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分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方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白纸、小棒、画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产生A、师: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的个儿特别高,瞧,这位同学都赶上老师的身高了,“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高吗?”生:1米62厘米(1.62米)。
师:是够高的,老师真羡慕你,小小年纪就长这么高,咱们班有刚刚1米高的吗?(没有)有没有2米高的?(没有)有3米高的吗?(没有)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B、出示课件:这些饼,我们可以用3个来表示,而这些呢可以用4个来表示,再请大家看这半个饼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师: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人们发明创造了一种新的数——也就是分数。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一)复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1、师:今天是3月19日,正好是老师的生日,我订了一个生日蛋糕,我们家一共四口人来分这个蛋糕,你们看这样分行吗?你认为这个蛋糕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生:平均分。
)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每人分到蛋糕的四分之一。
)2、这里的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3、指出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4、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 分数的意义(2课时)
1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45~4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把一袋重3千克的水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水果的几分之几?不能分成整千克数,那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全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新课1.分数的产生。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内容。
(1)请一个学生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1米怎么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课件呈现情景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2.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内容。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明确:①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②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
③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2)讨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为什么?明确:能用分数表示,第一个用14表示,第二个用12。
(3)概况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总结:①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②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学习分数单位。
出示教材第46页“做一做”。
(1)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7篇)
小学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有关单位“1” 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在课堂上,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用心听讲的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会不会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孩子是什么?错误中成长的天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啊。
星期天,亮亮妈妈去逛商场了,商场里的沙发坐垫正在打折,亮亮妈妈想买一套。
但是,她遇到麻烦了,她不知道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呀。
亮亮妈妈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亮亮,量一量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好吗?遗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
亮亮呀可聪明了,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说,妈妈,家里还有一条丝巾,和你戴的丝巾一模一样,我用丝巾量好吗?用丝巾量,这个办法很好啊。
亮亮开始量沙发了:沙发的长正好是两个丝巾的长,沙发的宽么,哦,沙发的宽比丝巾的长度短许多,亮亮把丝巾对折后再量,沙发的宽比对折后的丝巾短一些,亮亮把丝巾折了三次后再量,这时沙发的宽正好是三折后丝巾的长。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导学导探,建构分数1、整体感知①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能结合下面的图形说说1/4的含义吗?②请看第5副图,老师有点纳闷,2个面包和1/4是什么关系?③这5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数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师总结: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来表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精编).doc
观察刚才的5个图,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了一个整体。
观察图1~5图1图2图3图4图5教学札记课题最大公因数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课题最小公倍数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重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难点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复习引入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2.求30和42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合作探究二、教学过程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最终5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最终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科书第46页内容。
教学目标:1、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2、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及组成。
3、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学具准备:圆片、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一条线段,一套茶杯图,一盘面包图,一堆糖图。
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磁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1、师:(出示课件)先来考考大家的观察力,估一估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2、师:这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的意义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有了问题,就有了目标,相信大家会更加努力。
这节课我们就从四分之一开始探究师:想不想亲自动手表示?为了活动的的顺利进行请看温馨提示: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下面请以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种材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下面开始吧!同学们完成的可真快,下面请完成最快的这个小组来先来给大家汇报,下面请做好听的准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表示,先商量一下你们的汇报顺序。
小组汇报:生1:把小圆片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表示。
师:同意吗?展示学生作品,和他一样用小圆片的同学,请举起你们的小圆片,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生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
师: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展示学生作品。
生3:把4个小磁铁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
在分之前你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4个小磁铁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吗?老师指导集合圈,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更像一个整体了,这明明是一个小磁铁为什么也可以用表示?这一个小磁铁是谁的?生4、把一盘面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过关检测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5÷8= 24÷25=
2、填空: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 )。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现在来复习一下,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填入适当的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0ml=( )l 200ml=( )l
569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5平方分米=( )平方米
2、 表示( )个 。
7÷8表示: (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合作探究:
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我们刚才复习部分的内容,根据分数的意义,说一说你有哪些解法,下面分组讨论,看看哪一组同学能有新的发现。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请同学们拿出圆片和剪刀分组动手操作,想一想有哪些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单。
3、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展示交流:
小结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被除数÷除数=
A、你能举出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商的例子吗?小组分组进行。
B、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上面的式子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
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课题:分数的意义
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这一章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用具(如分数模型、卡片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你吃了2份,那么你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我会用PPT课件呈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分数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同时,我会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分数就是除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运算练习,如分数的加减乘除。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
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小明拿走了3个,小明拿走了篮子里苹果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巩固分数的知识。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操作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分割工具和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到分数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呈现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拓展活动,比如自己设计一些分数的运算题目,或者用分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60—62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多个物体也可以平均分,然后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每小组材料:12根小棒,正方形、圆形涂色纸各一张,细绳一根,相同的物体9个。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师:我们以前学过很多的数,这里有一个老朋友(出示41),认识它吗?这是什么数?2、关于分数,你了解一些什么?(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分数的产生等)3、师:看来大家了解得真不少,还想进一步了解它吗?4、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板书)【设计意图】以老朋友见面的方式复习旧知,唤起学生的记忆,“关于分数,你了解些什么?”让学生全面地炫耀(复习)有关分数的所有知识,使课堂中常见的“要我说”变成“我要说”。
二、进一步认识:一个物体平均分1、你能用正方形、圆形纸片或细绳表示出41 吗?(学生操作)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学生汇报,展示:、 生1:我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41;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41; 生3:我把一根细绳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41; 4、小结:把一个物体……(板书)三:感知:“一些物体”平均分(一)、出示:4个乒乓球1、师: 这里有几个乒乓球?(4个)一个物体可以平均分,4个乒乓球能不能平均分,然后用41表示呢? 2、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认为不能。
把4个乒乓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所以每份不是1/4;生2;我认为能。
因为在这里把4个乒乓球看作一个整体;生3:我认为能。
