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VCOM的连云港海域泥沙模拟实验本科毕业论文 精品
论文终稿
连云港市海州湾潮汐的模拟预报禇飞黄亚力张俊伟( 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计算机图像学、3D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及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数值预报工作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开展三维海洋环境要素预报对海洋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海洋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受到数字海洋的启发,基于GIS技术,模拟连云港海州湾潮汐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预报,这对苏北海洋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潮汐模拟;GIS;FVCOM;连云港0 引言近年来,溢油、陆源污染物排放、有害化学品泄漏、赤潮和浒苔等海洋污染灾害的风险显著增大。
海温、波浪和海流作为重要的环境动力因素,是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决定性因子,因此,开展三维海洋环境要素(海温、海流等)预报对海洋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海洋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随着网络、计算机图像学、3D模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关注的重点已经从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展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地方组织认识到集成大量数据进入决策服务系统的重要性,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可视化系统。
然而如何提供一个有效的集成和可视化方法对于大量分散在不同数据中心的海洋环境数据是很重要的课题。
面对海洋环境的海量多源数据,如何有效展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个有效的集成可视化方法成为有效利用这些数据信息的关键[1]。
海洋数据集成可视化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由于数据分散导致组织存储的困难;二是多源性和异质性,因此需要一个有效集成方法来有效处理[2]。
海洋环境数值模拟预报系统是以数值模拟技术为依托,结合其他观测手段,通过基于网络的集成可视化技术来对海洋环境要素进行预报服务。
1 研究内容1.1 研究区概况为界,与黄海相通。
在地质构造上,海州湾位于苏鲁隆起与苏北之南黄海拗陷的过渡地带,岸线长达87公里,面积约876平方公里。
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疏浚土抛泥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关 键 词 :连 云 港 3 0 万吨 级 航 道 ;疏 浚 土 ;抛 泥 扩 散 ;二 维数 值 模 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类号 :U 6 1 6
文献标 志码 :A
3 0 0 0 0 0 DW T wa t e r w a y p r o j e c t o f Li a n y u n g a n g h a r b o r
D I N GQ i , X I E J u n
( S h a n g h a i Wa t e wa r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a n d C o n s u l t i n g C o . , L t d . , S h a n g h a i 2 0 0 1 2 0 , C h i n a )
a nd t he s e d i m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u r i n g t h e s u r v e y o f d i s p o s i ng s p o i l i n Li a n y u ng a n g wa t e r wa y .Ba s e d o n t h e g o o d
c e r t i i f c a t i o n , t h e l a w o f t h e d i f f u s i o n o f t h e s u s p e n d e d s e d i me n t f r o m d r e d g e d s p o i l d i s p o s i n g a n d i t s i n l f u e n c e o n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研究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研究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研究近岸海域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岸边的地质、水动力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使得该区域的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连云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它的近岸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沉积物再悬浮是指由于海浪、潮流等水动力因素的作用,之前沉积下来的海底沉积物再次悬浮于水体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及沿海工程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水动力条件较为复杂,潮流、海浪、风力等交织在一起,使得沉积物再悬浮现象更加突出。
在研究中发现,海底地形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都会对沉积物再悬浮造成一定的影响。
连云港附近的海底地形多为浅滩、浅海、湾滩等,这些地形特点使得近岸海域的沉积物再悬浮较为频繁。
同时,该地区的海底沉积物以细粒度为主,这也增加了沉积物再悬浮的可能性。
悬沙动力是指水动力作用下悬浮沉积物的运动规律及方式。
在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动力主要受到潮流、波浪和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连云港海域的潮流较强,尤其是涨潮和落潮时潮流速度较快。
这一特点导致悬沙动力较大,并容易引起沉积物再悬浮现象。
此外,该地区的风力和风浪相对较小,对悬沙动力的影响较小。
