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首先介绍了高校志愿服务的作用,包括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然后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强调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合两者,分析了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也提出了该结合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必要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这种有机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意义、作用、融合、实践案例、关键问题、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引言1.1 意义和背景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校志愿服务作为学校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竞争。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培养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正文2.1 高校志愿服务的作用高校志愿服务在现代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社会和国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校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激发他们的自愿服务意识,促进他们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高校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思想 政 治教 育模 式 。 关 键 词 : 愿服 务 ; 想 政 治教 育 ; 体 性 ;生 活化 志 思 主
中图 分类 号 : 6 0 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4 (0 )4 0 8 —4 17— 7 9 2 1 0 — 0 8 0 J
中国的志愿服务是 时代发展 与我 国传 统美德 相 结合 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公益性行动 。 中国的志愿服 新
德理想 、 社会责任感 、 悲天悯人 的情怀” 或者“ 自一 , 来
种单纯的对新 的生 活方式 的尝试 ” 在我 国, 。 志愿精神 可 以追溯 到古代 的慈善文化 , 、 、 、 儒 墨 道 佛思 想 中所
蕴含的仁爱 、 互助 、 奉献 、 慈善思想为志愿精神 的发展
务缘起 于上 世纪 6 年代 的学雷锋活动 。改革开放 以 0
又指导志愿者用 在实践 中积累起来 的经验和技能 , 去 服 务他人 和建设 社会 , 在改造 客观世界的 同时改造 自 己的主观世界 , 完成从认识 到实践再 回到认识 的辩证 发展过程 。 正如联合国前 秘书长 安南所说 ,志愿精神 “ 的核心是服务和 团结 的理想 , 是共 同使这 个世界变得
对 于 大 学 生 加 强 自我 教 育 、 养 团 队精 神 、 献 精 神 培 奉
本着帮助他人 与服 务社会 的宗 旨, 不求私利和报酬 的 社会理念” “ 。 奉献 、 友爱 、 助 、 步” 互 进 是志愿精神的精 髓。 志愿精神 内涵着 自愿性 、 公益性 、 利他性和参与性 等几个重要的特征 , 作为大学生志愿服 务活动的精神 动力 , 是一种重要 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1 .志愿精神 蕴涵的实践性和参 与性展现 一种科
更 美 好 ” 。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性社会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探究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伴随着我国近年来举办的一系列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型赛事活动,从2008年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到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盛大庆典再到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到处都是志愿者们辛勤工作忙碌的身影。

众所周知,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鸟巢一代”后,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目录1.选题背景和意义 (3)1.1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 (3)1.2志愿精神的基本特征 (3)1.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4)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2.1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5)2.2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5)2.3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5)2.4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社会化教育的加强 (5)2.5 志愿精神符合青年大学生主动要求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事务的特点 (6)2.6.志愿服务活动载体为大学生人格完善和能力形成提供了良好契机 (6)3.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6)3.1大学生志愿者招募的渠道过于狭窄 (6)3.2 参与志愿行动的动机带有“俗化”倾向 (7)3.3 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7)3.4 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化”障碍凸显 (8)3.5 志愿服务法制环境建设不够健全 (8)4.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教育引导的途径及展望 (9)4.1不断增强人性化激励机制的建设 (9)5.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的主要对策 (10)5.1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 (10)5.2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机制 (10)5.3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 (11)5.4 加强保障,不断改善志愿服务的法制环境 (11)5.5 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端正志愿服务参与者动机 (11)5.6 拓展服务项目, 尝试招标立项 (13)5.7 树立服务品牌, 发挥社会效益 (13)参考文献 (14)1.选题背景和意义1.1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志愿者”和“志愿行动”作为现代概念, 与中华民族传统“慈善”观念有着重要渊源关系。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高校志愿服务是一种学生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行为,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养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高校应该将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首先,志愿服务是一种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观相符合。

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可以通过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或自行策划的志愿活动,感受到自己对于社会、人民的责任。

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一直强调要树立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正是这一点与志愿服务相契合,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贯彻校园思政教育的内容。

其次,志愿服务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的培养,与校园思政教育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可以自行组织和策划活动,从而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一直强调要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最后,志愿服务能够扩大学生们的社会视野和世界观,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和“拥抱世界,开放包容”的内涵相一致。

志愿服务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感受到社会中的各种群体和问题,从而拓宽自己的社会视野和世界观,并且极大地接近、实现学习大成所提出的“拥抱世界,开放包容”的梦想。

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一直强调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高校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

综上所述,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工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和世界观。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一、高校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高校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行为,其开展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通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了解弱势群体的困境,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志愿服务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高校志愿服务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具有积极意义。

