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明末诸将大夫1

合集下载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魏国公徐达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

十八年二月‎己未卒。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达初封公,位次第二。

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吴元年九月‎辛丑封。

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

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常茂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

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

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

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

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

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

久之还爵。

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

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

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第...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第...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第...展开全文1.徐达“淮西二十四将”之首,“十八翼元帅”之一“淮兴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魏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大将军”。

先后统军攻占集庆(南京)、河南(洛阳)、大都(北京)、奉元(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征服过四大古都的名将。

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

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徐达在南方先后统兵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完成淮西集团在长江中游的称霸。

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统率二十万明军北伐,洪武元年八月初二纵身跃入元大都齐化门,收复了沦陷400多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灭亡元朝。

之后继续率军征战山西、陕甘,在太原全歼王保保元军10万,在沈儿峪全歼王保保元军15万。

徐达这一系列征战确立了明朝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南向北统一,学术界将这一战争称为“徐达北伐”。

洪武五年,徐达发兵北元,欲永清大漠,但轻敌冒进,在岭北败阵于王保保、贺宗哲,伤亡数万人,引军撤回雁门关。

之后徐达长期在北平驻守,除了夜袭灰山外再没有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直至去世,而他的“筑关设卫”也保护了明朝两百多年。

纵观其一生,他可能不是明朝最出色的军事家,但绝对是功勋最卓著的大将军。

朱元璋将其称为大明的万里长城,赞誉:“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2.常遇春“十八翼元帅”之一“中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鄂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左副将军”。

起初为活跃于濠州一带的绿林,1355年常遇春去和州刚好遇到率领部队攻打和州的朱元璋,于是就直接投靠了朱元璋,弃盗为良。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历次重大战役,尤其是在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表现最为突出。

此战,常遇春箭射张定边,组织火攻,泾江口截杀陈友谅,最终在鄱阳湖之战论功行赏排名第一,居功至伟。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作为一个名将,不单军事才能要出众,能打胜仗,而且品德也要优秀,在历史上最好是没什么劣迹的!所以我认为,万历时期的名将主要有李如松、麻贵、刘綎;崇祯时期的名将主要有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和曹文诏!1.李如松,辽宁人,名将李成梁的长子,是戚继光之后的明朝第一名将。

指挥并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次朝鲜之役,都取得重大胜利,史称他的作战风格为“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

后与蒙古作战,亲领三千铁骑去捣对方老巢被数万大军埋伏,壮烈殉国,死因有争议。

他死前,后金的努尔哈赤躲在东北的原始森林当“野人”。

2.麻贵,山西人,也是出身将门,大同参将麻禄之子。

和李如松一样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将,人称“东李西麻”。

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第二次朝鲜之役,多有斩获。

抗倭援朝之后,从大同调往辽东,当时李如松已死,他是去接替李如松的工作。

3.刘綎,江西南昌人,将门之后,晚明第一猛将。

他父亲刘显当过大将军都督,和戚继光、俞大猷一起抗过倭寇,自己本人是武状元,武力值很高。

早年抗击过缅甸入侵云南,参与第一、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和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后转战青海等地作战,立下很多战功,功劳最大。

努尔哈赤在东北坐大时,万历帝把当时最能打的刘綎调往北方,因杨镐(废物兼猪队友)的胡乱指挥,刘綎进入后金的埋伏圈,全军覆没。

刘綎虽出身武状元,当时当时人更盛赞他武文双全,作战智计百出,即使是后来全军覆没,他的军队也是萨尔浒惨败中表现最好的。

4.孙承宗,河北人,明末第一战略大师。

在王化贞、熊廷弼被努尔哈赤打败后,修筑了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努尔哈赤率兵远遁。

之后提拔并重用了一大批后来的抗金名将,袁崇焕、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皇太极进攻北京时,孙承宗再次临危受命,解除了京师警报,并成功收复失地。

后来多尔衮攻打高阳时,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带领着全城军民抵抗,全族,包括他自己,一百多人遇难,单儿子孙子、侄子侄孙就战死二十一人。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1、魏国公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2、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3、郑国公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

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

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

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4、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

明朝开国功臣。

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5、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

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

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明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

明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

明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
一品官:太尉、大夫、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马、太傅、太师、太学士
二品官:假节、都察院令、都曹令、军机大臣、太傅兼太师、少师、太保、太尉兼太学士、太师兼太学士、太学士兼太师
三品官:参军、左司马、右司马、中司马、尚书令兼太傅、左尚书令、右尚书令、中尚书令、少尉、少傅、参知政事、右参知政事、左参知政事、中参知政事、参军兼少师、参军兼太保、参军兼太尉
四品官:司空、司徒兼少师、司徒兼太保、司徒兼太尉、司马兼少师、司马兼太保、司马兼太尉、太傅兼少师、太傅兼太保、太傅兼太尉、尚书令兼少师、尚书令兼太保、尚书令兼太尉、太师兼少师、太师兼太保、太师兼太尉、太学士兼少师、太学士兼太保、太学士兼太尉
五品官:中书舍人、司马相、司空相、司徒相、太师相、太学士相、左司马相、右司马相、中司马相、左尚书令相、右尚书令相、中尚书令相
六品官:正大夫、右大夫、左大夫、中大夫、右参军、左参军、中参军
七品官:右中书令、左中书令、中中书令、右尚书、左尚书、中尚书
八品官:右司空、左司空、中司空、右司徒、左司徒、中司徒
九品官:右司马、左司马、中司马。

