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上海

合集下载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19.06.20•【字号】沪环土〔2019〕144号•【施行日期】2019.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沪环土〔2019〕144号各区生态环境局,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污染场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活动,对接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规范,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6月20日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污染场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活动,对接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

本指南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建设用地地块。

二、原则规定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活动,应当依据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与指南,并符合本工作指南相关要求。

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与指南,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已发布的技术标准:(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25.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 25.6)(7)《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78号)(8)《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9)《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更新时,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标准规范执行。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话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小菜一碟的事情。

那么,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把那些被污染了的土地、水体、大气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方法。

这个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很多高科技手段,比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管要点。

我们要确保修复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病的时候,吃了药之后要注意休息,不能接着熬夜、吃辛辣食物一样。

如果我们在修复过程中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导致原本已经得到改善的环境再次恶化。

我们要关注修复效果。

这就像是我们在看病的时候,医生会根据病情给我们开药,我们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并且要定期复查,看看病情有没有好转。

同样,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我们也要定期检查修复效果,确保土地、水体、大气等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我们要加强对修复过程的监督。

这就像是我们在开车的时候,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超速、闯红灯一样。

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我们也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修复过程的合规性。

我们还要注重修复成本的管理。

这就像是我们在购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一样。

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我们要合理控制修复成本,避免因为投入过多而导致资源浪费。

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

这就像是我们在面对外来病毒时,需要全球共同抗击一样。

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高修复效率。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修复过程的顺利进行,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个问题,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评价方法

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评价方法

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评价方法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为了恢复受污染土壤的功能和生态系统,需要采用多种修复技术和评价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受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1.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修复剂改变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修复剂包括石灰、砂土、有机物、氧化剂和还原剂等。

这些修复剂可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稳定化和转移,并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评价原位化学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并通过地下水监测、土壤微生物活性测试等方法评估修复效果。

2.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其代谢产物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类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固化等。

评价生物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测试和种子萌发实验评估修复效果。

3.电动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迁移和转移的方法。

常见的电动修复技术包括电动流动提取、电动化学氧化和电动化学还原等。

评价电动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迁移率和迁移速率,并通过电位分布和电导率等参数评估修复效果。

4.热解修复技术热解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和分解的方法。

常见的热解修复技术包括高温蒸汽热解和电阻式电热解等。

评价热解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挥发率和分解率,并通过土壤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评估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为了评价修复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有害物质的降解率、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以确保修复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的补充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的补充

(八)《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原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7 年第 72 号) (九)《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更新时,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标准规范执行。 三、补充规定 (一)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1. 初步调查工作流程 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之间相互变更的,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调查,但公
度;地块内存在暗浜的,暗浜区域及暗浜底部原状土均应采集样品。 土壤钻孔深度不低于 6m,土壤样品筛选间隔不超过 2m,同一性质土层厚度较大或出 现明显污染痕迹时,根据筛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在该层位增加采样数量。不同性质的土层至少 采集和送检 1 个典型样品。 4. 初步调查地下水监测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表明,地块存在或历史上存在以下情况的,初步调查应涵盖地下 水环境调查和采样监测工作,地下水监测指标应与土壤监测指标保持一致: (1)涉及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管线、储罐或沟渠等的; (2)涉及卤代物、苯系物、六价铬等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3)地块饱和带土壤存在油迹、异味和异色等污染迹象的; (4)历史上发生过倾倒、泄漏等污染事件的。
备注:
1)加油站的汽油罐区和柴油罐区,分别归属汽油类污染和柴油类污染进行甄别;
2)石油加工行业涉及到原油的提炼生产加工以及油品的储存区域,应根据不同油品的生产
加工区和不同油品库归属不同类型污染进行甄别;
3)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力
热力生产和供应、生态环境治理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区域归属润滑油类污染进行甄别,行业地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我们生活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污染物不仅影响了土壤和水源,更在我们身体健康上造成隐患。

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而周围的土壤却充满了重金属和化学品,那种无形的恐惧,真让人心头一紧。

为了应对这些环境挑战,咱们得从多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修复技术和过程监管的要点。

