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译文及注释
李白《山中问答》译文及注释
《山中问答》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
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
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闲:安然,泰然。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⑷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李白——《山中问答》
李白——《山中问答》李白——《山中问答》李白——《山中问答》【年代】:唐【作者】:——《山中问答》【内容】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
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山中问答[唐] 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②,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③,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白《李太白全集》。
②何意,一作“何事”,为什么。
栖,栖息,这里是隐居的意思。
碧山,又名白兆山,在今湖北省安陆县境内。
③窅(yao咬)然,深远的样子。
〔解析〕富庶安定的盛唐社会,使“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的年轻诗人李白,产生了施展政治抱负的强烈愿望,“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做一番安社稷、济苍生的轰轰烈烈事业。
于是二十五岁的李白“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始了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全国漫游。
本篇大约就作于这一时期。
安陆境内,有一座风景优美的碧山,李白经常去那里栖息、盘桓。
他对碧山的流连,引起了人们的疑问,这首《山中问答》就是李白用诗的形式作的答复。
“问余何意栖碧山”:从别人的这种疑问中,透露出诗人对碧山有着特殊的喜爱,一入碧山,竟是要乐以忘返。
不然,偶一登临何至于引起人们的疑问呢! 是呀,既然要建功立业,为什么又要在青峦碧崖间隐居呢?“笑而不答心自闲”:只是微微一笑,却并不直接作出回答。
诗人的心境,就像那悠然自得的白云一样,闲适淡泊得真够可以!“桃花流水窅然去”:碧山之中,灼灼其华的桃林、潺潺远去的流水,映入诗人的眼帘,使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难以抑制,于是脱口而出——“别有天地非人间”。
“别有天地”已经说明另有一种世界了,但诗人觉得意犹未足,还要进一步用“非人间”三字加以强调,提醒我们,这确实是与人世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李白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有着由衷的热爱,他“观奇遍诸岳”(《望黄鹤山》),写出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赞歌。
祖国山河的壮美自然是令诗人神往、使诗人礼赞的一个原因;但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一面,乃在于这个山水世界与人世不同。
诗人通过游历、通过寻找施展政治抱负的活动,逐渐认识了官场的腐败、社会黑暗的一面。
山中问答唐李白古诗解析
山中问答唐李白古诗解析
山中问答,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闲适自然的诗歌,描绘了自己与山间老儒的问答,表现出了诗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个性和自由恣肆的生活态度。
一、诗歌翻译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二、诗歌分析
1. 诗歌背景
李白在山间漫步,遇见了一个老儒,便与之问答。
描绘了山间的美景和诗人天然的个性。
2. 诗句分析
(1)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首句是诗人与老儒对话的开端,他问自己何以栖息在这片碧山之间,
轻轻地一笑不答,因为此时此刻陶醉在自然之中,心早已自得其乐。
(2)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此句则是表现出山林的美丽。
词句运用得楚楚动人,很棒。
李白在皎清晨光中沿着涡流的河水或者山间小径漫步,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美丽风景,尤其是桃花,见证了极致的美景。
在这里,诗人仿佛听到了神秘的灵魂在绝美的世界中徜徉,体现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境界。
三、诗歌赏析
山中问答可谓是李白风格的典范之作,题材与表现方式都体现了李白的诗歌特色。
首先,此诗启发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感知,因为自然本身就是极其美丽的。
其次,这首诗善于用语言显现李白的个性,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精神。
最后,咏史时,我们需要放下大音符并做到深度阅读,当代人同样能在古人的作品中感受到他所向往的世界,进而对自然产生更深层次而清醒的认识,逐渐学会珍惜自己所经历的世界。
《山中问答》翻译及赏析
《山中问答》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山中问答》翻译及赏析《山中问答》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意思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意思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意思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李白〔唐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
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释
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篇1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余:我。
栖: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县内,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读书处。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译文1: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译文2:问我为何隐居在碧山,笑而不答内心一片安闲。
桃花片片随着流水远去,真是另有一番美好不是烦恼的人间所能比及。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李白《山中问答》鉴赏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⑴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
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
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创作背景】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
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
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
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
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
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
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
自闲。
”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
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
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
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
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
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
此诗当作于李
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李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中问答/山中答俗人问唐代: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标签生活、隐居、典故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
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释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
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⑴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
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
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创作背景】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
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
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
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
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
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李白《山中问答》诗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诗赏析李白《山中问答》诗赏析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
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李白诗词《山中问答》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山中问答》诗意赏析李白诗词《山中问答》诗意赏析《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赏】: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
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
《山中问答》古诗赏析
《山中问答》古诗赏析《山中问答》古诗赏析《山中问答》古诗赏析1【作品介绍】《山中问答》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8卷第5首。
【原文】山中问答作者: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⑴余:我。
⑵栖:居住。
⑶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⑷闲:安然,泰然。
⑸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⑹别:另外。
⑺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及赏析
山中问答[唐] 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
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
《山中问答》原文翻译习题
《山中问答》原文|翻译|习题《山中问答》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中问答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山中问答》原文唐代: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翻译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
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释⑴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山中问答》练习题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A.无可奈何花落去B.风住尘香花已尽C.簌簌衣中落枣花参考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C。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山中问答》是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生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味,也反应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全诗语言朴实,转接轻灵,开朗流畅,浑然天成。
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照,蕴意幽深。
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原文】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⑴,笑而不答心自闲⑵。
桃花流水窅然去⑶,别有天地非人间⑷。
【说明】⑴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念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翠绿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稳,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打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断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家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 y ǎo )然:指幽静遥远的样子。
《庄子 ;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还有一种境地。
别:此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 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有人问我为何隐居在碧山。
我浅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绽放,流水杳然远去。
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创作背景】李白以前多次隐居山林。
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
出川此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
此诗看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期间。
【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味,也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
诗以发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原文】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余:我。
栖: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县内,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读书处。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译文1: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译文2:
问我为何隐居在碧山,笑而不答内心一片安闲。
桃花片片随着流水远去,真是另有一番美好不是烦恼的人间所能比及。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李白《山中问答》鉴赏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
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
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
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而诗在风格上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
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
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
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