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生物进化过程,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成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续上表课堂作业1.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2.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相同进化 D.相互选择3.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4.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右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5.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龟种群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___。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教学突破通过具体实例,归纳种群的概念要点,进而提出种群基因库的概念,重点指出基因频率是分析和描述基因库中基因组成的重要概念,并指导学生练习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分析影响其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而讨论自然界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一定发生的,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学法:阅读分析法、计算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引入复习达尔文进化论并导入新课。

承上启下问题探讨(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请同学们利用该学说分析案例。

案例:有一种蛾的翅色是浅色(基因型为ss),偶然出现一黑色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Ss),且S对s是显性,若黑色翅比浅色翅更适应环境(1)这一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2)该个体中的有利基因S,如何保留?(3)即使Ss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都是黑色个体吗?(分组讨论,提问学生代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研究生物进化必须要研究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变化。

例3、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

例色盲: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

7.2.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7.2.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教师解难
种群中突变的特点: 突变数很大、随机、不定向
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可遗传变异、不定向
结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当堂训练
在经常刮海风的克格伦岛上,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
能飞的翅异常发达,不能飞的翅退化。这些昆虫都不易被暴风刮到海里去,因而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试据此分析: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3、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什么决定?
明确学法阅读、思考、ຫໍສະໝຸດ 组讨论。学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116,回答
检测提问
1、什么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的突变是否就是基因突变?为什么它们只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而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3、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什么?

生生互动
⑴ 此岛上昆虫的祖先存在着个体_____,说明______ 一般是不定向的。
⑵ 风暴对昆虫起了______作用。
⑶ 这个现象说明了定向的_____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⑷ 凡是存活下来的昆虫都是适应环境的,这是______的结果,而且是通过 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⑴ 差异 ;变异 ⑵ 选择 ⑶ 自然选择 ⑷ 自然选择;生存斗争




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生物学
课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3、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什么决定?

生物必修二教案2.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生物必修二教案2.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学生以导学提纲为学习路线图,自学教材,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
理解并能填写种群的概念;
通过分析认识到研究生物进化必须要研究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变化。
学生自学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并提出问题
议(12min)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并监控各组情况
学生首先讨论完成以上思考问题,然后完成导学提纲中题目,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学、群学,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这节课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并思考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之处,引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一个内容
使学生回顾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意识和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思(7min)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并尝试计算,教师观察学生的自学行为,找出优缺点,在总结时加以提点。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识记并理解知识点
检(5min)
简单习题的检测:ppt呈现,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总结学生的解题思路。
学生利用一分钟整理思路,起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答案
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深化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二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大纲标准描述
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中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和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其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2、阐明物种形成的过程;3、分析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及三个基本环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探究“达尔文雀”的进化过程,阐明物种形成的过程。

3、通过对比“达尔文雀”和“四倍体西瓜”的形成,概况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和三个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达尔文雀”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3、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部分内容,是在从分子水平研究进化原因的基础上,对生物进化的进一步研究,在生物进化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面建议从生命进化观的视角,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进化的实质及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这对建立物种形成过程的模型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学生在还学习了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对理解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欢迎同学们来到生物课堂,感悟生命之美,我们先来欣赏一个短片。

刚才的视频像我们展示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各个小岛之间截然不同的地理风貌以及生活在岛上的13种地雀。

早在1835年,年轻的达尔文随着“贝格尔号”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了这13种地雀,并把他们制成标本带回英国研究,最后将他们写进了《物种起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基因频率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新课改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学生已经知道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基础。

2.教材的加工与改造根据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简单的处理,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部分,充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基因频率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中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打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掌握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同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全面学习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了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对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也已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的事例,利用已有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对未知进行探究,归纳出所要获得的知识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四、教学课时:4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问题探讨引导组织学生回答〖提示〗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多。

思考讨论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情景1: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1.〖问〗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该绿色个体能被选择下来吗?2.如果该绿色基因能很好的生活下来,他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后代?思考回答只有通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给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种群和物种基因库和基因频率计算基因频率思考与讨论〖总结性讲述〗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教案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搜集相关电子图片和生物进化有关的影音文件或f1ash,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2.制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提纲(1)通读课文。

(2)复习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思考知识链接提出的问题。

(3)登陆此站http://[情境创设]复习提问: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变异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师生互动]引入(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是必然的,为什么?学生回答: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五种因素,并指出变异是普遍的,是绝对的,所以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必然的。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变异的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提问: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自由发表看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启发、引导)教师讲述: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型的改变,而基因型和基因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不会发生变化。