首先,咱们得了解修复技术的种类。

现代修复技术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

生物修复,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来分解污染物,这就像请来了小帮手,悄无声息地把问题解决。

而物理修复,则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比如土壤置换、固化等,直接处理污染物。

说白了,就是将脏东西搬走或掩埋。

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这可不是随便来个方法就行的。

接下来,我们还得提到监管过程的重要性。

你可能会问,监管到底有多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人盯着,修复过程就像无头苍蝇,随意而行。

监管机构需要对修复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各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这不仅保护了环境,还确保了周围居民的健康。

监管可不是个简单的工作,里面涉及到环境监测、数据记录、评估等多方面的内容。

每一步都得像走钢丝一样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修复失败,甚至造成二次污染。

然后,咱们再聊聊如何评估修复效果。

修复效果的评估就像一场考试,得看最终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评估修复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此外,还得考虑到修复后的生态恢复,比如是否能够重新种植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每一个数据都是对修复效果的证明,有时甚至能让人欣喜若狂,看到那些曾经污染的地方重新焕发活力,真是令人感动。

除了技术和监管,咱们还得关注公众的参与。

你可能不知道,公众的参与在污染场地修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社区居民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专家更好地了解污染情况。

此外,公众的关注和监督,可以促使相关部门更认真对待修复工作。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目次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5 工作程序 (3)6 制定验收监测方案 (4)7 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 (11)8 评估修复效果 (11)9 编制竣工验收报告 (13)附录 (14)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适用于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工作。

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上海推出新的场地修复技术规范和相关评估标准,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82 污染场地术语HJ 25.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 污染场地 contaminated site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3.2 目标污染物target contaminant在场地环境中其数量或浓度已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实际或潜在不利影响的,需要进行修复的关注污染物。

3.3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监测monitoring for engineering acceptance of contaminated site在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完成后,考核和评价场地是否达到风险评估所确定的修复目标及工程设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

3.4 污染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monitoring for ret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在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后,特定时间范围内,为评价治理修复后场地对地下水、地表水及环境空气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监测,同时也包括针对场地长期原位治理修复工程措施效果开展的验证性监测。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咱们的土地、水源,甚至空气,都被各种工业废物和化学物质侵袭。

要想恢复这些被污染的场地,咱们需要了解修复技术和过程中的监管要点。

第一,咱们得知道什么是污染场地修复。

简单来说,就是把那些受到污染的地方“治愈”回来。

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不同的污染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就像生病,医生得根据病因开药。

修复技术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就像用吸尘器清理灰尘,把污染物“吸”出来。

比如,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抽水或者土壤置换来清理。

化学修复则是用一些化学药剂中和污染物。

比如,某些化学物质可以把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的。

生物修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用微生物来“吃掉”污染物,恢复生态平衡。

自然界可不是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微生物在这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第二,咱们再来说说监管。

修复过程中的监管可不能马虎。

每一个环节都得有人盯着。

咱们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

这就像打铁,要趁热,抓紧时间。

先是对污染源进行评估,确认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然后制定修复计划。

这个计划得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确保科学有效。

修复过程中,还要进行监测。

比如,检测土壤和水源的质量,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

监测手段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也可以用现代的高科技设备。

可别小看这些监测数据,它们是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要是监测结果不达标,咱们可得重新调整策略,确保不走弯路。

第三,沟通也是关键。

修复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管部门和公众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这就像一家人,要彼此理解,才能和睦相处。

施工单位要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进展,确保信息透明。

公众也有权知道修复的进展,毕竟环境是大家的“家”。

参与方之间的沟通能有效减少误解,增进信任。

比如,在某个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帮助施工单位更好地理解当地的环境需求。

这种互动让修复工作更加顺利,也提升了公众的参与感。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环境影响后评价验收方案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环境影响后评价验收方案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环境影响后评价验收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土壤污染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以及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造成了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修复,评价验收工作变得尤为关键。

二、治理修复方案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主要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方法。

其中,生物修复是通过引入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利用它们的代谢活性降解有机物,吸附重金属等方式,实现土壤污染物的去除;化学修复主要是通过化学还原剂、吸附剂等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或去除;物理修复则是通过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处理,如电渗析、土壤热处理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
在进行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后,需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学指标、植被恢复情况、周边水质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

