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的语文课程内容构建

合集下载

语用知识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

语用知识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

语用知识: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作者:牛传福邓彤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06期【评议文章】韩雪屏《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用知识》,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0期。

【原文提要】在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百年历史中,语用意识早已有之。

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以及用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是我国语文课程教学的优良传统。

目前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语文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课程,言语实践活动需要语文知识的引领,而引领和指导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知识,应该主要是动态的系列化的语用知识。

但是,遗憾的是,作为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中最核心的元素,语用知识的有效运用还存在着大量错位与缺失的现象。

为确保课程内容的确定性,我们需要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中演绎或剥离出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一、语文课程:从“放逐”知识到研究知识曾几何时,“知识”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视野中一度被质疑被批判被淡化乃至被放逐。

如今,当彻底放逐知识的后遗症渐渐显露出来时,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放逐知识,可能已经给语文教育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而这一伤害的严重程度,也许正逐渐被我们深切地感受着……许多研究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审视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价值与作用。

自2010年起,韩雪屏教授在一些语文刊物上连续发表整理语文知识的系列论文,除本文所评议的关于“语用知识”论文外,还分别发表了《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文体知识》(《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11期)、《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语文建设》,2010年第7-8期)等文章,对语文课程中的各类语文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反思。

韩雪屏在《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文体知识》一文中认为:在我国百年语文课程历史中,文体知识是一以贯之的,但“文体概念缺乏严格界定”。

作者研究了语文课程中的文体种类,从最早的记事文与说理文两大文体,发展到记述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四大文体,最后成为目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教学文体的嬗变。

语用知识: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2010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四

语用知识: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2010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四
教 学 大参 考 ・ 文 教 育 论著 评 析 语
主持 人 简 介 : 荣 生 , 文课 程 与 教 学论 博 士 , 王 语 上海 师 范 大学 学 科 教 育研 究 所 教 授 、 士 生 导师 。 博 执行 主持 简 介 : 根林 , 文课 程 与 教学 论 博 士 , 海 市 浦 东教 育 发 展 研 究院 助 理 研 究 员 。 胡 语 上
语用知识: 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
— —
2l 0 0年语 文教 育论著评 析之 四
画 牛传福 邓 彤
【 评议 文章 l 韩雪屏《 审理我 国百年语 文课 程的语
用 知 识 》原 载 《 程 ・ 材 ・ 法 ) 00年 第 l 。 . 课 教 教 21 O期 I 文 提 要 l 我 国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的 百 年 历 史 原 在 中 . 用 意 识 早 已有 之 。 运 用 语 言 的 角度 强 调 语 文 课 语 从 程 的 实 践 特 性 . 及 用 相 关 知 识 来 弓 导 学 生 的 语 文 实 以 l 践 。 我 国语 文课 程 教 学 的 优 良传 统 。 是 目前 研 究者 已经 基本 达 成 共 识 : 文 是 一 门 以 实 践 性 为 主 要 特 征 的基 语 础课 程 . 言语 实践 活动 需 要 语 文 知识 的 引领 , 引领 和 而 指 导 学 生 言语 实践 活动 的 知 识 . 该 主 要 是 动 态 的 系 应 列化 的语 用知 识 。 是 。 但 遗憾 的 是 , 为 中 小 学 语 文 课 作 程 与 教 学 领 域 中 最 核 心 的 元 素 . 用 知 识 的 有效 运 用 语
而 这 一 伤 害 的 严 重 程 度 . 许 正 逐 渐 被 我们 深切 地 感 也
受 着 … …

