340.0460.0100.0040.480阻塞动脉-0.650.3026.4670.9370.8300.5181.695术前N I H S S评分1.3051.6931.5443.6870.2140.47128.870术后24hN I H S S评分2.5211.0445.43612.4450.0201.494103.638血管再通率-4.3061.0816.4670.0130.0110.0000.373术后出血转化2.2281.7404.5569.2810.0331.20071.7893讨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灌注,最大限度挽救可逆性损伤的脑细胞[7]㊂临床研究已证明机械取栓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快速㊁高效再通的治疗方法[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推荐机械取栓为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恢复血管再通一线治疗方法(I 级推荐㊁A级证据)[3]㊂本研究显示,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率为82.00%,术后90天预后良好率为58.00%,病死率为26%,结果与M o h l e n b r u c h等[9]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利于患者远期预后的改善且不增加病死率㊂单因素对比显示,远期预后良好组与远期预后不良组在合并心房颤动与高血压等基础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 评分㊁平均取栓次数㊁术中血管再通方式㊁病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合并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评分㊁侧支循环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责任闭塞动脉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侧支循环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既往大量研究表明,合并高血糖的脑卒中患者预后不利[10-13],高血糖使血液中乳酸水平增高,加重脑细胞水肿;糖尿病患者线粒体缺陷风险增大,线粒体缺陷可加速内皮细胞凋亡[14];糖尿病患者动脉脆性增大,可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15]㊂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治疗预后更差,但采用多因素分析结果为阴性(P>0.05),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糖尿病患者病例数量少有关㊂术前N I H S S评分是临床评估卒中严重程度常用工具,同时对预测卒中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16-17],S a l l u s t i o等[18]研究结果显示术前N I H S S评分预测预后的准确性达84.1%,术前N I H S S评分越低,患者远期预后相对良好,反之亦然㊂本研究预后良好组术前N I H S S评分也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也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㊂目前关于术前N I H S S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界值尚存争议,国外学者Y a g h i 等[19]认为,将术前N I H S S评分界值定为13分来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研究也同样以术前N I H S S评分13分作为界值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的科学性仍有待于多中心㊁大样本研究证实,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㊂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改变反映取栓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或恶化,研究表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或者恶化,将影响其远期预后[20-21],本研究也发现,预后不良组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㊂M o r i等[21]研究发现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参照M o r i等研究标准,将患者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较术前N I H S S评分ȡ4分或死亡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本研究中,两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M o r i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因此术后24小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㊂本研究发现,不同责任闭塞动脉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预后良好,颈内动脉联合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其他部位血管闭塞差异不大㊂大脑中动脉闭塞预后良好,考虑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取栓材料多以大脑中动脉研发,导致取栓成功率较高有关,本组病例全部使用4.0m mˑ30mm T R E V O取栓支架,大脑中动脉闭塞取栓成功率95.65%,明显高于其他闭塞动脉㊂颈内动脉联合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有文献报道与闭塞血管管径大,血栓负荷重,导致血管再通率较低,以及患者串联病变,缺血范围大,远端侧支代偿不良等有㊃4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关[22],也有文献报道,对于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进行支架取栓治疗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较其他大血管闭塞高[23],具体的原因有待于今后更多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㊂目前临床研究表示[2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能单纯依赖发病时间窗预判,更重要的是脑组织窗,良好侧支循环可延长缺血脑细胞再灌注组织窗,同时减少再灌注损伤,来自意大利的S a l l u s t i o n 等[18]研究发现,侧支循环是预测急性脑梗死临床结局的有效预测因素;B e r k h e m e r等[25]研究显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从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获益最大,对于侧支循环不良或无侧支循环的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获益较小者甚至不能获益,良好的侧支循环及灌注状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良好结局的强有力预测因素㊂本研究也发现预后良好组侧支循代偿的情况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发现,侧支循坏ȡ2级患者可从机械取栓治疗中得到更好的临床预后㊂血管再通是恢复脑血流再灌注前提,血流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半暗带及改善患者预后有效方法,既往大量研究明确血管再通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再通患者在早期N I H S S评分㊁90天m R S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无血管再通患者[26-27]㊂本研究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行L o g i s t i c多因素分析结果同样为阳性㊂因此血管再通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血管再通率越高,患者预后良好率越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血管再通患者均能得到良好预后㊂颅内出血转化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闭塞性脑梗死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J e f f r e y等[28]对2015年五项大型取栓试验数据汇总观察支架取栓并发症,取栓组颅内出血转化并发症大约在4.4%,均高于对照组,而实际临床研究发现更高,北美S o l i t a i r e 支架取栓治疗研究中报道颅内出血转化并发症9.9%[29],我国多中心研究颅内出血转化16.0%[30],并且取栓治疗中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病死率可达18.4%[31],因此颅内出血转化风险会影响机械取栓患者最终的临床结局,这种并发症有可能最终抵消急性血管再通带来的获益㊂目前关于出血转化与临床结果关系研究,E C A S SⅠ㊁E C A S SⅡ研究结论较为一致的是P H2型出血转化与早期神经症状加重和3个月死亡相关,P H1型与早期症状加重有关,但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而H