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期中考试卷综合模拟试卷带答案期末考试卷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5=30
1.季节性强度指数
2. 旅游流
3.旅游社会容量
4.旅游动机
5.条件价值评价法
6. 旅游开发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2.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3.简述旅行费用评价法
4.简述旅游环境保育的理论方法与内容
三、论述题2*15=30
1.结合现代国际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自己的拓展策略。

2.论述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指导性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季节性强度指数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是分析由季节性所引起的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计算公式为R =()∑=-12121233.8i i
x 。

R 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Xi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
年的比重。

2. 旅游流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3.旅游社会容量
社会容量(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是一种“需求导向型”计算模式,是指旅游者和当地人口所能承受的因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

4.旅游动机
促使旅游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通常被称之为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激励旅行游览的主观愿望和要求,是满足旅游需求的内在考虑。

5.条件价值评价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评估法,是在假想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和询问人们对某一资源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6. 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是在一定国土范围内,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和技术经济活动。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1)认识需要阶段——认识过程
旅游者在旅游决策前,要认识所购买的旅游产品,要明确哪个产品符合自己的旅游偏好。

然而,由于旅游产品购买过程和消费过程不同步,旅游者在购买前不可能看到旅游产品,只
有通过搜集资料、借助旅游企业的推介或亲友介绍,才能对旅游产品有个大体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知识、经验都在发挥作用。

(2)评价筛选阶段——情感过程
旅游者完成了对旅游产品的认识过程后,往往需要根据主客观因素,对几个产品进行比较,在多个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筛选过程与旅游者的情感因素有关。

在众多旅游产品中,旅游者对某种产品产生喜爱、偏好、愉悦的情感,就会做出购买该产品的决定。

情感过程和旅游者的个性及社会因素有关。

活泼好动的旅游者,往往对宁静肃雅的旅游产品不感兴趣,不会做出购买该类产品的决策。

(3)决定旅游阶段——意志过程
旅游者在经历了认识、情感两个心理活动过程后,还要经过意志过程才能最终做出购买旅游产品的决策。

意志过程是旅游者为达到预定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

意志过程和外部刺激与旅游者自身心理特性有关。

2.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1)开发原则:
a.独特性原则
b.市场导向原则
c.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性
d.游客参与原则
e.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开发模式:
a.经济不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经济不发达地区一般与资源的原始性、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缺乏等特征联系在一起。

鉴于这种情况,对这类地区的资源开发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就要解决旅游交通问题和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对于资源价值高的区域,对旅游者吸引力强,但由于区位一般,开发资金相对缺乏,可以采取重点开发模式,即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发受市场欢迎的项目。

而对于资源价值一般的资源,在开发时就应该找准定位,走差异化路线,突出独特性和稀有性。

通过对资源的精包装和精打造,以鲜明的形象与独特的定位来取胜;要注意开发与保护的协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构建一个好的融资模式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滚动发展。

;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参与性和收益的分配机制。

b.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旅游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供给保障系统比较健全,客源比较有保障,经济基础稳固等。

这类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要围绕中心城市,健全区域旅游资源结构,树立资源品牌和旅游区域品牌。

这类地区资源开发时应该侧重以下几点:在资源开发中也应该追求
精品,实现资源的高品位开发,深度挖掘资源的内涵。

在开发格局上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旅游开发向四周辐射的格局,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旅游区;对发达地区的高价值旅游资源开发应该走全方位开发路线,即资源的全面开发,充分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和旅游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要实现动态开发,不断地为旅游资源注入新的活力。

3.简述旅行费用评价法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 简称TCM)是非市场物品价值评估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主要有以下四种具体的评价方法:
(1)分区旅行费用模型(ZTCM)。

ZTCM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模型,基本形式是Vhj/Nh=f (Phj ,SOCh ,SUBh),其中:Vhj为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出的一定时间内从h区域到j旅游地旅游的总人数;Nh为h区域的人口总数;Phj为h区域游客到j旅游地的平均旅行成本;SOCh为h 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向量;SUBh为h区域旅游者的替代旅游地的特征向量。