而可遗传变异则不同:突变和重组都是基因和基因型发生了变化,进而基因频率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得出结论:可见,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导致下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教师讲述:在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统称为突变。

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的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一样。

因为只有基因发生改变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才能改变基因频率。

而基因重组中基因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是基因型频率。

提问: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上有关内容,即可得出结论。

教师讲述:自然界生物进化是有方向的,生物具有普遍的适应现象。

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它们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吗?学生活动:进行讨论。

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某些观点,与现代遗传学所揭示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之间引发的问题冲突开始问题探讨: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生物个体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该种生物的某一群体中才能传递、扩散,这个群体就是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探讨种群的定义] 学生举例说明种群的例子。

种群与种的区别;种群是繁殖的单位;研究生物性状的维持和变化不能立足于个体的变化,只能以种群为单位。

因此,要从研究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入手(引出基因库的概念)。

2、[过渡]某种昆虫的翅色是灰色(基因型为aa),偶然出现一绿色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Aa),如果绿色翅与灰色翅比较,更适应环境。

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这一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该个体中的有利基因A,怎样才能世代传衍下去?即使Aa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都是绿色个体吗?通过该问题的探讨,可以使学生发现,某个体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Aa)的有性生殖的后代,还会出现aa的个体。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提出种群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达到《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基本概念。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依据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以及使学生能定量讨论种群基因组成特点、定量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普遍、最根本的影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因此本小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其中“定向”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应该安排学生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严密,安排有学生讨论和探究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本小节教学,应该使学生尝试和模仿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大致思路如下。

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

页 1 第2.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7.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7.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3什么是基因库?一个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如何计算?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115“思考与讨论”,回答
检测提问
1完成课本表格。
2此结果出现的前提必须是什么种群?需满足什么条件?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当堂训练
某植物大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C )
该变异对生物的存活有什么影响?
学习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明确学法
阅读、思考、小组讨论。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114-115,回答
检测提问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什么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研究?
2什么是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生物学
课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教学重点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入课题
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人教版必修2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19

人教版必修2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19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第一学期教学案__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___ ___高二年级生物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布置作业】1.生物学家根据物种的生物学概念,将过去曾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物种的鸟归为同一物种。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这两种鸟( )A 生活在同一地区B 彼此可以自然交配C 外形几乎完全相同D 生活在不同的地方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 产生生殖隔离D 改变了基因频率3.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包括哪些层次上的()A 基因多样性B 细胞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的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D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包括()①突变②过度繁殖③自然选择④生存斗争⑤生殖隔离⑥地理隔离⑦基因重组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⑦7.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自然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进化8.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潜在的最危险的结果是()A 丧失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B 有害基因的频率将增大C 进一步导致生殖隔离D 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加剧。

高一下学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高一下学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材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1部分的内容。

这是一节理论性非常强的课,表面上看似简单,但要从数学角度量化生物进化的本质,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教学中应在简单评价了达尔文进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之后,着重于“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从个体水平上升华到种群水平”方面的阐述,使原有进化理论得以修正和扩展。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有关生物进化内容的学习,以及本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的介绍,学生对拉马克的进化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的同时,讨论了它的局限性,为修正和扩展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埋下了伏笔,也为本节继续讨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主要内容,只是认知水平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完成基因频率的计算,并以此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 运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基因频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突破策略:通过最基本的概念,让学生主动讨论并得出与基因频率计算有关的两个公式,并强调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设计思想】《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首先回顾我们在前面章节学习的变异的类型,是不是所有类型的变异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呢?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适当补充。

达尔文曾很明确的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在三种类型的可遗传变异中我们把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

也可以说突变和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可是我们学过,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有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那它如何能对生物进化起作用,作为进化的原材料呢?此外,突变还有一个不定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突变的基因对应的性状不一定是适合能够被长期保留下来的,而我们知道自然界中进化是有方向的,可见提供原材料的突变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那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中的“探究”内容根据材料中的提示,与学生核对计算结果。

讨论并解决讨论题部分。

总结:课本黑体字,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其中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并且发生在配子中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

学生思考。

并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实例回答该问题。

引出下一个内容。

学生阅读“探究”中的资料,做出合理的假设,同时计算并完成表格。

学生假设: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型发生了定向改变。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教材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的内容。

