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整体法和隔离法
受力分析问题
专题一受力分析问题受力分析的重要性: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会画好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做好力学题的有力保障。
◆受力分析常用方法:1、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出,这种方法叫隔离法。
2、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当研究对象,分析其它物体对这个整体对象施加的力,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出,这种方法叫整体法。
◆受力分析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即根据题意弄清需要对哪个物体或哪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一般顺序:先分析重力;其次是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其施加的弹力(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浮力等);最后由研究对象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分析摩擦力(阻力);◆受力分析要注意: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给其他物体的力,即要明确任务;2、每分析出一个力,应找出该力的施力物,否则,该力的存在就值得考虑; 例题1.如图所示,物体A 重20N ,滑轮重1N ,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 , 则物体B 的重为多少N ?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N ?练习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 的重力是200N ,动滑轮B 的重力为20N ,用力F 将重物匀速提起,求力F 的大小。
(不计绳重和摩擦)画出动滑轮B 的受力示意图:练习2.假设每个滑轮的重力为20N ,拉力F =90N ,则O 点受到的绳子拉力为N 。
(不计摩擦)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工人师傅用于粉刷楼房外墙壁升降装置示意图,上端固定在楼顶。
若动滑轮质量为2.5kg ,工作台质量为7.5kg ,涂料和所有工具质量为20kg ,工人师傅的质量为60kg ,绳重及摩擦不计当工作台停在距地面10m 高处时,工人师傅对绳子的拉力为 N ;若定滑轮质量为3kg,天花板受到的拉力为 N? (g 取10N/kg )对应练习: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健身装置来锻炼腿部和手臂的肌肉。
整体法与隔离法
2、五个质量相等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 图所示.现向右施加大小为F、方向向右的水平恒力, 则第3个物体对第4个物体的作用力等于( B )
1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5F
B.5F
考点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
1、连接体与隔离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组成的系统称为连接体。
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2、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以外的力,这些 力就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相互作用的力则 称为内力。(举例)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系统的加速度时,不考虑系统 的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 些力将转化为隔离体的外力。
3
4
C.5F
D.5F
3、如图所示,不计绳的质量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物体A 的质量为M,水平面光滑,当在绳B端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时, 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当在B端施以F=mg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 用时,A的加速度为a2.则a1与a2的大小关系是( C )
A.a1=a2 C.a1<a2
B.a1>a2 D.无法确定
5、如下图所示,用一根细线通过一只无摩擦、无 质量的滑轮,把静止在斜面上和悬挂在斜面边缘高 处的两块木块连接起来.悬挂木块的质量为M=16.0 kg,斜面上的木块的质量为m=8.0 kg.已知木块与斜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这两木块从静止释 放.(sin37°=0.6,cos37°=0.8,g=10 m/s2)
(1)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大? (2)连接两木块的细线的张力为多大?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
▲▲▲
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隔离法的两种类型:
(1)对象隔离:
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2)过程隔离:
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
(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
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
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整体法和隔离法
A
F
B
❖ A、B可能受到3个或者4个力的作用 ❖ B、斜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 C、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0 ❖ D、AB整体可能受到三个力作用
思考:
1、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
2、是先整体后隔离?还是先 隔离后整体?
分析方法:对于受力复杂的系统,先整体
研究对象的选择:
1、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 采用整体法.
2、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 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 求解简便;
3、 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 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
4、 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 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 方法.
G 2G
❖ 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N
f地
F
ABC
3G
由图中可知:AB间的摩擦力为0,BC、 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
(2)、若A、B、C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运动, AB、BC、C与地间的摩擦力又为多少?