研究发现,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悬沙动力主要表现为沉积物悬浮浓度和沉积速率的变化。
在涨潮和落潮时期,潮流带动沉积物悬浮浓度增加,而在滞潮时期悬浮浓度则较低。
同时,连云港海域的悬沙动力还受到沉积物的浓度、粒径、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研究中,不仅可以分析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对沉积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该项研究可以为近岸海域的生态保护、渔业资源利用和沿海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研究还可以为其他海域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沙动力研究对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管理和沿海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连云港外海含沙量推求和回淤预测
滩面高程(m) -6 -7 -8
表 4 五万吨级外航道回淤推算值与实际值比较(m/a)
(94.7~95.7)实测
计算
(98.5~99.5)实测
0.91
0.98
0.86
0.59
0.65
0.54
0.44
0.41
0.34
计算 0.91 0.60 0.32
图 7 五万吨级、七万吨级航道回淤推算值与实际值比较
-1-
图 1 连云港港区、航道现状
3. 计算方法及思路
3.1 公式选取
连云港地处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以悬移质为主。当含沙水流横跨航道时,因水深增加,
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泥沙落淤。根据《海港水文规范》[12]所推荐的刘家驹
公式[3,4],可以计算航道内的泥沙回淤强度:
沿航道
里程(km) 对应位置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7m 浅滩
-8m 浅滩
-9m 浅滩
实测值(m/a) 1.12 1.08 1.01 0.97 0.81 0.63 0.59 0.55 0.43 0.48 0.38 0.34 0.29 0.22
-4-
流向(°)
360 300 240 180 120
60 0
-60 0
5000 10000
6000 11000
7000 12000
8000 13000
9000 14000
3
6
9
12
15
18
21
24
时间(h)
图 5 外段流向
基于FVCOM的泉州湾海域三维潮汐与潮流数值模拟
基于FVCOM的泉州湾海域三维潮汐与潮流数值模拟林作梁;朱学明;鲍献文;刘钦政【摘要】Based on a 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FVCOM) , adopting an unstructured triangle grid, a three-dimensional tide and tidal current numerical modeling with high resolution (26 m) is applied to Quanzhou Bay.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data from two tide-gauges and three continuing current stations , and reproduce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tide and tidal currents in the Quanzhou Bay famously. The distributions of co-tidal charts and tidal ellipses on the surface layer for four major constituents (M2 , S2, K1 ,O1) are obtained. What's more,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maximum probable tidal range and tidal currents velocity and tidal residual currents o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layers are obtained, too. By analyzing, the maximum tidal amplitude and phase-lag range for the four constituents are 219 cm and 19°,85 cm and 25°,26 cm and 12°,26 cm and 9°, respectively. The tidal wave is anti-clockwise standing wave in the east area of Shihu Port, but it is advancing wave in the west area of Shihu Port. The maximum probable tidal range increases from 8. 0 m at the mouth of the bay to 8.8 m inside of the bay. The type of tidal currents is regular semi-diurnal currents inside of the bay, and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ebbing is larger than flooding. The velocity in the channel of Beiwujiao is stronger than any other area, and the maximum probable tidal-current velocity is 2. 4 m/s on the surface layer. The flow is rotating with anti-clockwise mainly at the mouth of thebay, while rectilinear flow is mainly inside of the bay, such as estuaries and channels. And the directions of major axes are along with channels direction mainly, or paralleling with isobaths and coastlines. The maximum tidal current velocities for the four major constituents are 1. 4 m/s,0. 58m/s, 0. 12 m/s,0. 10 m/s on the surface layer, respectively. Tidal residual currents veloc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idal currents, the maximum velocities on the surface layer, the middle layer and the bottom layer are 26 cm/s, 20 cm/ s, 16 cm/s, respectively. All of them are coming into the bay from north and going out of the bay from south.