聚焦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分析

聚焦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分析

聚焦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4T05:25:58.78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9期作者:李晶晶[导读] 可以是通过课堂上随笔练习的的方式来进行提升.利用书中课本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积极地引导学生把语言与课本进行结合使用,提高学习的效率.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攸太小学 350806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进度,课堂教学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新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教会学生使用语言的方法.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可以是通过课堂上随笔练习的的方式来进行提升.利用书中课本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积极地引导学生把语言与课本进行结合使用,提高学习的效率.关键词:随文练笔;小学语文;语用课堂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随笔主要侧重于锻炼学生读与写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使用课程的教材,把不同形式的语言与写作进行联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1.现阶段语文课堂现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很多课堂上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仍旧具备一些难度,加上学生贪玩的心理,对于难以消化的知识学生选择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深入的求知,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虽然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变革,但是新的素质教育仍然没有全面普及.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仍然存在,在课堂中教师为主导,使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课堂中的随文练笔进行举例,教师在布置随文练笔时不能有效地将课本材料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被局限住思维,不能展开自己的写作框架.同时一些教师没有把随文练笔当做课堂的重要部分,这样的偏见对学生的学习非常的不利,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随文练笔,那么对于日后的写作课程也就会显露出短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难以提升,从而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带来一定的困扰.2.随文练笔的重要意义小学生处于身心正在发育的阶段,所以这一时期就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训练.语言的组织能力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家长以及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通常会选择使用随文练笔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学生的日常随笔练习需要与实际进行结合,切不可脱离实际.要通过随文练笔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让学生表达出自身的真情实感,注重情感的表达.同时随文练笔还可以教会学生在分析材料之后进行写作,从而获得写作的要领,创造性的使用写作的技巧.3.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的方法3.1寻找合适的随文练笔的时间在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时,教师不仅需要对随文练笔的材料进行选择,还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小练.这个时间是需要通过课文的情节发展进行安排,当文章的剧情是表达文本的高潮或者是表达作者内心的强烈情感时,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进行安排随文练笔.因为当教师讲述到精彩的剧情时,学生的情绪会有一个高涨点,在这一时间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会有很大的积极心理去进行创作.在表达情感时作者会使用直接抒情或者是间接抒情的手法来进行写作.比如在学生学习的课文《少年闰土》中,“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这一句话作者使用了一个动词“跑”,流露出了作者对闰土的喜爱.所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句子的赏析,深入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教师还可以将作者与闰土的交往进行介绍,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作者的情感经历,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随文练笔,因而学生也会有感而发,联系自身的实际,回想自己的交友情况,从而联系自身,写出一篇具有真实情感的随文练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多种写作手法的尝试,可以是动作描写也可以是外貌描写,多种写作手法来进行随文练笔的尝试.所以这种语用手段注重时机的把握,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提供的时机来安排学生进行随文练笔.3.2教师需要积极探索语用的教学点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课本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的知识获途径.课本中的语文课文的选材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经过了层层的关卡,最终选择了对学生有着积极作用的课本.同时对学生来说,课本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学习作者的情感经历,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社会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为了更好地营造语用课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在备课时仔细的钻研课本上的内容,一定要深入的分析出课本选材的特点,同时分析出语言的使用的切入口,然后教师还需要思考出所要使用的随文练笔的题目,这样就可以为课堂的有效高速开展奠定了基础,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师讲述时,可以对每一组的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赏析,如果是在一组课文中主要是讲述自然美景的,那么教师就需要分析出作者描写景色使用的手法,以及作者表达感情使用的写作手段.为了提高课堂中语用能力的效率,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剖析.在讲述《山中访友》时,教师可以着重讲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进行随文练笔的题目设计.文中写到了“满怀的好心情”可以反映出山中拜访朋友的美好心情.教师可以以此为入口,让学生模仿写作的手法,从而可以做到熟悉准确的应用.除了课堂中的练习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下课效果,教师需要找出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可以在课下也受到课文的熏陶.结语:教师在课堂中所传达的知识内容比较重要,但是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课下掌握程度,所以教师一定要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任务布置,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还需要要求学生可以大量的广泛的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还可以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方式.在新的课标要求下,教师需要深入的研究出如何提高语用课堂的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好地学习体验.参考文献:[1]董小慧.聚焦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0(34):88-89.[2]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69.[3]刘吉才.略谈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4(1):9-11.注: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Q2020019X)研究成果之一。

有关语言的构建和思考的小课题

有关语言的构建和思考的小课题

有关语言的构建和思考的小课题《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母语课程,这句话给我们定性了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语言教学。

