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合集下载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一、接地气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过去,电视新闻中常充斥着时政消息、会议报道等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收视率逐年下滑。

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才能重新回到老百姓生活中呢?在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老百姓日常生活切入,探索出一条突围之路。

于是,过去只是小打小闹,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民生新闻就以“集团军”形式进行新闻集成,通过普通百姓视角报道发生在他们周边的大小事,让广大受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在这一电视新闻形式的蜕变中,《第一时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从新闻本地化出发,主打普通市民喜闻乐见的“柴米油盐”新闻并取得了成功。

现以《第一时间》3月12日的报道内容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节目和寻常百姓生活的贴近性。

该期节目共播出了15条省内外新闻,其中民生新闻10条,法制新闻2条,教育新闻1条,社会趣闻2条。

10条民生新闻中关注老百姓居住问题的就有2条,即《滁州:卧室变‘阳台’,○喻寒松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摘要】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是该台于2003年7月创办的直播式、时间长达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

十八年来,这一立足省会合肥、面向全省的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从百姓视角为目标受众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已成为该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栏目。

本文以2021年3月12日《第一时间》所播出的内容为样本,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板块设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第一时间;民生新闻;三贴近入,地方党报要开门办报,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跨区域合作内容广泛,本文探讨的跨区域新闻报道只是其中之一,如人才共育、新媒体技术交流、内部管理合作、市场资源共享等都是地方党报跨区域合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随着地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促进媒体间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地方党报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1]张国政,胡珊珊.新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J].中国出版,2019(22):78-79.[2]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与传媒产业区域化发展关键[J].南方电视学刊,2019(03):34-36.[3]张曙红.新闻报道的大局观[J].新闻采编,2019(02):78-79.[4]马国营.跨区域报道新闻策划的先导性和前瞻性[J].新闻战线,2019(07):89-90.[5]张朝阳.党报新闻的分众化、区域化传播解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14):89-90.(作者:北京日报记者)责编:姚少宝新闻实务27业主拒收房》;《合肥:五百多万赔偿款该怎么花?》,充分体现出《第一时间》“说百姓话,为百姓说”的新闻报道风格。

做一个走基层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经验谈

做一个走基层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经验谈
大 众 文 艺
・ 影视 传媒 ・
做一个走基层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经验谈
张 健 ( 衡 水 广播 电视 台电视 新 闻部 河 北衡 水 0 5 3 0 0 0 )
摘要 :分析 了电视 新 闻记 者 走基 层接 地 气 采访 必要 性 和重 要 善 美 , 同时也 要对 不 正之 风 拿起 新 闻批 评 和 自我批 评 的武 器 ,切
关键词 :基层 ;电视新 闻记者 ;素质
通 过 长期 的实 践 证 明 ,广 大 人 民群众 对 “ 长 、假 、空 ”文 风 深 恶痛 绝 因此 , 电视新 闻记 者 在进 行走 基 层接 地气 采 访 时 ,应 当 切 忌走 马观 花和 切 忌转 弯抹 角 , 同时在 进 行走 基层 接 地气 采 访 过 程 中 ,应 当采用 平 等和 温 和 的采访 态度 、注 重走 基层 接 地气 时 的采访 用语 以及 选择 正确 的采 访 内容 。 电视新 闻记 者走 基层 接地 气采 访 的必要 性和 重要 性 新 闻媒 体 是 我 国传 播 先 进 文 化 的 重 要 阵 地 ,既 是 党 和 政 府 的“ 喉舌 ”, 同时又 是 联系 党和 政府 与 广 大人 民群 众 问 的桥梁 和 纽 带 ,对 于我 国社会 主 义物 质文 明 、经 济 文明 以及 政 治文 明建 设 有 着 独特 且不 可 替代 的作 用 。新 闻记 者 同样 肩 负着 党和 政府 方 针 政 策传 递 、社 情 民意 和 百姓 心 声反 映的 重任 。因此 , 电视 新 闻记 者 应 当走 基层 接 地气 ,切实 将党 和 政府 相 关政 策传 递 到传 递到 基 层 ,传达 到 百姓 心 中 ,给 百姓 暖 民心 ,同 时将 百姓 诉求 、群众 疾 苦 及 时 传 递 到 相 关 部 门, 保 证 百 姓诉 求 、群 众 疾 苦 得 到 及 时 解 决 。并且 还应 当深 入 到 群众 基础 ,挖 掘 基 层群 众蕴 含 的代 表先 进 生产 力 以及 先进 文 化 的闪光人 物 和新 闻热 点 。 二 、电视 新闻记 者 走基层 接 地气 采访应 注 意 的问题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也在不断地变化。

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并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成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形势。

一、优化报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改变,因此电视新闻应该采用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进行报道,如图表、动画等方式,这将在信息传递方面更加有效。

同时,新闻报道应该注重捕捉现场的感性特点,使观众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在报道时,还应注意掌握快速传递信息的技巧,例如在报道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要重点突出新闻的关键因素,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二、注重社交媒体互动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

因此,电视新闻应该注重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可以开通微博和微信账号,并视情况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

同时,在报道过程中,可以采用观众参与的方式,鼓励观众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在编辑新闻时,还可以参考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和讨论,进行编辑和优化,使新闻内容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