区域一般取完整的行政区划单位。

(2)个人旅行费用模型(ITCM)。

ITCM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TCM 模型,其中因变量是个体或家庭在每个时期内旅行的次数。

该模型能够把旅行时间、旅行成本及社会经济变量结合进去。

ITCM 的需求函数一般具有以下形式Vij = f (Pij ,Tij ,Qj ,Sj ,Yi),其中:Vij为个体i 到j旅游地的旅游次数;Pij为个体i 到j 旅游地旅行产生的旅行成本;Tij 是个体i 访问j 旅游地发生的时间成本;Qj为个体i 对j 旅游地的感知质量的向量;Sj为可能的替代地的特征向量;Yj 是个体i的家庭收入。

其优点在于更多地考虑了数据的内在变化,而不是依靠对区域数据的聚合,因而在统计上更有效率;另外,应用较少的调查数据就可以推导出旅行函数。

(3)随机效用模型(RUM)。

又称离散选择TCM 模型。

RUM 能够对纳入消费者考虑范围的不同游憩类型或游憩地点的偏好进行估计,它在处理效用最大化框架下的具有不同游憩属性的多地点选择问题方面的能力,对经济学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它能够处理连续TCM 模型无法处理的“零访问”和替代地选择问题,对于处理质量差异明显不同的游憩地点的替代问题十分适用。

RUM不产生常规的需求曲线。

(4)内涵旅行费用模型(HTCM)。

它描述了旅行费用与景点特性之间的关系。

HTCM 与RUM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把地点的质量纳入游憩效益的分析范围;差异在于,HTCM把地点的各种属性看作是捆绑在一起购买的不同的产品,而RUM 是把质量看作一个指数,这个指数是通过检验消费者对不同地点的离散选择的估计得出来的。

4.简述旅游环境保育的理论方法与内容
(1)理论方法
①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也称为环境容量,是指旅游地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存
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游客的特征,包括进入这一地区的外来游客的所有特征,第二类是旅游区及其居民的特征,如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结构与经济开发、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政治组织、旅游开发程度。

此外还要考虑所有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及政治的。

②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理论
该理论指出,如果允许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那么资源状况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接受的,关键是要为可容忍的环境改变设定一个极限。

当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到达预先设定的极限值时,必须采取措施,以阻止进一步的环境变化。

LAC理论的管理过程:确定规划区的课题与关注点;界定并描述旅游机会和冲突;选择有关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的监测指标;调查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确定每一旅游机会类别的资源状况标准和社会状况标准;根据所确定的课题、关注点和现状,制定旅游机会类别替选方案;为每个替选方案制定管理行动计划;评价替选方案并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实施行动计划并监测资源与社会状况(2)旅游环境保育内容
①自然环境保育
②人文环境保育
③旅游资源保育
④旅游氛围培育
三、论述题2*15=30
1.结合现代国际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自己的拓展策略。


2.论述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目的之一就是进行资源开发,实现资源综合价值。

所以,进行资源的开发价值评价是最基础的一步。

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涉及要素比较多,评价内容比较复杂。

主要介绍与资源开发最相关的几个评价要素。

(1)区位环境评价
区位环境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与周围旅游区的关系。

区位环境往往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规模、线路布置及利用方向等。

旅游资源区的交通区位条件也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旅游资源分布区与另一旅游资源分布区之间相互联系的区位,既影响到资源本身开发价值,也影响到它的吸引效应和联动效应。

(2)客源市场评价
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步骤,也是开发前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足够的客源是旅游区生命延续的保障,一般而言,足够的客源就代表了相应的收益。

在对客源市场进行评价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客源市场时空的连续性、客源市场经济水平、客源市场出游意愿及偏好。

(3)经济环境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紧密相关。

一方面,资源开发除了资源这个核心条件外还需要相应的硬件辅助设施,这些设施包括旅游设施、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是否健全和完善,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

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建立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适应。

如果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不足以承受大量外来游客短期旅游生活对行、游、住、食、购、娱等多方面的负担时,就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该地其他方面的发展需要,最终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贫困地区在物资、资金短缺的条件下,仍坚持向旅游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则会造成当地物价飞涨,旅游行业的暴利带来其它行业的萧条。

