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

我从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一段时间后,水没有了。

水到哪里去了?导入本课。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水洼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又通过动画显示,让同学们看看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而且是个缓慢的过程。

接着就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由于同学们渴望看见水蒸发的过程,所以这部分的讨论很激烈,很自主。

第一想到的是“加热”,并要求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对比试验来验证。

部分优秀的同学已经能完成这个环节,但仍需继续加强帮助所有同学构建“对比实验”的概念。

加热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完成的不错,观察的也很仔细。

实验最后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结论,同学们会说水干了,这时我就进一步指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归纳“勺中的水完全被蒸发了”。

学生还说出了另一个加快蒸发的条件:风。

学生是从妈妈晾衣服都放在通风的地方想到的。

对这个学生,上课时大力表扬了,表扬他是一个很会观察的好学生。

还有一个条件“增大表面积”学生不容易想到,我从洗头发后怎么样干得快?学生想到了“电吹风吹干”这,让学生们从日常常见的现象中总结出该掌握的科学道理。

对于第二个环节:空气中的水。

我以问题“空气水蒸气不会满出来
吗?”“江河湖泊中的水不是越来越少了!”等引入让学生讨论,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蒸气,水蒸气聚集就会形成小水滴,降落下来。

不知道是不是没讲清,但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体现在盛冰的玻璃杯外面为什么有水珠?没有很好的解释。

这部分内容下次教学需仔细斟酌。

三年级下册科学《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

我从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一段时间后,水没有了。

水到哪里去了?导入本课。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水洼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又通过动画显示,让同学们看看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而且是个缓慢的过程。

接着就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由于同学们渴望看见水蒸发的过程,所以这部分的讨论很激烈,很自主。

第一想到的是“加热”,并要求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对比试验来验证。

部分优秀的同学已经能完成这个环节,但仍需继续加强帮助所有同学构建“对比实验”的概念。

加热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完成的不错,观察的也很仔细。

实验最后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结论,同学们会说水干了,这时我就进一步指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归纳“勺中的水完全被蒸发了”。

学生还说出了另一个加快蒸发的条件:风。

学生是从妈妈晾衣服都放在通风的地方想到的。

对这个学生,上课时大力表扬了,表扬他是一个很会观察的好学生。

还有一个条件“增大表面积”学生不容易想到,我从洗头发后怎么样干得快?学生想到了“电吹风吹干”这,让学生们从日常常见的现象中总结出该掌握的科学道理。

对于第二个环节:空气中的水。

我以问题“空气水蒸气不会满出来
吗?”“江河湖泊中的水不是越来越少了!”等引入让学生讨论,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蒸气,水蒸气聚集就会形成小水滴,降落下来。

不知道是不是没讲清,但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体现在盛冰的玻璃杯外面为什么有水珠?没有很好的解释。

这部分内容下次教学需仔细斟酌。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2)
《水和水蒸气》说课稿
永红小学王敏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敏月。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水和水蒸气》。

下面我通过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对“水哪里去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空气中的水”这三部分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为下节课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操作与观察,理解空气中充满着水蒸气;经历水蒸发和凝结的过程。

3.情感目标: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教学准备:一堂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小杯水、酒精灯
小组:玻璃片、大玻璃杯1只、一小杯热水、蜡烛、铁勺2只等。

三、说教法和学法
俗话说:教学得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操作探究法,对比实验法。

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动口、动
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相关知识。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交给学生。

利用生活中有趣的现象,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运用了以下学法:观察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要让学生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真正把“观”与“察”有机结合起来,真切地感受水和水蒸气的互化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首先播放视频《可爱的小水人》,通过动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然后课件出示图片:地面上会有
一些积水。

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便很快干了。

1.请同学们猜想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让学生猜测、沟通,培养交流的能力,从而激发探究欲望。

2.说一说:有一部分水会跑到空气中吗?
3.画一画:水是怎样进入空气中的?通过绘画培养观察动手能力。

导入课题,板书水和水蒸气。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其一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其二是通过绘画呈现出
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

严格地来说,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看不到的。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我主要从三个活动进行探究
活动一、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现象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1.谈话: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和观察水到底哪里去了?引导学生拿出一小杯水,用手蘸一点水,然后在玻璃片上轻轻地一划,引导学生对着它静静地观察。

2分钟,看看水有什么变化?强调玻璃板不能吸水,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直观体验和感受水慢慢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2.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闻一闻,能闻到水什么气味吗?
(2)那你们认为水变成了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将想法以文字或简图的方式写在记录单上,培养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

(3)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水确实变成看不见的气体——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这种现象叫蒸发。

(板书:水水蒸气)为了加深学生对蒸发的认识,课件直接出示鱼缸里的水自然蒸发的flash动画。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蒸发这一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目的是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突破了教学难点。

3.拓展思维:如果把水变换成汽油和香水,你能闻出它们的气味吗?(让学生明白其他液体也会慢慢挥发到空气中去。


活动二、引导学生认识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1.我准备一杯水,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推测: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课件出示)学生在讨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假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提出的假设板书在黑板上。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就重点研究加热是否可以加快水蒸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讨论后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不变的是水和汤勺,改变的是温度(1个加热和1个不加热)。

目的让学生知道了即使不加热,铁勺中的水也在蒸发,而加热是使另一只铁勺中的水蒸发得更快一些。

引导学生分小组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通过这样一组对比实验,很好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

让学生体
会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另外,实验中要加热,要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3.接下来用多媒体播放蒸发的图片,(将谷子增大面积摊开晒、晾衣服、用电吹风吹干头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除了加热能加快蒸发的方法外,还有其它好方法。

