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整合理论的城市休闲发展分析研究
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摘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
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为核心研究目标,深入各县区、相关企业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探索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更优路径和方法。
一、文旅融合对城市定位的意义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创新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加速文化繁荣。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向全市发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动员令,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任务要求,标志着我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升到新高度。
秦皇岛市先后荣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际旅游名城”“十佳宜游城市”“最佳休闲城市”“最佳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等称号,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全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休闲标准化验证城市”和“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些荣誉充分说明我市在文旅融合发挥上做出的努力。
秦皇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文明,但目前开发不够、融合不深,没有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2020年我市游客人均消费为1001.2元,比肩文旅融合领跑城市桂林、大连、青岛的游客人次和人均1203.3元、1531.4元、1605.8元的消费水平,文旅消费潜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市先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城市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美誉度和知名度持续跃升。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将秦皇岛历史文化、城市精神深度植入、嵌入、融入旅游活动载体之中,有利于全面展示秦皇岛城市形象,广泛传承弘扬长城精神、开埠地精神等精神特质,擦亮滨海休闲之都、康养旅游名城、海洋经济强市名片,塑造秦皇岛独特的城市精神品格,促进文化强市建设加速提质,让城市更具“颜值”和“气质”。
二、文旅融合对激活我市特色优势资源的重要性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过程,其本质是带来“1+1>2”的增值效应,形成优势互补的文旅融合状态。
城市规划中游憩系统的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中游憩系统的规划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游憩功能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出来,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的游憩功能,也受到有关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部门广泛的关注。
文章分析了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规划人员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课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游憩系统规划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leisure function already more and more the importance of fully reflected, how to better planning of urban leisure function,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xperts, scholars and the urban management department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 how to design a special city idea, is fac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ersonnel to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ask.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leisure system planning0.前言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城市公共健身游憩活动空间的需求不断上升。
规划一个高效率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游憩系统,是游憩系统规划追求的目标。
研究游憩系统的空间布局,必须针对公共空间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空间资源特征、从事活动的人群和公共活动特色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人群—活动—场所”特征突出而相互匹配的系统系统。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分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社会对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如何更好地发挥文旅融合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问题阐述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入手,对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1.2 问题阐述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