%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采用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泉州湾海域高分辨率(26 m)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拟结果同2个验潮站和3个连续测流站的观测资料符合良好,较好地反映了泉州湾内潮汐、潮流运动的变化状况和分布特征,给出了M2、S2、K1、O1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表层潮流椭圆分布,以及模拟区域内最大可能潮差、表层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和潮余流分布.分析表明,4个分潮的最大潮汐振幅和迟角差分别为219 cm和19°,85 cm和25°,26 cm和12°,26 cm和9°;石湖港以东海域的潮波为逆时针旋转的驻波,以西海域为前进波;最大可能潮差由湾口的8.0m向湾内增加至8.8m.湾内潮流类型为规则半日潮流,落潮最大流速大于涨潮最大流速,北乌礁水道为强流区,表层最大可能潮流流速为2.4 m/s;湾口潮流运动以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流形式为主,湾内的潮流运动以往复流形式为主,长轴走向主要沿着水道方向,与等深线和海岸线平行;四个分潮流表层最大流速分别为1.4 m/s,0.58m/s,0.12 m/s,0.10 m/s.余流流速大小与潮流强弱有密切的联系,表、中、底层最大余流流速分别为26 cm/s,20 cm/s,16 cm/s,三者在水平方向基本呈北进南出的分布形态.【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3(035)001【总页数】10页(P15-24)【关键词】泉州湾;潮汐;潮流;FVCOM;潮余流【作者】林作梁;朱学明;鲍献文;刘钦政【作者单位】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泉州362000;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北京1001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31 引言泉州湾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侧沿岸的中部,海域总面积211.24 km2,包括围垦面积45.70 k m2,滩涂面积84.84 k m2;海岸线总长229.61 km[1]。
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垂向时空变化特征
2011年4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1,No.2第31卷第2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Apr.,2011DOI:10.3724/SP.J.1140.2011.02049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垂向时空变化特征张存勇1,2,冯秀丽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 2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连云港222005)摘要: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15个测站的大、中潮6层位垂向同步连续海流、悬沙浓度和盐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潮周期内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再悬浮通量。
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在空间分布上符合悬沙分布的一般规律,在时间域中多以浓度峰的形式出现,并多集中在底层某一深度内,悬沙浓度峰主要发生在高低潮位以及涨落流速最大前后;近岸悬沙浓度峰出现的频率小,但强度较大,远岸悬沙浓度峰出现的频率大,但强度较低,泥沙再悬浮是悬沙浓度峰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垂向上悬沙浓度大致呈4种类型变化,潮流和水深是影响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悬沙浓度;时空变化;近岸海域;连云港中图分类号:P7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1)02-0049-09 悬沙是海洋水文重要要素之一,在其成为海底沉积物之前,不断经历着悬浮、落淤、再悬浮的运动。
在近岸海域,悬沙运动和变化受物质来源、水动力、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悬沙浓度变化通常是这种运动过程的直接表现。
由于悬沙是研究海洋沉积和海洋环境的重要参数,在污染物的迁移和循环、海洋生物化学循环、碳循环、海水的透光强度、海岸侵蚀与淤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海洋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论述过悬沙浓度的变化及其机制。
连云港近岸海域位于江苏废黄河冲积三角洲北侧。
历史上,黄河南徙,夺淮入海,将总计约7 000亿t的泥沙带给江苏沿海,形成了广阔的淤泥质浅滩[1]。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起步工程泥沙问题研究
Ab ta t S d me t sa k y p o l m e c n t c in o a i ain c a n l d Ga y o t r a w ih i en r a k s r c : e i n e r b e i t o sr t f v g t h i nh u o n o n e n u p r a e , h c st o h f n n a h t l o in u g n o . h a i ft e a ay i fn t r o d t n , s s e d d s d me tc n e  ̄ain a d d s b t n fL a y n a g p r On t e b ss o h n l s o au a c n i o s t s l i u p n e e i n o c n t o n ir u o t i i c a a trs c f e tr , t a u r n ed a d s tt n o a b r a i d c a n l r i ltd b s ga 2 n D h r c e t s d mae i i i ob l a i l re t l n i i f r o s n a h n e esmu ae yu i D a d 3 d c i f l o a h b n a n MOHI d o a d s d me tmah ma c d 1 h ia u r n e d, y a l e i n ai n i h ab r b s n D t a f w n e i n