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1
高一地理必修①导学案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即太阳内
研展
部在
的环境下, 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
讨 示 变反应,变成
原子核
3.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
(2)
探究 1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合
空间分布:由
向
递
作
时间分布: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探
精 探究 2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主
与
A、土星 B、金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4、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所看到的相对位置几乎恒定不变的天体是
研
纠
(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彗星
讨
错
5、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金昌市第一中学必修①导学案
课题: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 1 章 第 1 节) 第 1 周 第 1 节
励志语: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编写人:刘凤英
日期:
审核人:常玉成
审批人:韩淑霞
1. 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2.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
方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源自方向;拨从 南 极 上 空 看 , 呈 从南天极上空看,
方向
呈
方向
周期 恒星日:
恒星年:
角 速 速度 度线 速 度
较快 较慢
10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地理学科概述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步骤:1. 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一章内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探讨地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并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 研究评价:-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答案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 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规律,关注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测量为主。
- 近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形地貌和地理区划的研究为主。
- 现代地理学: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为主。
- 当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理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主。
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等。
- 地理信息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学科有重要结合点。
第二章: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研究内容:1.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包括的主要要素2.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3.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研究步骤:1. 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二章内容,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要素的作用。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实际例子。
高中地理必修一1.1导学案
1.1人口的数量变更导学案命制人:宁亚清审批人:一. 学习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 了解不同国家应依据实际实行相应的人口政策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二. 学问记忆学问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自然增长的确定因素:(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更特点:(1)总趋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探究一] 小组活动1、读图1. 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回答问题:2页2、完成3页的活动(三)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分布特点:(1)大洲之间的差异读图思索:①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②随意选择两个大洲或地区,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同等方面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缘由。
(四)人口政策(图1. 5)读图思索: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实行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学问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2)划分:三种类型(图1. 6)。
读图思索:分析人口的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的转变过程:学问点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模式:【探究二】小组活动案例1(6页)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性例子——芬兰(从18世纪80年头到20世纪70年头的变更状况分析)2. 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缘由。
(1)前工业化时期——18世纪中期,芬兰在一般农夫中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由建立小农场,这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那时劳动力须要量大,人口诞生率高,但是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2)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化起先后,芬兰人口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1825~1830年期间,死亡率下降至2.4%,诞生率仍在3.8%的水平上,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4%,人口增长以高诞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必修一目录第一章 (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3)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第二章 (19)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9)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24)第1课时 (24)第2课时 (31)第3课时 (38)第三节大气环境 (47)第1课时 (47)第2课时 (58)第3课时 (67)第4课时 (73)第5课时 (80)第6课时 (88)第7课时 (96)第8课时 (103)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113)第1课时 (113)第2课时 (121)第三章 (130)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30)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第1课时 (139)第2课时 (148)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9)第1课时 (159)第2课时 (170)第四章 (179)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79)第1课时 (179)第2课时 (182)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88)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96)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课前预习】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3.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颗行星地内行星:A_______、B金星、C地球地外行星D火星巨行星:E________、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__________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代表小天体I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J____________流星体和其他行星际物质(2)地月系①主要天体:_________和月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常以天文现象和航天工程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
重点放在利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自学自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组成、、、、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的现象,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图(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运动特征:性、性、性。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同之处。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的宇宙环境,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适合生物呼吸的、的存在。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成因分析(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就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在太阳系中,太阳及大小行星的运动特征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具体表现如下:(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四、堂内练习1.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大多都是()A.星空 B.恒星 C.行星D.彗星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已发射到宇宙中的人造卫星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
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3. “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_____级天体系统。