综合评价历史上明朝24臣,有功臣也有奸臣(全面)

综合评价历史上明朝24臣,有功臣也有奸臣(全面)

综合评价历史上明朝24臣,有功臣也有奸臣(全面)1.徐达——功高盖世、食鹅疾终的开国功臣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

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

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2.刘基——孔明再世、运筹帷幄的开国谋臣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3.胡惟庸——奸党魁首、叛逆之臣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

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遭朱元璋处死。

4.方孝儒——舍生取义、惨遭十族之诛的明朝大臣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870余人全部遇害。

明朝二十四臣

明朝二十四臣

第一名将:徐达徐达(1332~1385年),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

从南略定远,取和州。

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

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神机妙算: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最后的宰相:胡惟庸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处死,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

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

汉族,苏州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博闻强记:解缙解缙(1369-1415),明朝内阁首辅、著名学者。

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水人,解纶之弟。

洪武十二年进士。

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明朝大将

明朝大将

毛文龙,袁崇焕,洪承畴都是明末老朱家的著名的将领。

先介绍毛文龙,毛文龙领导可以说是一支游击队。

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

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1576年2月10日)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

九岁时,父亲毛伟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贫困的境地。

毛文龙“幼从学,习经生业”,后见国势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笔从戎。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荐去边上历练,当了宁远伯李成梁的亲兵。

同年九月,中武举乡试第六名,授安山百户职,不久又升为千总,守备。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深受其赏识,被升为都司。

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收复二千里海岸线。

七月,克复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

不久,又收复了被李成梁放弃的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军声大振,升为副总兵。

随后,以皮岛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多次深入后金腹地,屡挫敌锋。

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升为平辽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

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

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

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高度赞赏。

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

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

七月,取得“分水岭大捷”。

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

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皇太极即位,为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之役”。

毛文龙“五战而五胜”,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使之失去战斗力,两年后未能随皇太极南下。

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说服后金大将刘兴祚归正,派部将耿仲明、曲承恩等悬师千里,深入后金要塞萨尔浒,与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大胜而归。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1、崔桂枝:明朝定都前期担任军事是权威。

有功击退元军。

2、王守仁:明朝两度征伐大辽之时,任统领全国军队,屡立战功。

3、郭守敬:明朝定都后期,担任永乐年间进犯太原、朔方的大臣。

4、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结合赵惇、李思训,火速击退元军,完成收复中原、重建大明帝国。

5、李光弼:明朝末期的政治家和将领,参与抗元、击退清军,解
救蒙古威胁,恢复河东地区安全。

6、沈祚荃:明朝末期,任平卢军令,曾发动多次攻打清军,抗击
清军的勇猛精神也得到众人的称赞。

7、范忠恩:明朝定都至永乐间,曾任护国将军,参加过大辽征战,击退金蒙古两次。

8、郭子仪:明朝末期的将领,任昌黎县官,击退过多次入侵的清军。

9、牛德畴:明朝定都期间,担任广西太守和浙江行省衙门大学士,连续参加14次抗元战役,取得了胜利,功勋卓著。

10、高渐离:明朝定都后期,历任文学大夫、四部右监等职,参
加过多次抗元战争,赫赫有功。

11、贺宽:明朝定都初期,任保定太守,是削藩运动的主导者之一,成功地收复了大批属地。

12、张文远:明朝末期,参加李自成的大清死忠义军,参加了多
次胜利的反抗清军的战役,为抗击清军作出了巨大贡献。

13、朱由检:明朝定都至末期大臣,历任翰林大夫、都统、节度使等职,参加抗元战役,在多次战斗中取得胜利,把大明英名扬向元朝。

14、宋嗣宁:明朝定都末期,历任护国将军、后稷大夫等职,曾担任多次抗元和抗清战役,取得了众多战功。

15、宋清才:明朝定都期间,统帅整个安西军队,担任多次抗元战役的指挥官,多次取得胜利,为安定中原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二十四功臣排名?

明二十四功臣排名?