(注:学生在练习本画受力分析)
❖ 练习题、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木块 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
后隔离。
N
N1
FN
f
f
F AB
FA
f f’ B mAg
G (1)、整体法
mAg
mBg
(2)、隔离法
❖ 例2、如图所示,人的质量为60kg,木板A的质量 为30kg,滑轮及绳的质量不计,若人想通过绳子拉 住木板,他必须用力的大小( )
❖ A. 225N B. 300N C. 450N D. 600N
《整体法与隔离法》课件
03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比较
应用场景的比较
整体法
适用于分析系统整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状态,如分析物体的平动、转动等。
隔离法
适用于分析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如分析连接体之间的相对 运动和相互作用。
分析方法的比较
整体法
将系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 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来求解未知量 。
04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实例 分析
实例一:桥梁分析
总结词
桥梁分析是整体法的典型应用
详细描述
在桥梁分析中,将桥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其静载和动载下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整体法能够全面地考虑桥梁的整体性能,避免了对各个部分的孤立分析。
实例二:建筑结构分析
总结词
建筑结构分析是隔离法的常见应用
05
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建议
根据问题特性选择分析方法
简单问题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使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分析。如果问题涉及整体的运 动状态或受力情况,可以选择整体法;如果问题只关注部分或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
力情况,可以选择隔离法。
复杂问题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结合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优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先用整体 法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再根据需要用隔离法对某个物体或部分进行详细分
02
隔离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隔离法是将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对其进行分析的方 法。
特点
隔离法注重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通过深入研究对象 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揭示其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隔离法的应用场景
机械系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学
力学专题:整体法和隔离法
专题整体法和隔离法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
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
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置于质量为M=10kg的斜面体上,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20N推物体,使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的倾角,始终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取)解析:(1)隔离法:先对物体m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有垂直斜面方向:①平行斜面方向:②再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有水平方向:③竖直方向:④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知⑤联立以上各式,可得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2)整体法:因本题没有要求求出物体和斜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两个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尽管一个匀速运动,一个静止),故可将物体和斜面体视为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其受力如图丙所示,由平衡条件有:水平方向:⑤竖直方向:⑥将题给数据代入,求得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整体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可以用整体法,当要求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则必须用隔离法求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因为整体法不能暴露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例2. 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完全相同的砖,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详解
再选取物体B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N - F2 ma
F2
FN
FN
F2
ma
F2
m F1 F2 2m
F1
F2 2
.
变式1:物块m和M用轻绳连接,在M上施加恒力 F,使两
物块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地面光滑。求绳中张力。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
课程内容
一、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 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采用整体法不需要考虑内力的影响,可以避免 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 更简便、明了。
二、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 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 采用隔离物体法一般用来求内力,能排除与研 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 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使连接体 中的某一部分物体,也可以使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包含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 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平面上,其质量为M,它的斜面是光滑的,
在它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用
水平力推斜面体沿水平面向左运动过程中,
物体与斜面体恰能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m
F
A.斜面体对物体的弹力大小为mgcosθ
B.斜面体对物体的弹力大小为mg/cosθ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
θ
M
D.水平推力大小为(M+m)gtanθ
[解析]隔离m,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
FN=mg/cosθ
FN
F合=mgtanθ
θ
整体法与隔离法
高中物理模型系列之整体法与隔离法(平衡态)预备知识:何时将研究对象选为整体?答:何时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单独研究?答: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之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物体以外的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其他物体所受的作用力。
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分析法,这时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应用分析法。
