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梦溪笔谈》教案2 苏教版.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2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方案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地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逐句说出课文的意思。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能说出两三个我国古代的其它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堂导入导的绿色农业早在我国北宋就已经出现了。
其实,不仅在农业,在建筑业方面,中国古代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的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巍然屹立,完好无损,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在杭州梵天寺,就曾有这么一座香火鼎盛的木塔。
如今,梵天寺木塔在历史变迁中,不幸被损毁,但沈括却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座宏伟建筑的修建过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座木塔,去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
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地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逐句说出课文的意思。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能举出两三个我国古代科学家并介绍其科学技术成就。
模块二:课文疏通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反复地读几遍,稍后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请其他同学点评。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组织朗读展示与点评)接下来,我们请大家自主疏通课文,最终达到能逐字逐句地用现代汉语说出课文意思的目标。
自学时请注意两点:疏通课文1.充分利用好课文注释,重点掌握常用文言字词的用法。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新版)苏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1《梦溪笔谈》二则教案(新版)苏教版4.小组进行学习,借助工具书及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弄明课文的意思,并画出有疑问的地方(师巡视、点拨、指导)5.小组内同学互查6.提示重点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及难理解的句意①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庆州界生子方虫界:地区方为秋田之害方:正当、正在;为:成为其喙有钳其:它的则以钳搏之则:就以:用千万蔽地蔽:遮盖蔽地;遍地悉为两段悉:都,全岁以大穰岁:年成以:因穰:庄稼丰收其虫旧曾有之其:这种土人:当地人②辨别虚词的用法方为秋田之害(助词,的)则以钳搏之(它们,代子方虫)四、之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实义)土人谓之傍不肯(它,指子方虫的天敌)以虫治虫(用)以岁以大穰(因)不以疾也(如)四、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本文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2、解释相关字词二、难理解的句意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四、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事件来概括)明确:《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的现象,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三、拓展运用1.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虫子的方法明确:“傍不肯”这种虫子的样子像土中的狗蝎,嘴部有钳,遇到子方虫就用钳捉住,把它们夹成两段,杀尽子方虫2.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科学的发现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明确:这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的现象,展开生物防治,促进农业增产3.你知道在生物界中还有那些“天敌”的现象吗?明确:如青蛙吃害虫、猫头鹰吃田鼠、啄木鸟吃树洞里的害虫等等4.这些都是昆虫的本能,是一种自然现象现在我们在遇到虫害时还是和过去一样坐等虫害的天敌出现吗?用“农药”好,还是“生物防治”好?四、语句赏析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明确:简单10字便写出“以虫治虫”的成功,启示我们,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五、齐读课文,再次感悟六、小结: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你也许也能像许多大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记忆重点字音、词义2.预习《梵天寺木塔》第三课时一、激情导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之一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已损毁殆尽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梦溪笔谈》,也许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就为世人所遗忘我们就会忽略这项伟大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梦溪笔谈》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二、整体感知课文1.读准下列字音(检查预习情况)梵天寺患喻皓贻讫箧2.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的停顿和重音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音4.对照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弄明课文意思,画出有疑问的地方(师巡视点拨指导)5.释疑:请有疑问的同学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并帮助解决6.提示词的用法(1)解释字义:钱帅登之:之,正在修建的木塔患其塔动:患,嫌、担心;其,这,这个方两三级:方,才乃以瓦布之:乃,于是;以,用;之,木塔贻以金钗:贻,赠给;以,用、把但逐层布板讫:但,只;迄,终了、完毕便实钉之:实,使坚实;之,指木板匠师如其言: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盖钉板上下弥束:盖,因为人履其板:履,走、踩踏;其,那(2)通假字;人皆伏其精练:伏,同“服”,佩服(3)古今异义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如:古义,遵照今义,如果,像(4)词类活用实: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便实钉之(使坚实)箧:动词用作名词六幕相联如胠箧(箱子)(5)省略句贻以金钗“贻”后面省略“之”,贻(之)以金钗,之,喻皓之妻7.带领学生翻译全文(提示难以理解的句意)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未布瓦,上轻,故为此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匠师如其言,塔遂定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第四课时一、复习旧知二、分析课文内容,讨论:公元964年,在沈括的家乡杭州,梵天寺里,工匠们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一座巍峨的木塔将要屹立于此但是开工不久,工匠们就遇到了难题,出示问题,用现代汉语回答(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1.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匠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2.喻皓制定了怎样的解决方案?3.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什么?4.解决这一难题有何目的及意义?5.人们是如何评论的?三、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1.木塔建成,是工匠们在建造过程中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喻皓却是作者在短文中的主要描写对象这是为什么?明确:本文是通过工匠们遇到的难以克服的问题被喻皓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件事,对比衬托出喻皓技术的高明,同时反映我国古代建筑方面的巨大成就2.文章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明确: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的嘲笑,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3.除了描写喻皓的语言和神态外,哪些语句还表现了他的技艺的高超?明确:①“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这句话间接写出匠师要找一个更高明的人来帮助解决问题4.②“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事实证明喻皓的技艺确实高超,解决了匠师的难题——塔动四、分析写作特色1.文字简洁生动《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害虫,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梵天寺木塔》仅用了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2.叙事详略得当《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比较详细,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匠师按喻皓的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五、思维拓展《梵天寺木塔》仅用一百余字就清楚的记述下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建筑理论而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充分表现了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今天的中国人依旧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中国的科技辉煌你知道哪些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提示:如航天、农业等方面)六、小结: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华夏5000年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们将担负起祖国腾飞的重任感受到这些古今科学成就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无愧于我们的历史责任七、布置作业。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将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①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围。
②子方虫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
3、A、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梦溪笔谈》(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时间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召集人
课题
《梦溪笔谈》二则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以虫治虫
傍不肯
岁以大穰
子方虫(秋田之害)
生物治虫
B、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
C、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D、本文虽短,但是含意很丰富,正可谓“言简意赅”。我们先看一下几个字的妙处。
A、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哪种现象?
