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
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40分.)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

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磨杵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死灰复燃的过程中一般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积土成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B.铅笔芯C.碳酸饮料D.不锈钢锅

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物质的分类.
题: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 、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粘土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碳酸饮料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不锈钢中含有碳、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
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酒精灯火焰的位置.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错;
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对;
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故对;
D、给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故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固体和液体的取用、了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需学生明确掌握.
4.(2分)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黑火药爆炸C.红磷燃烧D.硫磺燃烧

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A、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所致,故选项正确.
B、黑火药爆炸,属于剧烈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红磷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D、硫磺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某日公布的内容:
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52 Ⅱ良
二氧化硫7
二氧化氮24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柴油作燃料B.焚烧垃圾C.汽车尾气D.用太阳能热水器考
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题:
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要根据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判断产物对空气是否造成污染.表中说明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解答:解:
A、柴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A错误;
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空气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就是对人类的保护,所以在能源的使用要注意节能减耗,优化能源结构.
6.(2分)用量筒量取10mL水,采取俯视读数,则实际取水量为()A.10 mL B.小于10 mL C.大于10 mL D.无法估计

点:
测量容器-量筒..

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采取俯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
故选B.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7.(2分)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密度(g•L﹣1)
溶解程度极难溶于水能溶于水易溶于水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集气法D.无法判断
考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

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通过题中给予的信息可知SO2易溶于水,排除了排水法的收集;只能选择排空气法的收集.
解答:解:从表中可以看出:①二氧化硫的密度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还大,所以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②二氧化硫溶解度较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A
点评: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决定的.当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时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可溶或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
8.(2分)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给高锰酸钾加热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点: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
C、给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2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

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

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 g﹣0.8 g=9.2 g.
故选A.
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10.(2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
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再更换仪器;气密性良好,才能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即进行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刚开始冒出的气体为试管内原有的空气;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解答:解: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A正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B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11.(2分)关于试卷用的纸X,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B.白色C.不溶于水D.易撕碎

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题:
分析: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可以根据两种性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燃性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白色为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不溶于水为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撕碎属于形状的改变,而形状容易改变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2.(2分)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中成分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S O2 CO NO2B.C O2HCl N2C.C H4 CO2 H2D.S O2N2O2

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题:
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正确;
B、CO2和N2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CH4、CO2、H2都没有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N2和O2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评: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
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
染.
13.(2分)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可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点:
分离物质的仪器..

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析:
(1)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时氧气几乎不会减小并且还可以润湿,对病人有好
处;
(2)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管进入,B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可以根据以上两点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答:
解:A、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病人吸的是氧气,故A说法正确;
B、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如果接反了,装置内的
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B说法正确;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考题也就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4.(2分)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一种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氢气

点: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题:
化学与生活.

析:
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的物质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无毒.
解答:解: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无毒,对人体无害,常常用作食品保护气.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5.(2分)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了避免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得倾斜
B.所盛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C.加热过程中,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
D.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自己,但不能对着别人

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析:
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
解答: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给试管加热要注意预热,否则会因受热不均而炸裂试管.
故选C.
点评: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16.(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7.(2分)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以下四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热量的变化都是氧化反应
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无色无味的气体就是氧气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因此只要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就应该是分解反应

点:
氧化反应;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的变化不一定都是氧化反应.
B、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C、根据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
多”.
解答:解:A、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的变化不一定都是氧化反应,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类推错误.
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故选项类推正确.
C、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氧气,也可能是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故选项类推错误.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故选项类推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化学变化、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分解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减少②质量不变③性质改变④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可以做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②④⑤

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题:
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去分析,即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又不是“唯一”的,如二氧化锰是加速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可以用二氧化锰,也可以用氧化铁等;
故选:B.
点评:催化剂的特点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要验证某物质是否是某物质的催化剂时需要验证三点: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19.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C 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再根据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回答本题.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由于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变,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含量相对来说就少了.
故选C.

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成分是比较稳定的.
20.辨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是:“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大量的氧气
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

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果需要氧气的参加,就会逐渐消耗氧气,例如:汽车用燃料(汽油、柴油)的燃烧、人的呼吸作用以及生活燃料的燃烧等过程,都会消耗氧气,所以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减少.
解答:解:A、汽车越来越多,使用的燃料汽油、柴油也就越多,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就增多.论据正确;
B、远古时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而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数据的减少,可见氧气在逐渐消耗.论据合理;
C、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利用不会消耗氧气,不能说明氧气不断减少的观点,论据不合理;
D、人口增多,呼吸作用和生活所用的燃料的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增多.论据合理.故选:C.
点评:题目中要学生为“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找出理论依据,但实际中,氧气是不会耗尽的,因为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的消耗与产生在大气循环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二、(本题共44分)
21.(5分)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仪器的名称(各写一种)(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
(2)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3)溶解较多量固体时用烧杯;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需用的热源是酒精灯;(5)少量试剂反应时需用容器为试管.

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量筒的用途回答.(2)根据集气瓶的用途回答.(3)根据烧杯的用途回答.(4)根据酒精灯的用途回答.(5)根据试管的用途回答.
解答:解:(1)量筒是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有时也能用于组装量气装置.
(2)集气瓶常用于收集气体或贮存少量的气体,还可以做燃烧实验的反应容器.(3)烧杯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能给液体加热或配制溶液时溶解物质.(4)酒精灯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热源仪器.
(5)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给少量药品加热或收集少量的气体.
故答案为:(1)量筒;(2)集气瓶;(3)烧杯;(4)酒精灯;(5)试管.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22.(5分)在①洁净的空气;②液态氧;③四氧化三铁;④高锰酸钾;⑤二氧化碳;⑥自来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