一、平衡态下的整体与隔离1、如图11所示,在两块竖直的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对第3块的摩擦力大小为A、0B、mgC、mg/2D、2mg2、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着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2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没有摩擦力作用3、如图所示,人重600N,平板重400N,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人必须用多大的力拉住绳子?(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4、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0角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0角的大小相等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状态.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右图中的5、如图9所示,质量均为m 的Ⅰ、Ⅱ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 Ⅰ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作用, Ⅱ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A 、Ⅰ、Ⅱ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B 、Ⅱ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C 、Ⅱ对Ⅰ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D 、水平面对Ⅱ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6、(09·海南物理·3)两刚性球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直径分别为a d 个b d (a d >b d )。
专题一 整体隔离解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整体法与隔离法连接体问题一、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几个相互联系的、在外力作用下一起运动的物体系。
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必然涉及选择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的问题。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原则整体法将一起运动的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求解物体系整体的加速度和所受外力隔离法将系统中的某一物体为研究对象求解物体之间的内力二、内力和外力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系统.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2.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系统外部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叫外力三、系统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不仅对单个质点适用,对系统也适用,并且有时对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要比逐个对单个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要简便许多,可以省去一些中间环节,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减少错误的发生。
对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即系统受到的合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力的合力)等于系统内各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
按坐标系分解后,可以得到:∑F外x=m1a1x+m2a2x+…+m n a n x∑F外y=m1a1y+m2a2y+…+m n a n y 若系统内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表达式为:四、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实际上,不少问题既可用“整体法”也可用“隔离法”解,也有不少问题则需要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
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
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因此,方法的选用也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一般应用的原则:一、整体法与隔离法【例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的大小为(取g=10m/s2)A.5N B.15NC.25N D.35N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
高一物理必修一专题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A级基础巩固题1.如右图所示,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木块以速度v滑上木板,已知木板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时()A.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μmg/MB.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μgC.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ABCD解析:木块所受的合力是摩擦力μmg,所以木块的加速度为错误!=μg,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同样受到摩擦力作用,其加速度为错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C、D均正确.2.如下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条不计质量的轻弹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球紧靠墙壁,今用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力F撤去的瞬间,则( ) A.A球的加速度为错误!B.A球的加速度为零C.B球的加速度为错误!D.B球的加速度为零答案:BC解析:用力F压B球平衡后,说明在水平方向上,弹簧对B球的弹力与力F平衡,而A球是弹簧对A球的弹力与墙壁对A球的弹力相平衡,当撤去了力F的瞬间,由于弹簧的弹力是弹簧形变而产生的,这一瞬间,弹簧的形变没有消失,弹簧的弹力还来不及变化,故弹力大小仍为F,所以B球的加速度a B=错误!,而A球受力不变,加速度为零,B、C两选项正确.3.如下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土豆A受到其他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大小应是()A.mg B.μmgC.mg错误!D.mg错误!答案:C解析:对箱子及土豆整体分析知.μMg=Ma,a=μg.对A土豆分析有F=m2(a2+g2)=错误!=mg错误!4.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质量为200kg的车上,用绳以200N的水平力拉车,如右图所示,车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车对地保持相对静止B.车将以0。
8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C.车将以0。
4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D.车将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答案:A解析:以人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它们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加速度为零.车对地保持相对静止.5.(2008·武鸣高一期末)如右图车厢顶部固定一滑轮,在跨过定滑轮绳子的两端各系一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且m2〉m1,m2静止在车厢底板上,当车厢向右运动时,系m1的那段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右图所示,若滑轮、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求:(1)车厢的加速度大小;(2)车厢底板对m2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答案:(1)g tanθ(2)m2g-m1g/cosθm2g tanθ解析:(1)设车厢的加速度为a,车厢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加速度一致,右图为小球受力分析图,F为m1g、T的合力,tanθ=F/m1g,F=m1g tanθ=m1a,a=g tanθ,cos θ=m1g/T,T=m1g/cosθ(2)对m2进行受力分析可得:N+T=m2g,则车厢底板对m2的支持力为N=m2g-m1g/cosθm2受到的摩擦力为F合=f=m2a=m2g tanθ。