同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核心要素。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然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还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本篇论文将与大家探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的具体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建构和运用元素,精心预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明白:文章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反复吟咏中也能大致体会;而文章的言语形式即表达方法却是个秘密。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把汉语语法法则和语言使用规律作为教学侧重点,真正做到教在不懂处。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有系统的基础语言,打好语言的基础。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会“字词、句、段、篇、语、修、逻”等方面的简单语法规则和常见语言使用规律。

教师应该全面挖掘语文教材里的语言应用元素,确定每节课语言教学的重点,找准语言训练点,精心预设教学,充分运用情境、会话、合作等环节,做好该语言点所蕴含的语法知识、语言使用规律的“意义建构”。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汉语实用语法、语言使用规律、写作表达方法。

从而解决“语言建构和运用”型语文课在宏观上“教什么”的问题。

二、确定各学段语言建构和运用侧重点,科学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结合《新课标》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确定各学段语言教学侧重点,让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呈现。

如:低年级主要以字、词、句的建构为主:字的建构主要是让学生从音、形、义及汉字造字规律等方面进行。

词的建构则主要是从词义、词的感情色彩、构词方式等方面进行。

短语的建构则主要围绕学习“的、地、得”的使用规律,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短语:如:偏正结构短语(例如:美丽的小鸟),动补短语(例如:跑得飞快),动宾结构短语(拍皮球)等。

确立语用目标,构建语文教育新体系

确立语用目标,构建语文教育新体系

2 .语用知识: 语文课程主体内容
语用学是语文课程的原理性学科。虽然语用学是
2 0 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西方学者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语 言

一 — — — —

_
_
_
_

-一Leabharlann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一— 7











1 - 和运用语言实现 的” , “ 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

语言意 义教学 、 语 言功能教学三个层面 。语文教育的 重心正经历从语符 、 语义教学即语言能力教学 , 向语用 能力教学 的转变。
… … … . … … … … . …
习 中 的 语 言 运 用, 以 及 社 会 运 行、 文 学 艺 术、 文 明 创 造 等
. … … … . … … … . … …
1 2
Vu[ we ql l an s n d
: i J 建段 l 2 0 1 4 . 0 2
y wj s x l n @1 6 3 c o m
合乎语法 的句子 , 还包括能否在 一定 的语言环境中恰 ・ 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 即在不 同的场合 、 地点对不同的人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从2014年第6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中打印出来,P.55-60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连江 350500)摘要:语义理解、知识传授向来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它以“知不知”“懂不懂”而不是“会不会”“能不能”为价值取向,造成学生乃至社会公民言语能力的每况愈下,在语言表达技能和积极语用能力成为国际母语教育普适价值的背景下,以“语用”为核心和主体的教学价值重塑与课堂范式重构,已成为语文教学摆脱“得意忘言”困境,凸显学科课程本体特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语用;价值重塑;范式重构;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4)06-0055-06一、以语义学和语法学为核心的百年语文教学观之反思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已逾百年,教学范式历经变革。

根据范式的主要特点,有学者把整个语文教学历程划分为五种前后相继的范式:传统语文教学范式(1902年前)、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1903-1949)、新中国成立初期语文教学范式(1950-1976)、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1977-2000年)、语文课程改革教学范式(2001年至今)。

虽然每个时期的教学主体、核心、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但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理解”和“识记”自然就成了百年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

且不说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范式,也不说仍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只是增加了些白话文的阅读和写作的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即便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学的学习、白话文的讲解和写作替代了文言文、四书五经等的记诵、讲解和写作、语义理解、语法传授、语形识记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主体。

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更把“语文工具说”“知识中心说”等“接受为本”传统观念奉为圭臬,把篇章拆成知识、把知识合成篇章。

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学知识成了教学的重点。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五章)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广义:一切对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的口头语言材料及书面材料。

狭义: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审查通过的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文本材料,即常说的教科书。

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有四方面:智德启迪功能、语文历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知识扩展功能。