明二十四功臣排名?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才、吴良、杨璟、胡美、赵庸、廖永忠、傅友德、冯胜、章溢、叶琛、宋濂。

二、淮西二十四将,又称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

这些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

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

四、次年,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

死者像祀,生者虚位。

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明末官员名单及官职

明末官员名单及官职

明末官员名单及官职
以下列举其中一些明末的官员名单及官职:
1. 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2. 杨嗣昌:字文弱,号字溪,明朝道州杨氏第六世,武冈人。

明末清初官员。

3.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戏曲家。

4. 左良玉:字昆山,辽东人。

明朝末期军事将领。

5. 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人。

明朝末年将领。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著名的明末官员,实际上明末官员数量众多,官职也较为复杂。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明史资料或者相关文献。

明朝三大将门:徐达传十一世居第二,第一将门传十三世

明朝三大将门:徐达传十一世居第二,第一将门传十三世

明朝三大将门:徐达传十一世居第二,第一将门传十三世明朝有三大将门,分别为沐家将、徐家将、朱家将,世袭公爵,终明一朝,在明朝赫赫有名。

第三将门:朱家将。

自明朱棣朝朱能开始,袭九世、十二位成国公,终明一朝。

朱能是朱棣的得力干将,朱棣说:“辅吾成大业者,能也!”朱能子孙代代忠君爱国,为明朝的栋梁之将。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世成国公、东平王朱能(1370-1406)。

怀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名将,能身长八尺,雄毅开豁,居家孝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随燕王北征大漠,骁勇善战。

靖难之役时在真定击败耿炳文部,又在郑村坝击败李景隆部。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攻克东阿、东平,持三日粮,进军淝水,又于淝水一战大败十多万官军,灵璧一战,俘平安等十万人,乘胜渡长江,直逼京师。

成祖即位,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

永乐四年南征安南时病途征途,子孙世袭成国公。

二世成国公、平阴王朱勇。

朱能子,勇赪面虬须,状貌甚伟,以元勋子特见任用,历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

永乐二十二年从朱棣北征,宣宗即位,从平汉庶人,征兀良哈。

张辅解兵柄,诏以勇代。

正统九年出喜峰口,击朵颜诸部,至富峪川而还,为兵部尚书徐晞所劾,诏不问。

十四年从驾至土木,迎战鹞儿岭,中伏死,所帅五万骑皆没。

三世成国公朱仪,朱能孙,能勇子。

景泰三年五月丁酉袭,禄二千石。

天顺七年二月守备南京,成化二十二年加太子太傅(从一品),弘治九年三月卒。

四世成国公朱辅,朱能曾孙,弘治九年十二月己酉袭,十三年七月守备南京,领中府。

正德五年七月加太子太傅,六年十月掌前府,嘉靖二年九月己丑卒。

赠太傅(正一品),谥恭僖。

五世成国公朱麟,嘉靖四年三月辛酉袭,六月卒。

五世成国公朱凤,嘉靖八年九月壬寅袭。

九年,神机营坐营。

十五年七月己未卒。

赠太保(正一品),谥荣康。

六世成国公、定襄王朱希忠,从世宗幸承天,掌行在左府事。

至卫辉,行宫夜火,希忠与都督陆炳翼帝出,由是被恩遇,入直西苑。

明朝那些事之,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

明朝那些事之,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

明朝那些事之,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大明朝开国,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朱由检国祚276年,离不开文臣武将的付出,而太祖能夺取元朝的天下却离不开我们今天讲的主角-----淮西二十四将。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一朝的盛世,离不开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东汉光武帝刘秀能开创东汉霸业离不开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一样,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也是大明的功臣。

所以要夺取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朱元璋一个人也是打不下来天下的,还得靠这些英勇无比的大将不计生死的付出。

这淮西二十四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时,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分别是徐达、汤和、常遇春、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下面我们聊聊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先聊功劳最大的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和太祖是同乡,还是朱元璋的光腚伙伴。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

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

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

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

郭子兴在濠州举义,反叛元朝,自立为除阳王,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

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

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从而和朱元璋双剑合璧,逐鹿中原。

在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扛过大旗,实力逐步强大,与张士诚、陈友谅、刘福通等鼎足而立。

徐达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后,次年秋徐达将刘福通活捉,韩林儿被朱元璋杀死。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灭张士诚,东征结束灭张士诚及刘福通。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达西逃在鄱阳湖灭陈友谅。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年),徐达攻克通州。

名将系列之明朝三十大名将(上)

名将系列之明朝三十大名将(上)

名将系列之明朝三十大名将(上)曹文诏30.曹文诏(?-1635),山西大同人。

勇毅而有智略。

明末著名将领。

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

在陕西,山西等地多次击败农民起义军。

崇祯八年在姬家山被农民军重重围困,眼见无法撑持,最终自尽。

崇祯帝下令建祠祭祀,追赠太子太保,左都督,清朝谥忠果。

生平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

1629年冬,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在抵抗后金侵略中有功。

1630年7月,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带明军中最为强大的关宁铁骑入关进行征讨。

1631年4月,曹文诏击灭据守河曲的变民首领王嘉胤,以功升任临洮总兵官,又连续击灭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等民变首领。