t e t a mo e.T e t l c re t l il l il d i f e r s d me tt n t e h o a i a d y o r n c a n li n t n y p e e td i e p p r b t lo s d e e i n ain i a b rb i n h n e n e h f c f . h n e s o l r s n e n t a e , u s u d n s d me tt n h o a n a d c a n l d rt e e e to o h a o r s u No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生态评价-海湖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生态评价李玉 冯志华李谷祺阎斌伦(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摘要:连云港海州湾是一个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显著的海湾,同时又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对它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污染评价。
本研究测定了连云港海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4.21%、19.04%、16.37%,表明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农业灌溉水的排放、有机质降解。
以PCA计算结果为基础应用海洋沉积物污染指数(Marine sediment pollution index, MSPI)和平均沉积物质量标准商数(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 SQG-Q)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对生物的潜在影响。
结果发现,海州湾近岸海区沉积物质量污染严重(MSPI值在60到80之间),排污口海区的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MSPI值大于80),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对生物的负影响潜力为中度水平(0.1<SQG-Q<1)。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海州湾中图分类号:文献表示码:A引言河口和近海海区的污染物主要是来自城市废水、观光旅游和工业排污等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源(Caeiro et al, 2005)。
通过现场监测的结果发现,尽管河口、近海海域引入了人类活动产生的重金属,甚或发生了重金属的污染,但从海水分析是很难监测出来的。
某些海洋底栖生物对重金属有高度的富集力,如贻贝、牡蛎、蛤、毛蚶等均被作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在一个相当面积范围调查区的所有调查站位(或不同海域)采集到同一种指示生物往往是很困难的;而且,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浓度还往往因季节、年龄(个体)、性别、组织器官等不同而易,这些都会对重金属的监测和评价带来影响。
连云港海域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
连云港海域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陈鹏;李瑞杰;董啸天;李春辉;肖千璐;王少朋【摘要】基于嵌套的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海州湾海域滨海示范区围垦工程实施前后的潮流场、悬沙分布,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围垦工程后计算海域潮流场、悬沙场及海床冲淤场的水沙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围垦后研究海域整体的潮流场和悬沙场变化较小,但围垦后附近海域纳潮量有所减小引起围区附近流速减小,围垦工程附近基本呈现淤积的状态,工程左侧吹填坑淤积强度较大,临洪河口则出现局部冲刷.【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7页(P29-34,56)【关键词】水沙环境;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海州湾【作者】陈鹏;李瑞杰;董啸天;李春辉;肖千璐;王少朋【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环境海洋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1;P737.14围垦工程在解决沿海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围垦工程按地形地貌可分为河口型围垦、港湾型围垦、海岛型围垦和人工岛围垦[1]。
河口型围垦会对河道岸线、水沙环境及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对围垦后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2-3]。
陈晓英等[4]根据卫星数据研究了海州湾近40年来的岸线时空变化,岸线以人工类型为主,2010年以后围填海成为海州湾地区海岸开发的首要方式。
吴慧琴等[5]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舟山钓梁二期围垦工程南堤实施前后的流场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韦帕”台风连云港海域三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
2 0 1 6年 1 1月
水 运 工 程
Po r t& W a t e r wa y En g i ne e r i n g
No v .2 01 6 No.1 1 S e r i a
总第 5 2 2 期
韦 帕 " 台风 连 云 港 海 域
d u r i n g Ty p ho o n Wi ph a i n Li a n y un g a n g s e a a r e a
X I E J u n , D I N G Q i , C A O H u i - j i a n g , WA N G D a ・ w e i , J I A Y u — s h a o
关 键 词 :“ 韦 帕” 台风 ;连 云港 海 域 ;三 维 潮流 和 泥 沙 ;数值 模 拟
中图分类号 :U 6 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4 9 7 2 ( 2 0 1 6 ) l 1 . 0 0 3 4 — 0 7
3 D n u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 i d a l c u r r e n t a n d s e d i me nt
连云港港区浮泥研究与应用分析