I型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32-33],本研究发现预后良好组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转化亚型方面,发现H I型及P H1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P H2型,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 C A S SⅠ㊁E C A S SⅡ研究完全符合㊂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分析发现,在P H2型出血转化患者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不良(P<0.05)㊂因此,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率越高,相应的预后情况越差,尤其是P H2型出血转化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㊂综上所述,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评分㊁侧支循环㊁责任闭塞动脉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而侧支循环代偿良好㊁血管再通率高㊁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血管再通率高㊁侧支循环ȡ2级患者预后可能良好,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恶化㊁术后出血转化患者预后可能不良,特别是出现P H2型出血转化患者,但本研究尚存在较多局限性,如样本量小㊁观察指标不充分,病例可能存在抽样偏倚,因此有必要大样本㊁多中心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㊂参考文献:[1] C h u a n g YM,C h a nL,L a i Y J,e t a l.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o f t h e c i r c l eo f W i l l i s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e s s s y m p t o m a t i c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h e m o r r h a g e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w i t h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JC r i tC a r e,2013,28(2):166-172.[2] P o w e r sW J,D e r d e y nC P,B i l l e r J,e t a l.2015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 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c u s e d u p d a t e o f t h e2013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r a r l y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r e g a r d i n g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aG u i d e l i n e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 t h e 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5,46(10):3020-3035.[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4] H i g a s h i d aR T,F u r l a n A J,R o b e r t s H,e ta l.T r i a ld e s i g na n dr e p o r t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 c e r e b r a l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f o r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03,34(8):109-137.[5] H a c k eW,K a s t eM,F i e s c h i C,e t a l.R a n d o m i s e d d o u b l e-b l i n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o f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w i t hi n t r a v e n o u s a l t e p l a s e i n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s t r o k e(E C A S SⅡ).S e c o n d E u r o p e a n-A u s t r a l a s i a n A c u t e S t r o k e S t u d y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J].L a n c e t,1998,352(9136):1245-1251.[6] K h a t r i R,V e l l i p u r a m A R,M a u dA,e t a l.C u r r e n t e n d o v a c u l a r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C u r r㊃5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a r d i o lR e p,2018,20(6):46.[7]J a u c hE C,S a v e rJ L,A d a m e H P,e t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e a r l y m a n a g e m e n to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ag u i d e l i n e 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 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3,44(3):870-947.[8] C a m p b e l l B C,H i l lM D,R u b i e r aM,e t a l.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 o fs o l i t a i r es t e n tt h r o m b e c t o m y i n d i v i d u a l p a t i e n t d a t 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 s[J].S t r o k e,2016,47(3):798-806.[9] M o h l e n b r u c h M S,B e h r e n sL.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s t e n t r e t r i e v e r s i na c u t e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i o l,2014,35(5):959-564.[10] A l l o u b a n i A,S a l e h A,A b d e l h a f i z I.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n dd i a be t e sm e l l i t u sa sa p r e d i c t i v e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s t r o k e[J].D i a b e t e sM e t a bS y n d r,2018,12(4):577-584.[11] C h e n R,O v b i a g e l e B,F e n g W.D i a b e t e s a n d s t r o k e:e p i d e m i o l o g y,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a n d o u t c o m e s[J].A mJM e dS c i,2016,351(4):380-386.[12] G u j j a rA R.D i a b e t e sa n dS t r o k e:M o r et h a n j u s ta c c e l e r a t e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J].S u l t a n Q ab o o s U n i v M e dJ,2018,18(3):e261-e263.[13] M a p o u r eY N,B aH,A y e a hC M,e t a l.A c u t e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h a v e p o o r e ro u t c o m e s t h a n t h o s ew i t h p r e v i o u s l y d i a g n o s e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J].J S t r o k e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8,27(9):2327-2335. [14]李贵福,马朝晖,罗望池,等.S o l i t a i r eA B型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取栓术3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2):98-102.