乡村旅游产品线单一,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无法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的情况,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本文将从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理论分析,旨在探讨如何解决乡村旅游产业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揭示文旅融合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并分析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及相关政策支持情况。
本研究也旨在揭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未来展望和启示,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杭州疗休养旅游的现状与分析研究.doc
杭州疗休养旅游的现状与分析研究旅游管理专业0802班洪燕妮指导教师何王芳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疗休养旅游从国外进入我国,发展势头很好。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出行,而疗休养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的出台,使得疗休养和旅游业的整合成为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政策研究上更为关注的视点。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地区经济发达,旅游市场比较成熟,周边区市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了发展疗休养旅游的良好条件。
二、疗休养旅游的现状(一)疗休养旅游概念疗休养旅游是以治疗疾病、康复疗养为目的的特殊旅游。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愈益关心,一系列疗养胜地应运而生。
疗休养旅游,又称休养旅游,就是集休闲、疗养和观光于一身的健康之旅,在欧美以及日韩各国流行多年。
2000年以来,休闲疗休养旅游日益风行,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特别是企业家、公务员、白领阶层以及老年群体的时尚休闲行动。
疗休养旅游类型分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骨伤康复、职业病疗养等。
各疗养区有各自特点和疗养适应症。
疗养起码是一星期,多的一个月。
疗养的科目也规范,并配备了专门的体能教练,出操、爬山、理疗、听讲座、打篮球,然后是体检,治疗等。
我国发展疗休养旅游的资源及条件比较优越。
开发最多的资源是分布于东北以及各地火山地震带上的药泉与温泉,许多单位以此为主体开发出了多种疗养活动。
北京、四川、江苏、广东、云南、海南等省区市也推出了温泉、矿泉浴疗旅游。
此外,各地区还开展了海滨、高山、林地、湖区疗休养旅游。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疗休养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以健身活动与医疗护理项目为特征,满足旅游者追求放松、平衡的生活状态和逃避工业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我国休闲业中的应用研究
营销 问题 的理 论 和方 法, 已为理 论 和实业界 所关注 。本文 试图通 过导入 “ 闲整合营 销传播 ” L iu e n e rt d 休 ( es r It g ae
Mak t g o rei C mmu i t n , I ) 念, n nc i s LMC理 ao 对我 国休 闲
企业 营销 现 状 进行分 析, 将二者 有机 结 合, 以寻求适合 我 国休 闲业市 场营 销的方法 和措施 。
(9 9 1 期 ) 文 预言 :0 5 , 19 年 2 载 2 1 年 发达 国家 将进 入 “ 闲时 休 代”, 发展 中国家将 紧 随其 后。而据世 界 贸易组 织 预测 , 到
2 2 年 年底 , 国将 成为 世界 第一休 闲大国 。 国休 闲市 00 我 我
2 IC 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M
21 I 理论 的含义 . MC
整 合营 销 传播 ( 以下 简称 I C) M 理论 自2 世 纪 9 年 0 0 代 由美 国 西北 大 学 舒 尔 兹等人 提 出 :“ C是把 品牌 等 I M 与企 业 的所有 接 触 点作 为信 息传 达 渠道 , 以直 接 影 响消 费 者 的购 买 行 为 为 目标 , 用所 有手 段 进行 有力 的传 播 运
GU Y n Βιβλιοθήκη i O ogj n a( eig i s tt o T aeigD p r n, e ig10 8 , hn ) B in t I tue f rvl e at tB in 0 0 3 C ia j C yn i n me j
Ab t a t i c e s r n u t y i a f c e a i y t e c n u r n a g b e a d u me s r d ee n s t e ta iin l s r c :S n e l iu e i d sr s fe t d e sl b h o s me ’ i t n i l n n a u e lme t , h r d t a y S o ma k t g t e re i h a e u e n t e liu e i d sr a ’ me t h e d ft e liu e i d sr o k td v l p n . i r e i h o is wh c r s d i h e s r n u ty c n t n e e n e s o e s r n u ty r c e e e o me t Th s t h
城镇融合现象及其建设分析
城镇融合现象及其建设分析摘要:打破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按照区域的功能进行规划和建设,是集约型城市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本文试图通过对柳市和北白象城镇融合发展趋势中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共同寻求解决其今后城镇建设的共同制约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镇融合规划柳象片引言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发展,以低压电器市场闻名全国的柳市镇,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由于城镇建设基础建设薄弱,城镇中心功能不突出等问题,制约着柳市镇新一轮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柳市和北白象历史发展和边缘关系等原因,又迫切要求两镇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为进一步实现柳象片区融合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根据《乐清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5)》提出将柳象组团建成乐清市低压电器贸易中心,为国家电器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因此解决两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寻求解决其城镇建设的共同瓶颈问题的出路和对策。
1柳市和北白象概况1.1柳市概况柳市镇全镇总面积9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42 万人,暂住人口20.05万人。
