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010年9月第18次印刷)第一章概论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3、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5、生物节律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6、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研究发现,在完全与外部时间线索隔离的条件下,人依然能够显示出日节律。
然而,有趣的是在这种隔离的情况下,周期改为25小时。
7、催眠诱导是指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8、心理促动药物是指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的药物。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9、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超感知觉是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觉器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11、心理物理学是指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12、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3、感觉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4、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15、韦伯定律是指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这一规律最早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为韦伯定律。
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英语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真题
2011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11500)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试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外语教学法中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A.翻译法B.直接法C.听说法D情景法2.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会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回忆B.重现C.表象D.想象3.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它可由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这种语言单位是指A.词B.短语C.句子D.词素4提出有名的效果律,即随伴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将与情境更牢固地联结;随伴烦恼产生的反应则与情境的联结将削弱的心理学是A.桑代克B.马斯洛C.巴甫洛夫D.冯特5.一般认为,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是以前苏联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其作者是A.维戈茨基B.马斯洛C.巴甫洛夫D.别里亚耶夫6.确认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认为通过视听觉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这种观点显然受到了A.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B.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影响C.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D.认知心理学的影响7.根据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对学习的分类,经典条件反应属于A.刺激—反应学习B.规则学习C.概念学习D.信号学习8.一般认为,“内部言语”说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认知心理学。
“内部言语”说的提出者是A.乔姆斯基 B .斯洛宾 C. 维戈茨基 D.索绪尔9.“提供的内容应与谈话的目的有关”是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A.关系准则B.方式准则C.量的准则D.质的准则10.从电话簿上查找一个电话号码并根据记忆拨号,但事过之后就记不得此电话号码了,这种记忆类型是A.动作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错填、不填均无分。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英语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真题
2013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案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11500)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20世纪60年代中叶出现的___,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A.听说法B.直接法C.翻译法D.认知法2.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过控制思维的过程的三条联想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和A.准备律B.练习律C.对比律D.效果律3.1787年,德国生物学家___就尝试记录过一个儿童的语言发展,后来有不少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类似的研究。
A.托尔曼B.苛勒C.蒂德曼D.考夫卡4.在人们的短时记忆中,字母D常混淆为T,而不是O,这是因为人们在短时记忆阶段主要依靠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动觉编码D.语义编码5.知觉的___在于人们所知觉的,不是抽象的形象,而是实际存在的客体的形象。
A.选择性B.具体性C.恒常性D.意义性6.下列活动中,不属于...习得活动的是A.交流情感活动B.背诵单词活动C.游戏活动D.解决问题活动7.把“Katz and Fodor”说成“Fatz and Kodor”的口误属于____型口误A.颠倒B.预置C.反复D.混合8.研究表明,语段的基本概念单位是A.图式B.命题C.反射D.句子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反映的是____与记忆的关系。
A.时间因素B.材料性质因素C.材料数量因素D.输入方式因素10.“尽量使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不说任何你认为是虚假的东西”是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A.关系原则B.方式原则C.质的原则D.量的原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句子有两类表征,即逐字逐句表征和___。
自考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3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4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司法程序中的犯罪动机及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证据的可靠性等,如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测谎就在该分支的研究范围内。
当前的法律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还涉及对犯罪者行为的矫正与指导。
6无意识指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弗洛依德的说法,无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和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
7.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众的感官对种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8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9最小可觉差: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简称ind。
10明适应:又称光适应。
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两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11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12声波:是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或其他媒介)产生周期性的压缩、膨胀的波动。
13纯音:是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如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音叉发出的声音就属纯音。
14分贝:指正常听觉下可觉察的最小声音大小。
15记忆:是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提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教育心理学提纲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认知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3.个性差异: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为行为特异性的心理特征部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既是分别独立存在的心理现象,又是个性结构的组成部分,与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共同构成个性的整体。