只有对这些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确保治理修复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四、验收方案
验收方案是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核的重要
环节。

验收应从治理效果、环境安全、合规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确保治理修复工作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此外,验收方案还要考虑
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

五、结论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环境影响后评价验收方案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
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价验收,才能确保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的顺利进行、治理效果良好。

希翼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能够重视该工作,促进环境治理工作的持续向好发展。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象真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况让人心疼。

尤其是那些被污染的场地,既影响了周围的生态,也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因此,修复这些场地的技术和过程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修复技术种类繁多,各有千秋。

一方面,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能够有效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

比如,有些细菌可把毒素“吃掉”,这就像是让自然来解决问题,非常酷吧!另一方面,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利用高温来蒸发污染物,或者用化学药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听起来就像是魔法一样,真是让人惊叹。

接下来,我们谈谈修复过程中的监管要点。

监管就像是一双“火眼金睛”,帮助我们确保修复工作按照标准进行。

首先,环境监测至关重要。

在修复过程中,定期对土壤和水质进行检测,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检查,确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其次,修复方案的透明性也不能忽视。

让公众了解修复过程,就像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这样大家才能心里有数,增强对修复工作的信任感。

此外,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很重要。

熟练的技术人员就像是操控修复“机器”的高手,他们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修复效果。

因此,定期开展培训,让技术人员与时俱进,才能在修复过程中游刃有余。

最后,修复的效果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一个修复项目完成后,都需要进行评估,看看效果如何。

就像考期末考试,只有通过了,才能安心。

这个评估不仅仅是看污染物是否清除,还包括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比如,看看鸟儿是否回来了,植物是否茁壮成长。

这些都是检验修复成败的标准。

总的来说,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与监管工作相辅相成。

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再加上有效的监管措施,我们就能在这个日益被污染的世界中,寻找到一丝生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行动的责任。

最终,修复的成功不仅能还给我们一片蓝天,也能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更健康的环境中。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与修复效果评估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与修复效果评估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与修复效果评估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对污染地块进行治理和修复,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和土壤地下水的环境质量。

而对于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的效果评估,则是对治理修复后的地块进行评估和监测,判断治理修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以下是一种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其效果评估方法的简要说明。

方案一: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的综合应用该方案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两个主要技术手段。

生物修复是通过利用各种微生物和生物体对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达到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植物修复则是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富集和转运能力的植物种类将污染物吸收到植物体内并加速其转运到地下部分和植物体部分。

效果评估方法:针对该方案,主要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土壤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程度、植物生长状况和富集情况、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植物生长观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析等。

方案二: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的综合应用该方案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两个主要技术手段。

物理修复是通过利用物理方法对土壤进行处理和修复,如挖掘、堆场覆盖等。

化学修复则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加速污染物的分解和去除。

效果评估方法:针对该方案,主要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浓度下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程度、土壤中目标污染物形态的变化和迁移情况、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和土壤生物活性的恢复情况。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取样与实验室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目标污染物的形态迁移实验等。

方案三: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的综合应用该方案是综合运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修复。

具体根据污染地块的实际情况和治理目标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运用。

效果评估方法:相比于其他两种方案,该方案的评估指标较多,包括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浓度下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程度、植物富集情况和生长状况、土壤中目标污染物迁移情况、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和土壤生物活性的恢复情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等。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在当今这个时代,污染场地的修复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地污染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的影响,简直是触目惊心。

我们常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如何有效修复污染场地,确保过程监管到位,是每一个关注环境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多种多样。

传统方法,比如物理和化学修复,已经不够灵活。

现在,生物修复逐渐成为一种热门选择。

通过微生物的“天生”能力,能够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真是个省时省力的好办法。

这种方法就像是“借力打力”,一举两得。

其次,修复技术的选择必须考虑污染物的性质和场地的具体情况。

就像我们看病,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症状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土壤中的重金属、石油烃等污染物,不同的成分决定了修复的难度和方法。

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充分的评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在监管方面,整个修复过程的透明度非常重要。

