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单元 12. 词四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渔家傲·秋思》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渔家傲·秋思》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和渔家的孤独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情感。
例题八:《渔家傲·秋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念情感的?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渔家生活的艰辛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思念情感。
例题九:《渔家傲·秋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感的?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渔家生活的艰辛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第三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渔家傲·秋思》,提升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文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渔家傲·秋思》的历史背景。
-《秋天的散文诗选》:收录了一些关于秋天的散文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词四首》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这四首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此外,这些诗词中的修辞手法、韵律美感和意境营造等方面,也是学生需要关注和学习的重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一些常见的诗词形式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的四首诗词,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不熟悉,导致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较弱,难以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作品特点,掌握诗词的基本形式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引导,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首诗词的朗读、背诵和理解,作者生平背景和作品特点的掌握。

2.难点:对诗词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韵律美感的鉴赏,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词,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词和语句。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4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4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流程:一、(初识苏轼)1、竞猜导入新课,根据选项猜出人物A、他擅长书法和绘画,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B、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

C、他是豪放词的开拓者,扩大词的题材,冲破了“诗庄词眉”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2、补充介绍作者二.诵读知词韵,感知豪放之风1初读,读准字音。

生读,订正字音。

齐读初步感知。

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再读,体会风格。

(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3读,读出韵律。

4读,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三、品读悟词味,品析豪放之风(一)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二)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装备(齐全)。

②“千骑卷平冈”随从众多(阵容庞大):。

分析“卷”字的妙处③:“为报倾城随太守”。

倾城观猎(场面热烈)④“亲射虎,看孙郎”。

举止狂(用典)⑤“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抱负狂注意:卷、两个典故的作用。

边分析边强朗读,体会情感,请同学起来个别读,齐读,读出情感。

四、品读识词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

五.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出示写作背景,感悟他的乐观豁达、心系百姓。

六、小结: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当逞少年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新人教版
5.辛弃疾词作的现实意义
-辛弃疾词作在当代的价值和影响。
-辛弃疾词作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文学素养的作用。
6.诗词鉴赏方法
-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分析手法等。
-针对辛弃疾词作的鉴赏技巧和要点。
7.学生创作实践
-借鉴辛弃疾词作风格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创作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选词炼句、情感表达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破阵子·为陈陈甫赋壮词以寄之》,学生将深入感悟辛弃疾词作中的豪放情怀和爱国精神,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艺术形式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其文学创作兴趣,鼓励学生在品味词作韵味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实现语言表达与创造的素养提升。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辛弃疾词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辛弃疾的生平、《破阵子》的艺术特色以及词作案例分析等。
强调辛弃疾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创作自己的词作时,选词炼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练习机会,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最后,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词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到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辛弃疾词作的豪放派风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辛弃疾词作中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情感表达。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渔家傲秋思》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日讲课的课题是《渔家傲秋思》下边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课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本词在本课中的地位《渔家傲秋思》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的《词五首》这五首词的五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一样期间、不一样派别。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描绘了奇怪的塞下秋景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的境界凄凉壮阔从题材、情调到艺术方面都为宋词开辟了新领域。

2、教课目的及依照: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课的详细要求:“朗读古代诗词存心识地在累积、感悟和应用中提升自己的品尝和审美情味”结合这首词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立以下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赏析诗词一般的角度认识词人范仲淹及其代表作娴熟背诵并默写全词。

过程与方法:联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品尝词的语言境界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中豪放的心境和伤时感事的爱国热忱激发学生建立踊跃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1页共5页3、教材的办理依据教课目的和学生的状况我确立教课要点为:领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难过感觉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教课难点为学会经过描绘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境界。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关于词这类文学款式其实不陌生但他们不必定认识应当从什么角度和用什么方式去赏识词和分析词为了给学生此后的学习铺路教师应加以指引使他们确立学习词的方向。

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课主要采纳朗读品尝法、描绘法、比较鉴赏法、启迪式等教课方法2、学法:教会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成为本课教课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课中注意浸透学法指导。

指引学生主要采纳“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赏析、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学会鉴赏古诗词。

四、说教课过程:本课教课我设计为七个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赏识激动豪壮和委婉阴柔不一样的两首古典音乐用适合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微风小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狂风暴雨令人格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相同的艺术特点让我们经过学习《渔第2页共5页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会【设计企图:词离不开曲曲依赖于词词曲相依。

《词四首》说课稿

《词四首》说课稿

《词四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单元的主题词可以概括成:选择与坚守。

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或论述人生理性的抉择,如《鱼我所欲也》;或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如《唐雎不辱使命》;或描述少年求学的艰辛,如《送东阳马生序》;或抒发不同时代词人的壮志豪情, 12课四首词都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渔家傲·秋思》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苏轼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这四首词都是豪放词,都抒发爱国豪情。

二、学情分析通过近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古诗词的经验,能够通过诵读分析,读懂内容,并且把握古诗词的主旨情感。