【设计思路】以解释“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某虫效果下降”这一生活现象,导入教学,通过设置问题串“个体死亡后,携带的有利基因后永远消失吗?”“这个种群繁殖若干代后,亲、子代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达尔文认为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质,达尔文并不知道,你知道吗?”“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吗?”引出现代进化理论四个观点的探究学习,即:进化的单位、实质、原材料、方向。

其中,重点学习了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这四个概念,学会计算种群基因频率。

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比较现代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异同。

再用现代进化论观点解释:长期使用农药,为何某虫效果下降?【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规律的本质、变异和育种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教学,学习好本节内容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学以致用和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

基于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设置好一系列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还采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于重点的突破,我采用了以概念为主,挖掘它的内涵和外延,并针对学生理解误区上的问题进行辨析和练习,及时归纳总结。

对于“计算种群基因频率”这个难点的处理上,我进行了讲练结合法,进行变式练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请学生上台进行成果演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同学间合作的美丽,让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为自主探索,主动求知的过程。

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导”和“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教师展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的进化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根据桦尺蠖的进化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为什么?
回答: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因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是一个种群,个体之间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实现基因交流,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1.物种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物种?物种又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图、各岛屿的植被情况和不同特征的地雀。

然后用地理知识估算岛与岛之间的距离,了解各岛屿的生存条件。

最后让学生根据地雀的特征和岛屿生存条件将地雀安放在适宜的岛上。

讲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都起源于同一个物种,是南美雀类的后代。

请同学们分析,它们形态特征形成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加拉帕戈斯群岛之间的水域起了什么作用。

回答:起到地理隔离的作用。

过渡:一个种群由于地理环境原因被分割成了许多个小的种群——这种隔离称为地理隔离。

被地理条件隔开的小种群的基因组成或基因频率起初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提问:根据基因突变的随机性的特点,长期的隔离对不同岛屿上地雀小种群的基因组成有什么影响?
回答:由于突变是随机的,被分割的小种群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突变。

由于地理隔离,各种群间没有基因交流,因此一个种群中的突变自然不会引起另一种群的改变。

提问:根据不同岛屿的生态环境特点分析14种地雀形成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回答:由于地理隔离,各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因而有不同的选择方向。

即,不同种群选择保留下的基因不同,使分开的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这就是14种地雀形态特征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

讲述: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在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上有了显著的差异,若再次相遇仍能交配和繁殖可育后代,这样的不同种群称之为亚种。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不同的虎亚种。

如果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不同种群个体之间形成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新物种就产生了,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因此说:物种形成的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新物种形成的过程进行的十分缓慢,往往需要成千上万代甚至更长。

资料分析(P120)
提示:(1)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一样。

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不会。

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3.小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地理隔离
生殖
隔离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自然
选择
种群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4.旁栏思考题(P121)
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现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5.技能训练(P122)
提示:
(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

假说乙: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

(2)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洪水的作用。

(3)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

(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6.作业
教材P121“练习”一、二。

基础题
1.(1)√;(2)√;(3)√。

2.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发生了突变,由于突变的随机性,同样的突变没有发生在峡谷南侧的种群中。

由于这两个种群被河流隔开,
彼此没有交配的机会,也就是没有基因的交流,所以两个种群发生明显的分化,有可能演变成两个物种。

拓展题
提示:雄虎和雌狮杂交生出的后代是虎狮兽,雄狮和雌虎杂交生出的后代是狮虎兽。

目前还没有虎狮兽和狮虎兽交配并生出可育后代的证据。

对人们让虎和狮杂交生出更具观赏价值后代的做法,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

补充资料:1981年,世界首例狮虎兽诞生于法国,2001年病死。

2002年8月22日,我国首例虎狮兽在南京红山动物园降生,仅7 天就夭折了。

2002年9月2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动物乐园降生了3只虎狮兽,仅1只成活。

2003年3月27日,在湖南长沙世界之窗降生了1只虎狮兽。

国内还有从国外引进狮虎兽进行饲养、供游人观赏的事例。

对于让虎和狮杂交的做法,有专家认为这在科学研究上价值不大,但是在商业上具有一定价值。

有专家认为,对待野生珍稀动物,人类最应当做的是进行保护,让它们自然繁殖,而不是人为改变其自然繁殖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