专题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02
03
连接体问题在物理学、 工程学和日常生活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如桥梁 、建筑、机械系统等。
解决连接体问题对于理 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 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
连接体问题在理论研究 和实际应用中都十分常 见,是力学领域的重要
研究课题。
Hale Waihona Puke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整体法是通过研究整体系统的运动规律来求解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全面理解系统内各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和运动关系。
隔离法
将相互连接的物体隔离分析,分别对 每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求解每 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整体法解决连接体问
02
题
整体法的应用场景
01
当连接体中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速度时,可 以使用整体法。
02
当需要研究连接体整体受到的外力时,可以使用整 体法。
03
当连接体之间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可以使用整体 法。
连接体问题的常见类型
1 2
直线运动中的连接体问题
涉及连接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的求 解。
曲线运动中的连接体问题
涉及连接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力等物理量 的求解。
3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涉及连接体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物理量 的求解。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概念
整体法
将相互连接的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分 析整体受力情况,从而求解整体的运 动状态。
整体法的基本思路
将连接体视为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和 内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或速度。
根据加速度或速度,进一步分析连接体中各物体 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专题:连接体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
专题:连接体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一、什么是连接体问题特征:两物体紧靠着或者依靠一根细绳(一根弹簧)相连接后一起做匀加速运动(1)用细线连接的物体系(2)相互挤压在一起的物体系(3)用弹簧连接的物体系二、连接体问题如何处理1.对整体写牛顿第二定律2.把其中任意一个物体隔离写牛顿第二定律三、常见的连接体问题的类型1.计算连接体的加速度2.计算连接体之间的拉力大小3.根据绳子的最大拉力判断水平拉力F的大小4.放在不同平面上判断拉力的变化、加速度的变化5.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作用与两个物体上,撤去其中一个力后判断物体加速度变化和绳子拉力变化6.在连接体上的某个物体上再放一个物体判断拉力的变化、加速度的变化7.三个物体的连接体问题【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所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和B,其质量为m A和m B。
当水平力F作用于A左端上时,两物体一起作加速运动,其A、B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11计算:(1)计算N1的大小(2)若将F作用在物体B上,AB间的相互作用力N2变为多少?(3)计算N 1与N 2之和,N 1与N 2之比(4)若物体A 、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分析AB 的加速度如何变化,AB 之间相互作用力如何变化?例2: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相同材料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0的两物体用细绳连接,在m 0上施加一水平恒力F ,使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物体间细绳上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面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等于mFm 0+mB .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等于mFm 0+mC .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于mFm 0+mD .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小于mFm 0+m答案 AB例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l 的物体和质量为m 2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仅能承受6N 的拉力的线相连。
m l =2kg ,m 2=3kg 。
现用水平拉力F 拉物体m l 或m 2,使物体运动起来且不致把绳拉断,则F 的大小和方向应为( ) A .10N ,水平向右拉物体m 2B .10N ,水平向左拉物体m 1C .15N ,水平向右拉物体m 2D .15N ,水平向左拉物体m 1 答案:BC例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个小物体,质量分别为m A =3.0kg 、m B =2.0kg ,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0。
七、隔离法、整体法应用专题1
F七、隔离法、整体法应用专题通过本专题训练,着重掌握处理连结体问题的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1.合理选择研究对象。
这是解答平衡问题成败的关键之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关系到能否得到解答或能否顺利得到解答,当选取所求力的物体,不能做出解答时,应选取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为对象,即转移对象,或把它与周围的物体当做一整体来考虑,即部分的看一看,整体的看一看。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议程。
例题1:如右图所示,两根固定的水平放置的光滑硬杆AO 与BO 夹角为θ,在杆上套有两个小环P 与Q ,两环间用绳子连接。
现用恒力F 沿OB 方向拉环Q ,当两环平衡时,绳中的张力为多大?例题2:如图甲所示,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乙图可能是:例题3:如右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球,重为G ,光滑木块厚为h ,重为G 1,用至少多大的水平力F 推木块才能使球离开地面?APBCQθ课时作业(七)1.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2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 1:m 2为 ( )A .3:3B .3:2C .2:3D .2:22.如右图所示,用光滑的粗铁丝做成一个直角三角形,BC 水平,AC 边竖直,∠ABC =β,AB 及AC 两边上分别套有细线系着的铜环P 、Q ,当它们静止时,细线与AB 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细线长度小于BC ):A .θ=βB .2πθ>C .βθ<D ..2πθβ<<3.如右图,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件A 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 的圆环上。