(4)社会、政治环境评价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居民开放意识、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社会风俗习惯和居民的文化素质等。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局势和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国家和地区政策、对旅游行业的支持、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条件以及对客源市场的政策等。

社会和政治环境对客源市场、游客的满意度和经营者都存在影响,因此进行资源开发前必须充分评价社会和政治环境。

期中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5=30
1.闲暇
2. 旅游需求
3.自我中心型
4.层次评价法
5.旅游感知容量
6. LAC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消费行为模式
2.简述旅游资源系统评价
3.简述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4.简述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论述题2*15=30
1.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用案例来说明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2.论述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指导性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闲暇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2. 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渴求满足的一种欲望,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行为的内在动力。

从旅游经济角度看,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数量。

3.自我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旅游者思想上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行为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活动最小,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

4.层次评价法
层次评价法通过将复杂问题分成若干层次,通过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最终对研究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

5.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换言之,旅游感知容量即该地域在旅游者满足程度最大时的旅游活动承受量。

6. LAC
LAC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即可接受极限。

允许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那么资源状况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接受的,关键是要为可容忍的环境改变设定一个极限。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消费行为模式
据行为科学理论,人们行为是在外部条件作用下,通过其内在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

旅游者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为。

旅游者行为的一般模式如下图。

对旅游者来说,旅游团的行为准则、旅游环境以及导游员的言行等都构成了外部条件。

旅游者在遇到刺激后并不是立即做出反应,而是首先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才会做出反应。

旅游者的反应,或是通过外显的行为、表情等来完成,或是通过内涵的态度、观念等的变化来完成。

由于刺激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不确定性,旅游者往往产生意料不到的反应,从而给旅游服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2.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内容
旅游资源系统评价又可称为旅游资源结构评价,其主要评价指标为资源单体间的聚合度评价以及系统资源品质评价。

(1)资源聚合度评价
资源聚合度反映的是区域资源的聚集程度。

这种程度应该从空间区域的丰度、类型的丰度以及区域内的差异度进行衡量。

通过聚合度的评价可以为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提供前提。

①资源空间聚合度评价
空间聚合度从区域内资源单体的总量和密度来体现。

通过对该系统区域内的资源普查,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进行分类,即可得出该区域内的资源单体总数。

该区域内的资源密度即为单体总数除以该区域的土地面积。

②资源类型聚合度评价
资源类型聚合度主要从同类及不同类资源的聚合两方面体现。

明确同类资源的聚合度可以对旅游开发实现规模效应提供依据,而了解不同类型的资源聚合度则可以为资源类型互补实现联合开发提供基础。

资源类型聚合度一方面通过区域内单体所涵盖的亚类数、各亚类中的单体总数、各亚类单体数占资源总数的比例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内所涵盖的基本类型数、各基本类型中的单体数量、各基本类型占所在的亚类资源总数的比例来体现。

通过这些数量和比例,可以反映该区域各亚类资源以及资源基本类型的聚合情况。

③空间差异聚合评价
空间差异聚合主要分为空间丰度差异聚合和空间类型差异聚合。

空间丰度差异聚合反映的是区域内各区块地段的丰度差异,通过各细分区域的单体数量和单体密度来表现。

空间类型聚合则通过各细分区域内所含单体的基本类型的多少以及各类型单体数量占总区域内该类型单体总数和比例来表现。

通过评价找出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为确定开发重点和项目分区提供依据。

(2)资源品质评价
①系统资源平均品质评价
资源的平均品质评价主要反映的是该系统区域内资源的整体品质,评价时有以下两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对各个资源单体对照评分表打分,并统计出各个等级的单体数量;第二步是给不同等级(从一级至五级)赋以一定的权重,一般为(1、3、5、7、10),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加权总数。