在大学生就业和升学过程中,有志愿服务经验的学生往往更受欢迎,因为这表明他们具有出色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重要途径,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应该重视高校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当前,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存在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往往局限于某些形式的公益活动,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停留在教育理论和知识传授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停留在理论宣传和知识灌输的层面,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不高。

高校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校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高校志愿服务是指高校学生以自愿、无偿、为社会公益事业和他人服务的一种活动。

这种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渠道。

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的结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和增强的作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矛盾,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进而通过教育加深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服务项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也可以不断探索和尝试,培养创新精神。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创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见证了社会的不公和困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心和同情心。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和难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心和同情心,从而更好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如何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探讨,探索如何借助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有效途径,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增强社会关怀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精神。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素质发展。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厚爱,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拥护,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要抓好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活动氛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社会的需要和厚爱,增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和拥护。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育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应当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和贫困地区,了解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困难,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国家或社区的事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让学生关心国家的大事和民族的发展。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强化社会责任感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设置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训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和帮助他们的意识。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设置团队合作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组织团队建设的训练和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培养学生为团队和集体付出的精神。

五、提升实践能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实践教育形式,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心态。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教育形式。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增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志愿者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主动承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前途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风貌。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台。

在志愿者工作中,需要大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实践操作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这种实践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学会通过方法论思维解决问题,将自身才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社会群体或问题,例如农村教育、孤寡老人、环境保护等,这些问题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矛盾。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并由此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等重要议题。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培养大学生综合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帮助他们全面认识社会问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

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会亲眼目睹社会的不公和困难,进一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种真实的体验会深深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高校志愿服务一直是大学生的重要活动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素养。

本文将就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进行浅谈。

高校志愿服务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基层情况,接触社会的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些核心价值观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和实践的重要性。

志愿服务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这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与其他志愿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这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并提升这些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

志愿服务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实践和人生体验。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可以借此机会自我反思、提升个人修养,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提升。

高校应该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引导,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挖掘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是当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困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努力方向。

卢玲◎◎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鸟巢一代”。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入人心,探究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志愿服务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志愿服务意指人们采取自愿的、不计劳动报酬的方式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行为与精神。

志愿服务最初是由宗教团体发起组织开展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帮扶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志愿服务在社会结构变迁、社群分化发展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日趋成熟基础上不断发展,集中反映了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秩序建构的态度表达和价值选择。

概括来讲,志愿服务的核心内涵包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并表现为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的特点。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反映了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和谐生活的良好愿望。

作为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的志愿服务,其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远。

团中央1993年发起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起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展,志愿服务理念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参与志愿服务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进入新世纪,中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参与更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重大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在“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与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吸引了无数眼球的关注,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许。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志愿服务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互动等形式,积极探索和学习社会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养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感受社会现实问题,在互动中认识和理解社会,进一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五四青年节”或“环保日”等活动期间,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义务扫街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和认识社会的环境问题,进而深化对环保和公民意识的认识。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积极向上、阳光向上、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形象。

二、拓展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和学习途径大学生在大学时期主要接受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陷入“象牙塔”中的状态。

而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拓展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了解到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在敬老院志愿服务中,可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问题,增长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在为贫困学生服务中,可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经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拓展了视野。

此外,志愿服务活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志愿服务活动一般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

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

大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协调沟通、相互关心等,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团队协作。

同时,在志愿服务中还有一些领导岗位,如志愿服务队长、志愿者指导员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1.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公益事业对于社会的贡献,进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社会各种问题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2.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需要大家团结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团队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人际沟通技巧,提高综合素质。

4.树立正确人生观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他人对于帮助的渴望和感激,从而明白分享和奉献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感受到这一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参与意识不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一部分人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还不够,缺乏参与的动力和热情。

对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校园宣传、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2.组织管理不够完善在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组织不够规范、管理不够严格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和规范,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志愿服务组织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缺乏长期性目前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一种“打酱油”的现象,即只是出于一时的兴趣参与,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希望。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微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微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微【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自我认知和成长,传播正能量,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自我认知,社会正能量,团队合作,领导能力,重要性,发展方向,结合。

1. 引言1.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一种行为。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栋梁,其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服务对象得到帮助,更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要人才储备,他们的参与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过志愿服务的参与,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现状,感受到他人的困难和需要,从而更加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和他人合作完成任务,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志愿服务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1.2 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1. 引言1.1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有效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环节。

二者的结合,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觉悟。

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成长需要更多的实践与引导,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的真实情况,还可以在行动中体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会关怀意识,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也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

【字数:200】2. 正文2.1 高校志愿服务的概念和特点高校志愿服务是指高校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无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能的行为。

高校志愿服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高校志愿服务是自愿参与的行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与何种志愿服务活动,并且不受强制性规定。