(完整word版)高考专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运用一、隔离法隔离法的含义:所谓隔离法就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思维特点:隔离法是从全局到局部的思维过程.通过隔离法分析物理问题,可弄清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弄清物体在每阶段的运动情况(包括运动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及几个过程间的相互联系.隔离法的适用情况:①求解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如连结体中的某个物体)情况时.②求解某段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规律时.③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④运用适用于单个或可视为单个物体的物理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解题.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这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选择隔离对象的原则:一是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应尽可能地减少.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所研究的某段过程、某种状态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③对被隔离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和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下面来归类分析应用隔离法的几种情况:1 隔离研究对象为了求解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寻求与该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将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研究.[例1]如图1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解析]将B隔离分析,由题知B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C的摩擦力f,且大小f = F≠0,方向与F 相反,故μ2≠0.将A隔离分析,由题知A与B既无相对运动趋势,也无相对运动,可见A、B间没有摩擦力,但无法判断μ1是否为零,故μ1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正确选项为B、D[说明]为分析μ1和μ2,本题必须采用隔离法分别研究A和B,如此,根据运动情况分别研究它们的受力情况,十分清楚.2、隔离运动的过程物体往往会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了求解涉及某个运动过程中的物理量,寻求所求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必须将某个运动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研究.[例3]木球从距水面高20m处自由下落,共经过10s又返回到水面,求:①木球的密度.②木球在水中下沉的最大深度(取g= 10m/s2)[解析] 木球在空中作自由落体运动,在水中先向下以匀减速运动下沉至最大深度处,后向上作相同加速度的匀加速运动.①木球的密度: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木球在空中自由下落,落至水面速度由运动的对称性知,木球自水面运动至最深处时间与从最深处运动至水面的时间相等,故木球自水面运动至最深处时间木球在水中的加速度木球在水中的动力学方程为ρ水Vg -ρ木Vg=ρ水Va②木球在水中下沉的最大深度[说明]本题中,为了求出落至水面的速度v和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1,需隔离木球在空中自由下落过程分析.为了求出木球在水中的加速度a和在水中落至最深处的时间t2,并最终求得木球的密度ρ木和下沉的最大深度h2,需隔离木球在水中下沉过程分析.3、隔离的优化选择一些物理问题中,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和几个运动过程,为了使解题快捷,必须认真审题,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优化选择所要隔离的某个研究对象和某段运动过程.[例4]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5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 = 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1=1.5H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2 = 1.8H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解析]研究对象应选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状态变化过程:气体先等容升温,至压强为p时活塞开始上升,再等压升温至高度H1,然后等温降压至高度H2.设气体最初温度为T0,则活塞刚离开卡环时温度为T0+△T,压强为p1.由等容升温过程得设气柱高度为H1时温度为T1,由等压升温过程得设气柱高度为H2时温度为T2,由等温膨胀过程(T2 = T1)得由②和④式求得将⑤式代入⑥式,并利用T2 = T1,得代入数据解得T2 = 540K[说明]为使解题简明,必须注意优化选择被隔离的物体、状态、过程.上述解法中,研究对象选择了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而没有选择活塞.状态变化过程隔离为初态I(p0、H0、T0)→(等容升温)至状态Ⅱ(p1、H0、T0+△T)→(等压升温)至状态Ⅲ(p1、H1、T1)→(等温降压)至状态Ⅳ(p0、H2、T2)三个过程,建立的方程较多,解答显得冗长繁琐.如果将所隔离的过程优化组合,则复杂过程简单化:将状态Ⅱ变化至状态Ⅲ隔离出来分析,压强不变(均为p1),因而将状态Ⅰ和状态Ⅳ隔离出来分析,压强也不变(均为p0),因而代入数据同样解得T2=540K.二、整体法整体法的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整体法的思维特点: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具体运用,它把一切系统都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运动情况,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从而避开了中间量的繁琐推算,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整体法的适用情况:①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可整体分析对象.②当只涉及研究运动的全过程而不涉及某段运动时,可整体分析过程.③当运用适用于系统的物理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可整体分析对象和整体分析运动全过程的初末态.④当可采用多种方法解题时,可整体优化解题方法.⑤整体法不仅适用于系统内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且也适用于各物体间有相对加速度的情况.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下面来归类分析应用整体法的几种情况:1、整体研究物体系当求解时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而只需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就可寻求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则取系统为研究对象,加以整体分析研究.当运用适用于物体系的物理原理、定律时,应取系统为研究对象.例如: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取运动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取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例6]如图7(a)所示用两根等长的绝缘细线各悬挂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小球,悬点为O,两小球带同种电荷,当小球由于静电力作用张开一角度时,A球悬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α,B球悬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β,如果α=30°,β=60°,求两小球m A和m B之比.[解析]若将两根悬线和小球A、B作为一个整体,则球和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静电力均为内力,对解题带来方便.取两根悬线和小球A、B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7(b),系统受到重力m A g 和m B g,受到悬点O的拉力T A和T B.以悬点O为固定转动轴,系统在G A和G B的力矩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有M A=M B得m A gL A=m B gL B其中L A=Lsinα,L B=Lsinβ[说明]本题若用隔离法求解,显然要麻烦.[例7]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中有一个竖直放置的被压缩的弹簧,其上部放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车以速率v向右做匀速运动,中途突然将弹簧释放,小球被弹簧弹出,此后小车的速率为多大?[解析]小球在弹出之前,球和车是一个整体.小球弹出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小球与小车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小球离开小车后在水平方向上应与小车仍保持着同样的速度.