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被称为“中国电器之都”。
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609.9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总收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2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17亿元。
2008年全国千强镇排名第12位,2010年底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1.2北白象概况北白象与温州市仅温州大桥一桥之隔,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全镇镇域面积83.2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2.42万人,暂住人口11万人(2011年底统计)。
拥有4个现代化工业园区,并形成低压电器、电子、家电家具、机械制造、服装工艺、建筑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和铁皮、小商品、摩托车、螺丝标准件、农副产品等十大专业市场。
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25.04亿元,财政总收入19.27亿元,同比增长14.09%。
服务创新模式下的西部城市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王 颖 晖
( 北 工 业 大 学 管理 学 院 , 西 西 安 70]2 西 陕 1( ) 7
【 摘 要 】 基于服务创 存在 的问题, 出以服务概念 、 客界 面 、 提 顾
传 递 系 统 和 技 术选 择 四个 因 素 为 出发 点 的休 闲农 业 旅 游 服 等 创 新 思 路 , 并指 出 产 品开 发 的设 计 理 念 , 以及 从 主 题定 位 、 景 观 体 系 、 化 内涵 、 务增 值 方 面开 发 创 新 型 服 务 产 品 的具 体 策 略 。 文 服
【 键 词 】 服务 创新模 式; 关 西部城 市; 闲农业旅游 休 【 中图分类号 】 5 27 F9 .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 4 26 (0 9 0 — 10 0 10 — 7 8 20 )3 0 2 — 3
休闲农业旅 游是 2 0世纪 8 O年代 观光农业 由单纯 的观光 农 园 向 度 假 体 验 发 展 而 产 生 的新 型旅 游 模 式 它 是 以充 分 开 发 具 有 旅 游 价 值 的 农 业 资 源 和 农 产 品 为 前 提 ,利 用 农 业 自然 资 源、 景观资源 和农 村人文资源 , 设计加 入农业生 产 、 农户生活 、 传 统 民俗 庆 典 等 环 节 , 农 村 体 验 、 态 消 费 与 观 光 旅 游 相 结 将 生 合 的 综 合性 旅 游 形 态 。 目前对休 闲农业旅游 的表述形式较为广泛 , 主要包括观光 农 业 旅 游 、 村 生 态 旅 游 、 赏农 业 、农 家 乐 ” 。 无 论 何 种 称 农 观 “ 等 谓, 其本质都是 以乡村情趣和传统农业 文化为内涵的休 闲旅游 服 务 , 旅 游 业 服 务 创 新 的 产 物 , 种 创 新 体 现 出对 旅 游 产 品 、 是 这 顾 客与服务提供 者的体验式互 动 、 的市场需 求开发多方面 的 新 整合 , 为该产业蓬勃且可持续发展 的内在动力。休闲农业旅 成 游 的 特 点 是旅 游 过 程 中 消 费 者 对 乡 风 民 俗 的 感 受 以 及 特 色 农 产 品 生 产 、 工 、 示 、 售 的 有 机 结 合 , 得 这 种 服 务 的 复 杂 加 展 销 使 性和 文化综 合性非常突 出 ,在休 闲旅游服 务 日益趋 同的市场 下, 对休 闲农业旅 游的服务创新 研究对 于产业的发 展 、 服务质 量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上海休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旅游 业经 营 范 围 , 而 促 进 城 市 经 济 的 发 展 , 足 进 满
收 稿 日期 : 0 8— 8—3 20 0 1 基 金 项 目 :上 海 市 哲 学 社会 科 学 规 划课 题 ( 0 7 C 0 1 、 2 0 B K 0 ) 上 海 决策 咨询 课 题 (0 8 1 ) 20 A 8 作者简介 :吴泓( 96一) 女 , 16 , 东华 大学管理 学院副教授 , 博 士 。研 究方 向: 区域旅 游经济。于涛方( 9 4一) 男 , 17 , 清华大 学建筑 学 院。张敏 ( 9 6一) 男 , 17 , 南京 大 学城 市与 区域规
20 0 8年 1 0月
旅
游
科
学
0c ..20 t 08
第2 卷第5 2 期
口亚皿兰置翌亚躅 l :
Vo . 2. . 】 2 No 5
中 图分 类 号 F52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9 . 0 6~5 5 2 0 )一0 7 (0 8 5—0 1 0 0 9— 4
划 系
人们多方面消遣享乐 的需要 。因此 , 闲业和旅游 休
业 的是一种互相包容 的关系 , 旅游要为休 闲创造 良
好 的条件 , 休闲为推动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
广 阔的舞 台 。
囡 上海休 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 究
二、上 海休 闲旅游 业的现 状 长点 和重点 产业进 行 培 育 , 明确 和巩 固旅 游业 作 为
一
、
休 闲业 和旅 游 业的关 系
20 年上海人均 G P已超过 70 美元 , 闲产业 07 D 00 休
也 已经 具备 坚实 的发 展基 础 。
消费主义背景下休闲文化集群理论研究
的 .而是具有阶段适应性 。到了不同发
展阶段,早期的休 闲文化集群在发展定 位 、发展特征 、业态选择等方面可能发
生变化.以便适应相应阶段的消费市场 需求。如起飞阶段形成 的休 闲文化集群 发 展 到活跃阶段 时会相 应发生变化 以
面对 在活 跃 阶段 形 成 的休 闲文化 集 群 的
23休闲文化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
231孵化 氛围 ..
选择影响巨大 。如果说中观 宏观 区位
是事务发展大背景的话 ,微区位则是事
物的最终落脚点,任何区位都要落实到 空间的具体地点.即某个 国家或地 区的 某个城市的具体 街区 ( 街道) … u。
()微 区位 尺 度 的空 间 集 聚 1
类型、空间特征 、业 态特征等方休 闲
消 费主义 是一 种关于 消费的观 念 更是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所 表现 出来的文
文化集群研究不多.尤其缺乏系统的理
8 现代城市研究 2 1 5 0 01
产业
I NDU ST Y R
微区位即是 微观尺度上的区位 距 离 的意义 明显淡 化,地 区的人 文环 境,
共场所 渐 渐被休 闲消 费空间代 替。如 今.消费活动已成为一项普遍的公共活 动 .越来越 多的人在外就餐.娱乐、休
闲.休 闲消费空 间的形 态也是 各种 各
萌芽阶段 起飞阶段 活跃阶段
城 市决策者开始 关注休 闲 . 城市 中极 少的地段 开始 出现兼有休 闲行 为 的消费活动。 城市决策者与民众都开始重视休 闲 城市中出现多处休 闲消费活动集 中的地段 .但消费行为停留在物质层面较多 .精神层面较 少。 休 闲成为部分市 民向往的消费活动 ,公共部f ; 私人部门充分意识到 -D J F 休 闲文化集群的重要性 .休闲文化集群大量 出现 .物质 、精神层面消