1632年三月,曹文诏与民变军大战于西濠,斩首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

接着又击斩红军友。

民变首领可天飞、刘道江等包围合水城,曹文诏前往救援。

民变军将精锐埋伏起来,以千骑挑战,将明军诱到南原,伏兵大起。

城上人说曹将军已经战死。

曹文诏持矛左右突击,匹马出入万众之中。

守军看见后,出兵夹击,民变军大败。

曹文诏在陕西大小数十战,功劳最多,但洪承畴不帮他叙功。

民变军见陕西明军势大,都流入山西。

朝廷命令陕西、山西诸将都受曹文诏节制。

他多次击败民变军。

1634年7月,清兵西侵,攻围怀仁县及井坪堡、应州。

曹文诏驻扎在怀仁固守。

八月,围解,曹文诏移驻镇城,出战失利。

不久清兵撤走。

十一月,曹文诏被论罪充军边卫,山西巡抚吴甡知道曹文诏知兵善战,推荐他为援剿总兵官,立功自赎。

当时,河南民变势大,朝廷命令曹文诏前往征讨。

吴甡上书请求让曹先平山西,后入河南,朝廷不批准。

曹文诏因为吴甡对自己有恩,竟取道太原,为吴甡所留。

曹文诏整兵南行,1635年3月,于信阳与总督洪承畴相会。

洪承畴大喜,令他出战,他于随州破敌,斩首380余级。

四月,洪承畴因为民变军尽数退入关中,于是命令曹文诏入关,然后由阌乡取山路至雒南、商州,直捣民变军根据地,再从山阳、镇安、洵阳入汉中。

明朝二十四臣,中国古代十大儒将,辽东三杰袁崇焕

明朝二十四臣,中国古代十大儒将,辽东三杰袁崇焕

明朝二十四臣,中国古代十大儒将,辽东三杰袁崇焕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

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

然而,袁崇焕在与皇太极一战中,却被诬陷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判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袁崇焕曾著有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

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

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经营辽东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

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

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

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

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困有难民十余万,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第1名到第10名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第1名到第10名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第1名到第10名1.徐达“淮西二十四将”之首,“十八翼元帅”之一“淮兴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魏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大将军”。

先后统军攻占集庆(南京)、河南(洛阳)、大都(北京)、奉元(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征服过四大古都的名将。

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

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徐达在南方先后统兵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完成淮西集团在长江中游的称霸。

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统率二十万明军北伐,洪武元年八月初二纵身跃入元大都齐化门,收复了沦陷400多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灭亡元朝。

之后继续率军征战山西、陕甘,在太原全歼王保保元军10万,在沈儿峪全歼王保保元军15万。

徐达这一系列征战确立了明朝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南向北统一,学术界将这一战争称为“徐达北伐”。

洪武五年,徐达发兵北元,欲永清大漠,但轻敌冒进,在岭北败阵于王保保、贺宗哲,伤亡数万人,引军撤回雁门关。

之后徐达长期在北平驻守,除了夜袭灰山外再没有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直至去世,而他的“筑关设卫”也保护了明朝两百多年。

纵观其一生,他可能不是明朝最出色的军事家,但绝对是功勋最卓著的大将军。

朱元璋将其称为大明的万里长城,赞誉:“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2.常遇春“十八翼元帅”之一“中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鄂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左副将军”。

起初为活跃于濠州一带的绿林,1355年常遇春去和州刚好遇到率领部队攻打和州的朱元璋,于是就直接投靠了朱元璋,弃盗为良。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历次重大战役,尤其是在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表现最为突出。

此战,常遇春箭射张定边,组织火攻,泾江口截杀陈友谅,最终在鄱阳湖之战论功行赏排名第一,居功至伟。

明史·于谦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于谦传 于谦传--《明史》卷⼀七○ [原⽂] 于谦,字廷益,钱塘⼈。

⽣七岁,有僧奇之⽈:"他⽇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九年进⼠。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也。

扈跸乐安,⾼煦出降,帝命谦⼝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震厉。

⾼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悦。

师还,赏赉与诸⼤⾂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西。

谦⾄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察时事所宜兴⾰,即俱疏⾔之。

⼀岁凡数上,⼩有⽔旱,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今河南、⼭西积⾕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令府州县报缺⾷下户,随分⽀给。

先菽秫,次⿉麦,次稻。

俟秋成偿官,⽽免其⽼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渴者。

⼤同孤悬塞外,按⼭西者不及⾄,奏别设御史治之。

尽夺镇将私垦⽥为官屯,以资边⽤。

威惠流⾏,太⾏伏盗皆避匿。

在官九年,迁左侍郎,⾷⼆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报可,皆三杨主持。

⽽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诸权贵⼈不能⽆望。

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

已⽽振知其误,得释,左迁⼤理寺少卿。

⼭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之,乃复命谦巡抚。

时⼭东、陕西流民就⾷河南者⼆⼗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府积粟以振。

⼜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给⽜种,使⾥⽼司察之。

前后在任⼗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大明王朝名臣录

大明王朝名臣录

大明王朝名臣录作为帝王的左膀右臂,文臣武将共同维持着国家机器的运转,并且在治理国家、抗击外辱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近三百年的统治时间里,大明王朝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才干的忠臣正士,也不乏奸佞之辈。