B、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C、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D、本文虽短,但是含意很丰富,体会“方”“忽”“以”的妙处。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1)简介沈括(见课件)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我国古代科技,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进展的爱好。
了解周围的科技进展情形,关怀科学技术的进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2、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3、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预备:课本、教学案等教学类型: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请学生展现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预备材料,看谁预备得最详细。
二、相关链接简介作者沈括和«梦溪笔谈»三、复习«以虫治虫»1、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庆州界〔地域,范畴〕生子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以〔用〕钳搏之悉〔全部〕为两段岁以〔因为〕大穰〔丰收〕土人〔本地人〕谓之2、指名翻译全文,突出重点语句〔1〕方为秋田之害:译:刚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2〕那么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旬生活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3、内容简要分析〔1〕简述文章要紧内容。
«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
〔2〕用自己的话讲讲〝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
答:形状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方法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岁以大穰的缘故是什么?答案:害虫天敌的显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爱护了生态环境。
〔4〕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竞赛发言。
例如:猫——鼠青蛙——害虫〔5〕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
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
《梦溪笔谈》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重点
重点2: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
《梦溪笔谈》不仅是一篇科学文献,更是一篇具有思 想性和文化价值的散文。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 想内容和文化价值,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
重点
重点3: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梦溪笔谈》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相应 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精神,以提高自己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尊重,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 态度,培养求真务实、勇于探 索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沈括的生平事迹和《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本 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梦溪笔谈》作为文言文,其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 差异,如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 基本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才能更好地 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难点2: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梦溪笔谈》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 可能较为陌生,如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学生 需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梦溪笔谈》中 的内容。
能够理解并分析《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案例和实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 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合作能
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 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意和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习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
2.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梦溪笔谈》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通译全文;体会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借助“对联谜语”进行导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副对联,看看谁能最先猜出这副对联是赞美的哪一位中国古代名人和他的什么著作。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制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二、朗读课文,读懂故事: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注意个别句中的停顿。
狗蝎(xie) 喙(hui) 钳(qian) 搏(b6) 穰(r6ng)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并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北宋时期“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大穰”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探究疑难: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你不懂的词句用“”画出来加注“?”。
2.四人小组相互答疑解惑,再不懂的借助工具书进行批注。
3.学习小组成员一起用现代汉语说一遍课文的意思,必须准确,力求语言通畅、优美。
检查:(1)说说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方为秋田之害其喙有钳千万蔽地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谓之“傍不肯”明确:方:正当,正在。
为:成为。
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蔽,遮盖。
以:用。
搏:搏斗。
悉:都,全。
旬日:十天。
皆:全部。
尽:消灭。
岁:年成。
穰:庄稼丰收。
谓:称,叫。
(2)说说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之:方为秋田之害(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其:其喙有钳(它的) 其虫旧曾有之(这种)以:以钳搏之(用) 岁以大穰(因为)(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你能发现总结一些句子翻译的方法吗?庆州界生子方虫。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
2.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文言文的一般学习方法。
3.学习两则短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文明的古中国,在那里有“千古不灭的科学巨星”沈括正向我们招手,当我们打开标志着“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无数的珍宝,光彩夺目,璀璨辉煌,这其中有两颗美丽的珍珠,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课文《梦溪笔谈》二则。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首先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
①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
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写《梦溪笔谈》,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
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
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
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
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
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
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
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②《梦溪笔谈》,共30卷。
分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药议等十七目,凡609条。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苏教版.doc
(6)遵照(7)因为(8)精熟
2.答案:(1)B(2)A(3)C(4)B(5)A(6)A
3.【解析】选D。D项的停顿应是“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4.答案:(1)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2)它们遇上了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
6.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以虫治虫》这篇文章在今天有什么重大意义。
据有关报道,近年来全国因误食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案件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超过1 000例。研究表明,果蔬中残留的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可怕)。更为严重的是,农药在人体内的蓄积,还会通过胚胎和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11.答案:宋朝时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明朝时期造船业、航海业等。
12.【解析】选A。“锋”在此为名词,指针尖端的部分,即针尖。
13.【解析】选D。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我)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1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梳理归纳能力。解题时首先应理解全文内容,然后找出使用指南针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归纳。
(1)千万蔽地()
(2)旬日子方皆尽()
(3)岁以大穰()
(4)患其塔动()
(5)贻以金钗()
(6)匠师如其言()
(7)盖钉板上下弥束()
(8)人皆伏其精练()
2.“之”有下列意思或用法:A.代词,代指物;B.相当于结构助词“的”;C.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请指出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只写序号)
(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翻译下列句子。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⑤患其塔动A得病B担心()
⑥但逐层布板讫A但是B只()
⑦匠言如其言A遵照B如果()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③人皆伏其精练.
