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传承保护产业发展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影传承保护产业发展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就用楔形文字和甲骨文记录春种冬藏与部落战争的故事。
从那时起,逐渐有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及古中华文明……这些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从原始、封闭的过去,一步一步地走到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这就是历史。
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着非物质文化。
然而,当人类用互联网让世界成为一个村落时,人们渐渐忘记了那些记录着人类祖先生活遗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忘记了那些“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与“民族记忆的背影”……而这些,却正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根”和“灵魂”;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世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幸运的是,还有这样一些组织和个人,他们凭着对远古神话和祖先经历的热爱,在投资建设一个个国际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以表达对人类祖先的敬意。
皮影戏作为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见证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陕西省xx 县文体事业局致力于皮影的传承与保护。
xx县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正是基于这样的愿景而建设,它是以抢救、保护、展示、传承、弘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并集代表性、真实性、独特性、直观性、艺术性、体验性、震撼性以及排他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与博览观光园区,它以皮影戏的展示、演艺、皮影的生产和销售、皮影戏保护的学研和交流、皮影戏的教育和培训为核心内容,并围绕这一核心内容进行产业化延伸。
目录一、总论 (1)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概况 (2)
(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5)
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7)
(一)项目建设背景 (7)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三、市场分析与发展战略 (20)
(一)市场分析 (20)
(二)发展战略与策略 (23)
四、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8)
(一)项目选址分析 (28)
(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8)
五、项目建设方案 (31)
(一)总图布置 (31)
(二)建筑 (31)
(三)结构 (33)
(四)景观 (34)
(五)道路 (35)
(六)给水排水 (35)
(七)采暖通风 (36)
(八)供配电 (37)
(九)竖向设计 (38)
(十)绿化 (38)
(十一)环卫规划 (39)
(十二)其它 (39)
六、环境影响与保护 (40)
(一)环境现状分析 (40)
(二)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40)
(三)环境保护 (42)
七、资源节约 (44)
(一)国家节能的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 (44)
(二)项目的节能降耗措施 (44)
八、园区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 (46)
(一)安全卫生 (46)
(二)消防 (47)
九、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9)
(一)园区组织机构 (49)
(二)人力资源配置 (49)
十、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2)
(一)实施措施 (52)
(二)项目实施内容和建设阶段 (52)
(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3)
十一、招标方案 (54)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54)
(二)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54)
(三)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55)
十二、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56)
(一)投资估算的依据 (56)
(二)投资估算表编制说明 (56)
(三)投资估算 (56)
十三、融资方案 (60)
(一)资金筹措 (60)
(二)资金使用计划 (60)
(三)融资方案分析 (60)
十四、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62)
(一)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 (62)
(二)财务评价基础数据的选取 (62)
(三)经营收入测算 (63)
(四)经营成本测算 (64)
(五)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64)
(六)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67)
(七)不确定性分析 (67)
(八)财务分析评价结论 (68)
(九)国民经济评价 (68)
十五、社会评价 (72)
(一)社会影响分析 (72)
(二)社会互适性分析 (72)
(三)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73)
十六、风险分析 (74)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74)
(二)风险程度分析 (74)
(三)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75)
十七、结论与建议 (76)
(一)结论 (76)
(二)建议 (77)
一、总论(一)项目背景
1. 项目名称
陕西省xx县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建设项目
2. 项目地点:陕西省xx县县城东5公里
3. 项目性质
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与研究基地建设
4. 项目承办单位
5. 项目法人
6. 编制单位
陕西省旅游设计院
xx县文体事业局
7. 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1)法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2)标准