第17卷 第3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3 2017年 3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rch 2017收稿日期:2017-01-10作者简介:陈允才(1980-),男,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工程师。
通信作者:温春鹏((1987-),男,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师。
连云港港区浮泥研究与应用分析陈允才1,温春鹏2,庞启秀2,张瑞波2(1.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0;2.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6)摘 要:浮泥的存在给淤泥质港口的水深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经济压力,本文理论及现场实测资料分析论述了连云港港区浮泥的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同时利用搜集到的船舶进港资料对适航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以期为连云港港区适航水深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淤泥质港口;浮泥;现场测量;适航资源中图分类号:U6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3-0151-03我国众多的淤泥质海港普遍存在着泥沙回淤严重、维护疏浚量大的问题,有些港口在台风或寒潮作用下还会产生骤淤碍航现象,使得船舶的无法正常航行。
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淤泥质港口的回淤物主要由粘性细颗粒泥沙组成,密实缓慢,淤泥重度由表向下逐渐增大,表层重度较小的淤泥具有类似于水的流动特性,对于航道维护和环境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连云港港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北翼,山东丘陵与淮北平原结合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是国家规划的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口岸。
本次研究的连云港航道位于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大风天波浪影响强。
在以往的观测中,航道内存在较为明显的淤积层,特别是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有较厚的浮泥层生成,这种回淤特性为连云港港区的适航水深应用提供了较大空间。
“韦帕”台风连云港海域三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
“韦帕”台风连云港海域三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谢军;丁琦;曹慧江;王大伟;贾雨少【摘要】大风天航道骤淤是连云港海域深水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三维风浪、潮流及泥沙数学模型,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风浪、潮流及泥沙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水位变化、潮流与含沙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利用该模型对连云港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台风期间航道回淤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类似“韦帕”台风的大风作用下,连云港二期航道没有发生泥沙骤淤碍航现象.【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7页(P34-40)【关键词】“韦帕”台风;连云港海域;三维潮流和泥沙;数值模拟【作者】谢军;丁琦;曹慧江;王大伟;贾雨少【作者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2连云港海岸为典型的淤泥质海岸,其滩面泥沙颗粒较细,有较强的粘结力。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掀沙动力以潮流为主,由于本海域外源泥沙补给基本枯竭,加之潮流动力较弱,滩面泥沙较难起动,常年水体中含沙量很低,对航道淤积的影响较小;而大风天气下,波浪成为主要掀沙动力,对破波带浅滩的泥沙掀动强烈,含沙量较正常天气时有显著增大,“韦帕”台风作用期间,-5~-3 m等深线处实测近底层水体的含沙量可达到5.0 kgm3以上,垂向上的含沙量差异十分明显。
滩面高含沙量水体的存在及运动,使航道有发生骤淤的可能。
大风天气下,水流及泥沙具有较强的三维特性,如三维流场结构、表底层含沙量垂向差异、泥沙输运方向及速率差异等,利用三维模型,可更好地模拟大风天水流及泥沙的空间分布及运动。
连云港港主体港区水交换三维数值模拟
连云港港主体港区水交换三维数值模拟
王兴刚;董敏;熊伟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利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三维海洋数值模型FVCOM,建立了连云港浅滩海域的三维潮流数值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运用对流扩散模型,对连云港港主体港区的保守物浓度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并对港池的三维水交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港池口门处的水交换能力最强,并向港池底部逐渐减小,港池表、底层水交换能力差别很小,主体港区的平均滞留时间、半交换时间和冲洗时间分别约为13、5、84 d.【总页数】8页(P92-99)
【作者】王兴刚;董敏;熊伟
【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07;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6
【相关文献】
1.基于ArcGIS的连云港港区海陆一体化三维地形建模 [J], 刘付程;阮亚念;冯丽仙;刘鑫;魏鑫
2.连云港港主体港区口门浅滩深水航道三维横流特性研究 [J], 熊伟
3.岸线变化对连云港港口海域水交换的影响研究 [J], 张存勇
4.基于三维数模对连云港港连云港区回淤强度的研究 [J], 程达;赵张益;庞启秀;温
春鹏;张瑞波
5.连云港港区30万吨级航道大风天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J], 丁琦; 谢婕; 谢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VCOM模型课题论文
FVCOM模型简介及其应用实例摘要:通过对FVCOM水动力模型基本特点的分析,深入探究了在动力模型中常用的网格选取、方程组离散求解和选取三维水流模式坐标等方式方法。