正臣当国,河清海晏;奸佞盈朝,取祸之道。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其出身农民,早年随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并于洪武元年北伐中原,攻破元大都,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

其后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成为中国历史上出将入相的典范。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功勋,死后被太祖追封为中山王。

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功臣。

其出身农民,精于骑射,元末投奔朱元璋义军,勇猛敢战,屡立战功。

洪武元年为征虏副元帅,随徐达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统治。

常遇春为人忠正耿直,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死后被太祖追封为开平王。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功臣。

元末追随朱元璋左右,智勇双全,颇有谋略,为朱元璋供应军需粮草,其功堪比汉之萧何。

明朝建立后,官拜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后因受胡惟庸案牵连而被处死,直到南明弘光政权时才获追谥“襄愍”。

刘基(1311-1375)明朝开国元勋,字伯温,是明初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民间有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初入仕元朝,因怀才不遇而蛰居隐退;后被朱元璋请出,任为谋臣,运筹帷幄,为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做出了突出贡献。

明朝建立后,受封诚意伯,还归故里后不久病逝。

胡惟庸(不详-1380)明朝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左右,为人谨慎,颇有才干,深得朱元璋信任。

明朝建立后官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后官至左丞相,居于百官之首。

此后日益骄纵跋扈,心怀异志,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谋不轨”之名被诛杀,诛连三万余人。

胡惟庸被诛后,太祖乃裁中书、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皇权由此空前强化。

明朝将军等级

明朝将军等级

明朝将军等级明朝将军等级是明朝等级制度制定的重要军事职位分类。

明朝将军等级从上至下,共分九级,分别是“御史大夫”、“尚书大夫”、“司空”、“大将军”、“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和“都统”。

御史大夫是明朝最高级的军事官职,代表皇帝对军队、遵纪守法、维护都城秩序、校验文书审核、审查将军上表现、统管军长官员(包括大小将军,及官兵)行为等活动,负责钦定军长官和军事事务的部门,在军队组织、编制、调拨、军事行动等方面,属于明朝军队“审制座”之最高等级。

尚书大夫是明朝皇帝就兵马、百姓、海外、宗教,以及天下大事安定民心等重要事务,而特地指定的官员,是明朝军事统治者重要的顾问,享受最高级别的兵权,加上政务等权力,受皇帝钦定,直接向皇帝奏状,实施朝政大政,特别是具有总谋远略特性的军事事务,是明朝军队的第二高级。

司空乃是明朝的最高武官,负责担任皇帝最重要的军事助手,给予皇帝军事上的布署及行军指挥,并远征外族主权地,实行朝廷军事政策;提供皇帝宝贵的军事建议;监督军队内外情况,命令将领军官,兵变、抗贼橫行时,实施残酷的攻打和突擊,是明朝军事组织的第三高级别。

大将军乃是明朝的最高将领,在实施命令及执行地方军事任务时,掌控统帅府兵队,羁系最大的官员,分较大的区域展开作战,驻在安Г龙马山一带的御兵大军,领有大中小将领、训练官员、暗援军等,背靠河山地形,可以重整旗鼓,,有时可抗击敌方兵势源远流长,以威慑叛乱,是明朝最高陆军将领等级。

元帅乃是明朝的第六高军等,一般受任宜统辖明朝数倍的大军,可支配的粮饷由一千万令起,其权利多达一百里以内,由此可看出,元帅在明朝的地位较高。

上将军乃是明朝的第七高级别,主要分担指挥大军战斗,在军事上,其权力较大,指挥部面对兵费报销、行军补助、士兵安置以及维护兵饷等方面,特别重要,是军队组织中较高级别的官职。

中将军是明朝第八高级别,主要从事掌控官兵,统率部队在战斗中作战,督导军官,协助上将进行重要的战斗任务,包括调动军队作战备战,分担先锋攻击任务,战斗准备、报复反叛行动,有时及与敌军交战、战役等,也包括指挥出兵审判暴乱等内务。

大明王朝五十二位名将

大明王朝五十二位名将

大明王朝五十二位名将明朝在武德方面能与汉唐相比较,而要高过宋朝,因此明朝出了许多的名将,他们为明朝的建立和疆域的开拓、巩固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下面是我个人认为的五十二位战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明朝名将。