咸宁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从休 闲体育的功能 和体育产业 的本质来 定义 , 因此休 闲体育 产业 的定 义应表述为 : 为 了满足人 们的健身 、 娱乐 、 消遣 、 刺激、 冒险 、 宣泄等多种 需求而提供 的与体育活动有关 的一切产 品和服务。 2 - 2 咸 宁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意义 2 _ 2 . 1 有利于消费层次和观念的提升 近几年 , 随着生活节 奏相对加快 , 生活标 准也在 不断地提 高 , 成宁 市 民在解决 了温饱 问题 等较低级 别的需求 以后 , 自 然 会产生较 高级别 的需求 。为了追求更好 的生活质量 , 人们更加注重 自身的健康 , 休 闲体 育 运动也就顺 理成章 成了他们 的选择 , 因此它在一定 程度上 改变 了人 们 的消费需 求 。而休 闲体育是一 种时 尚、 健康、 绿色 的休 闲方式 , 作为 政 府部 门会 大力倡导 市民更多地 投身于休 闲体育运 动 , 随着休 闲体育 产 业的兴起 , 它将逐 渐使咸宁 市居 民 的消 费观念更加 成熟 、 更加 理性 、 更 加健 康。 2 . 2 . 2促 进咸宁市经济增长 , 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 休 闲体 育 产业与 国 民经 济其他 产业 具有较 强 的关联 性且覆 盖面 广, 影响力 大 , 能够 间接带动传媒 业 、 广告业 、 旅游业 、 娱乐业 以及体育 用 品业 、 建 筑业 、 交 通运输业等 相关产业 的发展 , 正是这种较 强的关联 性使 其能够 叠加到其 他产业 中去 , 创造 1 +1 >2 的效应 。也正是 这种 较 强的关联性使得休 闲体育 产业 具有带动 国民经 济增 长的潜质。大力 发展休 闲体育产业 , 对成宁市的其他产业无疑有极大 的推 动作 用。 2 . 2 _ 3 缓解 咸宁市人民就业压力 成宁市 休 闲体育产 业 的发展 以及在 其带动 下 发展起来 的 其他行 业, 都将需要大量 的人才 以及 劳动力 , 这将为咸 宁市人 民提供更多可供 选 择的就业机会 , 在很 大程度上拓宽人 民的就业渠 道 , 缓解咸宁市人 民 的就业 压力。 3 、 咸 宁市发展 休闲体 育产业的 S WOT分析 3 . 1 成宁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 3 . 1 . 1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本质上讲 , 休 闲体育消费属于满 足人 们享受和发展需要 的消 费 , 因此必须是在物质经济发展 到一定高度后 的产物 。因此经济 的超前 消 费对休 闲体 育产业 的发展有着 至关重要 的意义 。咸 宁市统 计局获悉 , 2 0 0 9 年咸宁 市地 区生产 总值为 2 5 2 亿元, 同比增长 1 6 . 6 %, 增 幅位居全 省第一 , 且近几年 全市经济保 持高位 提速运行态 势。这对 于咸宁市休 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 的影 响。 3 . 1 . 2区位优势 咸宁位于鄂东南 , 长江中游南岸 , 湘鄂 赣三省交界处 , 素有湖北 “ 南 大门 ” 之称, 东 连吴越 , 南接 潇湘 , 北 邻武汉 , 与荆州 隔江相望 , 1 0 6、 1 0 7 国道 、 京珠 高速 公路 、 京广铁路贯穿境 内 , 新 通车的高铁可直达北 京 、 上 海、 广州 等大城 市 , 朝发夕 至 、 朝发夕 返省 内路 线网正在 形成 。优越 的 地理 区位 和对 外交通条件为其休 闲体育 产业的发展创造 了 良 好 的市场 环境 , 也有利于资金 、 信息、 技术、 商品 、 人才等资源的整合 。
地方理论在城市休闲中的应用_韩光明
HUMAN GE2013 年第 2 期 总第 130 期
人文地理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城市休闲进行 了探讨、研究。杨晓俊、王兴中 (2005) 较早探讨了居民消 费行为与城市休闲、娱乐场所的空间关系[1];郑胜华 (2005) 提出了城市休闲发展的整合理论模型 ;随后,郑胜华和刘
人文地理
文章编号 :1003-2398 (2013 )02-0125-06
2013 年第 2 期 总第 130 期
地方理论在城市休闲中的应用
韩光明 , 黄安民 ( 华 侨 大学 旅游学院 , 泉 州 362021 )
EXPLORATION OF APPLYING PLACE THEORY TO URBAN-BASED LEISURE STUDY HAN Guang-ming, HUANG An-min
关键词 : 地方理论 ; 地方性 ; 地方依恋 ; 城市 中图分类号 : F590.3 文献标识码 : A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2YJA790049); 华侨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 (07BS408) 作者简介 :韩光明 (1976—), 男, 山东潍坊人,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 休闲产业。E-mail:hangm@。 收稿日期 :2011-12-29 ; 修订日期 :2012-07-25
提 要: 地方理论认为, 人与地之间的情感连接,
使地方成为一个充满意义的空间。 以休闲为导向发展 的城市正是一个这样的充满意义的空间。 在国内外相 关研究的基础上 , 从人本主义的微观认知方法论角度 , 以地方理论为基本研究视角, 阐释了城市休闲与地方 性、 地方意义、 地方依恋感的联系, 探讨了休闲主体 与 城 市 之 间 的 “人 与 地 ” 关 系 , 提 出 了 城 市 休 闲 的 地 休闲 方依恋研究框架, 分析了地方观应用于城市休闲研究 的必要性, 最后构建了城市休闲的地方观研究概念框 架。 以期为休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个新的研究 视角 。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首先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概况,然后分析了邢台市的文旅资源。
接着探讨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在最后的政策建议部分,提出了针对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章结尾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总结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促进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为该地区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全域旅游、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可行性研究、政策建议、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和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旅游景点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对丰富、多样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如何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提升邢台市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当地政府和旅游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全域旅游发展概况、邢台市文旅资源现状以及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讨邢台市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邢台市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城市,加强文旅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邢台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通过对邢台市文旅资源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可行性,可以为邢台市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具体指导,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可以为邢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其他具有类似背景和特点的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