进一步分析了FVCOM在长江、珠江等河口地带对模拟潮汐、盐度等海洋现象、要素的用途。
关键词:FVCOM模型有限体积法σ垂向坐标模型应用1引言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是美国Massachusetts Dartmouth州立大学陈长胜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于2000年成功建立的海洋环流与生态模型。
模型包含动量方程、连续方程、温盐守恒方程以及状态方程,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FVM),优点为计算精确快捷,并且可以较好地拟合海岸线边界和海底地形。
FVCOM由于其优越性,现在已经成为可以并行计算的模块化的可适用不同需求的模型。
本文将着重介绍FVCOM模型的特点及方程,并列举几个应用实例,介绍FVCOM在近海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方向。
2 FVCOM模型特点FVCOM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综合了现有海洋研究中的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模型的优点。
模型在水平方向上采用无结构化非重叠的三角形网格,在垂向上使用σ坐标或者σ-z混合坐标,使用干湿判别法处理潮滩移动边界。
FVCOM模型使用2.5阶湍流闭合子模型来对控制方程进行封闭,并且分裂外模内模以节省计算时间。
下面将对这6个特点分别进行介绍。
2.1无结构化非重叠的三角形网格无结构化网格是指网格区域内的内部点不具有相同的毗邻单元。
即与网格剖分区域内的不同内点相连的网格数目不同。
与结构化网格相比,无结构化网格可以方便的拟合复杂的边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进行局部加密,这个优点使其在研究岛屿众多,近岸岸线复杂的问题时表现尤为突出。
非重叠网格指任意两毗邻单元见没有重叠区域,便于计算网格数目。
图1 FVCOM三角网格设计[4]2.2离散方法因为计算机不能处理连续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海洋原始方程组进行离散求解,目前常用的离散方法主要为以下三种。
连云港地区淤泥与混凝土结构的剪切试验
连云港地区淤泥与混凝土结构的剪切试验李绍武;刘擎波;丁志强;秦日松【摘要】筒式基础结构在贯入过程中和正常工作状态下都会与周边软土地基产生相对滑动,软土的抗剪强度或混凝土与软土间的摩擦系数是确定筒体下沉贯入力和筒式结构在工作状态下承载力的重要参数.通过对采自连云港港徐圩港区现场的2种淤泥土样与混凝土板间的滑动试验发现,在混凝土板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淤泥内部发生剪切破坏,测得该状态下淤泥的抗剪强度,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依据.%The cylindrical foundation structure slides correspondingly against soft soil foundation no matter whether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penetration or normal working state.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e shear strength of soft soil o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concrete structure and soft soil determines the penetrating power while the cylindrical structure is going down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while it is in working state. The sliding experiment between the concrete slab and two kinds of silt sampled from Xuwei Port Area of Lianyungang Port is conducted. The trial result indicates that silt sampled is sheared broken by itself, the measured shear strength in this condition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project design.【期刊名称】《港工技术》【年(卷),期】2012(049)005【总页数】3页(P44-45,49)【关键词】摩擦系数;混凝土板;软土地基;物理模型试验【作者】李绍武;刘擎波;丁志强;秦日松【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7.1港口工程中常会遇到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问题,在筒式基础或板桩墙等混凝土结构下沉的过程中,当周围地基土质较好、土体抗剪强度较大时,相对位移可能仅发生在结构物与土体的接触面上;当地基土质较差、土体抗剪强度较小时,地基土与混凝土结构物间的粘结力较大,而地基土体内部的粘聚力较小,则地基土内部会发生剪切破坏,从而产生相对位移。
连云港核电站附近海域泥沙冲淤计算研究
连云港核电站附近海域泥沙冲淤计算研究
张世奇;张燕菁;陈金荣
【期刊名称】《泥沙研究》
【年(卷),期】2004()2
【摘要】利用连云港地区的实测资料 ,对窦国仁输沙关系式进行了率定和修正 ,推导出新的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挟沙力关系式 ,进而建立了非恒定的平面二维不平衡冲淤计算数模并用实测和河工模型资料进行了验证。
验证表明 ,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用经过验证的数模 ,对连云港核电站各种取、排水工程布置方案进行了冲淤计算。
【总页数】6页(P27-32)
【关键词】不平衡输沙;潮流;波浪;挟沙力;冲淤数模
【作者】张世奇;张燕菁;陈金荣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8.6
【相关文献】
1.核电站附近海域赤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 马文豪;张可佳
2.甬江口及附近海域冲淤变化研究分析 [J], 倪云林;巩明;杨辉;周鸿权;武小勇
3.现行黄河口海域泥沙冲淤的定计算及其规律探讨 [J], 孙效功; 杨作升
4.基于理论模型计算的某河道防洪区泥沙冲淤分析研究 [J], 顾峰;杨帆;葛万明
5.现行黄河口海域泥沙冲淤的定量计算及其规律探讨 [J], 孙效功;杨作升;陈彰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榆区琴岛天籁片区前沿海域泥沙特性研究