[15] K e i s u k e M,T a k a h i k o I,S o u S,e t a l.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a g g r a v a t e s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f t e r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v i a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d e f e c t s l e a d i n g t oe n d o t h e l i a l a p o p t o s i s[J].P L o SO n e,2014,9(8):e103818.[16] B a r n a r dE B,M o r r i s o n J J,M a d u r e i r aR M,e t a l.R e s u s c i t a t i v ee n d o v a s c u l a r b a l l o o n o c c l u s i o n o ft h e a o r t a(R E B O A):a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g a p a n a l y s i so ft r a u m a p a t i e n t si n E n g l a n da n d W a l e s[J].E m e r g M e d J,2015,32(12):926-932.[17] K i m MN,K i m H J,H w a n g S H,e t a l.S e q u e n t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o f c o e x i s t i n g a o r t a-t o-p u l m o n a r y a n d c o r o n a r y-t o-P u l m o n a r yv e i nF i s t u l a e[J].A n nT h o r a cS u r g,2015,100(6):2354-2357.[18]S a l l u s t i oF,M o t t aC,P i z z u t oS,e t a l.C Ta n g i o g r a p h y-b a s e dc o l l a t e r a l f l o wa nd t i me t o r e p e rf u s i o na r e s t r o n gp r e d i c t o r so fp r e d i c t o r s o fo u t c o m e i ne n d o v a s c u l a r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r o k e[J].JN e u r o i n t e r vS u r g,2017,9(10):940-943.[19] Y a g h i S,H e r b e rC.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i f f u s i o n M R I-d e f i n e d i n f a r c t v o l u m e a n dN I H S S s c o r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m i n o ra c u t e s t r o k e[J].J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7,1(9):109-111.[20] K h a r i t o n o v aT,M i k u l i k R,R o i n eR O,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e a r l y 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 so fh e a l t hs t r o k es c a l ei m p r o v e m e n tw i t h v e s s e l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a f t e r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1,42(6):1638-1643.[21] M o r iM,N a g a n u m a M,O k a d a Y,e ta l.E a r l y n e u r o l o g i c a l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w i t h i n24h o u r sa 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r t-p at h e r a p yf o r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T h e s t r o k e a c u t em a n ag e m e n tw i t hu r g e n tr i s kf a c t o ra s s e s s m e n t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r t-p ar e g i s t r y[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2,34(2):140-146.[22]赵迎新,王志坚,张维君,等.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桡动脉闭塞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 30(6):491-493.[23]S u g i u r a Y,Y a m a g a m i H,S a k a i N,e t a l.P r e d i c t o r s o fs y m p t o m a t i c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e a f t e r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 i n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w i t h l a r g e v e s s e l o c c l u s i o n[J].J S t r o k e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6,26(4):766-771. [24]皮成慧,王君,张荣举,等.颅内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4):212-215.[25] B e r k h e m e rO A,J a n s e n I G,B e u m e rD,e t a l.C o l l a t e r a l s t a t u so n b a s e l i n e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i c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t r e a t m e n te f f e c t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r o x i m a la n t e r i o rc i r c u l a t i o n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6,47(3):768-776.[26] K h a r i t o n o v aT,M i k u l i k R,R o i n e R O,e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e a r l y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o fH e a l t hS t r o k eS c a l e i m p r o v e m e n tw i t h v e s s e l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a f t e r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1,42(6):1638-1643.[27] K h a r i t o n o v aT V,M e l o T P,A n d e r s e n G,e ta l.I m p o r t a n c eo f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r o k ew i t ha n dw i t h o u t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S t r o k e,2013,44(9):2513-2518. [28]J e f f r e y L,S a v e r,M a y a n k G o y a l,e ta l.T i m et ot r e a t m e n tw i t h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n do u t c o m e s f r o m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AMA,2016,316(12):1279-1288.[29] Z a i d a tO O,C a s t o n g u a y A C,G u p t aR,e t a l.N o r t hA m e r i c a nS o l i t a i r eS t e n tR e t r i e v e rA c u t eS t r o k e r e g i s t r y:p o s t-m a r k e t i n g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r e s u l t s[J].JN e u r o i n t e r vS u r g,2014,6(8):584-588.