基于RMCP模式旅游小镇建构的理论分析及案例研究
综上 所述 ,形成 “ 基 于R MC P 模 式 的旅游 小镇建 构 ” 理论模型 :如 图l 所示 。 R MC P 模 型是 在对传 统R e t i t i o n . c o o p e r a t i o n )变 量纳入 到
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 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
开 发 模 式 ] 。但 中国城镇 旅游研 究 也存在 着一 系列 问题 , 大 致归 纳有传 统产 业不 忍割 爱 、小 城镇 建设 缺乏特 色 、旅 游 接 待水 平低 、农 业 与旅 游脱 节等 J 。未 来在 进一 步对 旅 游 小镇 综合 效益进 行研 究 的同 时 ,需要 注重 旅游小 镇规 划 发展 的理 论探 讨 , 并强 调 忽视 理 论 的可 应 用 性和 可操 作 性 。在 研 究 学者 的参 与 度 上 ,可 以多 转 换 视 角 ,变 换 身 份 ,从 不 同角度 来探索 旅游小 镇 的未来 走 向。 同时还 可 以
2 0 世 纪末 和 2 1 世 纪 初 ,城 镇 化 和 旅游 业 的崛 起刺 激 了全球城 镇旅 游 的崛起 ,城镇 旅游 越来越 显示 其强 劲的发 展 势头 。在我 国经 济实现 3 0 年 高速 增长 的背景 之下 ,居 民 的旅 游需 求也 越来 越旺盛 。结 合 当下 ,党 的十八 大提 出要 用 新 型城 镇 化 战略 解决 农村 问题 ,新 型城 镇 化 是 深度 的 城 镇化 ,是 对 传 统 城镇 化 模 式 和 路 径 的 “ 转型”和 “ 升 级 ”…。全 国各 地 开始 纷纷 将 旅游 业作 为经 济 发展 的新增 长点, “ 旅游 小镇 ”也成 为 中 国城 镇化道 路 的重要 发展方 向,成 了一种 新经济发展 的动力产 业。 旅 游 小 镇 指 通 过挖 掘 、整 合 旅 游 资源 而发 展 起 来 的 以食 、住 、行 、游 、购 、娱为 主要 职能 的城镇 。从 已有 的 研 究来 看 , 国外 早 期在 2 0 世 纪7 0 年代 将 城市 当 作 现代 旅 游
青岛海上休闲产业的SWOT分析(青岛海上休闲产业进展营销整合方案)
青岛海上休闲产业进展营销整合方案闻名以后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估量, 到2021 年左右,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期”,进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目前,我国一年有114 天的法定节假日,居民一年有快要1/ 3 的时刻在休息,这意味着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刻将在闲暇中度过。
同时,有数据分析显示,2004 年是我国进入人均GDP 超过1000 美元新时期的第一年。
从国外的体会看,人均GDP 超过1000 美元,社会消费结构将向进展型、享受型升级;效劳业层次的提升及总量的增加,也必将增进休闲产业的培育和进展。
海上旅行参观、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水上休闲产业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青岛作为闻名的海边城市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应大力进展海上休闲产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休闲产业的进展。
青岛海上休闲产业进展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又面临着外部环境所给予的机缘与挑战。
笔者借用SWOT 分析法,对青岛进展海上休闲产业的优势、劣势) 、机遇和要挟进行分析。
一、优势1. 具有优越的环境条件2. 具有丰硕的休闲资源3. 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4. 具有必然规模的海上休闲产业5. 品牌优势二、劣势1. 休闲专业人材不足2. 各单位经营方向定位趋同,缺乏特色3. 海上休闲运动开发程度低4. 海上休闲运动季节性强三、机缘1. 奥帆赛的拉动2. 政府的推动3. 休闲时期的促动四、要挟1. 来自周边地域的竞争2. 来自其他休闲产业的竞争五、目标人群依照不同的休闲项目的特色,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设计不同的营销方案,增进青岛休闲业的进展,发扬青岛海上休闲业的传统项目,进展青岛海上休闲业的新兴特色项目。
1. 向青青年和青年人推销娱乐性强的海上休闲项目,帆板、帆船、海上快艇、沙滩排球、沙滩排球。
主推帆船、帆板、出海游船。
2. 向中年人和老年人推销舒适度高的绿色养生的海上休闲项目,海水浴、出海游船、海上海上垂钓、海上旅行参观,主推海上垂钓、出海游船。
城市居民休闲意愿类型:偏好研究和政策建议
次是年龄和职业, 性别 、 收入和婚姻状况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 提高居民文化程度是促进休闲意愿的根本性举措。
关键词 : 城 市居民; 休 闲意愿类型; 休闲偏好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2 9 8 7 ( 2 O 1 4 ) O 2 一 O O 8 7 一 O 6
一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是产生休闲活动的主观原
因闭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 休闲意愿可细分为休 闲意 向和休 闲愿望 , 分别指个体模糊意识到、 或者已经明 确意识到并想要实现的休闲诉求 ,而当这种诉求激
起并维持了其休闲活动时 , 就形成了休闲动机 。 西方对休 闲动机的研究主要涉及对休 闲动机的
一
、
研 究背景 与 目的
者从 各 个角度 对休 闲动机进 行分 类研 究 , 如分 为 : 自
我实现、 友谊 、 权力 、 补偿、 智力提升 、 社会服务 、 运动 和 自尊 自控用 ; 分为逃离感到无聊的环境 、 勘探和评 价 自我 、 放松、 声望、 回归、 增进血缘关系 、 便于社会 交往 、 新奇性和教育[ 踟 ; 分为个人完善发展 、 社会纽 带、 治疗作用 、 身体健康 、 刺激、 自由独立和思乡怀旧
自 各行各业 , 其 中普通公司职员最多 , 占2 6 . 7 %。 受访
者 收 入 大 多处 于 1 0 0 1~3 0 0 0 元 , 占总 数 的 5 1 . 1 %。 1 0 0 0 元 以下 的低 收入 者 主要是 学生 , 占8 0 . 8 %。居 民 收人 与职 业 、 年龄 、 文 化 程度 等有 关 , 尤其 与 职 业 的
大连城市生态休闲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2 大连城 市生态 休 闲环境 实态解 析
2 1 大连城 市生 态休 闲资源现 状 .