1.常遇春战绩:攻取山东、河北、元大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灭亡了元王朝。

占领山西和陕甘,大败王保保,占领元上都,重创北元王朝。

2.徐达战绩:攻取山东、河北、河南和元大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灭亡了元王朝。

占领山西和陕甘,大败王保保,在应昌之战中大败北元军队,之后就一直镇守北平,多次率军北征,加强明朝北方的防御。

3.汤和战绩:与廖永忠平定福建,擒获陈友定,随徐达西征,后又北征北元伯颜帖木儿,平定思州蛮族叛乱,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

4.傅友德战绩:西面与汤和分南北两路灭亡了明夏政权,南面攻取了贵州与云南,北面先后五次参与了佂伐北元的战争。

5.廖永忠战绩:平定浙东方国珍;平定福建陈友定;与朱亮祖平定广东;平定广西;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明夏政权铺平道路。

6.李文忠战绩:与徐达、常遇春出塞征讨北元,立下赫赫之功,平定洮州十八番族叛乱。

7.沐英战绩:随邓愈出征吐蕃、徐达北征,与蓝玉征伐西番,占领了云南,镇守云南期间平叛乱、广屯田、修水利、兴文教、置卫所,击败麓川王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战绩:随傅友德出征明夏,与沐英平定西番、远征云南,与冯胜出征辽东,在捕鱼儿海一战中大败北元军,促使北元分裂,又镇压西南叛乱。

9.宋晟战绩:四次出镇凉州,屡败北元及西番进攻,远征哈密国,生擒哈密王子别儿怯帖木儿等,又南平广西诸苗叛乱。

10.冯胜战绩:岭北之战中在徐达和李文忠惨遭大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出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北元在辽东的势力。

11.邓愈战绩:随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克河州、乌斯藏,招降吐蕃,击败北元军队,斩杀大将阿撒秃,占领了河州以西。