原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国家相关条例与资料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陕西省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渭南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03 ――2012年)
《陕西省少华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
《xx县皮影保护与产业开发规划》
《xx县皮影保护与发展的措施意见》
(二)项目概况
1. 项目建设范围
本项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对“陕西省xx县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就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迫切性、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为投资决策部门和承办单位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2. 项目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选址于陕西省xx县少华山森林公园北侧,310国道南侧,距离xx县县城东5公里。
项目占地总面积104.8亩,建筑总面积20377.70m2。
3.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期限为两年,是xx县文化产业园最重要的子项目。
项目以抢救、保护、展示、传承、弘扬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为事业理念,是集代表性、真实性、独特性、直观性、艺术性、体验性、互动性于一体的,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皮影戏的展示和演艺、皮影的制作和经营、皮影戏学研和交流、教育和培训为核心内容并与旅游业态相融合复合型文化旅游区。
4. 项目投入总资金和效益
项目规模总投资5519.58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债资金3860万元,地方自筹1659.58万元。
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预计年均综合收入达到958万元,年实现利润总额419万元,上缴各种税金337万元。
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①总投资收益率:7.54%
②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8.53%
③财务净现值FNPV(税前):647万元
④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6.61%
⑤资本金净利润率:5.65%
⑥投资回收期(税前):Pt=10.97年
⑦年均营业收入:958万元
⑧年平均利润总额:419万元
6. 结论
①当前是建设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的绝佳时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市场容量。
当前政治经济环境下出游势头的迅猛发展、新技术为皮影制造业的手段革新、xx县“中国皮影之乡”的授予、以皮影生产为中心内容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形成,使项目获得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
②先进的战略及运营模式是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成功的基础
经过了近十几位专家对项目建设的时代背景、宏观政策、市场以及消费群体等的调研、分析与探讨,xx县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已经形成了从战略理念、战略定位、运作策略到运营模式等一整套创新的、系统的发展模式,特有的地域性使其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因此它有条件成为中国最大的皮影保护基地之一。
通过将保护中心做大做强,可有力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③技术条件上成熟、经济上可行
xx县靠近世界著名的华山景区,景区每年100万人次的游客量,这部分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渴求使项目具有庞大的潜在游客群体;少华山山清水秀、秀美天成,建设场地交通便利、场地平整、配套设施齐备、本地区深厚的皮影文化积淀,都决定了项目在技术上可行。
项目的建设投资可通过政府补贴(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皮影生产场地的租赁、旅游收入等多渠道获得,经过经济分析和财务评价,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项目建成后,在对皮影戏保护的同时可以使这一濒危遗产得以传承,通过整合现有的皮影制作加工作坊,使艺人们得以技术创新和交流。
与此同时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珍惜;有利于活态地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与弘扬;有利于提升xx县的“软实力”水平;有利于提升陕西在保护、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全国的地位;有利于促进陕西省文化产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推进陕西省“168”旅游产品体系的形成;有利于提升xx县旅游收入;有利于提高xx县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该项目的建设,必将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报告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市场分析
4、项目建设方案及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5、环境影响与保护
6、资源节约
7、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
8、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9、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0、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1、经济效益分析,不确定性分析
12、融资分析及风险分析
13、社会效益评价
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1. 地理位置
xx县,古称华州,因州境内的华山而得名。
xx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南靠秦岭,北依渭河,位于北纬34°12′27"~34°36′27",东经109°4′~110°2′48"。
东接华阴市,西邻渭南市政府驻地临渭区25公里,南依秦岭与洛南县、蓝田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相望。
xx县西距西安近90公里,距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40多公里,东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30公里。
土地面积113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万亩。