文化而 闻名 国内外 。大 连的各类 型公 园 已达数 百个 。本文 依据 公园 的性质 、 规模 等因素 , 将大连市 7个辖 区的 5 4个 主要 城市公
城 郊 生 态 农 业 区
1 自然资源。大连地 处辽东 半 岛的最南端 , 面环海 , 岸 园列 入 本 次 研 究 范 围 。 ) 三 海 2. 线总长 1 0 m。绮 丽的海 滨风光 , 富 的海 上资 源 , 延 曲折 2. 4 6k 9 丰 绵
大 连 城 市 生 态 休 闲 环 境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张友奇
摘
郑思源
要: 通过对 大连城 市生 态休 闲环境的 实证研究 , 空间分布的总体布局和 自然 生态的整合 两个方 面提 出规 划设计 的 从
策略 , 以期 为大连及其具有 同质特征的北方沿海城市的生态休 闲环境 的建设提供 一些理论支持 。
.
风景名胜 区 大连金 滩 风景名胜 区
开发区
l0 l
都” 的美誉 。一直 以来 , 大连市确立 了“ 环境立市 ” 环境 兴市 ” “ 的 2 2. . 3 城市公园 方针 , 环 境革 命 提 高 了城 市 的 品位 , 用 也创 造 了 大连 的城 市 品牌 。 大连 的公 园历经百年 , 风格迥异 , 因融合 了青 山碧海 、 并 中西
风景名胜 区
大 连旅 口
基本 自然情况 风景 区由一条绵延 东西、 临海岸的滨海 濒 路贯 穿, 次分布着棒棰 岛等十大景 区 依 时期和近代战争的遗迹 风景 区具有海、 礁、 津、 岛组成的立体式的 海滨风光 , 也成为海滨游 览以及度假疗养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时空特征及发展研究
2020年(第10卷)第20期社会体育学①作者简介:王宪(1990,7—),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DOI:10.16655/ki.2095-2813.2003-9751-7301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时空特征及发展研究①王宪(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休闲体育已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城市居民参与居住型、社区型、公共型休闲体育活动的时空特征,以了解城市人群的休闲体育需要,给予了针对有关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策略,旨在助推我国休闲体育行业的顺利开展,优化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并为整合及完善休闲体育空间资源、建设城市休闲体育网络覆盖式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居民 休闲体育 时空特征 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b)-0186-03Study on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esidents'Leisure SportsWANG Xian(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Province, 255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 society, leisure sport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ace-time feature of urban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residential,community and public leisure sports in more detail to know the leisure sports needs of urban populations, and gives some strategies, which promotes the industry of leisure sports in China, optimiz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tegrating and perfecting leisure sports space resources and building an network coverage system of urban leisure sports.Key Words: Urban residents; Leisure sports; Space-time fea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城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锻炼的时空特征,进而了解居民的体育锻炼需要,以达到本文优化城市网络化休闲体育空间体系布局的研究目的,其意义在于不仅适宜于城市居民的普遍锻炼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还有助于推动我国休闲体育行业及产业的发展,符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
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1. 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聚落作为承载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中,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功能理论认为,一个地区的功能是由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决定的,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聚落的文化特色和功能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应注重挖掘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对聚落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游憩项目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可以增强游客对聚落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应注重提升聚落的旅游价值。
通过整合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还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聚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开展环保教育等方式,引导游客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基于文化功能理论的传统聚落游憩规划设计旨在充分挖掘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其旅游吸引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聚落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传统聚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聚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压力,导致其功能逐渐衰退。
保护和振兴传统聚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文化功能理论认为,一个地区或建筑物的功能是由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和地理环境共同决定的。
基于RMP分析的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_旅游论文
基于RMP分析的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_旅游论文论文导读::城郊休闲旅游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城郊休闲旅游的RMP分析。
分析理论。
城郊休闲旅游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郊休闲旅游,RMP,分析,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出游能力的提高和休闲意识的增强,人们外出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此背景之下,城郊休闲旅游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准确的定位客源市场,有效的整合旅游资源,科学的开发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和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旅游服务,并通过城郊休闲旅游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民生的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城郊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目前,人们外出旅游的趋势已经从中长途的旅游转变为近距离城郊旅游,出游目的也从传统的观光浏览、探亲访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向发展个性、陶冶生活情趣、体验人生快乐[1]的休闲旅游过渡。