但是对于古诗词写作手法的赏析还是一知半解,特别对于大纲要求规定的“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的阅读要求,学生还是懵懂瞎猜;对于“请问词句是怎样抒情的”这种问题答非所问;对于豪放词婉约词的界限模糊不清。

所以我准备利用这四首词,让同学们清楚掌握古诗词常见的抒情手法,以及区分豪放词婉约词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音韵,区分豪放词和婉约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2.通过品读了解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手法,并体会这些方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能力目标)3.通过学习,体会词人爱国忧民的豪情壮志,汲取精神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学会选择与坚守。

(情感目标)四、重点难点根据学情:我把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为:重点是体会这四首词表达的情感,区分豪放词和婉约词;难点是了解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于法,体会这些方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教案一、学情分析在进行《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学情分析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历史人物和革命精神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和历史分析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有限,他们可能对秋瑾的生平和晚清社会背景不够了解,对词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特别是对于《满江红》这样情感丰富、语言凝练的词作。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词汇解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秋瑾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有着天然的共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秋瑾的个人经历出发,联系当代社会,思考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秋瑾的革命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秋瑾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词句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背景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代女词人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9.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指导用书,以便于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渔家傲·秋思》的知识点和技能。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渔家傲·秋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渔家傲·秋思》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词的基本概念。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以抒发情感为主,形式上比诗更加自由灵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的意境美和词牌的特点。对于词牌的韵律、结构等特点,我会通过示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词四首 渔家傲 秋思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写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和默写,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渔家傲·秋思》的词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1)分析《渔家傲·秋思》的意境美。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中的意象,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词四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词四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词四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古典诗词”。

《词四首》包含了四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分别是晏殊的《浣溪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这些词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通过学习这些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同时也能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典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然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通过适当的例子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词作品。

2.能够理解四首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

3.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4.能够运用所学的词知识,创作自己的词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首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赏析。

2.难点:对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词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3.实践法:通过创作自己的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准备好《词四首》的课文,包括原文和注释。

2.多媒体: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然后导入本课的主题《词四首》。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四首词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和朗读,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5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5

中的第二首词,这四首词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作,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江城
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 1074 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词中描写了此次出
猎的情况,上片描写,下片抒情,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抒发了自己渴
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立功的爱国精神。
二、学情 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苏轼的古诗词已经有过接触,所以在讲解作者时可以作为复习
明确:1、内容感情:李词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 凄苦的心情。苏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表达自己渴望 得到朝廷重用。2、意象不同 3、词风:李词深沉凝重、委婉凄苦,苏词旷达豪 迈、超迈洒脱。其实最大的不同的派别不同,李词是婉约派,苏词是豪放派。 (二)展示微课,帮助学生走进豪放派 六、再读诗词,读出韵味 (一)学生练习朗读,展示给大家 (二)找同学唱出本词 七、布置作业 回去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七、板书
内容,诗词翻译学生可以借助注释独立完成,但对诗词情感的把握还有一定难
度。学生对诗词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语文课,培养学生对诗词的
喜爱。《江城子•密州出猎》语言旷达、超迈,在节奏和音韵上富有美感,所以
可以借助朗读,使学生的思维状态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文
本内容与言语美感经历了局部感受到抽象提炼,再到认知深化、内化感悟的课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 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问题:《声声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何不同?(学生小组讨论, 派出代表回答自己的思考结果)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 词四首 优秀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 词四首 优秀教案

12词四首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四首词的内容。

(重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诵读法;赏析法;合作交流法。

2课时第1课时【情景导入】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时代往往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范仲淹(1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这是作者于1075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2.字词积累千嶂.里(zhàng)羌.管(qiāng)不寐.(mèi)擎.苍(qíng) 貂裘..(diāo qiú) 千骑.(jì)鬓.微霜(bìn)【阅读感知】1.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

老题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读懂文意。

(1)《渔家傲·秋思》:上阕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阕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垂下思乡之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我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缎帽,穿上貂鼠裘衣,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我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12 词四首》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12 词四首》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12 词四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共包括四首词: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辛弃疾的《太常引·人日idge》。

这些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四首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欣赏到词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对词这一文学体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一些生僻词的理解,对古代社会风俗的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掌握四首词的作者、背景及词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四首词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四首词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的分析;2.重点:通过分析,理解词的特点,欣赏词的魅力;3.难点:对一些生僻词的理解,对古代社会风俗的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词的图片、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以一首现代词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词,了解词的背景,感受词的魅力;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首词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教师进行指导;4.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5.总结提升:教师对四首词进行总结,强调词的特点,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古代文学;6.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新人教版
3.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和观察,验证某个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 请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同学分享,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并比较不同图形的异同。
5. 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性质,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并提出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
补充说明:
1. 例题:请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矩形、三角形等,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其性质。
4. 请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同学分享,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并比较不同图形的异同。
5. 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性质,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并提出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
答案:
1. 例题:请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的性质。
- 答案:例如,选择矩形,其性质为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讲解。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性质的发现和证明。
-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我选择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说课稿