活动三、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凝结现象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准备这样来设计:
1.首先课件出示:水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最终会没有了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播放一段水循环录像,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水和水蒸气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那水蒸气如何变成水呢?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小杯子、热水和大玻璃杯来设计一个实验,使学生系统地认识到“水蒸发到空气中去,再在空中凝结成水滴落下来”这个过程。

2. 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会发现上面罩住的大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那小水滴是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得出: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课件出示)板书:凝结
3.通过举例说明凝结现象,像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呼出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来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能力。

(三)拓展延伸,提升技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能力。

课外探究:让学生回家和妈妈比赛晾衣服,看谁晾的衣服干得更快?
(目的是使科学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说教学板书
6. 水和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
水————————→ 水蒸气
←————————
凝结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本
节课的知识,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说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的设计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水和水蒸气》一课的说课设计,希望各位评委、老
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3)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书本上开头的导入有这样一句话:“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呢?”,“是水渗到土里去了吗?”如果我是三年级的学生我或许完全会这样理解。

开头这样的例子还不如换成:“洗好碗后,碗上有小水珠,第二天,水珠还在吗?”这样的疑问学生会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水珠会不见的呢?从而引入课文更适合。

这一课的难点:什么叫做水蒸气。

水蒸气是用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的。

而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显示学生都认为开水开了之后的白汽,嘴哈出来的白汽都属于水蒸气。

我是通过讲解然后让学生看一段蒸锅冒出来的汽来分析这个是不是水蒸气,通过短片的观看和自己的讲解,学生似乎强扭了这个概念,但是没有用真正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如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这点会更好,不过我用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以短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理解了这个白汽不是水蒸气,同时学会了水蒸气概念,也为前一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为水珠从哪里来这一课有一个概念是直接出现了水蒸气,我个人认为如果学生没有建立水蒸气的概念,直接上这一课,学生会感觉莫名其妙,这个水蒸气究竟是什么东西会有些不太明白。

所以,我让把《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放在了《水和水蒸气》一课之后进行教学,这样的调整我根据自己小时候接受概念
的顺序来说,似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4)
《水和水蒸气》课后反思
课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重点,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是次重点,并能进一步验证水确实是蒸发到空气中了。

在第一环节中研究水到哪里去了,目的一是知道水变成了水蒸气蒸发了,了解蒸发得概念;目的二是让学生知道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这为后面的凝结现象的解释作了铺垫。

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这些看不见的水蒸气会遇冷凝结,重新变成水,顺势解释了上节课没有解答的问题:盛冰的烧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教学设计呈现的是我的思路,在上午上课时顺着第一环节就跳到了第三环节,致使环节的衔接不顺畅,并且过渡的有些牵强。

一、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的困惑不知道如何处理:
1、水蒸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这里需要和孩子们深入探究吗?从第三个环节看,学生如果对水蒸气认识不到位就很难想到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所以认识水蒸气的特点是必要的,在第一次上课时,我用了邵峰星老师的设计,深入探究水蒸气的特点,但是绕阿,就是绕不出来了,所以在第二次(本次)上课时没有深入探究,只是探究了水蒸气因为微粒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凝结实验证据不充分。

我们是用了大玻璃杯扣在了盛温水的小烧杯上。

没有用热水是因为热水会冒“白气”,而在现在室温下,温水不会。

现象虽然很
明显,但遇冷这个因素没有很明显的体现。

看到有的老师是这么处理的:方法一: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另一个不加热,同时放在同一个有水的烧杯上,不加热的水珠多。

加热的水珠少。

方法二:两个玻璃片,一个在热水里放着,一个在冷水里放着,同时拿出擦干,再同时放在盛水的烧杯上,现象也是冷水的水珠多,热水的水珠少。

但是两种方法都有水珠出现在玻璃片上,只是冷的玻璃片上多一些、明显一些。

参考两种方法,我自己也想到了第三个方法:把一个玻璃片在冰里放着,拿出后擦干,放在空气里,静观玻璃片的变化。

一个一直放在室温下进行对比。

试了,但是现象非常的不明显,玻璃片上几乎没看到变化,可能是空气中水蒸气太少,也可能是水蒸气凝结到了冷玻璃片上,但又接着蒸发了。

第四种方法:一冷一热的玻璃片放在盛自来水的烧杯上,冷玻璃片的上面稍微有一点雾。

第五种方法:常温下的大烧杯和冰箱里拿出的烧杯(用袋子装着,没有水),同时罩在了自来水杯上,比较明显的,常温下的没有变化,而冷的大烧杯内壁上有一层水雾。

希望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法。

3、整堂课都是我在领着孩子们走,然后启发思考,没有体现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这一科学理念。

我试着去设计,但是没有找到好的思路。

二、自己的不足
1、太随性,不够严谨。

这节课就顺着思路上下去了,忘了加热加快蒸发的环节,这一环节其实是进一步铺垫空气中充满着水蒸气的,并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2、容易随孩子们的思路走,有时绕不回来。

3、好的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设计教学中,还是把握不准本节课的重难点的处理,在教学设计时不敢突破。

如参考其它老师课时,反映比较好的几节课重点都放在了第一环节水蒸气的认识和特点的观察上,弱化了第二环节加热加快水的蒸发,有的直接作为课外拓展了。

但是在上课时没敢这样处理。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
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

(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
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实验观察
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
4、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
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

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

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


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三、空气中的水
1、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
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教师投影演示。

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你能解释吗?
(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板书:凝结
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板书:水蒸气(气态)水(液态)
四、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