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
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师生、生生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1、解释重点字词句: 界:地域,X围。 方为秋田之害:正在危害秋田里的庄稼。方,正、正在。为,成为。害,危害。 千万蔽地:成千上万,遍地都是。蔽,遮盖。 悉:全、都。 皆:全、都。 岁以大穰: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岁,年成。以,因。大穰,庄稼大丰收。
2、导入部分新颖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思考表达中进步。学生活动的部分他们都表现得很好。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人的创造性成就由学生来介绍,既有利于发掘他们的知识储备,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如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创造性思维。
4、补充了很多创造性思维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联系自身。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课题:《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讲述的古代科学成就。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方法:讲读、交流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我们叫了“三声夸克”,挥一挥手,离开了当代物质结构的微观世界,回到了文明古国——中国。
我们看到那“千古不灭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们招手。
当我们打开那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
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分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梦溪笔谈》二则。
(板书课题)二、阅读主场(一)引导学习小组对照注释,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工具书(提前要求携带《古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或学习参考资料,力求了解课文大意。
(二)将学习小组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准备一则(各小组特别注意整理组员不懂的字词或内容,并将不懂的字词或内容设计成问题)。
(三)合作学习交流1、准备第二则的学习小组先向准备第一则的学习小组质疑问难(可以问某一小组,也可以问某一位同学),后者解疑释惑(如有的问题不能解答,可以向准备同一则的其他小组或个人请求帮助;解答不准确时,由老师纠正)。
2、准备第一则的学习小组与准备第二则的学习小组换位质疑问难和解疑释惑(处理方式同上)。
3、学习小组间的质疑问难和解疑释惑结束后,老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
《以虫治虫》:方为求田之害千万蔽地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梵天寺木塔》:方两三级患其塔动未布瓦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迄匠师如其言(四)学习小组自由诵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并给予指导)。
三、阅读尾声(一)讨论“探究·练习二、三”。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按家长要求诵读课文(或一则,或两则),抄写“二(三)3”中提到的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在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
周智。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3.了解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中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约瑟教授赞许它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它是哪本书呢?它就是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
现在让我们学习选自《梦溪笔谈》的两篇文章——《以虫治虫》和《梵天寺木塔》。
二、读熟文章注意以下字词与句子。
1.字词。
岁:年成穰:丰收谓:叫患:担心贻:赠给讫:完,结束2.句子。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子方虫)悉为两段。
——省略句旬日子方皆尽,岁以(之)大穰。
——省略句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之)以金钗。
——省略句三、小组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疏通两文大意的任务。
要求:1.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整理关键词语和句子,疑难的地方批注出来。
2.班上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内容理解1.沈括在《以虫治虫》一文中表达什么看法呢?联系现在治虫害的办法,你赞同哪一种?2.《梵天寺木塔》中喻皓用什么办法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3.两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华、重点,而两文共同运用的详略得当的介绍方法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好体现出《梦溪笔谈》是介绍科学成就的作品。
【资料宝藏】1.关于沈括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
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历史、考古等各门学问都有深入研究。
沈括一生在各地为官,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也是一位政治家。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在其母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少年时代的沈括随其父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 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 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教学方法1、 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 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 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4、 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三、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 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 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喙hui穰rang 梵fan 胠qu 箧qie 履lu 贻yi 钗chai(2)字义部分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岁”“穰”“患”“贻”“履”等,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之”“其”“以”“悉”等。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幻灯片。
2、学生预习:(1)简介作者作品(2)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试着翻译全文。
(3)朗读课文,读清句读。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梦溪园——沈括——《梦溪笔谈》”为话题导入。
二、学习《以虫治虫》1、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
3、小组提问,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
4、理解、探究(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
(出示图片,加强直观感)(2)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吗?(3)说说“以虫治虫”给我们的启示。
5、出示幻灯片,检测重点词句的解释。