信息的透明化能够增强公众的信任感,避免“黑箱操作”。

定期发布修复进展报告,允许公众参与监督,都是提高监管效果的好办法。

让大家了解修复的每一步,就像把秘密分享给好友一样,增进了理解和支持。

而且,监管不只是形式上的。

在实际操作中,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

要知道,修复污染场地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再来说说修复后的监测与评估。

这一步骤不能忽视。

修复完成后,要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确保污染物没有复发。

就像一个刚刚康复的病人,医生会定期复查,观察他的恢复情况。

只有持续关注,才能确保修复成果的持久性。

当然,公众的参与是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让他们了解污染的危害,了解修复的重要性,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比如,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宣传环保知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这种“人人有责”的理念,能让修复工作更具意义。

接下来的挑战是资金问题。

修复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大规模的污染场地修复。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上海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上海

附件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第一部分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一、形式要求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1)地理位臵图(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3)平面布臵图(4)工艺流程图(5)场地规划图(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7)地下水流向图(8)土壤钻孔柱状图(9)地下水建井图(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1 —(11)超风险范围图(风险评估)(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1)人员访谈记录(2)现场踏勘记录(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5)建井洗井记录表(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臵、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8)质量控制表(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二、技术要求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监测范围通常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2 —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

(2)监测介质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余废弃物。

(3)监测项目工业场地可选择的监测目标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

上海某地块多重污染土壤修复及其效果评估

上海某地块多重污染土壤修复及其效果评估

上海某地块多重污染土壤修复及其效果评估
董聪慧
【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
【年(卷),期】2022(43)1
【摘要】上海某地块污染组分复杂,土壤中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a)蒽、石油烃(C_(10)-C_(40))和铅均超过健康风险阈值。

分别采用过硫酸钠氧化法、热
脱附法和化学淋洗法进行修复处治,并通过采样与监测对污染整治与土壤修复效果
作了分析评估。

结果表明:该污染地块经清挖与修复达到预期目的,工程隔断措施切
实有效。

本研究的修复与评估技术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董聪慧
【作者单位】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
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
【相关文献】
1.上海市某工业地块土壤重金属砷铅复合污染修复效果评估
2.化工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分析
3.上海市某地块苯并[a]芘污染修复效果评估
4.上海某原
铸造厂地块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试验研究5.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评估及土壤
修复技术筛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申请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申请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申请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市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这导致了许多建设用地的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市决定对建设用地进行土壤污染修复,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建设用地土壤污染。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由于这些区域经常受到化学品、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土壤可能会受到污染。

这种污染可能来自于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垃圾填埋等活动。

我们需要知道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性。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如果土壤受到污染,可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质量,从而影响人类的粮食安全。

此外,土壤污染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修复受污染的土地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讨论如何进行土壤污染修复。

修复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方法(如生物修复、热处理)、化学方法(如吸附剂、氧化剂)和生物-化学方法(如微生物修复)。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土壤的类型和污染的程度。

最后,我们要讨论的是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申请的意义。

通过评估修复效果,我们可以了解哪些方法更有效,哪些方法需要改进,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治理土壤污染。

此外,评估结果也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环保政策和法规,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和环境。

总的来说,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申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上海市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环境管理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环境管理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环境管理技术要求(试行)》发
布实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加强本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全过程监督,提升本市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监管水平,近日,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固土所团队联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亚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宝发环科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环境管理技术要求(试行)》由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实施。

本技术要求在《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成果,从施工过程环境监管、施工现场监控措施、施工过程资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施工过程环境管理的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及管理手段。

同时,为认真落实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编制组还结合了“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开发的功能和需求,通过施工单位将施工过程相关数据和信息上传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实现了管理部门对本市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的实时电子监管。

据悉,上海是全国首个将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纳入政府信息监管平台管理的城市。

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的发布和使用有助于完善上海市环境信息化管理,提升施工过程信息化监管水平,也可为其他省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监督与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环境管理技术要求(试行)》全文。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试行)目次1 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3)4基本原则 (5)5环境监理机构及其设施 (6)6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9)7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12)8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23)9环境监理工作制度 (25)10环境监理档案管理 (30)附录 (32)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术语、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和资料管理等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的环境监理一般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过程,相关工程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放射性污染场地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场地的相关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DB 31/199上海市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44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HJ 25.3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T 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682污染场地术语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修复工程环境监理 site remediati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按照环境监理合同对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过程中的各项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环境监理。