旅游者在旅行距离和旅游目的上的变化造就了城郊休闲旅游:在闲暇时间内,人们出于放松休闲、追求和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动机,发生在城市郊区的娱乐、游憩、度假、健身等休闲类旅游活动。
人们希望在轻松、愉快、舒适的环境中从事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以达到修身养性、恢复体力、创造新的生活的目的。
可以说,城郊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中国旅游消费的主流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2]以度假旅游为代表开始发展的休闲旅游业现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尤其是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大中城市,其城郊特别是路程在两个半小时内的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的区域范围,休闲旅游发展更是有声有色。
[3]城郊休闲旅游的规模日益扩大,呈现出一批旅游精品。
如太原康庄生态园、龙池山庄;北京海淀稻香湖、昌平小汤山、平谷金海湖、密云白河、怀柔红螺山、丰台花乡;银川昆仑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桂林恭城红岩瑶族旅游村、龙胜龙脊平安壮寨等休闲旅游区。
城郊休闲旅游市场具有一定的节假日敏感性,呈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趋势。
在节假日期间,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比较旺盛发表论文,客流量过于集中,旅游产品供给相对短缺,旅游者的满意度降低;而在余暇时间连续性不强的非假期,旅游人数较少,旅游产品出现相对剩余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整合理论的城市休闲发展研究郑胜华刘嘉龙摘要:城市休闲,是把休闲的概念地域化,指在城市范围内的个体及群体所特有的休闲观念、产生的休闲行为以及相关的休闲产业的供给和休闲消费的需求的总和。
对城市休闲发展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城市休闲发展的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得以体现,所以关注和研究城市休闲发展就成了一个现阶段在理论、实践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休闲城市休闲城市休闲发展20 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
休闲成了体现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
据专家分析,在今后20 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
对城市休闲发展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成长期<世界城市规划表明,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为加速成长期),而城市休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关注和研究城市休闲发展就成了一个在理论、实践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城市休闲的概述<一)城市休闲的概念及特点城市休闲,是把休闲的概念地域化,指在城市范围内的个体及群体所特有的休闲观念、产生的休闲行为以及相关的休闲产业供给和休闲消费需求的总和。
城市休闲有休闲观念先进性、休闲方式多样性、休闲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性等特点。
休闲观念的存在与休闲方式的选择是紧密关联的,一般来说休闲观念的庸俗化,直接造成的就是休闲方式的单调化,以为休闲只是看电视、串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休闲衣鞋帽,而不是将休闲同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方式联系起来是目前休闲的主流观念。
相对来说,城市休闲的观念就较为先进,这是与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关的。
城市休闲将走向以建立在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理念为基础,以旅游观光、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现代休闲消费方式为特征,以提高生活、生命质量为目的的现代休闲。
城市休闲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产业来说,要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集聚模式,形成产业链,从而更进一步为休闲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在这方面,国外的先进经验有很多是可作为我国发展城市休闲产业借鉴的。
由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比较高的阶段,而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成长期,所以较好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经验更会对促进我国城市化起巨大推动作用。
<二)城市休闲的功能及相关因素分析城市休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发展体系,城市休闲的发展与城市人口就业、消费、投资等宏观层面因素都有着紧密的关联:1、人口就业问题是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无法仅仅依靠工业化发展来解决,而只有依靠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提高休闲产业的比重才能有效缓解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
杰弗瑞•戈比预测,在未来的经济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就业的80-85%。
城市休闲发展过程中的休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吸纳各个年龄层的待业人员,提高人口就业率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2、以拉动内需为主体的消费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而随着城市休闲发展的不断提升,市民的休闲消费比例将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拉动内需目的。
而且休闲消费大多属于服务性消费和体验性消费,可以说是一种软消费,有很强的重复性和拓展性。
休闲消费的扩张是启动内需的一个切入口。
另外,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如果考察休闲的结构比重,可以从一个新的侧面反映地区的经济特点;3、作为21 世纪城市发展引擎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区域投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
今后一个城市想要吸引投资,光有好的政策、完备的工业配套设施以及可观的市场收益已远远不够了。
对于许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否对某一地区进行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依赖的员工群体是否满意那里的社会生活服务水平、即生活质量问题,而衡量生活质量好坏的指标,如公园绿地、体育健身设施、娱乐场所、自然环境状况、艺术场馆等大多与城市休闲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城市休闲发展可以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科技知识型企业和人才,为城市的高科技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二、城市休闲发展的整合理论模型图1:城市休闲发展整合理论模型城市休闲发展整合理论模型是由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城市经济学理论中对城市休闲发展起支撑作用的理论部分整合而成的,既有力地解释了城市休闲的发展成因,又阐释了城市休闲的发展方向。
