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论语中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论语中的成语 1
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
9、(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11、(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
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
15、(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7、(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
18、(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19、(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20、(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21、(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2、(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23、(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
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4、(能近取譬)譬:打比方。
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也已。
”
25、(欲速不达)欲: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26、(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28、(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29、(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30、(恶衣恶食)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3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3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33、(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
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
”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34、(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35、(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
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
36、(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
37、(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8、(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
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9、(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40、(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
41、(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42、(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见危授命”。
(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
43、(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44、(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45、(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
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46、(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47、(中道而废)中道:中途。
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48、(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49、(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0、(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51、(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2、(举一反三)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53、(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4、(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
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55、(割鸡焉用牛刀)也做“杀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
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中的成语 2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推知许多。
形容聪明过人,善于推理。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汝)弗如也。
’”“愈”:胜过、强。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更强些?”子贡回答:“赐(子贡自称)呀,怎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呢,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
”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无适无莫
“适”:可以。
“莫”:不可。
意为无可无不可。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说这样就可以,也没有说那样就不可以,一切要以符合不符合道义为标准。
”
无可无不可
语出《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把自己和上述7位隐士作对比,他说:“我则与他们不同,没有一定可以的,也没有一定不可以的。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无可无不可”,并非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是非的圆滑世故,而是指自己在对待“出世”和“入世”、进退和去留的问题上,没有成见,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后人对“无可无不可”的运用,有时也指对事情没有一定的主见,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无所不至
“至”:到。
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多用于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
或什么坏事都敢干。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鄙夫”:没有真才实学,见识短浅的人。
孔子说:“一个鄙夫,难道能与他一起事奉君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
假若只是忧虑失去职位,那他就会什么坏事都敢干呀!”
无所用心
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博”:早已失传的六博,中国古代的棋艺。
“弈”:围棋。
“已”:闲着无事。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博和奕这样的游戏吗?玩玩愽奕,也比闲着混日子好得多。
”
无为而治
专指圣王知人善任,自己不亲劳于事,立身正己,以德化民,从而使天下得以治理。
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是有区别的。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南面”:指天子之位。
孔子说:“自己从容安静而使天下得以治理的,应该是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谦恭而端正地坐在天子之位就是了。
”历史记载,舜是非常善于识人用人的古代圣王,禹和皋陶等都是他任用的著名贤臣。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舜有贤臣22人,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正因为如此,舜才能“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新序.杂事三》)人们也把儒家主张的无为而治称之为“垂拱而治”。
恶紫夺朱
“朱”:红色,古时的正色,代表正统。
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
比喻邪恶胜过正义,或异端冒充真理。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春秋时期,诸侯们以穿紫色衣服取代了正统的朱色,郑国靡靡之音(孔子曾说“郑声淫”)的流行取代了高雅音乐,伶牙俐齿之人也时兴起来。
孔
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的光彩,厌恶郑国的淫声扰乱了高雅音乐,厌恶伶牙俐齿之人拨弄是非,倾覆败亡其国家。
”
栖栖遑遑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遑遑”:匆忙奔波的样子。
形容忙忙碌碌,奔波不安。
语出《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 微生亩其人不详,他直呼孔子之名,可见是个世外高人。
“佞”:善辨之人。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呀!你为什么如此忙忙碌碌呢?不就是为了显弄你的善辩之才吗?”孔子说:“我何敢显弄自己的口才,(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实在是我‘固执’的毛病啊!”唐玄宗在“经鲁祭孔子而叹之”的诗中,有“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的佳句,便是由此而来。
班固在《答宾戏》中说:“圣哲之治,栖栖遑遑。
”
先难后获
“难”:指劳苦。
先经过劳苦而后有收获。
意为不能坐享其成。
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