在小球脱离小车的瞬间仍应视小球和小车为同一系统.取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有(M+m)v = Mv'+ mv'解得v'= v.[说明]①本题应用的动量守恒定律,必取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②如果将小球脱离小车后认为只需分析小车的情况(将小球和小车隔离),则错解为(M+m)v = Mv'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而不必分析某一阶段的运动情况时,可通过整体研究运动的全过程解决问题.例如:运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时,只需分析运动的初态和末态,而不必追究运动过程的细节,这对于处理变力问题及难以分析运动过程和寻找规律的问题,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例8]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现时,机车已行驶了t秒,于是关闭气门,除去牵引力,设运动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机车牵引力恒定,试证明列车两部分都停止时,机车比末节车厢多行驶了时间[解析]整体分析运动全过程会发现,如果在脱钩时即撤去机车牵引力,则车厢和机车的加速度均为a =μg.又脱钩时速度相同,由v = at知,车厢和机车照例会经相同时间停下.但由于脱钩后,牵引力F=μMg在时间t内给机车冲量的缘故,使机车[此时受到摩擦力为μ(M-m)g]多行驶了△t时间,牵引力F的冲量μMg t用于抵消摩擦力的冲量μ(M-m)g·△t.取脱钩后机车的运动过程分析,脱钩后,机车受到的牵引力的冲量kMgt用于克服机车所受摩擦力的冲量k(M-m)g·△t,故有kMgt = k(M-m)g·△t[说明]本题应用整体法研究了运动的全过程.如果用隔离法可求解为:取末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受到阻力kmg,设脱钩时速度为v,脱钩后运动时间为t1,由动量定理得-kmg·t1=0-mv ①取机车为研究对象,脱钩前作匀速运动,牵引力F等于阻力kMg;脱钩后在t时间内受到的牵引力kMg;在除去牵引力后受到的阻力k(M - m)g,运动的时间为t2.由动量定理得kMgt-k(M-m)g t2 = 0-(M -m)v ②由①和②式得机车比末节车厢多行驶的时间为可见,如果能深刻理解整个系统运动过程的实质,用整体法解极为简捷.3、整体变换物理图景对于一些多次连续变化的对称问题(如物体在两竖直挡板间的多次碰撞,光线被多次反射等),运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将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对称展开,把一系列不连续的变化转化为单一连续变化的整体过程,让待求量与已知量间的关系变得简单明了.[例9]一条截面为圆柱形的光导纤维,长1000m,它的玻璃芯线的折射率为1.50,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1.00,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00×108m / s.光从它的一端射入,经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所需的最长时间是多少?[解析]如图9(a),设光从光导纤维中心A处射入至B点(BC为法线)发生全反射,光从B 射至D点,再发生全反射,如此周而复始,光从光导纤维一端全反射至另一端.将光线的路径对称展开则变为如图9(b)所示,光从A点入射,B'点射出,AC'为光导纤维全长,光的实际路径为AB'.设光在玻璃芯线和外层材料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为Φ,由全反射特点有n1sinΦ = n2sin90°①设v为光在玻璃芯线中的速率,c为真空中的光速,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有n1 = c / v ②光线的路径对称展开如图9(b)所示,设光导纤维长度为AC'= L,时间为由①、②、③式解得[说明]从形式上看,整体变换是将物理过程或情景对称展开,以寻求简单的物理模型来替换复杂的物理过程.从本质上看,整体变换是运用联想和推理的思维方式,以创设新的物理图景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4、整体的优化选择整体的优化选择包括优化选择所研究的系统、所研究的运动过程、所研究的物理图景及所运用的解题方法等.优化选择时,可能涉及上述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例10]如图10所示,A、B是位于水平面上的质量相等的小滑块,离墙壁距离分别为2L和L,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今给A以某一向左的初速度使A向左滑动,假定A、B之间及B 与墙壁之间的碰撞时间很短,且均无能量损失,若要使A始终不向右滑动,A的初速度最大不超过多大?[解析]A以v0向左作匀减速运动,与B碰后速度交换,A静止,B以v0向左作匀减速运动,与墙碰后向右作匀减速运动,若B运动到A处速度刚好减为零,则v0就是使A始终不向右滑动的最大速度.用整体法考虑,研究对象取A、B组成的系统,研究过程取从A开始运动到B刚好停止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说明]①本题整体综合分析了研究对象和运动的全过程.②动能定理(以及动量定理)一般适用于一个物体,但也适用于一个物体系.利用动能定理整体法解题时,要注意系统内力做功之和必须为零,否则系统外力做功之和不等于系统的动能增量.[例11]质量为M的金属块和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细线连在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过时间t,细线断了,金属块和木块分开.再经过时间t',木块停止下沉.问此时金属块的速度多大?[解析]本题所研究的对象有金属块和木块.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是:细线断前系统在重力(m+M)g和浮力(F1+F2)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沉,经过时间t,下沉h,速度达v.细线断后,m 在重力mg和浮力F2作用下,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至停止下沉时,v t2=0,又下沉h2.M在重力Mg和浮力F1作用下,作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经t'时速度为v t1,即题中要求解的物理量.在细线断的前后,对金属块和木块组成的系统而言,所受外力均为重力(m+M)g和浮力(F1+F2),且有F =(m+M)a,如此,不妨取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物理过程整体研究.取金属块和木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从细线断前的瞬间至木块停止下沉的整个过程分析,应用动量定理,有Ft'=(Mv t1+0)-(m+M)v ①其中F =(m+M)a ②v = at ③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说明]本题整体分析了研究对象(金属块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整体分析了运动全过程(细线断前和断后).整体优化了解题方法(本题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也可用动能定理解,但用动量定理解最为简捷.)三、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两种方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常常需交互运用,发挥各自特点,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迅速明了.下面来归类分析优化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的几种情况:1、优化选择隔离法和整体法[例12]如图11所示,小框架的质量为M,中间支柱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滑环,今使滑环以初速v0竖直抛出,致使整个框架恰好对地面没有作用力,滑环上升的加速度多大?[解析]解法一:采用隔离法求解:取小框架为研究对象,依题意知地面对框架的支持力N=0,环对框架的摩擦力f = Mg ①取环为研究对象,有mg+f = ma ②解法二:采用整体法求解:取小框架和环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摩擦力f为内力,在合外力(M+m)g的作用下,小框架的加速度为零,环的加速度为a,所以有(M+m)g = ma[说明]有些物理问题往往既可用隔离法解,也可用整体法解,两者是等效的.用隔离法解时,力和运动状态的对应关系较为明确;但用整体法解往往较为简捷巧妙.2、优化选择研究对象[例13]如图12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墙固定,另一端与倾角为α的斜面体小车连接,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上叠放一个物体,已知小车质量为M,物体质量为m,小车位于O点时,整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小车从O点拉到B点,令OB=b,无初速释放后,小车即在水平面B、C间来回运动,而物体和小车始终没有相对运动.求:①小车运动到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和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②b的大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得小车和物体一起运动的过程中,在某一位置时,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零.