12.周德兴战绩:灭亡明夏,平定云南、湖贵、四川等地少数民族,在楚地训练军队、兴修水利,在福建防御倭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楫还朝,锡衮调吏部尚书。李日宣下狱,遂掌部事。帝性纯孝,尝以秋夜感念圣母孝纯太后,遂欲终身蔬食。锡衮疏谏,帝嘉其寓爱于规,进秩一等。寻解部务,直讲筵。十六年忧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王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永明王立,申前命。皆不至。土酋沙定洲作乱,执至会城,诡草锡衮疏上永明王,言定洲忠勇,请代黔国公镇云南。疏既行,以稿示之。锡衮大恨,诉上帝祈死。居数日,竟卒。
秋九月,孙可望遣白文选攻杀祥,降其众二十余万,尽得遵义、重庆。一蘅益孤。七年秋,可望又使刘文秀大败武大定兵,长驱至嘉定。大定、韬皆降,乾德投水死。文秀兵复东,谭弘、谭诣、谭文尽降。占春、大海降于大清。明年正月,文秀还云南,留文选守嘉定,刘镇国守雅州。三月,大清兵南征,文选、镇国挟曹勋走,文光、天颜、化龙相继死。一蘅时已谢事,避山中。至九月,亦遘疾死。文武将吏尽亡。
文安之,夷陵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除南京司业。崇祯中,就迁祭酒,为薛国观所构,削藉归。久之,言官交荐,未及召而京师陷。
福王时,起为詹事。唐王复召拜礼部尚书。安之方转侧兵戈间,皆不赴。永明王以瞿式耜荐,与王锡兗并拜东阁大学士,亦不赴。顺治七年六月,安之谒王梧州。安之敦雅操,素淡宦情,遭国变,绝意用世。至是见国势愈危,慨然思起扶之,乃就职。时严起恒为首辅,王化澄、硃天麟次之,起恒让安之而自处其下。
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大器负才,性刚躁,善避事。见天下多故,惧当军旅任,力辞,且投揭吏科,言已好酒色财,必不可用。帝趣令入京,诡称疾不至。严旨切责,亦不至,命所司察奏。明年三月始至,命以本官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时畿辅未解严,大器及诸将和应荐、张汝行驰扼顺义牛栏山。总督赵光抃集诸镇师大战螺山,应荐阵亡,他将亦多败。大器所部无失事,增俸一等。
顺治五年,容籓自称楚世子,建行台夔州,称制封拜。时乔然已进总督,而范文光、詹天颜巡抚川南、北,吕大器以大学士来督师,皆恶容籓,谋诛之。六年春,容籓遂为占春所败,走死云阳。初,展与祥有隙,遣子璟新攻之。璟新先袭杀应试,与祥战败归。乾德利展富,说韬、大定杀展,分其赀。一蘅诮乾德,诸镇亦皆愤,有离心。
初,乾复重庆,贼将刘廷举走,求救于献忠。献忠命养子刘文秀攻重庆,水陆并进。副将曾英与参政刘麟长自遵义至,与部将于大海、李占春、张天相等夹击,破贼兵数万。英威名大振,诸别将皆属,兵二十余万,奉一蘅节制。
杨展既复叙州,贼将冯双礼来寇,每战辄败,孙可望以大众援之。隔江持一月,粮尽,一蘅退屯古蔺州,展退屯江津。贼退截硃化龙及佥事蔡肱明于羊子岭,化龙率番骑数百冲贼兵,贼惊溃,死者满山谷。化龙以军孤,还守旧地。他将复连败贼于摩泥、滴水。
先是,可望欲设六部、翰林等官,虑人议其僭,乃以范矿、马兆义、任僎、万年策为吏、户、礼、兵尚书,并加行营之号。后又以程源代年策。而僎最宠,与方于宣屡劝进,可望令待王入黔议之。王久驻安龙,可望遂自设内阁六部等官,以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安之不为用,久之走川东,依刘体仁以居。
李赤心,高必正等久窜广西宾、横、南宁间。赤心死,养子来亨代领其众,推必正为主。必正又死,其众食尽,且畏大兵逼,率众走川东,分据川、湖间,耕田自给。川中旧将王光兴、谭弘等附之,众犹数十万。
明年春,展尽取上川南地,屯嘉定,与勋等相声援。而应熊及王祥在遵义,乾、英在重庆,皆宿重兵。贼势日蹙,惟保宁、顺庆为贼将刘进忠所守,进忠又数败。献忠怒,遣孙可望、刘文秀、王尚礼、狄三品、王复臣等攻川南郡县。应熊、一蘅急令展、天锡、龙、应试及顾存志、莫宗文、张登贵连营犍为、叙州以御之。贼连战不利,英、祥乘间趋成都,献忠立召可望等还。又闻大清兵入蜀境,刘进忠降,大惧。七月,弃成都走顺庆,寻入西充之风凰山。至十二月,大清兵奄至,射杀献忠,贼降及败死者二三十万。可望等率残卒南奔,骤至重庆。英出不意,战败,死于江。贼遂陷綦江,应熊避之毕节卫。逾月,贼陷遵义,入贵州。大清兵追至重庆,巡抚乾败死,遂入遵义。以饷乏,旋师。王祥等复取保、宁二郡。一蘅再驻江上,为收复全蜀计,乃列上善后事宜及诸将功状于永明王。拜一蘅户、兵二部尚书,加太子太傅,祥、展、天锡等进爵有差。时应熊已卒,而宗室硃容籓、故偏沅巡抚李乾德并以总制至,杨乔然、江尔文以巡抚至,各自署置,官多于民。诸将袁韬据重庆,于大海据云阳,李占春据涪州,谭诣据巫山,谭文据万县,谭弘据天字城,侯天锡据永宁,马应试据芦卫,王祥据遵义,杨展据嘉定,硃化龙、曹勋仍据故地。摇、黄诸家据夔州夹江两岸,而李自成余孽李赤心等十三家亦在建始县。一蘅令不行,保叙州一郡而已。
孙可望再遣使乞封秦王,安之持不予。其后桂林破,王奔南宁。大兵日迫,云南又为可望据,不可往。安之念川中诸镇兵尚强,欲结之,共奖王室,乃自请督师,加诸镇封爵。王从之,加安之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赐剑,便宜从事。进诸将王光兴,郝永忠、刘体仁、袁宗第、李来亨、王友进、塔天宝、马云翔、郝珍、李复荣、谭弘、谭诣、谭文、党守素等公侯爵,即令安之赍敕印行。可望闻而恶之,又素衔前阻封议,遣兵伺于都匀,邀止安之,追夺光兴等敕印。留数月,乃令人湖广。安之远客他乡,无所归,复赴贵州,将谒王于安龙。可望坐以罪,戍之毕节卫。