5.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6.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作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
这种注意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
这种注意兼有两种注意的部分特点,是一种高级状态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7.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8.感觉域限: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
应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并不根据研究的目的去控制或者改变教育过程中的有关条件,因此也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简介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
教育经验总结法:有目的的整理现存的经验总结材料,从中提炼出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自然实验法:在学校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
临床个案法:对学与教的个案做详尽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教育: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个体社会化: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教学:企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学生群体: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寝室等。
费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角色:是社会生活中所经常进行的那些典型的行为的概况。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进步。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学过程: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教师的人性化方向:立足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育人”需要,提倡教师应当从新一代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以一种特殊的教育者的立场,从一种特殊的对新一代人和未成年者的爱护和同情,形成一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员来说更具有人情味的新人道主义态度。
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中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必考内容
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概念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言语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进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认知发展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的发展。
心理健康(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心理内容完整,协调统一,即人的知情意行完整统一满足社会的需要。
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锁产生的情感体验。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聚合思维是指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以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催眠是指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外语教学心理学重难点1-5(DOC)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一、名词解释1、发现学习:即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应予学习的规则、原理。
2、功能法: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
功能法的出发点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功能法以培养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为目的,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3、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二、单选题1、外语教学法中的直接法的理论基础是( D )A、桑代克的构造主义心理学B、马斯洛的构造主义心理学C、巴甫洛夫的构造主义心理学D、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2、40至60年代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自觉对比法是在什么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 )A、巴甫洛夫学说B、斯金纳学说C、桑代克学说D、马斯洛学说3、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的是( C )A、帕墨B、巴甫洛夫C、别里亚耶夫D、冯特4、沃森侧重条件反射学说,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是(B)A、R-SB、S-RC、S-O-RD、R-O-S三、填空题1、(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2、过去一般认为第一语言是习得的,而第二语言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克拉欣)则认为第二语言也应该通过习得来掌握。
3、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以苏联(别里亚耶夫)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
4、外语教学心理学按学科分类,应该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科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
5、克拉欣认为,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最终会比较好,是由于(情感)的因素。
四、判断题1、从心理学到教学法,意味着理论指导实践。
从教学法到心理学,则意味着从实践中探索规律。
二者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2、帕墨是直接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赞成外语学习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3、言语是个人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社会现象。
(✓)五、简答题1、机械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他们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也一样,差别只在与发音与书写形式不同。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重难点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重难点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主义和联想主义(1)机械主义&翻译法(17、18世纪)在机械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出现的。
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
(2)联想主义&直接法以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帕默是直接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巴甫洛夫学说(1)巴甫洛夫学说&自觉对比法(40年代至60年代)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自觉实践法(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以别里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别里亚耶夫所著《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40年代,美国)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两大公式:刺激—反应(沃森)旧行为主义【侧重条件反射学说】刺激—反应—强化(斯金纳)新行为主义【重点放在操作行为上,认为强化是条件作用的规律】(2)视听法或情景法(50年代,法国):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受到认知心理学影响。
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1)认知心理学&认知法(60年代中叶)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受现代语言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