3.2环境监理单位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enterprise具有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相应工作能力和相关业绩的独立法人单位,其现场监理人员应取得由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施工环境监理技术人员培训证书或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岗位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第一部分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一、形式要求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1)地理位置图(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3)平面布置图(4)工艺流程图(5)场地规划图(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7)地下水流向图(8)土壤钻孔柱状图(9)地下水建井图(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11)超风险范围图(风险评估)(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1)人员访谈记录(2)现场踏勘记录(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5)建井洗井记录表(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置、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8)质量控制表(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二、技术要求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监测范围通常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

(2)监测介质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余废弃物。

(3)监测项目工业场地可选择的监测目标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

实际环境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监测因子,且场地历史如果涉及到多个不同工业行业类型,潜在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要叠加。

(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通常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以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获取的场地信息为基础,判断识别场地内可能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区域(RECs点),将其作为场地关注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在疑似污染的区域分别设置监测点位。

当无法在疑似污染区域,特别是罐槽、污染设施等底部采样时,可作适当偏移。

在非疑似污染区域,可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适量布设采样点,以防止污染识别过程中的遗漏。

整个场地监测点位数量最少要求不少于1600 m2布设1个监测点位。

对于面积小于4800 m2的,场地内应至少布设3个监测点位。

场地内部至少50%的监测点位要分三层采样,分别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以及饱和带土壤,采样深度可借助PID、XRF等现场监测仪器确定。

对于污染物不易发生垂向迁移或饱和带土壤污染可能性较小的监测点位,可分两层采样,分别采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

对于地下水位较浅,无法采集深层土壤的监测点位,可分两层采样,分别采集表层土壤和饱和带土壤。

一般应在场地外部区域设置土壤对照监测点位。

对照监测点位应尽量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裸露土壤,应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深度尽可能与场地表层土壤采样深度相同。

如有必要也应采集深层土壤样品或饱和带土壤样品。

(4)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在疑似污染区域(RECs点)布点;如果场地内没有地下水疑似污染区域,则在场地内地下水径流的下游且未受其他源污染的部位布点。

如果场地地下水流向未知,需结合相关污染信息间隔一定距离按三角形或四边形至少布置3-4个点位监测判断地下水流向。

地下水总监测点位数量不少于土壤总监测点位数量的50%。

监测井的深度应根据监测目的、所处含水层类型及其埋深和相对厚度来确定,至少应在浅层地下水埋深以下2 m,但不可穿透浅层地下水底板;如果场地疑似存在DNAPL污染,则需根据场地情况增加监测井深度。

一般应在场地内地下水流向上游的一定距离设置对照监测井。

2. 关注污染物筛选土壤中关注污染物筛选优先选用《上海市场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如国家或上海推出新的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或筛选标准,则以新标准为准。

上述环境标准中未涉及到的污染物,可参考国外相关标准。

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筛选优先选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值,未涉及到的污染物选用《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如国家或上海推出新的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或筛选标准,则以新标准为准。

上述环境标准中未涉及到的污染物,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

3. 详细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详细调查监测工作范围为初步调查监测中污染物含量超过相关标准的监测区域。

(2)监测介质监测介质为初步调查中发现存在超标情况的环境介质。

(3)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应包含初步调查确定的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关注污染物以及其他环境介质(场地地表水、残留废弃物)中的超标污染物。

土壤理化样品主要分析项目包括土壤pH、粒径分布、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含水率、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渗透系数(横向/纵向)等。

(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采用系统布点法对初步调查中超过评价标准的监测区域开展详细调查,布点范围应略大于初步调查判断的污染范围,网格尺寸不大于20 m*20 m。

详细调查监测中,深层土壤的采样间隔为 m;如果初步调查显示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带土壤可能受到污染影响,则详细调查监测中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还需对饱和带土壤进行采集,饱和带土壤采样间隔一般为1 m~2 m。