[解析]所求的加速度a和摩擦力f是小车在B点时的瞬时值.当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零时,小车的加速度变为a',小车距O的距离变为b'.①取M、m、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kb =(M+m)a取m为研究对象,在沿斜面方向有f-mgsinα= macosα②设满足条件时OB=b',取m为研究对象有mgsinα= ma'cosαkb'=(M+m)a[说明]在求解加速度时整体分析系统,在分析求解m受到的摩擦力时隔离分析物体m,两者交互运用,相得益彰.3、优化选择研究过程[例14]一个木块从如图13(a)所示的左边斜面上A点自静止起滑下,又在水平面上滑行,接着滑上右边的斜面,抵达B点静止,设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转角处撞击不计,测得A、B两点连线与水平面夹角为θ,则木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解析]如果隔离运动过程分析,需考察木块从左边斜面滑下、水平面上滑行、滑上右边斜面三个过程,显然较繁.但如果整体分析木块从A至B的运动全过程,如图13(b)所示,从A到B相当于物块从A点自由下落h到B的同一水平面,并以此时的速率滑动s到B点停止,即重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对运动全过程整体分析,初、末态速率为零,用动能定理解极为方便.对木块运动的全过程分析,应用动能定理有mgh -fs = 0其中f =μmg[说明]如果按常规思路隔离分析三个运动过程,两斜面长度和倾角未知,还需对每个过程受力分析,列方程未知数又多,求解较繁.4、优化隔离法和整体法的交互运用[例15]在图14所示电路中,当滑线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向b端移动时,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是[]A.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C.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D.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解析]P的移动,影响R3(局部),从而影响总电阻R、干路电流I、路端电压U(整体),导致各部分电路(局部)上的特性发生变化.对于R3,当P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R3变大,使R2和R3的并联电阻R23变大.从而影响整个电路,外电阻R变大.干路电流强度变小.路端电压(U=-Ir)变大.所以电压表读数增大.对于R1段电路,其两端电压(U1=IR1)变小.对于R2和R3,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U23 = U - U1)变大.对于电流表和R3所在的一段电路,通过的电流强度(I3=I-I2)变小,所以电流表的读数减小.综上分析,正确选项为A.[说明]本题交互运用了隔离法和整体法:对R3、U1、U23、I2、I3的分析,必须将有关的部分电路从整体电路上隔离出来.对R、I、U的分析,必须对整个电路加以考虑.5.优化隔离法和整体法的综合作用[例16]如图15所示,小车质量M=4kg,车内壁ABC为一半径R=2.5m的半圆,车左侧紧靠墙壁.质量m=1kg的小滑块,从距车壁A点正上方高度为R的D点,由静止沿车内壁滑下.不计一切摩擦,取g=10m/s2.求滑块经过车右端点C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小是多少?[解析]小滑块由D运动至B为下落过程,由B运动至C为上升过程,在车半圆内壁中运动时,m受变力作用,故拟考虑从功和能、动量的角度求解,并由此确定相应的研究对象.小滑块从D运动至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为此取小滑块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小滑块从B运动至C的过程中,与车发生相互作用,使车向右运动.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无外力作用,故系统的动量守恒,为此取小滑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且设小滑块运动至C点时的系统的水平速度为V cx,则有mv B =(m+M)v cx小滑块滑至C处后,将有沿切向方向(即竖直方向)飞出的效果,设小滑块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cy,为求v cy,可取小滑块从D至C的全过程来研究,因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为此取小滑块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小滑块在C处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水平方向速度v cx和竖直方向速度v cy的合速度,即m/s=5.8m/s[说明]本题综合优化运用了隔离法和整体法.从研究的对象看,由于机械能守恒,故用整体法取小滑块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动量守恒,故用整体法取小滑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运动过程看,为避免处理变力问题,故用隔离法取D→B的过程求解v B;为求解v cx,用隔离法取B→C的过程.为求解v cy,用整体法取D→C的全过程.最后用整体法思想,从全局考虑,将v cx和v cy合成小滑块在C处对地的速度v c.。
专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日照实验高中2017级高一物理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专题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点)
律求出加速度.【问题情境1】M 面加速运动,求A 、B
【变式练习1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求
【问题情境2擦系数为μ平力F 作用于M ,M 、
【变式练习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m 的滑块A 、B 叠放在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A 与斜面间、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当A 、B 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下滑时,B 受到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 .大小为μ1mg cos θ
D .大小为μ2mg cos θ
【问题情境3】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
当滑块至少以加速度a =___________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
当滑块以a =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的拉力大小F =_____________。
【变式练习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A ,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 的木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现对A 施以水平推力F ,恰使B 与A 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编写】张念民。
高中物理重要方法典型模型突破1-整体法与隔离法
专题一整体法与隔离法【重要方法点津】。
隔离法的两种类型:(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隔离法是指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从研究方便出发,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3.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的三点注意:①解答问题时,决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研究对象,恰当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②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订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部分物体,也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