第一节从课程视角看语文新教材正因为语文教材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所以就语文教育而言,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学一直顶替着课程,研究的重心一直放在教材与教学上。

20世纪90年代,“语文课程”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焦点。

下面,从课程视角呈现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新教材比较好地演绎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理念,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善的预设,而是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

为此,新教材不但增加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作品,而且还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新教材还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二、新教材贴近生活世界(一)课程与生活课程是什么?课程即经验,这种课程定义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此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强调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的作用的动态的情境,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二)新教材与生活传统的语文教材几乎把注意力全部投向“选文”,坚持选文的“文质兼美”,然而在反映“生活”、联系“生活”方面却有明显不足。

而新课程语文教材在坚持选文标准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新教材重视言语实践活动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全面整合语文学习的诸多要素,言语实践不再是局部的、单项的,而是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力”指导下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想

“语文学习力”指导下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想

“语文学习力”指导下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想王国均(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摘要:学校层面的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已成为今后深化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 和难点。

用学习力的最新成果进一步阐释“语文学习力”这一概念,借用发展论的 ,将其定义为“学生在语言生活中的生命活力”。

基于“语文学习力”构成要素和发生中语文学 体系,可 和 行思考。

关键词:语文学习力学科课程体系普通高中新课改已经历了第一个十年,这十年的课改“本质上是一次课程理念的深 变革与课程文化的全新再造”。

近年来,这 “全新再造”开始结出丰硕的成果,有些学 校已经开始大 行使学校课程设置的权,“构建富有时代、体现 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 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 的 和实施,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的重任。

这将又是一次重 要的变革性实践,迫切需要有新的理念或理 论来引 指导。

本文 以最新的学习力理 成果来指导“语文学习力”理念的建构与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的构想。

_、“语文学习力”研究的新视角传统的学习力研究主要侧重于心理学视 角, 一般将其视作“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 的综合体”。

然而,随着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深人,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理 发生 大变化,从关注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知识的 技能的培养,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体验和整体语 ,实现了从“工”向“发展论”的根本 。

由此,我们重新审视“语文学习力”概念时,就借用了发 展论的视角,将其定“学生在语言生活中的生命活力”。

这里的“语言生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 校中的听说读写以及文化活动。

日本国语教 育家桑原隆指出(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学习能力、热情、兴趣点、关'点及已有知识和经验等'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由此看来,具有‘既深且广的语言生活’的视野是非常必 要的。

”这里的“生命活力”,也可借用桑原隆的 论述来理解:“不断扩展自己的学习爱好,从而培养新的学习兴趣,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单元“语用”教学体系的重构策略

单元“语用”教学体系的重构策略
示人生的深刻道理 , 文本构思精巧 , 裁剪得 当, 是学 生习作表达的 “ 例文” 。
5 . 注重言语实践 。 走 向生活语文
语文课程是一 门学 习语言 文字运 用的综合性 、 实践性课程 , 它强调语文课程 的综合性 、 实践性 , 是 把语文课程 由课 内向课外 延伸 、 由学语文变成 用语
五年 级上册 第三单元是 “ 了解说 明性 文章 ” , 具体 目
二、 探索 出单元 “ 语用” 教学策略 人教版教材 虽以人文 主题作 纬线进行建构 , 但 其 中的 “ 语 用” 知识 却贯 穿在文本 中。因此 , 要 强化 学生 的语言 实践 , 让学 生在大量 的 听、 说、 读、 写实

“ 语 用” 。 同时, 此文又叙述 了 “ 水溪抓鱼 的乐趣 …‘ 小 桥 的记忆 …‘ 采茶 的体验 …‘ 老屋 的温馨 ” 四件事 来
3 . 注重读书方法 , 认清言语规律
单元主题导语 中一般都有 明确 的阅读 目标 , 围
表达对故 乡的难忘 , 整篇文章把 写景 与记事连 在一
际“ 浓浓 的乡情 ” , 可让学 生背 诵诗 词、 学唱歌 曲、 观 看影视作 品等来表达 自己的情感 , 也可 以结合校本 课程《 天台山文化启蒙 》 一 书开展 语文综合 实践 活
动。 为 学生的语 文活动提供 语言 运用的平 台 , 让语
文成 为语言运 用能 力培养的介质。
( 浙江 省 天 台县 实 验 小 学 3 1 7 2 0 0)
等, 是对学生有 启发、 启迪 , 对学 生 自身生活有感触 的文章 , 都是引导学生 由课 内向生活发展 的 “ 语用 ” 点。 我们的语言实践要更 多更灵活地 引向课外 、 引向 社会 、 引向生活 , 一句话 : 生活处处皆语文。 如 口语交