赣榆区琴岛天籁片区前沿海域泥沙特性研究吴晓东;徐晓峰;王桂林【摘要】为研究赣榆琴岛天籁片区海域泥沙特性,了解其变化过程及规律,并为赣榆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以及海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该海域进行泥沙特性研究.通过悬移质含沙量分析,充分了解研究海域不同潮型不同垂线处含沙量分布变化规律,并通过泥沙颗粒成果分析,掌握研究海域底质成分及分布.【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6页(P10-15)【关键词】海域;泥沙;测验;特性【作者】吴晓东;徐晓峰;王桂林【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江苏连云港222004;赣榆区水政监察大队,江苏连云港222100;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江苏连云港222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1研究海域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赣榆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面积1514 km2,海岸线长约62.5 km。
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和连云港“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赣榆区沿海开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基于此,展开该海域泥沙测验。
(1)悬移质含沙量取样,布置7个定点(V1、V2、V3、V4、V5、V6、V7),测定含沙量。
(2)涨落潮悬移质混合采样、颗粒分析。
(3)底质采集及颗粒分析,布置5个断面,共36个点。
各测点位置示意图见图1。
(1)悬移质含沙量,在中、大潮期进行全潮水文泥沙测验,各垂线水深h≤1.5 m 时采用一点法,1.5<h≤5 m时采用三点法,h>5 m时采用六点法,单样容积≥500 ml。
(2)悬移质级配取样采取涨、落潮泥沙混合样,如涨潮期间垂线分层测点悬移质含沙量取样后,横式采样器中的余量的等量混合样代表全潮涨潮级配样,落潮类推。
(3)底泥采集及颗粒分析。
在水文泥沙测验区域附近布设5个断面,计36个点。
单样重量≥0.5 kg,取样位置由GPS导航数据确定,各底质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颗粒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基于FVCOM的连云港海域泥沙模拟实验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Sediment in Offshore Area of Lianyungang Based on FVCOM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海洋技术海洋091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 年 6 月淮海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基于FVCOM的连云港海域泥沙模拟实验摘要:本文运用FVCOM,依据水文实测资料,建立了连云港海域泥沙颗粒示踪模型,对海州湾开展了三维泥沙验证,结果基本满意。
该应用模型通过粒子示踪法研究粘性泥沙的分布特征,成功再现了海州湾泥沙的运动轨迹。
实验发现:随着涨落潮流、粒子沿着大致呈东南——西北向移动。
在26h后,该粒子在120.092°E,34.462°N附近水下0.6-2 m处垂直方向上进行周期约为M2的上下运动。
在前20h中,粒子在以零基准面做垂向运动,垂向运动的幅度约1.6m,此后,粒子在24h下沉到水下2m处,以1.3m深度为轴做垂向运动,垂向运动幅度约2.6m。
尽管模拟精度达不到平面二维模型的水平,但通过进一步大量的实测数据检验,本模型可为以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关键词:FVCOM;潮流泥沙;海州湾;三维模拟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Sediment in Offshore Area of Lianyungang Based on FVCOMAbstract: The region across the Haizhou Bay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There are lots of projects constructed in the Haizhou Bay,which change the transport of current and sediment in the water area.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Haizhou Bay,a huge tidal estuary,is very complicated due to the effects of river runoff,wave and tide.The cohesive sediment is reciprocating its motion under the force of tide flow.With the hydraulic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more precise research products are needed.In this paper,a 3D current and sedi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FVCOM.The measured data of the current and sediment in the Haizhou Bay are collected to test the model,and the simulating process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real data.The sediment transport with tide current during spring tide period is simulated,then planar and vertical sediment distribution are obtained in the study.Although the precision is not as good as the planar 2D model,it is an important attempt to model 3D sediment transport in a huge tidal estuary.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ngineering 3D effect on the territorial waters through ongoing improvement.There ar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ecology.Keywords:FVCOM ;cohesive sediment; Haizhou Bay; 3D simulation目录1 绪论 (1)1.1引言 (1)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2)1.4本文的工作 (3)2 FVCOM模式简介 (4)2.1 模式特点 (4)2.2 泥沙模型FVCOM-SED介绍 (5)2.3 控制方程组 (5)2.4 边界条件 (6)2.5 三角形网格的设计 (7)3 模型的配置与验证 (8)3.1 模型配置 (8)3.2 模型结果验证 (11)4 FVCOM模式的泥沙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14)4.1 泥沙输送 (14)4.2 小结 (15)5 总结与展望 (15)5.1 本文泥沙模拟研究的主要结论 (15)5.2存在问题 (15)5.3 工作展望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1 绪论1.1 引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在长江、黄河以及其它各个流域研究工作的开展,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等都取得了诸多成就。
