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过关训练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

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

该思想(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
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就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相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项正确。

] 2.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六十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 )
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B.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C.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D.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都旨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旨在政治上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极为有限,故B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在主张学习西方,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故C项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都反对政治制度变革,故D项错误。

]
3.(2017·益阳调研)五四运动后,鼓吹新思潮的刊物有400多种。

新思潮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各种各样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

这时的情况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这说明当时( )
A.学生运动放弃游行示威方式,转向进行理论思想宣传
B.进步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走上了切实可行的道路
C.新思潮庞大混杂而无主流思想
D.进步人士开始放弃资产阶级思想,转而向往社会主义
D[题干中“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不能说明学生就此放弃了
游行示威的方式,故A项错误;题干中“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并不仅指学生,还包含其他阶层,故B项错误;题干中“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说明五四之后的主流思想是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题干中“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人士开始倾向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

]
4.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

”这反映了( )
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A[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旨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除地主剥削的可能性,这是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背景下提出的,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民族独立问题,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

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

”下列哪些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B[材料信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表明这是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自觉选择”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故B 项符合题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故A、C、D三项错误。

] 6.(2017·烟台期末)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有( )
①道路的内容相同②领导力量相同③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④依靠力量相同
A.②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第一次飞跃的道路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第二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①错误;领导力量都是无产阶级,故②正确。

第一次飞跃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第二次飞跃时,社会矛盾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故③错误。

毛泽东战略思想中的一大核心观点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产业工人、农民,也包括各种民主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其中,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左派和中间派别不在其中;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故④错误。

] 7.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C[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产生于17世纪,而文艺复兴运动则是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出现于16世纪,要早于牛顿生活的时代,故D项错误。

]
8.(2017·赣州摸底)“小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

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
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
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A[根据材料中“其合宜,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材料主张是顺应时代才能长存,根据材料中“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可知,这一思想是与基督教不同的进化论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和中国教育的变革,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可知,进化论思想主要在西方国家流行,故D项错误。

]
9.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B[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机械化”是指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取代,不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故B项正确;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个性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C项错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采用了煤、石油作为新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以高科技为特征,没有使用新能源,故D项错误。

] 10.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中说:“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

”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 ) A.《安娜·卡列尼娜》B.《格尔尼卡》
C.《等待戈多》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D[根据材料中“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可知,该思潮与浪漫主义的风格一致,D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
11.有学者指出:“20 世纪50 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的威胁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

……用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

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

”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罗斯福新政
B.人民公社化运动——福利国家
C.“双百”方针的提出——福利国家
D.人民公社化运动——罗斯福新政
C[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与时间“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中“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不符,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强调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与材料中“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相符,而福利国家与“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相符,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时间与“20世纪5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

]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C[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

“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现代化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都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答案为C项。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

……大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得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材料三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

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8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4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反复
实验得到的证据”可知,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反叛和进攻”“致命打击与否定”可知,批判封建神学;根据材料中“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可知,形成理性主义思潮(启蒙运动)。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宣传启蒙思想,争取民主和独立而展开的社会革命。

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和“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可知,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突出体现浪漫主义特征的作品即可。

第(4)问关键是抓住认识对象之间有何相互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艺术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答案](1)观点: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价值: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2)影响:批判封建神学,形成理性主义思潮(启蒙运动)。

举例: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3)看法: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举例:《自由引导人民》。

理由:略(言之有理即可)。

(4)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

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

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

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

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

——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

(12分)
[解析]首先,陈述伏尔泰、严复的观点;其次,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读,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结合伏尔泰、严复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观点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两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答案]示例:
伏尔泰推崇中国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官僚选拔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和君主开明,社会和睦,道德、法律完善,尊崇儒家思想,没有宗教狂热。

这些描述并不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有美化的成分。

赫胥黎的著作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认为其并不适于人类社会,严复的翻译删改原著,宣扬社会进化论,违背了原著思想。

伏尔泰、严复认识的形成,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

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进行反对专制统治和教权主义的斗争。

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出于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对中国制度和文化做了理想化的描述。

19世纪末的中国,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作为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严复“曲解”原著,宣扬社会进化论,其目的是宣传变法革新,挽救民族危亡。

伏尔泰、严复对东西方制度、文化的介绍有个人的发挥乃至想象,虽然不够客观,有失严谨,有悖真实,但是在当时都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二者都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醒,为革命或改革做了深刻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