三、强化移动新闻报道移动新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形式。

在报道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摄像机等移动设备采集和传递信息,确保新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第一手展示,并尽快传递到观众手中。

同时,电视新闻应该注重移动端的多平台终端和适配,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以及多种信息展示形式。

四、打造多媒体新闻电视新闻应该注重多媒体新闻的打造。

多媒体新闻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方案相比,更加生动,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报道时,可以采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使新闻报道更加鲜活有力。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适应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新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只有把握最新的技术和潮流,电视新闻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立足并发展。

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

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

,
,
,
一 些 家 常话 被采 访 人 一 定 会 对 采 访人 倍 感亲 切 心 中 的戒 备和 抵触 情绪 相 应地 会减 少 很多 这 主要 是 因 为 家
,
,
,
,

当前 一 大 部 分 采 编 人 员 工 作 的重 心 就 是 突 出 领 导 这 样 的思 想是 要不 得 的 如果 这 样 那 么 永 远 也 不 会成 为 优 秀 的新 闻工 作 者 接 地气 需要 的 是 正 义感 需要 的 是 职 业 的道 德 操 守 这 几 点 做 到 了 距 离 优秀 采 编 人员
口= 写七
如 何 让 电视新 闻 采 编 接 地 气
于 健 吉林省 辽 源 广播 电 视 台公 共 频 道

,
吉林 辽 源
,
13 6 2 0
要 电 视 新 闻 节 目 已 经 成 为 当今 重 要 的 一 档 与 百 姓 息 息相 关的 栏 目 这 档 栏 目 能 使 老 百 姓 更 好地 了解 身 边 的 事 情 也 能 更 好 地 带我 们 感 受世界 随 着 社会 的 不 断 向 前发展 人们 对 于 这一 领域 的 要 求也 在不 断 提 升 这对 采编
, , ,

常话本 身 就透 着真 实 与 质 朴 和 采 访人 说 着 家 常话 能让 采 编 人 员摆 正 自己 的位 置 不 会将 自 己 位 置 摆 得太 高 而 让 被采 访 人产 生 不 必 要 的情绪 还 能通 过 说家 常话 与 被 采 访人 成 为 朋 友 这 样 一 来 对 于 每一 次 的 采 方 都 不是 当成 一 项任务 而 是 交 朋 友 是朋 友 彼 此 之 间 的情 感表 达 但 是注 意 的是 家 常话 并 不 等 同 于 说 家 乡话 这 里 提 及 的 家 常话 主 要 是 指 观 众所 喜 闻乐 见 的话 语 要 来源 于 生 活 中 要 富有 鲜活 的气 息 这 样 的语 言 才 会与 观 众 日常 生 活 相 连 能够 真 正 的体 现 出 采编 人 员对 于 观 众 的 热爱

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

在信息传播日益多元化、碎片化的当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新时代下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需要我们不断提升采编技巧和水平。

下面就来谈谈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

一、紧跟时事热点新时代下,时事热点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广播电视新闻要想吸引观众,必须第一时间掌握并报道最新的热点事件。

在采编新闻时,要及时关注各种新闻事件的动向,保持敏锐的新闻嗅觉,紧跟时事热点。

要善于从大众感兴趣的角度去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呈现新闻信息,加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丰富的新闻源和渠道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离不开新闻源和渠道, 新闻源和渠道决定了新闻的多样性和立体性。

在新时代下, 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因此, 采编人员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拓和使用新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获取新闻素材,及时了解事件进展,保持信息的多样性和立体性。

三、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在新时代下,社会信息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导致了新闻事件报道面临更大的舆论挑战,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必须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在采编新闻时,应当注重确凿的事实,避免片面的主观臆断,加强对新闻事件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准确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四、创新报道方式和手段在新时代下,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要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

可以尝试运用数据新闻、虚拟现实、直播报道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报道的立体感和视听感受。

在报道风格上也可以尝试新闻评论、互动访谈等方式,增加新闻报道的多元性和趣味性。

五、注重新闻编辑的规划与设计在新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也需要更加注重编辑的规划与设计。

编辑规划要做到精准定位,选择合适的报道对象和内容,突出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问题分析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问题分析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问题分析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一直是新闻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信息获取的难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对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来说,要及时获取权威、准确的新闻素材变得更加困难。

大部分媒体对于新闻信息的报道都是雷同的现象,导致了重复报道和信息的碎片化,使得新闻的价值和吸引力都有所降低。

解决方案:1. 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监测系统,对各种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热点事件和新闻素材。

2. 拓展新闻来源,与各行业专业网站、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权威信息来源。

3. 挖掘深度报道的可能性,避免重复报道,做出有深度、有独家价值的新闻报道。

二、创新节目内容的不足电视新闻在节目内容上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很多新闻只能做表面报道,而缺乏深度和广度。

部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新颖性,使得观众的观看欲望有所下降。

解决方案:1. 引进先进的制作技术,例如VR、AR等,提高新闻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立体感。

2. 加强人文关怀,为新闻事件增加更多的人情味和温情故事,让新闻更加接地气。

3. 设计更加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节目形式,例如辩论赛、真人秀等,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三、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工作者一直面临的难题,如何在新闻报道中避免主观色彩的夹杂和不实之言一直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解决方案:1. 加强新闻自律意识,严格落实新闻报道的核实制度,对于新闻素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行严格审核。