其平均品质即为加权总数除以单体总数。

②系统资源品质差异评价
系统资源的品质差异主要从空间品质差异和类型品质差异两方面进行衡量。

空间品质差异指标主要通过各细分区域内的单体平均品质的计算来说明,而类型的品质差异指标主要通过各亚类的平均品质的计算以及各基本类型的平均品质的计算来说明。

③优良资源结构及空间分布评价
由于优良级资源单体往往是资源开发时重点考虑对象,也是一个景区内的灵魂,所以有必要对区域内的优良级资源结构及空间分布进行评价。

优良级资源是指资源单体评分为三级及以上的单体。

在评价资源品质时,必须对优良级资源的数量、占区域单体总数的比例以及优良级资源的类型构成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价。

3. 简述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旅游动机是促使人们成为旅游者的内部因素,是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主要受到人的个性心理和背景因素的影响。

(1)个性心理因素
个性心理因素是影响旅游动机的首要因素。

根据美国学者帕洛格的研究,有五种人格类型是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者,思想上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行为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活动最小,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

与自我中心型相反,另一个极端类型是多中心型。

属于这一人格类型的人,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

除了这两个极端类型之外,中间型人格类型属于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

“近自我中心型”、“近多中心型”则分别属于两个极端类型与中间型之间略倾向于各极端特点的过渡类型。

在旅行行为上,越是接近多中心型的人,其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多中心型者与自我中心型者相比,在旅游过程中求新、求异性强,旅游冒险性大。

多中心型者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开拓者。

(2)个人背景因素
个人背景因素同样是旅游动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修养等,直接影响到他的旅游动机。

首先,不同年龄的人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扮演的生活角色不同,社会化程度不同,心理上和行为上会有诸多差异。

青年人心理可变性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对任何类型的旅游都充满向往。

人到中年,所承受的社会、家庭、个人心理压力较大,对安定舒适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通常会选择外出旅游度假的旅游方式,并希望能够利用旅游巩固自己的身份地位,或彻底放松自己,增进身心健康。

其次,不同性别的人旅游行为也不同。

男性外出旅游多数出于探索求知和体验新奇事物的动机,女性旅游多是出于购物、娱乐的目的。

再次,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方面差异很大,从而具有不同的旅游动
机。

工作性质要求他们经常出差的人,工作和广义的旅游结合在一起,旅游的机会和经历较多,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有更高的旅游动机。

此外,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影响旅游动机。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乐于从事探险旅游,喜欢新奇;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喜欢大众旅游方式,易产生不安全感。

除了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也影响个人旅游动机,如个人随意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家庭负担状况、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价格和汇率等,也会影响旅游动机的形成。

只有在个人因素和客观外界因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旅游者,实现现实的旅游活动。

4.简述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国内称之为旅游资源,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适宜性及评价方面。

(2)旅游者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大多是地理和心理学者。

行为研究主要有旅游者决策行为、动机行为、感知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流等方面研究。

旅游地选择是决策行为研究的主课题。

(3)旅游空间分布
空间观点和分析方法在旅游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

这方面的研究继承了地理学区域研究传统,主要集中在国际、国内旅游,以及某一地区旅游空间结构。

但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及各国统计口径的差异,这方面的研究多为区域性的,如:一国以内的某一地区、较小的国家或岛国。

(4)旅游影响
在旅游研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文献是研究旅游影响的。

从人类学、社会学到地理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生物学,旅游影响研究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反映了旅游影响涉及面广。

由于地理学的研究传统---综合性和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的缘故,旅游地理学者在均衡处理旅游所带来的利与弊方面的研究处在领先地位。

地理学者早期的相关研究也是从单方面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等着手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旅游地理学者开始认识到,单一的影响研究不足以全面认识旅游影响,开始转向综合研究。

即使是这种综合性的研究,人们发现旅游发展的影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研究到另一个研究,也有很大不同。

伴随旅游影响研究,始终有一个数量度量指标---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的研究。

它最初也是单一指标,随着影响研究的发展,演变成多重指标系统,并作为旅游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其进一步的发展还有赖于旅游影响研究的深入。

(5)旅游地发展研究
最早的旅游地理研究就是有关这方面的。

地理学者运用地理学的综合观点以更长的时间段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80年代初,加拿大地理学者巴特勒(R·W·Butler)提出了著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假说(tourist area life cycle)。

此后,众多学者对这个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