()A.1B.2C. 3D. 44.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5.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6.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与地球相比,该行星()①质量与地球相似②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③有卫星环绕④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7.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五、课后练习1.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陨星②恒星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④蟹状星云⑤哈雷彗星⑥狮子座流星雨⑦总星系A.①④⑥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高一地理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高一班姓名学号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知道天体系统的概念,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
2、运用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通过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基础知识1、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物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3、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4、阅读材料,总结八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自西向东朝一个方向绕太阳公转。
是围绕恒星行动且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而且大多数行星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它们的公转轨道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只有水星的轨道倾角较大);它们的轨道虽然都是椭圆,但除水星外,都与正圆相差无几。
特征:比较:5、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6、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分自身和外部条件)⑴外部条件:①一直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处于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⑵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②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A.天王星 B.冥王星 C.海王星 D.土星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恒星、卫星 B.恒星、星云 C.行星、彗星 D.流星、恒星3.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D.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4.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5.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地球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6.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 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D.太阳系的主体是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7.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A.北极星 B.月球 C.金星 D.海王星8.小行星带位于(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9.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A.20岁 B.25岁 C.30岁 D.90岁10.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 D.140多亿光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1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学习目标】1.了解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2.认识地质年代表,了解地球的演化简史。
3.从生物演化方面说明地球演化的过程。
【重难点】1. 理解地层分布规律。
2. 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熟悉生物演化过程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
【自主学习】•地球的历史纪录地球的历史约________,想了解地球的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地质年代表。
•地层与化石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
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________,后形成的地层________。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________。
比如:石灰岩主要形成于________;页岩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由岩浆喷发冷凝而成。
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和。
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和的重要依据。
2、地质年代表概念: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叫地质年代;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分别对应地层单位、、等。
根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编成的时间顺序表,叫地质年代表。
【知识拓展】页岩形成于____________【知识拓展】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考古发现,距今5.41亿年前,地层中化石以藻类、软体动物的遗迹为主,生命形态简单,显生宙动物化石数量和种类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出现大量硬体生物,因此,将其划分为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
此前漫长时期,称为前寒武纪。
三、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1)从过程看:由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2)从分布空间看:由________向________扩展(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生物种类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导致了、、、和。
发生在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知识拓展】构造运动具有方向性,构造运动的方向最基本的有两种,______和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这份导学案主要涵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全册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重要概念都被详细列出,并配以相关题和实践活动。
该文档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提供给教师备课时参考。
全书分为以下八个单元:
1. 地球与地图
2. 人口与城市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
5. 区域差异及其调整
6.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7. 人文地理环境
8. 全球环境问题
每个单元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导学:
-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问题激起学生对即将研究内容的兴趣;
- 精讲知识点,详细介绍该单元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并配以样例图示,对于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 运用知识,通过各种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 自主探究,提供大量的题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自主研究。
总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是一份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共同进步。
高一地理必修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天系统统、太阳系概略,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点。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二、骨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1.天体观点:常有的天体:中各样物质的存在形式。
、、、、、等。
2.天系统统观点:宇宙中运动着的各样天体之间互相、,形整天系统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1.九大行星的地点:距太阳由近到远挨次为、、、、、、。
2.运动特色:、、。
3.按、、等特色,往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独一拥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由有:1.适中:温度适合,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合适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停产生:逸出、凝固,形成地带,形成了。
:聚集到地表低洼三、读课文,查地图——打破要点难点(一)宇宙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2.天系统统:宇宙中的天体互相,互相,构整天系统统。
[ 难点研究1]读P4图1-1-6:天系统统的级别从小到大力例挨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很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 难点研究2] 读图1-1-11 :(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色:、、。
(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含、、、,巨行星包含、,远日行星包含、。
(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转周期是年。
(二)地球[ 难点研究3]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由:( 1)外面原由: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搅乱;②稳固的太阳光照。
( 2)自己原由: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门——体验学科意义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日最高温度可达 127℃,夜晚最低温度 -183 ℃。
请剖析月球表面温度日夜变化大的主要原由?2.20XX 年 7 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情景。
G1河北黄骅中学 高一地理 导学案(一)上学期赵云龙
河北黄骅中学 高一地理 导学案(一)上学期 编辑:赵云龙 审核:李建 2015.7.5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2.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为①________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1)概念: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包括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分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⑥________的。