2. 建立常态化的新闻伦理教育,让新闻工作者养成客观、公正、负责任的新闻报道习惯。

3. 引进新的技术手段,例如人工智能辅助审查等,降低主观色彩的夹杂。

四、新闻传播的创新渠道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台的播报,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新的传播渠道上创新,成为了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编辑工作分析

中央电视台编辑工作分析

中央电视台编辑工作分析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与普及,使得电视新闻迎来更多的挑战,对于新闻采编工作来说,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就成为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合理的采编,才能够保持创新性和吸引力,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让电视新闻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考虑到新闻是电视不可替代的节目,只要新闻报道本身充满灵性,采编人员拥有高超的技术,那么就一定能够具备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帮助电视稳定受众心中的形象,而这就是电视新闻编辑与采访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就本质来看,电视新闻采编相对复杂,不仅体现在其工作流程上,同时也表现在采编工作的本身。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面临新兴技术的冲击,使得其需要进行对应的改变。

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下,电视新闻想要做的更好,就需要勇敢的接受挑战,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电视新闻采编面临的问题(一)容量偏小,编排布局难相较于现有的新媒体,电视新闻信息容量相对偏小,并且其内容自然也不够丰富,呈现出来的情况不够细致,并且传播及时性偏低,这样会影响其传播的广度。

因为受众时间、所在区域等影响,这些问题就会对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度、丰富度、广度等带来直接的影响。

(二)时效性较差,节目类型单一除开现场的报道之外,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方式、广度以及速度方面都与新媒体相去甚远。

在新媒体环境支持下,新闻报道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画面与音乐来满足观众需求,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来吸引观众,从而让观众在信息获取中感受到趣味。

但是电视新闻其本身的传播方式单一,大部分都属于被动接受,这样会让观众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再加上节目本身的创新意识不足,这样就会降低观众的实际数量。

(三)传播渠道过窄,时间相对固定电视对于观众吸引力偏小,并且实际的观众数量也不乐观。

新媒体主要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渠道,通过各种技术平台,去发现更具意义的新闻,从而提升新媒体信息的阅读量与新引力,避免观众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电视新闻采编如何贴近民众生活

电视新闻采编如何贴近民众生活

电视新闻采编如何贴近民众生活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下,电视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众多媒体形式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目光,关键在于贴近民众生活。

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闻采编,能够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关注。

首先,电视新闻采编要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关注点。

民众关心的往往是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物价等。

采编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问卷调查、网络互动、街头采访等,收集民众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期望。

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反映民众的呼声和诉求。

例如,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深入报道就业市场的动态、各类就业政策以及求职者的经历和故事;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全面解读新政策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展现学校和教师的应对措施。

其次,选题要接地气。

摒弃那些空洞、抽象的选题,选择那些能够反映民众真实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题材。

可以是一个社区的环境改善,也可以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创业经历;可以是一场邻里之间的互助活动,也可以是一位志愿者的奉献故事。

这些选题虽然看似平凡,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力量,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身边的美好和正能量。

比如,报道一位退休老人在社区义务教授书法,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或者讲述一个小山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脱贫致富,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再者,采访要注重平民视角。

在采访过程中,要尊重被采访者,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他们交流,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

摒弃高高在上的说教式采访,而是倾听民众的声音,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故事。

采访对象不仅要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更要有普通民众。

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展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比如,采访一位环卫工人,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他们对城市环境的期望;或者与一位农民工交谈,倾听他们在城市打拼的酸甜苦辣,反映他们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

如何做一个走进基层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

如何做一个走进基层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

如何做一个走进基层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谭婉珍(作者单位:东莞市企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记者应抓住时代脉搏,注重走基层、接地气,从基层中获取更鲜活的新闻素材与采访亮点,做到“附身低姿接地气,抬头仰望谋发展”。

本文阐述了做走进基层接地气电视新闻记者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如何做一个走进基层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最后给出了与之相关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如何;电视新闻记者;走进基层;接地气;注意事项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推进新闻工作时,要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渗透到采访工作的实践中。

要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脚踏实地、勇于吃苦,为大众传媒工作作贡献。

要变以往的“走近”基层为“走进”基层,不仅要“走”基层,更要“在”基层,做一个接地气的电视新闻记者。

“接地气”是民间用语,《辞海》中关于“接地气”是最原始的定义,其主要是天地之气,可引申为地气、天气等自然界内最普遍、最普通的事物。

对电视新闻记者来说,这里的“接地气”,简言之,便是广泛接触基层人民群众,与其打成一片,并能够在采访中反映最底层群众的利益、愿望、诉求,展现最真实、最客观、最自然、最朴素而不加雕琢的“实况”。

在时代要求下,电视新闻记者走基层、接地气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1 做走基层接地气电视新闻记者的重要性电视新闻媒体是我国弘扬先进文化、传递新时代新思想的主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同时,这又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纽带与桥梁。

做好电视新闻工作,将有效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继而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

毋庸置疑,电视新闻记者在整个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是否走基层、是否能够接地气,直接关乎党和政府政策与方针在基层的传递能否有效,更直接关乎社情民意、基层群众心声的表达与反映。

可见,电视新闻记者担负着重要责任。

如果其能够俯身低姿接地气、走基层,便能够很好地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更有效地传递到基层群众中,让基层群众心更暖、心更安。