(1)方为秋田之害。
(2)其喙有钳。
(3)如途中狗蝎。
(4)千万蔽地。
(5)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6)土人谓之“傍不肯”。
(7)则以钳搏之。
(8)悉为两段6、小结课文三、布置作业1、分类积累文言词汇。
2、预习《梵天寺木塔》。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出示实物模型导入。
二、检查预习1、听写字词(包括第一则)2、朗读课文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
四、小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可有教师进行点拨。
五、理解探究1、讨论“探究、练习二”2、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的高超技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结合课文谈谈两篇课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六、出示幻灯片,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1、患其塔动2、故如此3、贻以金钗4、但逐层布板讫5、匠师如其言6、盖钉板上下弥束7、人履其板8、人皆伏其精练七、小结课文八、布置作业:1、积累文言词汇(尤其注意多义词及语境义的使用)2、借助工具书,课外阅读《喻皓的〈木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1课《梦溪笔谈》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21课《梦溪笔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养成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整体把握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依依”一词的意思是对往事的留恋,不忍心分离。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2.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3.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都与读书有关。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对这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
真是往事依依。
<三>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1《梦溪笔谈》教案2 苏
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4、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第五单元设计的主题是“关注科学”,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呢?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展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投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查阅资料情况
1、你读了《以虫治虫》之后感受如何?随意谈谈。
2、你查阅资料了吗?你眼中的《梦溪笔谈》和作者沈括如何?
3、你又识记了哪些字词?讲给大家听
三、读知课文,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正确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力求了解课文大意。
2、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互相质疑问难,小组学习活动开始。
整体认识课文,熟悉它的大概意思,从中找出自己的不明之处,
3、讨论读法教师范读课文
按意义划分的节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大意
4、学生思考
这个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句子明白了,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同学们勾画出来,准备好讨论突破。
5、学法提示:甲组向乙组质疑问难,乙组进行解答。
如果解答不准确,就由他们猜,如果再猜不中,最后由教师予以纠正。
6、分组讨论,欣赏分析。
(1)请同学们试一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短文。
(2)先猜后讨论,再明确如下词语:“之”、“其”、“谓”、“傍不肯”等。
7、师生互动,共同释疑
8、学生再读课文,
①“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有哪些消灭“子方虫”的方法,比较起来哪一种最合乎“绿色环保”理念。
②“傍不肯”制服了“子方虫”使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9、讨论发挥:现代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有“粮食增产了,把人也害惨了”之说,请根据你
所知道的知识来谈谈。
10. 完成“探究·练习”一、三、四。
四、师生总结
五、布置作业
1. 把《以虫治虫》译成现代白话文。
2.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提倡“绿色环保”的理念有何深刻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上堂课学习效果。
导入新课《梵天寺木塔》。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音,理解词义
贻.以金钗逐层布板讫.胠箧
..人履.其板
三、朗读中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读出句内的停顿,体会文中的语调。
2、朗读比较:注意指导学生根据朗读要求进行评价。
3、疏通文意:组织学生结合页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交流中注意下列句子的意思: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人皆伏其精练。
四、品读中分析人物
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为什么?
(1)梵天寺木塔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2)关于梵天寺木塔的传说有哪些?
(3)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通过交流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是介绍喻皓是怎样解决梵天寺木塔的塔动难题
出示问题,用现代汉语回答
①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②制定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③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什么?
④解决这一难题有何目的及意义?
⑤人们是如何评论的?
2、《梵天寺木塔》中写人着墨不多,却让人回味。
请大家思考一下:匠师为什么自己不去请教喻皓,却以金钗为代价让妻子去暗中询问呢?
五、交流中加深认识
《梵天寺木塔》一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家的形象,他解决高层建筑不稳定的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你还知道我国古代的哪些杰出的科学技术成就?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要求:
简要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科技成就的名称以及它的独特之处或对后来科技发展的影响,并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准备汇报学习交流成果。
将交流的主要内容填写在表格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组成员的感受。
六、进一步思考:
木塔建成,是工匠们在建造过程中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但喻皓却是作者在短文中的主要描写对象。
这是为什么?
除了描写喻皓的语言和神态外,哪些语句还表现了他的的技艺的高超?
七、本课总结
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发,各抒己见。
要点:A:绿色农业环保可持续性发展
B:为国家的过去的发达自豪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为使现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而自强不息
附板书设计:
《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以虫治虫————生物防治(农业领域)
梵天寺木塔————解决塔动(建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