2.天体系统(1)成因:⑦________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 ⑧ 系⎩⎪⎨⎪⎧ ⑩ 系⎩⎨⎧ ⑪ 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⑨ 系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主要组成:⑫ 和星云恒星间的最小距离单位:⑬ 总星系 可见宇宙 :银河系和⑭ 星系构 成的最大天体系统Ⅲ.地月系⎩⎨⎧中心天体:○28 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月面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从地球的○29________和所处的○30________而言,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特殊性——存在生命⎩⎨⎧充足的○31 恰到好处的○32 和○33 适宜的○34 和○35探究点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探究材料】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待发射的“嫦娥二号”是不是天体?一个物体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2.“嫦娥二号”围绕月球飞行是否离开了地月系?3.宇宙就是总星系,这种说法正确吗?【规律总结】(1)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体、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分析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课前预习】1、天体的类型有、、、、、等,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总星系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观察太阳系构成图,按顺序说出各大行星的名称。
6、认真读取图1和表1,归纳行星的运动特征:、、。
7、读图回答:太阳系各大行星分为哪三类?、、。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
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课内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如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还有尘埃、气体等星际物质,还有黑洞等,这些都是自然天体。
稠密大气层以外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是人造天体,但普通飞机不是。
2、天体系统有一个绕转核心,至少有两颗天体组成,如八大行星绕太阳转形成太阳系。
注意星座是对天空的简单划分,不是天体系统。
【当堂检测】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400年。
现在,天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已经到来。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大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行星与恒星的最大区别在于A.质量大小 B.发光强度 C.密度大小 D.有无卫星2.材料中所提的天体系统从级别上看包括几个层次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星系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B.银河系是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D.地球上能看到的最明亮的自然天体是月亮4.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有机体,下列与生命存在无关的是A.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适当的体积和质量C.适当的日地距离 D.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1【学习目标】备注1.认识地域差异,理解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2.理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特点和成因。
3.了解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问题情境】1.什么叫自然带?自然带以什么地理要素为主要特征?2.从赤道出发,沿20ºE经线向南、北依次前进,非洲大陆的自然景观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3.在亚欧大陆上,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海45ºN纬线向东前进,自然景观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4.什么叫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有什么一般规律?【我的疑问】【自主探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思考:自然带是怎样形成的?分布规律形成基础分布举例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活动】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 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4.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6.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赤道地区 D.高纬地区7.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C.亚热带地中海区D.热带雨林地区8.被称为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的是()A.地貌B.土壤C.气候D.自然植被9.非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分异现象10.以上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11.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属同一种自然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第一课》 导学案
《地理第一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介绍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以及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研究范畴。
(2)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参数。
(3)学会阅读简单的地图。
2、难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地图上方向的辨别和比例尺的换算。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直观地获取地理知识。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地理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实践法:通过实际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等活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话题,比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自然灾害等等。
那么,什么是地理呢?地理学科又研究哪些内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的世界,开启我们的地理第一课。
(二)地理学科的介绍1、地理的定义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球上的气候、地形、河流、海洋、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多个方面。
2、地理学科的分支(1)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2)人文地理:侧重于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
(3)区域地理:以特定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地理学科的重要性1、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地理知识让我们知道地球的奥秘,比如地球的结构、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使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2、指导生产生活地理可以为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全球视野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环境,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培养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地理第一课》 导学案
《地理第一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范畴和重要性。
2、初步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经纬线等。
3、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4、培养观察、思考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线的基本概念。
2、难点(1)经纬线的理解和应用。
(2)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获取地理信息。
2、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理问题,分享观点,加深理解。
3、实践法:动手绘制地图、标注经纬线等,提高实践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话题,比如天气变化、山川河流、城市分布等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地理呢?地理这门学科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趣的知识和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的世界,开启这神奇的地理第一课!(二)地理学科简介1、什么是地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上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口、城市、经济等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奥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2、地理学科的重要性(1)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为国家的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
(3)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各地的文化和风俗。
(三)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1)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上面标注了经线、纬线、地轴等重要元素。
(2)地轴: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3、经线和纬线(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弧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高一地理人教新课程必修Ⅰ第二、第三章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8分)本大题共19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和不选均不给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表的空格中。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B.各地区之间的地形差异C.各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D.各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差异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2—6小题: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2.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3.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4.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氧、臭氧 B.氧、氮 C.氧、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6.在晚秋或寒冬,老农为了保护农作物防御霜冻,常常燃烧植物秸秆制造烟幕,该做法的目的是A.让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B.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C.最主要是让秸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升温D.