浅谈电视新闻采编如何“接地气”

浅谈电视新闻采编如何“接地气”


接地 气 的概念
《 东方时空 》到 《 新 闻会客厅 》 ,他 的节 目是老百姓最爱 看 的节 目。 还有 柴 静 ,也 是我 们 的 榜样 。她 的 《 面对 面 》 风 格 朴 实 自然 、打 动人 心 。这 是 因为 ,他 们 的 节 目能 够 实 现 与 社会 的无 缝 对 接 。可 以让 社 会 认 识 到 这 档 节 目制 作 人 的 公 德 和 爱 心 。这 样 ,好 的 节 目在 不 知 不 觉 中也 赢 得 了社 会 的赞 誉 ,打开 了收视 率 的一 片新 天 地 。
关 键词 :新 闻采 编人 员;接地 气 ;节 目
中 图分 类 号 :G 2 2 2 .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8 8 8 3( 2 0 1 4 )0 6 — 0 1 3 0 — 0 1
当前 ,许许多多 的传媒形式多管并存 ,电视节 目在 这 种 背 景 下 ,发展 的空 间会 更 加 广 阔 ,但 是 ,竞 争 一 向 都是存在的 ,机遇 和挑 战也是并存 的。作为新 闻采 编人 员 ,如何 开 拓一 条 艰 辛 的求 生之 路 ?答 案 就 是 —— “ 接 地气 ” ,推 陈 出新 ,完成 飞跃 。

“ 接 地 气 ” 就 是 接 纳 基 层 的信 息 ,接 纳 老 百 姓 的信 息 。 如果 你 坐在 直 播 室 里 ,闭 门造 车 ,那 么这 样 的新 闻 采编人员必然会走向没落 。所 以,“ 接地气”代表着一种 人 文 关 怀 ,一 种 社 会 气 息 ,一 种 与 老百 姓 息息 相 关 的爱 的情怀 。 当前 , 做什么样的节 目?培育什么样的新闻人 ? 已经成为当今融媒时代 的重要课题。 二 、做 一 名 “ 接 地气 ” 的新 闻采编 人员 是 时代发 展 的 必然 要求 ( 一) 接地 气 ,让新 闻人 找到 灵感 新 闻节 目采 编 人 员 ,能 够 接 地 气 ,才 能 找 到 灵 感 。 例 如 ,中央 台 主持 人 张 泉 灵 ,就 是 我们 的榜 样 。很 早 的 时候 ,她就 从 演 播 台上 ,从 演 播 室 中 ,下 基层 ,接地 气 , 深入 到 一线 采 访 过 程 中去 。这 样 的 做 法 ,让 她 成 了深 受 老百 姓喜爱 的主持人 。这样 ,一方面可 以提升他们 的亲 和力 ,同时 , 也能够让他们多元 目采编人员 ,要学会走人群众 中去 发 现 生 活 中 的真 实 、善 良与 美 好 。前 不 久 ,我 们 的一 位 同事 小 吴在 采 访 中走 进 了一 家 煤 矿 企业 。 和他 们 接 触 的 日子 里 ,小 兰 深 切 感 受 到 他 们 心 中的 炽 热 与 深 情 。黑 暗 是 光 明 背后 的奉 献 ,平 安 是 他 们 求 索 的 真 谛 。采 访 结 束 后 ,她 说 , 自 己如 果 不 深 人 到这 里 ,永 远 体 会 不 到煤 矿 工人 心 中 的爱 。他 在 节 目 中发 出 这 样 的感 慨 : 一 名 煤 矿 工人 心 中没有 爱 ,就 不 会 冒着 生命 危 险去 采煤 ; 没有爱 , 就不 会 到那 黑 暗潮 湿 的工 作 环 境 中去 。 这种 爱 ,在 家体 现为对亲人 的爱 ,在社会体 现为对人类 的爱。这份 爱 , 才是 真 正 的大 爱 无声 !

新闻编辑如何接地气

新闻编辑如何接地气

新闻编辑如何接地气作者:任晓晴来源:《记者摇篮》2019年第07期【摘要】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的新闻编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因此“接地气”的新闻编辑形式更能吸引大众的关注和眼球,其写法、表现形式更加贴近生活,新闻内容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可以更好地传递民生问题、解读政策。

【关键词】新闻编辑 ; 接地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类民生问题接踵而至,新闻编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撰写和报道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各类民生问题,其写法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接地气”的写法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解读民生需求。

一、新闻编辑“接地气”的重要性1.“接地气”的新闻编辑更具有灵气。

“接地气”的新闻编辑更贴近生活,可以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置身其境,并且将老百姓的诉求清晰、完整、真实地表现出来,为老百姓解读实事,更加获得老百姓的喜爱。

2.“接地气”的新闻编辑更贴近真实。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想要使新闻编辑更加“接地气”,那么编辑者需要具有一颗同理心,对待工作必须是认真、负责的,并且具有大局观和责任感,这样新闻编辑稿才会更加“接地气”、贴近真实。

编辑者可以将自己的新闻稿与老百姓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得新闻编辑更贴近真实,获得老百姓的一致赞成和认可,这样新闻编辑才算是成功的,其写作也会更加顺畅,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老百姓的诉求传达出去,真实、客观地反映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更加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新闻编辑“接地气”的方法1.新闻选材“接地气”。