皮亚杰反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提出S→(AT)→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
(2)功能法&亦称交际法(70年代初期)功能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功能法是以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五、第二外语学习心理学(1)“习得理论” &自然法(70年代前期)克拉欣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自然法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区别习得与学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 转自铁血社区 /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 转自铁血社区 /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1大学生心理开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历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历构造。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到达成功的一种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展*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响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病症。
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安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到达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根底上开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P336动机:则是促进达到目标的动因,动机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
P1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P77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P23社会学习理论: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而且与注意做中学生相比,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或读到有关报导或看到有关照片),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P334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外在事物、活动或自身的思想行为所持的一种向与背、是与否的概括的倾向性。
P124词汇检索:人脑中存在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称为词汇检索。
P344智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为智商,即心理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比。
P8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P30图式:是构成可能有组织或结构的行为类型的认知能力。
P71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认为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
P209前摄抑制: 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P246语法教学的归纳法: 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采用归纳法的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
P330随意注意: 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P87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是对语言的感性反映。
是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感性反映形式构成的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
P205命题: 命题是句子的储存方式,也是句子记忆的基本单位,命题是关于一个或几个概念的判断,命题由一个谓语和一个或数个中项组成。
简答题P270习得活动一般分为哪几类?1.交流情感活动;2.解决问题活动;3.游戏活动;4.吸取新知识活动。
P217什么是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思?请举例说明。
1)词的具体意义指的是词对所表客体或现象的关系。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试题1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外语教学法中的_____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
2.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 头脑中重现迎客松的形象, 这是_____。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兴起的_____, 其理论基础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外, 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
5._____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 可有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
6.心理学家_____提出的有名的效果率认为;随伴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将及情境更牢固地联结;随伴烦恼产生的反应则及情境的联结将削弱。
7.一般认为, 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是以前苏联_____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
8.确认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 认为通过视听觉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这种观点显然受到了_____的影响。
9.认知心理学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意识心理学和_____的混合体。
10.根据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对学习的分类, 经典条件反应属于_____。
11.从电话簿上查找一个电话号码并根据记忆拨号, 但事过之后就记不得此电话号码了, 这种记忆类型是_____。
12._____提出的“内部言语说”极大地丰富了认知心理学。
13.“心不在焉, 则黑白在前而不见, 雷鼓在侧而不闻”这句话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_____。
14.“提供的内容应及谈话的目的有关”是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_____。
15._____是用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 必须至少由一个自由词素组成。
16.看到一张桌子, 听到一首乐曲, 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 这些都是_____现象。
17.在幼儿习得语言的“电文阶段”中, 下列词类中的_____先学。
18.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_____。
19.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北京”时, 头脑中重现天安门的形象, 这是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题P336动机:则是促进达到目标的动因,动机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
P1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P77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P23社会学习理论: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而且与注意做中学生相比,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或读到有关报导或看到有关照片),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P334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外在事物、活动或自身的思想行为所持的一种向与背、是与否的概括的倾向性。
P124词汇检索:人脑中存在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称为词汇检索。
P344智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为智商,即心理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比。
P8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P30图式:是构成可能有组织或结构的行为类型的认知能力。
P71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认为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
P209前摄抑制: 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P246语法教学的归纳法: 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采用归纳法的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