《满江红》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满江红》是2018年部编版教材新增加的古诗文6篇之一,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词四首中的最后一篇。

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学习《满江红》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陶冶性情。

2.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已接触过宋词,对词的格式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实际上仍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另一方面他们又担负着艰苦的应考任务。

因此本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文解读,也要着眼全局,使学生通过本文学习,学会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

班上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对本文的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预习、朗诵、讨论。

3.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根据教学大纲中九年级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通过“知人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

(2)充分朗读词作,积累优美词句,体会优美语境。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朗诵与注释资料的佐证,体悟秋瑾女儿身,男儿志的一腔报国之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个性。

4.教学重难点:对古诗词情境的把握,并感受词人的爱国胸襟和英雄气概。

二、说教法: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诗词教学中,我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课将会采取朗读教学法、赏析教学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三、说学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法坚持要符合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会指导学生采用“知人论世”、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新人教版
4.项目导向学习:设置创作诗词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选定主题,创作一首诗词。
-各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全班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5.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苏轼的角色,进行诗词朗诵,感受作者的情感。
-实验活动:通过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
4.诗词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活动,可以是个人朗诵,也可以是集体朗诵,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5.诗词鉴赏:推荐学生阅读诗词鉴赏类的书籍,如《唐宋词鉴赏辞典》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6.诗词交流活动:组织诗词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诗词作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7.诗词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开展诗词研究项目,如研究某一词人的词风、某一时期的诗词特点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核心素养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三个方面展开。《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通过分析苏轼的词作,学生能够感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
4.为了突破难点三,教师将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词作,联系苏轼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其词风的成因和影响。
5.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鉴赏短片、专家解读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时代背景:宋代社会风貌、文化特点及词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词作背景:苏轼任职密州时期,描述出猎场景,展现豪放个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四首著名的词作品。

这些词作品既有古风的韵味,又富有深刻的意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在教材中,这四首词作品被安排在了一起,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把握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他们对于古典诗词不陌生。

然而,对于这首词作品,他们可能对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欣赏词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此外,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词人的情感表达也需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四首词作品,掌握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不同词人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首词作品的背诵和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难点: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词人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与提问:教师对四首词作品进行逐一点评,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词人的情感表达。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对比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词人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手法。

4.背诵与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四首词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研讨课教案_27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研讨课教案_27

《渔家傲·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并熟读成诵。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诗词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

我们学了《武陵春》、《望江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一、导入诗词:听庞岩《渔家傲秋思》歌曲导入:听庞岩的《渔家傲秋思》,我们从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就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二、检测预习:1、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2、读准字音,找出易读错写错的字;3、弄清文意;三、自主学习,朗读领会诗歌,赏景品情: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现在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有简洁的语言概括)(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5、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我从中感受到(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四、赏析诗句,拓展诗词:小小诗词包蕴意象万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哈姆雷特”,同一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请根据刚才的理解来赏析你喜欢的诗句,希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1)赏析本首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例如:"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五、教师小结:.这几十字的诗词中,既描写了景,又融入了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塞外之景,感受到了人的侠骨柔情!六、如此凄清而又悲壮的意境怎能不让人动容!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大声的来配乐试背一遍.七、课堂延伸、拓展练习景再美,情再真,我们现在也难以跨上骏马驰骋到边塞,就让我们的笔生出万般情怀,抒写出范仲淹的情怀1、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2、学生习作展示:八、学生书写板书。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说课稿尊敬的评审老师、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解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

这也是我们选修课中极为重要的一课,要求学生掌握宋代的圭塘词派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应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宋代圭塘词派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学习阅读理解和鉴赏文言文的方法;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对词的简洁、优美韵律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圭塘词派的特点和代表作;2、学习阅读理解和鉴赏文言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熟悉的语文知识,以及阅读理解和鉴赏技能,理解宋代圭塘词派的特点和代表作;2、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朗读和听读;2、研读和交流;3、讲解和解读;4、提问和探究;5、多媒体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导入通过播放圭塘词派代表人物胡令能的《满庭芳》一曲,引起学生对宋代词作品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听懂这首词的大意和萧散、清雅、淡远的艺术风格。

2、新课讲解从《满庭芳》这首词开始,介绍圭塘词派的发展和特点,与辽东词派、江西词派做比对。

再结合多媒体展示本课中的其他三首词,分别讲解其韵律特点、情感表达、形象描写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化遗产。

3、课文阅读和研讨学生轮流朗读本课中每一首词,并进行挑战阅读和主题研讨,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促进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作品鉴赏与分析让学生自选一篇语文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分别从情感、描写等方面去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能力。

5、综合性学习结合课内外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写一篇带有字数限制的作文,用来记录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体验。

六、教学评价1、师生互评法: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2、思考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查看学生对本课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课程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需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

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

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

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

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

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读来铿锵
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

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