莱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可依据所求的力,若所求的力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的力为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多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研究物理问题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单一的孤立过程.【典例强化突破】【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没有摩擦力的作用【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B.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C.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D.物块m上、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例2】质量为4kg的铅球,从离沙坑1.8m的高处自由落下.铅球落进沙坑后陷入0.2m深而停止运动,求沙坑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取10m/s2).【练2】一个质量为m、带有电荷为-q的小物体可在水平轨道Ox上运动,O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正方向,如图所示.今小物体以初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运动中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阻力f作用,且f < Eq.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其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之整体法与隔离法
碰撞问题
总结词
碰撞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短时间 内发生高速碰撞,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 生急剧变化的问题。通过牛顿第二定律 ,可以求解碰撞后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 律。
VS
详细描述
碰撞问题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在 极短的时间内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急剧 变化。通过分析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 况和运动状态的变化,结合牛顿第二定律 ,可以求解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 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运动规律会 受到额外的力作用,这些力无法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
在研究天体运动、相对论效应等非惯性参考系问题时,需要使用更复杂的理论框架,如广义相对论。
只适用于单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描述单一物体在 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的改变,不 适用于涉及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
05
牛顿第二定律的局限性
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描述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微观高速的粒子运动,如光子、电子等,需要使用量子力学和相 对论等其他理论。
在宏观低速的范围内,牛顿第二定律能够很好地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但在高速或微观领域,这种描述会 失效。
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适用条件
当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远大于 外界对整体的作用力时,使用整体法 更为简便。
在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情况时, 如果多个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相同或 相近,整体法也适用。
应用实例
当一个斜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可以将斜面和斜面上放置 的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整体的静摩 擦力,从而得出斜面是否会滑动。
总结词
连接体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相互作用力而连接在一起的问题。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可以求解连接体的 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什么是整体法与隔离法
一、什么是整体法与隔离法(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基本定义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当所研究的对象不是一个物体,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构成的系统时,若不需要求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或者,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由多个运动过程所组成,可以适当的组合某些运动过程或整个过程,以整体的运动情况来进行求解。
这两种情况所采取的方法均叫整体法。
隔离法——将系统中所研究的某个物体与其他物体隔离开,研究这个物体受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或者当物体运动是由多个运动过程组合而成时,逐个研究其运动过程,这两种情况所采取的方法叫做隔离法。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高考越来越注重考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方法是能力的基础。
但高考不会纯粹考方法。
方法的考查一般会采取隐性的形式,渗透在具体的物理问题中。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说,不仅要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有意识的领悟物理解题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的最小研究对象是数量级约为10-15m的微观粒子,最大研究对象是数量级约为(1026—1027)m 的宇宙。
共跨越了42—43个数量级,可以说物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了我们所认识到的整个世界。
那么我们又如何从如此繁杂、庞大的体系中灵活恰当的选取我们研究的对象,就成了我们方便、简捷解决问题的前提。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掌握正是培养我们具备这种素质的良好训练。
例如,使用整体法时,不必考虑所选系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或不用考虑各个运动阶段的详细情况,运用整体法时,由于体系中的内力都是成对出现,因此其合力必为零,这样就减少了物理量的个数,从而简化了方程;忽略无关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这样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特征(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现象表现运用整体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特点,在于把物理客体作为一个整体,以整体或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思维叫做整体思维,又叫做系统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为 .现对A施加推力F,
求:B对A间作用力。 AB整体:
使AB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
a
隔离A:
(m1+m2)g
m 1g
作业
在水平面上,放置一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质量为m的 光滑物体放在斜面M上。如图所示。斜面与M与m保持一起
向右匀加速运动.求: (1)加速度大小;(2)推力F大小
为m1和m2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 .现对AB分别施
加力F1和F2 ,其中F1>F2 求:AB间相互作用力大小? 隔离A:
N f1 N1
F1
A
N
B
F2
a
F1
AB整体: f F2
A
m 1g
AB
F1
(m1+m2)g
【例3】如图,AB两物体置于粗糙斜面上,斜面倾角为
质量分别为m1和m2 ,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专题一 整体法和隔离法
适用范围
(1)整体法:当求系统外力,且系统内各个物体都受力 平衡、或者有共同的加速度时,则可以采用。
(2)隔离法:求系统内力。
运用隔离法求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一般隔 离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
【例1】《第二教材》P104 例4 【例2】如图,AB两物体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质量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