xx县是国务院印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西安一小时交通圈”。
2007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扩权试点县。
现辖10镇4乡,24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
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6.4139万人。
2. 建设场地自然条件
xx县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南北差异显著。
年平均光照时数2219.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7.09 Kcal/cm2;年平均气温13.4℃,最高平均气温39.3℃(7月),最低平均气温-11.6℃(1月),年平均≥0℃积温4973.9℃,≥10℃积温4410.5℃;无霜期283天。
年均冻土天数62天,最大冻土深度26cm。
年均降水量583.4mm,主要集中在7、8、9月。
主
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均风速1.9m/s。
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总量为3.3亿m3。
地表水河流均属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南洛河水系,年径流量22498 m3。
全县有6条南山支流,12座水库。
县境北部平原区属地下水富水区,埋藏较浅,潜水埋深1~30m,承压水埋深13~50m。
3. xx县皮影戏的历史渊源
皮影戏发源于汉,唐以后流传民间。
众多的史料典籍记载印证: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xx县(古华州)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认为:“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最盛。
”齐如山在《故都百戏图考》论云:“按此戏当然始於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玄宗又极爱提倡美术,各种技术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於此亦在意中。
”他又说:“汴京之影戏即由西安流传而来,言颇近理,因二地不但距离不为甚远,交通尽有频繁可能,更以其同为帝都所在,凡百技莫不趋之,都城既由西安而汴京,影戏当随之而去。
”传日:“贵妃啖荔枝,伶奏碗碗以增味,击碗拨弦者,皆自华州。
”而陕西旧皮影班相沿崇祀梨园祖师偶像,亦即首创梨园的唐明皇李隆基。
《中国影戏》著述:“中国影戏从陕西发源,首先沿黄河流域传播。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靖康二年四月,金人俘钦徽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北去,其中包括‘弄影戏’等倡优技艺150余家,影戏随金兵北传”。
其时,宋王朝变迁,高宗南下偏安,影戏随难民南渡,拓出黄河流域,首先入临安(杭州),继而播植于湘、鄂、粤、皖、浙、赣等南方各地。
据考证:川北皮影,四川人称“陕灯影”、“川北渭南影子”,流传至今。
古之渭南,泛指骊山到潼关渭河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时为华州所辖之地也。
《燕京岁时记》载曰:“陕西皮影戏历史悠久,关中则是中国影戏的发源地。
近代陕西皮影戏流派极多,粗略言之,东路有碗碗腔皮影,南路有道情皮影,西路有弦板腔皮影,北路有阿宫腔皮影。
四路皮影,尤以碗碗腔中的老腔皮影最为古朴,据民间传说自明代以来即在关中的二华(华阴、xx县)潼关地区流行。
”《xx县志》记述:“在清末时……有演出班社二三十家。
民国时期皮影仍盛行不衰,极盛时有班社48家。
” xx县皮影在发展传承过程中受华州地区繁荣多样的地方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在陕西皮影有四大流派:有东路的碗碗腔皮影,南路的道情皮影,西路的弦板腔皮影,北路的阿宫腔皮影,以东路皮影最为优秀。
xx县皮影是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与陕西乃至全国其它地区各流派皮影相比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国宝”、“活化石”、“中华一绝”的美誉,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4. xx县皮影戏的发展现状
自“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以来,xx县县委、xx县人民政府将xx县皮影戏的保护与发展列入日常议事日程,将xx县皮影戏的保护利用、产业开发列入了全县“十一五”规划,并确定为xx县对外宣传的四张名片之一,县财政每年列支10万元用于皮影保护。
县人民政府和文体事业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xx县皮影保护与产业开发规划》,制定了《xx县皮影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xx县培养皮影戏传承人奖励办法》等文件,并对德艺双馨皮影老艺人给予生活补助。
为有效实施保护,申请注册了“华州皮影”、“xx县皮影”等一批商标,制定了《xx县皮影制作、雕刻
产品质量鉴定标准》,使xx县皮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004年10月,xx县人民政府命名柳枝镇梁堡村为“皮影雕刻专业村”;2005年1月,陕西省文化厅命名xx县为“陕西省民间艺术·皮影之乡”;同年7月授予“xx县皮影·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6年5月20日(国发[2006]18号文件)公布xx县皮影戏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7年xx县皮影雕刻技艺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9月xx县皮影产业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目前,xx县皮影戏的产业化开发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以xx县皮影戏为主要内容的“xx县民间艺术展览”面向社会常年开放。
具有抢救、保护性质的《xx县皮影》系列光碟由太平洋音像公司与xx县文体事业局联合摄制面向社会发行。
皮影艺人(演出、雕刻)遍布全县12个乡镇,约占全县乡镇总数的80%,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与企业联姻开展专业培训的皮影艺术传承机制已经形成。
皮影雕刻已形成产业化,以汪天喜、薛宏权、张华州等为领军的皮影雕刻产业异军突起。
目前,全县共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皮影雕刻企业(作坊)4家,从事皮影文化中介传媒单位5家。
有“xx县皮影艺术协会”一个,有会员93人。
皮影班社13个,有皮影艺人(演出、雕刻)67人,分布12个乡镇。
皮影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产皮影10万余件,产品畅销到德、意、日、英、美、法、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5. xx县皮影戏的文化价值
xx县皮影的雕镂制作,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泡制刮毛去脂、磨、刻、染、熨、
缀等二十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
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3cm左右,体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