因为把4个乒乓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4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本章学习目标:1.复习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二、课前准备: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准备教学所需的教辅资料和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1.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定义;–分子、分母的含义;–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分数的约分与通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及性质,能灵活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的约分与通分方法。
五、教学过程安排:1.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
2.新知讲解(15分钟):–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介绍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3.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15分钟):–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六、课后作业安排: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思考如何用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分数的约分与通分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互动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本章教学计划的大致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果。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够准确地读写和比较分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三、教学内容1.分数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读写与比较–分数的读法–分数的比较方法3.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加法规则–分数的减法规则4.分数的乘除运算–分数的乘法规则–分数的除法规则5.分数的应用–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分数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分数的含义和用途2.分数的读写与比较–给出几组分数让学生练习读写和比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策略3.分数的加减运算–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拓展练习,巩固加减法运算技巧4.分数的乘除运算–讨论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自主练习,发现规律,总结方法5.分数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解题过程并展示解决方案五、教学评估•日常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课堂讨论及互动表现•案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展开,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巩固知识点和弥补不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介绍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分数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分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2.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故事等,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PPT,用于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示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材料,引出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例如,讲述一个分物品的故事,物品总量是假分数,需要平均分给若干人,这时就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以便于计算每个人分到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具体的示例。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不深,对分数的性质掌握不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巩固分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分数的基本性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与分数相关的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的结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与除法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将其转化为除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值会发生什么变化?5.拓展(10分钟)讲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优惠券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掌握分数运算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他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具体的例子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但是,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结果。
2.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用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苹果,那么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就是8除以2,也就是4。
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分数是除法的结果。
2.新课导入: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一张纸分成两份,然后把其中一份再分成两份,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3.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运算。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环节: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五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五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五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五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p.67第1题)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二、教学新课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程等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4、再举几个单位“1”。
5、把4支铅笔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支)是这个整体的1/4,3份是整个整体的1/3。
那么两份呢,4份呢。
6、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只是这个整体的1/3。
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7、把12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只)是这个整体的1/4,2份是这个整个的1/4。
8、一个食物,一个图形,组成一个整体一把铅笔,一群小羊都可以看作单位“1”。
9、判断题:单位“1”只能是一个物体、吗?10、教学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理解若干份的意思:1份、2份、3份、4份…...11、1/2、1/3、1/4、2/5、3/6、5/8以上这些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分数的意义(二)_人教新课标
第二课时分数的意义(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64页内容,处理练习十一第5——9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
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基本练习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2、口答:什么是分数?什么叫做单位“1”?(二)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意义的有关知识-----分数单位、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及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
板书课题:分数意义(二)(三)根据学习内容提问题教师: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说一说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自学课本63—64页的内容,就能解决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预设:什么叫做分数单位?怎样把一个分数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自学课本63——64页课文,独立完成下面题目,时间6分钟。
(1)什么叫做分数单位?在这个概念里,你认为哪些词非常重要?为什么?(2)以为例,说一说怎样把一个分数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3)第64页7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二、解疑合探(10分钟)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重点强调:①分数单位的意义②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③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的方法。
(一般要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几份,其中1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材第61页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2、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弄
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
【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学具】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课件演示鼠妈妈分饼的故事。
师抛出问题:要使两只小老鼠分的饼同样多,应该怎样分,你能帮助鼠
妈妈分一分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交流,感悟新知
(一)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
1)动手操作。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
(老师板书)41请学生说出41
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
1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
4
了这块月饼的
1。
4
学生乙:
1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
4
根绳子的
1。
4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
1,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
4
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1。
4
学生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
1吗?学生先
4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1。
4学生乙:把8 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 4 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1。
4
学生丙:我把12 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1。
4
学生丁:我把1 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是1米的
1。
4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
1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4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分数单位
1 、投影出示。
1)分一分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 )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 )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21,32,43,6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老师:21表示什么意思?32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21,32,43,65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
表示什么意思?
讲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如,32的分数单位是31。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集体说一说自已写出的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 )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知识的创新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2、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1)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2)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总结概括。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
大……
1、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
文字描述一下吗?
2、你能说出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每个分数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
位呢?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练习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板书)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
在巩固应用中熟练掌握方法。
四、整体回顾,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你们组表现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收获和不足,以便于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快地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六、课堂检测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