高校志愿服务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续性。

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而且可以持续进行,形成长期的服务体系。

高校志愿服务是多样化的。

可以包括教育扶贫、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高校志愿服务还具有教育性、互助性和奉献性的特点。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可以学习实践中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提高自我修养和自信心。

高校志愿服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2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高校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可以接触到社会各个领域,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群和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深度性。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高校志愿服务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将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也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有意义的经历。

本文将从高校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结合的方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高校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品质,增加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将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促进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社会实践课程中,可以设置相关的志愿服务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来促进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等各类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中国的志愿服务是时代发展与我国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性行动。

新中国的志愿服务缘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志愿精神广为传播,志愿组织蓬勃发展,中国的志愿服务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世界面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事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

实践证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对于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奉献精神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具体的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对于全面认识志愿服务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志愿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西方,志愿精神起源于宗教慈善观念,涵盖了“自愿”、“无偿”、“利他”的特征,或者源自“崇高的道德理想、社会责任感、悲天悯人的情怀”,或者“来自一种单纯的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尝试”。

在我国,志愿精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慈善文化,儒、墨、道、佛思想中所蕴含的仁爱、互助、奉献、慈善思想为志愿精神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志愿精神是一种慈善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精神,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愿意志和兴趣,本着帮助他人与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和报酬的社会理念”。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精神的精髓。

志愿精神内涵着自愿性、公益性、利他性和参与性等几个重要的特征,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动力,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志愿精神蕴涵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展现一种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

志愿精神正是作为主体的志愿者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首先,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其思想政治自觉性。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深入社区、农村、特困地区等基层单位,接触到各种真实的社会问题,了解到不同群体面临的生活困难和不公平现象,进而激发他们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和自我审视的意识。

同时,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进而带动其对社会稳定和繁荣的贡献,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其次,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其形成合理的人生价值观。

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挥出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为受助对象提供更加实用和有效的服务。

这个过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素质,让他们深刻理解和体验到“服务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推动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促进其健康成长。

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积极传递正能量,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们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志愿者,更是一个有着高度人文情怀的社会公民,这种精神境界可以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意识形态自觉性;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其形成合理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促进其健康成长。

为此,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思想引导,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受益。

同时,要注重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和形式,提高其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高校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服务,并且通过这种服务形式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世界观。

本文将探讨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高校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民生问题,使他们的思想得到锻炼和升华。

通过与需要帮助的人们接触和交流,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社会的现实与需求,进而加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形成较为全面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

高校志愿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志愿服务要求学生们关注他人的需求,主动奉献自己的时间和智慧,这种参与和奉献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往往需要学生们组成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就要求学生们相互配合、信任和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志愿服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他人的困境和苦难,进而加强对人格尊严、人道主义、公平正义等人生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守。

志愿服务也能让学生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人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高校志愿服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会关系能力。

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需要组织和安排活动,协调各方资源,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领导才能。

志愿服务也要求学生与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有广泛的交往和合作,这样的交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扩大社交圈子。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走进社区、乡村、贫困地区等,亲身感受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

参与教育支援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了解到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增加对教育公平的关注。

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亲眼目睹污染情况,增强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通过了解社会问题,大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激发社会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大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自愿的参与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要主动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心,增强自己的使命感。

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困难和挑战也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志愿服务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无私奉献。

这种奉献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集体化的活动,需要大家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合作,大学生可以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需要秉持良好的道德与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亲身实践,大学生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友爱、奉献、责任等。

志愿服务活动还能引导大学生摒弃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社会责任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彭海(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性社会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具体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特征入手,具体分析了其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因素。

认为志愿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志愿服务的兴起彰显了大学生主体性特质回归的本质,同时志愿服务也为高校构建了一种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生活化中国的志愿服务是时代发展与我国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性行动。

新中国的志愿服务缘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志愿精神广为传播,志愿组织蓬勃发展,中国的志愿服务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世界面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事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

实践证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对于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奉献精神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具体的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对于全面认识志愿服务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志愿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西方,志愿精神起源于宗教慈善观念,涵盖了“自愿”、“无偿”、“利他”的特征,或者源自“崇高的道德理想、社会责任感、悲天悯人的情怀”,或者“来自一种单纯的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尝试”。

在我国,志愿精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慈善文化,儒、墨、道、佛思想中所蕴含的仁爱、互助、奉献、慈善思想为志愿精神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志愿精神是一种慈善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精神,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愿意志和兴趣,本着帮助他人与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和报酬的社会理念”。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精神的精髓。

志愿精神内涵着自愿性、公益性、利他性和参与性等几个重要的特征,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动力,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志愿精神蕴涵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展现一种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

