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张爱玲有感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张爱玲有感作文
关于对张爱玲有感作文
对张爱玲有感作文
文坛寂寞的恐怖,只出这样一位奇女子。
——题记
诞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书香之族,她,是一个苍白、瘦削、忧郁、敏感的女子。
彼时,古老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封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然而封建大家庭的内部仍旧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古老的文化与那种安稳、舒缓的传统生活方式还在继续着。
张爱玲诞生时,其家境已没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维持着世家的风范,后来张爱玲形容其幼年的家有一种“春日迟迟”的空气。
在这个似乎将外界风雨隔离开来的甜蜜、慵懒的世界里,张爱玲养成了一种纤巧、精致的审美情趣。
《传奇》中关于闺阁、室内陈设、服饰等大量细节的描写与她的生活环境,与她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精致纤巧的趣味有直接关系。
又由于身为没落世家的一分子,她对旧式生活的腐朽没落有着真切的体验与清醒的认识。
她熟悉自己笔下那些公子王孙、遗老遗少、太太、姨太太、丫鬟、小姐,熟悉他们糜烂、颓然的生活方式,深谙他们阴暗、畸形的心理。
也惟有她这般身世的人才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到这些被时代否定、不齿的`人物身上可同情的因素。
张爱玲将内心深处苍凉、孤寂的宿命感投射到她笔下的人物长廊里。
于是她的笔下有不自觉染上遗少作风而变态的可悲青年聂传庆,有被金钱扭曲人性致使内心深处亲情爱情全然泯灭的曹七巧,还有白流苏、宝络、葛薇龙等大批旧式的大家闺秀,因为世家的没落而陷入婚姻的困境。
身为名门之后,加之自身才华横溢,张爱玲不自觉地与别人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
正是这份距离感,许多人觉得她过于骄傲。
人们评价张爱玲都喜欢把她比喻成希腊神话里那个爱上自己的水仙。
最了解她的胡兰成也曾说她“觉得最可爱的是她自己,有如一枝嫣红的杜鹃花,春之林野都是为她而存在。
因为爱悦自己,她会穿上短衣长裤,
古典的绣花装束,走到街上去,无视于行人的注目,自恋是伤感的,而她却是跋扈的”。
“一个人假如没有什么特长,最好是做得特别,可以引人注意。
我认为与其做一个平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做点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还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
”这就是张爱玲的做人哲学。
从这一点上来看张爱玲是一个大俗之人,张爱玲甚至以这份俗气为荣。
不过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把大俗变成大雅,把俗气变成一种特立独行的艺术,用俗气谱写一部震惊世人、风云流转的传奇。
她的实际与功利,来自于她意识深处的危机感。
出身于满清官宦之家的张爱玲,对朝代更迭之间一个古老文明的走向毁灭,有一种迫在眉睫的恐惧,更有一种洞知先机的预言。
她的聪明让她意识到个人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恰如汪洋里的一条船,在时代的浪潮下,人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
虽然开得太早的花总是易败,但它毕竟开放过了,胜过来不及开放。
她经历过两次婚姻,第一次轰轰烈烈,与汪伪政权里的风流才子胡兰成。
可是以她的才情与傲气,终究不允许自己是白玫瑰或是红玫瑰中的任何一个。
更何况以她的孤标自隐,胡兰成的风流自赏,也是不可能永远琴瑟和鸣的。
她在书中对感情之事看得那般透彻,她给每一位世家女子安排了归宿,可是书中的才女走出来,却被活生生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
赴美后第二次婚姻也只是一个安抚她容纳她的港湾,一个平静淡然的归宿,平淡而短暂。
1972年以后张爱玲深居浅出,埋首研究她钟情了一辈子的《红楼梦》。
沉静而无惊。
1995年9月一个深夜,她在睡梦中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没有人知道她的离去,她的遗体几天后才被人发现。
许多人可能觉得张爱玲死的很可怜,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设定的,她要的就是没一朵花,没有一瓣眼泪送她退场。
她要的就是一个人的沉寂、低调的谢幕。
张爱玲——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传奇落幕了。
她死得寂寞,但洗尽铅华。
她并不排斥寂寞。
也许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
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及极度冷清的孤寂,就是最豪华的人在张爱玲面前也会感到威胁,发现自己的寒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