对于垂直方向结构特征不同的土壤,可应根据土壤结构的变化和污染物迁移规律适当调整垂直方向点位的间隔。

详细调查监测采样深度应根据初步调查监测结果分析而定,详细调查监测深度至少要大于初步调查监测污染超标深度。

但如果采样中观察有疑似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可根据现场情况增加采样深度。

4. 健康风险评估(1)危害识别如果污染场地涉及再开发或将来可能涉及再开发,均需将开发建设期间的建筑工人列入敏感受体范围。

(2)暴露评估根据实际暴露场景确定受体暴露途径,土壤及地下水的主要暴露途径列于表1。

表1 敏感/非敏感用地主要暴露途径表2 开发建设期间建筑工人主要暴露途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试行)》附录。

各种暴露途径涉及的土壤和水文地质参数等须根据现场调查获得。

(3)风险表征风险表征应按照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染物的检测数据,计算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值。

计算得到的土壤/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超过10-6或非致癌危害商值超过1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场地区域应划定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域。

(4)风控值计算对于致癌风险值超过10-6或危害商超过1的关注污染物需计算风险控制值。

表3 风险控制值的制定量,并且污染场地地下水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使用价值(例如作为饮用水、生活用水或工农业用水),则应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

对于单一污染物,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此外也可根据地下水的实际用途确定保护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等。

如暴露情景分析表明,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关注污染物可扩散进入周边水体(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周边水体环境质量,并且周边水体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使用价值(例如作为饮用水、生活用水或工农业用水),则应计算保护周边水体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根据周边水体类型的不同,保护周边水体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为基准,也可根据地下水的实际用途确定保护标准。

(5)风控值的使用当计算得到的风险控制值低于筛选值时,可采用筛选值作为风险控制值。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是确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目标值的主要参考值。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可用于确定污染场地实施风险控制或修复治理的范围。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应根据不同修复模式(原位/异位)和不同修复技术(污染物总量削减/风险途径控制等)来确定。

选择原位修复技术时,修复目标值可引用风险控制值;选择异位修复技术时,修复目标值应根据不同修复策略和处置方式制定,详见表4。

表4 污染场地修复目标值制定方法b-污染物迁移途径控制是基于切断暴露途径或转移受体,避免污染物向受体迁移,从而使健康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的污染物减控方式。

第二部分污染场地修复方案技术审核要点一、形式要求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方案编制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1)土壤/地下水修复范围分层图(2)土壤/地下水修复范围总图(3)土壤/地下水修复施工流程图二、技术要求1. 修复模式选择,要根据污染场地条件、风险控制值和修复要求等进行确定。

原则上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在原址进行,修复后的土壤在原址回填。

(1)修复目标污染物,为健康风险评估阶段健康风险超出可接受水平的关注污染物。

(2)修复范围修复范围可采用无污染点位连线法或污染物浓度插值计算法进行确定。

采用插值计算法需在加密布点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规范的方法和合理的参数。

确定修复范围图需要必须提供拐点坐标、分层图示,明确分层污染土方量。

修复范围需在总图上确定。

2. 修复技术筛选,可以采用列表描述从技术原理、适用条件、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技术应用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采用权重打分的方法。

(1)效果评估可采用实验室小试、应用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有条件时,可采用现场中试的方式进一步确定治理修复效果。

实验室小试中应采集本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为材料进行试验,针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制定实验室试验方案。

现场中试试验应尽量兼顾到场地中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浓度、不同土壤及地下水类型、不同地质条件等,获得污染场地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参数。

相同或类似情境(目标污染物相同,场地特征和土壤地下水特性相似等)的应用案例分析时,应用案例资料信息应完整,技术参数描述应具体,结果应可信。

一般文献报道不能作为应用案例。

(2)经济性评估对实施条件下的预处理成本、处理成本、后处理成本等进行定性描述或定量比较。

每一种成本均可包括劳动力成本、监测成本、燃料成本、装置成本、安装/拆卸成本、操作维护成本、运输成本、水电成本、专利成本等。

(3)安全性评估对各修复技术实施条件下的环境影响、潜在二次污染、对施工人员和周边人群安全和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