“语用”性质和阅读教学设计泰顺

“语用”性质和阅读教学设计泰顺
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 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
趣。 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为什么说这些共栖 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臂说:好哇!好哇! 树真好,/小花狗躺在树下乘凉,/大树撑着绿伞
说:睡吧!睡吧! 树真好,/小毛虫卡滋卡滋地咬,/大树笑着说:
吃吧!吃吧! 树真好,/长得高又大,/好像大家的妈妈。
教学设计:
1.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欣赏句型变化; 3.能运用简易譬喻与拟人法描述对树的观察; 4.能够运用课文句型进行短篇童诗叙写。
3.呈现鲨鱼与领航鱼的资料。领航鱼能帮助鲨鱼找到食物。领航鱼能得到鲨鱼吃剩下的残渣,
还能吸附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小结板书:
凶猛→朋友→原因)
4.课件将两段中相似的内容重构在一起。加深印象。
(1)看表格,想想哪里可以写得更有趣。
(2)动笔写。呈现写话要求:按照顺序写得有条理(五颗星);努力发挥想象写得生动有趣
2013.6.8,泰顺“文本解读”,交流
“语用”性质和教学设计
乐清育英学校 俞国平
提纲
第一部分:“语用”性质 第二部分:语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内容视角
一、语料选择,关注“秘妙”。 二、语言风格,关注文体。 三、年段特征,关注学情。 四、从读学写,关注写作。
第三部分:语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建构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教学评一体化视角的重要性 (2)三、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 (3)1. 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 (5)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 (6)3.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7)四、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8)1. 评价与教学的有效结合 (9)(1)课堂表现评价策略 (10)(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策略 (11)(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策略 (12)2. 以评促教,提高教学质量 (13)(1)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14)(2)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16)五、课堂建构的实施步骤与关键要素 (17)1. 实施步骤 (18)(1)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19)(2)设计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0)(3)实施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21)(4)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2)2. 关键要素 (23)(1)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 (24)(2)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参与度 (26)(3)课堂环境的营造与优化 (27)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28)1. 典型案例分析与解读 (29)2. 实践探索与成果展示 (30)七、总结与展望 (31)1. 总结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效果 (33)2. 对未来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的展望与建议 (34)一、内容概览教学评一体化理论概述:介绍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现状与挑战: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探讨如何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融入初中语文课堂建构中,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其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实施策略与建议:提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包括教师角色转变、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摘要: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实施,要求教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评价导向作用,凸显语文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育人需求为基准,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育人价值,认真思考语文课堂要“教什么”“怎么教”等教学方面的问题,优化及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借助课堂评价准确反应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加深学生“知”与“行”的体验,达成“教评融合,以评促学”的育人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前言“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加强教学的一致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螺旋上升的小学语文知识难度,使得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时常遇到瓶颈,无法自行突破现有学习困境。

因此,教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将“教、学、评”育人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时刻关注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内外影响因素,同时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点燃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凸显新时代教育适宜性特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意义(一)符合新课标育人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倡导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立足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思维创造力,拓展语文学科的深度及广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效能,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满足新时代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以此契合新课标育人要求。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构建策略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是基于深度育人视角演化而来的教育课堂,强调学生内在思维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

在立足新课改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将语文教学活动与教学改革要求串联起来,为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师生教学交流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互动途径。

投放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基础语文学习能力,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语文知识的深度内化,落实教学交流,深度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多环节共同搭配,才能使既有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向着高品质课堂的方向不断推进。