在新闻编辑中,选择题材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该篇新闻稿是否可以获得群众喜爱和认同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新闻题材才会引发老百姓的关注,成为一篇文章的开端,也决定着该篇新闻稿的成败。

在新闻编辑中,选择题材的时候需要“接地气”,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学会对细节进行观察,并且积极与当地的老百姓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点和诉求点,真实、客观地写出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然后通过新闻报道的传播,将该事件进行放大,从而引发社会的关注,形成强烈反响,最终有利于促进事件的和平解决。

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

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

8传媒热点 第2卷第1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

但是,对于大众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出现正好也属于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所有的新媒体只有通过不断地推出新的内容,才能够使得新媒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来。

因此,所有报道新闻内容的人员尤其需要考虑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

另外,众多新闻工作者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地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本文具体分析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

一、“接地气”的概念所有的电视新闻工作者都需要通过到基层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来还原所有新闻报道内部的真实内容。

编辑应该学会从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让老百姓有更加强烈的共鸣。

只有真正接近老百姓的新闻节目才能够越来越受到老百姓个人的喜爱。

在传统采访的过程中,多数的新闻报道工作者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并用所谓“专业人士”的态度来面对老百姓。

在报道的过程中也根本不采纳老百姓的意见,最后使得新闻报告的效果不佳。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老百姓本人的需求,真正能够做出深入人心的节目。

如果一个新闻报道者所报道的内容都是不符合实际,且在报道的过程中根本不了解老百姓本人的需求,那么报道的内容自然会因此不切实际。

一个合格的新闻报道者不能够单纯地依靠学习书本知识去制作节目。

在实际的情况下,必须要通过有效地了解大众的需求来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

让所有的报道都能够真正做到“接地气”。

二、新闻报道“接地气”的意义(一)“接地气”的报道才会变得更加有灵气只有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真切地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在其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大量的新闻资料和新闻数据,并为后续的报道打下基础。

之后新闻报道者才能够写出“接地气”的文章。

老百姓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也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所有的新闻报道工作者都要试图从演播大厅中走出去,并能够到现场全面进行考察。

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

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
THE FRONT-LINE
一线
摘 要: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只有接地气, 才能保证公众认可电视新闻节目。 本文首先指出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接地气的重要性, 明确了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接地气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如何做到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希望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接地气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涌现出数不胜 数的新兴媒体,电视新闻媒体遇到了前 所未有的市场竞争,要想有效应对这种 形势,则需创新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而 利用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接地气的做法, 可以有效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所以,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接地气得到了有关部 门的大力重视。 1 新闻采编接地气概念 接地气就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实 际工作中,亲自来到普通民众中间,了解 广大民众的真正需求,在实际采编工作中 可以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看问题,报道广 大民众关心的问题。在实际新闻采编工作 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了解当地的民风 民俗,使用民众的语言。假如电视新闻采 编人员不能紧密联系群众,认为自己高人 一等, 那么新闻报道根本就做不到接地气。 能够做到接地气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然 是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播出的 新闻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 衡量一个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是否合 格,标准之一就是接地气,如果他不能做 到接地气,那么,电视新闻节目就不能真 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不到人民群众 的认可,这种电视节目没有存在意义。电 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靠自己 的想象完成工作, 而应真正走进群众中间。 所以, 接地气工作与采编风格的关系不大, 应以关注广大民众为主。 2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做到接地气的意义 2.1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 节目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来到人民群 众中间,才能做到接地气。当前,各级 电视台都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下基层接地 164
识到与群众是平等的,群众才能成为你 的朋友,这种采编工作不只是为了采访, 重点是结交很多朋友,属于朋友间的交 流与沟通,但在此要提出,家常话并不 是家乡话,家常话就是观众容易接受的 语言,这种语言存在于观众生活当中, 具有实在与朴素的特点,可以将采编工 作与观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3.3 感受百姓情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视 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视新闻 采编人员不能一味应用复制与粘贴的方 法,而应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逐步成 长为记者型人才,不但要学会编辑新闻 而且要掌握新闻的采写技巧。电视新闻 采编人员要深入基层,来到老百姓中间, 才能真正体会老百姓的感情。体会老百 姓的感情不能成为一句空话,电视新闻 采编人员不能走形式,摆过场,要与基 层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写出的新闻才 能接地气。 4 结论 总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只有真正 表现老百姓的生活,使用老百姓的语言 编写新闻,才能做到接地气,进而获得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 焕 智 . 论“ 互 联 网 +” 背 景 下 电 视 新 闻 的 突 破 与 发 展 [J]. 新 闻 传 播 ,2017(1). [2] 朴 明 俊 . 全 媒 体 环 境 下 电 视 新 闻 的 权 威 性 重 塑 与 发 展 [J]. 新 闻 传 播 ,2017(3). [3] 张栗 .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创 新与发展 [J]. 视听 ,2017(3).

电视主题报道如何“接地气”?

电视主题报道如何“接地气”?