其中,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时间分配理论有效地解释了休闲需求的产生与发展,而体验经济理论着重阐释了休闲供给的产生与发展,这两者构成的是休闲的理论基础;本文论述的城市休闲发展理论是在休闲的理论基础上融入了城市经济学对城市休闲的理论支持,提出的全新的城市休闲发展理论构架,具有理论上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城市休闲发展理论构架模型如图1所示。
<一)新古典经济理论对休闲行为的理论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时间分配理论有效地解释了休闲需求的产生与发展。
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以给个人带来的给定效用下的所有收入与休闲的组合。
预算约束是每个人每月的时间只有720小时,除却日常生活<吃饭、睡眠、家务等)以外,从理论上讲其他时间可以用于工作或休闲。
假设日常生活所用时间为一定值S、工资率为W工资率不仅是劳动的价格,也是休闲的价格,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工资率。
同一消费者在不同工资率水平下对劳动与休闲的选择如图2所示,其中X轴表示个人将时间用于休闲而产生的效用,丫轴表示个人将时间用于劳动从而获得收入而产生的效用,每一条无差异曲线均表示个人在既定的工资率下将时间用于休闲和劳动的各种组合。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一方面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满足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工资率提高带来的总收入增加超过休闲时间增加所减少的收入时,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同时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自由支配收入,而且可自由支配时间都增加,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多的休闲。
图2同一消费者在不同工资率水平下的选择工资率提高对劳动时间,进而休闲时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提高时,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会导致人们对休闲需求的减少;收入效应是指当工资率提高时,会给人们的全部工作时间带来额外的收入,当人们决定把这些额外的收入用于“购买”额外的休闲时,休闲的需求增加。
综合考虑这两种效应,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的变化呈倒弯型曲线。
如图3,图4所示。
当工资率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增加将使休闲需求减少,劳动时间增加而休闲时间减少;当工资率较高时,收入效应可能会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将使休闲需求增加,劳动时间减少而休闲时间增加。
从时间约束意义上讲,工作与休闲此消彼长互相对立。
从收入与支出角度分析,一方面工作是对收入的增加,休闲是一种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工作的增加,从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又为休闲创造了条件,从心理动机来看,随着工作强度与压力的增加,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休闲的渴望越发强烈;而通过休闲获得了身心愉悦与自我实现和发展的个体有可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工作与休闲不是简单的对立排斥关系。
以上,本文通过劳动—休闲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休闲需求产生的动因,不仅具有可能性,更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必然选择。
但休闲需求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引起经济效应,比如人们将休闲方式固定在仅仅是在家里喝茶、看电视,那么最终会形成的是休闲而不经济。
然而现实是,休闲是经济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就要从体验经济理论中来寻求根源。
<二)体验经济理论对休闲产业的理论支持新古典经济理论解释了休闲需求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但是,要解释休闲需求的产生与发展,我们还要从体验经济中去寻求理论根源。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 •吉尔摩自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上《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的发表及1999 年《体验经济》一书的出版以来,体验经济的提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四方面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
首先,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要求经济提供品进行相应的升级,传统的商品和服务已不再能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体验消费以其更人性化的实现自我为目的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于是,体验经济就成了服务经济发展的替代物。
其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为人们的体验及设计体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再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仅仅提供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也难以在市场中生存,“体验”很快成了企业的共同诉求,如何更好的提供“客户体验” 成了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制胜点。
最后,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为体验经济的到来提供了物质保障。
了解体验经济产生的背景后,我们就要明确究竟什么是体验经济,休闲产业又是如何基于这种经济形态所产生。
首先,体验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经济形态。
这个概念是基于人类社会经济提供品或经济价值的演化过程提出的。
从经济提供品的演化过程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基本上是沿着提供农矿产品工业品我务体验的方向发展的。
相应的,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划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正在迈进的体验经济四个时代,图5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理解这个过程发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
图5向上变动的经济价值进展其次,由于体验经济必将到来,休闲产业作为体验经济的产业模式,必将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主体产业。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们休闲行为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指以旅游、度假、健身娱乐、文化传播、社区服务等产业为主形成的产业群。
休闲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主体休闲产业:是指那些直接提供休闲环境和娱乐、健身、文化交流等场所的企业群体、如度假区、野营地、主题公园、体育健身中心、购物中、博物馆、各类休闲吧等; 2.辅助休闲产业:为主体休闲产业提供各类休闲物品、器械和组织旅游休闲活动的企业群体,如旅行社、音响制品公司、各类健身娱乐器械和服装制造公司、休闲食品公司等; 3.休闲相关产业:为上述两类产业提供食宿、交通、资金和各类支持的企业,如宾馆、饭店、金融机构、各类租赁机构、广告策划公司等。
主体休闲产业可以说是体验的直接场所,体验经济要真正可以为大众所趋同,很重要的一点,体验的场所无论是实体场所还是虚拟场所,都必须是人们真心向往的地方。
辅助休闲产业是提供体验所需物质的机构,休闲相关产业是对体验提供支持的机构。
三类休闲产业的发展没有主次之分,体验经济时代带来的应是休闲产业的全面推进。
以上体验经济论述的目的是要从理论上说明,在即将到来,或者说已经到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里,休闲产业将会成为支柱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