一、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的核心概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挥出深度育人、多元育人的教育价值,需要基于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与独立认知需求设计教学模块,加快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成型。

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将高品质课堂的建设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从概念的角度进行解读,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的教育定义并不是唯一的。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指的是包含多元教育资源与教育素材的教学课堂,其为学生的交流、互动与探索营造了新的学习机会,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来说,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是在当前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同步发力的教学课堂,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资源,实现长期育人的教育目标。

[1]综合来看,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指的是一种带有发展性、教育性和交互性特点的全新课堂,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无限的创造力,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全新平台。

二、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的构建策略(一)建立互动模块,互动教学提高课堂品质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师生活动缺失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性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教师本位”这一思想的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大多扮演着配合老师的角色,他们顺从老师的观点,重复老师的意见,而忘记了尝试进行独立表达。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师生问答是双方开展互动活动的唯一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和实践样态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和实践样态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和实践样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构建了素养型课程目标,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语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内容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呈现,蕴含学科育人的丰厚意蕴,成为语文育人的方向旨归。

遵循时代规律,聚焦素养立意,我们将语文教学的现实境脉与儿童生活的真实情境建立联系,探索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从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及实践样态三方面,探寻学科育人的理想路径,追求语文育人的新境界。

一、内涵特征1.从知识为本转向素养立意,实现语文育人目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结构化、综合化和生态化体现,是知识与能力在经历应用、融通过程后的积淀与升华。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独立而互联,内外贯通,螺旋上升,具有高站位和大视野的特质,强调以文化人的课程功能,必然召唤从被动接受的标准化学习转向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实现语文育人的终极目标。

文化自信,体现母语学习的德性养成特质,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向内生长,向下扎根,化为信念、化为行动。

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强调语文学习的积极语用、学以致用、素养涵育。

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审美的过程也是语言、思维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发展,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潜能激发,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

2.从碎片化知识教学转向结构化大单元教学,追求课程内容的整合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既是语文课程本质的重要发现,也是语文课程结构的重要创新。

大单元整体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纲,围绕单元学习目标,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积极语言情境中实现素养提升。

要素意识: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要义

要素意识: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要义

要素意识: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要义作者:周有利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第1期周有利,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合兴小学校长。

先后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海探航“杰出水手”奖和“年度感动人物”奖等荣誉。

多年来,他主张“言意关系”下的言意生命教育,在儿童的和文本的、言意内容的和生命表现的、逻辑认知的和价值审美的等之间实现语用本体回归,形成了“本色扎实”、灵动智慧的课堂教学风格。

主持江苏省规划办“‘象思维’理念下,小学文学文本‘言外之意’的审美实践研究”等多个课题并结题。

多篇文章在《教学与管理》《小学教学设计》等杂志上发表。

《回归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园”》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应邀到南京、无锡等多地上课、讲学。

对语文学科而言,不论是“双基时代”,还是“三维时代”,抑或是当下“核心素养时代”,语文课程内容永远是语文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核心命题。

部编教材为突出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之中,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即凸显了语文的“要素意识”。

所以,增强语文要素意识,当成为构建语文课程内容的关键所在。

◆语文要素的课程意义语文课程内容,是指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部编教材的“要素意识”为课程内容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

一是回到“语文”的概念和性质上来。

学科的慨念与性质本不该是个问题,但对于语文学科就成了问题。

从来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学科这样,又是语言文字,又是语言文学,又是语言文化,岔路太多、方向太多,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本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走,所以就这里走一步,看看不对,然后又拐到那里走一步,感觉也不对,怎么办呢,索性就不敢走了,原地转悠并自以为“是”。

基于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语用课堂构建——以《雨中》教学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语用课堂构建——以《雨中》教学为例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全面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是《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以下简称《聋校语文标准》)确立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聋校语文教学应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遵循聋生语言发展规律,以培养、形成、发展聋生语言能力为核心目标,着力构建突出语言运用实践的聋校语文课堂。