网络时代,电视作为大众 传播媒体,是人们获知新闻和 信息的重要渠道。集新闻与宣
NEWS TRIBUNE
点,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然而,当前的不少电视主 题 报道存 在 以 下突 出 问 题 : 从 党委、 政府的单一视角出发, 主 题上过于强调重大性,内容上 枯燥乏味、 单调抽象, 态度上高 高在上, 说教成分十足。 这与当 前 社 会价 值 观 日益 多 元 化、 信 息获取日趋分众化的发展趋势 明显不符, 常常事倍功半, 导致 主题报道的采编人员吃力不讨 好, 受众 不 爱看 、 不想 看、 看后 留不下印象。 电视主题报道之所以面孔 僵硬, 既有各种客观限制, 又有 记 者 主 动性 不 强 的主 观 成 分。 外在方面,许多主题报道立意 高远、 主旨宏大, 表面看起来同 老 百 姓 的 日常 生 活 距 离 太 遥 远,宣传价值远远超过了新闻 价值。 内在方面, 电视记者被主 四组记者分别采访包头历次规 划的当事人, 最终形成 4 篇系列 报道, 再经过编辑制作, 集中推 出, 达到我们的策划目的, 让百 姓了解了包头的历届规划者们 都在一直竭力维护包头的城市 风格, 未来无论添加什么, 大气 疏朗的基本脉络不会变。 总之, 《包头日报》 作为市委 机关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一贯以主题性报道的策划为重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的视角叙述事件的意义、过程 和重点,尽可能适应观众的接 受心理。 同时,电视主题报道也要 用 “接近性” “时效性” 等新闻价 值标准来衡量素材,从中找到 有价值的新闻点,通过具体的 事实、典型的细节来呈现宏大 主题。如报道各地积极探索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力推进 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这一主题 新闻,如果只是用一组土地流 转总量 上 升 和规 模 化种 植 、 养 殖发展状况的数据,再配上农 业生产画面,虽然也达到了传 达信息的目的,难免会比较枯 燥和说教化,必须赋予这一事 件动态、 鲜活的过程。 要从高处 着 眼、 低 处 着手 , 去 “ 旧 ” 求 “新” , 去 “远” 就 “近” , 精心构思 报道视角, 合理安排事实素材, 尽量使节目有血有肉,看点十 足。 (二) 形式上 “接地气” 电视 是一 门 视 听 艺 术 , 画 面是否精彩、声画结合是否到 位, 直接影响着观看的愉悦度。 创 新主 题 报道的 素 材 运 用 , 在 形式上 “接地气” 是改进电视主 题报道的重要手段。记者要离 开办公桌和会议室,多深入基 层采访,多采集一线的声音和 画面, 尽量用老百姓的身边人、 身边事来讲道理,做出“有地 气、 有灵气、 有思想” 的新闻。 如 果仅仅停留在 “解说抄报告、 画 面会议加材料”的老一套思路 上,观众肯定会敬而远之。为 此, 在策划主题新闻报道时, 手 法要灵活多样,形式要不断创 新。 比如, 尽可能多地运用记者 出镜加人物采访的形式,进一

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作者:孙吉麟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10期孙吉麟(吉林省通化广播电视台吉林通化 134000)摘要:该文基于接地气内涵,探讨了电视新闻接地气重要性,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

对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形象,优化采编水平,使其更加贴近受众,赢得全面认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中图分类号:S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238-011 接地气内涵由表面层次来讲,接地气也就是应广泛联系群众,同他们打成一片,进而反映百姓人民诉求与愿望,体现他们的切身利益。

因此不应高高在上,这样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

同时也不应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应踏实细致,全面深入人心,把握自然规律,避免盲从。

接地气始终是衡量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志,为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接地气。

如果电视节目没有接地气,而是与现实距离较远,则会备受观众指责。

这只能说明采编人员没有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报道的节目毫无生气,将无法体现人文关怀,势必无法受到观众的喜爱。

2 新闻采编接地气必要性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下基层才能做到接地气,并快速地找到灵感。

当前,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积极鼓励采编工作人员脱离演播台,同百姓进行深入交流,参与至现场采访之中,这样不但可提升节目亲和力,还利于采编人员以及自身节目能够接地气,成为真正的新闻人。

接地气也就是应走进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方能够增加感受,不断地学习实践,把握新闻源头,了解百姓日常的困苦以及艰辛,使得节目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最终赢得受众的全面认可。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新闻节目,同新闻人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因而,采编工作人员应以新闻眼看待周遭事物、把握社会习惯以及时代脉搏,形成战略意识,方能够夯实基础。

众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无一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即创作节目应脱离虚假以及戏谑,摆脱空中楼阁,踏实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独特的观点视角、热点话题对受众形成有效引导,同他们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之中的问题,并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困难。

新闻编辑如何接地气

新闻编辑如何接地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类民生问题接踵而至,新闻编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撰写和报道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各类民生问题,其写法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接地气”的写法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解读民生需求。

一、新闻编辑“接地气”的重要性1.“接地气”的新闻编辑更具有灵气。

“接地气”的新闻编辑更贴近生活,可以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置身其境,并且将老百姓的诉求清晰、完整、真实地表现出来,为老百姓解读实事,更加获得老百姓的喜爱。

2.“接地气”的新闻编辑更贴近真实。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想要使新闻编辑更加“接地气”,那么编辑者需要具有一颗同理心,对待工作必须是认真、负责的,并且具有大局观和责任感,这样新闻编辑稿才会更加“接地气”、贴近真实。