影人的服饰、图案花纹,精巧细致,技法成套,在大轮廓中充以菊、兰、梅、竹装饰,配以雪花、鱼鳞、星眼、松针等图案,充分折射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志趣。
帝王的皇冠龙服,高官的乌纱蟒袍,后妃的凤冠霞披,宫娥的彩袖垂裙,大家闺秀的雍华娇贵,小家碧玉的弓鞋翠簪,平民百姓的布衣麻衫,纨绔子弟的绫罗彩缎……凡此种种,都通过小小的雕刀,用平面雕镂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富有强烈的立体感。
影人的作色采用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以镂线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用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镂线计白,自然调和,绚丽谐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
每件影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堪称艺术珍品。
xx县皮影的唱腔——碗碗腔是陕西人民最喜爱最流行的皮影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全陕及甘肃、青海等地。
就其声腔而言,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慢板、慢紧板、紧板、二六板、煽板、二八板、扬句子、滚板、三不齐、单句送等,其腔调分花音、平音、哭音,一般情绪用平音,表现高兴时用花音,表现激昂时用哭音。
花脸戏吐字重、怒声如雷、震裂金石;生旦戏启口轻圆、柔情似水、转腔疾徐绵细,仄字收音,尖亮切响,如晴丝随微风上下起浮,一曲三折,荡气回肠,典雅飘逸。
xx县皮影演出,影人全凭“签手”一人操作,奇妙而传神。
影人具色具彩,有神有态,腕可伸,股可屈,手可指,步可移,坐立行走自如,实际演出中,灵活多变,轻盈多态。
优秀的“签手”五指间可同时操纵三、四件影人,且各有神态。
文戏中闺中少女的一颦一笑,状元、公子的春风得意等无不惟妙惟尚。
武戏中影人的踢、打、杀、砍、上马、下马干净利落,极其生动,更有变脸、撑伞、吸烟,七十二变等绝活。
其精湛的演技,令国内外专家、学者尚叹之不及,拍手叫绝。
6.xx县皮影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xx县皮影是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与陕西乃至全国其它地区各流派皮影相比
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国宝”、“活化石”、“中华一绝”的美誉,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xx县皮影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不仅是xx县的财富,也是中国的骄傲,成为xx县的文化名片,成为xx县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桥梁。
但其一度存在人才老化断层、表演技艺逐渐流失的状况,xx县皮影戏也曾陷入濒危的境地。
经过近几年的抢救、保护、发掘、开发,xx县皮影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化水平,成为推动xx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以皮影雕刻、演出等为主的皮影文化产业,不仅是全县最大的文化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xx县目前从事皮影文化相关产业11家。
他们以产业化道路为方向,勤奋创业,带动当地千余农民就业致富。
在皮影戏表演大师潘京乐、姜建合、吕崇德、魏金权、董进水、张军民等20多位皮影届大师的加盟下,xx县皮影产业迅速发展,并使皮影这一濒临灭绝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已经灭绝五千年的黑陶艺术又重新展现生机。
7. 项目的提出
xx县皮影戏是我国诸多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具有濒危性、民族性和传统性。
项目的提出正是基于这种前提。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皮影戏失去了生存空间而濒临灭绝;皮影戏是中华民族个性和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它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它根植于人所处的时空、周边环境和社交活动之中。
而这种特性使其消失和破坏更容易被忽略。
在并不遥远的20多年前,木偶、皮影在我国还随处可见,而现在要想看一场这样的演出却相当困难。
丰富的电视节目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许多
传统的民族的表演艺术日益失去观众,这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丢失,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工艺技术、传统风俗的传承,我们失去的将是数千年文明、文化积淀的特定基因和内涵。
这种遗产是民族精神和创作的源泉,是历代人积累的价值和经验宝库。
可以说,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如果丢失了自身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便失去了他们的文化特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真正的本源文化,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都离不开文化的复兴。
未来世界真正的持续发展和国富民强,文化发展的因素日益重要。
xx县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建设项目,以保护、发掘、传承、推广“xx县皮影”这一xx县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开发”为指导方针,以xx县文化产业园区和少华山森林公园为依托,以“xx 县皮影”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契机,将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现代市场运作方式,充分展示xx县皮影戏的深厚底蕴和诱人魅力,通过对xx县皮影戏传统制作技术和工艺的研究、挖掘、传承,传承人的学习培训,推动传统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协作互补。
xx县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的建设,可将原本零散的遗产资源进行整合,节约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通过产业化开发,使生产者自发地产生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从而从法制角度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促进它保护和传承的良性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联合国大力推广、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支持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发起的一场全球运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