本文以六年级《雨中》教学实践为例,略谈基于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语用课堂的构建。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读懂意义段的教学和训练,是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聋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指导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

聋校语文教学应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聋生语文学习特点,满足语文学习需求,实现语言发展。

(一)体现教学设计的适切性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预设,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具有适切性是一篇优秀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为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点,《雨中》的教学设计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晰一条思路:教—扶—放。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撒苹果,欣赏美丽雨景)。

借助图画、导学题,引导学生感受良好社会风尚,即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的内容。

以“苹果怎样了”为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苹果回到车上”了,即课文第六自然段,以此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

二是抓住一根主线:突出语言训练。

在《雨中》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紧扣题目说写一句话,到理清脉络说写两三句话,直至课后延伸拓展训练以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讲给父母听,始终贯穿语言训练这一主线。

基于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语用课堂构建———以《雨中》教学为例●陈建军【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称“ 新课程”)将“学习任务群”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提出要“ 以生活为基础”,“ 以活动为主线”“ 以主题为引导”“ 以任务为载体”,整合语文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学习内容编排,以“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体现出显著的整体教学思想。

将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教学设计紧密关联起来,以学习任务群来统领单元教学,通过真实情境营造、学习资源整合,学习任务设计等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自主探究,可极大丰富学生的语言体验,在任务完成中建构自我语言运用系统,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笔者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就此话题谈几点个人思考。

一、统整单元要点,明晰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是开放式的语言实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习任务群建构单元教学设计,前提在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统整,梳理出整个单元中的学习要点重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将原本静态的单元知识转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1]。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每个单元的起始部分都有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提示,除了会指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外,还会指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为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

按照单元重点提示,梳理本单元教学任务,营设学习情境,构建学习任务群,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这是学习任务群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

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为例。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单元提示强调: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情时,注意把事情写清楚。

为此,在教学《麻雀》《爬天都峰》这两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教师可针对性将教学重点指向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 2 0 0 0 : 3 7 4 .
[ 1 I ] 【 清] 土夫 之 . 渎四书 大全 说 : 卷七 [ M] ., / 船 山全书 : 第 六 册 . K沙 : 岳麓 书社 , 1 9 9 1 : 8 7 0 .
[ 1 6 ] 徐友 渔等著 .语言 与哲 学—— 当代 英美 与德 法传统 比 较研 究 [ M] .北京 :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 书店 , 1 9 9 6 : 1 7 9 . [ 1 8 ] [ 德] 威廉 ・ 冯・ 洪堡 特 .论人类语 言结构 的差异及其 对
高 名凯 译 .北京 : 商务印 书馆 , 1 9 8 0 : 4 3 .
[ 1 0 ] 杨 闫 荣 . 本体 论 视 阈 巾 的语 言 [ J ] .江海 学 刊 , 2 0 0 4
( 2) .
北京 : 生活・ 读书・ 新知j联 书店 , 1 9 8 8 : 1 2 7 .
[ 1 5 ] 刘 同 正 . 刘 文 集 : 第1 卷[ M] .北京 : 人 民 教 育 版
意识地 注 意语境 , 并恰 当地 运用 语境 进行 交 际 。 3 .言语 行 为
需要重点研究 、 解读 。再如 , 角色关系的原则 , 要求对不
同 的 人 说 不 同 的话 , 需 要 考 虑 自己 、 对 方 的 身 份 和 角 色 。这 些 在 口语 交 际 教学 、 写 作教 学 、 阅读 教 学 中都会 用得到, 需 要通 过具 体 的实例 让学生 掌握 。 5 .指 示信 息 指示信 息主要 涉及人 称代 词 、 指示 代词 、 时 间 名
文 。真 语 文 的 核 心 问题 之 一 是 学 习有 用 的课 程 内容 。
语 文 教 育 要 实 现 真 语 文 目标 , 必 须 对 课 程 内 容 吐 故 纳
新 。本 文 拟从 语 用视 角 出发 , 探 讨 以语 用 为 核心 的语 文
课程内容构建 , 以期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转 向。
语 用 视 角下 语 文课 程 内容 的 构建 , 具 体包 括 语用 知 识 内容 、 实用 文 章 内容 、 语 言 文化 内容 和 文 学 审美 教 育 内容 四个 方 面 。
字本身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 , 以句子意义为
基础 , 依 赖 于语 境 , 是 语 用学 的研 究 对象 。 意义 与 说话 人、 听话 人 、 意图 、 理解 、 语境 、 行为 等 因素 密不 可分 。对 语 文教 学 而言 , 意 义 的理 解不 能是 孤 立 的句子 意 义 的理 解, 而 应 该 是 交 际 意 义 的理 解 和 运用 , 要 考 虑上 述 几 个
般来说 , 离开具体 的语境就难 以确指 的词语都 含有指 示 信息 。指示信息具有某种不确 定性 , 需要 在具 体 的
语 境 中加 以判 断 。语 文 教 学 中要 让 学 生 根 据具 体 语 境
的课文 , 具有丰富的语境 , 教学 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
学 生 理解 不 同语境 的作 用 , 进 而在 实 际 的 口语 交 际 中有
词、 方 位 词 等 。这 些 词 语 在 使 用 时 需 要 加 以辨 析 。 一
的、 方式 、 话题等 。三是社会文化语境 , 指支配 、 规范着
具 体 言语 行 为 的广 泛 的社 会 习俗 和文 化 传 统 。 它们 以 潜 在 的背景 知 识 作 用 于言 语 行 为 。我 们 对 一 句话 的理 解, 都 需要 借 助上 述不 同类 型 的语 境 。语文 教 材 中所 选
l 9 99: 72.
[ 1 4 H德 ] 恩斯 特 ・
尔 .语 言 与 神话 [ M] .于 晓 等译 . 21 关 往 f
语) 组成 ; 从 动 态 的角度 看 , 它 由一个 言语 行 为之前 及 之 后 的言 语 行 为 组 成 。 二 是情 景语 境 , 包 括 主 客 观 两 方 面, 主 观性 因素 包括 年 龄 、 性别 、 文化 修养 、 心理情 绪 等 , 客 观性 因素 包 括 时 间 、 地点 、 场景 , 以及 说 话 的对 象 、 目