编辑者可以将自己的新闻稿与老百姓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得新闻编辑更贴近真实,获得老百姓的一致赞成和认可,这样新闻编辑才算是成功的,其写作也会更加顺畅,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老百姓的诉求传达出去,真实、客观地反映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更加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新闻编辑“接地气”的方法1.新闻选材“接地气”。

在新闻编辑中,选择题材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该篇新闻稿是否可以获得群众喜爱和认同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新闻题材才会引发老百姓的关注,成为一篇文章的开端,也决定着该篇新闻稿的成败。

在新闻编辑中,选择题材的时候需要“接地气”,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学会对细节进行观察,并且积极与当地的老百姓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点和诉求点,真实、客观地写出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然后通过新闻报道的传播,将该事件进行放大,从而引发社会的关注,形成强烈反响,最终有利于促进事件的和平解决。

2.新闻视角“接地气”。

在新闻编辑中,第一步是选择一个“接地气“的题材,第二步就是在进行撰写的过程中,其角色和视角更加“接地气”。

在很多新闻编辑中,他们编辑的新闻稿都是脱离现实的,没有引发老百姓的共鸣和思考,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其新闻编辑没有感同身受,仅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撰写这次事件,其效果是非常一般的。

新时代背景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新时代背景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新时代背景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时代的视角出发,分享一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一、紧跟时事热点,把握新闻价值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

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广播电视新闻必须紧跟时事热点,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把握新闻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不断观察社会动向,了解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而选择符合新闻价值观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二、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时代的媒体环境下,假新闻和不实报道层出不穷,这给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编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相关情况,做到真实客观地报道。

他们需要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客观的事实核实,并尽可能避免个人情感色彩的夸大和渲染。

只有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才能更好地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在报道形式上进行创新,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新闻事件。

他们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报道形式,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全方位地展现新闻事件。

他们还可以尝试采用新颖的讲述方式,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四、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他们需要以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广阔的视野来报道新闻,使报道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迎合观众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他们获取信息的欲望。

五、积极借助新技术手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技术手段对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愈发深远。

采编人员应该积极借助新技术手段,提高报道的效率和质量。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采编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技巧,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本文将就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给广大电视新闻从业者一些启发。

一、把握热点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爆发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

电视新闻采编应该随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把握时事脉动,及时更新新闻内容。

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报道和互动交流,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更好地吸引观众的关注。

二、提高创新能力新媒体时代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

电视新闻采编要不断思考如何以更生动、更富有创意的方式来呈现新闻,吸引观众的眼球。

可以从镜头运用、编档手法、题材选取等方面下功夫,推陈出新,突破传统,提高节目质量和影响力。

三、加强内容深度在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不仅要注重新闻的即时性和瞬间性,更要加强新闻内容的深度,提高观众的阅读价值和思考深度。

可以借鉴一些深度报道的做法,做好前期采访和线索搜集工作,挖掘出真实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将这些深度报道呈现给观众,提升新闻的品质。

四、注重多元化新媒体时代,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化,电视新闻采编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注重多元化。

可以从新闻题材、报道手法、节目形式等方面做文章,让观众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

五、加强技术应用在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还应加强技术应用,提高节目的视听效果。

可以利用摄影、音响、灯光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使新闻节目的画面更加生动,声音更加清晰,让节目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数字化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和制作,提高节目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力。

六、加强团队合作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增强整体的创作力和合作效率。

在日常采编工作中,可以多开展团队合作的形式,如头脑风暴、策划会议等等,让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新闻节目的策划、制作和播出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 的指 责 。所 以 ,采 编 工 作 人 员在 采 编新 闻 时绝 不 能 闭 闻源 于最 普 通 的人 们 、源 于 人们 最平 常 的生 活 事迹 。 门造 车 ,编 造 出一 些 毫 无 生 气 的新 闻报 道 ,而 应 当深 入
新 闻报 道 。 比如 一 名 电视 新 闻 工 作 人 员在 对 精 神 病 院这 一 特 殊
听 群 众 的诉 求 ,收 集 最底 层 百姓 的心声 及 新 闻素 材 。
人们 用 一 颗 平 常 的心 在 开 展 工 作 时 恪 尽 职 守 ,追 崇 “ 任 “ 接 地 气 ”是 衡 量 一 个 新 闻 采 编 工 作人 员 是 否优 秀 何事 物 都 是 源 于 生 活 ” ,做 到 在 采访 的 过程 当 中注 重 走 的标 准 之 一 。倘 若 新 闻 采 编 工 作 人 员 制 作 出 的 电视 新 闻 进 群 众 ,避 免 进 行 一 些 刻 意 安 排 的采 访 。 因为 往 往 提 前
新 闻学
XI NW ENX UE
电视新闻采编怎样 “ 接地气”
吴 并 源
【 摘 要】电视新 闻节 目不仅有利 于老 百姓们 了解 身边的热点事件 ,还 可以让老百姓 们感受周 围的世界 。伴 随
社 会 和 人 们 生 活 需 求 的 不 断提 高 ,老 百 姓 们 对 电视 新 闻节 目的 要 求 也 在 不 断提 高 ,这 就 需要 电视 新 闻采 编 工作 人 员不 断 提 高采 编 水 平 ,制 作 出高质 量 的 新 闻 节 目。 尤 其 目前 有 部 分 电视新 闻严 重 失真 ,很 大程 度 上 影 响 了人 们 对
节 目。