[30] H a oY,Y a n g D,W a n g H,e ta l.P r e d i c t o r sf o rs y m p t o m a t i c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ea f t e r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o f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7,48(5):1203-1209.[31] R a y c h e v R,J a h a n R,L i e b e s k i n d D,e ta l.P r e d i c t o r sa n dc l i n i c a l r e l e v a n c e o f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f t e r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f o r a n t e r i o r l a rg e v e s s e l o c c l u s i o n s t r o k e:am u l t i c e n t e r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1122p a t i e n t s[J].A J N R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36(12):2303-2307.[32] F i o r e l l iM,B a s t i a n e l l oS,v o nK u mm e rR,e t a l.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w i t h i n36h o u r s o f a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w i t h e a r l y c l i n i c a l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a n d3-m o n t ho u t c o m e i nt h e E u r o p e a n C o o p e r a t i v e A c u t eS t r o k eS t u d y I(E C A S S I)c o h o r t[J].S t r o k e,1999,30(11):2280-2284.[33] V o n K u mm e r R,B r o d e r i c k J P,C a m p b e l l B C,e ta l.T h eH e i d e l b e r g b l e e d i n g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b l e e d i n ge v e n t saf t e r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a n d r e p e r f u s i o n t h e r a p y[J].S t r o k e,2015,46(10):2981-2986.收稿日期:2019-10-12编辑:张卫国㊃6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前、后循环梗死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前、后循环梗死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对比分析王春芳;臧大维【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其中前循环梗死76例(ACI组),后循环梗死33例(PCI组)经M 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梗死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后发现,PCI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ACI组(P=0.000).ACI组高脂血症发病率高于PCI组(P=0.000).糖尿病是P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是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等临床指标后发现,ACI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PCI组(P=0.000),而PCI组空腹血糖水平、随机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ACI组(P均<0.05).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为前、后循环梗死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循环梗死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后循环梗死患者,而空腹血糖、随机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则是后循环梗死患者较高.【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22【总页数】4页(P3026-3029)【关键词】前、后循环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作者】王春芳;臧大维【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前、后循环供血区以顶枕沟为界,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
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四种类型:全前循环梗死(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ACI)、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和腔隙性梗死[1]。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脑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内的固有血栓形成或者外源性栓子栓塞所导致的,一旦发生,患者的神经功能就会迅速受损,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临床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深入了解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以及临床效果观察,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做出贡献。
同时,通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和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助力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更好地了解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深入研究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预后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对于揭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2. 正文2.1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正文: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大脑血管阻塞而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的病理过程。
它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要] 目的 观察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因素, 分析糖代谢情况、 腹围、 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 中量表( N I H S S ) 评分、 低分子肝素试验( T O A S T ) 分型是否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 采 用前瞻性研究设计, 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病例 7 6例, 测量腹围, 确定糖代谢情况及 T O A S T分型, 入院及发病 2 周或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 I H S S ) 评分, 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比较预后良好 ( N I H S S 差值≥4 ) 及预后不良( N I H S S 差值 < 4 ) 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 腹围、 基线 N I H S S评分及 T O A S T分 型的差异。结果 糖代谢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良好比例为 2 9 / 3 7 , 而糖代谢异常者为 1 4 / 3 9 , 差异 P= 0 . 0 0 0 ) 。基线 N I H S S 高者预后相对较差( P= 0 . 0 1 1 ) ; 腹围数值对早期预后无影响( P= 有统计学意义( 0 . 7 7 0 ) , 不同 T O A S 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4 6 2 ) 。 结论 糖代谢情 况、 基线 N I H S S 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后明确相关, 而腹围、 T O A S T分型对早期预后无影响。 [ 关键词] 脑梗塞; 预后; 危险因素 [ 中图分类号]R 7 4 3 . 