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7.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大致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与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移动方向一致C.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一致8.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是由A.暖锋造成 B.准静止锋造成的C.快行冷锋造成的D.慢行冷锋的9.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引起大气成分变化,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的是A.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B.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全球森林总覆盖率在下降C.人类大量地围湖造田、填海造陆,使水域面积在变小D.人类对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参照北半球部分气候分布图,回答10—12小题10.大陆东部形成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副热带高压带控制C.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D.信风带的影响11.在亚热带的大陆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12.下列能正确描述地中海气候特征的是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C.全年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湿润13.下列的气候资料图中,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14.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 .地球地转偏向力B .陆地形状的影响C .盛行风D .太阳辐射 15.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海水等温线和洋流流向,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是南半球的暖流 B .甲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 .乙是北半球的暖流 D .乙是大洋西部的暖流16.下图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可能是A .aB .bC .cD .d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后回答1717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18.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建设的巨大工程是A .长江三峡工程B .淮河治理工程C .南水北调D .东深供水工程 19.世界上很多国家供水不足,出现“水荒”的原因不是.. A .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多 B .人口增多,工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C .河湖水受污染严重,水质变坏D .水利工程建设少,不能大量储水 二、双项选择题(共16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和不选均不给分,每选对1项得1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表的空格中。
20.如右图,曲线a 、b 表示的是等压面,近地面B 、C 两地温度存在差异,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B 地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 B .四处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B>C>D>AC .B 可能是白天的海洋,C可能是白天的陆地D .B可能是城市,C 可能是郊区 21.与寒潮的形成有关的天气系统有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 22.对右图四个海域的洋流的分析,正确的是A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流经①海区的洋流有关B .①海区和③海区之间有大渔场的形成C .②海区的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 .③海区的海洋污染物易向北扩散23.下图表示陆地水体类型的相互补给关系,其中反映河流枯水期的是24.不同类型的水循环必须经过的环节是A .水汽输送B .地表径流C .蒸发D .降水 25.下列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中,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A .塔里木河B .已登陆的台风C .断流的黄河D .洞庭湖 26.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 27.下列有关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B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应用向综合化和多样化发展C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D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减弱高一地理人教新课程必修Ⅰ第二、第三章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选择题答题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三、综合题(共6大题,46分)31.下图是“2004年4月16日2时我国的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1)图中A 的天气系统是 ,该系统在 季对我国影响最大,请把该天气系统的剖面图(天气图)画在下面的空白方框内。
(2)图中B 天气系统从气流状况的描述称为 ,我国民间习惯上称为 ,当该天气系统到达陆地时,天气将会是 , (3)把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的方向画在下图中。
(4)此时,重庆的天气情况是 ,原因是 。
3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要求:(共6分)喜马拉雅山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许多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
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你认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 ,会造成的最明显的后果是 。
(2)试将下列选项按其因果关系,将字母填在框图内。
A .全球海平面B .海洋表层出现膨胀C .极地冰雪融化D .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E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F .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G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H .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3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共5分)(1)写出以下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 ;B 。
(2)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陆地上总蒸发量比总降水量 (大或小)。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 环节(填字母),我国东部的夏季风属于 环节(填字母)。
34.读“太平洋海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共5分)(1)该图所示范围内,①—④中有两个世界著名的渔场,它们是 (填号码)。
(2)其中,属于寒暖流交汇的是 (填号码)。
(3)厄尔尼诺现象源自的海区是 (填号码)。
(4)若只考虑顺风条件,轮船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驶往东南亚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时可借助于 风;轮船从马尼拉驶往洛杉矶时,可借助于 风。
35.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下图是“锋面气旋”图,P 1 、P 2 、 P 3 表示的是三条等压线,现在你来当一回老师,出四道问题来考考老师。
但是,问题的内容要与我们所学的内容相关,并且题目所问内容不能重复。
(共4分)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36.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共14分)有些同学在学习季风的时候,对于东亚(或我国)季风的风向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感到比较困难。
实际上,这部分的知识我们必须要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可以把与之相关的知识掌握好,并且做到应用自如。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东亚季风形成过程与其与之相关的知识:(1)首先,我们要掌握好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大气运动的三圈环流是一个理想的模式,它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在一这个假设前提下,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A . 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地形高低起伏D .地转偏向力 (2)在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三低四高六风带”,下图是北半球三圈环流的情况,请先写出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A 气压带,C 气压带,E 气压带,G 气压带。
(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特点,确定风带。
这一步,请同学们在上图的B .处.分别用箭头画出..风向。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对于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某地 常年受到A 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5)由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形成的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虽然是理想模式,但是这样的分布奠定了全球大气环流的总体格局。
不过,现实中的地表是不均匀的,而是有海洋和陆地之分。
通过物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比热的差异,这种差异我们地理上叫做差异。
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冬夏两季的气压状况就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使得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由带状分布变成状分布。
而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面向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向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所以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这种差异是最大的,从而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季风区,风向在冬夏有明显的不同,最终使我们的气候在冬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结合上述的文字,我们以某个季节为例来分析,读海平面等压线(气压单位:百帕),回答:(6)该图所示的时间大约是()A.1月前后 B.4月前后 C.7月前后 D.10月前后(7)此时,陆地上的气压(高或低)把气压带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8)根据气压分布情况,判断图中甲处(即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的风向为()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9)根据我们所判断的风向,从风来源的纬度和海陆性质,我们最后可以得出该季节我国的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