备 责 任 意 识 与 大局 意识 。 只有 这 样 ,方 能 在 电视 新 闻采

“ 接地 气 ”的内涵
编 的过 程 中做 到 心有 底气 。
“接 地 气 ” 就 是 要 广 泛 联 系 群 众 , 与 群 众 融 为 一 体 ,深 入 群 众 了解 他 们 的疾 苦 与 诉 求 ,从 而 真 实反 映 老 百 姓 们 的 诉 苦 和 愿 望 , 关 注 老 百 姓 们 的贴 身 利 益 。 为
三 、电视 新闻采编 怎样做 到 “ 接地 气”
( 一 )深人生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为 一 位 电视 新 闻采 编 工 作 人 员 , 需 要 具 备 一双 善 此 ,作 为 电视 新 闻工 作 人 员 不 应 摆 着 一 副 高 高在 上 的姿 于 发 现 “ 真 、善 、美 ” 的眼 睛 ,并 且 要 善 于在 细 小 的生 态 ,而 应 该 是 深 入 群 众 ,做 群 众 的 贴 心 人 , 俯 下 身 子聆 活事 件 当 中发 现 属 于 正 能 量 的 事 物 。每 一个 职业 均 需要
于事物的判 断,这就i 鱼 切要 求电视 新闻节 目必须更好 地 “ 接 地 气” 。为此 ,需要新 闻采编 工作人 员改进提升采编
水 平 ,保 证 电视 新 闻 节 目稳 步 向前 发 展 。 【 关键 词】 电视 新 闻 ;采 编 ;接 地 气 乍 者】 吴 并 源 ,岑 溪 市 广播 电视 台。
节 目跟 现 实 的距 离 相 差 较 远 , 没 有 “ 接 地 气 ” ,那 么 电 刻 意 安排 的事 件 最 不 能 反 映 群 众 真 实 的 一面 ,报 道 出来
视 新 闻节 目不 但 无 法 获 得 观 众 的 认 可 ,甚 至 会 遭 受 到观 的新 闻节 目反 而 不 易得 到 观 众 的 认 同 。所 以好 的 电视 新
( 一 )“ 接地气 ”才会 “ 有灵气”
优 秀 的 电视 新 闻采 编 工作 人 员往 往 注 重 深 入 一 线 、
事 件 感 到 痛 心 。在 发 现 这 一 感人 的新 闻采 访 素 材 后 ,
需要 电视 新 闻采 编 工 作 人 员进 一 步走 近 医护 人 员 ,亲 身 了解 医护 人 员 每 天 对 病 人 无微 不至 的 照顾 细 节 ,才 能 采 编 报 道 出 “白衣 天 使 坚 守 岗位
在 当 前 的信 息科 技 时代 , 电视 新 闻节 目成 了媒 介 传 播 新 闻信 息 的一 种 最直 接 、最 快 速 、最 有 效 的传 播 方 式
( 二 )“ 接地气”才能 “ 有底气 ”
作 为 一 位 电视 新 闻采 编 工 作 人 员 , 电视 新 闻 节 目的 之 一 。 如 何播 报 一些 让 广 大 老 百姓 都 能 通 俗 易懂 的 电视 感 染 力 跟 电视 新 闻采 编 工 作 人 员 对 电视 新 闻事 件 的 深 浅 新 闻 节 目, 首 先就 需要 新 闻采 编 工 作 人 员 采 写 出接 近 老 理 解 具 有 直 接 关 系 。为 此 , 电视 新 闻采 编 工 作 人 员 务 必 百 姓 日常 生 活 的新 闻素 材 。 只有 新 闻采 编 工 作 人 员 对 新 培 养 自身敏 锐 的新 闻 眼光 , 以便 洞 悉 观 察 世 界 。需 要 做 闻 的采 编 接 地 气 了 ,才 能制 作 出一 些 高 质 量 的 电视 新 闻 到 详 细 了解 当地 的风 俗 习惯 ,掌 握 当前 的时 代 脉 搏 , 具
无 微 不 至 照 顾 病 人 ”的 深 入 基 层 、 深入 群 众 ,做 到真 情 实感 地 感 受 当地 的人 情 感 人 电视 新 闻节 目 。倘 若 电视 新 闻工 作 人 员 没 有 深 入 医 风 土 ,才 可 以很 好 地激 发新 闻 灵感 。制 作 出来 的 电视 新 院 、没 有 深 入 医 护 人 员 、 没有 体 验 工 作 ,那 么 将 无 法 体 闻 节 目只 有 更好 地 深入 群众 ,在 基 层 一 线 获 得 最 为 真 实 会 这 些医 护人 员 的艰 辛与奉 献 精 神 。
生 活 ,处 处 体 现 人 文 关 怀 , 制 作 出深 受观 众 喜 爱 的 电视 的环 境 进 行 采 访 的 时 候 , 往往 能很 快 体 会 医护 人 员 这 一 工 作 群 体 的艰 辛 ,为 医 护 人 员 经 常 因 工作 被 病 人 抓 伤 这

二、电视新闻工作人员采编 “ 接地气”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