P330随意注意: 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P87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是对语言的感性反映。
是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感性反映形式构成的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
P205命题: 命题是句子的储存方式,也是句子记忆的基本单位,命题是关于一个或几个概念的判断,命题由一个谓语和一个或数个中项组成。
简答题P270习得活动一般分为哪几类?1.交流情感活动;2.解决问题活动;3.游戏活动;4.吸取新知识活动。
P217什么是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思?请举例说明。
1)词的具体意义指的是词对所表客体或现象的关系。
2)词的中心意义则决定于词与概括地反映着现实的相应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
例如:英语词car,在具体情况下可以称谓汽车、电车、电梯、车厢等等,而其中心意义则为有轮子能运行的车辆。
P263发展口语的途径有哪些?1.通过语言练习和背诵发展外语口语2.通过课内外言语实践发展外语口语P322写作中通常采取哪些策略帮助组织思想?Ⅰ组织思路,顺应读者的期待。
Ⅱ找出控制的思考类型Ⅲ作出许诺和应答Ⅳ组块内的组织Ⅴ使用过渡的词或短语P349传授和培养外语知识技能的能力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一、善于讲解二、善于示范三、善于提问启发四、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五、善于改正学生言语中错误P214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词的结构包含哪些基本方面?一方面是在感知和理解口笔语时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听到和看到的复合刺激。
另方面是在口笔语中表达自己思想时可以通过发音和书写说出和写出的回答反射。
P245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什么?(1)领会式掌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语言的言语。
(2)活用式掌握:帮助学习者流利地产生话语并适合情景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3)复用式掌握:帮助学习者初步掌握一定范围内的语法规则和语言材料,通过语法练习熟悉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初步掌握语言的用法。
P47语言的结构层次有哪些?1.音素2.音节3.副句4.词素5.词短语或词组6.副句7.句子8.话语或语段P112语感的心理特征有哪些?第一,语感不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语感是后天获得的。
第三,语感是逐渐形成的。
P301什么是阅读教学的总体设计原则?组织阅读教学应有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的总体设计。
这种设计应从材料选择、任务确定以及课后练习等诸方面作出全面而深入的考虑。
P306书写作为一种运动技能具有哪些特点?1.书写是一种连续的技能。
2.书写是手脑并用的技能。
3.书写是一个包含自动化部分的自觉过程。
P30简述皮亚杰的同化和调节理论。
皮亚杰认为,适应由两个相互补充的过程组成:同化和调节:1)同化是按照信息与现有图式一致的方式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
2)调节是改变图式使之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
总之,同化需要在就得经验中体现新的经验,而调节涉及修正旧的思维结构以适合新的经验。
P226外语词的被习得有何表现?1.其意义被认知和理解(不是猜出),不受语境影响;2.可自然而适合情境地使用,语音、语法正确。
P185影响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第一是有效的指导和示范第二是练习第三是反馈和纠正错误P247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有何特点?按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可避免单纯抽象的讲解,学习者通过接触具体生动的语言实例,能够很容易地找出某些规律,容易懂,容易记。
许多语法要点通过归纳法进行讲授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P268克拉欣的输入假设有哪些主要内容?1.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
2.通过理解略高于现有能力水平的语言进行习得。
3.熟练的口语是逐渐形成的,非直接教会。
4.当监护人对习得者谈话,使之理解信息时,输入自动包含习得者准备习得的语法结构i+1。
P36加涅把学习分成了哪几种类型?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形成连锁4.言语联想5.多重辨别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P15外语教学大体上包含哪几个主要方面?1.学生首先要接触到所学语言的言语材料;2.学生要求理解所学语言材料和规则;3.学生要求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言语范例;4.学生要求反复模仿练习;5.学生要求进行各种即席口头练习;6.学生要求进行口笔语练习和运用语言的活动。
P31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人们通过哪些方式认识事物?通过做—动作的;通过图片形象—形象的;通过某种社会标准手段如语言—符号的。
P250为了有助于培养言语技能,语法教学有必要重视哪些方面?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提供大量变式和创造必要语境进行练习和运用。
3.语法知识的系统化。
论述题P277试述影响口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外语的先天素质、能力。
二、对外语的学习态度。
三、熟记常用习语和句型。
四、学生的年龄差异。
P341试分析外语学习者心理上的个别差异的表现。
外语学习者之间的差别,首先是心理上的个别差异。
这些差异表现在年龄特征、智力和言语天赋、认知方式、个性因素等诸多方面。
一、学习者的年龄问题二、学习者的智力和语言天赋问题三、学习者的个性问题P11试述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任务和研究对象。
(1)地位: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一门学科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
(2)任务:研究外语教学的心理基础,为建立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并正确组织外语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
(3)研究对象:运用语言本身就是心理现象,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过程。
了解言语活动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外语,掌握外语的心理活动规律。
就这样说,外语教学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显然较其他学科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密切。
P355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掌握课堂。
掌握课堂方面最重要的心里特性是注意的分配。
教师在课上总要必须同时注意几方面:1.注意教材内容、自己的言语和言语表达;2.注意学生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及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3.注意课堂情绪和纪律;4.注意工作方法和时间等等。
要有效地分配注意,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1.熟悉教材,牢固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2.熟悉学生,深知每个学生的特点;3.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充分了解课堂内外的情况;4.善于观察课上情况和学生的心态变化;5.十分沉着,镇定。
掌握课堂,说到底还是在于掌握学生的注意力。
对教师说来,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还须有一定机智。
当然更重要的是外语基础好,语言流利,能够容易而迅速地解答语言中的难题。
P299请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个人差异是指学生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受后天影响而形成的个人心理特点之间的不同,表现在身体、情感、气质、智力和兴趣等诸多因素上。
学生的特殊需要大体表现在高才生和落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不同特点上。
(一)高才学生。
对高才学生不宜过多重复,过细讲解,应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向这类学生提出一些较抽象复杂的问题,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落后学生。
对于落后学生的阅读教学似应注意:1、创建一个友好温暖的学习环境。
2、注意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基本阅读技能的学习训练。
3、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予特殊的帮助。
4、经常表扬、鼓励。
P329试述如何帮助学生对外语学习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善于引学习者的注意,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
二、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习外语热情。
三、重视对学习者意志品质的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四、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