3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2 6 7 9 0 ( 2 0 1 0 ) 0 5 0 4 6 0 0 3 T h ea n a l y s i so fi n f l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o fe a r l yp r o g n o s i s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i cs t r o k e S O N GT i a n , Z H A N GY a q i n g , Z H O UY o n g , Z H A OX i n g q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 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T i a n t a n H 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1 0 0 0 5 0 , C h i n a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u t h o r : Z H A N GY a q i n g , E m a i l : y a q i n g z h a n g 0 4 0 1 @y a h o o . c o m . c n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 i n f l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 o f e a r l y p r o g n o s i s o f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a n di d e n t i f yw h e t h e r g l y c o m e t a b o l i s m , a b d o m i n a l c i r c u m f e r e n c e , b a s e l i n eN I H S Sg r a d eo r T O A S T( T r i a l o f O r g1 0 1 7 2i n A c u t e S t r o k eT r e a t m e n t )t y p i n gt ob ei t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f a c t o r s . Me t h o d s 7 6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7 2h o u r s )w e r ec o n s e c u t i v e l yb r o u g h t i n t o o u r 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 G l y c o m e t a b o l i s ma n da b d o m i n a l c i r c u m f e r e n c e o f a l l , s t r o k e s w e r e c l a s s i f i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r e c o r d e d . B a s e do nt h e 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a n dl a bf i n d i n g s T O A S Ts c a l e .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 o f H e a l t hS t r o k e S c a l e ( N I H S S )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o na d m i s s i o na n dd i s c h a r g e .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d i v i d e di n t og o o d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a n d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 a c c o r d i n gt o N I H S Si m p r o v e m e n t ( r< ≥4o 4 )f r o ma d m i s s i o nt od i s c h a r g e . R e s u l t s B e t w e e nt h et w og r o u p s , t h e r ew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i ng l y c o m e t a b o l i s m( P= 0 . 0 0 0 )o r b a s e l i n eN I H S S( P= 0 . 0 1 1 ) . N e i t h e r a b d o m i n a l c i r c u m f e r e n c en o r T O A S Tt y p i n gw a s 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g n o s t i cf a c t o r o f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 C o n c l u s i o n A b n o r m a l g l y c o m e t a b o l i s ma n dh i g hb a s e l i n e N I H S Sa r e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s i nt h ee a r l ys t a g e . [ K e yw o r d s ] B r a i ni n f a r c t i o n ; P r o g n o s i s ; R i s kf a c t o r s
·4 6 0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 0 1 0年 1 0月第 1 3卷第 5期 C h i nJ C l i nH e a l t h c , O c t o b e r 2 0 1 0 , V o l . 1 3 , N O . 5
·论著·
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宋田, 张亚清, 周永, 赵性泉
a 2
糖代谢情况 正常 2 9 ( 7 8 . 4 ) 8 ( 2 1 . 6 ) 异常 1 4 ( 3 5 . 9 )
b 2 a
腹围 0 ≤9 2 1 ( 5 8 . 3 ) 1 5 ( 4 1 . 7 )
c 2
基线 N I H S S > 9 0 2 2 ( 5 5 . 0 )
b
0 ≤1 3 7 ( 6 4 . 9 ) 2 0 ( 3 5 . 1 )
, 而对腹围数值和低分子肝素试
验( T O A S T ) 分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糖代谢 情况、 腹围、 基线 N I H S S和 T O A S T分型与急性脑梗 死早期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寻找两者之
作者简介: 宋田, 主治医师, E m a i l : s o n g t i a n 1 2 9 1 @1 2 6 . c o m 通讯作者: 张 亚 清, 主 治 医 师, E m a i l : y a q i n g z h a n g 0 4 0 1 @y a h o o . c o m . c n
1 . 3 排除标准 ( 1 ) 年龄 < 1 8岁; ( 2 ) 静止性脑梗 死; ( 3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4 ) 脑梗死后出血转换 及脑出血; ( 5 )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 4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完成基线 N I H S S 评分。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标准按照 1 9 9 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 O ) 制定的诊断标准。测量平 卧位经髂嵴点的腹部水平围长作为腹围数值。待辅 M R I +M R A 、 T C D 、 颈 助检查完善后根据病史、 查体、 O A S T分 部血管超声、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确定 T 型。发病 2周或出院时( 以先发生者为准) 由同一 I H S S评分。比较前后两次 N I H 研究者再次评定 N 评分, N I H S S 差值≥4者为预后良好, N I H S S差值 S S < 4为预后不良。 1 . 5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 P S S1 3 . 0统计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 方检验。 2 结果 2 . 1 糖代谢情况、 腹围、 基线 N I H S S与预后 糖代 谢正常 的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早 期 预 后 良 好 比 例 为 2 9 / 3 7 , 而糖代谢异常者早期预后良好比例为1 4 / 3 9 , P= 0 . 0 0 0 ) 。腹围数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值与急 性 脑 梗 死 早 期 预 后 无 明 显 相 关, P值 为 0 . 7 7 0 。基线 N I H S S较高者 的 预 后 相 对 较 差 ( P= 0 . 0 1 1 ) , 见表 1 。 2 . 2 T O A S T分型与预后 不同 T O A S T分型的急性 脑梗死患 者 的 早 期 预 后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4 6 2 ) 。无论是大血管病变、 小血管病变, 还是心 源性栓塞、 血液系统疾病、 药物滥用等少见病因以及 。 病因不明者, 其早期预后均无明显差别, 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