语 用 知识 内容
因素对 意义 理解 的影 响 。 2 .语境 知 识
语用知识 是关 于语言文字运用 的知识 。根据语用
学 的相 关 研究 n , 可 以转换 成 语 文课 程 内容 的语 用 知识 主要 包括 如 下方 面 。
1 .意义 知识
语 境 是 与 我 们 所 关 注 的 语 言 行 为 有 关 的 一 切 条 件 。语 境 主要 有 三种 类 型 。一是 上 下文 语境 , 从 静态 的 角度看 , 它 由一 个 语 句 的上 下 文 ( 书面 语 ) 或前后语( 口
[ 1 3j I 1 7 ] [ 德] 伽 达 默 尔 .哲 学 解释 学 [ M] . 夏镇 平 , 宋
建 平 译 . L海 : 上 海 译 文 …版 什 , 1 9 9 4 : 3 2 , 6 4 .
人类 精 神 发 展 的影 响 [ M] .姚 小 平 译 .北 京 : 商务印书馆 ,
内在 的 、 固定 的 , 不 受外 界 因素 如 时 间 、 地点、 说话 人 等 影 响的 , 通 过 语 言 符 号 来 表 达 的 独 立 于 语 境 之 外 的意 义, 是 传 统语 义学 的研 究 对象 。交 际 意 义 , 则 把语 言文
日常生 活的语 文 问题 , 能够使人 更好地安身立命 的语
语用视角 下 的语文课程 内容构 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李 冲锋

语文 理念 自提 出 以来 , 逐渐 产生 了重要 影
响 。什么是 真语 文?真语文就是 能够解决
意义 和语 境 是语 用 学 的两个 基 本概 念 。关 于意 义 ,
人们有不 同的划分 , 但大体上分为两个层 次 : 句子意义 和交际意义。句子意义来 自语言文字本身的属性 , 它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