未几,泽清入朝,劾大器、縯祚怀异图。大器遂乞休去,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复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尽失,无可踪迹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谦益亦以附士英、大铖,得为礼部尚书。独縯祚论死。
明年,唐王召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道梗,久之至。汀州失,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代王应熊,赐剑,便宜从事。至涪州,与将军李占春深相结。他将杨展、于大海、胡云风、袁韬、武大定、谭弘、谭诣、谭文以下,皆受大器约束。宗室硃容籓自称天下兵马副元帅,据夔州。大器檄占春、大海、云风讨杀容籓。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匀而卒,王谥为文肃。
堵胤锡,字仲缄,无锡人。崇祯十年进士。历官长沙知府。山贼掠安化、宁乡,官军数败,胤锡督乡兵破灭之,又杀醴陵贼魁,遂以知兵名。十六年八月,贼陷长沙。胤锡朝觐还,贼已退。明年六月,福王命为湖广参政,分守武昌、黄州、汉阳。左良玉称兵,总督何腾蛟奔长沙,令摄湖北巡抚事,驻常德。唐王立,拜右副都御史,实授巡抚。
顺治元年,福王立于南京,复申前命。时张献忠已据全蜀,惟遵义未陷,一蘅与王应熊避其地。既拜命,檄诸郡旧将会师大举。会巡抚马乾复重庆,松潘副将硃化龙、同知詹天颜击斩贼将王运行,复龙安、茂州。一蘅乃起旧将甘良臣为总统,副以侯天锡、屠龙,合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余朝宗所携溃卒,得三万人。明年三月攻叙州,应试、朝宗先登,展等继至,斩馘数千级。伪都督张化龙走,遂复其城。一蘅乃犒师江上。
范文光,内江人。天启初,举于乡。崇祯中,历官工部主事,南京户部员外郎,告归。十七年,张献忠乱蜀,文光偕邛州举人刘道贞,芦山举人程翔风,雅州诸生傅元修、洪其仁等举义兵,奉镇国将军硃平檙为蜀王,推黎州参将曹勋为副总兵,统诸将,而文光以副使为监军,道贞等授官有差。勋败贼雅州龙鹳山,追至城下,反为所败,退守小关山。十一月,文光督参将黎神武攻雅州,不克。明年九月,神武合雅州土、汉兵再击贼将艾能奇于雅州,败绩。伪监司郝孟旋守锦州,文光、翔凤遣间使招之,孟旋袭杀守雅州贼,以城来归,文光等入居之。献忠死,文光保境如故。永明王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川南,而以安绵道詹天颜巡抚川北。总督李乾德杀杨展,文光恶之,遂入山不视事。大清兵克嘉定,文光赋诗一章,仰药死。天颜兵败被执,亦死之。天颜,龙岩人,起家选贡生。
十七年四月,京师报陷,南京大臣议立君。大器主钱谦益、雷縯祚言,立潞王。议未定而马士英及刘泽清诸将拥福王至。福王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靦留政地,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其子以铜臭为都督,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姻娅越其杰、田仰、杨文骢先朝罪人,尽登膴仕,乱名器。「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
伟时,公安人。崇祯中进士,历官吏部考功主事,罢官。至是补官数月,即遘难。
王锡衮,禄丰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累官少詹事。十三年擢礼部右侍郎。明年秋,尚书林欲楫出视孝陵,锡衮以左侍郎掌部事。帝禁内臣干预外政,敕礼官稽先朝典制以闻。锡衮等备列诸监局职掌,而不及东厂。提督内臣王德化言:「东厂之设,始永乐十八年,《国朝典汇》可据。礼官覆议不及,请解臣职,停厂不设。」锡衮等言:「《典汇》虽载此条,但系下文笺注。臣等以正史无文,故不敢妾引。」帝不听。锡衮复抗疏,请罢厂,亦不允。二月,帝再耕耤田。锡衮因言频岁旱蝗,三饷叠派,请量除加征,严核蠹饷,俾农夫乐生。又以时方急才,请召还故侍郎陈子壮、顾锡畴,故祭酒倪元璐、文安之,且乞免黄道周永戍。给事中沈胤培请增天下解额,锡衮因言南畿、浙江人文更盛,宜倍增。又言举人不第,有三十年不谒选者,宜定制。数科不售,即令服官。从之。
顺治十六年正月,王奔永昌。安之率体仁、宗第、来亨等十六营由水道袭重庆。会谭弘、谭诣杀谭文,诸将不服。安之欲讨弘、诣,弘、诣惧,率所部降于大兵,诸镇遂散。时王已入缅甸,地尽失,安之不久郁郁而卒。
樊一蘅,字君带,宜宾人。父垣,常德知府。一蘅举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知安义、襄阳,累官吏部郎中,请告归。崇祯三年秋,迁榆林兵备参议。流贼多榆林人,又久荒,饥民益相挻为盗。一蘅抚创残,修戎备,讨斩申在庭、马丙贵,平不沾泥。累被荐,迁监军副使,再迁右参政,分巡关南。总兵曹文诏败殁,群贼迫西安。总督洪承畴令一蘅监左光先、张应昌军,连破贼,击走混天星。贼逼汉中,瑞王告急,一蘅偕副将罗尚文往救。会承畴大军至,贼乃走。进按察使,偕副将马科、贺人龙屡挫祁总管于汉中,降之。十二年,擢右佥都御史,代郑崇俭巡抚宁夏,被劾罢归。十六年冬,用荐起兵部右侍郎,总督川、陕军务,道阻,命不达。
一蘅乃命展、应试取嘉定、邛、眉,故总兵官贾连登及其中军杨维栋取资、简,天锡、高明佐取泸州,占春、大海守忠、涪。其他据城邑奉征调者,洪、雅则曹勋及监军副使范文光,松、茂则监军佥事詹天颜,夔、万则谭弘、谭诣。一蘅乃移驻纳溪,居中调度,与督师应熊会泸州,檄诸路刻欺并进。献忠颇惧,尽屠境内民,沈金银江中,大焚宫室,火连月不灭,将弃成都走川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