志愿精神正是作为主体的志愿者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同时,它又指导志愿者用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能,去服务他人和建设社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完成从认识到实践再回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说,“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和团结的理想,是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2.志愿精神蕴涵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展现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自愿意味着自主自由的选择,是一种自我决定,体现了其高度的意志自由,蕴涵的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所谓“尽我所能,给人所需”。

个体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应当对社会的发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志愿精神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志愿服务就是在服务他人、建设社会中履行这种社会责任。

志愿精神所蕴涵的自愿性和主动性正是建立在这种积极主动的人生观基础之上的社会个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动力。

3.志愿精神蕴涵的公益性和利他性展现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人的自我价值是一种自我奉献、自我索取、自我满足,它不能离开实践活动,只能产生、存在并渗透在个人对社会价值的创造和奉献的过程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个人价值索取和满足的过程中。

首先,志愿精神倡导一种以关爱、互助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志愿服务活动所强调的“自愿、不为报酬、利他”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其次,志愿精神培育志愿者以奉献和进步为核心的个体价值观,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提倡在奉献中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展现了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

二、志愿服务的蓬勃兴起,彰显当代大学生主体性回归的本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工具理性的影响,立足于社会本位,从国家社会需要出发,把单向度的外部灌输作为主要手段,而对个体需要关注不够。

应该说这种教育在社会形态相对稳定的时期,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相对多元化发展,这种灌输式德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的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动的教育对象,作为思想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接受器”,这种忽视了大学生个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和消解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造成他们“主体性迷失”。

因此,主体性的回归,既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社会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兴起,回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彰显大学生主体性诉求的有效途径。

1.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升主体性意识是主体性得以确认和发挥的关键,包括个体对自身主体性的认知、唤醒,对自我活动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及对自我存在价值评价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建构性在其主观意识中的反应。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对于其主体意识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志愿服务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彰显主体性的核心精神。

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是人,其服务的受益对象也是人或由人组成的社会。

志愿服务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是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出发点的,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存在价值的认同。

大学生志愿者们正是基于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认同,基于对人存在价值的认同,才能自愿参与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行动中去。

同时,这种参与的动力,还来自于大学生们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

只有正确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认识到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真正意义,才会有这种参与和奉献。

大学生志愿服务以无偿奉献为服务的核心理念,构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逻辑体系,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要求,提升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倡导新的时代风气和社会风尚。

它通过奉献爱心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使个体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和升华,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志愿服务蕴涵的实践性导向特征彰显主体性的本质特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就是人的实践性,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展示自己的自主、自为、自由的主体性特征,才能体现其创造性和能动性。

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就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实践形式。

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建立起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利用这种形式不断的验证、修正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调动了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使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再次,志愿服务中蕴含的需要的满足彰显主体性的基本目标。

无论马克思的宏观需要理论,还是马斯洛的微观需要理论都认为,需要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内在驱动力。

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某个目标的欲望和渴求的内部状态,是产生动机的心理基础和内在驱动力。

人的主体性正是基于人的实践对象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大学生志愿服务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青年特点,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把社会需要与大学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个体实现需要,关注每位大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挥,尊重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自我体验、教育、激励、评价和提高的机会,自身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培养主体性能力就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品德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

主体性能力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主体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把握程度。

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发展高,就能使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消极变为积极、从他律变为自律。

首先,志愿服务蕴涵着大学生对人与社会的正确认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即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必须不断的从社会中汲取“营养”,同时又必须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这种正确的认知,也通过志愿服务这种社会实践形式,不断的得到验证和发展。

其次,志愿服务蕴涵着大学生行为实施的选择性。

主体的活动是一种选择性的活动,其目标、手段和方式,无一不是能动选择的结果。

志愿服务从“做什么”到“怎么做”,无一不是大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

大学生们往往结合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选择服务领域。

正是这种选择,使得志愿服务把大学生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联结在了一起。

再次,志愿服务蕴涵着大学生主体的创造性。

如果说选择是一种被动的对现实可能性的接受,那么创造也就成为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它是主体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志愿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大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能,针对受助者的需要,不断的创设出新的问题情境,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解释和解决,使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得到提高,这种过程中的创造性,也使得自身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发挥和提升。

3.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主体性是人格最重要的特征,主体性人格就是指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责任心、合作精神”的人的类型特征,这种类型的共性是“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大的作用。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以社会公益为基点,倡导奉献和利他精神,成为促进志愿者人格健全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

首先,志愿服务的自愿特质肯定和提升了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自主感。

志愿服务强调自愿,是一种无外在压力的自我选择,体现了参与动机的纯洁性。

大学生志愿者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旨趣自愿参与、自主设计,成为大学生们追求崇高的一种自主自为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