但同时也因为缺乏经费、有效的组织及整体规划等问题,使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无法开展,理论研究也滞留不前,长期下去这对泥沙研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同时,作为泥沙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泥沙模拟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包含两部分:泥沙实体模型和泥沙数学模型。
本文的重点在数学模型方面,我们通过建立系统的一维、二维以及三维数学模型,在数值计算、数值模拟、计算模式等方面取得相应成果。
这使得国内在解决工程泥沙、河床的演变和治理等实际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连云港海州湾位于江苏北部,北面起始于山东日照岚山镇(35°05′55″N 、119°21′53″E) ,南面至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34°45′25″N、119°29′45″E),是一个濒临黄海的敞口形海湾,湾口宽42km,海湾面积876.39 km2,海岸线长86.81km。
本文研究区域位于苏北潮滩北部,河口区域为典型的潮滩地貌,并且该海域它的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是3.68m,属强潮性质的海岸。
近年来由于诸多地区为发展海水养殖,在河口两侧岸滩上开辟了围垦面积较大的养殖基地,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被挟带到河流中,形成了多沙河流,不仅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也给河道防洪治理、沿岸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为相对滩面较为平缓的海区和在河口水深浅的粉砂质地区,它的泥沙活动性较强,易于起动,所以海底的含沙量会随着风浪的强弱而有所增减,因此海底的泥沙在波浪等的作用下形成悬浮和迁移成为了河口海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本文通过建立连云港海域二维泥沙模型,对泥沙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可以掌握泥沙的运动轨迹、海域泥沙的浓度分布、泥沙迁移途径,从而可为全面落实“扎根淮海,服务沿海”战略部署,加快连云港海域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撑,所以本文具有相关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1.3.1 泥沙数值模型的研究进展泥沙研究主要是从认识水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规律开始,从而来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
在长期治理河口的实践中,我们国内的泥沙科学发展相对迅速,其中主要包括: 高含沙水流的运动机理与理论、泥沙运动力学基本理论、水库泥沙的对策与管理、河流模拟的理论与技术、河道演变规律的认识及治河工程技术等。
1958年,窦国仁在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内进行了薄膜水的特性试验,目的在于求得对细颗粒泥沙起动流速研究的突破。
在1959年,他在水科院河渠所又利用长13m、宽0.5m的水槽,通过9组泥沙进行了起动泥沙流速实验[1]。
次年他撰写“论泥沙起动流速”[2]理论首次提出起动流速公式。
40年后,窦国仁根据30多年间陆续进行的各种试验和其他研究人员的许多试验资料,对起动泥沙流速公式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发表了“再论泥沙起动流速”[3]理论。
在此之间,国内张瑞瑾(1961)、沙玉清(1965)、钱宁(1983)等[1]老一代科学家为泥沙学科的发展也同样奠定了基础,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同时在应用上,科学家们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泥沙问题,如三峡工程、长江葛洲坝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中的泥沙问题。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于1984年7月2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在1981年, 教育部、水利部、外交部和国家科委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筹建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报告,这表明泥沙研究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同年,出席联合国第21次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在中国建立泥沙研究中心的议案,获得了大会的全力支持。
在1983年中教科文组织第22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在中国建立泥沙研究中心的决定。
在随后30-40年中国内的泥沙研究不断发展寻求在理论上的突破。
现今泥沙数值模拟中的实体模型实验是研究河口在自然情况下以及修建水利建筑物后用来预测河床演变及其相关水沙运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对于一些三维性比较强的理论计算困难较大时,通过模型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到的结果往往更为可观。
至于河流数学模型的发展始20世纪60年代,70 年代以后逐步发展成熟。
1989年第四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当时的国际水力学会主席Kennedy 指出泥沙研究的10个重要进展之一就是河流数学模型,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唯一的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